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优质课
《涉江采芙蓉》教案优秀5篇
《涉江采芙蓉》教案优秀5篇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引导学生体悟“悬想”(对写法)的手法,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二、教学重点难点1、体悟“悬想”,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方法吟诵赏析法探究与讨论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组织学生,了解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文人五言诗。
三、吟诵本诗,整体感知本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诗歌鉴赏品味提示:诗歌鉴赏方法与步骤:(一)读顺畅,通大意。
(二)找意象,品意境。
(三)找诗眼,抓主旨。
(四)依景情,析手法。
1、听读诗歌,诵读指导。
五言诗的断句: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本诗歌采用二三字式断句,但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2、学生齐读,感知大意。
3、学生齐读译文,再次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4、思考:(1)诗中主要借助哪些意象来表达情感?(2)找出本诗的“诗眼”,并概括主旨。
五、问题探究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
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统一)六、拓展与巩固对写法(悬想的写法)七、作业1、背诵诗歌。
2、类诗比较阅读:《课时作业》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2、品味诗歌语言。
3、学习“对写法”这一修辞手法。
教学重难点品味诗歌语言及“对写法”修辞手法的学习。
《涉江采芙蓉》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
3、作者所采摘的芙蓉有没有送出去呢?
没有,从文章中作者的自问自答可以看出
心情变化:
轻松欢乐—乐极生悲—忧从中来—愁苦绵绵
请找出这首诗歌当中的意象?
1、芙蓉即荷花 2、兰泽 3、芳草
高洁、清幽的意境
“涉江采芙蓉”和“采之欲遗谁?”
以乐衬哀,抒写了独自怀远的忧伤。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画满感强烈展开想象的翅膀,我们似乎能 看在美丽的荷花中间见欢乐的人群背后一个主 人公孤单忧愁地站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 方向张望,可是展现在他面前的是山水迢迢路 遥遥。
小结
•
本诗通过诗人采摘芙蓉赠送给远方的爱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学习目标
1、了解五言诗的特点 2、学会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背诵全诗
文学常识
《古诗十九首》是南朝萧统 《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 包括东汉末年无名氏文人的19首作 品。是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并非一人所做。而《古诗十九首》 的出现也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了 成熟的阶段。刘勰在《文心雕龙》 中也称它为“五言之冠冕”。
注 意: 1、停顿。二三式 2、第三个字音稍延长 3、有感情的朗读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提问诗歌中的主人公是通过什么方 式表达他的情感的呢?
3、作者所采摘的芙蓉有没有送出去?
全诗大意: 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
泽中长满了香草。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 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长道。回头看 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 无际。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 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涉江采芙蓉》优质课
《西洲曲》 南朝乐府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 莲子青如水。
思考:赏析五、六句的“还 顾”、“漫浩浩”的表达效果? “还顾”一词,动作性、画 面感很强,清晰地表现了主人 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 心情。 “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 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 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 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 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给读者 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 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佳人之花:
采莲曲二首(其二)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沙扬娜拉一首 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 开落。 郑愁予《错误
②游子思乡 旨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 时代背景:东汉末年,一些中下层文人为了 寻求出路,离乡背井,外出游学。长时间远 离家乡,过着坎坷辛苦的生活,奔波的心又 怎能不对那美好的故乡无限怀想?想妻子, 情之深,思之切。 (女子) 涉江采芙蓉
虚写(想象)
(男子)还顾望旧乡
“对写法” :
对写法又谓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 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简单说 就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不忘自 己。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教案及反思最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涉江采芙蓉》。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3)分析并欣赏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涉江采芙蓉》与其他古诗词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和朗读技巧。
(2)诗歌的意境分析和艺术特色欣赏。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词汇的解释。
(2)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涉江采芙蓉》的作者背景和时代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字词含义。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一些生僻词汇的问题。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每组选择一个重点句子进行解读和分享。
4. 探究学习:(1)学生对比分析《涉江采芙蓉》与其他古诗词的异同。
(2)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歌字词理解和句子解读的准确性。
3. 学生对诗歌意境分析和艺术特色欣赏的能力。
4. 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反思总结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反思。
2. 教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讲解是否清晰明了。
3. 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是否合理有效。
4.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教学评价进行反思。
5. 教师对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提出建议。
《涉江采芙蓉》公开示范课教学设计 3篇
《涉江采芙蓉》公开示范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和诗歌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一句诗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有没有听过?“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一般我们以为,生与死的距离,就足以隔开两个人了。
但是,最可怕的距离,是两个人的心明明贴的很近,却不能在一起。
这是怎样的一种伤痛?今天让我们走进《涉江采芙蓉》,共同感受诗中挥之不去的思念与忧伤。
二、介绍文学常识1《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文人作品,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誉为“五言之冠冕”,用平浅质朴的文字表现深厚的感情,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之情。
梁萧统将之合收在《文选》中。
2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
3《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知1、学生自读一遍诗。
2、听范读一遍,跟读一遍,教师做朗读指导。
本文是一首五言诗,读的时候节奏是“二、三式”,但是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要注意读准语调,语速和断句。
3、下面来练习朗读,朗读时想象诗句的画面,感悟诗句的情感。
四、品读鉴赏逐句解读鉴赏诗歌,师生交流,讨论。
1、鉴赏第一、二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1)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明确:“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6篇)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6篇)《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诵读理解诗歌。
(知识能力)2.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过程方法)3.通过诵读、理解,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描绘出采莲思人的画面感。
2.理解中国古典诗歌中思乡怀人的“哀伤”和“美丽”。
【教学方法】对话探讨法多媒体演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中和小学已经学过很多中国古典诗歌,古人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也善于用丰富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远的如《诗经》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近的唐诗有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宋词有李之仪的“我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元曲有徐再思的“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介绍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吟读、译读、背读、阅读。
1、吟读:体会情味(方式:听录音、尝试读出情味)要求:a)声音要有起伏。
b)节奏比较自由。
c)读出一点古人的味道。
教学过程:(1)学生齐声朗读一遍,正音。
(2)提出要求,请一位学生按照要求吟读一遍。
朗读指导:五言诗的断句: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本诗采用二三字格式断句,但是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3)全班齐读。
2、译读:理解内容(方式:师生探讨、学生分享)要求:a)将古诗译为现代散文b)尽量做到字句优美c)用解释扩展的方法来解释,即将有的字解释一下,把有的意思扩展一下,加入一些自己想象的画面和情感的词语。
高中语文优质课《涉江采芙蓉》教案
高中语文优质课《涉江采芙蓉》教案一、导语设计师:屈原《九歌》里说,“悲莫悲兮生别离。
”对刻骨铭心的离愁别恨,古人感之,苦之,悲之,言之,别离的哀音在真纯的古典文学世界回响不绝。
山隔水阻,风雪塞途,游学仕宦,战争行役……一朝分别,音讯杳然。
漫漫时光使分别化成了一声声长叹,迢迢山水让别离酿成了一曲曲哀歌,思念之情往往显得格外真挚动人。
今天,就让我们重回两千年前的汉末,走近“涉江采芙蓉”的有情人。
书写题目《涉江采芙蓉》出示幻灯片师:请看学习目标:.诵读诗歌,品味诗歌含蓄隽永的语言。
2.品析意象,体会诗歌深沉真挚的情感。
二、学习过程师:那这首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一位同学来诵读一下这首诗歌,让我们初步感知这首诗歌。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生读。
师:这位同学对字音、断句的把握非常到位,但是对情感的把握稍显不足。
跟着这位同学的诵读,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这首诗歌,这首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生:一对男女恋人分离相互思念着对方的故事。
师:从诗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呢?生:同心而离居。
师:我具体地问问,是谁在涉江采芙蓉呢?他的目的是什么?生:女子师:你为什么把他想象成一位女子而不是一位男子呢?生1:因为采芙蓉的应该还是女子,如果是一位男子采芙蓉,这个画面也显得有点不伦不类。
生2朱自清《荷塘月色》里也说:采莲是江南的旧俗……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呢?生:男子。
师:那你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呢?(你为什么把他想象成一位男子呢?)生:诗歌的第三句和第四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我认为古代离开家乡,外出生活的应该是男子,而女子一般是不离开家的。
而且男子也可以采芙蓉,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一般给别人送花的都是男子。
师:你们谈了自己的看法,并且从诗歌中找到了自己的理由,老师觉得都不错,但是我发现无论你们的答案是什么样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认为是一对分离的恋人在彼此思念着对方。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精选6篇)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精选6篇)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识记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背诵全诗。
2、能力方面(1)领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2)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3)培养学生通过意象来赏析诗歌的能力。
(4)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3、情感方面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诗歌的朗读;(2)诗歌的赏析;(3)诗歌的表现手法难点:通过抓住意象来赏析诗歌。
【教学方法】导读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以有关芙蓉的名句引入课题。
二、通过导学案学习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了解写作背景《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
《古诗十九首》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
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语言浅近凝练,自然和谐,艺术成就很高。
是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
它是五言诗的发端,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三、引导赏析(一)初读,整体感知(听配乐朗诵,初步感知作品)1、试为这首诗划分节奏。
(学生划分,师生共同明确)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你认为全篇中哪个字浓缩了作者的情感?(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明确)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忧伤。
是“思”字浓缩了作者的情感。
3、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思”的举动是什么?这种行为在古代诗歌中常见吗?可否举例?明确:是采摘芙蓉。
这种行为在古代诗歌中常见。
4、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为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明确:芙蓉,即荷花,为全诗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涉江采芙蓉》全文。
2. 能够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 能够运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1. 诗文的背诵和理解。
2. 诗中意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1. 诗中深层情感的理解。
2. 诗中哲理的领悟。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涉江采芙蓉》全文打印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涉江采芙蓉》的创作背景。
二、学习诗歌内容(15分钟)1.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 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如“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等。
三、诗歌背诵(5分钟)1. 学生集体背诵诗歌。
2. 教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并对背诵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诗歌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二、深入分析诗歌情感(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诗句中感受诗人的情感。
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诗中情感的理解。
三、诗歌创作(10分钟)1. 教师布置创作任务:以《涉江采芙蓉》为灵感,创作一首小诗。
2. 学生现场创作,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前两节课学习的诗歌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二、领悟诗歌哲理(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诗句中领悟诗人的哲理。
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诗中哲理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前两节课学习的诗歌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三、公开课反思(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公开课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涉江采芙蓉》市级优质课课件
诗的最后两句采用“对写法”,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 的故乡亲人,却说故乡的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霜鬓明 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 旧的一年又将“思”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 要在霜鬓上增添新的白发。
虚实结合
《醉思乡王粲登楼》(郑光祖)
• [红绣鞋]泪眼盼秋水长天远际,归心 似落霞孤鹜齐飞。则我这襄阳倦客苦思归。 我这里凭栏望,母亲那里倚门悲。怎奈我 身贫归未得。
“我这里凭栏望,母亲那里倚门悲”可谓 曲词中的 神来之笔,这两句曲词细腻传神地描绘出了母子两人相 思苦、苦相思的情景;前一句为实写,后一句为作者的 想象,一实一虚,尺幅万里,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 巧。
虚实结合
《古诗十九首》
背景:
东汉中后期,社会矛盾激化,统治阶级内
部斗争激烈,宦官专权、外戚干政,下层文士 求仕艰难、做官无门。仕人们开始摆脱经学的 束缚,选择用女性的视角描述社会,抒发个人 情感和内心苦闷。
塑造形象:
思妇
游子
《涉江采芙蓉》
芙蓉江中采,诗从对面来
艺术 技巧
思想 情感
芙蓉
小常识:
芙蓉:荷花的别称,又称芙蕖,莲花,菡萏 (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水芝、水 华、水芙、水旦、水芙蓉、泽芝、玉环、六月春、 中国莲。
寓意:
莲花-清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 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示情感的坚贞纯洁。
问: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作 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 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表现了春日阳光 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春末夏 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 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 的感伤。(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 归心殷切。)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每个课时45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课程结束后,留 出一定时间供学生提问和交流。
02
芙蓉文化与历史
芙蓉的起源与传说
01
芙蓉的起源
芙蓉原产于中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唐 代就有相关记载。
02
芙蓉的传说
相传芙蓉是王母娘娘的瑶池仙花,因触犯天条被 贬至人间,成为美丽的凡间花卉。
芙蓉在古代诗词中的象征意义
表情与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理解舞蹈所表达 的情感内涵,通过面部表 情和肢体语言传递出内心 的感受。
学生分组排练展示
分组排练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负责人,组 织学生进行排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 织能力。
排练成果展示
每个小组在公开课上展示自己的排练成果,接受 老师和同学们的点评和建议,提高学生的表演水 平和自信心。
该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明 快,情感真挚动人。诗人通过对 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内
心的感受,使读者产生共鸣。
诗中意象与意境的营造
意象的运用
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芙蓉”、“兰泽”、 “芳草”等,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优美的画面,还寄托了 诗人的情感。
意境的营造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清新、宁静、优 美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交融,使读者能 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03
涉江采芙蓉的文学解读
《涉江采芙蓉》原文赏析
诗歌背景
《涉江采芙蓉》是汉代的一首文 人五言诗,被誉为代表作之一。 诗歌以涉江采芙蓉为引子,表达 了诗人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之情。
诗歌内容
全诗运用比兴手法,通过描绘涉 江采芙蓉的场景,引出诗人内心 的情感。诗中采用对写手法,将
离情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涉江采芙蓉优质获奖课件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渡过江水去采那朵莲花,兰草生长旳沼泽地长满芳草
(1)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 (2)描述了怎样旳情景?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采了莲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旳爱人。
可见当初嬉游旳光景了。
望乡图
诗歌两个画面不是先后旳, 而是分隔、同步显现旳:
一边是痛苦旳妻子,
正手拈芙蓉、仰视远天, 身后是密密旳荷叶,娇艳 旳荷花,衬着她飘拂旳衣 裙,显得那样旳孤单凄清;
一边是脑海中隐隐约
约呈现旳返身回望旳丈夫 旳身影,那一闪而隐旳面 容,竟是那般愁苦!
写作手法: 1.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 情) 2.虚实结合 3.白描
古 诗 十 九 首
古诗十九首
1 汉代无名作家旳作品合称
五言诗成熟期旳代表作 2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3 以平浅质朴旳文字展深情 4 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古诗十九首》旳思想内容:1、矢志伤时、人生无 常旳感叹。2、世态旳炎凉与人情旳冷暖。3、游子思妇 们离别相思之苦。
1.读顺畅,通大意
涉江采芙蓉
世界上最远旳距离 //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 而是 想你痛彻心脾 //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旳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 而是 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试对这首诗旳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一是意境高洁、清幽; 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结语
体现远隔两地旳爱人相互怀念旳哀伤与惆怅之情
世界上最远旳距离 // 不是生与死旳距离 // 而是我 站在你面前 // 你不懂得我爱你
《诗》之《涉江采芙蓉》教案一等奖3篇
4、《诗》之《涉江采芙蓉》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字词过关,读懂诗歌,对诗歌的初步鉴赏。
难点:通过品味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教学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由回顾“诗歌(古风)发展脉络”导入新课:我在刚学过的《孔雀东南飞》一课中给大家归纳过“诗歌(古风)发展脉络”这一知识点,不知同学们还有印象吗?即《诗经》——楚辞——乐府民歌。
由于当时只学到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孔雀东南飞》,所以只归纳到此。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诗歌(古风)的又一个重要阶段——《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并非一人所做,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有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
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诗品》评价道:“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今天,我们首先学习其中的一篇《涉江采芙蓉》,“窥一斑而见全豹”,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大家对《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有一个初步的感悟。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
2、教师范读。
3、一生朗读,师生评价。
4、整体感知:全诗抒发了游子思念亲人(妻子)、思念家乡的情感。
1、2句:涉江郊游采摘芙蓉3、4句:人在远方心愿难遂5、6句:回望故乡长路漫漫7、8句:天各一方忧伤难遣三、深层鉴赏《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一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梳理
01
文本解读
引导学生理解《涉江采芙蓉》的 背景、主题和情感表达。
02
文学常识
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让学生了 解相关文学流派和风格。
03
诗词鉴赏
通过赏析诗句,提高学生的审美 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方法选择
01
02
03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 生理解文本内涵和文学价 值。
教师团队建设与成长
团队协作能力提升途径1 2 Nhomakorabea建立共同愿景
明确团队目标,形成共同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追求, 激发团队成员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强化沟通与协作 定期组织团队会议,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问 题,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3
分工与合作
根据团队成员的特长和优势,合理分工,形成互 补性强的教学团队,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
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鼓 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仿写练习
要求学生仿照《涉江采芙蓉》的 句式和意象,创作一首类似的诗 歌,以加深对诗歌艺术特色的理
解。
分享交流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仿写作品和 创作心得,互相点评和学习,营
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总结与拓展环节
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强调学习重点和 难点。
学术交流
加强与其他学校、教育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拓 宽教师的学术视野。
成果展示
鼓励教师将研究成果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进行展示和交流,促进成果 的转化和应用。
THANKS
提问与回答
02
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采莲曲》、《江南可采莲》等,这些诗词作品都以采莲为主题,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手法描绘了采莲的美丽景象 和人们的愉悦心情。
民间传说和故事背景
荷花仙子的传说
相传荷花是天上仙女所化,她们在人间留下美丽的身影和清新的香气,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美好象征。
采莲女的故事
在古代传说中,有一位美丽的采莲女,她与心上人相约在荷塘见面。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两人未能 如期相会。最终,在荷塘边留下了“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的动人诗 篇。
诗歌还运用了“江”、“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宽广、深 邃的意境,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同时,“江”和“水” 也象征着游子的漂泊和孤独,进一步凸显了诗歌的主题。
艺术手法及特点
《涉江采芙蓉》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通过描绘江畔美景和采芙蓉的情景,将游子的思乡之情融 入其中,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刻。
2023
REPORTING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 采芙蓉》教案
2023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 知识点总结与回顾 • 作业布置与要求
2023
PART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REPORTING
《涉江采芙蓉》背景及作者简介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汉代乐府 民歌,属《古诗十九首》之一。
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诗词的风格、意 境和表现手法,拓宽视野,提高对古 代诗词的鉴赏能力。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关键知识点梳理
01
02
03
04
《涉江采芙蓉》的背景 、作者及时代特点
诗歌中的意象描绘和象 征手法
2024版年度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案•课程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目•作业布置与拓展延伸•总结反思与改进建议录01课程背景与目标必修二课程在高中语文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必修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必修二课程与前后课程的关联和衔接高中语文必修二课程概述《涉江采芙蓉》诗歌简介《涉江采芙蓉》的作者、创作背景及历史地位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意象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能够背诵并默写全诗知识与技能通过诵读、鉴赏、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与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预期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分析学生学情分析及预期效果02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诗歌原文及注释解读诗歌原文提供《涉江采芙蓉》的完整原文,包括生字、难字的注音。
注释解读对诗歌中的生词、典故、地名、人名等进行详细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剖析主题思想阐述《涉江采芙蓉》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即爱情与坚贞不渝的信念。
艺术特色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比兴手法、意象运用、音韵节奏等,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讲解重点词汇讲解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包括生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等,帮助学生掌握词义。
句式和修辞手法分析诗歌中的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比喻等,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难点问题探讨与答疑难点问题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如诗歌意象的理解、情感表达的把握等。
答疑解答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消除学生的疑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歌。
03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涉江采芙蓉》中的情感表达。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激发其探究欲望和创造性思维。
涉江采芙蓉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涉江采芙蓉优质课一等奖教案这是涉江采芙蓉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涉江采芙蓉优质课一等奖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学情分析:学生基础较好,有独立分析能力。
3重点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一、导入: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诗经》一路走来,我们读过屈原的《离骚》,汨罗江边的纵身一跳,并没有真正停止了屈原的生命,借着《离骚》中芬芳馥郁的诗句,仿佛还能触摸到他的那颗滚烫的跳动的心。
于是,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都有了丰沛而清洁的源头。
我们还需感谢汉武帝,他设置了一个大规模的音乐机构——乐府,也许他只为了娱乐,了解施政效果,但客观上却起了保存民歌的作用,为后世留存了一个宝库。
时间流驶,我们来到东汉末年,有一群文人,文化素养较高,他们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大量的风格独特,艺术成就很高的五言诗,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
《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并非一人一时所作,因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故编者题为“古诗”。
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二、文本解读本篇课文的结构框架“五个一”:一个高洁优雅的意境,一串的真纯自然的举动,一声感人肺腑的叹息,来自一段深挚笃厚的爱情,一腔无以名状的忧愤。
这首诗很简单,写了一人一时一地一境。
首先我们就来欣赏诗人在诗首就为我们创设的意境,意境由多个意象组成,有哪些意象呢?一、一个高洁优雅的意境1、“芳草”的“兰泽”意象兰与芳草指的是江边的芬芳馥郁的水草。
同学们知道谁的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香花香草?(屈原)屈原对香花美草赋予善与美的高洁品性,又把穿着、佩戴、饮食香花美草比喻刻苦自修。
屈原《离骚》中出现的“芙蓉”就是这首诗中的重要意象,我们来了解一下。
《涉江采芙蓉》优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涉江采芙蓉》优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及写作思考张显辉【设计思路】《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
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写羁旅行役的诗。
羁旅行役诗的最主要情感表达就是游子思乡或者思妇怀人。
在这首诗中,既有描写思妇的诗句,也有描写游子的诗句。
我们可以假设,抒情主人公是采芙蓉的女子,那么诗歌的前四句便是实写。
女子在萋萋芳草中,涉江采芙蓉,想起远行的恋人。
而由“所思在远道”自然过渡到后文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上,所写的是女子的想象,她因为太想那个人,于是就望着远道出神,想象着那个人在环顾望乡,也在想着她——这就是虚写。
同样,我们也可以假设,抒情主人公是男子,那么“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就是实写,而前面女子的动作、行为就是虚写,是男子太思念家中的她,于是想象(或者回忆)女子采芙蓉,思念自己的情景。
这种想念对方却不直接写出来,而是曲笔去想象,从对方入笔,想象对方想自己的写法就是我们虚写中比较特别的一种——悬想,也叫对写。
对写在《诗经卷耳》中就有出现,《古诗十九首》之后,也被后世的诗人经常用在相思怀人类的诗歌中。
这一手法的使用,会加大读者的想象空间,拓宽诗歌的意境,有诗从对面飞来的效果,同时在情感的表达上也更深沉、更强烈。
基于以上对文本的理解,我把“体会并探讨诗歌的感情;认识对写手法,感受诗歌的含蓄”作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诗的了解还不够深,对这首诗情感的深沉性可能理解得未必到位。
本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诵读感受,品味意蕴,想象情境,体会情感。
解读课文的同时,教师适时加入对本诗写作背景的介绍,让学生通过本诗对《古诗十九首》的写作背景及情感有大致的了解,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阅读。
同时,在诗歌感情上加以拓展,由游子思乡怀人上升为人们对于美好的渴望与追求,从而跳出个人的儿女情长,丰富诗歌意蕴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涵养学生的心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
1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
诗 十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2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九
首
3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4 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1.矢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 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 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2.佳人之花
采莲曲二首(其二)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沙扬娜拉一首 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
开落。
郑愁予《错误》
3.爱情之花
《西洲曲》 南朝乐府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 莲子青如水。
摸鱼儿·问莲根 问莲(怜)根、有丝(思)多少, 莲(怜)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妖 相向, 只是旧家儿女。天已 许。 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 浦? 夕阳无语。 算谢客烟中,湘 妃江上, 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深闺中的好梦),好在灵芝 瑞露。(借指青年男女二人死后魂魄化 为有灵气的荷花。) 人间俯仰今 古。 海柘石烂情缘在, 幽恨不埋 黄土。 相思树,流年度, 无端又 被西风(指顽固守旧的封建势力 ) 误。 兰舟少住。 怕载酒重来, 红 衣半落, 狼括主旨。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
“诗眼”:“忧伤”
天地之间一 同心而离居声,幽叹
忧伤以终老。
离居终老之苦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 怎样的心情?除此之外,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
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 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 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 “忧伤”。
谢谢
(女子) 涉江采芙蓉 虚写(想象)
(男子)还顾望旧乡
• “对写法” : • 对写法又谓主客移位,是我国古
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简单说就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 对方不忘自己。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说出以下两首诗共同使用的表现手法, 分别是哪句?
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多情、忧伤、缠 绵、深情的思妇。
(女子)涉江采芙蓉 虚写(想象)
…… (男子)还顾望旧乡
②游子思乡
旨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
时代背景:东汉末年,一些中下层文人为
了寻求出路,离乡背井,外出游学。长时间 远离家乡,过着坎坷辛苦的生活,奔波的心 又怎能不对那美好的故乡无限怀想?想妻子, 情之深,思之切。
思考:赏析五、六句的“还 顾”、“漫浩浩”的表达效果?
“还顾”一词,动作性、画 面感很强,清晰地表现了主人 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 心情。
“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 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 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
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
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给读者 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 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看那天边)遥远明亮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正摆弄着织机(织布),发出札 札的织布声。 (她思念牛郎,无心织布),因此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眼泪像 下雨一样落下来。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 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脉脉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主旨探究: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
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 “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 怎么看?诗歌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究竟是游子还是思妇?
1.游子思乡? 2.思妇怀远?
①思妇怀远
理由:当时男子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 女子采莲是旧俗,“芙蓉”即“夫容”, “莲子”即“怜子”。
“芳草”“美人”的写法源于屈原,例:《离骚》 中有“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既因为我 用香蕙作佩戴而贬黜我,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 上罪名。蕙纕、揽茞比喻高尚的德行。
1.君子之花
周敦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 者也。”
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方式是采摘芙蓉, 目的是“遗”远 方的“同心”者。
古代人送人的礼物是一株花草。一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
等感情,另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赠范晔 陆凯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堤上柳
戴叔伦
垂柳万条丝
春来织别离
别人攀折处
是妾断肠时
1.请找出本诗中的意象? 兰泽、芳草、芙蓉、长路、旧乡。 2.为全诗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 意境:清幽、高洁。 3.运用“芳草”“兰泽”意象的作用是什么? “芳草”的“兰泽” 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 和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望月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今夜鄜州月亮,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 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 寒了妻子的玉臂。 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时一定月色 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