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附答案

合集下载

【校级联考】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11月段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校级联考】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11月段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A10联盟2019年上学期高三11月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整体来看,宋代文艺有趋于世俗化、平民化的倾向,从而产生雅俗共存的时代特征。

一方面,在士大夫手中,作为正统文艺样式的诗文、书画十分兴盛,而且依然保持着高雅、严正的姿态,牢牢地占据着大雅之堂的主要地位。

另一方面,民间伎艺也十分发达。

宋代城市繁荣,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兴起,繁华的都市生活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说话、杂剧、影剧、傀儡戏、诸宫调等艺术迅速兴起和发展。

这两类文艺形式分别适合不同社会阶层对文化生活的特殊需求,也适应各个社会阶层审美情趣的不同倾向,共生共荣,互不排斥。

这种雅俗共存的繁荣局面是宋代文艺的总体时代特征,是一个健康发展的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尤其值得称许的是,宋代文艺的雅俗共存并不是泾渭分明、严守畛域的不同板块,而是互相影响、互相交融的共生状态。

话本小说本是服务于市民阶层的说唱艺术,但是其“入话”部分常以诗词“起兴”,例如《碾玉观音》这篇宋话本,开篇便引用王安石、苏轼等人的咏春诗词多达11首。

这分明是通俗文学对雅文学的倾慕与靠拢。

南戏本是宋代民间艺人创造的新兴艺术样式,它在形式上综合了宋代众多的伎艺,如宋杂剧、影戏、傀儡戏、歌舞大曲,以及唱赚、缠令等在表演上的优点,与诸宫调的关系则更为密切。

南戏虽是典型的宋代俗文学,从曲牌来看,其实也是雅俗并存的,既有《麻婆子》等产自市井的“下里巴人”,也有从词牌中移植来的《祝英台近》等“阳春白雪”。

更重要的是,宋代文艺的主体作者即宋代士大夫在文艺创作时具有融合雅俗的审美心态,从而实现了以俗为雅的境界提升。

宋代的儒、道、释三种思想已在哲理的层面上有机融合起来,三教合一成为一种时代思潮,这使得宋代士大夫的文化性格迥异于前代文人。

首先,士大夫对传统处世方式进行了整合,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个性自由不再是互相排挤的两极。

其次,宋代文人采取了新型的态度,不像唐人那样张扬、发舒,而是倾向于理智、平和、稳健和淡泊。

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下4月联考

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下4月联考

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下4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的突破与创新多集中于诗、文、笔记等以往关注较少的文体领域,而传统的词学研究则相对较为沉寂。

在此背景下,马里扬的《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一书出版,可谓为宋词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提供了珍贵的尝试。

作者对其研究有着非常自觉的反省,以“内美的镶边”这一巧妙譬喻为其所做工作定位。

所谓“内美”,盖指词之为词的文体特性。

深入阐明这一点固为词学研究的根本要旨,然而作者自谓本书的研究并不直接探索“内美”,而将先从“镶边”的工作做起。

所谓“镶边”,作者借用高友工《美典:中国文学研究论集》一书中的“外缘研究”概念加以阐发,谓其为对与宋词文体特质相关的外缘因素之考察,但又与以文献、历史考证本身为目的的“外部研究”有所不同:“外部研究,侧重于文献的整理与作家生平及作品背景的查考,而外缘研究则是在文学本体研究之内的,也可以说是文学的历史与文化的批评,不是单纯的文献与历史的研究”,其意图在于“借助文献学或历史学的方法,要来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研究”。

虽以对宋词“内美”的关怀为底色,然而占据本书主体并最能体现作者研究功力的部分,仍是大量扎实、细腻甚至趋于烦琐的实证性考据工作。

书中所呈现的判断与观点,皆建立在对诸如“犯曲”结构与文辞格式、王安石文集编撰、苏轼与杨绘之交往、晏几道歌词“投赠”事件等具体问题的辨析之上。

在直接材料有限、史实面目不清的情况下,作者在茫茫史料间勾陈爬梳,如农民耕种般对一手文献材料一寸一寸地耐心耕耘,遂使史料间的隐晦联系逐渐显影,模糊的历史事件有了较为清晰的轮廓。

尤令人敬佩的是,虽以深厚的考证功力见长,作者呈现于书中的学术探索却不止于此。

在作者看来,实证性的考据工作,应当通向对文学本质问题的揭示与阐明:“我们认为,古典文学研究当中的‘考证’本身,恐怕不只是一种态度、方式与基础,或者应该本就是一种批评。

2019年安徽省高考语文最后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年安徽省高考语文最后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安徽省2019年高考语文最后一模试卷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学术场域之内衡量,专家的思维和言说方式似乎天生具有合法性,然而,久而久之,它们也越来越面临着许多问题。

学者陈平原平就指出,越来越精细的学科分野、越来越严格的操作规则、越来越艰涩的学木语言,在推进具体学术命题的同时,会逐渐剥离研究者与现实生活的血肉联系。

如果人文学术只能呆在象牙塔中,不落地、不及物,其存在价值将令人生疑.这是我们倡导学术大众化的主要原因。

从人文专家与大众的关系上看,人文学术大众化也是大势所趋=社会发展至今,已不得不正视如下事实:专家可能还是原来的专家,但大众已不是原来的大众了。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以前专家是’信息富人”,大众是“信息穷人”,这种不对称让专家变成知识的垄断者。

然而.随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向,同时也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媒体技术的变革,大众开始分享原来专家才有的知识-资源,甚至在某些方面已与专家不相上下:在这种格局中专家与大众的关系就需要重新调整,专家之学需要获得新的呈现,专家之学的大众化之路自然也有更迫切的努力方向。

我们的很多专家并不缺少精英意识,但面向大众的意识还不充分。

许多时候,他们著书立说,心中大概是没有读者的一-不仪没有普通读者,甚至也不怎么在意专北读者。

他们大概觉得,著作与文章越写得莫测高深,才越显得自己学问大、水平高。

于是,专家之学终于成为小圏子里的事情.成为少数志同道合者在沙龙中怀着无限敬意低声谈论的对象。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当艺术家为自己或为自己小圈子里的好友工作时.他们鄙视公众。

反过来,公众则通过忽视这些艺术家的存在对之进行报复.由此造成的真空被江湖庸医一样的冒牌艺术家作了填充。

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语文最后一卷(PDF)

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语文最后一卷(PDF)

语文参考答案1.C(“缺乏大众意识”、“心中没有读者”不正确,原文为“面向大众的意识还不充分”、著书立说时“心中大概是没有读者的”。

)2.C(“系统地阐述了”言过其实。

)3.B(A项,“已经不逊于专家了”不正确,原文是“甚至在某些方面已与专家不相上下”。

C项,“因为他……把学问做到化境”不正确。

根据原文,第二个原因是“他特别讲究作文之道”;“把学问做到化境”是结果而非原因。

D项,“让专家接地气、有人缘”偷换概念,原文是“让专家之学接地气、有人缘”;“尽量把学术简化”曲解文意,原文强调“行文简显浅,学术大众化”,但“并不是要……把它简化成‘心灵鸡汤’”。

)4.C(“知识付费……正在推动某些相关的知识服务产业全面转型”不正确。

原文是互联网“正在推动包括传媒、出版、教育等相关知识服务产业全面转型”。

)5.B(“知识付费集教育、传媒和消费三个领域优点于一体”不正确。

原文为“知识付费集合了教育、传媒和消费三个领域的特点”。

)6.优势:①让知识更加亲民,拓展了掌握知识的渠道;②让传播链条不断简化,学习效率更高;③节约时间成本,可利用碎片时间学习。

(3分)表现:①产品平均到课率低,持续学习并付费的用户不多;②平台一拥而上,行业参差不齐;③部分平台运营者投机取巧,优质内容不足。

(3分)7.D(“语言含蓄典雅”不正确。

小说的语言特色应为平易、自然。

)8.①开朗随和:不像有些木匠或者是手艺人不喜欢被别人打搅,他让“我”推刨子,教“我”拉锯,告诫“我”好好学习。

②善良热心:毫不犹豫地帮助“我”这个并不很熟悉的孩子卖掉土坯做学费。

③慷慨大方:主动借给“我”一般不会轻易借给别人的大件——木棚胶轮的人力车。

(每点2分)9.①这是“我”对少年美好时光的怀念,体现了“我”的怀旧情绪;②这是“我”对数十年前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感念,体现了“我”的感恩品质;③这是对曾经的人与人相互帮助、相互信任的淳朴和谐人际关系以及赵德才式美好品质的呼唤,体现了“我”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反思。

安徽A10联盟2019届高三最后一卷 语文 含答案

安徽A10联盟2019届高三最后一卷  语文 含答案

姓名座位号(在此卷上答题无效)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学术场域之内衡量,专家的思维和言说方式似乎天生具有合法性,然而,久而久之,它们也越来越面临着许多问题。

学者陈平原平就指出,越来越精细的学科分野、越来越严格的操作规则、越来越艰涩的学木语言,在推进具体学术命题的同时,会逐渐剥离研究者与现实生活的血肉联系。

如果人文学术只能呆在象牙塔中,不落地、不及物,其存在价值将令人生疑.这是我们倡导学术大众化的主要原因。

从人文专家与大众的关系上看,人文学术大众化也是大势所趋=社会发展至今,已不得不正视如下事实:专家可能还是原来的专家,但大众已不是原来的大众了。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以前专家是’信息富人”,大众是“信息穷人”,这种不对称让专家变成知识的垄断者。

然而.随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向,同时也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媒体技术的变革,大众开始分享原来专家才有的知识-资源,甚至在某些方面已与专家不相上下:在这种格局中专家与大众的关系就需要重新调整,专家之学需要获得新的呈现,专家之学的大众化之路自然也有更迫切的努力方向。

我们的很多专家并不缺少精英意识,但面向大众的意识还不充分。

许多时候,他们著书立说,心中大概是没有读者的一-不仪没有普通读者,甚至也不怎么在意专北读者。

他们大概觉得,著作与文章越写得莫测高深,才越显得自己学问大、水平高。

于是,专家之学终于成为小圏子里的事情.成为少数志同道合者在沙龙中怀着无限敬意低声谈论的对象。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当艺术家为自己或为自己小圈子里的好友工作时.他们鄙视公众。

反过来,公众则通过忽视这些艺术家的存在对之进行报复.由此造成的真空被江湖庸医一样的冒牌艺术家作了填充。

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_图片版_

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_图片版_

语文参考答案1.C(“缺乏大众意识”、“心中没有读者”不正确,原文为“面向大众的意识还不充分”、著书立说时“心中大概是没有读者的”。

)2.C(“系统地阐述了”言过其实。

)3.B(A项,“已经不逊于专家了”不正确,原文是“甚至在某些方面已与专家不相上下”。

C项,“因为他……把学问做到化境”不正确。

根据原文,第二个原因是“他特别讲究作文之道”;“把学问做到化境”是结果而非原因。

D项,“让专家接地气、有人缘”偷换概念,原文是“让专家之学接地气、有人缘”;“尽量把学术简化”曲解文意,原文强调“行文简显浅,学术大众化”,但“并不是要……把它简化成‘心灵鸡汤’”。

)4.C(“知识付费……正在推动某些相关的知识服务产业全面转型”不正确。

原文是互联网“正在推动包括传媒、出版、教育等相关知识服务产业全面转型”。

)5.B(“知识付费集教育、传媒和消费三个领域优点于一体”不正确。

原文为“知识付费集合了教育、传媒和消费三个领域的特点”。

)6.优势:①让知识更加亲民,拓展了掌握知识的渠道;②让传播链条不断简化,学习效率更高;③节约时间成本,可利用碎片时间学习。

(3分)表现:①产品平均到课率低,持续学习并付费的用户不多;②平台一拥而上,行业参差不齐;③部分平台运营者投机取巧,优质内容不足。

(3分)7.D(“语言含蓄典雅”不正确。

小说的语言特色应为平易、自然。

)8.①开朗随和:不像有些木匠或者是手艺人不喜欢被别人打搅,他让“我”推刨子,教“我”拉锯,告诫“我”好好学习。

②善良热心:毫不犹豫地帮助“我”这个并不很熟悉的孩子卖掉土坯做学费。

③慷慨大方:主动借给“我”一般不会轻易借给别人的大件——木棚胶轮的人力车。

(每点2分)9.①这是“我”对少年美好时光的怀念,体现了“我”的怀旧情绪;②这是“我”对数十年前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感念,体现了“我”的感恩品质;③这是对曾经的人与人相互帮助、相互信任的淳朴和谐人际关系以及赵德才式美好品质的呼唤,体现了“我”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反思。

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Word版含答案

姓名座位号(在此卷上答题无效)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学术场域之内衡量,专家的思维和言说方式似乎天生具有合法性,然而,久而久之,它们也越来越面临着许多问题。

学者陈平原平就指出,越来越精细的学科分野、越来越严格的操作规则、越来越艰涩的学木语言,在推进具体学术命题的同时,会逐渐剥离研究者与现实生活的血肉联系。

如果人文学术只能呆在象牙塔中,不落地、不及物,其存在价值将令人生疑.这是我们倡导学术大众化的主要原因。

从人文专家与大众的关系上看,人文学术大众化也是大势所趋=社会发展至今,已不得不正视如下事实:专家可能还是原来的专家,但大众已不是原来的大众了。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以前专家是’信息富人”,大众是“信息穷人”,这种不对称让专家变成知识的垄断者。

然而.随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向,同时也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媒体技术的变革,大众开始分享原来专家才有的知识-资源,甚至在某些方面已与专家不相上下:在这种格局中专家与大众的关系就需要重新调整,专家之学需要获得新的呈现,专家之学的大众化之路自然也有更迫切的努力方向。

我们的很多专家并不缺少精英意识,但面向大众的意识还不充分。

许多时候,他们著书立说,心中大概是没有读者的一-不仪没有普通读者,甚至也不怎么在意专北读者。

他们大概觉得,著作与文章越写得莫测高深,才越显得自己学问大、水平高。

于是,专家之学终于成为小圏子里的事情.成为少数志同道合者在沙龙中怀着无限敬意低声谈论的对象。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当艺术家为自己或为自己小圈子里的好友工作时.他们鄙视公众。

反过来,公众则通过忽视这些艺术家的存在对之进行报复.由此造成的真空被江湖庸医一样的冒牌艺术家作了填充。

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最后一卷(高考考前模拟)-语文(附答案)

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最后一卷(高考考前模拟)-语文(附答案)

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最后一卷(高考考前模拟)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学术场域之内衡量,专家的思维和言说方式似乎天生具有合法性,然而,久而久之,它们也越来越面临着许多问题。

学者陈平原平就指出,越来越精细的学科分野、越来越严格的操作规则、越来越艰涩的学木语言,在推进具体学术命题的同时,会逐渐剥离研究者与现实生活的血肉联系。

如果人文学术只能呆在象牙塔中,不落地、不及物,其存在价值将令人生疑.这是我们倡导学术大众化的主要原因。

从人文专家与大众的关系上看,人文学术大众化也是大势所趋=社会发展至今,已不得不正视如下事实:专家可能还是原来的专家,但大众已不是原来的大众了。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以前专家是’信息富人”,大众是“信息穷人”,这种不对称让专家变成知识的垄断者。

然而.随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向,同时也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媒体技术的变革,大众开始分享原来专家才有的知识-资源,甚至在某些方面已与专家不相上下:在这种格局中专家与大众的关系就需要重新调整,专家之学需要获得新的呈现,专家之学的大众化之路自然也有更迫切的努力方向。

我们的很多专家并不缺少精英意识,但面向大众的意识还不充分。

许多时候,他们著书立说,心中大概是没有读者的一-不仪没有普通读者,甚至也不怎么在意专北读者。

他们大概觉得,著作与文章越写得莫测高深,才越显得自己学问大、水平高。

于是,专家之学终于成为小圏子里的事情.成为少数志同道合者在沙龙中怀着无限敬意低声谈论的对象。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当艺术家为自己或为自己小圈子里的好友工作时.他们鄙视公众。

反过来,公众则通过忽视这些艺术家的存在对之进行报复.由此造成的真空被江湖庸医一样的冒牌艺术家作了填充。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19届高三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19届高三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1号卷·A10联盟2019年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巢湖一中合肥八中淮南二中六安一中南陵中学舒城中学太湖中学天长中学屯溪一中宣城中学滁州中学池州一中阜阳一中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文化运动揭开了中国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篇章,它所带来的“民主”和“科学”即“五四”精神,是中国科学文化发展的里程碑;中国的科学文化从科学知识层面上升到了精神层面,即把科学与民主当作一个整体。

新文化运动宣告科学文化是一种新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旧文化。

此后,科学精神得到前所未有的弘扬,一批具有科学素养的知识分子一直致力于科学知识、方法与精神的传播,从而招致“科玄论战”,但最终“科学派”取得胜利,这表明科学文化在中国得到初步巩固。

“科玄论战”捍卫了新文化运动的启蒙逻辑,其意义不逊于“五四”运动。

经过“科玄论战”,中国的文化界认识到:近代以来,科学文化是先进的,是世界文化大潮中的主流,具有“世界共性”;而中国文化已经沦为地方性的“本土知识”。

从实际效果来看,在新文化运动后,科学地位日趋上升,这在中国学术界表现得最为明显。

传统知识分子都自觉尝试用科学思维方法来研究中国现实问题,那种训诂考据、六经注我等旧式学问淡出学界视线;知识分子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学界学风蔚然一新。

“科玄论战”后,科学文化在中国影响涵盖中国整个思想界,造就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繁荣,特别是一大批青年学生参与进来,这对他们人生观的重塑有重大意义。

当然,由于“科玄论战”中“科学派”对传统文化的矫枉过正,也产生了一些理论误区,造成中国思想界的持续论战,余音至今不绝。

此后,科学研究被纳入了社会建制,即便在战局混乱的动荡年代也不例外。

中国有了一大批自己的科学家,他们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下抱着科学救国的愿望,从事科学研究事业。

科学文化也开始沿着一个有目的的轨迹向前发展,直接或间接地为社会发展提供续航动力。

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的突破与创新多集中于诗、文、笔记等以往关注较少的文体领域,而传统的词学研究则相对较为沉寂。

在此背景下,马里扬的《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一书出版,可谓为宋词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提供了珍贵的尝试。

作者对其研究有着非常自觉的反省,以“内美的镶边”这一巧妙譬喻为其所做工作定位。

所谓“内美”,盖指词之为词的文体特性。

深入阐明这一点固为词学研究的根本要旨,然而作者自谓本书的研究并不直接探索“内美”,而将先从“镶边”的工作做起。

所谓“镶边”,作者借用高友工《美典:中国文学研究论集》一书中的“外缘研究”概念加以阐发,谓其为对与宋词文体特质相关的外缘因素之考察,但又与以文献、历史考证本身为目的的“外部研究”有所不同:“外部研究,侧重于文献的整理与作家生平及作品背景的查考,而外缘研究则是在文学本体研究之内的,也可以说是文学的历史与文化的批评,不是单纯的文献与历史的研究”,其意图在于“借助文献学或历史学的方法,要来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研究”。

虽以对宋词“内美”的关怀为底色,然而占据本书主体并最能体现作者研究功力的部分,仍是大量扎实、细腻甚至趋于烦琐的实证性考据工作。

书中所呈现的判断与观点,皆建立在对诸如“犯曲”结构与文辞格式、王安石文集编撰、苏轼与杨绘之交往、晏几道歌词“投赠”事件等具体问题的辨析之上。

在直接材料有限、史实面目不清的情况下,作者在茫茫史料间勾陈爬梳,如农民耕种般对一手文献材料一寸一寸地耐心耕耘,遂使史料间的隐晦联系逐渐显影,模糊的历史事件有了较为清晰的轮廓。

尤令人敬佩的是,虽以深厚的考证功力见长,作者呈现于书中的学术探索却不止于此。

在作者看来,实证性的考据工作,应当通向对文学本质问题的揭示与阐明:“我们认为,古典文学研究当中的‘考证’本身,恐怕不只是一种态度、方式与基础,或者应该本就是一种批评。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19届高三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19届高三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巴鲁赫·斯宾诺沙:如果你希望现在与过去不同,请研究过去。

②阿尔贝·加缪:对未来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③约翰·列侬:所有事到最后都会是好事。

如果还不是,那它还没到最后。

④李大钊: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

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过去·现在·未来弗里德里希·席勒曾写道:“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如箭一般飞逝,过去永远静止在原地。

”对于这个不会停止不会怜悯我们的时间,你是否时常觉得无奈而应接不暇?时间是一维的抽象存在,它只会向前看,将一切变成过去,变成回忆和历史。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过去,而过去无法挽回。

你一定体味过做错的懊悔,失败的苦痛,浪费时间的悲伤,可它们都一去不复返。

不,准确说来是再也无法改正。

我们人总是幻想着倒流时间,或是一遍又一遍不自觉地追忆过往的美好。

可我们难道不清楚吗?时间绝不会返回!我们真的觉得回忆中的自己是不朽的永存吗?一切都过去了,都静止在原地。

过去的只能放下,我们应该学会如何正确的对待过去。

面对它,说一声再见,带着经验离开。

我们总是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幻想,可我们幻想的时间正偷走我们的现在。

真想抓住自己的思绪,让它停留在现在不在徘徊。

真想向人们呼告我的心声:做好现在!我们不都知道那个可笑的宋人。

他看见一只兔子撞死在木桩上,竟天天幻想着未来会有兔子撞木桩,连农活都放着不干了,白白地让自己的庄稼枯死。

我们也许听说过哲学家和他的弟子在麦田上的故事。

哲学家令弟子去捡一束最丰硕的麦穗,但一畦麦田只可走一遍,不能回头。

弟子空手回来了。

他解释道因为自己总想着前方还有更大更好的一束,所以沿途遇到的穗子他都没有动手。

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的突破与创新多集中于诗、文、笔记等以往关注较少的文体领域,而传统的词学研究则相对较为沉寂。

在此背景下,马里扬的《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一书出版,可谓为宋词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提供了珍贵的尝试。

作者对其研究有着非常自觉的反省,以“内美的镶边”这一巧妙譬喻为其所做工作定位。

所谓“内美”,盖指词之为词的文体特性。

深入阐明这一点固为词学研究的根本要旨,然而作者自谓本书的研究并不直接探索“内美”,而将先从“镶边”的工作做起。

所谓“镶边”,作者借用高友工《美典:中国文学研究论集》一书中的“外缘研究”概念加以阐发,谓其为对与宋词文体特质相关的外缘因素之考察,但又与以文献、历史考证本身为目的的“外部研究”有所不同:“外部研究,侧重于文献的整理与作家生平及作品背景的查考,而外缘研究则是在文学本体研究之内的,也可以说是文学的历史与文化的批评,不是单纯的文献与历史的研究”,其意图在于“借助文献学或历史学的方法,要来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研究”。

虽以对宋词“内美”的关怀为底色,然而占据本书主体并最能体现作者研究功力的部分,仍是大量扎实、细腻甚至趋于烦琐的实证性考据工作。

书中所呈现的判断与观点,皆建立在对诸如“犯曲”结构与文辞格式、王安石文集编撰、苏轼与杨绘之交往、晏几道歌词“投赠”事件等具体问题的辨析之上。

精品2019届高三语文“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

精品2019届高三语文“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2019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千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70分)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戏曲的声腔经历了由单曲体、联套体到板腔体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如果我们着意关注一下戏曲声腔的发展史,就会发现尽管中国戏曲的声腔体系纷繁复杂、千姿百态,但无论是古老的戏曲剧种,还是新近形成的戏曲剧种,它们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即当将独立的民歌(或曲牌)用于戏曲表演,并形成戏曲声腔以后,都经历了由单曲体声腔发展到联套体声腔,或由单曲体声腔发展到板腔体声腔的发展道路。

这三个阶段就像是三级台阶,一步一步由低向高发展,显示出了戏曲由幼年、青年逐步走向成熟的历史轨迹。

直到现在中国戏曲还没有什么腔体超过了板腔体声腔的表现功能,因此中国戏曲最高层次的声腔仍然还是板腔体声腔在推动力就是戏剧性。

所居的声腔仍然还是板腔体声腔。

戏曲声腔的这种发展是由戏曲内在的推动力推动前进的,这一内在推动力就是戏剧性。

所谓戏剧性,就是舞台人物出于不同的目的和利益,或不同性格的人物在一起的碰撞所引起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是由塑造的人物的一系列的戏剧动作组成的,它发自人物内心的意志和情感,再由内在心理动作转化为外部行为动作。

中国戏曲与外国戏剧在展示矛盾冲突和塑造人物形象时所使用的动作有着不同的特点:西洋戏剧在展示内心动作时,更多地表现人物在冲突中的行动过程,在外部动作完成过程中展示人物的性格,完成情节的陈述。

在理论上将此归纳为“动作是实现了的意志”,强调的是内心意志已经“实现”。

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央电视台的《朗读者》节目广受欢迎,它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词,这些主题词都既富有内涵,又贴近生活。

比如:遇见、陪伴、选择、礼物、第一次、眼泪、告别、勇气、家、味道、那一天、青春。

以上主题词给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个主题词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这剂药“治标而不治本”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里,人们也许早已忘却了“文化”这个词的真实意义。

而《朗读者》的出现,无疑为日渐模糊的文化世界添上了一笔清晰的色彩,以“朗读”这一古老而又寻常的形式,减缓了人们忘却的速度。

但是,这剂良药,恐怕只治标不治本。

诚然,《朗读者》作为一档电视节目,能够以一种简单而不失雅趣的方式,对国人的阅读兴趣起到一种唤醒的作用,实是它难能可贵之处,也是其拥有如此高的口碑的原因。

但是,它也仅仅只是一档电视节目,是大众媒体的一部分,这也就体现了《朗读者》势必存在着它的舆论性与为收获收视率而展现的“名人效应”。

尽管请一些名人做朗读也在情理之中,可以让观众产生更强烈的共鸣,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这纯粹是一种逢场作戏的表演效果,或者说是一种常见的商业手段?那些名人,在台下的时候,是否也如台上那般痴迷于阅读?这是我们常人所不知道的。

因此,“名人效应”的背后,还隐藏着蒙蔽性甚至欺骗性。

这种“碎片化阅读”的方式,证明不了太多东西。

其次,正如上文所述,《朗读者》是通过电视媒体传播的,因此还存在着一个时效性的问题。

人们对他的喜爱或者追捧,可能只是出于新鲜感,或者说一时兴起。

但《朗读者》带来的文化效应能否持续下去?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今的文化社会,“快餐式阅读”盛行,那么有没有可能人们把《朗读者》也当做是一种“快餐”来对待呢?捧起书本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困难在于要“捧得住”,让自己不只因为“一时兴起”才拿起书本阅读。

2019届高三语文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
当然,话说回来,行文简显浅,学术大众化,是要让专家之学接地气,有人缘,提升它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度,引导大众形成健全的价值观,而并不是要降低其学术含量,把它简化成“心灵鸡汤”。
(选自赵勇《尽可能让人文等术大众化》,2018年8月3日《人民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学术场域内,专家的思维和言说方式看似具有天然合法性,但时间长了会脱离大众。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C项“系统地阐述了”,言过其实,原文只是说“法国思想家萨特的主张与做法值得一提”朱光潜“无论是哪类著作,他都能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如此功夫,既是因为他学贯中西,也是因为他特别讲究作文之道,正是依靠这种追求,他才把论文写成了大家可阅读的文章,努力把学问做到化境"。故选C.
从人文专家与大众的关系上看,人文学木大众化也是大势所趋,社会发展至今,已不得不正视如下事实;专家可能还是原来的专家,但大众已不是原来的大众了。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以前专家是“信息富人”,大众是“信息穷人”,这种不对称让专家变成知识的垄断者。然而,随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同时也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媒体技术的变革,大众开始分享原来专家才有的知识资源,甚至在某些方面已与专家不相上下。在这种格局中,专家与大众的关系就需要重新调整,专家之学需要获得新的呈现,专家之学的大众化之路自然也有更迫加的努力方向。
6。 优势:①让知识更加亲民,拓展了掌握知识的渠道;②让传播链条不断简化,学习效率更高;③节约时间成本,可利用碎片时间学习。不尽人意的表现:①产品平均到课率低,持续学习并付费的用户不多;②平台一拥而上,行业参差不齐;③部分平台运营者投机取巧,优质内容不足。

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钱穆先生曾从地理生态学角度对人类文明进行了考察。

通过对比他得出一个结论,农耕文明所孕育的和平、包容、中庸、多样性等文化特征将是处于文明冲突中的人类未来的选择方向。

农耕文明即以中华文明为标志。

所以,重新阐述中华文明的生态思想便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是从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大地而画八卦肇始,天水的伏羲庙里立着他的塑像,这是中国人最早的文化形象:一个人矗立于高山之巅,头顶是浩瀚无穷、神秘莫测的星空,眼前是广阔无垠、连绵不绝的大地、山川,人是其中一个既渺小又伟大的存在。

它说明中国文化一开始就是道法自然,是人在广阔的生态环境中确立自身的存在,而不是像亚伯拉罕那样在旷野里仰望星空只倾听神的安排。

因此可以说,中国文化是人类最早的生态文化。

八卦是天地变化的八种景象,理解了这一点,人类便可以顺应自然稼穑、收获、生养。

后来周文王将其演变为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就是一年中各种气象的循环,是自然规律。

这便是《周易》的思想。

根据这样一种思想,商朝时中国人确立了四季,周朝时发展为八节,秦汉时演变为二十四节。

现在来看,《易经》不单是中国最早的生态哲学著作,也是人类最完备的生态文化的元典。

孔子在编纂《易经》的各种文献后加入“道”“仁”“君子”“礼”等关键词,犹如在大河里扔下一块块巨石,使一部自然主义道术拥有了人道主义思想,也使天道与人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老子的《道德经》通篇讲了一个道理,即道法自然的治世理念,应当是《易经》之后的第二部生态文化的元典。

儒家试图树立人的伦理形象,将人从自然界中区别开来,道家则从天地万物的变化中将人重新放置于自然界中观察,一正一反正好说明了人的存在的多维性。

这种看上去有分歧的思想在董仲舒时得到了统一,他集百家之长,将旧儒家发展为新儒家,形成了“天人感应”之观念,并依循阴阳五行学说确立了三纲五常的伦理思想,这是道法自然的社会应用。

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开年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开年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1号卷-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开年考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在答题卡上a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事实上,当我们思考人类信念系统时,应当注意到它是多层面的、多维度的。

这里,我们要关注的主要是两个层面:描述性的维度和规范性的维度。

在描述性维度上,科学具有优先性。

但除了自然领域之外,人类的生活更多居于规范性层面上。

对于规范性来说,最直接的理解就是道德和法律。

道德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法律告诉我们禁止做什么。

这是规范性最突出的表现。

实际上,规范性无处不在。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参与对事物的评价,使用概念的时候也是在遵循特定的规则。

哲学恰恰活跃在规范性的领地。

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哲学的活动会遍布在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如道德哲学、法哲学、经济哲学、社会哲学、数学哲学、科学哲学等。

因为所有自然科学都包含描述性所无法处理的规范性层面,表达这些科学原理的部分需要哲学来参与。

而没有哲学来澄清特定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进行语义整编,就容易导致严重误解。

基于这些认识,我们来探讨在“科学为王”的时代,哲学到底有什么价值?首先,哲学具有彻底反思和适度怀疑的精神。

其他学科可能也会有反思,但哲学的反思是具有彻底性的。

适度怀疑不同于怀疑主义,不同于极端的相对主义。

适度怀疑能够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

其次,哲学具有思想划界和批判的作用。

哪些领域是可以认识的,哪些是不可以认识的,可以言说的和不可以言说的领域如何划界,人类思想和表达可以区分为哪些空间或区域……都是留给哲学来做的工作。

其目的在于让人们充分理解人类理性的限度及其遵循的法则,以避免人类陷入过度自负。

最后,哲学具有促进自身认知和人性理解的作用。

这里要强调的是,最好把人理解为规范性的动物。

有观点认为,人的一半是天使,另一半是野兽。

“野兽”即强调人的本能特征,即实然方面;“天使”强调人的道德,即应然方面。

2019学年安徽省推荐安徽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卷

2019学年安徽省推荐安徽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卷
②我们今天亟须发展科学,需要经世致用或者说实用的哲学观点。但现在一些人过分热衷于功利追求,对自然采取人类中心主义态度,对人则以自我为中心,破坏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针对这些情况,我主张在重视实用的同时,更多地提倡诗意境界和“民胞物与”精神及其理论基础“万物一体”的哲学。人与天地万物一气相通、融为一体,因此,人对他人、他物应有同类感,应以仁民爱物的态度和赤诚之心相待。这是一种真善美相统一的境界,也是一种人与万物一体的哲学。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
若夫①,②。③,④,⑤,⑥。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
乙:
①记忆心理学告诉我们,战胜遗忘的最好办法是重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就说过类似的话,他说:“,。”
对江山吟断高斋,想甲第①名园,棠棣花开。晓梦歌钟,高城草木,废沼荒台。快吹尽陵峰暮霭,等麻姑②空翠飞来。渺渺予怀,天淡云闲,万事浮埃。
【注】①甲第:豪门贵族的宅第。②麻姑:据《神仙传》记载,她貌似十八九岁,而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
8.这首元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曲简要分析。(4分)
9.请简要赏析“快吹尽陵峰暮霭,等麻姑空翠飞来”这两句的妙处。(4分)
其友罗适持节本路,举以自代,又率部使者以遗逸荐。崇宁中,郡守李谔又以八行荐。时章、蔡窃国柄,窜逐善类且尽,中行每一闻命辄泪下。一日,去之黄岩,会亲友,尽毁其所为文,幅巾藜杖,往来委羽山中。客有诘以避举要名者,中行曰:“人而无行,与禽兽等。使吾得以八行应科目,则彼之不被举者非人类与?吾正欲避此名,非要名也。”客惭而退。陈瑾谪台州,闻名纳交,暨其没,录其行事,谓与山阳徐积齐名,呼为“八行先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学术场域之内衡量,专家的思维和言说方式似乎天生具有合法性,然而,久而久之,它们也越来越面临着许多问题。

学者陈平原平就指出,越来越精细的学科分野、越来越严格的操作规则、越来越艰涩的学木语言,在推进具体学术命题的同时,会逐渐剥离研究者与现实生活的血肉联系。

如果人文学术只能呆在象牙塔中,不落地、不及物,其存在价值将令人生疑.这是我们倡导学术大众化的主要原因。

从人文专家与大众的关系上看,人文学术大众化也是大势所趋=社会发展至今,已不得不正视如下事实:专家可能还是原来的专家,但大众已不是原来的大众了。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以前专家是’信息富人”,大众是“信息穷人”,这种不对称让专家变成知识的垄断者。

然而.随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向,同时也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媒体技术的变革,大众开始分享原来专家才有的知识-资源,甚至在某些方面已与专家不相上下:在这种格局中专家与大众的关系就需要重新调整,专家之学需要获得新的呈现,专家之学的大众化之路自然也有更迫切的努力方向。

我们的很多专家并不缺少精英意识,但面向大众的意识还不充分。

许多时候,他们著书立说,心中大概是没有读者的一-不仪没有普通读者,甚至也不怎么在意专北读者。

他们大概觉得,著作与文章越写得莫测高深,才越显得自己学问大、水平高。

于是,专家之学终于成为小圏子里的事情.成为少数志同道合者在沙龙中怀着无限敬意低声谈论的对象。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当艺术家为自己或为自己小圈子里的好友工作时.他们鄙视公众。

反过来,公众则通过忽视这些艺术家的存在对之进行报复.由此造成的真空被江湖庸医一样的冒牌艺术家作了填充。

这既无益于公众也无益于艺米家,我以为这里把“艺术家”换成“专家”,在特珠学术领域这样的描迷同样也是可以成立的,如此看来,专家有无大众意识,不仅关系着思想能否走出去,能否真正影响世道人心,而且还关系着学术的假冒伪劣问题。

法国思想家萨特的主张与做法值得一提。

当他意识到读者大众的重要性时,不仅向知识界呼吁:“必须学会用形象说话.学会用这些新的语言表达我们书中的思想”,而且身体力行地写时评、写剧本,甚至把他那本整整一公斤重可以当秤砣使的哲学书《存在与虚无》简化成一本通俗小册中国学界也不乏这样的例子。

表光潜先生既写过《西方美学之》之类的高头讲章,早年也写过《谈美书简》《谈文学》这样的“小书”而无论是哪类著作。

他都能化难为易,深入浅出。

如此功夫.既是因为他学贯中西.也是因为他特别讲究作文之道。

正是依靠这种追求,他才把论文写成了大家可阅读的文章,努力把学问做到化境。

当然,话说回来,行文简显浅,学术大众化,是要让专家之学接地气、有人缘,提升它与现实生治的关联度,引导大众形成健全的价值观,而并不是要降低其学术含量,把它简化成“心灵鸡汤”。

(选自赵勇《尽可能让人文学术大众化》,2018年8月3日《人民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学术场域内.专家的思维和言说方式看似具有天然合法性.但时间长了会脱离大众。

B.以前,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专家是知识的垄断者;如今,专家的垄断地位正逐渐丧失。

C.很多专家缺乏大众意识.因而在著书立说时心中没有读者*刻意把文章写得高深莫测。

D.专家具有大众意识,有助于思想走出去.影响世道人心,还能防范学术假冒伪劣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从面临的问题人手.并引用学者陈平原言论,揭示倡导学术大众化的主要原因B.文章第二段进一步指出人文学术大众化也是大势所趋,专家与大众的关系需要重新调整。

C.文章以法国萨特和中同朱光潜为例,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地阐述了如何实现学术大众化D.文章结尾补充论述如何正确理解学术大众化,纠正认识误区,从而使论证更全面更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媒体技术的变革,大众拥有的知识资源已经不逊下专家了。

B.汤因比认为,若艺术家鄙视公众,公众也将以忽视进行报复。

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某些学术领域。

C.无论是高头讲章还是"小书'朱光潜都能写得深人浅出。

这是因为他学贯中西,把学问做到化境。

D.提倡学术大众化不是要降低学术含量,而是要让专家接地气、有人缘,关心现实,尽量把学术简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最新数据显示,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呈高速增长态势,2018年用户规模预计将达2.92亿人。

而从内容生产方面上看,优质内容不断深耕细化,垂直化内容生产越来越丰富,呈现出专业化趋势;从知识付费产品的形态上看,平台型产品、内容型产品、工具型产品都在不断发展.多元化趋势明显。

要论知识付费领域不断发展的因素,除了分享经济的发展、移动支付等条件之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新媒体带来的新的消费形式以及当下用户消费习惯的转变。

知识付费集合了教育、传媒和消费三个领域的特点.通过媒体、视频音频以及社交等形式,在社交媒体中引爆和传播知识.刺激新的消费形式,用户消费习惯也在不断转变,为知识买单的消费习惯越来越多地被认可,这为知识付费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用户基础。

二是知识更新换代加快与竞争加剧导致的“知识焦虑”。

当前社会.知识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各种信息比之前任何时代都更丰富,很多人面对海量信息在筛选、吸收以促进个人提升时,往往会产生“知识焦虑”。

各行各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又加剧了这种焦虑与需求。

而知识付费可以相对快速地获取信息和知识,正是满足了这种“知识焦虑”人群的心理。

(摘编自《专家解读:中国知识付费经济向上态势明显》,2018年9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材料二自2015年以来,不少知识付费平台纷纷上线用户数量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每天有1000多万用户通过各大平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55.3 %的网友有过知识付费行为,购买知识付费平台上的知识产品。

知识付费让知识更加亲民.被困在象牙塔里或者藏在书本里的深奥的理论,都能通过讲述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多维度向大众传播.让更多人有了掌握知识的渠道。

同时,知识付费也能让传播链条不断简化,不管是向各行业专家提问、“偷听”,还是付费直接约见,网络都让学习者与讲授者的距离不断拉近,学习效率更高。

然而,风光背后也有隐忧,目前知识付费产品的平均到课率仅为7%,虽然使用过知识付费产品的人很多.但是能持续学习并持续付费的用户并不多。

作为服务消费的新兴业态,走进千家万户的知识付费正在展开一幅崭新的蓝图,以此为开端,互联网也正在推动包括传媒、出版、教育等相关知识服务产业全面转型。

未来,必然有更多新鲜的改变吹入城市和乡村的每个角落,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摘编自《优质知识供给仍需深耕》,2018年2月22日《人民日报》)材料三随着互联网技木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知识的付费意愿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知识就是财富”渐渐变成了现实。

知识付费受到青睐,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亙联网海量信息,让需要找到有价值内容的用户付出了不小的时间成本。

对网民而言.通过付齿,筛选出最有效的知识,利用碎片时间学巧,是一种有效的互联网学习方式。

但是,随着知识付费概念走红。

短时间内各种知识付费平台一拥而上,致使行业参差不齐。

在知识付费市场刚甽兴起的时候.许多内容生产者的确在吸引消费者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拿出了不少“干货”“硬货”然而,在经济利益驱使下,部分平台运营者开始投机取巧,不再愿意扮演“知识提供商”,而是成为“知识中间商”、内容的、剪刀手”和“搬运工”,令消费者大失所望。

知识付费行业要良性运行,必须坚持“内容为王”,通过不掺水的、专业的、有价值的知识,让消费者真正学有所得,感到物有所值,才是知识付费迎来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要达到这一目标,对于提供相关产品的平台来说,唯有拓宽知识生产者的来源渠道,让更多在各个领域“术业有专攻”的人才参与到知识付费的内容生产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知识付费优质内容不足的问题。

(摘编自《知识付费内容要有“干货”》,2018年5月14日((经济日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2015年以来,知识付费用户数量快速增长,预计2018年用户规模将达到2.92亿人。

B.知识付费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内容生产专业化和产品形态多元化两大明显趋势。

C.知识付费作为—种新兴的服务消费业态,正在推动某些相关的知识服务产业全面转型。

D.互联网海量信息让有需求的用户付出的时间成本过大,是知识付费受青睐的最根本原因。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分享经济的发展、移动支付的便捷、用户消费习惯的转变以及“知识焦虑”等因素,促进了知识付费领域不断发展。

B.知识付费集教育、传媒和消费三个领域优点于一体,通过多种形式在社交媒体中传播知识,具有广泛的用户基础。

C.当前社会,知识更新快,信息日渐丰富,在筛选、吸收时很多人产生了“知识焦虑”,而日益激烈的竞争又加剧了焦虑。

D.知识付费行业要良性运行,健康发展,关键是坚持“内容为王”,提供有价值的知识,让消费者真正感到物有所值。

6.知识付费有何优势和不尽人意的表现?请结合材料二、三简要概括^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寻找赵德才马贵明我小时候的爱好和别的小孩有一点不一样,喜欢看木匠做活儿。

那种刨子摩擦在木板上的声音特别悦耳,长长的薄如纸片的木刨花像彩带一样舞动。

暑假里的早晨.我还在朦朦胧胧的睡梦中,刺——,刺——,推刨子的声音把我唤醒。

我快速地穿上衣服,从锅里抓一棒刚刚烀好的包米,循声而去。

我在邻居的大门外看见一个木匠正在案子边,用力地推动着刨子,前腿弓后腿蹬,每一次双手推动着刨子向前的时候,从刨床飘出来的长长的刨花,在空中慢慢舞动着飘落了。

看了一会儿,我有些忐忑地走进了邻居的院子。

之所以忐忑,是因为有些木匠或者是手艺人不喜欢被别人打搅。

这个木匠瞅了我一眼,继续千活儿。

他用刨子刨了几下木方,用手拿起来,闭上一只眼晴看木方刨得直不直。

他看木方的时候.我发现他的眼晴特别小。

整个上午.我都在静挣地看他千活儿,直到母亲喊我回去吃饭。

第二天,在木匠刚刚走进邻居的院子,我就跟了进去,木匠看见我,笑了笑说:你喜欢?我点点头。

他说:你来两下。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走到了案子边.拿起了刨子,在一个木方上推了几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