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女性的三次解放

合集下载

浅析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阶段_现当代文学论文【精品论文】

浅析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阶段_现当代文学论文【精品论文】

浅析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阶段_现当代文学论文浅析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阶段,摘要: 由于中国独特的历史发展历程,使中国现代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发展阶段的顺序较于西方女性文学女权主义发展阶段的顺序有所不同,中国现代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发展阶段分为女权主义阶段、女人气阶段和女性阶段。

关键词: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女权主义阶段0引言西方女性主义学者将西方女性文学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早期的女人气阶段,中期的女权主义阶段,现代的自觉女性阶段。

三个阶段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女性文学从以男性为尊的社会价值转向对父权社会价值观的抗议,再到自觉女性文学阶段的历史演变过程,也是女性文学逐渐摆脱父权社会价值观,探索女性自身存在意义的价值追求。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作中国历史社会活动的意识反应,与中国历史发展的独特历程是完全契合的,同时也呈现出其自身的独特发展阶段。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分为女权主义阶段、女人气阶段和女性阶段。

【1】1女权主义阶段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阶段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经历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将大量西方女权思想引入,使这一时期的女性作家作品体现女权主义特点,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对父权社会的抗议,呼吁女性追求自身的解放和自由。

这一时期的女性作品主要以问题小说为主,但是受到历史的局限,这一时期的问题小说揭示的矛盾不尖锐,思想倾向不鲜明,往往只是提出了问题,而没有没有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

这一期的代表作家主要有冰心、凌叔华、庐隐、陈衡哲。

以冰心《两个家庭》为例,两个家庭一个是代表新思想的大学毕业生女主人,在新思想的熏染下,女主人思想进步、活泼明智,营造了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另一个是代表旧社会旧思想的管家小姐,管家小姐只知生活应酬,而完全忽视家庭管理和子女教育,使丈夫无心恋家,出入风月场所,死于肺病。

两个家庭,两种新旧思想的对比,反应了旧社会恶浊的社会风气。

白薇作为这一时期的喜剧作家,主要代表作有《打出幽灵塔》、《北宁路某站》、《屠刀下》、《中华儿女》等戏剧作品。

中国共产党的三次思想大解放

中国共产党的三次思想大解放

20世纪三次思想大解放与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整整八十年的光辉旅程。

追寻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发展壮大并取得辉煌业绩的历史轨迹,发现她,八十年的道路虽不一帆风顺,但在领导自己国家的人民克服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建设一个崭新的社会方面,却创造了举世震撼的人间奇迹。

把一个濒临灭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带到了已初步实现小康社会的新中国。

而且正满怀信心地跨入新世纪,进一步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一个更加富强、民主、文明的美好社会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回顾党的八十年的战斗历程,我们会发现四个闪光的大字——思想解放或解放思想紧紧与中国共产党相伴随。

没有思想解放,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三次伟大结合,也就没有三次伟大结合的巨大成果,当然也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20世纪下半期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辉煌成就。

这是历史逻辑发展的基本轨迹:因为思想解放的背后是创新,而创新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当然也是一个政党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第一次思想大解放,促成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上一个世纪之交,中国人民是带着八国联军侵占首都北京的民族耻辱进入二十世纪的。

那时,中华民族面对的是濒临毁灭的悲惨暗淡的景象。

1902年,留学日本的鲁迅发出了“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满腔悲愤的呐喊。

在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下,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深渊中的中国人民面对的是如何争取民族独立?如何争取人民解放?如何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三大历史性难题。

为了求解三大历史性难题,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追求。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1894年孙中山先生第一次响亮地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随后又举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大旗,于1911年发动了辛亥革命。

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解放

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解放

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解放---女性主体意识发展进程解析社会性别文化,是制约男女两性平等化进程的动力系统。

女性主体意识是女性作为主体对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

主体意识是能动性、自主性的基础,也是创造性的来源,只有确立了主体意识,才能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激发主体的内在潜能。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女性承担着繁衍人类、传承文明的历史重任,但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没有社会地位,中国女性一直被排除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权力结构和主流话语之外。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左传·昭公七年》)”,女人永远在最底层。

几千年的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使不少女性卑躬屈膝、妄自菲薄,造成了女性依附、顺从、自我萎缩的性格,以致无法形成主体意识,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生命存在和精神需求,几乎成了完全丧失自主意识的被物化了的奴隶。

“惟女子和小人难养”,并非只是中国的“古训”。

翻开西方古典思想史,男性始终笼罩着理性的光环,而女性只不过是“感性的尤物”。

《圣经》里夏娃就是被欲望驱使偷吃禁果使人类背上“原罪”的象征。

而众多著名的男性思想大师们,在女性问题上也都存在令今人难以置信的偏见,即便是具有反传统精神的尼采和弗洛伊德,其观点也没有跳出积淀已久的成见,在女性问题上他们坚持认为女性是卑微的,男性是让女性羡慕和嫉妒的对象。

改变几千年来妇女处于从属的和客体的地位,唤醒妇女作为人的自我主体意识,建立她们作为人的主体性地位是妇女解放的关键。

历史上解放女性的运动,首先由女性作为主体拉开了序幕并掀起了波澜,西方女权主义首当其冲地扛起了解放运动的大旗。

纵观其发展史,西方女权主义发展经历了三个理论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与社会自由解放的革命运动一起,以追求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为主要目标;第二阶段其基调是要消除两性差别;第三阶段注重对作为人的女性权力和发展的普遍性的考察,超越男女性属差别,注重关于女性更加重大的紧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历程与成就

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历程与成就

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历程与成就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历程与成就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历程漫长而艰辛,经历了许多的起起伏伏,但是妇女解放的成就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传统社会中,妇女地位低下,没有任何的权利,只能待在家中,承受男性的统治和压迫。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脚步加快,妇女也逐渐得到了赞誉和尊重。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历程与成就。

一、第一次妇女解放运动1911年,清朝被推翻,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胜利。

同年,一个名叫陈独秀的知识分子发起了第一次妇女解放运动,提出了“男女平等”的口号。

随着大量散文诗歌的创作,陈独秀呼吁支持女性的平等地位,提高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同时也要让妇女参与政治权利。

这场运动打破了旧有的传统思想,鼓励妇女积极参与社会,并提出了一系列保护妇女权益的政策措施。

二、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20世纪20年代,全社会都在寻求现代化的良方,也有了更多的妇女运动者。

同时,国共两党也提出了“革命不分男女”的号召。

在这个背景下,形成了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

孙中山成立的国民政府给妇女赋予了一定的平等权利:20000名妇女获得了选举和被选举权,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实施的女性选举权。

同时,国民政府还成立了妇女联合会,保护和维护女性权益,向社会传达妇女走向平等的主张。

三、第三次妇女解放运动新中国建立后,妇女解放运动迎来了新的高潮。

194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毛泽东也发表了《为妇女解放权利斗争而斗争》的著名演讲。

她呼吁妇女要走向解放,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

在这个历程中,许多女性获得了更丰富的教育机会,特别是进入大学和公共职业。

同时,全身心支持女性生育保健和计划生育,积极鼓励妇女在家庭内外投入社会生产活动。

20世纪60年代,中国放出了“妇女可以抬头做人”的口号,进一步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和权利。

四、后续发展随着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不断发展,各种措施和政策也在不断转变和完善。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妇女运动进入新的阶段,妇女参政、就业、教育等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

妇女解放运动

妇女解放运动

妇女的文化教育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1951年,初等学校的在校女生比 重为28%,1976年上升至45.5%;1950年,普通中学的在校女生比重为 26.5%,1976年上升至40.4%;1949年,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女生比重为 19.8%,1976年上升至33%;1950年普通高等学校的女教师比重为11%, 1976年上升至24.7%。
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大事记
• • • • • • • • 现代 1949年7月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妇女刊物《新中国妇女》创刊。毛泽东朱 德分别为它题词。 1957年11月郑凤荣在北京以1.77米的成绩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这 是中国运动员在田径运动中首次创造世界纪录。 1959年3月7日一艘900匹马力港湾柴油机拖轮“妇女号”在黄浦江下水, 这是中国第一艘由妇女担任全部设计的船舶。 1981年11月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国队以七战七胜 的战绩夺得冠军。其后几年中,中国女子排球队连续五次在世界杯赛、世界 锦标赛和奥运会比赛中获得冠军。 1986年我国卫生部、劳动人事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联合下发的 《女职工保健工作暂行规定》,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为女职工“五期” 保健制定明确规定。 1992年4月3日全国七届人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1995年9月15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从卑贱到平等
辛辛亥革命后,缠足陋习始逐渐废 。“涂香莫惜莲承步, 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 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这也可称之为 中国诗词史上专咏缠足的第一首词。 缠足通过外力改变 脚的形状,严重影响了脚的正常发育,引起软组织挛缩, 这个痛苦的过程是用言语不足以描述的。而一千多年以来 中国的千千万万的女性从小就要经受这样的痛楚,不情愿 的忍受这种从心理和身体上的摧残。

第二讲 女性解放的历程

第二讲 女性解放的历程

这些报纸刊 物宣传男女 平等思想, 发表妇女参 政消息,介 绍妇女活动 计划,成为 妇女参政运 动的重要组 成部分。
举行游行示威 1908年3月8日,1500名妇女在纽约市游 行,要求缩短工作时间(以前是12个小时) ,提高劳动报酬,享有选举权,禁止使用童 工,她们提出的口号是“面包和玫瑰”;面 包象征经济保障,玫瑰象征较好的生活质量 。
身穿狱服的潘克特斯 特夫人与她的女儿 英国妇女活动家,成 立“妇女社会好政治 同盟”,为女性选举 权而斗争。
1906年3月15日, 1名芬兰妇女在 投票所投下第一 张选票。
英国女性 获得选举 权
争取平等的受教育权。 哈佛大学医生爱德华· 克拉克著书《教育 中的性别:女孩子的公平机会》,强调 男女生理结构不同,女孩读书过多,会 使血液从卵巢流向大脑,影响女性是身 体健康,如果在月经期间用脑过多,就 有可能影响她们生育健康的婴儿,知识 对女性是最危险的。
①自由主义女权主义
社会背景 法国大革命和思想启蒙运动,思想脉络发 源于社会契约论,人有同等的理性,人生 而平等。
2、基本思想:
(1)18世纪:平等教育
沃斯通克拉夫特:《为女权辩护》 她将资产阶级已婚妇女比喻为“装饰羽毛一族”,她们像鸟 儿一样被限制在笼子里生活,除了整理自己的羽毛,除了 在栖息之处高视阔步,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干。 她还批判了卢梭的《爱弥儿》,在爱弥儿中,卢梭指出男人 受教育要培养出勇气、节制、公正和刚毅的美德,而女人 受教育要培养出忍耐、温顺的美德。卢梭希望爱弥儿磨砺 出敏锐的思维能力,同时限制索菲的思维能力,这样就能 把爱弥儿造就成自治自律的公民和恪守本分的一家之主, 而索菲则成为善解人意、尽职尽责的贤妻良母。为此,沃 斯通克拉夫特给索菲开的药方是让她像爱弥儿一样接受同 样的教育,发展她的理性和道德能力,充分实现作为人的 潜能。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1. 引言1.1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概述五四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阶段之一,在这一时期,女性解放思潮在中国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的研究是对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思想和社会运动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的过程,在研究中,人们可以了解到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影响、代表人物以及继承与发展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权利和解放思想,以及这些思潮对当时社会及之后历史进程的影响和意义。

对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进行研究是深入理解中国现代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2. 正文2.1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的历史背景五四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时期也是中国思想解放的开始。

在这一时期,女性解放思潮逐渐兴起,成为五四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的兴起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在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时期,传统封建礼教束缚严重,女性地位低下,受尽歧视和压迫。

西方文化的传入和启蒙思想的影响,使得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统观念,提倡平等思想。

五四运动的爆发也为女性解放思潮提供了契机。

五四运动呼吁科学、民主、自由,提倡平等思想和革命精神,这些理念也深深地影响了女性解放思潮的发展。

女性参与五四运动的大胆行动和呼声,同时也使得更多的女性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和权利。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的历史背景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时代背景,这为女性解放思潮的兴起、发展和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的主要内容一、对传统封建礼教观念的质疑与挑战。

五四时期,女性开始积极探讨封建社会对女性地位的束缚和歧视,批判封建礼教中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

二、关注性别平等和女性权利的呼声。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倡导男女平等,呼吁废除婚姻中的封建思想,提倡女性拥有自主权利。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0章 王安忆与女性写作【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0章 王安忆与女性写作【

第20章 王安忆与女性写作20.1 复习笔记一、女性写作:对一种文学现象的整体描述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女性文学”概念“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有一大批女性作家积极参与创作,出现了女性文学的第一次高潮。

创作实绩带动了理论、批评的展开,出现了女性文学研究的专著,在这些著作中,“女性文学”确立的是一种性别标准,建立在女性作家和男性作家天然的生物学意义的差别之上,而较少关注作家的创作与性别、社会、文化的复杂关系。

2.“女性主义文学”“女性主义文学”摒弃了女性研究的基于生物性别的自然主义立场,认为“女性”是由一系列的文化规则所塑造的社会角色。

因而女性文学是指那些有自觉的女性主义立场,用话语颠覆性别歧视,争取男女平等的文学。

在这种理论框架中的女性文学,关心的是自身性别的社会处境、作家对女性经验的反省与文化反思、女性立场和主体地位。

3.“女性写作”“女性写作”的概念是法国女性主义评论家埃莱娜·西苏提出来的,强调女性身体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它的理论前提建立在生理区别的女性本质上,因为和社会性别理论所阐述的文化构成矛盾而遭到质疑和批评。

在中国批评界,“女性写作”背离了它的理论背景和理论资源,在强调女性写作独特性的基础之上,关注女性写作的文化语境,全方位地考察女性身份在创作中的复杂关系,以及作家生平背景等对写作的深刻影响。

相对于“女性文学”的多义性、“女性主义文学”浓厚的理论色彩,“女性写作”日益被广泛地采用,它在坚持一种性别和文化立场的同时极富包容性,提醒着这一种性别立场,提供了一种阅读和阐释女性作品的方法,同时又避开了许多纠缠不清的理论话题,避开了女性主义政治理论代替文本阐释的方式,把女性写作带入一个更广阔的阐释空间。

二、女性写作的三次高潮批评界普遍认为,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出现过三次高潮。

1.“五四”新文学革命时期伴随着“个性解放”“民主自由”的启蒙主义号召,大批女作家用写作的方式参加到民族解放的进程中来。

浅谈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潮

浅谈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潮

浅谈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潮1. 引言1.1 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背景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中国的封建制度和男权思想严重束缚了妇女的权利和地位。

妇女被视为家庭的附属物,缺乏独立人格和社会地位。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妇女的解放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的传入,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妇女的权利和地位,倡导妇女的解放运动。

中国开始接触西方列强,外国的新思想和文化也逐渐传入中国。

这些新思潮的传入为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外部支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呼吁妇女的平等权利和解放。

他们认为妇女应该享有和男性平等的教育、劳动和社会权利,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为后来各种运动和思潮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1.2 近代妇女解放思潮的兴起近代妇女解放思潮的兴起主要是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逐渐形成和壮大起来的。

随着近代化进程的推进,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逐渐被挑战和颠覆,妇女解放的呼声也逐渐高涨。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一些思想启蒙者和社会变革者开始探索妇女解放的道路,并提出了许多新颖而具有启发性的观点和主张。

近代妇女解放思潮的兴起,首先体现在对传统封建妇女地位的质疑和批判上。

传统社会中,妇女受到男尊女卑的权利观念束缚,缺乏社会地位和权利保障。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开始呼吁平等和解放,试图唤醒妇女的自我意识和争取平等权利的意识。

近代妇女解放思潮的兴起也受到国内外思想风潮的影响。

西方的女权主义思潮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传入,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些新思潮的引入,激发了不少知识分子和进步人士对妇女地位和权利的反思,促进了妇女解放思潮的兴起和蓬勃发展。

近代妇女解放思潮的兴起是在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的推动下逐渐形成和壮大的。

这种思潮的兴起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思想观念,也为中国妇女的权利争取和社会地位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详细整理的女性主义发展历程

详细整理的女性主义发展历程

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写作一、中国现代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已转化为女性写作的主动行为,从性别歧视、性别压抑、性别遮羞而真正浮出了历史地表,女性小说的繁荣标志着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创作的形成。

那么到底什么是女性主义呢?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出发点是西蒙波伏娃的著名论断,“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着重对女性的文化身份和处境进行探讨,由此揭示出父权制文化结构中女性从属被压抑的位置。

女性写作的概念是由法国女性主义批评家埃菜娜西苏提出来的,着重于强调女性写作与女性身体的关系,中国女性批评家认为这一概念包含了一定的开敞性,它包含着文学的书写和非文学的书写,包含了具有文学价值的优秀作品也包括可能在文学意义上我们很难给予高度评价,但可能具有作为女性的自传、女性的反抗、女性的口述史、个体生命史的意义和价值的作品。

关于女性文学的不同理解:(1)指以女性作家为主体所创作的一切文学。

(2)指女性作家创作的女性生活题材的作品。

即:"只要是出自女性手笔,描写女性生活题材的文学,均可看作妇女文学。

或指女作家所写的具有女性意识、反映女性情感、表现女性生活的文学。

(3)指一切具有女性意识的作家作品。

这种观点认为,凡是反映女性在男权社会的苦闷、彷徨、哀怨、抗争的作品,不论作者性别如何,均可视为女性文学。

反之,如果没有反映女性意识,即使作者是女性,也不可纳入女性文学。

(4)指女作家的所有文本及一切关于女性的文学作品。

我们国家通常采用第一种。

我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时期:1)五四启蒙运动,提出“个性解放”“民主自由”打破了一部分女性的传统束缚,一批知识女性参与写作,她们努力寻找属于女性的视角、叙述方式和女性话语,标志着现代文学中女性写作的生成,代表作家冰心、庐隐、凌叔华等人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女作家群。

而后的三四十年代又形成了诸如萧红对女性自我放逐心灵历程的诉说,张爱玲对殖民都会与闺阁政治的指涉,以及丁玲的走向民族叙事等既相互区别有可相互参照的多样化女性书写样式和文本形态。

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我国三次思想解放的回顾(最新篇)

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我国三次思想解放的回顾(最新篇)

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我国三次思想解放的回顾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我国三次思想解放的回顾从1978年算起,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事业已走过三十年的历程。

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们都还记得,三十年来,我国曾有过三次思想大解放,这三次大解放都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都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在今天,回望这三次思想大解放,对我们纪念这段历史,对我们眼下正在进行的新一轮改革定有裨益。

一、1978年,一篇署名文章打破“两个凡是”神话,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拉开序幕1977年7月,在党内元老叶建英、李先念等同志的多次提议下,73岁的邓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

当时,我国结束十年动乱不到一年,由于思想领域人们受极“左”思潮影响时间太长,所以尽管粉碎了“四人帮”,但阴霾仍未散净。

这年2月,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还联合发表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继续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向社会宣扬个人迷信和极“左”思想。

社论向全国明确发出号召:“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逾地遵循。

”随后,全国所有报纸都以通栏大字标题的规格隆重转载。

在当时,两报一刊具有与中央文件相同甚至更大的政治影响力。

这样,“两个凡是”不胫而走,立刻就成为全社会判断政治是非、行为对错的基本标准。

显然,邓小平同志复出时,正是举国上下积重难返、百废待兴的时候,如何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尽快摆脱极“左”影响,解决“文革”遗留问题,把全党中心转移到正确欢,迎》一文,批评了有些人“对待是非不以客观实际为准”,而是以“权威意见为准,以报纸刊物上的提法为准”。

1978年1月,人民日报《文风和认识路线》一文提出:“检验工作好坏、水平高低的标准是看实践,还是去看别的东西?”同年3月,人民日报在《标准只有一个》的文章中进一步提出:“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除了社会实践,不可能再有其他检验真理的标准。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

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

梅光迪,胡先骕,吴宓。

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

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

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学术文化的进步依赖少数精英分子,反对的社会变革,站到时代主潮的对立面去了。

稳健的文化抉择。

基本点是否定文化与文化转型的突变形式,否定革命的逻辑的。

鲁迅《估学横》,批驳。

文学革命实绩:1。

白话文的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与新文学社团的风气,思想大解放局面。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果。

意义:文学观念:否定传统文学思想,表现人生,倾向于反映人生,时代的积极文学思想。

文学内容: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觉醒的时代精神。

语言和形式:摈除文言文和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世界文学发展的联结,民族特色,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

新文学社团的建立,标示:新文学运动从少数先驱者破坏旧文学,转为大批文学生力军建设新文学。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北京。

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照,(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

中国现当代女性意识的发展

中国现当代女性意识的发展

中国现当代女性意识的发展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人的发现及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女性意识的作家作品的不断引介,使得中国女性文学、女性意识的觉醒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在中外的影响下日趋成熟。

本文旨在通过不同时期女性意识的展露研究女性文学在中国发展历程。

标签:女性文学女性意识主体一、五四时期女性文学的萌芽期“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人”的发现,极大的唤醒了人的性别意识,一些女性作家陈衡哲、冰心、冯沅君、石平梅、凌叔华、庐隐、萧红、张爱玲等逐渐登上文学的舞台。

在1918年,陈衡哲《新青年》发表对话体小说《老夫妻》真正揭开了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历史帷幕。

突破男性作家的藩篱,作品中细致地表现出女性内心世界,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对人性的压抑,寻求女性自身解放的自由意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树立起女性文学的旗帜。

对社会、人生、婚姻、家庭等人生的诸多问题的思考是她们最为关贴的。

《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冰心用“爱的哲学”提出改变旧家庭、解放妇女、建立一个新的生活的出路,开出建立独立自主的女性意识的药方。

妇女的生活现状,妇女地位进行全面的审问与思考都体现出这些女作家鲜明与独特的女性体悟,从自身经历女性出发以独特的视角抒写社会、表现自我仍然是是驾轻就熟。

庐隐的《海滨故人》书写了当时年轻女性苦闷彷徨的心理。

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最终毁灭的娜拉形象在白薇的自传体小说《悲剧生涯》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她们的创作极力表现妇女的人格尊严与抗争精神,要求婚姻自主、个性解放、追求人的自身的解放,对吃人、愚昧的封建制度进行抨击,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一个旗帜。

伍尔夫在她的专著《一件自己的屋子》中曾说,女人必须有自己的独立的一间房间,有一定的独立物质基础才可以达到文学作品的写作的条件,一间屋子是做为女性主体一个想像的空间,精神解放和话语创造的空间。

而在五四时期,不管在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未达到根本性的改变,而女性的经济独立远远物质独立到支撑自身独立的程度,在“五四”大浪的逐渐退潮中第一代女性作家也由兴盛走向沉寂。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期末自测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期末自测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期末自测题一、填空题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同样是描写土改运动,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等小说,明显不同于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作品。

2.所谓“二革”创作方法,又称“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是指“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的结合。

3.一般认为,出现在“文革”前的“样板戏”的主要构成是“京剧现代戏”,而“京剧现代戏”的创作开始于年。

4.京剧《沙家浜》是从沪剧《》移植的。

5.在20世纪80年代的赵树理研究中,在《传统要发扬特征不可失》一文中指出,“反封建”是赵树理作品中“最突出的内容”。

6.1980年,《》编辑部以“关于新诗创作问题”为题开设专栏,主要围绕着舒婷的诗歌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讨论。

7.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在改编过程中,删去了原电影本中与琼花的爱情描写。

8.原名赵振开,在“文革”中他曾以“艾珊”的笔名创作过小说《波动》。

9.赵树理因1943年9月创作的《》而一举成名。

10.京剧“样板戏”的配器,吸收了多种中国其他乐器和西洋乐器,形成了中西乐器混合编队,但仍以传统京剧的“三大件”为主,这三大件是指高胡、二胡和。

11.当年在《红灯记》中扮演李铁梅的演员是。

12.京剧《红灯记》的编剧和导演分别是和阿甲。

13.“朦胧诗”虽然是人们的一种误解,但这一诗派的得名,最初却来自于那篇有名的《令人气闷的“朦胧”》。

14.较早对朦胧诗人的创作进行整体检阅的文章是的《失去平静之后》。

15.在赵树理研究中,对赵树理作品的再认识有着重要意义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年召开于大连。

16.舒婷的诗歌《致橡树》在全国最具权威性的诗歌刊物《诗刊》上发表之前,曾在非正式刊物《》上发表过。

17.公刘的《新的课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发表于1979年刚刚于成都复刊的诗刊《》。

18.于坚的《》用调侃的语调对普通人的平庸生活的逼真描写,因表现出“超语义的美”而被看作是“生命意识的觉醒”的代表作。

妇女解放运动

妇女解放运动

女论语
• 女子出嫁,夫主为亲。前生缘分,今世婚姻。 将夫比天,起义匪轻。夫刚妻柔,恩爱相因。 居家相待,敬重如宾;夫有言语,侧耳详听; 夫有恶事,劝谏谆淳;莫学愚妇,惹祸临身。 夫若出外,须记途程,黄昏未返,瞻望思寻; 停灯温饭,等候敲门:莫学懒妇,先自安身。 夫如有病,终日劳心,多方问药,遍处求神; 百般治疗,愿得长生:莫学蠢妇,全不忧心。 夫若发怒,不可生嗔;退身相让,忍气吞声: 莫学泼妇,闹闹频频。粗丝细葛,熨贴缝纫; 莫教寒冷,冻损夫身。家常茶饭,供侍殷勤, 莫教饥渴,瘦瘠苦辛。同甘同苦,同富同贫, 死同棺椁,生共衣衾。能依此语,和乐瑟琴; 如此之女,贤德声闻。
几千年的男权社会,妇女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她 们没有参政的权利,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参与社会 生活的权利。最为惨烈的,是妇女的缠足。一双小脚的 形成,往往需要数年的缠裹,“小脚一双,眼泪一缸”, 一生的幸福从此葬送于这双小脚。在古代,男人可以有 三妻四妾,但是女人不能有自己的权力,要一心一意跟 一个男人,男人就可以移情别恋,女的就不可以。在家 中就要听一家之主(当然是男人)的话,男人就可以把 女人休了,但女人就不能向男人提出离婚。古代,女人 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男的早亡也要一生守寡, 做寡妇,女人不可以向男人吆喝、打男人等,女人不能 跨出家门,男人就可以闯南闯北,参加政治活动,女的 不可以。与兴女学相伴的19世纪末各地天足会的出现为 破除缠足陋习、解放妇女身心拉开了序幕。
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大事记
• • • • • • • • 现代 1949年7月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妇女刊物《新中国妇女》创刊。毛泽东朱 德分别为它题词。 1957年11月郑凤荣在北京以1.77米的成绩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这 是中国运动员在田径运动中首次创造世界纪录。 1959年3月7日一艘900匹马力港湾柴油机拖轮“妇女号”在黄浦江下水, 这是中国第一艘由妇女担任全部设计的船舶。 1981年11月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国队以七战七胜 的战绩夺得冠军。其后几年中,中国女子排球队连续五次在世界杯赛、世界 锦标赛和奥运会比赛中获得冠军。 1986年我国卫生部、劳动人事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联合下发的 《女职工保健工作暂行规定》,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为女职工“五期” 保健制定明确规定。 1992年4月3日全国七届人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1995年9月15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从卑贱到平等

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模拟试题

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模拟试题

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模拟试题(一)一、填空题(共20分)1、“女性写作”概念是法国女性主义评论家埃莱娜·西苏1975年在《》中提出来的。

2、在赵树理的小说《“锻炼锻炼”》中,“锻炼锻炼”是争先社社主任的一句口头禅。

3、王朔较早获得社会认可的作品是1984年的《》,这是个类似言情模式的爱情小说,一个退伍老兵和一个空姐的故事。

4、北岛,原名赵振开,在“文革”他曾以“艾珊”的笔名创作一部以杨讯和萧凌为主人公的“手抄本”小说《》。

5、1981的甘肃的《》杂志率先开办了“大学生诗苑”栏目,随后全国许多刊物纷纷效仿,为“新生代”的重新集结和展示提供了机遇。

6、山岗的儿子皮皮杀死了山峰的儿子,山峰杀死了皮皮,山岗杀死了山峰,山峰的妻子借助公安机关杀死了山岗……,这个“连环报”式的报仇故事出自小说《》。

7、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删去了原电影剧本中和琼花的爱情事故。

8、在创作的顶峰期,写了许多在当时让人耳目一新的小说,如《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虚构》等。

9、在40年代的西南联大师从沈从文,并有小说集《邂逅集》问世,解放后主要从事戏曲工作,写过京剧剧本。

10、在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文学读物”中,除了王朔的“顽主”系列小说外,还有的《文化苦旅》等“大文化”散文。

11、钱理群、、吴福辉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提出:“民俗描写往往是赵树理小说中最吸引人的部分,有的显然具有文化人类学的参考价值。

”12、20世纪50年代以来,描写上海城市生活的作品主要有的《上海的早晨》等。

13、余华发表于1989年的创作谈《》和发表于1991年的长篇小产《呼喊与细雨》,被人们看作是他前期创作的一个总结。

14“文革”后现代意识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食指、芒克、多多和根子等为主要成员的“”。

15、京剧“样板戏”除《》和《龙江颂》外,其余均取材于革命历史斗争,情节曲折,斗争激烈,悬念丛生,富于传奇性。

邓颖超妇女解放思想及其对当代的启迪

邓颖超妇女解放思想及其对当代的启迪

“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邓颖超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一生致力于发展中国妇女解放事业。

在领导妇女解放的具体实践中,邓颖超始终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对待妇女工作,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理论基础的妇女解放思想,该思想对于带领早期中国妇女争取自身和民族的独立解放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邓颖超妇女解放思想的基本内容邓颖超出生于1904年,童年时期的邓颖超随母亲辗转广州、上海、天津等地谋生,较同龄人增长了更多的见识。

母亲开明的思想从小便深深地感染和影响着邓颖超,学校的教育在她心中种下了男女平等的种子,这使得邓颖超在看到妇女被封建礼教束缚的时候,立志要改变男尊女卑的不平等地位,将妇女从旧思想、旧社会中解放出来。

(一)从思想上打破封建禁锢为了提高妇女们的思想觉悟,宣传革命精神,鼓舞妇女们同封建礼教作斗争并积极参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邓颖超等人创办了女星社,并组织出版了妇女刊物《女星》。

在《女星》中,她大量揭露广大妇女遭受的封建压迫和不平等对待,抨击封建制度和旧礼教的罪恶,号召妇女们要敢于投身反帝反封建的运动中。

邓颖超认为,封建社会的旧婚姻制度对女性是极不平等的。

她诚挚地呼吁妇女们从人格上独立起来。

邓颖超曾多次发表言论,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首先,她认为男女问题对个人和集体生活、社会进步和革命工作都有重要意义,所以共产党人要正视男女婚恋问题并积极关心引导。

其次,她主张对待婚恋要郑重,男女自由婚恋,更需要共同的志趣和事业,她指出“中国现代的男女青年,正处在过渡的时代,社会的旧的(指不适合时代的)道德已经逐渐在崩溃,新的道德又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在婚恋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男女青年们要靠努力奋斗创造幸福。

再次,她提出要给男女青年创造一个宽松、健康、自由的社交环境,给青年们接近异性交友的机会,让青年们在与异性朋友的交往中选择合适的对象。

人的解放与女性解放

人的解放与女性解放
Key words:the liberation of human,the liberation of female,the nature of human

硕士学位论文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合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 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中文摘要
人的解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 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深入 研究和论述,揭示了造成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的社会根源,并 指出了人和人类社会的理想目标和必然归宿。 女性解放问题不仅 仅是男女平等的问题,而且是人类和谐发展的问题;不仅仅是女 性问题的解决,而且是事关人类生存困境的解决。如果占人口半 数的女性地位没有改变,那就无法谈起全人类的解放发展。
女性解放同女权主义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女权主义理论是西 方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女权主义(Feminism)最早出现 在19世纪80年代的英国,它产生和发展的目的是消除对妇女这 一受压迫群体在经济、社会及政治上的歧视,使广大女性从“第 二性”的地位中解放出来。它作为一种主义和思潮发端于启蒙运
硕十学位论文
女性解放是人的解放的根本尺度,女性得不到解放,就无法 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 会结构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 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因此女性首先要从压迫中解放 出来。女性解放问题不仅仅是男女平等的问题,而且是人类和谐 发展的问题;不仅仅是女性问题的解决,而且是事关人类生存困 境的解决。如果占人口半数的女性地位没有改变,那就无法谈起 全人类的解放发展。女性解放的当代意义,不仅仅在于给女性解 放提供政治纲领和政治策略,而在于他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总体目 标与总体思路:它的意义不仅仅展现在政治层面,而且展现在具 有恒久意义的哲学层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一 次 解 放
1918年罗家伦和胡适将易卜生的名剧 1918年罗家伦和胡适将易卜生的名剧 玩偶之家》译介到中国, 《玩偶之家》译介到中国,剧中的娜拉认 清了自己在家中并无任何独立地位, 清了自己在家中并无任何独立地位,不 过充当了丈夫的玩物后,毅然弃家出走。 过充当了丈夫的玩物后,毅然弃家出走。 对此胡适评价说: 对此胡适评价说:“娜拉抛弃了家庭丈 夫儿女,飘然而去, 夫儿女,飘然而去,只因为她觉悟了她 自己也是一个人, 自己也是一个人,只因为感觉到她无论 如何,务必努力做一个人” 如何,务必努力做一个人”。此剧产生 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指导了一代女青年 选择自己的人生。 选择自己的人生。
第 一 次 解 放
“五四”后,除了直接汲取马克思主义女性观 五四” 外,中国的先进分子更多的是用马克思主义的 观点和方法,结合中国的特殊国情, 观点和方法,结合中国的特殊国情,来思考中 国的女性问题。 国的女性问题。 李大钊在《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一文中, 李大钊在《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一文中,认 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随着经济状况变动” 为“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随着经济状况变动”: 在女子耕作、男子狩猎时代, 在女子耕作、男子狩猎时代,因耕作的收入稳 定而狩猎不可靠, 当时妇女的地位比男子高, 定而狩猎不可靠,“当时妇女的地位比男子高, 势力比男子大”;在畜牧与耕作均归男子去作, 势力比男子大” 在畜牧与耕作均归男子去作, 女子专事家务的时代, 女子专事家务的时代,“妇女的地位就渐渐低 到工业时代,男子无力养恤女子, 下”;到工业时代,男子无力养恤女子,生产 技术的进步添出了适于女子的职业, 技术的进步添出了适于女子的职业,女性参加 了社会生产, 妇女的地位又渐渐地提高了” 了社会生产,“妇女的地位又渐渐地提高了”。 在这里,他揭示了两点:(1)女性受压迫是经济 在这里,他揭示了两点:(1)女性受压迫是经济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女性参与物质生产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女性参与物质生产 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她的社会地位。 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她的社会地位。
第 一 次 解 放
3、1919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外 、 的五四运动, 的五四运动 是一场“ 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救亡运动, 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救亡运动, 又是一场“民主” 科学” 又是一场“民主”、“科学”的启 蒙运动。 年秋, 蒙运动。1919年秋,北京大学第一 年秋 次公开招收女学生, 次公开招收女学生,随之很多著名 大学都开始实施男女同校制度。 大学都开始实施男女同校制度。这 就为中国的女性中最先进的一小部 分人(女学生) 分人(女学生)提供了在正常情况 下男女自由接触的机会,千百年来 下女自由接触的机会, 横亘于男女青年( 横亘于男女青年(特别是未婚女青 之间的樊篱被打破。 年)之间的樊篱被打破。
第 一 次 解 放
《娜拉走后怎样》:是鲁迅对于五 娜拉走后怎样》 四思想新潮带来的个性解放妇女观 的评介。 的评介。个性解放的思想给深受几 千年封建压迫的中国妇女带来了新 的希望, 的希望,她们开始认识自己身处的 地位, 地位,并决心摆脱被圈养被束缚的 命运。鲁迅认为娜拉离家出走之后, 命运。鲁迅认为娜拉离家出走之后, 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堕落, 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堕落,要么 回来。 回来。进而分析了娜拉出走不会成 功的症结是在于经济。 功的症结是在于经济。 伤逝》 子君说: 《伤逝》:子君说:“我是我自己 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 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
第 一 次 解 放
1926-1927年,国、共第一次国内 年 革命战争爆发, 革命战争爆发,许多青年妇女毅 然投身革命。大革命结束后, 然投身革命。大革命结束后,国、 共两党的机构和队伍都留下了相 当一部分妇女革命家, 当一部分妇女革命家,并担任若 干的军政职务。 干的军政职务。这是中国广大女 性凭借自身力量首次登上中国政 治舞台。 治舞台。南京政府命令规定可以 享有遗产继承权,可以提出离婚, 享有遗产继承权,可以提出离婚, 可以享受与男子同等的权利, 可以享受与男子同等的权利,这 就从理论和法律上肯定了女子的 独立人格。 独立人格。
第 一 次 解 放
李达在《女子解放论》中指出,自由有两种意义, 李达在《女子解放论》中指出,自由有两种意义, 一为精神的自由,一为物质的自由。 一为精神的自由,一为物质的自由。女子所以 屈从男子的,因为精神上的自由被束缚的缘故。 屈从男子的,因为精神上的自由被束缚的缘故。 精神上的自由所以被束缚的, 精神上的自由所以被束缚的,因为物质上的自 由先被束缚的缘故。也就是说, 由先被束缚的缘故。也就是说,两性在意识形 态领域的不平等只是表象,女性在物质上对男 态领域的不平等只是表象, 性的依附才是导致两性在社会关系上不平等的 根源。因此, 如今要将女子解放, 根源。因此,“如今要将女子解放,须先使他 恢复物质上的自由,女子物质的自由的欲望, 恢复物质上的自由,女子物质的自由的欲望, 到达了最高点的时候,那精神的自由的欲望, 到达了最高点的时候,那精神的自由的欲望, 自然而然地勃发起来.那时真正的自由,方可 自然而然地勃发起来.那时真正的自由, 完全实现。这样的, 完全实现。这样的,才可算作真正的女子解 在这种认识下, 放”。在这种认识下,新文化运动时期认同马 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者纷纷提出女子经济独立 的重要性,主张发展女子职业, 的重要性,主张发展女子职业,鼓励女性走出 家庭,参与社会生产,创造社会价值,取得经 家庭,参与社会生产,创造社会价值, 济上的独立。 济上的独立。
第 一 次 解 放
不久后,胡适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讲演《 不久后,胡适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讲演《美 国的女人》 赞美了美国女性“超于良妻贤母” 国的女人》,赞美了美国女性“超于良妻贤母” 的人生观和“自立”的精神,并与中国女性“良 的人生观和“自立”的精神,并与中国女性“ 妻贤母”的人生观和“倚赖”的特性作了比较, 妻贤母”的人生观和“倚赖”的特性作了比较, 认为“我们中国的姊妹们若能把这种‘自立’ 认为“我们中国的姊妹们若能把这种‘自立’的 精神,来补助我们的‘依赖’性质, 精神,来补助我们的‘依赖’性质,若能把那种 超于良妻贤母人生观’ 来补助我们的‘ ‘超于良妻贤母人生观’,来补助我们的‘良妻 贤母’观念,定可使中国女界有一点‘ 贤母’观念,定可使中国女界有一点‘新鲜空 定可使中国产生一些真能‘自立’ 气’,定可使中国产生一些真能‘自立’的女 子”。通过多种形式的理论宣传和典型形象的塑 女性应具有人格成为大家的共识, 造,女性应具有人格成为大家的共识,一时中国 也出现了很多“不当玩偶” 也出现了很多“不当玩偶”、“争取独立人 自立”的娜拉式的女性, 格”、“自立”的娜拉式的女性,揭开了新女性 时代的序幕。 时代的序幕。
中 国 现 当 代 女 性 的 三 次 解 放
第一次解放:五四前后 第一次解放:五四前后——浮出历史地 浮出历史地 表 1、辛亥革命在理论上承认了男女平等。 、辛亥革命在理论上承认了男女平等。 1906年,秋瑾兴办《中国女报》,宣传 年 秋瑾兴办《中国女报》 革命的同时提倡女权,主张男女平等。 革命的同时提倡女权,主张男女平等。 她以身殉志, 江湖女侠” 她以身殉志,以“江湖女侠”的英姿永 驻人间。辛亥革命的“男女平等” 驻人间。辛亥革命的“男女平等”不过 是口号,但没有辛亥革命, 是口号,但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后来 的新文化运动。 的新文化运动。 2、1916年—1917年,由胡适、陈独秀、 、 年 年 由胡适、陈独秀、 鲁迅等人发起的的新文化运动, 鲁迅等人发起的的新文化运动,开始从 根本上冲击以儒学为正统的中国旧文化, 根本上冲击以儒学为正统的中国旧文化, 其中集中攻击的目标就是儒家礼教。 其中集中攻击的目标就是儒家礼教。
第 一 次 解 放
5、鲁迅的女性观 我之节烈观》 以灵学派以挽救“ 《我之节烈观》:以灵学派以挽救“世 风日下”为名,提倡“表彰节烈” 风日下”为名,提倡“表彰节烈”,继 而引发了对于节烈观的阐述, 而引发了对于节烈观的阐述,提出了这 原是表彰男子勇士的词汇, 原是表彰男子勇士的词汇,现在却只用 于女子身上的现象,随后以三个发问, 于女子身上的现象,随后以三个发问, 不节烈的女子如何害了国家? “不节烈的女子如何害了国家?”, 何以救世的责任,全在女子? “何以救世的责任,全在女子?”, 表彰之后,有何效果? “表彰之后,有何效果?”层层揭开了 隐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刻原因。 隐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刻原因。告诉 我们,社会把节烈用于女人, 我们,社会把节烈用于女人,实质上是 在掩盖由男子统治的社会的动荡和衰落 的责任。 的责任。表现了鲁迅对于封建伦理道德 的质疑和反抗, 的质疑和反抗,对于受其压迫的中国妇 女的同情。 女的同情。
第 二 次 解 放
这种做法忽略了男女两个群体发展的起 点不同, 点不同,尤其是社会心理的历史积淀不 这种不同有着社会的、心理的、 同,这种不同有着社会的、心理的、生 理的多方面原因, 理的多方面原因,不可能靠人为规定就 一步跨越。 一步跨越。 它用男性标准覆盖女性特征, 它用男性标准覆盖女性特征,女性的思 行为、情感、个性, 维、行为、情感、个性,乃至生理条件 都被统一在男性标准下。 都被统一在男性标准下。这反映了传统 性别文化的深刻影响——男强女弱, ——男强女弱 性别文化的深刻影响——男强女弱,只 能弱者向强者学习;主内是女人的天职, 能弱者向强者学习;主内是女人的天职, 参加社会活动也不能耽误了本分。 参加社会活动也不能耽误了本分。 让女性在不改变主内的传统角色的同时, 让女性在不改变主内的传统角色的同时, 又多了一份学做男人的社会义务, 又多了一份学做男人的社会义务,双重 压力让女性不堪重负, 压力让女性不堪重负,也无法真正学成 男人样” “男人样”,于是有形无形的负面评价 让女性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让女性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第 二 次 解 放
第二次解放:建国后 男女都一样” 第二次解放:建国后—“男女都一样” 男女都一样 男女都一样, 男女都一样,既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先进性的体现,又是建国初期劳动力 先进性的体现, 相对缺乏, 相对缺乏,需要女性劳动力填充劳动 岗位的实际要求。 岗位的实际要求。 男女都一样” “男女都一样”的贡献体现在价值导 向,而在实践操作上却常将价值平等 等同于消灭形式差异, 等同于消灭形式差异,并要求女性做 单方面努力,因而产生失误。 单方面努力,因而产生失误。它要求 男性做到的女性也要做到, 男性做到的女性也要做到,不要求男 性做到的女性也要做到, 性做到的女性也要做到,“男女都一 其实是“女人要像男人一样” 样”其实是“女人要像男人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