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牙菌斑细菌检查 (口腔)

合集下载

口腔真菌实验报告

口腔真菌实验报告

口腔真菌实验报告一、目的1、了解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体,树立“有菌观念”,从而认识无菌操作对于微生物学及医学实践的重要性。

2、了解正常人体中寄居着种类繁多的细菌,正常情况下不引起人类疾病,称为正常菌群。

3、熟悉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学习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4、了解不同细菌对外界因素具有不同的抵抗力。

二、正常人体咽喉部的细菌检查材料:血液琼脂平板培养基、灭菌棉拭、接种环、酒精灯。

方法:取灭菌棉拭一支,在被检查者咽喉部轻轻涂擦后,再涂于血液琼脂培养基—侧,然后改用灭菌接种环作分离划线接种。

盖上皿盖,37℃孵育24小时(或者采用咳喋法)。

结果:琼脂平板表面有菌落生长。

其中占优势的是一种细小菌落,其周围有草绿色的不完全溶血环。

此为咽喉部的正常菌群—甲型链球菌。

三、地面水中的细菌检查材料:地面水(河水、井水或池水)、高层琼脂培养基、1ml无菌吸管、灭菌培养皿。

方法:1、以无菌吸管吸取1ml地面水,加入灭菌平皿中。

2、将已溶化且冷至45℃左右的高层琼脂倾注人上述平皿中,加盖后轻轻摇动,使水与琼脂充分混匀,静凝。

3、37℃24小时后取出观察,计数菌落。

咽拭子分泌物中检测出致病菌,则视为呼吸道感染。

可结合其他检查(X光透视、B超等)诊断呼吸道感染部位。

如培养出类酵母菌则考虑是否在感染期间使用抗生素不当或过量,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抗生素,改用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克霉唑等。

常见的病原菌有:1、革兰阳性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念珠菌等2、革兰阴性菌:有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嗜血杆菌莫拉菌卡他布兰汉菌百日咳杆菌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产碱杆菌等如培养出结核杆菌,则为肺结核。

3、百日咳白喉病人的咽部可分离出相应细菌,急性咽喉炎鼻部脓肿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引起,咽部感染很多是厌氧菌引起。

口腔细菌的实验报告

口腔细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口腔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掌握口腔细菌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3. 熟悉口腔细菌的鉴定技术。

4. 分析口腔细菌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口腔是人体内微生物栖息的重要场所,其中含有大量细菌。

口腔细菌种类繁多,包括球菌、杆菌、螺旋体等。

这些细菌在口腔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有有益菌,也有致病菌。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口腔细菌的种类、分布和特性,为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试剂:营养肉汤、琼脂、葡萄糖、氯化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苯酚红、中性红等。

2. 实验仪器:无菌操作台、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接种环、无菌棉拭子等。

3. 样品:口腔拭子。

四、实验方法1. 口腔拭子的采集采集受试者的口腔拭子,要求在口腔前庭、牙龈、舌面等部位取样。

2. 细菌的分离和纯化(1)将采集的口腔拭子放入无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振荡混匀。

(2)取适量混合液,接种于营养肉汤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3)观察肉汤浑浊情况,如有浑浊,则表明有细菌生长。

(4)将肉汤中的细菌接种于琼脂平板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形态。

3. 细菌的鉴定(1)根据菌落形态,初步判断细菌的种类。

(2)将纯化的细菌接种于不同的鉴定培养基,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和颜色变化。

(3)根据细菌的生长情况和颜色变化,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确定细菌的种类。

五、实验结果1. 口腔拭子采集成功,样品中存在细菌生长。

2. 分离得到多种菌落,菌落形态各异。

3. 通过鉴定培养基的观察,初步确定分离得到的细菌种类。

六、实验分析1. 口腔是人体内微生物栖息的重要场所,含有大量细菌。

本实验成功分离出多种口腔细菌,表明口腔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2. 通过菌落形态和鉴定培养基的观察,初步确定了分离得到的细菌种类,为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3. 口腔细菌的种类与个体差异、生活习惯、口腔卫生状况等因素有关。

牙医助理生物实验报告

牙医助理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牙菌斑生物膜培养与观察实验目的:1. 了解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过程。

2. 掌握牙菌斑生物膜的显微镜观察方法。

3. 分析牙菌斑生物膜对口腔健康的影响。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0日实验地点:口腔医学实验室实验材料:1. 牙菌斑采集器2. 牙菌斑培养皿3. 细菌培养基(LB培养基)4. 微生物显微镜5.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6. 灭菌工具7. 牙菌斑样本实验步骤:1. 采集牙菌斑样本:使用牙菌斑采集器在实验者的牙齿表面采集牙菌斑样本。

2. 制备菌斑培养物:将采集到的牙菌斑样本置于无菌条件下,加入适量LB培养基,充分混匀后,将混合物倒入培养皿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 观察牙菌斑生物膜形成:每天观察培养皿中的牙菌斑生物膜形成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4. 制作临时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牙菌斑生物膜的生长状态,选取生长良好的样本,用无菌手术刀切取一小块,制作成临时切片。

5. 显微镜观察:将临时切片置于显微镜载玻片上,滴加适量染料,盖上盖玻片,使用显微镜观察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态、结构及生长状态。

6. 数据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分析牙菌斑生物膜对口腔健康的影响。

实验结果:1. 牙菌斑生物膜形成过程: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牙菌斑生物膜在培养皿中逐渐形成,从单个细菌逐渐聚集成菌落,最终形成致密的生物膜。

2. 显微镜观察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牙菌斑生物膜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结构,包括菌丝状、球状、层状等。

生物膜中存在大量的细菌,且细菌之间存在紧密的连接。

3. 牙菌斑生物膜对口腔健康的影响:牙菌斑生物膜是口腔中常见的细菌群落,其形成与口腔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牙菌斑生物膜可以产生毒素,导致牙齿表面侵蚀、牙龈炎、牙周病等口腔疾病。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过程、显微镜观察方法及其对口腔健康的影响。

牙菌斑生物膜是口腔中常见的细菌群落,其形成与口腔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因此,预防和控制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对于维护口腔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牙菌斑(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牙菌斑(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牙菌斑(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牙菌斑是指粘附在牙齿表面或口腔其他软组织上的微生物群。

它是由大量细菌、细胞间物质、少量白细胞、脱落上皮细胞和食物残屑等组成。

不能用漱口或用水冲洗的方法把它去除。

因此,现在把菌斑看成是细菌附着在牙石上的一种复杂的生态结构,其与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二病因1.菌斑与龋齿现代学者在描述菌斑与龋齿的关系时指出:“菌斑与龋齿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并进一步说明,菌斑量多者患龋病率也较高。

菌斑中细菌种类不同,吸附在牙齿的不同部位,结果都引起各个部位的龋坏。

平滑面龋与菌斑中的变形链球菌有关;根面内菌斑中的链球菌和丝状菌有关;裂沟区的细菌75%~95%是链球菌,尤以血型链球菌为多。

关于变形链球菌致龋的动物实验证明:从龋齿损害中分离出变形链球菌,接种到纯培养的动物牙齿上可致龋坏,并能再次从龋坏中分离出变形链球菌。

2.菌斑与牙周病目前资料一致认为菌斑能够引起牙周病。

试验表明:在彻底清除菌斑后停止口腔的卫生措施,第10天开始出现牙龈炎;如果去除菌斑并恢复口腔卫生措施,1周后牙龄恢复正常。

三临床表现牙龈炎症和出血:牙龈鲜红或暗红色,肿胀,边缘变厚,龈乳头呈圆柱状,质地松软,很容易由于刷牙、吮吸、咬硬物或剔牙而出血;牙周袋形成:牙菌斑时,结合上皮遭到破坏,使牙龈与牙齿分离形成牙周袋;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和移位。

四检查1.菌斑取样体外测定法体外测定菌斑是用精细器械刮取菌斑标本,经过适量稀释,用微型玻璃电极或锑电极直接测定菌斑标本的酸碱度(pH值)。

体外测定菌斑使用的设备简单,简便易行,适用于大批标本调查使用,其结果可靠,重复性好。

2.埋藏电极遥测法是将一个微型玻璃电极埋入离体的牙釉质小块,然后放在受试者的假牙中,使电极的敏感面向着基牙。

埋藏法适用于观察菌斑形成过程中的酸碱度(pH值)的动态变化。

3.显示剂检查法使用菌斑显示剂,在牙菌斑着色的同时测量染色宽度或染色范围。

目前显示剂种类有如下几种;1%或2%碱性复红液,5%红溴汞溶液,5%赤鲜红(四碘荧光素)溶液,1%~2.5%孔雀石绿溶液,4%酒石黄溶液,荧光菌斑显示剂。

实验一牙菌斑细菌检查 (口腔)

实验一牙菌斑细菌检查 (口腔)

【实验方法】
(1) 标本采集 用牙纤挑取牙菌斑(牙缝接近牙龋处)的牙垢。
(2) 刚果红负性染色法
载玻片上滴加2%刚果红溶液2滴 加入标本37%)蒸汽上熏,呈蓝色即可
油镜观察
[实验结果]
油镜下可见背景呈蓝(黄)色、细菌及其它微 生物呈光亮的白色,形态清晰,呈不同的形态: 球状、杆状、螺旋状等。
[注意事项]
(1) 一定要将菌斑与染液混匀,否则就不能将细菌 分散。 (2) 用HCL蒸汽熏时,皮肤一定不要接触浓HCL, 否则会被烧伤。
2.牙菌斑细菌培养
[实验材料] 1.牙纤、牙垢、硫乙醇酸盐稀释液(分装成1ml)、 厌氧血平板、产气袋、金属钯、厌氧罐。
2.生理盐水、革蓝染色液, 显微镜、载玻片、 接种环、牙纤、香柏油、二甲苯。
口腔生物学实验
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杨致邦
2010.1
教材
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系列教材 ≪病原生物学实验≫
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 主编
杨致邦 叶彬
实验内容及安排
实验课内容
学时 显微镜 录像 数
1 牙菌斑细菌检查 5
需要
2 ELISA法检测血清 5 HBsAg
需要
3 饮用水氟含量测定 4
[实验方法]
1.厌氧菌培养
用牙纤挑取少许牙垢 在塑料离心管中加入0.5 ml硫乙醇酸盐稀释液
震荡1-2分钟 用稀释液对倍稀释为1:10、1:20、1:40 取1:20、1:40稀释液各2-3环接种厌氧血平板
在厌氧罐中放入产气袋,加约10ml水 将接种后的厌氧血平板放入厌氧罐中,迅速盖好
37℃培养3天后观察
[实验报告]
记录牙菌斑刚果红负性染色检查试验结果, 讨论牙菌斑对龋病形成的影响。

口腔微生物实验报告

口腔微生物实验报告

口腔微生物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口腔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及其在各种口腔疾病中的作用。

通过对100名健康人和100名患有口腔疾病的患者进行采样实验,我们发现口腔微生物在患有口腔疾病的患者中数量明显多于健康人群中的数量。

常见的口腔微生物包括牙菌斑菌、龋齿助碱菌等。

这些微生物可能导致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发生。

因此,正确的口腔卫生和预防口腔疾病是保持口腔微生物平衡的关键。

实验方法:选取100名健康人和100名患有口腔疾病的患者,并向他们发放含有生理盐水的塑料袋以供采样。

实验者先在采集样本前消毒双手,然后用消毒液消毒采样器,取得足够的口腔微生物样本。

随后,将样本放置于一个含有营养液的培养皿中,并在恒温条件下培养出口腔微生物。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患有口腔疾病的患者的口腔微生物数量明显多于健康人群中的数量。

例如,龋齿助碱菌、牙菌斑菌等微生物在患有龋齿和牙周病的患者口腔中的数量要高于健康人群中的数量。

这说明口腔微生物与口腔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此外,我们还发现,在口腔微生物中存在许多可能导致口臭等口腔疾病的细菌。

讨论:口腔微生物在人类的口腔中存在很长时间,且数量巨大,而这些微生物又与许多口腔疾病如龋病、牙周病等密切相关。

因此,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是预防口腔疾病的关键。

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定期口腔检查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预防口腔疾病和维持口腔微生物的平衡。

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口腔微生物在患有口腔疾病的人群中数量显著增加,同时,这些微生物也是口腔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正确的口腔卫生和预防口腔疾病是保持口腔微生物平衡的关键。

我们建议大家养成定期口腔检查和清洁的好习惯,以保持口腔健康。

牙周病学实验指导.

牙周病学实验指导.

牙周病学实验指导实验一牙周病的检查和病历书写[目的和要求] 认识健康和病理状态牙周组织的临床表现,初步掌握牙周病的检查方法和病历书写。

[实验内容]1 教师讲解和示教牙周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2 观看录像《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录制)3 同学互相检查[实验用品]1 口腔检查盘(包括口镜、镊子、尖探针)2 牙周探针。

3 菌斑显示剂。

4 牙周炎患者X线片(全口牙根尖片、曲面断层片)[方法和步骤](一)病史采集通过问诊获得病史。

1 牙周病史(1)主诉:主要症状+部位+时间牙周病常见的主述症状有:“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牙齿移位出现间隙”,“牙龈肿胀”,“牙龈肿痛”,“咀嚼无力”,“咀嚼疼痛”,“牙龈烧灼感”,“口臭”等。

(2)现病史:从发病到本次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的全过程。

包括起病情况、主要症状的特点、病情的发展、伴随症状、诊断和治疗经过及效果,以及其他情况。

应注意询问以下症状:①牙龈出血;②牙床肿胀、脓肿或疼痛;③牙松动、牙移位、牙脱落情况,有无咀嚼无力;④有无口臭症状;⑤其他:有无食物嵌塞,是否有夜磨牙、紧咬牙习惯,晨起时是否感觉牙或咀嚼肌酸痛或不适,是否吸烟、咬指甲、咬其他异物的习惯等。

除上述这些症状外,还应注意询问:是否进行过牙周治疗,进行的是何种治疗及疗效如何;刷牙习惯如刷牙的频率、方法、所用牙刷及牙膏的种类;是否用其他的控制菌斑方法:牙线、牙签、牙间隙刷、含漱剂等。

2 口腔病史:除上述牙周病史外,还应询问口腔病既往史,记述口腔内以往健康情况。

例如:有无脓肿、溃烂等病史;是否进行过正畸治疗过程,正畸治疗时间的长短,正畸治疗终止的大概时间;曾否拔牙,拔牙的原因;曾否作过手术等等。

3 系统病史患者的全身系统病史对牙周病的诊断治疗非常重要,它有助于诊断系统病在口腔的表现,有助于发现牙周组织疾病的全身因素。

并且发现那些在牙周治疗中需特别小心或需改变治疗方案的全身因素。

应特别注意询问是否有血液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肝炎、肾病等,并询问目前正在接受何种治疗,治疗已有多长时间。

口腔牙菌斑实验报告

口腔牙菌斑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牙菌斑是口腔中一种常见的生物膜,主要由细菌、细胞间物质、少量白细胞、脱落上皮细胞和食物残屑等组成。

牙菌斑是口腔中细菌生长、繁殖、代谢的场所,也是口腔疾病(如龋病、牙周病)的主要原因。

为了研究牙菌斑的形成、结构及其与口腔疾病的关系,我们进行了口腔牙菌斑实验。

二、实验目的1. 观察牙菌斑的形成过程;2. 分析牙菌斑的组成成分;3. 研究牙菌斑与口腔疾病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1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18-25岁;2. 实验仪器:显微镜、牙菌斑测试仪、牙菌斑定量检测仪、牙菌斑定量检测软件;3. 实验试剂:牙菌斑染色液、牙菌斑定量检测液、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择:选择1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18-25岁,性别不限;2. 牙菌斑收集:采用牙菌斑测试仪,在实验对象刷牙后30分钟内,分别在口腔左右两侧牙齿的唇面和舌面采集牙菌斑样本;3. 牙菌斑观察:采用显微镜观察牙菌斑的形成过程,记录牙菌斑的形态、结构等特征;4. 牙菌斑定量检测:采用牙菌斑定量检测仪,对采集的牙菌斑样本进行定量检测,记录牙菌斑的数量;5. 牙菌斑组成分析:采用牙菌斑染色液对牙菌斑样本进行染色,通过显微镜观察并分析牙菌斑的组成成分;6. 口腔疾病调查:对实验对象进行口腔检查,记录口腔疾病情况。

五、实验结果1. 牙菌斑形成过程:实验结果显示,牙菌斑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从刷牙后30分钟开始大量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牙菌斑数量逐渐增加;2. 牙菌斑组成成分:牙菌斑主要由细菌、细胞间物质、少量白细胞、脱落上皮细胞和食物残屑等组成。

通过染色观察,发现牙菌斑中的细菌主要包括链球菌、乳酸杆菌、放线菌等;3. 牙菌斑数量:实验结果显示,牙菌斑的数量与口腔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牙菌斑数量越多,口腔疾病的发生风险越高;4. 口腔疾病情况:实验结果显示,10名志愿者中,5人患有龋病,2人患有牙周病,3人未发现口腔疾病。

六、实验讨论1. 牙菌斑的形成过程:牙菌斑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口腔卫生状况、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

口腔生物学实验教程

口腔生物学实验教程

龈沟或牙周袋的龈下菌斑采集法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学实验
人民卫生出版社——《口腔生物学》第四版
刚果红负性染色方法:
载玻片一端 滴一滴2%刚 果红染液
加入待见 样本混合 后推片
置浓盐酸 上熏至变 红色
推片置 显微镜 下观察
Listgarten的分类标准:
球菌:菌细胞直径0.5μm~1.0μm,包括少量球杆菌; 直杆菌:菌细胞宽0.5μm~1.5μm,长1.0μm~1.9μm,包括部分
分支杆菌; 丝状菌:菌细胞宽0.5μm~1.5μm,长与宽之比大于6∶1,菌细胞
多为不规则的长丝状杆菌; 梭状菌:菌细胞直径0.3μm~1.0μm,长约10μm,其末端呈梭状
; 弯曲杆菌:菌细胞呈新月形或弯曲状; 螺旋体:菌细胞宽0.2μm~0.5μm,长约10μm~20μm,螺旋形,
包括大、中、小三种螺旋体。
实验二 变异链球菌的分离和鉴定
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菌落特点和菌细胞形态及革兰染色特征的观察,初步掌握菌 斑标本中变异链球菌的分离、培养和表型鉴定的主要程序和方法, 熟悉牙菌斑中常见细菌的菌落特点、菌细胞形态及革兰染色特点。
实验原理:
变异链球菌能发酵蔗糖等多种碳水化合物,而其他口腔链球菌不发 酵山梨醇和甘露醇;根据其菌落形态、染色特点及耐氧情况,以其 特殊的生化反应可以分离和鉴定变异链球菌。
可调式移液器、加样头,小试管,三角形推棒,接种环、酒精灯,载玻 片,无菌棉签,96孔反应板,EP管;口腔检查用口镜,镊子,检查盘, 无菌纱球,无菌探针和龈上锄形洁治器。
革兰染色试剂,系列生化基质和指示剂(包括甘露醇、山梨醇、菊糖、 精氨酸试剂、七叶苷水解试剂)。
变异链球菌ATCC25175悬液。

牙菌斑测试剂原理

牙菌斑测试剂原理

牙菌斑测试剂原理
牙菌斑是指口腔中细菌黏附在牙面上并形成聚集体的一种生物膜。

当食物进入口腔后,细菌在残余食物上繁殖,形成黏附在牙面上的聚
集体,形成了牙菌斑。

这些细菌会产生酸,导致牙齿脱矿,从而引发
龋齿和牙周疾病。

因此,了解牙菌斑的分布和数量对于维护口腔健康
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了解牙菌斑的分布和数量,科学家们研究出了一种牙菌斑测
试剂。

牙菌斑测试剂的原理是通过对牙面进行染色,然后用显微镜观
察染色颜色并计算出牙菌斑细菌的数量。

本文将对牙菌斑测试剂的原
理进行更详细的介绍。

牙菌斑测试剂可以分为染色法和非染色法两种。

染色法通过染色
剂将牙菌斑染色,从而增加细菌数量的显性表现,即染色的颜色与细
菌数量呈正相关。

染色法具有敏感性和稳定性高的特点,能够准确地
检测出牙菌斑的数量和分布。

但染色法也有缺点,就是染色剂会留下
一定的残留物,需要及时清洁,同时较为昂贵。

非染色法则无需染色剂,直接对口腔进行观察和判断,可以节省
一定的费用。

但其无法准确测量细菌数量,只能判断细菌的分布状况。

选择合适的牙菌斑测试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体现综合看待。

在家
庭中除了通过正确的口腔清洁、饮食健康等措施维护口腔卫生,建议
在口腔医院进行定期检查。

口腔医生可以为您选择合适的测试剂和进
行检查,早期发现和预防牙病,保持口腔健康。

口腔细菌培养实验报告

口腔细菌培养实验报告

口腔细菌培养实验报告实验室报告:口腔细菌培养实验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了解口腔中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并通过细菌培养,了解细菌的生长特性和影响因素。

2. 实验原理口腔是人体内细菌最丰富的部位之一。

通过细菌培养,可以用不同培养基的选择和处理方法,筛选出不同类型的细菌,并了解其生长的条件和特点。

3. 实验步骤3.1 采集样本用棉签沾取口腔内壁的分泌物,注意避免采集到血液或创伤部位的分泌物。

将棉签放入含有适宜缓冲液的培养基试管中,并立即送往实验室进行处理。

3.2 细菌培养基的选择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常用的选择包括营养琼脂、血寒琼脂和巴德利琼脂等。

3.3 细菌培养条件的设置根据不同的菌种需求,设置合适的培养条件,如温度、酸碱度、氧气浓度等。

一般情况下,细菌培养箱内的温度为37,酸碱度为pH7.4,氧气浓度为大气中的氧气浓度。

3.4 观察细菌生长将培养基加热至适宜的温度后,将样本涂布在培养基的表面。

将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根据不同的菌种,培养时间可能需要几天到几周不等。

每天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记录细菌的数量和形态特征。

4.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所使用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我们观察到了口腔中的多种细菌生长。

根据细菌的形态特征,我们将观察到的细菌分为单球菌、链球菌、杆菌和拟杆菌等不同类型。

我们也观察到了不同细菌对培养基的生长情况有所不同,有些细菌生长较好,而有些细菌生长较差。

5. 实验讨论通过口腔细菌培养实验,我们了解到了口腔中的细菌多样性和数量。

口腔中的细菌数量和种类与口腔卫生和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一般情况下,口腔中的多种细菌居于平衡状态,维持口腔的健康。

然而,当口腔卫生状况差或免疫力下降时,细菌数量和种类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口腔疾病的发生。

因此,定期检测口腔中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对于口腔健康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6. 实验结论通过口腔细菌培养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口腔中的多种细菌生长,并了解到了不同细菌的生长特点和影响因素。

口腔实验报告结果

口腔实验报告结果

实验名称:口腔细菌培养与鉴定实验目的:1. 掌握口腔细菌培养的基本方法。

2. 学会观察细菌的菌落特征。

3. 鉴定常见的口腔细菌。

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口腔实验室实验材料:1. 口腔拭子2.LB培养基3. 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4. 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5. 革兰氏染色液6. 显微镜7. 其他实验用品实验步骤:1. 将口腔拭子插入实验者的口腔,轻轻擦拭牙齿、牙龈等部位。

2. 将拭子尖端剪下,接种于LB培养基平板上。

3. 将平板倒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4. 观察菌落生长情况,挑选典型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

5. 将革兰氏染色后的菌落进行显微镜观察,记录菌落特征。

6. 将菌落特征与标准菌株进行比对,进行细菌鉴定。

实验结果:1. 菌落生长情况在LB培养基平板上,观察到多种菌落生长,其中一种菌落生长迅速,形成白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菌落。

其余菌落生长较慢,形态各异。

2. 革兰氏染色结果革兰氏染色后,观察到白色菌落为革兰氏阴性菌,其余菌落为革兰氏阳性菌。

3. 显微镜观察结果革兰氏阴性菌菌落:镜下观察到细菌呈杆状,排列不规则,单个或成对存在,有鞭毛,无荚膜。

革兰氏阳性菌菌落:镜下观察到细菌呈球形或短杆状,排列整齐,有荚膜,无鞭毛。

4. 细菌鉴定结果根据菌落特征和显微镜观察结果,白色菌落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其余菌落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实验讨论:1. 口腔细菌种类繁多,本次实验中培养出的细菌种类较多,说明口腔环境中细菌的多样性。

2. 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的口腔细菌,具有致病性,需加强口腔卫生管理,预防感染。

3. 革兰氏染色是细菌鉴定的常用方法,可初步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4. 显微镜观察可进一步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有助于细菌鉴定。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培养出口腔细菌,并通过革兰氏染色和显微镜观察,对细菌进行鉴定。

实验结果表明,口腔环境中存在多种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的致病菌。

牙菌斑的检测方法

牙菌斑的检测方法

牙菌斑的检测方法
牙菌斑是形成牙龈炎和牙周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及早发现和定期检测牙菌斑对于口腔健康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牙菌斑检测方法:
1. 目视检查:牙医或口腔卫生师可以使用特殊的照明设备和镜子来检查牙菌斑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他们通常会使用染料(如蓝色染料)来增加牙菌斑的可见度。

2. 牙菌斑指示剂:牙菌斑指示剂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检测牙菌斑的染料。

它们可以以不同的形式使用,例如牙线、牙刷、漱口液等。

使用这些指示剂后,牙菌斑会被染色成可见的颜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口腔中的牙菌斑分布情况。

3. 牙菌斑显微镜:牙菌斑显微镜是一种可放大牙菌斑图像的设备。

牙医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和评估牙菌斑的种类和程度,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4. 牙龈探测器:牙龈探测器是一种常用的临床工具,用于测量牙龈与牙齿之间的牙龈袋深度。

通过测量牙龈袋内的菌斑和炎症程度,可以评估牙周病的严重程度。

5. DNA检测:DNA检测是一种新型的牙菌斑检测方法。

通过采集口腔内的唾液或牙龈组织样本,可以分析样本中的细菌DNA,从而确定存在的细菌种类和数量。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牙菌斑的风险和治疗方案。

请注意,这些方法仅为常见的检测方法,具体的检测方法可能因医生或机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最佳的牙菌斑检测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建议咨询牙医或口腔卫生师以获得个性化的检测建议。

菌斑测试实验报告(3篇)

菌斑测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口腔菌斑,了解口腔内细菌的分布情况,探讨菌斑与口腔健康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口腔菌斑是指在牙齿表面形成的细菌生物膜,它由细菌、食物残渣、脱落的上皮细胞、唾液和其他有机物组成。

菌斑的形成是导致口腔疾病的主要原因,如龋病、牙周病等。

本实验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口腔菌斑,了解其组成、形态和数量,从而评估口腔健康状况。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20名健康成年人,年龄在20-40岁之间。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无菌生理盐水、无菌棉签、牙线、无菌试管、酒精灯、无菌剪刀、无菌镊子等。

3. 实验试剂:革兰氏染色液、无菌生理盐水、无菌蒸馏水等。

四、实验方法1. 样本采集:实验对象漱口后,用无菌棉签在牙齿表面采集菌斑样本,分别采集牙齿的颊面、舌面和咬合面。

2. 制片:将采集到的菌斑样本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涂布在载玻片上,自然晾干后,用盖玻片覆盖。

3. 革兰氏染色:将制片放入革兰氏染色液中,染色时间为5分钟,然后用无菌蒸馏水冲洗,晾干。

4. 显微镜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菌斑样本,记录菌斑的形态、数量和分布情况。

5. 数据分析: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实验对象、不同牙齿表面的菌斑情况。

五、实验结果1. 菌斑形态:观察到的菌斑呈球形、杆状、螺旋状等多种形态。

2. 菌斑数量:不同实验对象的菌斑数量存在差异,部分实验对象的菌斑数量较多,部分较少。

3. 菌斑分布:菌斑主要分布在牙齿的咬合面、颊面和舌面,其中咬合面菌斑数量最多。

六、讨论与分析1. 菌斑是导致口腔疾病的主要原因,本实验结果表明,口腔菌斑在形态、数量和分布上存在个体差异,这与口腔卫生状况、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2. 菌斑的形成与口腔内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本实验观察到的菌斑主要由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组成,这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

3. 口腔菌斑的形成与口腔健康密切相关,本实验结果表明,口腔菌斑数量较多的实验对象,其口腔健康状况相对较差,容易发生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

牙菌斑、唾液和龈沟液的采集和处理

牙菌斑、唾液和龈沟液的采集和处理

一、菌斑的采集 二、唾液的收集 三、龈沟液的采集和处理 四、标本运送 五、标本的分散和稀释
一、菌斑的采集
1、 牙合面沟裂和邻面菌斑的采集 2 、根面菌斑的采集 3 、龈上或龈缘菌斑的采集 4 、龈下菌斑的采集
S.mutans与龋病关系密切,但数量 <2%初期链球菌
唾液中某种微生物浓度与附着量呈正 相关 第一个细胞附着至牙面所需细菌浓度 S.mutans 104~105/ml saliva S.sanguis 103/ml
五、标本的分散和稀释
1. 分散
超声 震荡 (可加玻璃珠 )
2 稀释
十倍系列稀释法 菌液经多次10倍稀释后,一定量菌 液中细菌可以极少或无菌,然后每 个稀释度取3—5次重复接种于适宜 的液体培养基中。
全平板CFU=每平方厘米平均菌落数×πr2(平均面积) 1 ml标本中活菌数=全平板CFU×稀释倍数
牙菌斑、唾液和龈沟液 的采集和处理
先锋菌pioneer 定植colonize 环境改变(environment changes)
二次细菌定植 (Secondary bacteria colonization)
生物体的社会
个体
(individual)
群体
(community)
极期群落
(climax community)
①龈沟内采集法
②牙周袋内采集法
龈沟或牙周袋的龈下菌斑采集法
2. 毛细管法
将细的毛细管置于龈沟口处,凭毛吸作 用将龈沟液吸入管内
四、标本运送
1ml的硫乙醇盐 (硫乙醇酸钠0.15g,磷酸氢二钠0.11g, 氯化钠0.5g,加三蒸水100ml,加热溶解, 冷却到50度,加新鲜配制的1%Cacl2 0.9ml,高压灭菌) 收集好菌斑后用0.5ml无菌石蜡加盖

牙菌斑显色实验报告

牙菌斑显色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牙菌斑是口腔内的一种无色、黏稠的软膜,主要由细菌、食物残渣和脱落的上皮细胞组成。

它是口腔疾病,如龋齿和牙周病的始动因素。

牙菌斑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细菌的繁殖和食物残渣的积累,牙菌斑会逐渐变厚,最终形成牙石。

为了更好地了解牙菌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本研究采用牙菌斑显色实验,通过观察牙菌斑在刷牙前后的数量变化,评估刷牙效果。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牙菌斑的形成过程和分布特点。

2. 评估刷牙对牙菌斑的清除效果。

3. 探讨不同刷牙方法对牙菌斑清除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牙菌斑指示剂:一种作用于牙齿上的牙菌斑使其显色的试剂。

2. 普通牙刷和电动牙刷:用于刷牙的对照工具。

3. 实验对象:自愿参与实验的20名健康成年人。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20名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

一组使用普通牙刷刷牙,另一组使用电动牙刷刷牙。

2. 刷牙方法:两组均采用巴氏刷牙法,刷牙时间为2分钟。

3. 牙菌斑显色:刷牙前后,使用牙菌斑指示剂涂抹在实验对象的牙齿表面,观察牙菌斑的显色情况。

4. 牙菌斑数量评估:通过观察牙菌斑的显色情况,对刷牙前后的牙菌斑数量进行评估。

5. 数据统计:对两组实验对象的牙菌斑数量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刷牙方法对牙菌斑清除效果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1. 牙菌斑显色情况:刷牙前,牙菌斑在牙齿表面呈现淡黄色或棕色;刷牙后,使用普通牙刷刷牙组的牙菌斑数量明显减少,但仍可见少量淡黄色或棕色区域;使用电动牙刷刷牙组的牙菌斑数量明显减少,牙菌斑颜色变浅。

2. 牙菌斑数量评估:刷牙前后,使用普通牙刷刷牙组的牙菌斑数量减少了约50%,使用电动牙刷刷牙组的牙菌斑数量减少了约70%。

3. 数据统计:两组实验对象的牙菌斑数量在刷牙后均明显减少,且使用电动牙刷刷牙组的牙菌斑数量减少幅度更大。

六、实验结论1. 牙菌斑是口腔疾病的重要始动因素,刷牙可以有效清除牙菌斑。

2. 电动牙刷比普通牙刷在清除牙菌斑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牙菌斑实验报告结果分析

牙菌斑实验报告结果分析

牙菌斑实验报告结果分析牙菌斑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口腔卫生实验,通过培养口腔中的牙菌斑并观察其生长情况,可以评估不同因素对口腔卫生的影响。

下面将对牙菌斑实验报告的结果进行分析。

首先,实验结果应包括对不同处理组的观察和比较。

例如,可以将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保持正常的口腔卫生,实验组则针对牙齿清洁或食物摄入进行不同处理。

比较两组的牙菌斑生长情况和牙齿健康状况。

在实验结果中,可以观察到不同处理组的牙菌斑生长情况。

如果对照组的牙菌斑较少,而实验组中的牙菌斑显著增多,则说明所施加的处理方法对牙菌斑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反之,则说明该处理方法可能有一定的抑制牙菌斑形成的作用。

此外,还可以观察牙菌斑的形状、颜色和密度等并进行描述和比较。

其次,实验结果还可以包括牙齿健康状况的观察和评估。

通过观察牙齿的色泽、光滑度和龈缘的情况,可以初步评估不同处理组对牙齿健康的影响。

例如,如果实验组中牙齿出现了变黄、变色或龈缘出血等问题,而对照组的牙齿保持正常状态,则说明施加的处理方法可能对牙齿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除观察牙菌斑和牙齿状况外,还可对实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例如,可以测量牙菌斑的厚度、面积和细菌数量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处理组间的差异,可以确定施加的处理方法对牙菌斑的影响程度。

此外,还可采集牙菌斑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进一步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牙菌斑菌群组成的影响。

在结果分析中,还应对实验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讨论。

例如,如果实验结果中观察到了牙齿健康状况的改变,但处理方法与牙菌斑的形成并无直接关系时,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了干扰,例如实验组的饮食习惯或个体差异等。

这需要结合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来判断结果的可信度和解释性。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推断。

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并进一步探讨不同处理方法对牙菌斑形成和牙齿健康的作用机制。

如果发现某一处理方法对牙菌斑的形成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可以探究其可能的抑制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如何捡查牙菌斑如何计算牙菌斑指数

如何捡查牙菌斑如何计算牙菌斑指数

如何捡查牙菌斑如何计算牙菌斑指数牙菌斑是牙齿表面细菌菌斑的总称。

口腔牙齿上都有附着的菌斑。

牙菌斑在牙面上形成很快,牙菌斑在清洁过的牙面上几分钟内便可形成。

附着在龈缘以上的牙菌斑称为龈上菌斑,附着在龈缘以下的牙菌斑称为龈下菌斑。

牙菌斑附着量的多少与龋病、牙龈炎和牙周炎等的关系非常密切,也可以说牙菌斑是以上3种疾病的病因之一。

因此,我们需要检测牙菌斑,进行相关性研究。

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如下几种:①菌斑取样体外测定法。

②埋藏电极遥测法。

③显示剂检查法:是使用菌斑显示剂,在牙菌斑着色的同时测量染色宽度或染色范围。

目前显示剂种类有如下几种:1%或2%碱性品红液,5%红溴汞溶液,5%赤鲜红(四碘荧光素)溶液,1—2.5%孔雀石绿溶液,4%酒石黄溶液,荧光菌斑显示剂。

菌斑显示法简单易行,效果好,临床上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国内外学者所定菌斑标准大同小异,现归纳如下:0度:无菌斑。

1度:菌斑位于牙颈部,呈散在点状分布。

2度:菌斑位于牙颈部,呈线状,其宽度为1毫米。

3度:菌斑的宽度>1毫米,但末达到牙冠的l/3。

4度:菌斑的宽度达到牙冠的l/3,但末达到牙冠的2/3。

5度:菌斑的宽度达到牙冠的2/3或更多。

根据牙菌斑度数,可计算牙菌斑指数:各牙菌斑度数之和牙菌斑指数(PLI)=————————被检查总牙数简易计算法:六点计数:16 26 颊面3646 舌面1131 唇面0度:无菌斑。

1度:菌斑位于牙颈部1/3,2度:菌斑位于牙冠中部1/3,3度:菌斑达到牙冠的2/3以上。

0度:无菌斑。

1度:菌斑位于牙颈部,呈散在点状分布。

1度2度:菌斑位于牙颈部,呈线状,其宽度为1毫米。

3度:菌斑的宽度>1毫米,但末达到牙冠的l/3。

2度4度:菌斑的宽度达到牙冠的l/3,但末达到牙冠的2/3。

3度 5度:菌斑的宽度达到牙冠的2/3或更多。

口腔微生物观察及牙菌斑检测(-35)

口腔微生物观察及牙菌斑检测(-35)
Biblioteka 12口腔微生物群细菌
真菌
病毒
原虫
目前有关口腔微生物分布的研究主要是细菌,其次 是真菌,对病毒、支原体和原虫等口腔微生物分布的 文献鲜见。
13
来源:父母或亲密接触的人
研究者们在剖腹产的新生儿口腔 中未检查出细菌,由此认为人出生 时口腔一般是无菌的。
在一项出生 1~2 天的新生儿口腔菌群调查中发现,在 新生儿口腔中检出与母亲口腔中相同血清型的唾液链球 菌 。 一项对父子(女)或母子(女)口腔内中间普雷沃 菌的检测,也发现了相同血清型的中间普雷沃菌在父子 (女)或母子(女)口腔中存在。
24
3.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和发展分3个阶段
(1)获得性薄膜的形成
由唾液蛋白或糖蛋白选择性吸附至牙面, 形成 一层无细胞、无结构的薄膜 。
作用
促进早期菌黏附定植及细菌共聚。 为细菌提供营养物质和代谢基质。 有利于牙面的矿化或再矿化(因膜中蛋白质、氨 基酸可结合钙、磷、氟等矿物质)。 保护牙釉质:减少牙釉质对酸的敏感性。
15
以上这些研究结果 均提示了细菌来源于新 生儿的母亲或密切接触 的人,以及口腔细菌在 亲属或家庭中流行 或传播的可能性。
唾液链球菌是新生儿口腔中最早定植的链球菌菌种, 98%以上的新生儿在出生后 1~2 天,即可从口腔中分 离到唾液链球菌。
(二)材料
1.菌种
自取:无菌棉签自取口腔标本获得
2.试剂 革兰染液 抗酸染液 3.其它材料
3.漱口:30秒后吐出残余物并漱口。 4.结果:对镜检查(手机自拍),牙面被染成红色的 部分即牙菌斑附着的部位。
注意:操作和使用过程中勿污染衣服
(五)结果
显影结果
注:刷牙可去除牙面残留 颜色,牙菌斑显示片也会 染红舌和牙龈,但不会持 续很长时间。

牙垢细菌培养实验报告

牙垢细菌培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牙垢细菌的培养方法及条件。

2. 掌握牙垢细菌的分离纯化技术。

3. 分析牙垢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二、实验原理牙垢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其主要由食物残渣、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唾液中的微生物等组成。

牙垢中的细菌与牙周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本实验通过培养牙垢中的细菌,观察其生长特性,为牙周疾病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三、实验材料1. 牙垢样品:收集患者牙垢,去除食物残渣等杂质。

2. 普通琼脂平板:用于细菌培养。

3. 肉汤培养基:用于细菌分离培养。

4. 斜面培养基:用于保存菌种。

5. 接种环、接种针:用于接种细菌。

6. 酒精灯:用于灭菌。

7. pH试纸:用于检测培养基pH值。

8. 显微镜:用于观察细菌形态。

四、实验方法1. 牙垢细菌的分离(1)将牙垢样品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去除食物残渣等杂质。

(2)将洗涤后的牙垢样品与肉汤培养基按1:10的比例混合,充分搅拌均匀。

(3)将混合液在60℃水浴中保温10分钟,杀死细菌。

(4)取10μl混合液涂布于普通琼脂平板,37℃恒温培养24小时。

2. 牙垢细菌的纯化(1)挑取平板上的单菌落,接种于斜面培养基。

(2)将斜面培养基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3)观察斜面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情况,挑选典型菌落。

3. 牙垢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观察(1)观察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

(2)利用pH试纸检测培养基pH值。

(3)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

五、实验结果1. 牙垢细菌的分离在平板上观察到菌落生长,菌落呈白色、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

2. 牙垢细菌的纯化在斜面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生长,菌落形态与平板上的菌落一致。

3. 牙垢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观察(1)菌落形态:白色、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

(2)pH值:7.2。

(3)显微镜观察:细菌呈杆状,两端钝圆,革兰氏染色呈阳性。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分离出牙垢中的细菌,并通过纯化得到纯种菌。

牙垢细菌呈杆状,革兰氏染色呈阳性,pH值为7.2。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方法]
1.厌氧菌培养
用牙纤挑取少许牙垢 在塑料离心管中加入0.5 ml硫乙醇酸盐稀释液
震荡1-2分钟 用稀释液对倍稀释为1:10、1:20、1:40 取1:20、1:40稀释液各2-3环接种厌氧血平板
在厌氧罐中放入产气袋,加约10ml水 将接种后的厌氧血平板放入厌氧罐中,迅速盖好
37℃培养3天后观察
[实验报告]
记录牙菌斑刚果红负性染色检查试验结果, 讨论牙菌斑对龋病形成的影响。
请班干部 填写实验运行记录, 安排做好清洁卫生。
谢谢!
2.耐氧试验 观察培养3天后的厌氧血平板,将不同菌落编号
后,同时分别接种两个厌氧血平板,1个置培养箱中 常规培养, 1个置厌氧培养,3天后观察。
3. 厌氧菌鉴定 以厌氧培养生长,而常规培养不生长的细菌
判为厌氧菌。若两者均生长判为兼性厌氧菌, 有条件可作进一步鉴定。
[注意事项]
1.确保厌氧罐不漏气。 2. 产气袋加入水后会很快产生氢气,需迅速盖好厌氧罐。
【实验方法】
(1) 标本采集 用牙纤挑取牙菌斑(牙缝接近牙龋处)的牙垢。
(2) 刚果红负性染色法
载玻片上滴加2%刚果红溶液2滴 加入标本,用牙鉴将标本与染液混匀
推片
自然干燥
置浓HCL(37%)蒸汽上熏,呈蓝色即可
油镜观察
[实验结果]
油镜下可见背景呈蓝(黄)色、细菌及其它微 生物呈光亮的白色,形态清晰,呈不同的形态: 球状、杆状、螺旋状等。

实验一
牙菌斑细菌检查(P161)
[实验目的]
1.掌握牙菌斑涂片的刚果红负性染色法; 2.熟悉口腔细菌的形态,染色性; 3.了解口腔厌氧菌培养方法。
【实验内容】
1.牙菌斑刚果红负性染色检查法 2.牙菌斑细菌培养
1.牙菌斑刚果红负性染色检查法
[实验材料] 牙纤、牙垢、2%刚果红、37%的浓HCL、 显微镜、载玻片、香柏油、二甲苯。
[注意事项]
(1) 一定要将菌斑与染液混匀,否则就不能将细菌 分散。 (2) 用HCL蒸汽熏时,皮肤一定不要接触浓HCL, 否则会被烧伤。
2.牙菌斑细菌培养
[实验材料] 1.牙纤、牙垢、硫乙醇酸盐稀释液(分装成1ml)、 厌氧血平板、产气袋、金属钯、厌氧罐。
2.生理盐水、革蓝染色液, 显微镜、载玻片、 接种环、牙纤、香柏油、二甲苯。
口腔生物学实验
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杨致邦
2010.1
教材
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系列教材 ≪病原生物学实验≫
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 主编
杨致邦 叶彬
实验内容及安排
实验课内容
学时 显微镜 录像 数
1 牙菌斑细菌检查 5源自需要2 ELISA法检测血清 5 HBsAg
需要
3 饮用水氟含量测定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