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面积练习课》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1课时认识面积
教学反思
在此课的教学中,关于对“面积单位”表象的建立,没有以讲解示范为主,也没有提供现成的面积单位直接让学生进行感知,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操作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让他们亲自比一比、看一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面积单位的形成过程,较好地建立了各个面积单位的表象,形成正确的感性认识。

可以说,学生经过这种“亲身体验”,理解更到位,在大脑中建立起了准确、鲜明的空间表象,掌握的程度也比直接借助现成的面积单位进行感知要牢固得多。

在人人参与的操作活动中体会了面积概念,体验了数学化的过程。

三年级面积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面积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面积教案及反思教材介绍“认识面积”是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内容,面积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

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

面积概念是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其他相关内容的重要基础。

教材在编排上借助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让学生充分感知面积的大小。

注重概念认识的直观性、层次性、全面性,强化与周长的比较和辨析。

前置作业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面积”。

看到这两个字,你有哪些疑问?生:面积是什么?有什么用?怎么算?······(二)初步感知,理解面积。

汇报前置作业1:阅读课本第61-62页,说一说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指什么?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来。

1.指一指每个图形的周长,摸一摸它的面积。

2.对比“角”的答案,讨论有没有周长和面积。

小结:有周长就存在面积,没有周长就没有面积,封闭的平面图形就一定存在周长和面积。

3.师: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哪里有面积?学生边摸边说。

(桌面、数学书封面、黑板面······)出示圆柱体杯子:这里有面积吗?摸一摸,说一说。

(上底面拓在黑板上,讨论侧面是否有面积,唤醒已有经验“化曲为直”到“化曲为平”,生动手操作积累活动经验。

)出示桔子:它有面积吗?摸一摸,说一说。

(做一做:剥桔子皮,铺平,画下来。

)说一说:通过刚才的活动说一说你对面积的理解。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面积和周长概念的理解,明确不封闭图形不存在周长和面积,体会面在体上,不规则图形、曲面等都有面积,扩大学生的已有认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语文表达能力。

】(三)深入辨析,理解面积。

1.一个长方形变换位置,周长和面积有没有变化?2.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如下图剪去相同的小长方形后,剩下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相等吗?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面积与周长的比较辨析,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守恒性。

人教三年级下册《面积与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三年级下册《面积与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三年级下册《面积与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学生知识水平来看,这部分内容是从直线到平面,从长度到面积,由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知识跨度大、难度高。

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他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教学难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他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教学设计: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师:数学书和练习本比,哪个大?你是怎样比较的?比较它们哪一部分的大小呢?(学生拿出数学书和练习本进行实际的比较,并观察、触摸所比较的部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书比练习本大,实际上是指数学书的表面比练习本的表面大。

)(板书:物体的表面。

)师:谁大谁小?(学生观察、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为“面积”概念的引入创造条件。

)师:大家刚才比较的这些面的大小在数学上有一个名字叫作面积。

(板书:面积)师:根据我们刚才比较的过程,谁来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面积的理解,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完善概念。

)(板书: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在此基础上,引入关于面积概念的描述。

然后让学生用“面积”,说一说上面前两项比较的结果。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面积》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面积》教学反思

《面积》教学反思
《面积》这一课时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首先,我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让学生明白面积其实就是计算一个封闭图形所占的格子数。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我设计了有
趣的“涂色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封闭图形”。

其次,我着重讲解了常用面积单位的使用,让学生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这一环节中,我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不同图形的长和宽,计算其面积。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面积的计算方法,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在计算面积时容易出错,尤其是当图形的形状不规则时,他们容易混淆不同单位的换算关系。

针对这些问题,我在后续教学中将加强针对性的练习和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计算准确性。

此外,我还发现学生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时存在困难。

当两个图形形状不同时,他们往往无法正确判断哪个图形的面积更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引导学
生采用“转化思想”,将不同形状的图形转化为相同形状的图形进行比较,从而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

总的来说,《面积》这一课时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面积的计算方法,对面积的概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来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面积的练习课教学设计[5篇模版]

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面积的练习课教学设计[5篇模版]

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面积的练习课教学设计[5篇模版]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面积的练习课教学设计面积的练习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教学目标〗1.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平面图形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测量、作图技能。

2.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3.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进一步体会面积单位的作用,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

〖教材分析〗这一练习课主要是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在教学“面积”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对于如何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面积的问题还是很陌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并熟练应用,尤其是和上学期的“周长”有混淆,像课本中的一些练习,如“52页第4题,用铁丝围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容”,这些题目大多或是根据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逆向思维解决的,或是离我们的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缺乏经验基础的。

所以针对以上情况,我有意识地将这些琐碎的问题串联起来,从生活中寻找一些实例,努力将数学生活化,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空间,以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教学设计〗(一)导入师:想一想,这一段时间,你都了解了什么知识?我们学习了哪些和面积有关的内容?(二)新课1.活动一:自选单位(1)拿出课前准备的实物,说说它们有多大、有多长,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2)找一找生活中的实物,小组讨论:什么物体的大小与什么样的面积单位相对应。

(3)出示题目。

①一根跳绳长约2();②一间卧室的面积约为22();③一张报纸的面积约为44();④教室的门高约为2()。

(学生独立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2.活动二:剪一剪,算一算(1)出示一张正方形的纸,小组合作测量出长和宽,然后计算面积。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面积》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面积》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生:千米。
生:米。
生:分米。
生:厘米、毫米。
二、教学面积意义
师:(边说边出示两条线段)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两条线段,你觉得有什么不一样? 师:是的(出示两片叶子,如右图)这两片叶子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师:是的,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物体既有长短之分,又有大小之分。黑板、课桌、书本、树叶、屏幕、文具盒等都可以叫做物体(板书“物体”)
师:(出示文具盒)这也是一个物体,一眼看去,你们先看到的是什么? 师:是的。许多物体都有它们的表面,如黑板面、叶子的表面、书本的表面……你们能再举出一些物体的表面吗?
师:大家都说的很好。现在老师请大家闭眼,把数学书和课桌的表面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师:大家的感觉不错。课桌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课桌表面的面积比较大,课本的表面比较小,我们就说课本表面的面积比较小。(板书:面积)那么,文具的表面比较小,可以怎么说?
师:说得很好!用数学语言来说,其他四个都是封闭图形,而它是不封闭的图形,所以很难确定它的面的大小。
师:那么,这四个图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师:对。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圆的面积比三角形的面积小,正方形的面积比三角形的面积大。再仔细观察一下,你们还可以比较哪些图形之间的面积大小呢?(学生交流。)师:我们说,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你们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叫面积吗?
生:正方形的面积大。
生:正方形有9个小格,长方形只有8个小格。
师:物体表面的大小叫面积,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所以说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板书“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黑板面积与桌面的面积大小差别很明显,我们通过观察很容易知道它们的大小。这种比较的方法应该叫什么法? 生:观察法(教师板书“观察法”)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练习课(1-4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练习课(1-4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练习课
课题练习课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掌握从一个图形中剪掉一部分,求剩余面积的方法。

3.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对面积加减运算性的理解,发展面积守恒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求剩余部分面积的方法,并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个性教案知识点:从一个
图形中剪掉一部
分,求所剩图形
的面积
教材第69页练习十五第8题
小林从左边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剩下部分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教材第69页练习十五第10题
在一张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纸中,剪去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小明想到了三种方法(如下图)。

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剩下部分的周长呢?
教师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第69页第9题。

2.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课后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课后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课后教学反思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课后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课后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课后教学反思1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

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从数学知识、学习方法、 个人体会等方面进行汇 报,相互带来启发,对全 课进行回顾。
在探究中体会 学习的快乐,在 回顾总结中获 得提升。
板书设计
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观察法 重叠法
《面积》教学反思
《面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面积》的第一课 时。
“面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既陌生而又熟悉的内容。学 生在三年级上册已学习了“周长”,对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及其计算已 经掌握。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 学生理解概念有一定的难度。
二、
操作探究 认识面积 (教学时 间:20 分 钟)
(一)物体表面的面积。 1.认识物体的面。 (1)对于面积的“面”你是怎么理解的? (2)你能找到哪些物体的面?
2.认识物体的“表面”。感知表面有大 小。 3.物体表面面积。举例介绍物体表面的 面积。
(二)封闭图形的面积。 1.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物体的一个面。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认识面积及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由于小学三 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薄弱,对“面积”概念比较难把握,因此我 主要通过用手摸一摸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面积的含义。再经历比较各类 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结合操作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 学生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为帮助学生能更快地、更准确地认识“面积”。 我从生活入手,让学生观察黑板面和数学书的封面,说说哪个的面比较大? 哪个的面比较小?感知物体的面有大有小,接着让学生找身边物体的面并 比较它们的大小,通过物体面的大小比较揭示物体表面的面积。我有意安 排了两张不能直接比较大小的纸片,抓住了“到底谁的面积大呢?”这一 问题,向同学们提出:“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好吗?”这样激发学生探究到 底谁的面积大的欲望,这样设计给学生一个较为宽阔的探索空间,激活了 学生的思维。同时结合观察法、重叠法、数方格法来比较面积的大小这样 的操作活动入手,体验数格子法的便捷、准确,使下面会选用数格子法测 量面积显得自然,也为单位面积的出台做好充分的铺垫。

《面积》教学反思(精选5篇)

《面积》教学反思(精选5篇)

《面积》教学反思《面积》教学反思(精选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面积》教学反思(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面积》教学反思1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这一单元真的是难学的不得了吗?对于我们班的大部分孩子来说真的是比登天都难。

线上学习这一单元时,每节课我都会以直播名校课堂教学视频的形式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20多分钟的视频课都至少在40分钟以上才能完成,不好理解的,我都会一一讲解,练习题都会让孩子们先做再看视频讲解;每天下午都会通过直播作业讲评把每一道习题分析透、讲透,还通过连麦的方式找部分孩子讲解,感觉已经讲的够慢够细了。

复学后,我没有急着往后讲新课而是复习已学知识,结果发现复习《面积》这一单元时,孩子们好像没学过,他们把面积和周长完全搞混了。

这可怎么办?只能重新学了。

我把这一单元分成三节课来复习,《面积的意义》和《常用的面积单位》做为第一课时,通过举例的方法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面积,然后让孩子们举出身边实例并正确表述什么是它们的面积,通过反复动手摸一摸、说一说,孩子们理解了面积的含义,然后结合边长1米、1分米、1厘米的正方形,让孩子们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并结合身边实例让孩子们感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约有多大。

通过巩固练习让孩子们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会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

感觉讲的很细,孩子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回答的很好,可是通过课堂测试让我大失所望,有部分孩子该填面积单位的却仍填成长度单位,该填长度单位的却写面积单位,只好耐心的再次解释长度与面积的不同,让孩子们明白面积要带面积单位,长度要带长度单位。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做为一课时,通过在长方形中铺满小正方形,通过数一数的方法得到长方形的面积,然后通过摆一行、摆一列的简便方法,使孩子们明白长方形的面积等于一行小正方形的个数乘一列小正方形的个数,通过观察的方法孩子们理解长方形的长就是一行小正方形的个数,长方形的宽就是一列小正方形的个数,很容易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ⅹ宽”,顺理成章的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ⅹ边长”,有了这些公式做保障,开始巩固练习,最基础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孩子们能正确计算,但是还是少数孩子单位频频带错,总是把面积单位写成长度单位,还有极少数孩子计算面积时算成了周长。

人教版三下《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下《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下《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人教版三下《面积》的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

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更是后面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

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其顺序是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再归纳面积的概念。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0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是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知道他们实际的大小。

能力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推理等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独特性。

情感目标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03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感知面积1、出示一张图片(1)师:甲乙二图哪个周长长一些?说说理由。

生1:一样长生2:甲大。

师:为什么一样长,请指给大家看?为什么又有同学说甲大呢?他说的大指的是什么?生:面积是甲大。

(课件展示甲乙两部分的面积)(2)借助实物,举例说明什么叫面积。

师:老师在写的黑板,它有面积吗?在哪里?生:就是黑板面的大小师:你能找一个面积比黑板面小一些的例子吗?……(3)课件展示这些面师:说一说,这么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生:桌面是长方形的、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师:是不是所有的图形的大小都叫面积呢?学生的回答有是和不是两种答案。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精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精品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地位与作用: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还有利于学生把握度量的数学结构,为体积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建议用8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认识面积教学内容:教材P61~62例1、例2及“做一做”,教材P64“练习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知面的存在与面的大小,并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2.尝试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初步感悟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面积单位作准备。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面积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用正方形等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1.在直观比较中引出“面积”。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P60情境图。

师:教室里,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两个同学用同样的速度(擦黑板的快慢程度)来擦黑板和国旗,谁先完成呢?为什么?【预设】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比国旗面大。

2022年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面积 练习课》教案(公开课)

2022年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面积    练习课》教案(公开课)

第8课时练习课复习内容:教材练习十六相关题目。

复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会估测面积,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面积的感知能力。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米尺、边长为1厘米正方形纸片若干、两个长36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

一、系统梳理提问:(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周长怎么计算?(2)一般,较大的面积用什么作单位?较小的呢?(3)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二、针对练习1.计算下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第5题。

先分析要填写的是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再填写。

3.补充练习。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出发,学习和巩固面积的计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不仅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更能提高学生思考、分析的能力以及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不足之处:未能关注到全部学生,也未能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

教学建议: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要适时地指导和纠正,把典型的范例投影展示,促进学生知识思维的形成。

本课是参加《2021年全国公开课邀请赛》的获奖作品,本次大赛共设奖项130名,其中一等奖和二等奖比例约占30%。

本次大赛汇集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04名优秀教师参与,分为线上授课和线下教学两部分进行。

比赛于2021年5月正式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涌现出大量的优质课和优秀教案,经过作者同意,特将获奖作品进行分享,以期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奉献一份力量。

通过本次大赛,使老师们的备课与授课水平都能有相应的提升,以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教育事业贡献出教育人的一份力量!课题:最大公因数教学内容: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P62 例1、例2教学目标: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能够利用列举的方法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范文三篇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物体的表面,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做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教学重点:使学生真正理解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教具准备:卡纸若干、眼罩、毛线绳、桔子、长方体教具学具准备:不同形状的小卡片若干、卡纸若干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引出“面积”同学们,这是?对了!我们最熟悉的数学书。

那今天这节课的数学学习,就从我们的数学书开始。

拿起你的数学书,伸出你的小手,从边缘开始,学着老师的方法,来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

现在放下数学书,还像刚才那样,摸一摸课桌的表面,大家看!这是什么?谁来摸一摸它的表面?同学们,你还对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感兴趣呢?用你的小手摸一摸,看看能不能有所发现。

生汇报自己摸面的感受(发现有的面是平的,有的面是弯曲的。

发现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总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在数学上,物体表面的大小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

二、创设活动探究新知(一)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面积含义同学们,那我们现在可不可以说,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那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那谁来说一说你刚才摸的物体,表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呢?1、摸一摸接下来,老师想进行一个测试,测试的方法是,请同学上来,蒙上眼睛摸两个面,然后根据自己的感觉,判断一下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2、画一画——补充“面积”含义现在老师把刚才他摸的这个面画在黑板上,这是什么?它是不是一个封闭图形呢?刚才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那现在我们可不可以说,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封闭图形的面积呢?当然可以!那现在我们就可以说,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面积》的教学反思(通用9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面积》的教学反思(通用9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面积》的教学反思(通用9篇)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面积》的教学反思篇1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他们的周长的基础上学生必须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抽象概括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含义。

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面积,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我在备课时就感觉内容很多,也比较零散,怎样才能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我觉得要让学生经历概念的生成过程,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而且让学生在实践中建立表象,和生活紧密联系。

所以在设计时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和感受面积。

面积是包含了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两层意思,我注重于从学生生活中能感受得到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认识面积,引导学生通过摸一摸来体会感受到表面的大小,比一比初步感知什么是面积,建立面积表象。

对于图形的面积认识,我从物体的表面中抽出学生们很熟悉的长方形,让学生自己说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继而自己感知图形的面积,然后又出示了一组对比题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封闭图形才有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做封闭图形的面积。

最后引导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封闭图形的面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面积,将两句话概括成一句话,进一步加深了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充分操作,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概念。

在本节课中的两次小组合作就是为了这节课的两个重要概念展开的,使学生在操作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

尤其在学生体验面积单位的统一时用的时间更多,使学生理解了要比较面积的大小可以用面积单位去量,从多种面积单位中选用比较常用的正方形作为单位更好。

3、注重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表象。

在本节课中让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是重点之一,因此我为学生提供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学具让学生亲自看,并找一找生活中接近这些面积单位的表面,用学具去实际的量一量,这样更好的帮助学生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面积》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面积》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面积》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面积单元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

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

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2.教材编写特点。

(1)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单元的概念较多,也较重要。

为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教材较充分地展现了概念的形成过程。

如,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教材从比较封面的大小和比较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入手,由直接比较到间接比较,以利于学生通过多种比较活动,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面积的概念。

(2)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

形成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也就是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这对学生巩固面积的概念,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以及进一步形成关于面积的估测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教材除了介绍每个面积单位时,说明它的含义之外,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用手比划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进一步,再让学生经历各种估计面积的实践活动,来巩固表象。

(3)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

这是防止概念混淆,促成概念精确分化,加强记忆的有效措施。

以面积单位为例,教材所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强不同大小面积单位之间的比较,二是加强面积单位与相应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

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面积单位概念。

(4)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教材在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意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_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精品)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_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精品)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5单元面积第4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教学目标】1、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难点: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准备一张长方形的A4纸。

【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67页例5。

出示例5:数学书的封面的长大约是26厘米,宽大约是18厘米。

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让学生读题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道题给出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学生说明计算过程后老师指导并说明书写格式。

教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26×18=468(平方厘米)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68平方厘米.教师提示:同学们要注意单位名称不要写错。

教师引导:同学们学会了面积的计算,你们想知道数学教材封面的面积吗?同学们可以先估算一下封面的面积再动手计算一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45米,宽30米,占地面积是多少?如果在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四、思维训练1、从一个长8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五、归纳总结1.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用“长×宽”可直接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2.已知正方形的边长,用“边长×边长”可直接求出正方形的面积。

【素材积累】1、冬天是纯洁的。

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

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2、张家界的山真美啊!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紫、金黄、艳红、清兰的小花儿,把这山装扮得婀娜多姿。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六单元面积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包括以下内容:1、面积与面积单位。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教学活动。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材还特别安排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以免混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这一部分内容很重要,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积计算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这里教材内容包括单位间进率和简单的换算,学好这个内容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每个面积单位大小的印象,而且又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公顷、平方千米。

这一内容主要是介绍教大的面积单位,它常用测量土地面积,我们有时称它为“地积单位”。

认识这两个面积单位,对以后的生活、生产劳动有很大的帮助。

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正确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解答,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

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增强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4、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重难点、关键1、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正确的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2、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单位的推导过程。

3、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

课时安排:面积和面积单位------------------------2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3课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课时公顷、平方千米------------------------2课时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71页-74页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认识及“做一做”,练习十八的第1、2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单元面积
第5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对比练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题目的变式练习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究练习
【教学准备】
准备一张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和一块手帕。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

4×90 60×3 300×9 4×50 20×4 6×500 22×13 15×11 15×17 70×4 37×5 8×53
2、请同学们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教师板书。

3、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单位:厘米)
由学生说明每个图形的含义,再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

教师巡视
指导,并规范书写格式。

4、先估算黑板的面积,再测量它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

学生先估算黑板的面积,然后派两个代表到前面来测量长和宽。

全体同学计算它的面积,再看一看,计算结果和估算结果相差多少,从而丰富自己估算的经验。

5、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手帕先估算面积,再测量它的边长,算出自己手帕的面积。

引导学生通过基础练习加深对面积公式的理解清楚地知道求长
方形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两个条件,求正方形面积只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了。

二、探究新知
1、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半场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解题,并口头分析,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李小林要从下面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读题并分析:从长方形中所剪下的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要以长方形的宽为张方形的边长。

指导学生在教材上画出要剪下的正方形,再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6×10=60(平方厘米)
6×6=36(平方厘米)
60-36=24(平方厘米)
答:剩下的部分是长方形,它的面积是24平方米厘米。

三、对比练习
1、花园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荷花池,它的周长是6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读题,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求正方形面积需知道什么条件?边长与周长又有什么关系?
提问:题中给了正方形荷花池的周长,怎么求边长?
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64÷4=16(米) 16×16=256(平方米)
答:面积是256平方米。

2、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你能画几个?算出它们的周长,填入表中。

长(厘米)宽(厘
米)
面积(平
方厘米)
周长(厘
米)
16 1 16 34
8 2 16 20
4 4 16 16
通过画图填表格引导学生发现:
(1)有三种情况。

(只要想哪两个数相乘是16就可以了)
(2)面积一定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越短,当长和宽相等成为正方形时,周长最短。

教师说明:这一结论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将会得到更充分的证明。

3、从一张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纸上,剪去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小明想到三种方法(教材第69页第10题的图)剩
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周长呢?
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图,讨论这三幅图的面积和周长的变化。

(1)三幅图剩下的面积相等,都是76平方厘米。

(2)第一幅图的周长和原正方形的周长相等仍是40厘米;第二幅图的周长比原正方形多了两个4厘米,是48厘米;第三幅图周长比原正方形多了两个6厘米,是52厘米。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图,再计算剩下部分的面积和周长。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1、计算下面各题的周长和面积。

(1)长23厘米,宽17厘米,求周长和面积
(2)正方形边长=12分米,求周长和面积。

(3)正方形周长是36米,求边长和面积。

2、张大伯要在一块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菜地的四周围上一圈篱笆,要用多长的篱笆?菜地能种多大面积的菜?
五、思维训练
1、一块长方形绿地,宽24米,长是宽的2倍,这块绿地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每平方米种4棵松树,绿化队应该准备多少棵松树就够了?
2、一个长方形,它的宽增加2厘米、面积增加8平方厘米,正好变成一个正方形,原来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