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五”时期工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完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完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完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来了!2017-09-29 23:56《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总则第1条指导思想(略)第2条主要规划依据(略)第3条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6410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35年,明确到2035年的城市发展基本框架。

近期到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第一章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布局第一节战略定位第5条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节发展目标(略)第三节城市规模第14条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分布按照以水定人的要求,根据可供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确定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1.调整人口空间布局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

降低城六区人口规模,城六区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础上每年降低2—3个百分点,争取到2020年下降约15个百分点,控制在1085万人左右,到2035年控制在1085万人以内。

城六区以外平原地区的人口规模有减有增、增减挂钩。

山区保持人口规模基本稳定。

2.优化人口结构形成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功能疏解提升相适应的人口结构。

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政策,发挥公共服务导向对人口结构的调节作用。

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提升人口整体素质。

采取综合措施,保持人口合理有序流动,提高城市发展活力。

3.改善人口服务管理构建面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在常住人口2300万人控制规模的基础上,考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合理需求和安全保障。

4.完善人口调控政策机制健全分区域差异化的人口调控机制,实现城六区人口规模减量与其他区人口规模增量控制相衔接。

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

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来源:发布时间:2010-07-20编制单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2006年3月目录序言第一部分“十五”发展回顾与“十一五”形势分析第一节“十五”发展回顾一、经济高速增长,“十五”计划圆满完成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在“首都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得到提升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四、生态环境日益改善,配套设施逐步齐全五、“十五”期间的主要措施和经验总结第二节“十一五”期间形势分析一、发展机遇与挑战二、面临形势与问题第二部分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二、发展思路第二节战略目标一、总体目标二、具体目标第三部分战略重点和政策取向第一节突出一个目标:全面打造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一、打造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二、做强做大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三、培育壮大汽车产业四、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五、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二节实现二种提升:全面提升开发区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开发区城市化水平一、全面提升开发区综合竞争力1、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实施“三业”建设2、促进新的发展格局,加强“三园”建设3、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突出“三带”建设4、面向综合产业新城,推进“三中心”建设二、全面提升开发区城市化水平1、构建便捷交通体系2、保障生产要素供给3、推进水资源利用与开发4、有序完善城市环境5、加速发展信息化第三节实施三大战略:引入各类创新要素,努力保持产业平稳快速发展一、创新发展战略1、发挥在首都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带头作用2、积极引导机制创新,安排落实产业创新工程3、建设人力资源高地,将创新发展引向深入二、产业融合战略1、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延伸产业链2、促进二、三产业的融合,培育大产业、大品牌3、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三、区域发展战略1、加强与中关村的互动发展2、推进与滨海新区的协同发展3、发挥京津冀产业战略节点的引领作用第四节贯彻四项统筹:提高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带动周边城市化进程一、统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1、加强土地管理和集约利用2、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3、构建循环经济园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二、统筹社会事业发展,满足企业和居民需要1、优先发展职业教育2、大力繁荣文化体育3、继续加强医疗卫生三、统筹和谐社会建设,维护区域稳定和安全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2、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工作效率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四、统筹区域建设,打造东南综合产业新城1、完善区域功能定位,打造北京东部发展新区2、配合推进新城建设,为新城建设提供动力3、明确区域发展格局,带动周边城市化发展第四部分保障规划实施一、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二、制定和落实配套政策三、健全规划管理机制四、规划调整与衔接序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是在党中央提出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之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打造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和成为北京市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关键规划,是开发区不断完善城市发展新区功能的蓝图规划,是开发区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水平的指导性规划,也是开发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首都北京经济发展历程与趋势

首都北京经济发展历程与趋势

北京有 800 多年建都史,曾为辽、金、元、明、清五朝帝都。1911 年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定都南京,但 很快于 1912 年从南京迁都到北京,直至 1927 年北洋政府垮台。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从此成为新中国的首都。作为中国首都,北京在政治,经济, 文化,军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2010 全球城市排名北京跻身全球大城市第 15 位,居内地之首。
3、首都北京的旅游资源
北京的旅游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达 200 多处,全市共有文物古迹 7309 项,其中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42 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22 个。 北京历来以丰富的名胜古迹和迷人的自然风光著称于世。这里有天下奇观的 万里长城,世界之最的皇宫建筑群,美不胜收的古典园林,以及宏伟壮观的坛庙、帝陵、古塔、石刻等。 而且十 渡、 松山、龙庆峡、石花洞等自然景观,均是让人大饱眼福,乐而忘返的旅游胜地。北京的故宫、长城、周口店 猿人遗址和天坛、颐和园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yhwz/postdoc/index.shtml
5
首都北京经济发展历程与趋势
图:北京市行政区图
西城区
东城区
表:2010 年北京市各区县主要指标情况比较
常住人口 (万人) 1961.2 91.9 124.3 354.5 211.2 61.6 328.1 94.5 118.4 87.7 166.1 136.5 29 37.3 41.6 46.8 31.7 土地面积(平 方公里) 16410.54 41.86 50.53 455.08 305.8 84.32 430.73 1989.54 906.28 1019.89 1343.54 1036.32 1450.7 2122.62 950.13 2229.45 1993.75 常住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1195 21960 24605 7790 6907 7306 7617 475 1307 860 1236 1317 200 176 438 210 159 户籍人口 (2010 年) 1257.8 95.6 134.5 188.6 106.3 36.2 219.6 76.8 66.3 58.2 53.3 59.9 24.6 27.7 39.5 42.8 27.9 地区生产总 值(亿元) 14113.6 1223.6 2057.7 2804.2 734.8 295.5 2771.6 371.5 344.8 867.9 399.9 311.9 86.4 148 117.9 141.5 67.7 生产总值增 长速度(%) 10.3 9 13.3 17.8 17.1 18.8 13.3 26.6 23.6 25.7 16.8 15 15.6 12.6 10.2 18.3 10.1

十五时期工业发展规划

十五时期工业发展规划

十五时期工业发展规划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制定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十五时期工业发展规划是非常关键的。

下文将从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分析、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发展目标和战略措施等方面对十五时期工业发展规划进行探讨。

一、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

中国企业在制造业领域占据全球重要地位,在高铁、核电、航空航天等领域具备较为成熟的技术实力,产能和产业链完善。

然而,我国工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矛盾,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首先,我国工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

沿海地区工业发展相对较好,而中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速度较慢。

其次,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严重。

工业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突出,资源消耗过大,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升级困难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面临新时期的发展,我国工业仍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全球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当前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我国工业需要面对外部竞争的压力。

其次,技术创新和提质扩容的难题。

我国工业在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而工业提质扩容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再次,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的双重挑战。

我国资源的供给有限,且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工业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中小企业发展不平衡、金融支持不足等问题也需要予以解决。

三、发展目标和战略措施在制定十五时期工业发展规划时,需要明确发展目标和制定具体措施,以促进工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要制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目标。

根据我国经济的需要和产业发展趋势,科学确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在推动科技创新的同时,引导产业结构向技术含量高、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升级。

北京市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北京市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北京市工业发展现状分析工业是指原料采集与产品加工制造的产业或工程。

工业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经过手工业、机器工业几个发展阶段。

工业是第二产业的组成部分,主要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两类。

(一)北京市工业产值2019年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3.1%。

重点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9.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8.2%,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6.2%,汽车制造业增长同比2.7%。

2019年北京市实现工业增加值424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3.1%。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3%和5.5%;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5.0%;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5.6%和0.6%。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9424.3亿元,增长3.0%。

其中,内销产值18126.3亿元,增长2.7%;出口交货值1298亿元,增长7.1%。

(二)北京市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2020-2026年中国工业企业行业发展模式分析及投资方向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北京市汽车、专用设备、电气机械、电子等重点行业改善明显。

2019年北京市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为8304台,下降34.3%。

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北京市电子产品行业发展迅猛,2014年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呈现爆发式增长,2014年北京市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产量为17983.6万台,下降 3.9%,到2019年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产量为8373.3万台,其中智能手机的产量为8348.4万台;2019年北京市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为513.2万台,显示器产量为470.1万台。

2014-2019年北京市集成电路产量不断增长,2014年集成电路产量为54.3亿块,增长到2019年154.5亿块,增长6.5%。

2019年北京市汽车产量为164万辆,增长0.7%;其中基本型乘用车比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产量多,2019年基本型乘用车产量为77.8万辆,下降0.3%,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产量为35.8万辆,下降13.25%;2019年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产量21132辆,增长78.7%。

北京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年—2025年)

北京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年—2025年)

北京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年—2025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2.17•【字号】•【施行日期】2022.02.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年—2025年)序言2017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高点定位、周密部署,组织制定《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工作方案(2017年—2020年)》并全面推动实施。

全市上下凝心聚力,重点任务全面完成既定目标,首都规划建设管理取得显著成就,首都城市发展方式实现深刻转型,实现了总体规划实施第一阶段的良好开局。

2021年至2025年是总体规划实施第二阶段,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努力建设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

要综合考虑政治和经济、现实和历史、物质和文化、发展和民生、资源和生态、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因素,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担当作为,科学决策。

《北京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年—2025年)》(以下简称近期规划)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持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总体规划,推动一张蓝图干到底。

近期规划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深刻把握好“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的关系,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突出政治中心和突出人民群众,统筹当前和长远,统筹疏解非首都功能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构建首都新发展格局。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一副——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

严禁在三环路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12、高水平建设三城一区,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搞活未来科学城,加强原始创新和重大技术创新。

13、重点实施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云计算和大数据、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等新产业,全力打造创造品牌。

北京市信息化建设“十五”发展规划

北京市信息化建设“十五”发展规划

北京市信息化建设“十五”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五"时期首都信息化发展规划(节选)二、指导思想、发展策略与目标(一)指导思想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遵循国家确立的信息化建设指导方针,围绕首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迫切需求,以网络为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信息化软环境为保障,大力促进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应用,发展首都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为北京率先实现现代化作出贡献。

(二)发展策略1.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发挥政府统筹规划、宏观调控、组织推进、统一标准、政策导向等作用,结合市情,对信息化建设全局予以指导。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推动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面向有效需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联合共建,整合发展。

积极争取中央有关部委的支持和帮助,发挥各自优势,共建首都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联合开发信息资源。

在市属各委、办、局,各区、县和各企业之间提倡优势互补、共建共享。

从首都的全局出发,打破部门、单位之间的界限,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工合作、互补互利,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发挥首都信息化建设的整体优势。

3.突出重点,服务市民有所为,有所不为,配合首都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和重大发展机遇,围绕城市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集中力量解决关系到全局发展的关键问题,切实体现信息化的倍增效益;围绕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和要求,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解决为市民服务的关键问题,使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现代信息社会的服务质量。

4.技术创新,跨越发展首都信息化建设要紧紧跟踪世界信息化潮流,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避免弯路,积极探索,不断强化科技创新,重点研发城市信息化的关键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努力实现跨越发展。

5.服务为龙头,客户为中心信息化建设要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依托,以服务为龙头,客户为中心,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带动整个信息产业发展。

都市工业

都市工业

都市产业一、概念概念一:都市产业适应大都市可持续发展要求,能充分利用大都市的生产要素,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满足都市居民消费和特有的市场需求,并与城市环境相协调的制造业。

概念二:都市工业指依托大都市独特的信息流、人才流、现代物流、资金流等社会资源,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和加工制造为主,以都市型工业园区为基本载体,能够在市中心区域生存和发展、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有就业、有税收、有环保、有形象的现代绿色工业。

二、概念解读是与城市功能紧密联系、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需要为市场目标的产业;是充分体现大都市信息密集、智力密集、人口集中等特点,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轻型加工制造和技术服务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业;是低污染、低能耗、低物耗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是以非公经济的中小企业为主体、市场竞争机制和活力体现最为充分的产业。

三、基本特征1、布局范围:主要位于中心城区。

2、环境形象:良好的建筑外形,与城市生态环境相协调。

3、生存空间:相对集中在都市型工业园区。

4、产业特点: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研究开发型和轻加工型。

5、企业类别:多种所有制、多元化投资、以小企业及非正规就业组织为主。

四、产业内容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将北京发展的都市工业概括为衣、食、住、行、用五大领域。

具体涵盖了食品饮料、服装纺织、印刷包装、工艺美术、家具家装、洗涤化妆、文体用品、塑料制品以及家电照明等9个产业,以及其他符合都市工业特征的新兴行业。

生态工业求助编辑基本概念工业的提升,一手抓生态工业的发展。

所谓提升传统工业,就是要推行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旧的工艺和设备彻底进行改造,使之尽快地生长成为新的工业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只有以经过彻底改造过的传统工业和全新的生态工业为主导,才能把生态特色经济发展起来。

对发展生态特色经济提出的构想主要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农业走无公害有机化之路,工业走无污染清洁化之路,旅游业走回归式园林化之路。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年》财联社29 日讯,9 月29 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发布,要点如下: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 年控制在2300 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 年减到2860 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 年减到2760 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点——5 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怎样建设首都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

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12、高水平建设三城一区,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搞活未来科学城,加强原始创新和重大技术创新。

13、重点实施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云计算和大数据、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等新产业,全力打造北京创造品牌。

全国九大汽车产业集群未来发展规划

全国九大汽车产业集群未来发展规划

全国九大汽车产业集群未来发展规划动汽车科技产业园,树立全国纯电动汽车发展的旗帜,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首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天津市滨海新区:随着滨海新区的建设和振兴环渤海基地战略的实行,天津将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鼓励跨国汽车公司、国内汽车集团、汽车零部件公司、以及汽车相关机构投资,设立生产、研发、采购中心,形成新一软件国际资本和国内资本投资热潮,使天津生产能力得到逐年发展浙江省:到2023年汽车产量达成100万量,销售收入达成800亿元。

到2023年,浙江省汽车产量达成100万辆左右,其中经济型轿车达成90万辆左右、中高档客车达成1万辆左右,分别占全国同类产品的15%;汽车销售收入达成800倔元,与汽车零部件产业合并占到全省工业销售收入的10%。

上海市:一方面要实现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

“十一五”期间上汽集团计划投资100亿元,2023年新增自主品牌汽车5万辆,2023年形成车身处方开发能力,2023年自主品牌占问题的30%,并具有整车和发动机开发集成能力;华普汽车计划到2023年新增5万辆自主品牌汽车。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上海将力争率先在全国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率先实现汽车能源的转型。

同时上海将加快似重型卡车和专用车为主的商用车发展,实现从以乘用车为主,向乘用车和商用车并重的产品结构转变。

通过与依维柯合资和收购重庆红岩、整合上汽集团重型车资源,到2023年形成4.5万辆重型卡车产销规模;进一步发展上汽通用五菱巩固微型客货车优势,到“十一五”末,实现微型车国内市场第一的目的。

最后,推动关键零部件和汽车服务贸易发展。

提高汽车电子、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的核心能力,提高零部件应用、开发能力,重点发展汽车、物流、金融保险、销售及售后服务等业务,形成汽车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的竞争,到2023年使汽车服务贸易收入奉献度过到7%。

江苏省:加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目前,南汽集团正在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爵混合动力汽车,到2023年完毕适应性开发和产业化技术改造,产各类混合动力汽车4.5万辆的能力;南京依维柯加快开发采用动力锂电池驱动的纯电动轻型客车,争取今年推向市场;南汽专用车以4-11座电动车入选2023年世博会场馆用车训契机,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形成2023辆产能;南京嘉远运用现有研发基础实行技术改造,形成年产2万套锂电池驱动系统能力,为城市公交和小型乘用电动汽车配套;苏州金龙实行国家“十一五”氢燃料电池客车项目,开发混合动力客车、天然气客车;沉降组织实行城市公交电动客车小批量生产,形成800辆产能;中大与国内科研合作,开发纯电动客车、氢动力客车,形成5000辆产能;亚星与有关院校合作开发混合动力客车产品,春兰进一步加大镍氢环保动力电源系统的研发和技术改造投入,形成年产4000套混合动力车用电源系统的配套能力。

地方政府节能减排新举措

地方政府节能减排新举措
地 方政府节 能减 排新举措
北 京市
调研 的基 础上 ,《 方案 》 出了 “ 府主导 ,市 提 政
出 台既有 建 筑 节能 改 造专 场运做 ;科学决策 ,规 范管理 ;示范先行 ,稳 步 推进 ;属地 管 理 , 块 联 动 ”四项 工作 原 则 。 条 项实施方案
对 不 同产权 结 构 、不 同使 用性质 、不同供 热方
衡 调 节 、 装 楼宇 热计 量 表等 。对住 宅 原 为公 公 开征 集 宜在 海 南推 广 的节能 技 术 ( 品 ), 加 产
产 房 , 产权 单 位有 一定 经济 实 力 , 住 户有 届 时 将 重 点 推 广 节 能 效 果 显 著 的 技 术 ( 原 而 产 强 烈改 造愿 望 的 , 先支持 由原产 权单 位 组织 品 ) 优 。征集 时间为今 年5 o t 月3 月2 E ~6 日。
节 。此外 ,《 案 》针 对 老城 区住 宅 保 温条 件 术 ( 品 )、高耗 能 设备 管 理 软件 系统 、 电 方 产 热
较差 , 行采暖 “ 实 煤改 电”后 电耗很 高的现状 ,
( ) 产新 技 术 、替 代石 油 的新 能源 技 术 、 冷 联
对 确 定长 期保 留 的老城 区 四合 院 、平房 , 结 热带地 区建筑节能设计新技术 、 在 绿色低耗能
改 造。
为保 证 既 有 建 筑节 能 改 造 的顺 利 进 行 ,
《 案 》共 提 出五 项 保 障 措 施 ,一 是 加 强 领 方
导 , 实责 任 ;二是加 强 政 策调 控 , 实 投 资 落 落
渠 道 ;三 是 加 强 科 研 ,完 善 标 准 ,采 用 新 材
料、 新技术 ; 四是加强制度建设 , 强化既有建

第9讲 冶金机电类-案例二(2012年新版)

第9讲 冶金机电类-案例二(2012年新版)

案例二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项目一、项目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一)项目背景本项目拟建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

拟建设8英寸(20.32cra)0.35~0.18gm芯片(月投片30000片);12英寸(30.48cm)先进制程线,0.13—0.09gm芯片(月投产3000片)。

本项目建设期2年(2002—2003年,实际1.25年),试生产期2年,达产期4年,总投资为12.5亿美元。

(二)项目概况1.项目组成本项目由生产设施、动力设施、化学品设施、气体设施、环保设施、安全卫生设施、消防设施、管理服务设施以及相应的建筑物组成。

芯片项目组成见表1。

2. 总平面布置厂区总平面效果见图1.二,环境概况1.地理位置厂址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BDA)41、47号地块,征地面积240030m2,其中41号地块面积136754m2、47号地块面积103 276m’,见图2。

2.环境质量本项目对芯片加工类的特征空气污染物、地下水特征污染物和土壤特征污染物进行了监测。

环境空气监测了氟化物、氯化氢、氨气、氯气、硫酸雾、非甲烷总烃共6项;地下水环境监测,W、B共2项;土壤监测了砷(As)、硼(B)、氟(F)和钨(W)共4项。

通过监测结果可以看出环境本底较好,没有超标的污染项。

3.厂址选择合理性分析由于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关键技术如软件、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等方面相对落后,CPU芯片和存储器的设计与制造能力薄弱,电讯、通讯市场将是首先受到入关冲击的领域之一。

因此,我国的信息产业政策中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国鼓励外资进入信息产业,希望信息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进一步提高技术档次,扩大投资规模。

深亚微米工艺技术已是国际上的主流生产技术,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推广在国内微电子技术的升级发展,提高电子产品开发、生产,并会促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走向国际。

因此,该项目的性质完全符合国家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_2035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_2035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

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12、高水平建设三城一区,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搞活未来科学城,加强原始创新和重大技术创新。

13、重点实施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云计算和大数据、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等新产业,全力打造北京创造品牌。

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为促进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展,推动本市建设全国知识经济进展基地,依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个五年打算纲要»和国家有关部门制订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个五年打算科技教育进展专项规划(高技术产业进展规划)»(国家计委计规划〔2001〕712号),特制定本规划。

一、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进展的回忆与展望(一)高新技术产业蓬勃进展。

以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为标志,本市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蓬勃进展。

专门是〝九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进入高速进展时期,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主导、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科技创新为动力的进展格局。

1.总量快速增长,产业进展充满生气。

200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13.5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8.9%,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8.7%,分别比1995年提高13.2%和3%。

〝九五〞期间,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

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本市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近万家,包括联想集团公司、北大方正集团公司、四通集团等一批高新技术骨干企业,蓬勃进展。

2000年本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18.7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0.4%;软件产品出口额约占全国软件产品出口额的67%,软件产业自主产权收入占全国软件产业自主产权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2.积极发挥科技优势,创新环境初步形成。

〝九五〞时期,«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进展假设干政策的通知»(京政发〔1999〕14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加强了引导支持力度,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展。

同时,随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研院所转制工作的全面启动,初步整合了首都科技资源。

2000年,本市签定技术合同金额达140.3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技术交易中心。

北京地区2000年专利申请量超过1万件,占全国专利申请总量的10%。

支持促进私营个体经济发展,鼓励引导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业者阶层健康成长

支持促进私营个体经济发展,鼓励引导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业者阶层健康成长

支持促进私营个体经济发展,鼓励引导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业者阶层健康成长在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培育和引导下,私营个体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态势,自觉按照国家宏观调控导向,发挥自身优势,克服不协调、不稳定因素,取得了可喜的佳绩。

2005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北京市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措施也在积极制定、广泛征求意见的过程中。

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环境更加宽松,私营企业主、个体户阶层成长的社会经济条件更加完备。

一从基本数据看发展特点1.私营个体经济主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安置就业等方面的贡献不断加大截至2005年6月底,全市私营企业累计23.9万户,同比增长21.5%。

其中完全自然人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21.4万户,占全市私营企业的89.5%。

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为3021.4亿元,同比增长21.7%,户均126.4万元,同比略有增长。

从业人员253万人,同比增加17.9%。

企业规模不断增加,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上的达5.9万户,同比增长21.9%,占总户数的24.6%;注册资本在1亿元以上的有81户,同比增长37.3%。

私营企业中,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这两种形式资金门槛较低,适合人们早期创业,因此发展较快,分别为2.3万户和2192户,同比增长51.3%和170.3%。

全市个体工商户累计58万户,同比增长22.5%,其中城镇个体工商户38万户,占全市个体工商户总数的65.5%;农村个体工商户20万户,占34.5%。

从业人员75.8万人,同比增长18.4%。

2005年上半年,有1.67万名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经营。

全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计81.95万户,占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总数101.6万户的80.68%。

2.私营个体经济年纳税额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2004年底,全市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入库税收112亿元,比上年同期84.2亿元增长33%,其中私营企业入库税收101.9亿元,比上年同期73.4亿元增长38.9%;个体工商户入库税收10.1亿元,比上年同期10.9亿元下降7.2%,主要原因是国家为鼓励自主创业和充分就业,调高了个体工商户的纳税起征点,由月营业额3000元起征提高到5000元起征。

北京的工业发展历程

北京的工业发展历程

北京的工业发展历程一、古代的手工业时代早在新石器时代,北京地区就开始有人类居住和制造工具,进入农耕时代后,农具、陶器、纺织品等手工业品就成为了当时生产者们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

随着青铜器的出现,金属工艺品的制造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古代的手工业时代是北京工业发展的起点,为后来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

二、封建社会的萌芽隋唐时期,北京地区封建城市逐渐形成,工商业开始兴盛。

在封建社会初期,针、纱、丝织等手工业品开始逐渐出现,城市手工业的规模也逐渐增大。

在此期间,北京的手工业已经逐渐发展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为城市的繁荣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三、清朝时期的手工业发展清朝时期,北京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成为了商业和手工业的中心。

在清朝时期,北京的手工业规模更加扩大,主要有纺织业、造纸业、陶瓷业等。

随着手工业的发展,相应的手工业市场也随之出现,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民主革命时期的工业起步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北京逐渐开始发展工业,并建立了一些工厂,如鞋厂、纺织厂、造纸厂等。

这一时期,北京的工业不断发展,产值逐年增加,产业结构也逐渐优化。

五、解放前夕的工业发展在解放前夕,北京的工业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解放前夕,北京的工业生产不仅围绕着纺织、食品等消费品进行,还开始了对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改造、转型。

随着战争的结束,北京的工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六、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的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政府大力支持工业的发展,国有企业在北京得到了迅速发展。

同时,相应的工业园区和工业园区也得到了迅速的建设,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七、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升级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的工业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升级和转型。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北京的工业实现了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北京的工业也在不断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升级和转型,形成了一批高科技和新兴产业。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通知-京政办发[2001]93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通知-京政办发[2001]93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通知正文:----------------------------------------------------------------------------------------------------------------------------------------------------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通知(京政办发[2001]93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市计委、市规划委、市文物局制订的《北京市“十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一年十二月十九日北京市“十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

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为妥善处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特制定本规划。

一、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概况北京始建于3000多年前,先后有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在此建都,有800多年的建都史。

北京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故宫、长城、北京猿人遗址、天坛、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突出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

(一)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的北京平原,五、六十万年前开始有人类活动,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北京建城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当时,北京地区为燕国和蓟国的封地。

燕灭蓟后,定都蓟城(今宣武区广安门一带),蓟城成为北京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

从秦汉至隋唐、五代,蓟城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成为我国北方重镇和交通要冲。

公元938年,辽在蓟城(时称幽州城)的基础上,建南京城并将其定为陪都。

北京城市性质的确定和调整

北京城市性质的确定和调整

北京城市性质的确定和调整城市性质是对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概括,是城市发展的总纲。

城市性质一旦确定,对城市将来的发展会带来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当然城市性质不能依据人们主观意志而定,而应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是说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城市性质也会发展变化的,我们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及时调整城市性质,才能保证城市建设得以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北京城市性质的确定北京自金建都,经元、明、清到今天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一直是政治中心。

1941年日本侵略者占领北京时编制的《北京都市计划大纲》把北京城市性质定为“政治、军事中心、特殊之观光城市,可视作商业城市”。

1945年9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之后,北京改称北平。

1946年编制的《北平都市计划大纲》,把城市性质定为“将来中国之首都,独有之观光城市”。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定都北平,将北平改为北京。

当时北京经济十分落后,工业总产值只有1亿多元,各种企业1.3万多个,100人以上的企业不过十几家。

当时城市人口165万人,而企业职工只有8.3万人,仅占城市总人口5%,有失业人口十多万人,所以人民政府把恢复、改造和发展生产,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

1949年5月都市计划委员会邀集中外专家研究北京城市规划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城市性质除了政治中心外,还应是文化的、科学的、艺术的城市,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大工业城市。

1953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草案提出:首都应该成为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特别要把它建设成为我国强大的工业基地和科学技术的中心。

规划草案上报后,中央批转国家计委审议。

国家计委于1954年10月16日对北京城市性质和规模提出不同意见:不赞成“强大的工业基地”的提法,主张在北京适当地、逐步地发展一些冶金、纺织、精密机械制造和轻工业。

北京市随后对规划草案进行了局部修改,于1954年10月26日将《关于早日审批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的请示》和《北京市第一期城市建设计划要点》两个报告同时上报中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2005年北京工业发展规划
目录
一、北京工业“九五”时期发展概况 (1)
(一)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1)
(二)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2)
(三)技术进步明显加快 (3)
(四)国企脱困取得阶段性成果 (4)
(五)开放型经济格局正在形成 (5)
二、北京工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6)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6)
(二)宏观经济的重要转机拓展了发展空间 (6)
(三)首都经济发展战略为北京工业指明了方向 .. 7
(四)适应资源与环境是北京工业调整的重要课题 8三、北京工业“十五”时期发展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发展目标 (9)
四、北京工业“十五”时期发展要点 (11)
(一)高新技术产业 (12)
(二)传统产业 (20)
(三)都市型工业 (28)
五、北京工业“十五”时期发展主要措施 (30)
(一)调整所有制结构,改革产权制度 (30)
(二)健全技术创新体系 (31)
(三)形成全方位的开放体系 (32)
(四)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 (33)
(五)培育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33)
(六)强化企业基础管理 (34)
(七)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34)
(八)着力营造有利于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环境 (35)
附件一北京工业各行业工业总产值发展目标
附件二建设10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概要)
附件三实施10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工程(概要)
附件四“十五”时期北京工业投资动态项目库(第一批)
新世纪初的5到10年,我国将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

按照北京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北京工业要紧紧围绕“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发展首都经济,构建新的产业群体。

到2005年,北京工业要基本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总量翻番,为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知识经济发展基地提供重要的经济、技术和产业基础。

为此,特制定本规划。

一、北京工业“九五”时期发展概况
(一)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九五”期间,北京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总产值(不变价)从“八五”末期的1174.4亿元,增至2000年的2286.6亿元,增长了94.7%,实现年均递增 14.3%。

工业增加值从“八五”末期的459.2亿元增至2000年的737亿元,增长了60.5%,实现年均递增9.9%,五年累计实现增加值3126.8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74.5%(现价)。

工业产品产销率从“九五”初期的98.4%,到2000年的98.5%,五年期间始终保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

“九五”期间,北京工业主要经济收益指标显著提高。

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从“八五”末期的85.3亿元,增至
2000年的110.8亿元,增长29.9%,实现年均递增5.4%;实现利税从“八五”末期的193亿元增至2000年的232.7亿元,增长20.6%,实现年均递增3.8%。

“九五”期间,北京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三分之一,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二)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工作稳步推进。

截止到2000年底,全市地方58户工业骨干企业累计完成改制49户,改制面达到84.5%,其中81.6%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属国有大中型企业113户完成改制,改制面达40.5%;一批企业成功上市,累计从资本市场实现融资264.1亿元;中小企业改制工作成果明显,近两年共完成2417户企业改制工作;市属企业179户划转区县管理,其中92户完成改制工作。

改制工作促进了企业所有制结构调整和经营机制的转换,初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

产业与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逐步成为北京工业的主导产业,2000年实现增加值213.5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由1995年的15.7%增加到28.9%,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5年的 5.7%增加到8.6%,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60%左右,成为北京工业新
的增长点。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为工业的第一支柱产业,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并努力探索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重化工业比重有所下降。

都市工业稳中有进,发展势头良好。

发展了一批优势产品,全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技术水平及市场占有率在同类产品中居全国前三名的产品达到了近百种。

工业布局调整有序进行。

通过贯彻《北京工业布局调整规划》和《北京市工业污染扰民企业搬迁实施办法》,五年来共实施搬迁项目59项,转让占地面积171.8万平方米,协议转让总金额95.6亿元。

污染扰民企业治理搬迁力度进一步加大,提前实现工业污染源全部达标排放。

(三)技术进步明显加快
通过实施“科技兴企、技术创新工程”和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有效地推动了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进程。

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和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取得了新成绩;产学研工程由单纯的技术合作发展到以项目为基础的全面合作;技术中心的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到2000年底,已认定国家级技术中心19家,市级技术中心30家,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技术改造投资力度逐步加大,五年共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99.4亿元。

通过实施“双加”工程、“双高一优”工程和国债技术改造工程,如联想微机、东方冠捷、燕化乙烯改造、首钢环保改造、琉璃河水泥厂水泥生产线改造、北新建材矿棉吸音板及塑料管材生产线改造、燕京啤酒集团扩产改造等技改工程,有力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市重点工业企业生产技术和装备已达到或接近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国际水平。

(四)国企脱困取得阶段性成果
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初步摆脱困境。

到2000年底,列入全市静态考核目标的114户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中已有92户扭亏脱困或销号,扭亏面达到80.7%。

列入全市动态考核目标的400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亏损面下降到20%以下。

债转股工作进展顺利,17户企业已全部完成债转股签约,转股金额达168.4亿元,转股后平均资产负债率从77.3%降至38%。

劣势企业的淘汰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大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平稳退出了市场竞争。

1996年至2000年底,全市共实施企业兼并、破产项目325项,其中兼(合)并127项,破产198项,涉及企业资产总额约150亿元、负债总额约170亿元,核销银行呆坏帐准备金约75亿元。

在325户兼并破
产项目中,国有大中型企业有71户,占21.8%。

减员增效成绩显著。

1998年以来,市属企业共减员分流35.43万人;全市工业劳产率从97年不足3万元,到2000年实现翻番。

(五)开放型经济格局正在形成
工业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提高。

“九五”期间共批准工业外商投资企业2097户,协议投资总额65.4亿美元,协议外资额50.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39.0亿美元。

投资向电子通讯、新医药、新材料等行业集中,投资金额占全部投资额的比重已由“八五”期间的31.9%增加到“九五”期间的48.1%。

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明显增加,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已有150家在京落户。

工业出口大幅度增长。

2000年全市工业直接出口额完成31.0亿美元,比“八五”末期增长131%。

工业直接出口占全市出口的比重也由52.5%增加到68.9%。

2000年工业完成出口产值310.1亿元,比1995年增长近一倍,工业出口在全市出口中的主力军作用日益显著。

按照发展首都经济的要求,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北京工业在发展中仍存在着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产业产品结构与首都功能和市场需求的要求不相适应,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不高;部分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不活,发展活力不强;首都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体系和人才开发机制尚不完善;市区内工业布局、资源配置和产业梯度发展不尽合理等等。

这些问题需要在“十五”时期加以解决。

二、北京工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和我国即将加入WTO,使我们面临挑战与机遇。

由于我国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同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加入WTO后,随着关税的降低和非关税壁垒的削减,将对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在经受挑战的同时,北京工业更是面临历史性的机遇。

首先,有利于实现国际资源优化配置,使北京工业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北京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其次,有利于具备比较优势的行业扩大出口,参与国际大循环,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第三,与国际经济全面接轨,有利于拓宽外商投资渠道,从而促进开放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宏观经济的重要转机拓展了发展空间
“九五”后期,宏观经济发展出现重要转机,投资、消费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