浅析西北地区农村民生问题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最新-西北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精品
西北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文章首先对我国西北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了概括,然后对我国西北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问题,结合当前形势提出了一些加快西北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性对策。
关键词西北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1西北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1经济主体趋向多元化。
大部分的生产资料掌握在农户手里,一些农户开始掌握了一定的生产经营权,农户开始以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身份出现,并具有独立财产权和经营权;对于西北农村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生产资料和产品主要由集体控制并拥有,企业的经营计划和生产经营活动主要由集体来决定,国家对其控制变得越来越弱;此外,西北农村还出现了很多私人企业和三资企业,它们为了实现其独立的经济利益,对行使商品生产经营者的主权有很高的要求。
2西北农村经济成份与产业结构逐渐转向多元和复合。
经济体制在不断的改革下,西北农村经济由原有的自给经济逐渐转变为商品经济,西北农村经济由原有的单一经济形式逐渐转变为多种经济形式,单一的经济结构也变成了一体化经营的复合经济结构,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3西北农村经济关系开始走向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计划经济下的指令性特点逐渐消失,西北农村里面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逐步市场化,完全由市场经济的市场机制、价值规律来自由调节,由市场去优化配置农业各种资源。
2当前西北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1农产品质量跟不上。
目前,随着我国西北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供给出现了结构性、地区性和阶段性的过剩。
我国农产品产量增长趋势过快,但是由于农业科技发展滞后,人均资源匮乏,导致产品质量没有跟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进而导致大量产品处于积压状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的质量提高迫在眉睫,但我国对农业的科技投资存在着严重不足,导致农业技术进步受阻,从而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农业对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
西北农村投资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是受到资金的限制,另一方面投资动力相对缺乏、缺乏优越的投资技术,投资引诱也严重不足。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国家针对西部地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旨在推动西部 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
基础设施建设
西部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 对滞后,如道路、水利、电力
等方面存在较大缺口。
农业生产方式
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单一,以 传统农业为主,缺乏现代化农业 技术和设备支持,农业生产效益 低下。
生态环境方面策略与建议
总结词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详细描述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需要关注生态环境方面的保护。应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管,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 时,应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水平 。为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应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土地退化
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西部地区农村 土地退化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 。
03
应对策略与建议
经济方面策略与建议
总结词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壮大农村市场主体、推 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详细描述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 、水利、电力等方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 平。同时,应培育和壮大农村市场主体,引导农民合作 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发展,提高农民在市场中的竞争 力。此外,还应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 、生态农业等,提高农村产业的质量和效益。为提高农 民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应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社会方面策略与建议
总结词
农村民生问题的调查与解决方法
农村民生问题的调查与解决方法近年来,中国农村面临着诸多民生问题,如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困难。
这些问题对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一、教育问题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教育资源匮乏。
这导致了农村学生的学习条件不足,教育质量低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培训水平,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
2.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
增加投入,改善教室、实验室等硬件设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环境。
3.加大对农村学生的资助力度。
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二、医疗问题农村地区的医疗问题同样严重。
我们的调查显示,农村医疗资源不足,医疗设施落后,医生缺乏,导致了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农村医疗资源建设。
增加对农村医疗设施的投入,提高医疗设备和药品的供给。
2.加大对农村医生的培训和引进力度。
提高农村医生的专业水平,吸引更多优秀医生到农村执业。
3.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加大对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减轻农村居民的医疗负担。
三、养老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也日益突出。
我们的调查显示,农村养老设施缺乏,养老金水平低,农村老年人面临着养老困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对农村养老设施的建设力度。
增加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设施的数量,提高养老服务的供给。
2.提高农村养老金水平。
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养老金发放标准,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3.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的关爱和照顾。
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社区活动,提高老年人的社交和精神生活。
综上所述,农村民生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措施。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
解决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难问题刻不容缓
解决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难问题刻不容缓1. 前言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中国社会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难的问题长期存在,严重影响着当地农民的生活。
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解决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难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2.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多种多样。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原因:2.1 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限制西部地区大多地处青藏高原、阿尔山多山等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土壤贫瘠,这些因素都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2 农业技术落后由于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西部地区农民的耕作方法和生产手段落后,生产效率低下。
2.3 缺乏市场和销售渠道由于交通不便和市场需求不足,农民的农产品难以销售,导致农民收入减少。
2.4 固定观念的束缚部分农民有固定观念,不肯改变种植方式和生产模式,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和农产品质量不高。
3. 解决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难的措施和建议3.1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先进的农业科技,通过科学技术创新推进农业和农产品的生产,提高西部地区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3.2 加强农民培训和教育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让农民了解和接受新型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先进的农业管理方式,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3 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加速扶贫开发进度,加强对当地的农业支持,提升当地农民的产业聚集能力和农产品质量。
3.4 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推广并销售高品质的农产品,开拓市场,提高农民收入。
3.5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根据当地地理环境和农业资源特点,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选种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优势作物和流行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4. 结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影响着当地农民的生活。
本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加快推进扶贫开发、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等多种措施和建议。
西北村庄生活现状分析报告
西北村庄生活现状分析报告引言西北地区是我国的经济腹地,有着广阔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是典型的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本报告将对西北村庄的生活现状进行分析,通过考察村庄的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环境状况等方面的情况,来展现西北村庄的综合发展状况。
经济发展西北村庄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导,种植业和畜牧业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民的生产方式逐渐由传统的人工劳动向机械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然而,由于西北地区缺乏水资源,地处内陆地区,农业生产受到水资源、气候等因素的制约,致使农田面积有限,农产品种类相对较少。
这导致西北村庄的农业收入相对较低。
为了推动西北村庄的经济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兴业、发展旅游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西北村庄已经建成了一些农村合作社,以及相关的农产品加工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农产品的销售创造了更多的渠道。
此外,西北村庄还在不断发展农村旅游业,利用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游客,为农民带来了额外的收入。
社会生活西北村庄的社会生活相对较为简单,家庭以核心家庭为主,尊重长辈,重视家庭关系。
村庄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人们之间的邻里关系相对较好。
社区里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庙会、赛龙舟等,为村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社交生活。
然而,由于交通不便、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等问题,西北村庄的社会生活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原本应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孩子们,由于学校资源有限,往往需要到县城或城镇上接受教育,这给家长和孩子们带来不小的负担。
此外,由于当地经济的相对落后,生活水平较为简朴,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环境状况西北村庄的环境状况相对较好,空气清新、水质清纯。
西北地区山川河流众多,大自然的风光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然而,由于西北地区水资源紧缺,长期以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用水量和水资源浪费问题凸显,这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政府近年来加大了西北地区的环保力度,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农村现在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建议
农村现在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建议一、问题描述现代社会的农村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妨碍了整个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主要问题包括教育医疗水平低下、收入分配不均等以及缺乏基础设施和服务。
1. 教育医疗水平低下: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和培训机制欠缺,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教育水平低下的情况。
此外,医疗条件差、卫生设备落后也使得居民无法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2. 收入分配不均:在许多农村地区,土地集体化改革导致大规模土地流转和收入分配失衡。
因此,少部分人依赖土地收益取得了可观利润,但绝大多数务农者仍然面临较低的收入水平。
3. 缺乏基础设施与服务:从交通运输到电信网络再到污水处理设施等方面,在很多农村地区都存在基础设施和服务的严重不足。
这不仅限制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也制约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二、解决措施建议为解决上述问题,改善农村社会经济状况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以下是几个值得考虑的建议:1. 加强教育与医疗资源投入:应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医疗系统的投入力度,并注重提高师资培训和医护人员队伍建设。
此外,在农村地区推动普及优质教育资源和完善基本医疗卫生设施也是必要的。
2.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在土地流转等农业领域中,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确保土地利益公平分配给更广泛的群体。
同时,促进非传统产业发展、鼓励创新创业将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来源。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该有效增加对于交通、能源、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
确保农村地区与城市之间的联系畅通,提高生产生活效率。
此外,改善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境设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4. 推动乡村振兴计划:乡村振兴计划是中国政府近年来提出的一个重大发展战略,旨在通过推进农村优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实现对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良好解答。
因此,在落实该计划过程中应注重政策落地、促进土地流转及扶持乡村产业发展等方面。
5. 引导资本向乡村领域倾斜: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到乡村经济中去,并给予相关政策支持以降低投资风险。
浅谈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和解决的有效途径
有。 然而, 从当前农业、 农村和农民群众发 民、 富 民政 策落不到实处 。
展经 济 的迫切 要 求和 社会 主义 新 农村 建
决的矛盾和 问题 。
防、 牲畜重 大疾病 的防治和 从根 本上 解决
五 是一些村 千部在 当地根深 蒂 固 , 关 “ 地沟油 ” 的危 害以及夯 实 国家粮食 安全 ,
护 和感恩 。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学 杂费 的减 民应得 的扶贫救 助款项 , 外 出务 工农 民手 界开 阔 , 一 些理工农 医院校 毕业 的大 学生
免以及种 粮补贴 、 农机 ( 资) 补 贴和汽车 下 中虽有“ 一本通” , 然而个别手握重权的村 直 接服 务于 农业 、 农村 和 农 民兄弟 , 不 仅 乡、 家电下 乡等 一系列 惠 民富 民政策和 措 干部 手 中却另 有 “ 一 本通 ” , 真 正 得到 “ 一 对于其 自身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用武
设的 时代 需要看 , 的确 面临着一 些亟待 解 系复 杂 , 个别 村干部凭 着与上 级组织 和领 具有重要 而深 远的意义 。只要 各级组织和 导 的关 系 , 倚 老卖 老 , 一 切只 为上 级 服务 政 府 给予 他们 一定 的施 展 才华 的 条件 和
并 在政 治上 给 予 关心 , 相 信这 些大 当前 , 广大 农村尤 其是西 部农村 发展 为 自己谋利 , 不为群 众 服务 谋利 , 致 使群 机 遇 ,
农民生活现状分析与改善策略
农民生活现状分析与改善策略农民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劳动在农田,用汗水浇灌着国家的繁荣。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农民生活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当前农民的生活现状,并提出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策略。
首先,我们来分析农民目前面临的困境。
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大部分农民依然以务农为主,生活水平较为贫困。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水电等方面的不便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利。
农民缺乏专业的技术知识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致使产量增长受限,农民收入难以增加。
其次,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改善农民生活。
首先,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道路、电力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其次,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通过开展培训课程,提高农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引导农民采用科学的种植和养殖方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加强农村金融服务。
可以通过设立农业保险、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服务机构,为农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缓解农民的资金压力,支持农业发展。
与此同时,还需从社会和文化层面入手,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首先,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政府应加大力度投入农村教育事业,改善农村教育资源,提高农民子女的教育水平,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其次,加强农民精神文化建设。
通过组织文艺演出、农产品展销等活动,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生活,加强农民的文化认同和自豪感。
另外,政府应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产业结构应适应市场需求和农村资源禀赋,推动农村产业向高附加值、技术含量较高的方向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以上是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一些策略。
然而,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制定出台有利于农民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
农民应增强自身意识,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农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农村是我们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是国家的基石。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教育等方面分析农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农业生产1.1 粮食生产不足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粮食产量不足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农业技术的落后以及农民种植积极性的不高等因素导致的。
1.2 农产品质量不高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导致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较低,也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
二、农民收入2.1 收入水平低尽管近年来农民收入有所提高,但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
这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收益较低,农民投资渠道有限,以及农村劳动力流失等问题导致的。
2.2 收入分配不均农村地区收入分配不均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贫困现象。
这与农村土地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不完善有关。
三、农村基础设施3.1 交通不便农村地区道路建设相对滞后,交通不便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村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也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2 水利设施不足农村地区水利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田灌溉条件较差,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
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也给农民带来了较大的生活压力。
四、农村教育4.1 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简陋。
这使得农村学生的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进一步影响了农村人才的培养和社会进步。
4.2 教育观念落后部分农村地区的家长重视程度不够,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有限。
一些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较低,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措施:1.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
农村工作的民生问题与解决路径分析
农村工作的民生问题与解决路径分析农村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工作关系到亿万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人才流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工作中存在着一系列的民生问题。
本文将以农村工作的民生问题为切入点,分析其原因和解决路径。
一、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民生活和生产的重要保障,然而在一些农村地区,道路、水、电和通信等基础设施依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
因此,需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化农村交通网络,改善供水供电条件,提高通信设施的覆盖率,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二、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不平衡以及学校办学条件不佳等问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鼓励优秀的教师到农村任教,并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使每个农民子女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三、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不健全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相对较弱,医疗资源不足、医疗费用高昂以及医疗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是农民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
因此,需要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提高医疗设施和设备的水平,降低医疗费用,加强农村医生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农民的健康权益。
四、农村扶贫工作不到位扶贫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在一些地方,因为政策执行不力、扶贫对象选择不准确以及扶贫资金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导致扶贫工作的效果不佳。
因此,要加强对农村扶贫工作的指导和督促,确保扶贫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扶贫项目评估和监督机制,加强扶贫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真正让贫困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五、农村就业机会相对匮乏农村地区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民的民生问题,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及时以及技能培训和创业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农民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西部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
西部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正文】一、问题概述西部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包括:1.1 土地资源有限:西部贫困山区土地资源匮乏,土地面积有限,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1.2 产业结构单一:农村经济主要依靠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1.3 基础设施薄弱:西部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供水、供电等条件有待改善。
1.4 教育匮乏: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人力资源素质较低,限制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
1.5 资金短缺:贫困山区缺乏资金支持,无法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
二、解决对策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2.1 优化土地利用: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整治等方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2 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种植业发展模式,提高农业产能和效益。
2.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2.4 加强教育培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2.5 加大资金支持:通过扶持政策、金融信贷等方式,增加对贫困山区农村经济的资金支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附件1:西部贫困山区土地利用改革政策文件。
附件2:现代农业技术和发展模式引进案例分析报告。
附件3: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案。
附件4:农民教育培训计划。
附件5:贫困山区农村经济资金支持政策文件。
四、法律名词及注释4.1 土地流转:指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企事业单位的行为。
4.2 土地整治:指对土地进行规划、整理、改良等综合治理措施,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和效益。
4.3 基础设施:指交通、水利、供电、通讯等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设施和服务。
4.4 农民教育培训:指提供给农民的教育和培训课程,旨在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技能。
4.5 贫困山区:指山区经济相对困难、人均收入较低,生活条件较差的地区。
大西北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如何推进
大西北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如何推进大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由于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城乡发展差距较大。
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大西北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对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西北地区城乡发展现状1、经济发展差距明显城市地区通常拥有较为发达的工业和服务业,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就业机会多,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而农村地区主要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2、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城市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而农村地区在道路、水电、网络等方面存在诸多短板,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3、公共服务水平差异大城市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方面资源丰富,质量较高。
农村的教育资源短缺,师资力量薄弱;医疗卫生条件差,医疗设备和技术落后;文化设施不足,文化活动匮乏。
4、人口流动不平衡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突出,农村发展缺乏活力和人才支撑。
二、推进大西北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1、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有助于提升大西北地区整体发展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农村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够激发农村发展潜力,实现乡村振兴。
3、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发展机会和公共服务,能够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4、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三、推进大西北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策略1、加强产业融合(1)发展特色农业立足大西北地区的资源优势,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例如,新疆的棉花、枸杞,宁夏的枸杞、葡萄酒,陕西的苹果等,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大西北地区贫困问题如何有效解决
大西北地区贫困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大西北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模式等因素,贫困问题一直较为突出。
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大西北地区贫困问题的重要基石。
交通不便、通信不畅、水电供应不足等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因此,加大对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设施的投入,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有助于加强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物资和人员的流通。
同时,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和通信质量,能够让当地居民更好地获取信息,为发展电商等新兴产业创造条件。
在水电方面,加大水利工程建设,保障农业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推进电力设施建设,确保稳定的电力供应,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保障。
教育是摆脱贫困的关键。
大西北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水平相对落后。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一方面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更多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
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的教师到西北地区任教,同时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还应推广职业教育,根据当地的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让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市场需求,实现就业创业。
产业发展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核心途径。
大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能源、旅游等。
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在矿产和能源开发方面,要注重科学规划和合理开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加强环境保护,避免对生态造成破坏。
旅游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品牌。
例如,新疆的天山天池、甘肃的莫高窟、青海的青海湖等都是宝贵的旅游资源。
通过发展旅游业,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
农业是大西北地区的重要产业,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效率低下。
因此,要推动农业现代化,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推广优良品种,发展节水灌溉、精准农业等。
西北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西北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西北农村的经济也迅速发展起来。
然而,面对现实情况,西北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难点。
为了更好地促进西北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制订具体的解决对策。
一、现状分析1.经济基础较薄弱西北地区缺乏近代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和产业经济基础。
传统的农村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仍在盛行,而现代农业和新型经济已经成为中国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城市形成密切的联系。
农村经济状况薄弱,农民收入水平偏低。
2.产业方向不清晰西北地区的工业生产水平较低,没有特色、规模较小、发展不均衡。
产业结构不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且主导产业比较单一,以小农经济和小微企业为主,缺乏以规模化经济为基础的农村产业体系。
3.资源禀赋差异较大西北地区资源禀赋差异较大,能源、水资源等亟待解决;同时,农村人口数量较多、人口增长率高,农村要素市场化结构不完善,农村劳动力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4.资金投入不足西北地区农村这个朝夕相伴的大众经济,涉及到广大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对财政支出的需求也比较巨大。
然而,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西北地区的财政收入也不是很高,对农村经济的投入不足,特别是对于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明显不足。
二、对策建议1.主导产业优化北京赛车平台主导产业是指为地区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做出决定性的贡献的产业,是一国、一地区、一城市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支撑。
要优化农村主导产业,要采用“行业规划和区域规划相结合的方法”,发展主产业的同时推动配套和附属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实现农民增收。
同时,要发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作用,加强农业劳动力培训,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2.资金投入加大将财政资金和农业保险资金等多种资金渠道整合,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支持西北地区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3.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是指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一系列设施和服务,包括通信、运输、仓储、金融等基础设施,以及基础服务系统,如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
农村工作中的民生问题分析与解决
农村工作中的民生问题分析与解决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逐渐凸显,农村工作中的民生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教育、医疗、环境、交通、就业、养老、扶贫等方面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改善农村民生贡献一份力量。
一、教育问题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质量不高已成为普遍的问题。
首先,建设学校的投入不足,学校设施简陋,教学设备不齐全。
其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难以保障。
最后,教育观念相对落后,父母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不高。
解决方案: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
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其教学能力。
加强对农村家庭的教育引导,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二、医疗问题农村地区医疗条件较差,医疗资源不均衡分布是农村工作中的另一大民生问题。
农村医院设备陈旧,医疗设施有限,医护人员匮乏。
一些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求无法满足。
医疗费用较高,医保制度覆盖面不广,家庭承受能力有限。
解决方案: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更新力度,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完善农村医保制度,增加覆盖范围,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加强农村的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健康意识。
三、环境问题农村地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污水处理不到位,农村河道水质污染严重;垃圾处理困难,垃圾随意堆放;农村环境治理意识相对薄弱,乱砍乱伐、非法捕捞等行为时有发生。
解决方案: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善水环境质量。
加强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加强对乱砍乱伐、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加强环境监管力度。
四、交通问题农村地区交通条件相对落后,交通设施不完善,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不便。
农村公交线路有限,出行需求难以满足;交通拥堵现象时有发生,进一步加剧了农民的出行压力。
解决方案:加大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增加农村公交线路覆盖范围,提高农民的出行便利程度。
中 国大西北地区乡村振兴的短板在哪里
中国大西北地区乡村振兴的短板在哪里《中国大西北地区乡村振兴的短板在哪里》中国大西北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短板。
这些短板制约着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是大西北地区乡村振兴的一个突出短板。
交通方面,许多乡村道路状况不佳,道路狭窄、崎岖不平,甚至有些偏远村庄还未通公路,这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也阻碍了村民与外界的交流。
水利设施也不够完善,灌溉用水不足,水资源调配不合理,导致部分农田无法得到有效灌溉,农业生产受到限制。
电力和通信设施也存在薄弱环节,一些村庄电力供应不稳定,网络信号差,影响了农村电商、远程教育等新兴产业和服务的发展。
产业发展单一且薄弱是另一个关键短板。
大西北地区的乡村产业主要依赖传统农业,种植结构较为单一,多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的种植规模较小。
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缺乏深加工和品牌化,农产品附加值不高。
此外,农村的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工业基础薄弱,服务业发展不足,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狭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人才短缺也是大西北地区乡村振兴面临的重要问题。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活条件艰苦等原因,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留守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
农村缺乏懂技术、会管理、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这使得农村在发展产业、推广新技术、创新经营模式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
同时,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需求。
生态环境脆弱是大西北地区不容忽视的短板。
部分地区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失衡。
在农业生产中,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开发方式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这不仅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健康造成了威胁。
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大西北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融资渠道狭窄,农民和农村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较为突出。
大西北地区的城乡协调发展情况如何
大西北地区的城乡协调发展情况如何大西北地区,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资源。
然而,由于地理、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城乡发展一直面临着诸多挑战。
那么,如今大西北地区的城乡协调发展情况究竟如何呢?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城市与乡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城市往往集中了更多的工业、服务业和商业资源,经济活力相对较强。
而乡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依赖传统的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这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城市拥有较为完善的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
宽阔的马路、便捷的公共交通、高速的网络覆盖,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相比之下,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许多乡村道路狭窄崎岖,交通不便,制约了农产品的运输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水电供应不稳定,通信网络覆盖不足,也影响了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信息获取。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也是大西北地区城乡协调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城市里的学校拥有优质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而在乡村,教师队伍短缺,教学条件简陋,很多孩子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水平的教育。
这不仅影响了乡村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的长远发展。
医疗卫生条件同样存在城乡差距。
城市中的医院设施完备,医疗技术先进,能够提供较为全面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而乡村地区的医疗机构数量少、规模小,医疗设备陈旧,医疗人才匮乏,很多乡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
不过,近年来,大西北地区在城乡协调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鼓励农民开展多种经营,如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工程。
农村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措施
农村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措施农村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现在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正需要我们给予关注和解决。
本文将重点讨论农村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农村发展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农村人口流失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流失已成为当前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农村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农业生产的不稳定和低效,农民收入水平的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解决措施: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质量。
投资建设农村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增加农村吸引力,减少农村人口流失。
2. 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提高农村就业机会。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农村电商等新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吸引农民留在农村创业就业。
3. 加强农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提升农民的教育水平和技能,增加他们在农村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发展动力。
二、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主要指的是土地被大规模流转、私人买卖土地等现象普遍存在。
这导致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农民的土地财富缩水,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决措施:1. 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承包权、流转权等产权的明确和保护,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2. 加强土地流转政策的引导和管理。
加强对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加强对土地流转方的资质审核,确保土地流转的合法合规。
3. 提供土地流转的金融支持。
建立土地流转的金融机制,为土地流转提供融资支持,降低农民流转土地的风险和成本。
三、农业生产方式问题农村现在的农业生产普遍还停留在传统的小农经济阶段,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低效、不可持续。
这不仅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解决措施:1. 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
农村现在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农村现在存在的问题及措施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面临着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既源于历史原因,也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资源环境约束等因素有关。
本文将围绕农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农村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二、教育和人才流失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工作和生活,导致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和人才流失严重。
这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短缺和技能结构单一,妨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2. 鼓励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并提供政策支持和投资保障。
3. 加强职业培训机构建设,在农村地区设立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提升农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相较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方面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
道路交通不便、供水供电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并造成了农民生活质量低下。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措施:1. 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地区保持同步。
2. 鼓励农村居民自发组织合作社等形式,共同投资和建设基础设施,提高自身参与度和获得感。
3. 加强县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资源向农村流动,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
四、农产品销售与收购体系不完善问题目前,在我国的农村地区,由于缺乏健全的销售与收购体系,很多优质农产品难以流通到城市市场上去。
同时,中间环节的多头收费也使得农民难以获得合理的收益,造成农民收入不高。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政府应加强对农产品流通体系的规划和组织,在乡村建立集散地和电商平台,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效率。
2. 鼓励企业和合作社与农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订单式生产、品牌推广等方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 促进农村电商发展,鼓励更多年轻人投身于电商创业,提升乡村电商服务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西北地区农村民生问题的现状及解决思路王淑敏【摘要】广大西北地区农村是我国贫困与落后的象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这种贫困的状态更加显现出来。
在贫困背后除了国家制度与政策的失败外更有贫困文化的泛滥,这对民生问题的解决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想要使西北地区农村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必须从改造农村贫困文化开始。
【关键词】西北地区;农村;民生;问题我国的贫困问题解决任重而道远。
按新定的贫困线,我国农村还有1.28亿的贫困人口。
从规模上看,这比1986年我国第一次划分贫困人口时还略高一些。
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扶贫没有取得成绩,而是一种扶贫观念的转变,中国的扶贫工作已经从解决绝对贫困到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了。
低于新贫困线的大多数人已经大体上解决了温饱问题。
但是,在我国广大西北地区农村的人群还有很大一部分处于绝对贫困中,他们的生存条件、生活条件亟待改善。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和改善。
但是,在我国西北农村地区,贫困问题仍如久治不愈的顽症困扰着其社会经济的发展。
面对西北贫困的现实,人们大多倾向于从人口、资源、能源、土地、历史条件等方面去寻找贫困的根源,而很少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考虑。
贫困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是由人口因素、自然环境等物质条件和思想、文化观念、心理因素等非物质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西北农村的贫困有诸多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但决定性的因素是价值观的贫困,其实质是非物质因素的产物。
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西北农村贫困的实质,把人口素质的改善程度视为脱贫致富系统工程新的、重要的标准,将文化素质脱贫作为扶贫的本质目标,在扶贫、反贫、脱贫战略上实现创新与突破。
从全国来看,尚有3000万左右的人群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在这些人中西北地区人口占了绝大多数。
因此,新增的民生投入,应该首先要照顾这些人的需求。
这些人群本应该享受与其他人群一样的民生标准,但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的差距,地区的差距,更加上公共财政投入分配的不公平,使他们的生活水准远落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
现在有了资源,应该首先补偿他们。
比如,我国的教育资源配置,长期是城市优先,高教优先。
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从教学设施到教师资源,投入都极为不足,甚至于被忽略。
不论是出于社会主义发展稳定的大局还是人道主义精神,都应当重视这些人的价值,以人为本,将社会矛盾引导向合理的渠道,避免群体事件的大规模发生。
本文将从民本思想角度简单探析西北地区农村民生问题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研究态度上尽量做到实事求是、不偏不倚,排除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客观公正的分析西北地区农村民生问题。
一、西北地区农村民生问题现状分析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
妥善解决好西部地区的民生问题,关系到西部地区的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到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关系到西部地区能否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解决好西北地区的民生问题,首先要靠自身的努力,集中精力把经济尽快搞上去,为解决民生问题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事要靠国家的大力支持。
解决西部地区农村民生问题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离不开与发达省份的通力协作,仅靠西北地区自身的力量很难实现快速的发展,更遑论民生问题的解决了。
(一)西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西北地区农村经济呈现出基础差、底子薄、发展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特征,严重制约了西北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
由于过去二十多年里国家政策向城市地方、东部地区倾斜,导致本身就脆弱的西北地区,特别是西北广大农村地区严重落后于祖国其他地方,甚至于有些地方经济没有得到发展,出现倒退现象。
严重制约了西北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
毫无疑问,新一轮农村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新农村,还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西北农村经济由于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弱势一直难以发展壮大,这严重制约了农村各方面的发展。
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需要国家有意识的调整城市与农村的工业布局,另一方面也需要农村人口的自我觉醒,将人才、技术、资金竭力留在农村。
产业联盟的出现才能够切实的解决来自各方面的利益冲突,形成共同抵御、防控的发展机制。
西北农村受制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生产和消费环节无法形成循环链条,劣质产品横行,很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上,但劳动力却大量的闲置,成为广大西北农村经济的怪现象。
只有统筹工农业,将农村人口的生活与生产结合起来,发展相应的产业形成相应的市场、形成对口的消费,建立经济联盟,使产业形成一个整体的链条,西北农村经济才能走出困境。
产业转移是西北农村人口必然面对的一个问题。
随着农业机械化效率的提高,农村已不需要太多的人口来从事农业,这就需要将人口从农业逐渐转移到其他产业上去。
随着西北农村工业经济的发展,很多经济成分面临着淘汰,这也需要我们有意识的调整船头,及时的进行产业转移。
(二)西北地区农村政治发展现状分析现阶段西北地区农村政治发展现状是:国家主导农村社会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乡镇政权对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农村社会秩序处于相对稳态;村级治理体制处于结构性转型之中,村民自治正在改变农村政治的性质和运作路径,农村民主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农民的公共参与意识正在加强,但整体参政水平不高。
公共参与的主体和形式呈现多样化。
随着社会发展,农民阶层结构的分化,农村新的公共领域和公共权力组织正在形成。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研究,多侧重于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探讨,很少有人关注和深入研究乡村政治问题,尤其是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问题。
其实,农村政治状况不仅决定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而且制约着“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
如果任其农村各种政治思维泛滥,甚至于被某些政治力量所利用,最终会影响到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可以说,如果离开农村政治视野,任何有关农村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方案都无法真正有效地实施而导致失败。
(三)西北地区农村“贫穷文化”蔓延问题分析我们将在广大西北农村地区流行的一些不合时宜的、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观念称之为“贫穷文化”,它是指贫困群体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社会制度显失公正或自身条件差等原因,长期生活在贫困的生活中,为了自我维护、适应贫困生活所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并使得这些得以维持的繁衍的特定的文化体系。
贫困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处于贫困处境中的穷人所具有的特定的、自我维护的文化体系。
它是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对贫困的经济生活适应的产物,也是贫困长期存在的深刻根源。
在我西北贫困的农村地区,由于很多人生活在贫困的山区,那里生态环境恶劣,地势崎岖,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们处于自我封闭和孤立的境地。
虽然人们勤劳、纯朴、厚道,但他们长期的努力与拼搏却依然无法改变现状,这就容易形成一种随遇而安、惟命是从、与世无争的贫苦文化,并深深的扎根于此,它像其他文化一样,通过无所不在的各种各样的途径潜移默化地作用于生活于其中的人,使其思维、心理、行为、价值观等受其影响,而生活于其中的人所深受其影响却感觉不到。
这种贫困文化主要表现在:文化,就概念而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
狭义的文化指的是文化中的非物质部分,包括人们在各自地区性的社会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风尚、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等。
这里所说的“贫困文化”是指狭义的文化,它是指贫困群体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社会制度显失公正或自身条件差等原因,长期生活在贫困的生活中,为了自我维护、适应贫困生活所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并使得这些得以维持的繁衍的特定的文化体系。
贫困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处于贫困处境中的穷人所具有的特定的、自我维护的文化体系。
它是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对贫困的经济生活适应的产物,也是贫困长期存在的深刻根源。
在我西北贫困的农村地区,由于很多人生活在贫困的山区,那里生态环境恶劣,地势崎岖,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们处于自我封闭和孤立的境地。
虽然人们勤劳、纯朴、厚道,但他们长期的努力与拼搏却依然无法改变现状,这就容易形成一种随遇而安、惟命是从、与世无争的贫苦文化,并深深的扎根于此,它像其他文化一样,通过无所不在的各种各样的途径潜移默化地作用于生活于其中的人,使其思维、心理、行为、价值观等受其影响,而生活于其中的人所深受其影响却感觉不到。
这种贫困文化主要表现在:滞后的教育观、陈旧落后的婚育观、非理性的消费观、听天由命的人生观、不经济的时间观等方面。
(四)西北地区农村教育、养老现状分析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学校办学设施紧缺,现代化程度不高。
中小学危房问题依然严重,由于校舍危房和校舍面积不足,初中超大班额和高中办学规模过小问题突出,教育信息化程度低,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不高,数量紧缺。
2.贫困地区普及水平低,普遍存在着义务教育完成率低。
西部一些最贫困的农村地区,地理环境极为恶劣,往往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也不具备,普及义务教育不仅要加大投入,而且还涉及全面改变其生活条件和落后面貌等深层次问题,攻坚难度极大。
西部广大农村地区小学辍学人数较多,初中辍学率居高不下,义务教育未完成现象突出。
高中阶段入学率过低,成为西部教育整体发展的“瓶颈”,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特殊性、复杂性,给实施义务教育带来了艰巨性。
3.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太差。
城市化水平低,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和农村教育的发展。
农村的社会福利与养老机制不健全。
农村老人作为特殊的群体,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不仅仅包括制度方面以及家庭结构方面的因素,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观念的消极影响。
由于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建设严重滞后。
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和束缚。
首先,受城乡二元就业制度的影响,外出务工人员在城市里没有稳定的工作,失业后在城市里享受不到社会支持。
所以,外出务工人员在城市里就业面临着各种风险与不确定性,自身可能在城市里就是弱势群体的一部分,很难在这样一片陌生地去尽己之孝道。
其次,城乡二元社会体制下的城市居民享有的各种社会福利,却与外出务工人员无缘,他们只能靠自己微薄的收入来支付各种费用,这必然会加大他们的生活负担。
最后,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农村土地得以较好地利用和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作为缺少知识和文化的农村老人这一特殊群体若在城市则必将被社会所遗忘。
二、西北地区农村民生问题解决思路分析继续坚定的实施西部的开发战略,大力推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为解决民生问题积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