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201206194135梁凌潇

合集下载

课程大纲】《环境心理学》

课程大纲】《环境心理学》

【课程大纲】《环境心理学》(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环境心理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环境心理学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Psychology课程编号: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32课时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二、课程内容简介环境心理学是建筑学、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和文化人类学之间的一个跨学科的领域。

本课程将讨论环境心理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相关理论与经验研究,在建筑、规划和环境设计方面的应用研究。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重点掌握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术语和系统理论;掌握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应用的实际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2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初学者研究问题的导引,了解环境心理学相关背景知识2. 教学重点与难点:介绍与环境心理学基本理论有关的普通心理学介绍第一章环境知觉理论(5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三种环境知觉基本理论。

2. 教学内容:格式塔知觉理论、生态知觉理论、概率知觉理论。

3. 教学重点与难点:格式塔知觉理论。

第一节感觉、知觉与认知(2学时)第二节多种感觉与环境设计(1学时)第三节格式塔知觉理论、生态知觉理论与概率知觉理论(2学时)第二章环境认知和认知地图的理论和实例研究(4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模仿课本案例,对所熟悉的环境如所在城市、公园、风景区、居住区或校园描述认知地图的调查方法。

2. 教学内容:认知地图的基本理论与先关实例。

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认知地图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一节认知地图研究概述(2学时)第二节城市公共意向研究实例(1学时)第三节校园认知地图研究实例(1学时)第三章环境行为关系理论(4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相关理论。

2. 教学内容:场所理论、唤醒理论、环境应激理论、环境负荷理论、适应水平理论、行为约束理论。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

目录第一章绪论 (1)§ 1.1环境意味着什么 (1)§ 1.2环境心理学的界定 (1)§ 1.3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第二章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 2.1科学的研究 (3)§ 2.2研究方法概要 (3)第三章环境心理学的理论 (5)§ 3.1环境——行为理论 (5)§ 3.2理论的比较与当前的理论框架 (6)第四章环境知觉与环境认知 (7)§ 4.1 环境知觉 (7)§ 4.2环境认知 (7)§ 4.3认知地图 (7)§ 4.4寻路 (9)第五章气候与行为 (10)§ 5.1地理和气候决定论 (10)§ 5.2温度与行为 (10)§ 5.3海拔与行为 (11)第六章光照、颜色、气味与行为 (12)§ 6.1光照与行为 (12)§ 6.2颜色与行为 (12)§ 6.3气味与行为 (13)第七章噪音与行为 (14)§7.1噪音 (14)§7.2 噪音带来的影响 (14)§7.3噪音的控制及利用 (16)第八章灾害、污染与行为 (17)§8.1自然灾害 (17)§8.2技术灾难 (17)§8.3有毒物质泄漏的影响 (18)§8.4空气污染与行为 (18)第九章领地与个人空间☆ (20)§9.1领地与领地行为 (20)§9.2个人空间及其影响因素 (21)§9.3私密性 (23)第十章拥挤 (24)§10.1拥挤对动物的影响 (24)§10.2拥挤对人类的影响 (24)§10.3消除拥挤的策略 (26)1园林学习网〓 〓第十一章环境设计 (27)§11.1环境设计要素 (27)§11.2环境设计流第十二章工作环境设计 (30)§12.1工作中的物理环境因素 (30)§12.2劳动环境设计 (30)§12.3办公环境设计 (31)第十三章学习环境设计 (33)§13.1学校环境设计 (33)§13.2图书馆的设计 (34)§13.3博物馆和展览馆的设计 (34)第十四章居住环境设计 (36)§14.1公寓的设计 (36)§14.2别墅的设计 (36)§14.3老年人住宅设计 (37)第十五章公共环境设计 (39)§15.1医院的设计 (39)§15.2监狱的设计 (39)§15.3休闲环境设计 (40)第十六章旅游与环境 (42)§16.1自然环境偏爱 (42)§16.2自然景观的特征 (42)§16.3旅游景点的设计 (43)第十七章环境问题及其解决 (44)§17.1人对环境的影§17.2资源保护策略 (44)2园林学习网〓 〓第一章绪论§1.1环境意味着什么1.环境是: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

环境心理学教材

环境心理学教材

四、幼儿语言训练
生活中有这样的事例,孩子的父亲是操汉语的中国人,而母亲 是操日语的日本人,从小在两种语言环境中成长,入小学以后孩子在课 堂以及和小朋友玩耍时,说汉语;放学回家说日语,这样逐渐同时掌握 了两种语言。
还有,操不同民族语言的父母亲,领养了另一个民族的婴幼儿, 这个孩子自然学会了领养父母的语言,同时也就忘却了自己民族的母语。
冯特为莱比锡(Leipzig)大学 教授,1879年在该校建立世 界上第一座心理实验室,正 式从事有系统的心理学的实 验工作
心理学界公认,1879年为科 学心理学的开始
冯特被誉为科学心理学之父
3.1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结 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构 后 经 他 的 学 生 铁 钦 纳 ( E. Tit 主 chenner)在美国宣扬推广。 义 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经验, 心 通过内省法来研究个人的直接经 理 验。 学 对经验的研究须从内容、过程和
环境
行 行为主义或称行为 为 论和行为学派,系
由美国心理学家华
主生 义 ( J . B . Watson ,
1878—1958 ) 在
心 1913年所创立 行为主义主张,心
理 理学是一门科学 学 行为不是由遗传决
定,而是在环境因
素的影响下,经被
动学习以后的结果
格 式 塔 心 理 学
格式塔心理学
者之间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心理学学科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般把心 理学称为边缘科学或中间科学。
简单地说,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之间 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学科”,或者说是“研究人与 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生活中的环境心理学实例
一、孟母择邻 孟子的母亲,为了培养教育自己的儿子成才,三迁择

《环境心理学参考书目》

《环境心理学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1.柳孝图,《建筑物理》,建筑工业出版社2.D. A. 麦金太尔, 《室内气候》,上海科技出版社3.周妙群,《管理心理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5.鲍列夫《美学》,中国文联出版社公司,19866.宗白华《美学与意境》,人民出版社,19877.弗雷德里克·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8.格里格与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9.黄希庭主编《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0.凯文.林奇(美).《城市的印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11.F·吉伯德(英)等.《市镇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12.E.N.培根(美)等.《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13.芦原义信(日).《外部空间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14.林忆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5.A.H.马斯洛主编.《人类价值新论》.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16.郑毅主编.《城市规划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7.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18.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19.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0.张曼绮、郑曙旸.《室内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21.乐嘉龙.《外部空间与环境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2.恩斯特.诺伊费特.《建筑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3.《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4.齐康主编.《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与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25.俞国良,王春兰.杨治良.《环境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6.吴建平訾非李明.《环境与人类心理》.中央编译,201127.吴建平,侯振虎.《环境与生态心理学》.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28.保罗·贝尔.《环境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9.徐磊青.《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行为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30.拉普卜特.《建成环境的意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1.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32.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环境知觉和行为》.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33.常怀生.《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环境心理学 教学大纲

环境心理学   教学大纲

环境心理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90112Z10
课程名称:环境心理学/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建筑环境认知实习
适用专业:建筑学
教材
1. 林玉莲、胡正凡主编.环境心理学(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 教学参考书
2. 杨•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3. 徐磊青编著.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行为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文化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学和环境保护等的新兴交叉学科,实质是探讨环境和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

在建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是一门选修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怎样的环境设计是适合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学习的,在创造人工环境时应注意哪些方面,以及帮助人们如何利用环境中的各项线索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并借此促进人与环境之间良性的互动过程。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理解环境对人的心理作用方式;了解人对城市和建筑环境的心理需求;能根据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方式设计舒适和谐的建筑空间环境。

能力:感受与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观察与运用人体尺度行为知识的能力;现场踏勘、调研能力;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能力;应用理论进行实践的能力。

素质:对环境、行为、节能等方面的社会责任感;厚重的人文关怀和良好的美学品味;极佳的团队合作与交流意识。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环境设计专业原理及基本理论体系,具备良好的空间设计思维与设计观念;
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环境设计专业基本技能,能够遵循设计原则,
运用专业设计语言、设计形态和媒介形式去表达设计方案;
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达到知识体系宽泛,专业能力较全面,具备较好审美能力与艺术情趣;
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意思维和较好的专业创新能力,能够针对环境设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出独到的解决思路和方案,并能付诸实施;
1.建议教材
1.胡正凡,林玉莲主编.环境心理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

2.主要参考书
1.房慧聪.环境心理学:心理、行为与环境.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o
2.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o。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是一个跨学科领域,致力于研究个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研究了自然环境和建筑环境如何塑造我们个人。

该字段广义地定义了环境一词,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建筑环境、学习环境和信息环境。

直到1960年代后期,科学家才开始质疑人类行为与我们的自然和建筑环境之间的联系时,环境心理学才被完全认为是它自己的领域。

由于它的概念,该领域一直致力于一门学科,既开发价值导向和问题导向,优先研究,旨在解决复杂的环境问题,在追求个人的幸福感更大的社会中。

在解决涉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问题时,无论是全局的还是局部的,都必须有一个人性化的模型,该模型可以预测人类将在什么环境下做出良好的反应。

该模型可以帮助设计,管理,保护和/或恢复增强合理行为的环境,在不满足这些条件时预测可能的结果以及诊断问题情况。

该领域发展了这样的人性模型,同时保留了广泛而固有的多学科研究重点。

它探讨了诸如公共财产资源管理,复杂环境中的寻路,环境压力对人类绩效的影响,恢复性环境的特征,人类信息处理等不同问题并促进持久的保护行为。

近来,除了社会和社会科学越来越关注气候变化以及对增长极限的关注再次出现,该领域也越来越关注环境可持续性问题。

环境心理学这种多学科范式不仅表征了预期环境心理学发展的动力。

除了研究心理学家以外,它还一直是吸引其他知识流派的催化剂。

地理学家、经济学家、景观设计师、政策制定者、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教育工作者和产品开发人员都已经发现并参与了这一领域。

虽然“环境心理学”无疑是该领域的最知名和最全面的描述,它也被称为人的因素科学、认知人体工程学、生态心理学、生态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人与环境的研究。

密切相关的领域包括建筑心理学、社会建筑、行为地理学、环境社会学、社会生态学和环境设计研究。

方向面向问题环境心理学是对环境与环境如何影响其居民之间关系的直接研究。

该领域的特定方面通过识别问题并通过识别所述问题,找到解决方案来进行工作。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之所以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应用研究领域,是因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而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统一的,二者都对行为发生重要影响。虽然有关环境的研究很早就引 起人们的重视,但环境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还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情。
噪音是许多学科所研究的课题,也是环境心理学的主要课题,主要研究噪音与心理和行为的关系问题。从心 理学观点看,噪音是使人感到不愉快的声音。对噪音的体验往往因人而异,有些声音被某些人体验为音乐,却被 另外一些人体验为噪音。研究表明,与强噪音有关的生理唤起会干扰工作,但是人们也能很快适应不致引起身体 损害的噪音,一旦适应了,噪音就不再干扰工作。
噪音是否可控,是噪音影响的一个因素,如果人们认为噪音是他们所能控制的,那么噪音对其工作的破坏性 影响就较小;反之,就较大。
诞生
环境心理学在中西心理学田野研究站的最后几年,即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期,环境心理学这一确定 的研究领域开始出现了,许多心理学家逐渐习惯把自己认同为环境心理学家。普罗夏斯基(1987)观察到,在这 一时期有许多因素促使心理学分化出环境心理学。例如,对于越来越迫切的社会问题如人权问题、环境问题及妇 女运动,研究者转向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解决这些困扰社会的问题,遗憾的是这些尝试的效果并不明显。一贯 依赖于人为创设的实验室研究的社会心理学家,对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的一系列复杂、令人迷惑的问题感到束手 无策。社会变化带来的强大压力,要求放宽严格的传统实验方法。环境心理学这一新领域则更折衷,与理论的不 很严格,而且更具有跨学科的特点。这些都为环境心理学的出现作好了准备,结果,第一批环境心理学家结合社 会心理学和灵活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当今,环境心理学中社会心理学的痕迹仍很明显,因为许多环境心理学 家都受过社会心理学的训练。然而,这种“联姻”也造成了一些麻烦。传统上,社会心理学依赖于由理论构建的 实验和接近科学的假设检验方法。普罗夏斯基(1976)曾多次声明,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最终会被证明 是环境心理学家的巨大财富。社会心理学对环境心理学的影响无疑很大,但我们相信,当一批在某些领域(发展 心理学、艺术、建筑、社会学)受过训练的环境-行为研究者成长起来时,这种影响将会减弱。毋庸置疑,环境心 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应归功于20世纪40年代末巴克等人对自然定居点中居民行为的生态学研究,20世纪50 年代霍尔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对个体使用空间的研究,以及20世纪60年代城市规划师林奇(K.Lynch)对城市表象 和环境认知的研究。在这些研究基础上,加上当时环境恶化、自然资源减少等现实困境,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的 对人类的生态环境产生了特别的兴趣,心理学家也更加重视环境对个体心理、行为的影响,纷纷研究与环境心理 学有关的课题。

浅谈环境心理学在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环境心理学在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空间认知是由一系列心理变化组成的过程,个人通过此 过程获取日常空间环境中有关位置和现象属性的信息,并对 其进行编码、储存、回忆和解码。一个容易辨认的环境应有明 显的路径、明确的边界、区域、节点和地标。 1.2.2 唤醒理论 环境刺激对人产生的直接效果是提高唤 醒水平。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情绪形式共同决定了情绪的状 态。周围环境的情感性质是个人与环境关系中最重要的部 分,它决定了和场所相联系的心境与记忆的主要因素,也影 响个人当时的情绪、绩效。
以下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从 4 个方面探讨如何 创造一个满足师生的行为心理需求的大学校园环境。 2.1 突出校园特色
从唤醒理论的角度来看,一个校园的特色是一种潜移默 化的环境刺激,它会提高师生的唤醒水平,使其产生积极的、 愉悦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会起 到促进的作用。正如在美国斯坦福大学首期建筑完工及开学 典礼上,首任校长大卫·乔月·树,将对学生起着实实在在的教育作用, 就和化学实验室一样,这庭院中的每块石头都在进行教育。”
的地方大都是沙漠或干草原,鼎湖山也因此被誉为“北回归 1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所面临的问题
线上的绿色明珠”,并于 1956 年被列为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 1.1 环境污染问题
区,1979 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MAB 生物圈网络,同
研究结果表明[1],自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自旅游区向游人
时建立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难于分解的固体污染物,影响保护区内的生物物质循环。
!!!!!!!!!!!!!!!!!!!!!!!!!!!!!!!!!!!!!!!!!!!!!!!!!!!!!!!!!
2.3 丰富景观空间
化特色,此外,还要具有良好的外观和使用性。
从个人空间和私密性的角度来看,大学校园环境应为师 3 结语

《环境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介绍与教学大纲

《环境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介绍与教学大纲

《环境心理学》课程简介课程内容:《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门应用社会心理学学科。

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重点研究物理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主要涉及环境心理学的兴起发展历史,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环境知觉与认知,气候、温度、光照、颜色、气味、噪音、各种污染、拥挤与人的行为关系等内容。

该课程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自觉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达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Brief IntroductionCourse Description: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is to study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of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y disciplines. Concerned about the interaction of man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and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havior. Mainly involved in the rise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s basic theory, cognitive and perceptual environment, climate, temperature, light, color, odor, noise, pollution, congestion and human behavior, and so forth. Through the course of learning, so that learners conscientiously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achieve the harmony of man and the environment.《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1环境概述1.2环境心理学的界定1.3环境心理学的学科发展历程教学难点: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环境心理学概论

环境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
心理学简介
• 人本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系由美国心理学
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 ,1908~1970)与罗嘉思( Carl Rogers,1902~1987)在五十年代所创始。人本心理学反对 行为主义的机械决定论和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生物还原论的思想, 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 创造力和自我实现等,主要理论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和自我 实现论。 • 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生理心理学用 生物学的知识为基础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做出解释。主要研究脑 功能的定位、心理免疫学和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 •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对认知历程的科学研 究。认知心理学把人的心理看成信息加工的过程,主要研究人 的认知功能的脑机制、认知与神经系统活动的关系、脑发育与 认知功能的发展等
第二节
环境心理学
(一)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特点
• 把环境—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 强调环境—行为关系 是一种交互作用关系; • 几乎所有的研究课题都以实际问题为取向; • 具有浓厚的多学科性质(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建筑学、 城市规划、园林规划与设计、环境保护、人文地理学、文化人 类学、生态学等多门学科); • 以现场研究为主,采用来自多学科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折中研 究方法。
第一节
心理学简介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第二节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大家族中的一个年轻成员。是“研究环 境与人的心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科学”,或者说是 “研究人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这是一门将心理学引进建筑或环境,形成一门跨两个领域的 边缘性学科。 它一方面研究居住(广义的)环境对人的心理 影响 (刺激);另一方面研究人的心理需求对居住环境提出 的要求(反馈),进而根据人的心理需求,调整、改善、提高 居住环境质量。

第一讲环境心理学

第一讲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2011-2012学年第1 学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主讲教师:罗玲玲第一章导论1.1简介该课的缘起:n 2000年建筑学专业评估委员提出n 本科生、研究生课程n 目的了解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环境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n 古希腊帕提农神庙n 视错觉什么是心理学?n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

n 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

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

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n 现代心理学是在1879年建立的。

这一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从此宣告脱离哲学而成为独立的科学。

现代心理学n 冯特是一位哲学家兼生理学家,他的心理学实验室主要研究感知觉心理过程,所用的主要是生理学的实验技术,所以他称自己的这种研究为“生理心理学”,也称为“实验心理学”。

什么是心理?n 心理:是指人们心中的情理和思想感情,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情感、意志、能力、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和。

可分为三个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n 关于“心”的词语:“人心难测”、“人心似海”、“人心隔肚皮”、“人面兽心”、“将心比心”、“人心不古”、“人心大快”、“人心惶惶”、“人心叵测”、“人心如面”、“人心所向”、“人心向背”、“心甘情愿”、“心服口服”、“心心相印n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n “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n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n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n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n “平日不作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n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关于“心”的名句1.2这是一门什么课?n 环境心理学的内容:了解人的行为与所处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讲义版)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讲义版)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徐磊青,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leiqing@(一)环境心理学研究的过程与要素理论、假设、观察资料与概括性模式四者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组成部分。

理论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永不停息的从归纳到演绎、又从演绎到归纳的互动过程。

1.研究的过程与分析单元1)研究程序实际研究过程的步骤与研究过程的概念性图解往往有所不同。

下列的实际步骤都是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

1)确定一个具体的,感兴趣的研究问题。

2)到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3)确定研究方案。

4)对研究问题中的变量进行定义与度量。

5)采集观察资料。

6)分析观察资料。

7)对分析结果作出解释。

8)把研究结果公布于众。

2)分析的基本单元环境心理学研究分析的对象是场所与人(行为)之间的关系。

所以,研究既关注地点也关注人(行为)。

一般说来,研究人员最感兴趣的是生活(工作)在某一场所中的人们作为一个群体的行为、思想、态度、变异、趋势等等特征。

但是,群体只是一个总体的概念,群体是由许多个人具体地组成的,因此,对群体的研究往往可以由个人着手。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个人作为社会分析的基本单元来研究群体。

问卷调查就是一个从个人着手研究群体的例子。

假如我们要了解市民对上海人民广场改造后对其促进城市交通的满意度(态度),我们就可以从调查个人的态度着手,向选入样本的市民一一发放问卷,对收到的问卷加以分析,然后就市民对此问题的看法作出综合结论。

在这个例子中,分析的基本单元(unit of analysis)是单个的市民,结论则是建立在对个人的综合分析之上。

有时候,群体本身也可以作为研究的基本分析单元。

比如,在比较一个城市中各个小区的居住环境品质时,我们将各小区居民的居住满意度加以比较,由此得出的结论则是建立在对小区居民这个群体的综合分析之上的。

2.变量研究中极为重要的要素是变量(variable)。

年龄、身高、居住状况、空间感受等都是变量。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多数我们研究的对象是群体与场所的关系,而不是个体与场所的关系,因此,变量也是一个关于群体而不是关于个体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以渝西广场为例
摘要:城市广场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重要的重要活动场所
之一。

城市广场美的深层内涵就在于场所环境和社会行为的完美互动。

分析了城市广
场与其使用者“人”之间存在的双向互动关系,我们可以认为人的行为心理是广场空
间环境设计的依据和根本,随着人们对户外空间人性化设计的重视,环境心理学的理
论也逐渐开始渗透到各类城市景观场所的设计当中。

关键词:城市广场;环境心理学;人性化;私密性;边界效应
当代中国正处于“城市包围农村”的发展过程中,而城市忙碌的生活以及繁重
的工作,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在户外公共空间休闲。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户外空
间和景观设计的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天窗,也是人们得以舒缓心灵的地方。

“人”是景观设计中的第一要素和主题要素,景观就是要满足人的要求二为人设计的,不考虑人的因素的景观设计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有了人的活动,景观才会富有生气。

人对于空间景观的体验必须通过物质要素才能体现出来。

这些要素有地形地貌、植物、水体、景观小品等,而对于这些要素的设计,都必须要在考虑人的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如对外开放空间、广场、公园等景观场所的设计,都要考虑到人在这些空间的行为活动,以及这个空间给人的景观感受和视觉形象。

所以,景观规划设计是以人为中心、
主线,展开其他要素的设计。

一城市广场的概念
“广场”源自古希腊,最初用于议政和市场,这一阶段的广场,其特性、位置
是松散和不固定的。

中世纪的城镇广场或方场是一个城市的核心,它是城市的户外生
活和聚会场所;是集市、庆典及执行死刑的场所;还是市民了解新闻,购物食物,谈
论市政或观察世态的场所。

如渝西广场,上午在广场活动的主要是一般出来购物的人群,但是在下午阳光明媚的时候,就有老人带着小孩陆陆续续出来感受户外还有些出
来玩耍的情侣。

在今天这个充斥着家庭影院,电脑游戏和自娱自乐的时代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在城市的广场上休息,娱乐和闲聊。

黄昏时的广场更是成为众多家庭休闲的场所,老人孩子都在那里自得其乐,可见城市广场正在越来越深入地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很多专家有意识地把广场定义为活动焦点,通常情况下,它经过铺装,被高度的构筑物围合,有街道环绕或与其相同,有清晰的广场边界,周围的建筑与之具有某种统一和协调。

西蒙兹则认为:“城市广场是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车不得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其主要功能是漫步、闲坐、用餐或者观察周围世界。

与人行道不同的是,它是一处具有自我领域的空间,而不是一个用于过路的空间。

”渝西广场分两层,上层有较多独立座椅,人较少,情侣喜欢在第二层卿卿我我。

而老人小孩则喜欢在第一层人多的地方玩耍。

二环境心理学的起源及概念
环境心理学研究首先始于美国,而后主要在欧洲的英国、法国、和瑞典展开,以后逐步扩大到世界其他地方。

亚洲的环境心理学最先在日本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我国才正式展开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前只是附带在社会学、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等等学科中惊醒一些相应的研究。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型的综合性学科,是将心理学引入环境中,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一方面研究环境对人的心里影响,另一方面研究人的心理需求对环境提出的要求,进而根据人的心理
需求,改善和提高人们所处环境的质量。

因此,在城市广场设计中引入环境心理学的
相关理论,有助于创造真正舒适,健康,人性化的空间环境。

三环境心理学在广场设计中的应用
1瞭望—庇护理论
人们在风景审美过程中总是以“猎人”和“猎物“的双重身份出现的,作为一个“猎人“,他需要看到别人;作为”猎物“,他不希望别人看到自己。

人类喜欢“眺望而
不被看见”的地点,让人可以看见猎物,但却不会被敌人发现。

因此,人类应该不会
喜欢空旷度极高或极低的环境。

从风水学上讲,紧靠山,背山背水,可以瞭望、可以
庇护,有安全感,而且视野开阔,这种
地方是最符合人类理想的。

如渝西广场第二层,人们总是紧紧围绕在周边的护栏胖的
椅子上,很少有人会在广场中央聚集聊天玩耍。

理论和实验观测都表明,人在公共场
所中普遍存在窥视的偏好。

看和被看是广场上最生动的游戏,林荫中和隐蔽处、广场
和草地边缘,都是最佳的窥视场所。

人类的这种心理应在景观设计中引起注意。

比如,在公共空间中,可以通过设置座椅来满足人们窥视的欲望,以便观察别人的来往、聊天、散步、表演等活动。

如果没有座椅站在那里看人,会让人感到恐惧,而坐着看就
比较自然了。

在明处或广场中央设计活跃的景观元素,比如喷泉或水体,吸引人的参与,使其无意间成为被看的对象和“演员”。

2 边界效应理论
边界效应理论指出:树丛、林中空地、建筑广场的边缘、建筑的凹处,柱下等都是人们喜爱停留的区域。

爱德华霍尔在《隐藏的尺度》中指出,处于边缘或靠背建筑物的立面有助于个人与他人保持距离,是由人们的安全心理需求导致的,人们总是喜欢坐在空间的边缘,而且靠着什么东西。

根据人们喜欢停留在水边,草地边缘以及广场花坛边缘的特点,要充分重视场所空间的边缘设计,增加一些趣味性强的边缘地带,肯定会提高这个环境中人的参与度。

设计时应注意在这种区域中搞活动的人的心理需要,提供相应的功能选择。

景观空间的边缘地带往往是最受欢迎的地方,因为场所的边缘为人们观察空间提供了最佳条件,并且有安全感和稳定感,满足了人们的眺望—庇护心理。

广场的边界应该有适当的休息和观看空间。

研究表明,广场的边界越丰富,边界休息的人越多。

作为被认为是与步行,特别是逗留有关的重要设计元素。

在商业街、广场设置让人休息的座椅,给人们提供驻足,停下与人交谈等动作的诱因。

但就中国城市公共空间而言,座位和逗留区域的忽略、错位,导致大量城市广场演变为空无一人的舞台。

但是遇袭广场不存在这个问题,树下的环形座椅和两棵树之间的条形石椅都提供了良好的逗留休憩的条件。

休憩场所的主要“家具”就是座椅,座椅的设计和布置成为人们是否愿意停留的关键因素。

想比国内的一些大型广场,美国旧金山市的贾斯廷•赫曼广场就做得比较成功,它的优点在于有大量的外卖食物和户外桌椅;围绕广场边界,有各中非正式和正式座
位;中央的大型开放空间可在集会或音乐会时容纳大量群众,冬天甚至可以作为溜冰场。

由此可见,城市广场和人的活动始终是分不开的,如果周围的配套设施跟不上,空建一个独立的广场,哪怕有再多的主题雕塑,再多的艺术性,如果公众少了可以活动的内容,那就会成为一片无人问津的大型空地。

小结渝西广场:a,附近有多家街边小吃,提供了充足的饮食条件b,周围有沃尔玛,新世纪的等大型超市,方便人们购物c,广场一层的垃圾筒太大,影响人们在附近的活动,调研过程中,还发现有拾荒者反动垃圾筒,大大影响了市民的游玩心情d,广场第二层过于空旷,没有吸引人眼球的设计元素,第二层的大部分面积处于无人使用状态。

渝西广场相比于人民广场这种市政型广场来说,更显得亲切,从树木的间距以及座椅的布置,都给人舒适的感觉。

特别是渝西广场一层设有一块长条形石碑,给小孩提供了捉迷藏的区域。

但是由于渝西处于永川老城区,卫生状况就可想而知。

特别是靠近广场边界的区域,残留了部分小吃摊的垃圾,如木签、一次性碗等。

或多或少破坏了整个广场的和谐,这些都需要市政及保洁人员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