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飞行姿态分析仿真浅谈

合集下载

蜻蜓飞行姿态的实时模拟测量——中科大

蜻蜓飞行姿态的实时模拟测量——中科大

图 3 2×2 个像素小区域
图 4 区域相关去包络示意
1. 在位相图中以相容点作为去包络起始点, 如图 4 中的 O 点 ( 图中以矩形小块代表像
素).
2. 进行其周围 8 邻域点 ( 或 4 邻域点: 上、 下、 左、 右) 的位相去包络, 得到他们相对于 O 点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M = 6. 4p ixel mm
图 5 平移前后的平板上的投影栅线图
图 6 光栅投到标尺上行到的图片
图 7 一个扇翅周期内投影条纹在翅膀上的变化
图 8 蜻蜓翅膀的全场位相图
拍摄到的原始图像如图 7 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得到的图像对比度很差, 有些图像灰 度变化只有 20 左右, 且存在很大的噪声. 这给我们的数据处理带来了很大困难 . 求得的全场的位相分布如图 8 所示. 其灰度值与位相值的大小成正比. 最后得到的全场高度分布如图 9 所示.
5 结论
本课题的研究证明了 “空间载波相移+ 投影栅线” 的方法可以成功用于蜻蜓自由飞行姿态 的实时测量 . 与其他方法相比, 由于可以直接得到昆虫翅膀形状细节的实时变化, 避免了插值 运算带来的误差, 因此本方法有突出的优势 . 可使对昆虫的飞行动力学的分析更加精确可靠 . 参考文献:
[ 1 ] 何世平 . 工程应用光测技术 [M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7. 52- 55. [ 2 ] 钱克矛. 光学干涉计量中的位相测量方法研究 [D ]. 中国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0 年 7 月. [ 3 ] D ud ley R and E llington C P. M echan ics of fo rw ard fligh t in bum b lebees [J ]. I . K inem atics and m o rpho lo 2 gy, 1990, 148: 19- 25. [ 4 ] . K inem atics W ill m o tt A P and E llington C P. T heM echan ics of fligh t in the haw km o th m anduca sex ta, I of hovering and fo rw ard fligh t [J ]. Exp. B io. , 1997, 200: 2705- 2722. [ 5 ] 宋德强. 自由飞行昆虫的翅膀变形测量研究 [D ]. 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1 年 5 月. [ 6 ] 冯传玉, 蒋震宇, 何世平 . 区域相关位相去包络技术 [J ]. 实验力学, 2000, 15 ( 2) : 197- 205. [ 7 ] 蒋震宇, 缪泓, 伍小平 . 基于广度优先搜索的位相展开算法 [J ]. 实验力学, 2000, 15 ( 3) : 312- 316.

蜻蜓飞舞的动作描写

蜻蜓飞舞的动作描写

蜻蜓飞舞的动作描写蜻蜓,是大自然中常见的一种昆虫。

它们翅膀宽大,飞行时摇摆不定,给人一种轻盈而灵动的感觉。

蜻蜓飞舞的动作可以用以下标题来描写。

一、翅膀轻拍,起飞的瞬间蜻蜓的翅膀由透明而坚韧的薄膜构成,犹如一双透明的帆船。

当蜻蜓静静地停在花朵上时,它们的翅膀微微颤动,好像在准备出发。

而当蜻蜓决定飞起时,它们会用力一拍翅膀,犹如一只小船在波涛中起航,顿时腾空而起。

二、翅膀高高举起,飞行的姿态在蜻蜓飞行的过程中,它们会将翅膀高高举起,平行于身体。

这样的姿态使得蜻蜓在空中更加稳定,能够更好地掌握飞行的方向和速度。

蜻蜓的身体与翅膀形成一个优美的线条,仿佛一只精灵般在空中舞动。

三、翅膀快速扇动,迅速穿越为了保持飞行的稳定和速度,蜻蜓会快速扇动翅膀。

当它们扇动翅膀的时候,微弱的风声似乎在耳边响起,仿佛是大自然给予它们的音乐伴奏。

蜻蜓的翅膀扇动频率极高,每分钟可达数十次甚至上百次,这使得它们能够迅速穿越空间,寻找自己的目标。

四、翅膀摇曳,悠闲地滑翔有时,蜻蜓不需要快速飞行,它们会摇曳着翅膀,悠闲地在空中滑翔。

蜻蜓的翅膀摇曳的姿态极为优雅,给人一种宁静和安逸的感觉。

它们仿佛是在享受着飞行的乐趣,没有一丝紧张和压力。

五、翅膀停歇,落在花朵上当蜻蜓飞行一段时间后,它们会选择一朵花朵停下来歇息。

这时,它们会将翅膀合拢,静静地停在花朵上,享受着花香和阳光的沐浴。

蜻蜓停歇的姿态恬静而美丽,仿佛是大自然的一个小使者,传递着和平与美好的讯息。

六、翅膀振动,再次起飞蜻蜓的休息时间并不长,当它们感到精力充沛时,会再次振动翅膀,准备起飞。

这一次的起飞更加从容和迅速,蜻蜓在空中展翅翱翔,向着新的目标飞去。

蜻蜓飞舞的动作是如此美妙而独特,它们的翅膀摇摆、高举、快速扇动、摇曳、停歇和振动,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蜻蜓的飞行姿态似乎在诉说着它们的自由和灵动,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让我们一起欣赏蜻蜓飞舞的动作,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蜻蜓仿生飞行器原理

蜻蜓仿生飞行器原理

蜻蜓仿生飞行器原理蜻蜓,作为昆虫中的飞行高手,具有优雅的飞行姿态和迅捷的飞行速度,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仿生飞行器设计的灵感来源之一。

蜻蜓仿生飞行器的原理正是基于蜻蜓的独特飞行机理,通过模拟蜻蜓的飞行方式,实现了高效、稳定和灵活的飞行。

蜻蜓仿生飞行器的前翼形状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蜻蜓具有独特的前翅形状,呈现出扁平且不对称的特点。

这种设计使得蜻蜓在飞行时能够产生较大的升力,同时降低了阻力。

仿生飞行器的前翼形状也采用了类似的设计理念,通过调整前翼的扁平度和不对称性,能够有效地提高升力和降低阻力,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的飞行。

蜻蜓的独特飞行姿态也对仿生飞行器的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蜻蜓在飞行时能够保持身体水平,同时前后翅膀交替拍打。

仿生飞行器通过模拟蜻蜓的飞行姿态,将机身设计为水平状态,并采用了交替拍打翅膀的机制。

这种设计使得仿生飞行器能够保持稳定的飞行状态,提高飞行效率。

蜻蜓的翅膀也对仿生飞行器的设计起到了重要作用。

蜻蜓的翅膀具有一定的弯曲度和适度的柔软性,这使得蜻蜓能够在飞行时灵活调整翅膀的形状,从而实现更好的操控性和机动性。

仿生飞行器的翅膀设计也受到了蜻蜓翅膀的启发,采用了类似的弯曲度和柔软性。

这种设计能够使仿生飞行器具有更好的操控性和机动性,实现更加灵活的飞行。

蜻蜓的飞行还与其身体结构密切相关。

蜻蜓的身体相对较长,这使得其能够更好地保持平衡和稳定。

仿生飞行器也借鉴了蜻蜓的身体结构,通过设计较长的机身,能够提高飞行器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蜻蜓仿生飞行器原理的研究为人们设计更优秀的飞行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通过模拟蜻蜓的飞行机理,人们能够设计出更加高效、稳定和灵活的飞行器,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蜻蜓仿生飞行器的研究也有助于人们对生物飞行机理的深入理解,为未来的仿生飞行器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总结起来,蜻蜓仿生飞行器的原理主要包括前翼形状的优化设计、仿生飞行姿态的模拟、翅膀的设计和身体结构的优化。

这些原理的综合应用使得蜻蜓仿生飞行器能够实现高效、稳定和灵活的飞行。

扑翼飞行的气动建模与仿真分析

扑翼飞行的气动建模与仿真分析
本文为了简化计算,采用了二维扑翼模型。但是二维计 算不能模拟翅膀的翼尖自由涡系,因此必须考虑建立三维模 型。另外,计算中 均 假 设 翅 膀 是 刚 性 的,实 际 上 无 论 是 昆 虫 的翅膀还是自己制作的扑翼 9": 机翼,在拍动中变形都比 较显著,因此有必要继续研究翅膀与流体的耦合作用对扑翼 气动力的影响。
WDMJF T=E FG@ TJ8UUM9> !.V,HGMLG SMSMLX@? WM=J=>ML8J J=L=S=FM=9,IDLG 8I M9I@LF TJM>GF5 3G@ .EWMFE8EK /8>E89>M89 0DJ@EM89( ./0)TM9MF@ @J@S@9F S@FG=? HMFG .12C2 Y R:Z H8I DI@? F= I=JN@ FG@ 18NM@E ( 2F=X@I @[D8FM=9I 9DS@EML8J\ JK5 3G@ I=JDFM=9 IG=H@? FG8F FG@ J@8?M9> ( @?>@ N=EFML@I L=DJ? >@9@E8F@ @9=D>G JMTF F= IDUU=EF 8 FKUML8J TJ8UUM9> !.V5 3G@ S=?@JM9> 89? 898JKIMI S@FG=?,8I H@JJ 8I FG@ L=9LJDIM=9I 8E@ IDMF8WJ@ T=E ?@IM>9 89? 898JKIMI =T TJ8UUM9> ( HM9> !.VI5 <=>?@:A,::J8UUM9> ( HM9> !.V;]M=SMS@FML;79IF@8?K 8@E=?K98SMLI;:0. IMSDJ8FM=9
扑翼飞行的机理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固定翼和旋翼飞行, 相比较起来要复杂得多,人们对这一领域的认识目前还很不 完善。目前国内外对扑翼飞行的研究多是从试验或仿生学 的角度对鸟和昆虫的飞行机理进行研究[& ^ +]。由于微型飞 行器( !.V)的尺寸很小,在实际制作扑翼 !.V 时要完全实 现昆虫或鸟的扑翼动作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因此有必要在 模拟昆虫飞行的基础上简化扑翼动作。本文作者通过理论

昆虫的飞行能力实验

昆虫的飞行能力实验

昆虫的飞行能力实验昆虫的飞行能力一直是科学家们探索和研究的领域之一。

尽管昆虫的身体相对微小,但它们却能够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和灵活度飞行。

为了更好地理解昆虫的飞行机制以及为人类创造更高效的飞行器,科学家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

为了研究昆虫飞行的动力学,科学家们首先需要分析昆虫翅膀的结构。

研究发现,昆虫的翅膀由许多薄而坚韧的膜片构成,这些膜片与昆虫的肌肉相互配合,通过频繁而协调的振动产生飞行。

为了揭示昆虫翅膀振动的详细情况,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高速摄像技术来捕捉昆虫飞行过程中的细节。

在实验中,科学家们首先选择了一种常见的飞行昆虫,如苍蝇或蜜蜂。

他们使用准确的测量工具来获取昆虫的尺寸、重量和翅膀形状等数据。

然后,科学家们将昆虫放置在一个透明的容器内,容器内可以控制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等环境因素。

为了捕捉昆虫的飞行过程,科学家们将高速摄像机设置在适当的角度和位置上。

他们将摄像机调整至合适的帧速率,并使用适当的照明设备来确保拍摄的图像清晰可见。

这样,科学家们就可以记录下昆虫在飞行过程中翅膀的振动方式和速度等相关信息。

实验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昆虫的翅膀振动呈现出复杂而精确的模式。

不同种类的昆虫振动频率和幅度各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昆虫可以够以不同的速度和灵活度飞行。

通过对昆虫飞行过程中翅膀振动的分析,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昆虫飞行的机制并将其应用到人类飞行器的设计中。

此外,科学家们还研究了昆虫的飞行稳定性和控制能力。

他们使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来记录昆虫在不同姿态下飞行时的姿态角度和灵活度。

通过观察昆虫的飞行行为,科学家们发现昆虫具备精确的调节能力,可以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来保持稳定的飞行状态。

总体来说,昆虫的飞行能力实验为科学家们揭示了昆虫飞行的机制以及飞行稳定性等关键参数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信息。

这些实验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昆虫的生物特性,还为人类创造更高效的飞行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在未来的实验中,我们还将揭开更多关于昆虫飞行的奥秘。

大班科学活动观察昆虫的飞行方式

大班科学活动观察昆虫的飞行方式

大班科学活动观察昆虫的飞行方式昆虫是一类小型节肢动物,它们独特的飞行方式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们感兴趣的研究对象。

在大班科学活动中观察昆虫的飞行方式,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

本文将从昆虫的翅膀结构、翅膀摆动方式以及飞行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1. 昆虫的翅膀结构昆虫的翅膀由薄而坚韧的外壳覆盖,内部则有血管供应氧气。

它们通常呈透明状,使得光线可以穿透到翅膀内部,形成丰富的色彩。

翅膀的表面通常具有微小的突起,这些突起可以增加空气动力学效果,提供更好的飞行稳定性。

2. 昆虫的翅膀摆动方式昆虫的飞行主要依靠翅膀的摆动来产生升力。

不同种类的昆虫具有不同的翅膀摆动方式。

例如,蜜蜂的翅膀以高频率快速摆动,产生高频次的振动,从而使得它们能够悬停在空中。

而蝴蝶的翅膀则以慢速而优雅的摆动方式在空中飞行。

3. 昆虫的飞行特点昆虫的飞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a) 轻巧灵活:昆虫的身体相对较小,翅膀摆动频率高,因此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可以迅速转向和悬停。

b) 高效能:昆虫的翅膀摆动速度快,可以产生大量的升力,实现高效的飞行。

c) 稳定性强:昆虫的翅膀结构和翅膀摆动方式使得它们在飞行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不易受到外界干扰。

在大班科学活动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观察昆虫的飞行方式:1. 选择适合观察的昆虫:选择一些常见的昆虫,如蜜蜂、蝴蝶、苍蝇等,并确保它们处于活跃状态。

2. 观察翅膀结构:仔细观察昆虫的翅膀结构,包括翅膀的形状、颜色和透明度等特点。

3. 观察翅膀的摆动方式:注意昆虫翅膀摆动的频率、速度以及摆动的角度等变化。

4. 记录观察结果:通过绘图或拍照等方式将观察到的昆虫飞行方式记录下来,以便进一步分析和讨论。

通过观察昆虫的飞行方式,孩子们可以深入了解昆虫的生态习性,并学习到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

他们可以通过对昆虫翅膀摆动方式的分析,了解到不同种类昆虫的飞行策略有所不同,并能够进一步思考背后的科学原理。

在观察过程中,老师可以提问引导孩子们思考,例如:为什么蝴蝶的翅膀摆动比蜜蜂的翅膀摆动缓慢?为什么苍蝇的翅膀摆动频率非常高?这些引导式问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昆虫飞行方式背后的科学原理。

多种感官器官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蝴蝶文章

多种感官器官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蝴蝶文章

多种感官器官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蝴蝶文章蝴蝶,是大自然中一种美丽的昆虫。

它们以其独特的翅膀花纹和优雅的飞行姿态而闻名于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蝴蝶的美丽之处,并以多种感官器官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描述它们。

我们来谈谈蝴蝶的外形。

蝴蝶的翅膀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颜色和花纹,它们可以是鲜艳的红色、蓝色、黄色,也可以是柔和的粉色、紫色、绿色。

当蝴蝶展翅飞舞时,仿佛一朵盛开的花朵在空中舞动,带给人们一种美妙的视觉享受。

除了视觉上的美感,蝴蝶还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在花坛中,蝴蝶会停在花朵上,用长长的吻管吸取花蜜。

当它们吸食花蜜的时候,花香会随着微风飘散出来,弥漫在空气中。

弯曲的吻管和香气的弥漫给人一种幸福的感觉,仿佛蝴蝶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蝴蝶的触角也是它们的特点之一。

触角是蝴蝶用来感知周围环境的重要器官。

它们能够通过触角感知空气中的振动和气味的变化。

蝴蝶的触角既细长又柔软,它们像是一双灵敏的手指,轻轻触碰着世界。

通过触角,蝴蝶能够感受到花朵的柔软和脆弱,也能够感知到其他蝴蝶的存在。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蝴蝶的飞行能力。

蝴蝶的翅膀是它们飞翔的工具,也是它们展示美丽的画布。

蝴蝶翩翩起舞的时候,它们的翅膀忽闪忽闪,犹如一朵盛开的花瓣在空中飞舞。

蝴蝶的飞行速度非常快,它们可以在短短几秒钟内飞越数十米的距离。

当蝴蝶在阳光下飞翔时,阳光照射在它们的翅膀上,形成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光环,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除了视觉和触觉,蝴蝶还通过声音来与世界交流。

尽管蝴蝶没有喉咙,但它们可以通过翅膀的振动发出微弱的嗡嗡声。

这种声音虽然微小,但对于蝴蝶来说却意义重大。

蝴蝶通过这种声音来吸引异性、警示敌人或者与同伴进行交流。

这种微妙的声音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好像蝴蝶在用一种特殊的语言与我们沟通。

总的来说,蝴蝶以其独特的外貌和多种感官器官的运用而闻名。

它们的翅膀花纹各异,色彩斑斓,给人一种美丽的视觉享受。

蝴蝶还通过香气、触角、飞行和声音等感官器官与世界交流。

模仿自然界昆虫飞行原理设计微型飞行器

模仿自然界昆虫飞行原理设计微型飞行器

模仿自然界昆虫飞行原理设计微型飞行器参考文章:自然界中的昆虫具有出色的飞行能力,其独特的飞行原理给人类设计微型飞行器提供了重要的灵感和启示。

昆虫的飞行原理有着巧妙的设计和高效的性能,使得它们能够在空中自由飞行,并且具备出色的机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探讨昆虫飞行原理的关键要素和应用在微型飞行器设计中的潜在价值。

首先,昆虫的翅膀结构是其飞行的核心。

昆虫的翅膀通常由薄而坚固的外骨骼支撑,且具有一定的弯曲度和弹性。

这种结构使得昆虫的翅膀能够在飞行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升力,并且具备变形适应环境的能力。

在微型飞行器的设计中,我们可以借鉴昆虫翅膀的结构,采用轻巧而坚固的材料制作出具有类似特性的翅膀,以实现更加高效和稳定的飞行。

其次,昆虫的振翅飞行方式也是其独特之处。

昆虫的翅膀不是像鸟类一样以扇形的方式挥动,而是以高频率的震动产生升力。

这种震动的方式使得昆虫能够在较小的空间内产生大量的升力,从而实现快速而灵活的飞行。

在微型飞行器的设计中,我们可以模仿昆虫的振翅飞行方式,通过电子驱动设备产生高频率的振动,从而实现类似的飞行效果。

此外,昆虫在飞行过程中还利用了空气阻力和涡流的效应。

昆虫的身体和翅膀表面通常具有特殊的纹理和结构,可以减小空气阻力,降低能量损耗。

同时,昆虫的翅膀振动还会产生涡流,这些涡流能够稳定昆虫的飞行轨迹,提供额外的升力支持。

这些特殊的纹理和结构可以被应用在微型飞行器的设计中,以减小空气阻力和提供额外的稳定性。

最后,昆虫的飞行方式也受到了环境因素的影响。

昆虫可以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飞行姿态和速度,以适应不同的飞行条件。

这种自适应性使得昆虫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灵活飞行,并且具备较高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在微型飞行器的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入控制算法和传感器技术,使飞行器能够感知和响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并相应地调整飞行姿态和速度,以提升飞行性能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模仿自然界昆虫飞行原理设计微型飞行器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昆虫的飞行力学昆虫的飞行机制和飞行能力的研究

昆虫的飞行力学昆虫的飞行机制和飞行能力的研究

昆虫的飞行力学昆虫的飞行机制和飞行能力的研究昆虫的飞行力学昆虫是地球上最成功的生物之一,它们在飞行方面展现了令人惊叹的能力。

昆虫的飞行机制和飞行能力一直是科学家们的研究重点。

本文将介绍昆虫飞行力学的研究,探讨昆虫的飞行机制和其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一、昆虫的飞行机制1. 翅膀结构昆虫的翅膀是其飞行的主要器官。

翅膀由薄而坚硬的外壳覆盖,内部则由与鸟类的羽毛不同的膜翅组成。

膜翅上布满了细小的静脉,这些静脉起到了加强翅膀的结构并保持其形状的作用。

2. 翅肌的调节昆虫的胸部上有一对强有力的肌肉,称为翅肌。

翅肌通过不同的收缩和放松来控制翅膀的运动。

这种精确而高效的肌肉控制使得昆虫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翅膀的频率、幅度和相位。

3. 空气动力学昆虫的飞行受到空气动力学原理的支配。

研究表明,昆虫的翅膀在下颤翅飞行时产生的上扬和向前方推力是产生升力的主要原因。

昆虫通过改变翅膀的运动方式和翅膀形状来实现对升力和阻力的控制。

二、昆虫的飞行能力1. 短途飞行昆虫中有许多种类适应于短途飞行,如蜜蜂、蝴蝶等。

它们通常以花粉或花蜜为食物,并在花朵间短距离飞行。

这些昆虫的飞行速度相对较慢,飞行姿态相对较稳定。

2. 长途迁徙另一些昆虫则展示了惊人的长途迁徙能力,如蚂蚁、螽斯等。

它们能够持续飞行数小时或数天,覆盖数十甚至数百公里的距离。

这些昆虫通常以觅食或繁殖为目的进行长途迁徙。

三、昆虫飞行力学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昆虫的飞行机制和能力对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

以下是一些应用领域:1. 空飞器设计受到昆虫的飞行机制启发,科学家们尝试设计出更加高效和稳定的空飞器。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模仿蜻蜓的飞行方式,设计出了具有优秀悬停和机动性能的微型无人机。

2. 生物医学工程昆虫的飞行机制对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也有潜在的应用。

例如,通过研究蚊子的飞行机制,可以改进昆虫仿生机器人在狭小环境中的操控能力,从而应用于微创手术等领域。

3. 轻巧材料设计昆虫的翅膀结构和飞行力学为轻巧材料的设计提供了灵感。

昆虫行为的探究与仿真

昆虫行为的探究与仿真

昆虫行为的探究与仿真在自然界中,昆虫是生物界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生物。

它们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繁多,具有丰富多彩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昆虫的种类约为100万种,其中绝大多数都具有复杂而精巧的行为表现。

对这些行为的探究和模拟仿真在许多领域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昆虫行为的探究1. 社会性昆虫的行为社会性昆虫是一种具有高度分工合作的昆虫群体。

它们通常具有很强的领域性和组织性,能够完成复杂的任务。

不同种类的社会性昆虫表现出的行为也不尽相同。

比如,蚂蚁的分工合作非常明显,有工蚁、兵蚁、女王蚁等不同种类的蚂蚁,它们各司其职,共同维护整个蚂蚁群体的生存和发展。

2. 昆虫的生存行为昆虫的生存行为包括食物寻找、栖息地选择、繁殖等。

昆虫在自然界中通常需要寻找食物和栖息地,这需要它们具备一定的生存技能和适应能力。

很多昆虫会进行特殊的行为表现,如用化学信号标记自己的领地,使得同类昆虫不会侵犯;或者运用各种方式来避免天敌的攻击,以保证自己的生存。

3. 昆虫的学习行为昆虫的学习行为常常指的是条件性学习行为。

昆虫能够对一些刺激进行反应,形成条件性反射。

比如,一个孵化出来的昆虫可以学习如何寻找食物,避免天敌的攻击等。

一些昆虫在不断重复的行为中,能够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方式,以得到更大的生存利益。

二、昆虫行为在仿真中的应用1. 仿生机器人仿生机器人是根据生物体的结构、功能、行为等特点来设计的一类机器人。

昆虫具有很多神奇的生物学特性,如飞行能力、视觉感知、运动敏捷等,这些都是很多工程师希望将它们应用于机器人设计中的重要因素。

例如,黄蜂的复眼可以提供光学成像和深度感知,利用这种特性设计出来的仿生机器人,可以应用于对障碍物的识别和探测。

2. 仿真模型模拟仿真模型模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生物体的特性和行为进行模拟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例如,通过建立昆虫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模型,可以揭示出昆虫如何对外部刺激做出反应,同时为人类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提供借鉴。

昆虫种群数量动态的数学模型与仿真研究

昆虫种群数量动态的数学模型与仿真研究

昆虫种群数量动态的数学模型与仿真研究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生物类群之一,它们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昆虫的数量会随着季节、气候和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数量的动态变化对于生态平衡的影响至关重要。

因此,研究昆虫种群数量动态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成为了近年来生态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昆虫种群数量动态的数学模型可以通过建立昆虫种群的数量与种群繁殖力、环境因素和天敌等之间的关系来探究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

在建立昆虫数量动态模型之前,需要对昆虫的种群繁殖力、环境因素和天敌等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

昆虫种群数量动态的数学模型可以采用多种数学方法进行建模。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微分方程模型和差分方程模型。

微分方程模型是基于微积分的模型,可以用来描述昆虫数量变化的连续性和渐变性。

而差分方程模型则是一种基于差分的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昆虫数量变化的离散性和突变性。

无论采用哪种数学模型,都需要对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进行评估和测试,以保证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数学模型与仿真研究是研究昆虫数量动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当我们建立了一个准确可靠的数学模型,就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等手段对昆虫数量变化的不同情况进行模拟和预测。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探究昆虫数量变化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分析昆虫种群的生态适应性,以及探究昆虫种群的生态平衡点和人工控制策略等问题。

在仿真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对模型的输入和输出进行定量化和标准化。

输入通常包括昆虫数量、环境因素、天敌密度等,输出则包括昆虫数量的变化曲线、生态平衡点、时序图等。

通过对输入和输出的定量化和标准化,不仅可以减少模型的误差和不确定性,还可以更好地比较和评价不同模型的性能和效果。

除了数学模型和仿真研究,实验研究也是探究昆虫数量动态的重要手段。

实验研究可以提供定量化的昆虫数量数据和生态环境数据,为数学模型和仿真研究提供实验数据和验证。

通过将实验数据与数学模型和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进一步组合和修正模型,并且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仿真昆虫甲虫实验报告

仿真昆虫甲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制作仿真昆虫甲虫,加深对昆虫形态结构、色彩和纹理的理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同时,通过仿真甲虫的制作,了解昆虫的生存环境和习性,培养对昆虫生物学的兴趣。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三、实验地点生物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仿真昆虫甲虫材料包:包括甲虫身体、翅膀、触角、足等部位,以及各种颜色和纹理的仿真材料;2. 刀片、剪刀、胶水、画笔等工具;3. 背景板、灯光等辅助材料。

五、实验步骤1. 拆解仿真昆虫甲虫材料包,观察各个部位的形态和结构;2. 根据甲虫的形态和结构,用刀片和剪刀将仿真材料切割成相应的形状;3. 使用胶水将各个部位粘合在一起,注意保持甲虫的整体形态;4. 使用画笔为甲虫的翅膀、触角等部位绘制颜色和纹理,模仿真实昆虫的外观;5. 将制作好的仿真甲虫放置在背景板上,调整灯光,使甲虫呈现出最佳效果。

六、实验结果经过一系列的制作过程,我们成功制作出一只仿真昆虫甲虫。

甲虫的形态、颜色和纹理都与真实昆虫相似,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七、实验分析1.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昆虫的形态结构,了解了昆虫各个部位的功能;2. 通过观察和绘制,提高了我们对昆虫色彩和纹理的认识,培养了艺术创造力;3.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昆虫的生存环境和习性,对昆虫生物学产生了兴趣。

八、实验总结本次仿真昆虫甲虫实验,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了昆虫生物学知识,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通过制作仿真甲虫,我们深刻体会到生物学的魅力,激发了我们对昆虫生物学的兴趣。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继续关注昆虫生物学,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九、实验建议1. 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安全,使用刀具等工具时要小心;2. 尝试制作不同种类的昆虫,丰富自己的昆虫知识;3. 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创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昆虫运动仿生研究

昆虫运动仿生研究

直飞
40 30 20 10
0 -10 -20 -30
0
right posterior wing left posterior wing right anterior wing left anterior wing
5
10
15
20
25
30
35
Time (ms)
转弯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0
W1
M
W4 45º
Laser
P y
60 W2
W3 S
B o
Box W5 x
C1 z
Cover glass
Camera 1
W6 S1
=60º H
z (mm)
x (mm)
9.2 8.8 8.4 8.0 -7 -6 -5 -4 -3
42
41
40
39 38 37
用点阵光测量自由飞行昆虫身体姿态,提高测 量精度,有利于分析飞行时各器官的协调性


XO
RF MF
: 跟
ZY
Fringe pattern


High-speed camera

Ref. Fringe (RF) Meas. Fringes (MF)
Step-motor (S1)
Step-motor (S2)
Tracking circuit
Computer
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家 杰
昆虫运动仿生研究


年 科
➢研究背景

基 金 、
➢研究内容:数据获取,分析,扑翼飞机

昆虫振翅飞行原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昆虫振翅飞行原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昆虫振翅飞行原理的数值模拟研究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Insects Flight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 98级程暮林摘要昆虫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获得了令人惊叹的飞行技巧,其高度的飞行机动性令现代飞行器黯然失色。

随着非定常流理论的不断完善,人们逐渐认识到非定常效应在昆虫飞行中起着重要作用。

前人采用实验和无粘假定下的理论分析的方法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

然而由于该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使得理想化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的研究手段难于得到全面和深入的结果。

本文采用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本问题,通过采取转换参考系的方法对昆虫的振翅飞行所扰动而产生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克服了直接对此问题进行数值模拟所必然遇到的困难-“动边界问题”,缩短了计算时间。

文中通过改变控制飞行的各个参数,从而比较详细的研究了这些参数对昆虫飞行的影响,为研究昆虫的飞行控制机制提供了依据。

AbstractInsects have gained very surprising ability of flight after thousand years of evolution. People havecome to realize the important effect of unsteady flowin getting enough lift for insects with the improvementof Unsteady Flow Theory. We have got some usefulresults with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methods, butnow it is difficult to go futhure with such methods.In this article , I use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the standard k-εturbulence model)in a non-inertiareference linked to wings, thus avoid the difficultyfrom moving boundary and save the time ofcomputation. Then I summariz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parameters controlling the flight of insects with thiscomputing method.一.前言经过几千万年漫长的进化过程,昆虫获得了令人惊叹的飞行本领,有的昆虫能够悬停于空中,有的能够以很小的曲率半径急速转弯等等。

昆虫振翅飞行原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昆虫振翅飞行原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昆虫振翅飞行原理的数值模拟研究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Insects Flight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 98级程暮林摘要昆虫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获得了令人惊叹的飞行技巧,其高度的飞行机动性令现代飞行器黯然失色。

随着非定常流理论的不断完善,人们逐渐认识到非定常效应在昆虫飞行中起着重要作用。

前人采用实验和无粘假定下的理论分析的方法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

然而由于该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使得理想化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的研究手段难于得到全面和深入的结果。

本文采用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本问题,通过采取转换参考系的方法对昆虫的振翅飞行所扰动而产生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克服了直接对此问题进行数值模拟所必然遇到的困难-“动边界问题”,缩短了计算时间。

文中通过改变控制飞行的各个参数,从而比较详细的研究了这些参数对昆虫飞行的影响,为研究昆虫的飞行控制机制提供了依据。

AbstractInsects have gained very surprising ability of flight after thousand years of evolution. People havecome to realize the important effect of unsteady flowin getting enough lift for insects with the improvementof Unsteady Flow Theory. W e have got some usefulresults with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methods, butnow it is difficult to go futhure with such methods.In this article , I use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the standard k-εturbulence model)in a non-inertiareference linked to wings, thus avoid the difficultyfrom moving boundary and save the time ofcomputation. Then I summariz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parameters controlling the flight of insects with thiscomputing method.一.前言经过几千万年漫长的进化过程,昆虫获得了令人惊叹的飞行本领,有的昆虫能够悬停于空中,有的能够以很小的曲率半径急速转弯等等。

虫豸振翅的动力学和稳定性研究

虫豸振翅的动力学和稳定性研究

虫豸振翅的动力学和稳定性研究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因为翅膀所带来的能力而展现出惊人的飞行能力,例如虫豸的飞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然而,虫豸飞行的背后却是很多复杂的动力学和稳定性规律在起作用。

本文将介绍虫豸振翅的动力学和稳定性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对虫豸飞行的建模和仿真分析、流动场的可视化观测、振翅频率和振幅对飞行速度和操纵能力的影响、以及组合式发动机和机翼结构对虫豸飞行的优化设计等方面。

虫豸振翅飞行的建模和仿真分析是研究虫豸飞行动力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数学模型对虫豸的飞行过程进行建模,可以深入了解虫豸飞行过程中的机理与规律,并且通过仿真分析模型,可以预测虫豸在不同工况下(如不同的飞行速度、飞行高度、翅膀形状等)的飞行性能和稳定性。

虫豸飞行中最常见的翅膀振动模式是倒V形,有些虫豸还可以变换振动模式以适应不同的飞行要求。

研究发现,虫豸的翅膀振幅对其飞行速度和操纵能力有一定影响。

在低速情况下,虫豸翅膀振幅比较大,可以获得更大的升力和推力,但也会增加空气阻力,限制其飞行速度的提高。

在高速情况下,翅膀振幅适宜略微减小,以及提高振翅频率和改变翅膀的相位差,可以获得更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和精度操纵能力。

流动场可视化观测是研究虫豸振翅飞行的另一项重要研究手段。

利用激光干涉测量、热源可视化等技术,可以对虫豸在振翅飞行过程中所形成的流动场进行三维可视化观测。

观测结果表明,虫豸在振翅飞行时,会形成一种类似风旋的涡流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供垂直升力和水平推力。

另外,通过流动场观测还可以揭示虫豸在飞行过程中的动力学特征和不同振翅组合方式对飞行性能的影响。

在虫豸振翅器官中,肌肉组织是主要的能量转换器,它可以通过动态控制翅膀的振幅、相位差和频率等来控制虫豸的飞行过程。

但是,虫豸在振翅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个稳定性问题,也就是如何保持振翅频率和振幅的稳定性,避免因肌肉组织疲劳和外界干扰等因素而导致飞行的过失。

为了解决这一稳定性问题,有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组合式发动机和机翼结构设计方案,这种设计方案可以通过提升虫豸飞行时所产生的升力和俯仰力矩来增强飞行的稳定性。

描写蝴蝶飞舞的样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描写蝴蝶飞舞的样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描写蝴蝶飞舞的样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蝴蝶是一种美丽的昆虫,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它们翩然飞舞的身影。

它们轻盈的身躯和翅膀上绚丽多彩的花纹让人心生向往,成为自然界中最受欢迎的生物之一。

蝴蝶飞舞的样子被许多人赞美为一种绝美的艺术,令人陶醉。

当蝴蝶在空中舞动时,它们的翅膀不停地扇动,给人一种轻灵的感觉。

蝴蝶的翅膀上布满了美丽的花纹,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如蓝色的天堂鸟蝶、红橙色的大闹蝴蝶等等。

这些花纹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当蝴蝶翩翩起舞时,它们的翅膀轻轻地扇动着,像是一只只舞动的彩蝶,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蝴蝶在飞行过程中,它们的身姿也是非常美妙的。

它们身体前倾,翅膀向下扇动,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当它们飞行的速度快时,身体呈现出一种流线型,优雅而迅猛,仿佛一阵微风刮过,令人心旷神怡。

而当它们飞行的速度慢时,身体则会有起伏的动作,如同抖动翅膀的动作,给人一种温柔和舒适的感觉。

蝴蝶飞舞的样子给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想象空间。

它们的飞舞不仅仅是为了寻找食物和伴侣,更是一种美的表达和展示。

蝴蝶的翅膀像是一幅幅绚丽的画作,通过它们的翩翩起舞将自然之美展现给人们。

蝴蝶的飞舞也象征着希望和自由,它们的轻灵和优雅给人一种飞翔的憧憬和向往。

正因为如此,蝴蝶飞舞的样子一直被人们所喜爱和赞美。

总而言之,蝴蝶飞舞的样子充满了美与诗意。

它们轻盈的身姿和绚丽多彩的翅膀给人带来了视觉的享受,同时也传递了希望和自由的信息。

蝴蝶的飞舞是大自然中最美的表演之一,也是人们心中永恒的梦想。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所传达的信息。

一个清晰的结构可以使读者能够更容易地跟随思路和逻辑,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论点。

本文的结构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安排:第一部分,引言,主要是对整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介绍。

在引言部分,可以简要概述蝴蝶飞舞的样子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同时,可以向读者介绍本篇文章的结构,先提供一个总体的框架,让读者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组织形式有个初步的了解。

昆虫的飞行与飞行机制

昆虫的飞行与飞行机制

昆虫的飞行与飞行机制昆虫是地球上最为成功的生物之一,其独特的飞行能力引人注目。

本文将探讨昆虫的飞行方式以及飞行机制,并解释其在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应用。

一、昆虫飞行的基本方式及特点昆虫的飞行方式主要有翅膀的飞行和翅鞘的飞行两种。

翅膀的飞行是指昆虫通过翅膀的上下摆动来产生升力和推进力的飞行方式,包括腿部起飞、腿部着陆和直接从空中起飞三种模式。

翅鞘的飞行是指昆虫通过前翅和后翅之间的膜状结构实现飞行的方式,如蜻蜓和蝴蝶。

昆虫飞行的独特特点之一是细小而高效的翼肌系统。

昆虫的翅膀由一系列的肌肉和神经系统控制,可以实现高频率、高振幅的翅膀摆动。

此外,昆虫的翅膀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柔韧度,以适应快速的飞行动作和各种飞行条件。

二、昆虫飞行的机制解析1. 翅膀的摆动机制昆虫的翅膀摆动主要依靠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协同作用。

翅肌收缩产生的力量通过翅肌连接到翅膀上,随着翅肌的收缩和舒张,翅膀产生上下振动,从而产生升力和推进力。

此外,昆虫翅膀上的锁定机制可以保持翅膀在翅肌松弛时的位置,提供稳定的飞行效果。

2. 升力和推进力的产生昆虫飞行中的升力和推进力主要通过翅膀的摆动和翅膀形状的设计来实现。

翅膀的摆动产生了气流,促使空气流过翅膀表面,形成上下的气压差,从而产生升力。

同时,昆虫翅膀的形状和表面结构,如犁骨、副翅脉等,也可以增加升力和推进力的效果。

三、昆虫飞行在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应用昆虫飞行机制的研究对于科学和工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昆虫的飞行机制可以为生物学、生物力学以及飞行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宝贵的参考和模板。

其次,昆虫飞行的机制可以为微型飞行器和无人机的设计提供灵感,改善飞行的稳定性和机动性。

此外,昆虫飞行的机制对于理解和模拟昆虫的行为、追踪昆虫的迁徙路径等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昆虫的飞行方式和飞行机制是自然界中的独特现象,其高效的飞行能力令人惊叹。

通过研究昆虫飞行的机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昆虫生物学和飞行力学的奥秘,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科学和工程领域。

探索昆虫仿生飞行器流体力学特征设计

探索昆虫仿生飞行器流体力学特征设计

探索昆虫仿生飞行器流体力学特征设计引言昆虫在自然界中展示了惊人的飞行能力和流体力学的独特特征。

借鉴昆虫的飞行方式和流体力学特征,设计出仿生飞行器,对于改善现有飞行器的性能和开发更高效的飞行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索昆虫仿生飞行器的流体力学特征设计,并重点讨论四个方面的内容:气动稳定性、轻量化结构、飞行速度和机动性。

一、气动稳定性昆虫细小而轻巧的身体表面经过进化,具有极佳的气动稳定性。

其特征设计包括:1. 纤细翅膀:昆虫的翅膀非常纤细,因此可以减小风阻,提高飞行效率。

仿生飞行器可以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作翅膀,以减少重量并增强刚性。

2. 纵横比优化:纵横比是翅膀展长与宽度之比,昆虫的翅膀通常具有较大的纵横比。

仿生飞行器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翅膀形状和比例,在保持足够的升力的同时减小阻力。

3. 翅膀形状:昆虫翅膀的形状通常是高度非对称的,这有助于产生稳定的旋转流,从而提供额外的升力。

仿生飞行器可以设计非对称翅膀,通过调整翼型和扭矩分布来实现良好的气动稳定性。

二、轻量化结构昆虫的身体结构轻盈而坚固,为飞行提供了优势。

仿生飞行器的轻量化结构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材料选择:昆虫的外骨骼通常由复合材料构成,如凯热纤维和虫纹。

仿生飞行器可以使用类似的复合材料,以同时实现轻量化和足够的刚性。

2. 结构优化:仿生飞行器的结构设计可以借鉴昆虫的骨架结构,采用骨翼结构,以提高结构强度和刚性。

并采用合理的空腔结构,以减少材料使用并降低重量。

3. 内骨骼:借鉴昆虫的内骨骼结构,仿生飞行器可以采用轻量化的内骨骼设计,提供结构支撑,并减少自身重量。

三、飞行速度昆虫在飞行速度方面展现出卓越的能力,仿生飞行器的设计应借鉴昆虫的飞行速度特征:1. 细小体型:昆虫的细小体型使其能够在较小的空间中自如飞行,并具有较高的敏捷性。

仿生飞行器可以采用小型设计,以提高飞行速度和机动性。

2. 快速振动:昆虫的翅膀通过快速而有效的振动产生升力。

描写蜻蜓的样子和姿态

描写蜻蜓的样子和姿态

描写蜻蜓的样子和姿态
蜻蜓,是春夏季节中常见的昆虫之一。

它们身形修长,行动敏捷,常在水边、花丛中飞舞,是自然界中美丽而神秘的生物。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描写蜻蜓的样子和姿态,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生物。

一、外形特征
蜻蜓的身形修长,通体呈现出绿色、蓝色、红色等鲜艳的颜色。

它们的翅膀大而透明,呈现出类似于玻璃的质地,常常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蜻蜓的头部相对较小,眼睛大且突出,能够360度旋转,具有极强的视觉能力。

它们的腹部长而细,通常呈现出黑色、白色或黄色等颜色,上面有许多细小的环形纹路,显得十分精致。

二、飞行姿态
蜻蜓的飞行姿态非常独特,它们能够在空中停留、盘旋、急转弯等,展现出非常灵活的身手。

在飞行时,蜻蜓的翅膀会快速地振动,产生高频率的嗡嗡声。

它们常常在水边、花丛中飞舞,寻找食物或者交配对象。

在繁殖季节中,雄性蜻蜓会选择一个固定的地点,展示自己的翅膀,吸引雌性蜻蜓的注意。

三、生活习性
蜻蜓是一种食肉性昆虫,主要以小昆虫、蚊子、蝌蚪等为食。

它们生活在水边或者花丛中,喜欢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环境。

蜻蜓的寿命较短,只有几周至几个月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它们会不断地繁殖、寻找食物、飞舞,展现出生命的活力和美丽。

总之,蜻蜓是一种美丽、神秘的生物,它们的外形特征和飞行姿
态都非常独特。

通过对蜻蜓的描写,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生物,感受自然界的奇妙之处。

希望读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这些小生物,欣赏它们的美丽和神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虫飞行姿态分析仿真浅谈发表时间:2011-09-16T11:00:00.353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盖玉欢孔菲张璐袁婷[导读] 在科研中,学生意识到了一个项目的完成不仅需要各方面的科学知识,还需要全体成员的通力合作。

盖玉欢孔菲张璐袁婷(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09)摘要:项目小组采用活体观察配合控制变量法对蜻蜓的各部分结构在飞行中的功能、飞行机理以及各种飞行姿态进行观察与研究,而后以3ds max 为平台,构建了蜻蜓飞行关键动作的仿真模拟,实现了起飞、前行、悬停、变向飞行的三维立体模拟。

关键词:仿生学;蜻蜓;翅翼;飞行机理;3ds max仿真在大学本科阶段本项目小组申请到了学校的仿生学昆虫飞行姿态观察与分析的创新基金项目。

项目小组采用活体观察配合控制变量法对蜻蜓的各部分结构在飞行中的功能、飞行机理以及各种飞行姿态进行观察与研究。

该研究方法既满足了动态观察的需要,又不同于活体研究,有良好的研究前景。

1前沿动态与项目启动目前国际上好多科研人员都钟情于半身机械昆虫飞行器的研究。

近期美国航空环境公司就研制出了一架蜂鸟飞机,该飞机虽然样子不起眼,但功能极其完备。

它相当于一个迷你版无人侦察机,拥有与真正蜂鸟相同的高超飞行技术。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花丛中飞舞的蝴蝶已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蝴蝶了。

美国人的研究与“测控技术与仪器”有着密切的联系。

昆虫飞行机理、飞行姿态的改变和保持等无不包含着测控思想。

另外,对昆虫飞行参数的探究中又蕴藏着巧妙的测量思想和数学处理技巧。

2研究对象通过讨论,项目组决定将蜻蜓作为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研究昆虫飞行姿态的方法主要有活体法、模型法以及活体和模型相结合的方法。

活体法最能反映昆虫客观的飞行过程,但是昆虫自由飞行的随机性较大,不便控制和操作;模型实验是建立在活体实验基础上的,据已知参数建立的模型,分析飞行原理。

而活体和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是应用最普遍、最精确的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项目小组沿用已有的活体观察法并在具体过程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4研究过程4.1 翅翼的结构结构决定功能,蜻蜓收放自如的飞行技巧离不开翅膀的结构特性。

蜻蜓属于双翅昆虫,肉眼可清楚地观察到其翅膀的结构,如图1 所示。

首先,在翅膀前缘靠近翅尖的部位有一块翅痣,它是一块加厚角质区,位于蜻蜓翅膀的最外端。

其次,还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翅翼的网格结构。

这些网格是由翅脉在关节处的互相连接构成的,并且每个网格中都填充了翅膜。

翅膀部分在整个蜻蜓体重中仅占1%~2%左右。

形成网格的翅脉是翅膀的主要支撑结构,而膜是翅膀的主要空气动力学结构,厚度一般只有3~10μm,所以只有很小的抗弯强度,而主要承受拉力。

图1 翅翼结构图\\前缘脉次前缘脉关节翅痣翅尖中部主脉后缘脉次脉翅根4.2 各部分功能首先研究的是蜻蜓翅膀上翅痣的作用。

由于翅膀质量中心线在转轴的后面,使得翅膀在拍动时受到振颤的影响比较大,而翅痣就恰好出现在了翅膀向后弯曲的地方,从而消除了振颤的影响,保持了身体的平稳。

一块翅痣虽然质量只有蜻蜓总体重的0.1%,但却可以提高其临界飞行速度的10%~25%,飞机两翼增加的平衡锤,与翅痣的减振作用相同。

用一个完整的蜻蜓剪去其前后翅的前缘翅脉,放飞,发现它根本无法飞行,所以比较粗壮的前缘翅脉相当于整个翅膀的支撑和骨架,对蜻蜓的飞行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翅膜的作用与内表面张力有关,当翅膜受到翅脉的张拉时存在应力,翅膜加强了翅脉的网格结构体系,能有效减小翅膀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变形。

鉴于翅脉和翅膜有较轻质量和高承载能力,在仿生机械飞行器研究中采用这种具有韧性的翅膀材料及结构来制作飞行器以减轻令人头疼的飞行器自重太大的问题也不是没有可能。

经研究推测,蜻蜓翅膀上的众多关节起到了提高翅膀的灵活能力,使蜻蜓飞行更自如的作用。

资料显示,关节提高了蜻蜓翅膀的变形能力,在飞行时使整个翅膀产生翘曲变形,这种被动弯曲使蜻蜓的飞行更容易操控,更加多变。

此外,关节处还相当于一个减振器,用于减缓高速拍翼时所产生的振颤。

蜻蜓可做多个不同的飞行姿态,有起飞、直飞、悬停、降落及变向飞行等。

通过这些飞行姿态的观察,可发现蜻蜓的腹部在其灵活的飞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其起飞时控制腹部的上翘,降落时腹部的下弯及转弯时腹部的上翘等。

受此启发,在机械昆虫研究工作中是否可以设计一种有弹性可收缩的腹部结构并通过控制它的收缩来使我们的机械昆虫飞行得更加灵活自如呢?限于知识面,这些问题有待于项目组成员以后的深入学习与研究。

4.3 飞行机理关于蜻蜓的飞行机理科学界有很多说法,如旋转环流(RotationalCirculation)、尾流捕捉(Wake Capture)、柔性楔形效应(the Flexible Wedge-effect)等。

此处仅概述广为接受的高升力基本原理。

昆虫翅翼主要有两个运动方式:拍动和扭转。

首先,在蜻蜓翅翼拍动阶段,翼前缘形成一个前缘涡流,该涡流提供给翅翼一个很大的升力,与此同时翅翼表面还产生一股展向气流,该展向流引导前缘涡流向翼梢流动并有保持前缘涡流稳定不至扩散太快,使前缘涡流整个过程都在翅翼表面为翅翼提供持续升力。

其次,由于翅翼的转动在翼尾形成尾流,在翅翼进行下一个动作时会穿过之前被扰动过的空气,于是前一次拍动产生的流场会增加下一次拍动运动开始时流过翅翼的有效气流的速度,从而又为翅翼增加了一份空气升力,两个升力共同作用使蜻蜓上升。

这称为尾流捕捉,这种尾流捕捉展示了昆虫对能量的高效利用。

由此也表明昆虫飞行机理与飞机利用伯努利效应产生升力的机理大不相同。

这些机理的研究为小组成员以后深入到该领域的研究、工作都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4.4 软件仿真模拟在前期丰富的实验及理论的支持下,小组成员用软件对蜻蜓的几种飞行姿态进行动画模拟。

这一阶段是该项目的关键部分,各成员在此之前无一接触过动画制作软件,这对全体成员的动手操作水平和自学能力都是一个考验。

可选的动画制作软件包括:Flash,Solid-works,3ds max等。

通过了解其功能介绍,结合模拟实体,分析其可行性和难易程度,最终选择了三维动画模拟功能强大的3ds max。

制作模型时考虑到翅膀、足和腹均需分别移动,故对每一部位均用“父子链接”链接到胸部。

制作飞行动画要考虑各种因素,合理选择关键帧的位置和每一关键帧处蜻蜓各个部分的位置关系以及移动旋转的幅度是其中的几项重要因素。

例如,在起飞动画中,由于六肢的十二段均为可动,小组成员采用了一些处理方法,即将六肢的上肢链接到胸部,下肢链接到上肢,这样即可以保证六肢随身体、下肢随上肢的移动,又可分别对其处理。

在其前视图中改变腿部位置时,将右侧的前中后肢与左侧设为一致,这样既可以避免六肢定位不合理,又可以大大减少工作量。

在设置翅膀转动时,虽然蜻蜓前后翅振动不一致,但为简化操作将前后翅振动频率和方向取相同参数,鉴于动画的播放速度和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这种处理是比较合理的。

起飞前后姿态如图2、3 所示。

\\图2 起飞前姿态图3 起飞后姿态最终项目组仿真出了蜻蜓起飞、空中前行和转弯飞行等飞行动画,验证了前期研究结论以及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软件模拟前后用去四十天左右的时间,期间从熟悉软件的操作到建立蜻蜓模型,再到动画的制作以及最后动画参数的修改,几乎每天都有新的问题和新的收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科研小组曲折前进,一步步接近成功。

5学习体会学校创新实验项目审批的目的是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紧密联系所学的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可对学过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进行查漏补缺,全面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研探索不仅让小组成员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掌握了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科研中,学生意识到了一个项目的完成不仅需要各方面的科学知识,还需要全体成员的通力合作。

大家相互交流所知的或搜集到的信息、资料,各抒己见,互相讨论遇到的问题,这样既能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又培养了成员对不同观点、方法的比较和取舍的能力,拉近了同学关系,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众所周知,现代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潜能,不仅让学生学会现有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的能力,通过对已有方法亲身体验,学会创造和发现。

参考文献:[1]M.Dickinson. Solving the Mystery of Insect Flight[J].Scientific American,2001,(06):31-34.[2]Ennos A.R. The importance of torsion in the design of insect wings [J].J.Exp.Biol.,1988, 140:161-169.[3]李书成,朱宝魁,胡其竹.华盛顿上空的“蜻蜓”———美国半机械昆虫侦察飞行器[J].飞航导弹,2008,(07).[4]史小丽.教育学课堂教育实施“主体参与”的实验探索与研究———省级教改课题“教育学教与学整体教学改革实验”系列论文之一[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2).[5]金晓怡,颜景平,周建华.昆虫飞行高升力机理的研究[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7,23(5).[6]赵创新,徐进良,张永立等.昆虫飞行参数测量实验研究进展[J].实验力学,2005,20(4).[7]孙茂.昆虫飞行的高升力机理[J].力学进展,2002,32(3):425-4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