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康复学概论-精品PPT
中医-养生康复-中医养生康复概论(上)1
主讲:傅文韬
针灸推拿教研室
前 言
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 生命只有一次
渴望健康,渴望长寿
– 《内经》“度百年乃去,尽终天年”
社会发展、文明进步推动医学的全新发展
– 健康的新理念 – 医学的新模式
预防医学
保健医学 康复医学 临床医学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一、健康:
WHO(1948):精神上、生理上、社会生活上的良好 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衰弱。 WHO在医学实践中对健康的概念进行不断地修正与完 善。 最初:无病就是健康 随后:结实的体格,具有完善的功能并充分发挥作用 最新:(同前) 上述有关健康的定义强调了全面的和功能上的健康。 这一概念与现代医学在病因学、病理学和治疗学上 的新模式互相呼应。
中医养生学发展概况
上古时期(萌芽)
1、人类已经注意到居住和衣着条件的改善 2、火种的发现(饮食卫生)
“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灸、熨”
3、运动养生的萌芽
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发展概况
“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 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瘀而滞着,筋 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生物医学模式:
– 西文文艺复兴运动以后,医学开始进入了实验医
学阶段,使生物医学得到蓬勃发展,不同学科分 门别类地对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生理、病 理状态下的各种生命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人 体生命的奥秘和疾病的原理、过程乃至机理逐步 被提示出来,这一阶段的医学模式被人们称为生 物医学模式。 – 生物医学模式在过去曾对医学的发展起过重大的 作用,今后仍是推动医学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理 论之一。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研究的深入, 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和消极性也逐渐暴露出来。
康复医学概论中医康复学的理论基础ppt课件
一、整体康复观
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人体是一 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与自然环境及社会因 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人体康复的主要 途径是指导或帮助康复对象顺应自然,适 应社会,使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 协调统一,形体与精神的协调统一
7
(一)人体各部分以及形体 与精神康复相统一
人体是由脏腑、经络、肢体等组织器官所 构成的,任何一种组织器官都不是孤立存在 的,脏腑之间、经络之间、脏腑经络与肢体 之间都存在着生理功能或结构上的多种联系, 这就使人体各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 体,以维持正常而协调的生理活动
3.“杂合以治”最便于疗与养的结合
中医康复的对象大多以精气神不足、脏 气衰弱、阴阳俱虚、机能衰退为其特征 调理、康复的周期长,获效慢,因此, 必须注意练养相兼,疗与防的结合 “杂合以治”可集疗与养于一体
25
六、治未病观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 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灵枢·逆顺》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11
二、辨证康复观
辨证康复观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特点在中医 康复学中的具体体现 它认为辨证与康复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辨证是决定康复的前提和依据,康复则是根 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康复原则和方法 辨证与康复是中医康复临床过程中相互联 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12
辨证康复观主要包括: 病同证异,康复亦异 病异证同.康复亦同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指导 康复医疗等内容
20
在康复实践中,在强调正气为本的时 候,不可忘记“顺性补虚” “顺性补虚”是一种正确体现脏腑动 态平衡特性的康复理念,是一种积极的、 能动的体现“正气为本”思想的中医康 复原则
21
五、杂合以治观
“杂合以治”,要求康复的措施要以 辨证论治为基础,针对不同的体质和病 情,采取综合性的康复医疗手段
康复概论PPT精选课件
第一节 康复的定义和内涵
五、康复的基本对策
(一)预防残疾的发生 (二)处理已发生的残疾
1. 复原(restoration) 2. 代偿(compensation) 3. 适应(adaptation)
针对社会水平的参与受限,是指通过改造环境以尽可能地减 少其对残疾者形成的障碍,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意识 形态等多方面
• 与临床医学的比较
对象 目的 方法 负责人员 患者作用 工作模式
临床医学 疾病及病人
治愈疾病 以药物、手术为主 临床各科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
被动的配合 分工模式
康复医学 功能障碍及功能障碍者 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为重返社会创造条件 PT、OT等疗法为主,辅以必要的药物和手术 康复医学的各类医务人员 患者及其家人都需要主动的参与
8
第一节 康复的定义和内涵
四、康复的方式
(一)机构康复
• 人才技术集中,能提供系统康复服务,能解决复杂、疑难问题。 但费用高、服务面窄,而且不利于患者与家庭及社会的融合
(二)社区康复
• 费用低、服务面大、简便易行,很适合我国国情。社区康复应 与初级卫生保健相结合,从而使居民在社区中得到预防、保健、 医疗、康复四大领域全方位、连贯性的服务
12
第二节 康复医学
一、康复医学的定义
• 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利用医学的措施, 治疗因各种原因遗留的功能障碍,使病、伤、残者的功能 尽可能恢复到最大限度,并为他们重返社会创造条件的医 学分支。它具有独特的理论基础、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 与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共同组成全面医学 (comprehensive medicine)
康复医学概述
目录
《养生:康复篇》PPT课件
五、康复医学的疗效评定等级 1、无症状; 2、有症状,能完全; 3、部分(部分大于50%); 4、部分不能(部分小于50%) 5、完全不能; 6、死亡。
第四节 康复医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康复医学的三大原则: “提高功能,全面康复,重返社会” 一、存活与康复 二、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并列 三、综合医院必须加强康复
选择患者力所能及的一些文娱、体育活动, 对患者进行功能恢复训练。
(七)中国传统治疗
按摩、气功、针灸、导引、中药等治疗方 法用于康复中。
(八)康复工程
是应用现代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恢复、代 偿或重建患者的功能。
(九)康复护理
是除治疗护理手段外,采用与日常生活活动 有密切联系的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的方法, 帮助残疾者自理生活的护理方法。
内容:
➢医疗康复(medical rehabilitation) ➢康复工程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教育康复 (educational rehabilitation) ➢社会康复 (social rehabilitation) ➢职业康复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构成全面康复(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功能障碍——是指身体、心理不能发挥正 常的功能,这可以是潜在的或现存的,可逆 的或不可逆的,部分的或完全的。可以与疾 病并存或为后遗症。
功能障碍的三个层次:
器官水平(impairment) 个体水平(disability) 社会水平(handicap)
Hale Waihona Puke 康复对策:形态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恢复 并发症、继发症——预防、治疗 高级神经功能障碍——复原 个体能力障碍——采取适应和代偿对策 瘫痪肢体残障——利用辅助器、自助具提高日
中医养生康复基本理论ppt
中医通过辨识体质,制定相应的调理方案,以改善体质偏颇,预防疾病的发 生。常见的体质调理方法包括饮食调理、运动调理、药物治疗等。
03
中医养生康复的方法
中药调理
总结词
使用中药进行调理是中医养生康复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使用天然的草药、矿物药等中药,针对不同的病症进 行调理和改善。
详细描述
中药调理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病情等情况,综合制定调理方案。中药材通常 取自于天然的动植物和矿物,具有疗效稳定、副作用小、对肝肾功能损伤小等优点。中药调理通常包括煎煮、 口服、外敷等方式,对于各种慢性疾病、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等具有一定的疗效。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挑战与机遇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健 康观念的提高,中医养生康复 面临着传承与创新、普及与提 高等多方面的挑战与机遇。
02
中医养生康复的基本理论
阴阳五行理论
阴阳平衡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存在阴阳两种力量,维持着人体的平衡和健康。阴阳失调 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维持阴阳平衡是养生康复的关键。
经络理论
经络系统
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内的重要系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经 络系统与脏腑、骨骼肌肉等组织相连,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功 能和病理变化。
经络养生法
中医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达到养 生康复的目的。常见的经络养生法包括针灸、按摩、气功等 。
体质理论
人体质特点
中医认为人体存在不同的体质特点,如寒性、热性、湿性等。不同体质的人 易患不同的疾病,因此需要根据个人体质特点进行养生康复。
04
中医养生康复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以药养身
过分依赖药物
中医养生重视“三分治,七分养”,药物治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过度依赖药物 ,忽视日常调理,往往适得其反。
中医养生康复学课件
(一)滋养作用 水谷精微滋养脏腑、经脉,乃至筋骨、肌肤、皮毛等,并与人 体的真气结合,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抗御邪气。 有滋养作用的食物大多味甘、性平。具有滋养作用的粮食、水 果、蔬菜、禽蛋、肉、乳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维生素、 激素。
(二)调整作用
保持人体阴阳的协调平衡就是养生最重要的法则。利用饮食的 性味对机体阴阳失调进行调整。对阳虚者补阳,选用羊肉、牛 肉、狗肉、核桃、海虾、韭菜、干姜等甘温、辛热类食物补助 阳气;阴虚者当清补,选用甲鱼、海参、银耳、百合、黑木耳、 藕、荸荠等甘凉、咸寒类食物养阴生津;偏热体质或热性疾病, 可选用性质属寒的食物,如梨汁、藕汁、西瓜、绿豆、茶等清 热、生津、利尿;偏寒体质或寒性疾病,可选用性质属热的食 物,如胡椒、茴香、辣椒、生姜、香菜等温里散寒。 (三)预防作用
的最佳季节。
不同季节脏腑气血偏旺也不同,“肝旺于春(属木),心旺 于夏(属火),脾旺于长夏(属土),肺旺于秋(属金), 肾旺于冬(属水)”
(二)把握时间
《内经》中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人体应激能力的物质基础——肾上腺激素的分泌,是早晨、上 午相对兴盛,下午、晚上相对减弱,午夜达最低点。
(8)理气类:常以橘皮、香橼、佛手、刀豆、玫瑰花、小茴香、 豆蔻等,理气食品为主或与砂仁、佛手、香附等理气有无相配。 适用于气机阻滞的脘腹胀闷、胁肋胀痛等症。
(四)延缓衰老作用
肺、脾、肾三脏功能衰减导致人体早衰,食物以调补肺、脾、 肾为主延缓衰老,尤重补益脾肾,如芝麻、桑椹、枸杞子、薏 苡仁、龙眼肉、核桃、蜂皇浆、山药、牛奶、甲鱼等。
(五)治疗与辅助治疗作用 二、饮食康复的原则 (一)平衡阴阳调整体的原则 如阳热亢盛,耗伤阴液,选绿豆粥泻阳和阴;阳虚不能制阴, 饮食采用温经散寒,选当归羊肉汤、羊肉羹等。 (二)协调脏腑重脾肾的原则 如视物昏花的病证,为肝血不足表现于目,饮食采用滋补肝肾 法,选猪肝炒枸杞苗、猪肝羹等。 口舌生疮的病症,为心胃火旺表现于口舌,饮食采用清胃泻火, 选食灯心粥、竹叶芦根茶等。 有时脏腑病变,可能是它脏病变所致,如肾阴虚不能滋肺,选 食百合枸杞羹;头痛耳鸣,面红目赤,烦躁易怒等肝阳上亢的 病症(高血压),可饮菊花茶、芹菜粥等清肝潜阳。
20242024中医康复ppt课件完整版
2024中医康复ppt课件完整版•中医康复概述•中医康复理论基础•中医康复方法与技术•常见疾病中医康复方案目录•现代医学技术在中医康复中应用•中医康复效果评估及展望01中医康复概述中医康复定义与特点定义中医康复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等多种手段,促进人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
特点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辨证施治,以自然疗法为主,无毒副作用,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康复历史与发展历史中医康复源远流长,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记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医康复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逐渐成为现代医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康复基本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分型,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注重调整患者的整体状态,提高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
既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又要缓解患者的症状,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强调未病先防,通过中医康复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辨证施治原则整体调理原则标本兼治原则预防为主原则02中医康复理论基础脏腑功能正常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基础,中医康复通过调节脏腑功能来促进健康。
脏腑功能与健康脏腑失调与疾病脏腑康复方法脏腑功能失调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中医康复通过调整脏腑功能来治疗疾病。
包括药物、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旨在恢复脏腑功能平衡。
030201经络系统与人体健康经络系统是人体内的重要调节系统,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经络失调与疾病经络失调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中医康复通过疏通经络来治疗疾病。
经络康复方法包括针灸、拔罐、刮痧等多种方法,旨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阴阳五行与中医康复阴阳平衡与健康阴阳平衡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基础,中医康复通过调节阴阳平衡来促进健康。
五行养生法根据五行理论,调和阴阳平衡,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养生。
阴阳五行与疾病治疗根据阴阳五行理论,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治,选择相应的康复方法。
《中医养生与康复学》PPT课件
三、汉唐时期
华佗:重视体育锻炼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 谷气全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 户枢,终不朽也”《三国志》
“五禽戏”:“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 当导引,体中不快,作起一禽之戏,沾 濡汗出,因而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 食。”
主要表现: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或
急躁易怒,反应迟钝,失眠多梦或嗜睡,记忆 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烦躁焦虑,头昏,头 重,头痛,心律不齐,心慌心悸胸闷,乏力疲 劳,出汗短气,食欲不振,腰腿酸软,性欲减 退,手足发凉或麻木,易感冒等。
社会表现为:不能较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 工作,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 和谐,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等。
李东垣:提出节饮食,护养脾胃之元气。
刘河间:强调调养元气
五、明清时期
明·冷谦《修龄要旨》提出“养生十六宜”
如面宜多擦,发宜多梳,目宜常运,耳宜 常凝,齿宜常叩,津宜常咽,背宜常暖, 胸宜常护,皮肤宜常干浴等。
明·龚廷贤《寿世保元》有“延年良缄”、 “衰老论”、“保生杂志”、“摄养” 等篇目。
荀子:《修身篇》
主张“修身自强”,反对单纯“治气养 生”
“以治气养生,则身后彭祖”
“以修身自强”,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则名配尧禹”的境界
韩非子:《解老篇》
提倡静养精神 “圣人爱精神而贵处静”
《黄帝内经》 1、精神的摄养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漠然无所动于中”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 “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 “得神则昌,失神则亡”
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 一种医事活动。
• 养生学说——是指研究养生的理论、原 则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中医康复养生学》PPT课件
2、饮食康复的原则
(1)平衡阴阳调整 (2)协调脏腑重脾肾 (3)辩证辨病相结合 (4)注重三因相宜
3、饮食保健 (1)饮食有节、适量定时 (2)合理搭配、切忌偏食 (3)顾护脾胃、寒温适度 (4)饮食宜忌、趋利避害
人性本能 中医理论 运动
基本原理--药食同源 四性--寒热温凉、平性居多 五味--酸苦甘辛咸、甘味居多
1、饮食养生的作用 (1)滋养作用 《难经》:“人赖饮食以生。五谷之味,熏肤、充身、泽毛。”
《寿亲养老新书》:“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
有滋养作用的食物多味甘性平,补充人体的气血、阴阳、津液。
(2)调整作用 《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
不良的自然环境:不良地理环境 水体污染 大气污染
居住环境
住宅:坐北朝南、依山傍水、绿树成荫、 鸟语花香
室内:面积适中、进深合理、气候良好
2、起居与养生
起居有常:遵循一年四季和一天四时的规律 劳逸适度:包括形体与精神两方面
目的--积精、养气、全神 合理睡眠:重要性--养生之决,当以睡眠为先,睡能还
三、中药养生 中药养生的原则: 预防为先治未病 补虚泻实重扶正 调整阴阳期平衡 兼顾三因相宜 药补最重脾胃 药补忌偏忌滥
一、针灸养生
《素问》:“是故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也,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 选穴多有强壮作用,施术多平补平泻 针灸机理: 通经络 理脏腑 调虚实 扶正祛邪 调和阴阳
二、推拿养生 非侵入性、无伤害性 推拿机理: 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调和营卫、预防疾病 舒筋活络、缓急止痛 调理五脏、强化功能 平衡阴阳、双向调节
养生康复的方法和技术 康复医学基础教研室 李海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之道丰富:
– 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叫做养生之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 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 养生之道诸如:静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及药饵等。
学术流派众多:
– 道家养生、儒家养生、医家养生、释家养生和武家养生等。
而新模式从重视功能改变出发,认为以上模式需扩展为:
病因→疾病 →症状及功能缺损(病损 impairments)→ 失 能(disabilities)→ 残障(handicaps)
– 3.在治疗学上,不仅要消除临床症状,而且要预防和恢复功能 上的缺损;不仅要使用对抗生物学因素的方法,而且要使用调 整和矫治心理精神情绪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方法,从而形成了以 下的治疗学的新模式:
(辨证养生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
一、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
(二)中医养生学的概念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 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和养生方法的一门 实用性学科。
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与历代医家在漫长的 历史岁月中反复探索、求证,逐步认识与 实践后形成的。因此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 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如:
养生原则系统:
– 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各 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等。
WHO在医学实践中对健康的概念进行不断地修正与完 善。
最初:无病就是健康
随后:结实的体格,具有完善的功能并充分发挥作用
最新:(同前)
上述有关健康的定义强调了全面的和功能上的健康。
这一概念与现代医学在病因学、病理学和治疗学上的新模式互相呼应。4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精神上、身体上的良好状态:即我们中医学所说的“形
三、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学科范畴15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
一、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
(一)养生的定义:
养:护养、保养、调养
生:生命、生存、生长
养生:保养生命
完整的含义:根据人类生命发展的规律,在整个 生命过程,综合协调多种能够保养身体、防御 疾病、延缓衰老的手段或方法,以达到增进健 康、延年益寿目的的一种自觉的保健活动。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
– 为什么呢?
– 因为在生物医学模式那里,“疾病完全可以用偏
离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变量来说明,在它的框架
内没有给病患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留下余
地"(美国医学家因格尔)。事实上,仅用生物医
学解决不了诸如结核、性病尤其是艾滋病等疾病
的发生、流行和预防问题,正如艾滋病等性病在
神合一”
社会生活上的良好状态:(WHO)人们为了参加社会 生活和履行社会职责,必须具备六个方面的能力:
• 意识清楚,有辨人、辨时、辨向能力
• 个人生活能自理
• 可以行动(步行或乘坐交通工具或利用轮椅)
• 可进行家务劳动或消遣性作业(如唱歌或踏青等)
• 可进行社交
处添加副标题
前言
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 生命只有一次
渴望健康,渴望长寿
– 《内经》“度百年乃去,尽终天年”
社会发展、文明进步推动医学的全新发展
–学康复医学临床医学3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一、健康:
WHO(1948):精神上、生理上、社会生活上的良好 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衰弱。
(二)医学模式的发展:
– 1、神灵医学模式(spiritual medical model) – 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natural philosophical
medical model) – 3、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 – 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8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5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二、现代医学模式
(一)什么是医学模式 (二)医学模式的发展(转变) (三)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6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一)什么是医学模式?
– 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死亡观等重要 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
– 不同的医学模式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医学发 展特征、水平和目标。7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病因防治-症状治疗-功能康复11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三)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
1、重新认识理解重要的医学概念: (1)疾病: (2)病因 (3)健康
2、医学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变 治疗 防治结合,防重于治12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疾病:是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 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复杂而有一定表现形 式的病理过程或功能障碍。
生物医学技术发达国家仍然无法控制。因为这些
疾病更多的决定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以及经
济条件、文化水平等社会因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0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 1.在病因学上,旧模式只重视生物学因素的致病作用,而新模 式则认为除生物学因素外,心理精神情绪因素和社会因素都可 致病。
– 2.在病理学上,传统的模式只强调疾病的形态学变化及其引起 的症状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和 学科范畴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发展概况 中医养生康复学在现代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
一、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
(一)养生 (二)中医养生学
二、中医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一)康复:定义、要素 (二)中医康复学
生物医学模式:
– 西文文艺复兴运动以后,医学开始进入了实验医 学阶段,使生物医学得到蓬勃发展,不同学科分 门别类地对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生理、病 理状态下的各种生命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人 体生命的奥秘和疾病的原理、过程乃至机理逐步 被提示出来,这一阶段的医学模式被人们称为生 物医学模式。
– 生物医学模式在过去曾对医学的发展起过重大的 作用,今后仍是推动医学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理 论之一。但是随着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