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干涉 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光的干涉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光的干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34f7d8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08.png)
高中物理光的干涉知识点总结
光的干涉是光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干涉现象的原理、种类、特征和应用等方面。
以下是高中物理光的干涉知识点总结:
1. 光的干涉原理
干涉原理是指两个或多个相干光源发出的光在某些情况下会发
生干涉现象。
干涉现象是由光的相干性引起的,当两个或多个光源发出的光相互接近时,它们就会干涉在一起,形成干涉条纹。
2. 干涉条纹的种类
干涉条纹的种类有:干涉衍射条纹、干涉屏散条纹、干涉筛法条纹、干涉干涉条纹等。
其中,干涉衍射条纹是最为普遍的干涉条纹类型,它是由于干涉仪本身的结构所引起的。
3. 干涉仪
干涉仪是一种利用干涉原理进行实验的工具,常见的干涉仪有干涉仪、单色干涉仪、干涉显微镜等。
干涉仪可以用来测量光的波长、频率、相位等参数,从而实现对光的深入探究。
4. 干涉条纹的特征
干涉条纹的特征包括:
- 干涉条纹具有重复性:相同频率的光在一起会产生干涉条纹,
不同频率的光在一起也会产生干涉条纹,条纹的频率会重复。
- 干涉条纹具有干涉斑:当光源不同的时候,产生的干涉斑大小
不同,干涉条纹的形态也不同。
- 干涉条纹具有随机性:干涉条纹的形态和位置取决于光源的位
置和时间。
5. 干涉的应用
干涉现象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 - 利用干涉现象测量光的频率和波长
- 利用干涉现象分析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 利用干涉现象制作光纤通信和光学传感器等。
光学教程-总结
![光学教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11980dd76eeaeaad1f330f7.png)
聚光本领
物镜的聚光本领是描述物镜聚集光通量能力的物理量,可下凹部分,其对应强度不超过每 一分布曲线最大值的74%,当一个中央亮斑的最大值位置恰和另一个中 央亮斑的最小值位置相重合时,两个像点刚好能被分辨。
第四章 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人眼的分辨本领是描述人眼刚刚能区分非常靠近的两个物点的能 力的物理量。 瞳孔的分辨极限角为 0.610 555 107 cm U 0 0.610 3.4 104 rad 1 R 0.1cm 望远镜物镜的分辨极限常以物镜焦平面上刚刚能够分辨开的两个 象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来表示,这极限值为
A
l
i
P
u
C
i
u O
s P
r
B
s
第三章 几何光学基本原理
近轴光线条件下球面反射的物像公式
1 1 2 s s r
对于r一定的球面,只有一个 s 和给定的s对应,此时存在确定的像点。 这个像点是一个理想的像点,称为高 斯像点。s称为物距, 称为像距 s
P
C
P O
第二章 光的衍射
圆孔的菲涅尔衍射
Rh
R
如果用平行光照射圆孔, R
则
Rhk kr0
2 2 Rh ( R r0 ) Rh 1 1 k ( ) r0 R r0 R
r0 R R R k R r0
2 h 2 hk
第二章 光的衍射
圆屏的菲涅耳衍射
圆屏遮蔽了开始的k个带,则P点的合振幅为:
第一章 光的干涉
等厚干涉:
平行光从相同的倾角入射不均匀的薄膜,相干光光程差Δ,随膜 d0 d 厚 变化,膜厚 相同的地方,光程差 相同,干涉情况也相同 0 ,并处于同一级干涉条纹上。
光的干涉-知识点总结
![光的干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4fe8e5048d7c1c708a145d5.png)
光的干涉-知识点总结干涉场强分布:亮度最大值处: 亮度最小值处:条纹间距公式空间频率:ƒ(2()()()*12121212,(,)(,)(,)(,)2cos =++=++∆I x y U x y U x y U x y U x y I I I I ϕ()()110sin 11,i k x U x y Ae θϕ+=()()220sin 22,i k x U x y A e θϕ-+=()(1220(,)sin sin x y k x ϕθθφφ∆=-++-()()122010(,)sin sin x y k x ϕθθφφ∆=-++-以参与相干叠加的两个光场参数表示:衬比度的物理意义 1.光强起伏2.相干度2.2分波前干涉2.2.1普通光源实现相干叠加的方法 (1)普通光源特性 • 发光断续性 • 相位无序性• 各点源发光的独立性根源:微观上持续发光时间τ0有限。
如果τ无限,则波列无限长,初相位单一,振幅单一,偏振方向单一。
这就是理想单色光。
(2)两种方法21212I I I I +=γ2212112⎪⎭⎫ ⎝⎛+=A A A Aγ())(cos 1)(0r I r Iϕγ∆+=1γ=0γ=01γ<< 完全相干 完全非相干 部分相干◆ 分波前干涉(将波前先分割再叠加,叠加广场来自同波源具有相同初始位相) ◆ 分振幅干涉(将光的能量分为几部分,参与叠加的光波来自同一波列,保证相位差稳定)2.2.2杨氏双孔干涉实验:两个球面波的干涉 (1) 杨氏双孔干涉实验装置及其历史意义(1) 光程差分析(要会推导)XZ(x,y)(3)干涉条纹分布xdr r r r r r r r 2))((212212122122=-+-=-, 由 x DdD xdr r xd r r =≈+=-2221212得 λπϕ2,),(==∆k x D d k y x )(2)(2),(),()(12122010r r R R t P t P P -+-=-=∆λπλπϕϕϕ2222222221)2(,)2(由 D y dx r D y dx r +++=++-=)(2)(2),(),()(12122010r r R R t P t P P -+-=-=∆λπλπϕϕϕxdr r2得 2122=-当Q 位于Z轴上时,R 1=R 2,则)),(cos 1(),(0y x I y x I ϕ∆+=(4) 非近轴近似下的干涉条纹分布亮条纹和暗条纹在空间形成一系列双叶旋转双曲面。
光的干涉知识点总结简短
![光的干涉知识点总结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79e99c9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6.png)
光的干涉知识点总结简短
光的波动性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光的波动性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在空间中传播。
光波的波长和频率决定了光的颜色和能量。
光波还具有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这些都体现了光的波动特性。
干涉的基本原理
在光学中,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光波相遇时产生的相互作用。
干涉的基本原理是光波相遇时会发生叠加,这种叠加会导致光波的强度发生变化。
当两个波峰相遇时,它们会增强彼此的幅度,形成亮条纹;当波峰和波谷相遇时,它们会相互抵消,形成暗条纹。
干涉的分类
根据光波相遇的方式,干涉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相干干涉和非相干干涉。
相干干涉是指两个光源发出的光波具有一定的相位关系,这种干涉可以产生清晰的干涉条纹。
非相干干涉是指两个光源发出的光波没有固定的相位关系,这种干涉会产生随机的干涉条纹。
干涉的条件
要产生明显的干涉现象,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首先,光源必须是单色光源,即具有固定的波长和频率;其次,干涉光程差必须小于光波的波长,这样才能产生明显的干涉条纹;最后,光波必须是相干的,即具有固定的相位关系。
干涉的应用
光的干涉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光学仪器中常常利用干涉现象来测量物体的形状和表面质量;在光学显微镜中,干涉技术可以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在激光技术中,干涉技术可以用来调节激光的相位和频率。
总结
光的干涉是光学领域中的重要现象,它可以用来研究光波的波动性质和相互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简要总结了光的波动性质、干涉的基本原理、干涉的分类、干涉的条件和干涉的应用。
希望本文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光的干涉现象。
《大学物理》光的干涉知识点
![《大学物理》光的干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798451e1eb91a37f0115c49.png)
牛顿环
1、牛顿环实验现象
• 一平薄透镜放在一平板玻璃上,
平薄透镜跟平玻璃片间形成一上表
面弯曲的劈尖。
R
• 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上, 在空气薄层的上表面可以观察到以 接触点O为中心的明暗相间的环形干 涉条纹,
rk
ek
o
干涉条纹为间距越来越小的同心圆环组成,这些圆环状干涉条纹叫做牛顿环。
• 若用白光照射,则条纹呈彩色。它是等厚条纹的又一特例。
d
x (2k 1) D
d2
两相邻明(暗)纹间距
x
xk 1
xk
D
d
杨氏双缝干涉演示:
说明:
(i)明暗相间,以0点对称排列;
(ii)在很小的区域中,x与k无关,条纹等间距分布。
x D ; d
缝间距越小,屏越远,干涉越显著。
x : 在D、d 不变时, 条纹疏密与λ正比
2e n22 n12 sin
e/2
2
i
2
2.干涉极值条件:
明纹 2ne / 2 k
ek
(k
1)
2 2n
暗纹 2ne / 2 (2k 1) / 2 ek k / 2n
3. 条纹特点:
越小, L 越大, 条纹越稀; 越大, L 越小, 条纹越密。 大到某一值,条纹密不可分,无干涉。
则透射光干涉为削弱。
劈尖干涉
例如 常T用itle的in 劈her是e
空气劈。n2=1, 薄膜为空气膜,
空气劈的干涉
T是itle指in空he气re 膜的 上、下两界面处的 反射光的干涉;而不是 上玻璃板的上、下两
界面反射光的 干涉。
光的干涉知识点归纳总结
![光的干涉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f435b35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2b.png)
光的干涉知识点归纳总结
1、双缝干涉
1、两列光波在空间相遇时发生叠加,在某些区域总加强,在另
外一些区域总减弱,从而出现亮暗相间的条纹的现象叫光的干涉现象。
2、产生干涉的条件,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波源叫相干波源,只有相干波源发出的光互相叠加,才能产生干涉现象,在屏上出现稳定的亮暗相间的条纹。
3、双缝干涉实验规律,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上某点到相干光源、的路程之差为光程差,(n=0,1,2,3)P点将出现亮条纹;若光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n=0,1,2,3),P点将出现暗条纹。
屏上和双缝、距离相等的点,若用单色光实验该点是亮条纹(中
央条纹),若用白光实验该点是白色的亮条纹。
若用单色光实验,在屏上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若用白光实验,中央是白色条纹,两侧是彩色条纹。
屏上明暗条纹之间的距离总是相等的,其距离大小与双缝之间距离d。
双缝到屏的距离及光的波长有关,即在和d不变的情况下,和波长成正比,应用该式可测光波的波长。
用同一实验装置做干涉实验,红光干涉条纹的间距最大,紫光干涉条纹间距最小,故可知大于小于。
2、薄膜干涉
薄膜干涉的成因:由薄膜的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叠加而成,劈形薄膜干涉可产生平行相间的条纹。
薄膜干涉的应用:增透膜:透镜和棱镜表面的增透膜的厚度是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
检查平整程度:待检平面和标准平面之间的楔形空气薄膜,用单色光进行照射,入射光从空气膜的上、下表面反射出两列光波,形成干涉条纹,待检平面若是平的,空气膜厚度相同的各点就位于一条直线上,干涉条纹是平行的;反之,干涉条纹有弯曲现象。
物理知识点光的干涉
![物理知识点光的干涉](https://img.taocdn.com/s3/m/5534cc3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4.png)
物理知识点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光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揭示了光波的波动性质及其产生的干涉现象。
本文将依据物理知识点,对光的干涉进行详细论述。
一、干涉现象的基本原理光的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光波相互叠加所形成的干涉图案。
干涉现象的产生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光源是相干光源,波长相同。
当光波经过不同路径传播后再次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干涉,产生增强或减弱的干涉效应。
二、双缝干涉1. 双缝干涉的实验装置双缝干涉实验一般采用光源、狭缝、透镜和屏幕等组成。
光源发出的光经狭缝后,形成一个光源光斑,通过透镜聚焦后照射到屏幕上。
2. 双缝干涉的光程差当光波通过两个缝隙后再次相遇时,其传播路径的长度差称为光程差。
光的干涉现象取决于光程差的大小。
3. 双缝干涉的干涉图案双缝干涉的干涉图案呈现出一系列明暗相间的条纹,称为干涉条纹。
该条纹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可通过干涉公式和级差条件进行分析和计算。
三、杨氏双缝干涉实验1.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装置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一种经典的干涉实验方法。
实验装置由一束狭缝光源、双缝、透镜和幕板等组成。
2. 杨氏双缝干涉的干涉条纹杨氏干涉条纹呈现出一系列黑白相间的圆环或直线条纹。
根据实验条件和光波的干涉效应,可以通过杨氏双缝干涉公式进行计算。
四、单缝干涉1. 单缝干涉的实验装置单缝干涉实验通常采用单缝光源、单缝和屏幕等组成。
单缝光源发出的光波通过单缝后形成一个光斑,映射到屏幕上形成单缝干涉图样。
2. 单缝干涉的干涉条纹单缝干涉的干涉条纹呈现出明暗相间且中央最亮的中央极大和两侧较暗的暗条纹分布。
单缝干涉的干涉效应可由单缝干涉公式和级差条件加以说明。
五、干涉现象的应用光的干涉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干涉仪干涉仪是一种基于光的干涉原理设计的精密仪器,常用于光学测量、干涉剖析和光学检测等领域。
2. 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一种基于光的传输技术。
光波经光纤传输时,可能会产生干涉现象,影响信号传输质量,因此需要进行干涉相关的优化和控制。
光的干涉 知识点总结
![光的干涉 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3dde4311711cc7930b71611.png)
D R
x0 。
ii 然后根据 算得各点光源在观察屏上的光强分布 iii 由于两点光源非相干,所以总的光强分布可以直接由两者场强相加得到。 (2)衬比度变化 2 线光源照明时的部分相干场
页眉内容
(1) 计算思路:
i 用到 1 中结论,
。
并且有
ii 对整个d线I(光x源,y积)分:B(1 cos(2fx 2f0x0 ))dx0
0• 发光1断续部性分相干
• 相位无序性 • 各点源发光的独立性 根源:微观上持续发光时间τ0 有限。 如果τ0 无限,则波列无限长,初相位单一,振幅单一,偏振方向单一。这就是理想单色光。 (2)两种方法 分波前干涉(将波前先分割再叠加,叠加广场来自同波源具有相同初始位相) 分振幅干涉(将光的能量分为几部分,参与叠加的光波来自同一波列,保证相位差
页眉内容
定域条纹:在单设扩展光源照明平板的分振幅干涉中,干涉条纹的衬比度随观察屏的位置而
2.暗2.4条光纹源;宽度对干涉场衬比度的影响(学会推导,记住图即可)
扩展光源 (extended source of light)
具有一定的尺寸和体积
大量非相干点源的集合
多组干涉条纹的非相干叠加降低衬比度
1 两个分离点源照明时的部分相干场
( 计算思路:
i 先分别求出两点光源在观察屏上的光强分布,关键是找到关系式x
cos(k2 k1) r (20 10 ) (2 1)t }
E10 E20 0
(干涉项不为零)
2 1
(为了获得稳定的叠加分布)
20 10 常数 (为了使干涉场强不随时间变化)
( 2.1.4 干涉场的衬比度
( 1.两束平行光的干涉场(学会推导)
( (1)两束平行光的干涉场
物理高二光的干涉知识点
![物理高二光的干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5badef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ef.png)
物理高二光的干涉知识点光的干涉是物理高二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后,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现象。
在干涉中,光的波动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从光的波动性、干涉的条件、干涉模式以及干涉的应用等方面来介绍光的干涉知识点。
一、光的波动性光既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电磁波,也可以被看作是由光子组成的粒子。
在干涉现象中,我们主要关注光的波动性。
光的波动性表现为光的传播具有波长、频率和振幅等特性。
光的波动性由麦克斯韦方程组以及光的波动模型来描述。
二、干涉的条件要产生干涉现象,我们需要满足以下两个基本条件:1.光源必须是相干光源,即光源发出的光波具有相同的频率、相位以及恒定的相对相位关系。
2.光波之间存在干涉的叠加,即光波在空间中有相互叠加并形成干涉现象。
三、干涉模式根据干涉条纹的形态和光源的性质,光的干涉可分为两种典型模式:分波前干涉和分波后干涉。
1.分波前干涉:分波前干涉是指在光源发出的光波通过干涉装置之前进行分波处理。
常见的分波前干涉有双缝干涉和光栅干涉等。
2.分波后干涉:分波后干涉是指光源发出的光波通过干涉装置后,再进行干涉现象的观察。
常见的分波后干涉有薄膜干涉和薄板干涉等。
四、干涉的应用光的干涉在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干涉应用:1. Michelson 干涉仪:Michelson 干涉仪是一种重要的光学仪器,它可以用于测量光的波长、光速以及薄膜的厚度等。
2. 干涉消色差:利用干涉的原理,可以设计制造一些具有消色差效果的光学元件,例如消色差镜头、消色差光栅等。
3. 干涉显微镜:干涉显微镜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它利用了干涉的原理来增强光学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4. 光的编码和解码:利用干涉的特性,可以将信息编码进光波中,通过解码方式获取信息,例如光栅码、二维码等。
综上所述,光的干涉是物理高二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涉及到光的波动性、干涉的条件、干涉模式以及干涉的应用等方面。
光的干涉知识点
![光的干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8b6a481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e.png)
光的干涉是光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它描述了两个或多个光波在空间中相遇时相互叠加,形成新的光强分布的现象。
以下是一些关于光的干涉的基本知识点:
1. 相干性:要产生光的干涉现象,入射到同一区域的光波必须满足相干条件,即它们的振动方向一致、频率相同(或频率差恒定),且相位差稳定或可预测。
2. 分波前干涉与分振幅干涉:
- 分波前干涉:如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光源通过两个非常接近的小缝隙后,产生的两个子波源发出的光波在空间某点相遇,由于路程差引起相位差,从而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 分振幅干涉:例如薄膜干涉,光在通过厚度不均匀的薄膜前后两次反射形成的两束相干光相遇干涉,也会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3. 相长干涉与相消干涉:
- 相长干涉:当两束相干光波在同一点的相位差为整数倍的波长时,它们的振幅相加,合振幅最大,对应的地方会出现亮纹(强度最大)。
- 相消干涉:当两束相干光波在同一点的相位差为半整数
倍的波长时,它们的振幅互相抵消,合振幅最小,对应的地方会出现暗纹(强度几乎为零)。
4.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一种精密测量光程差和进行精密干涉测量的重要仪器,可以观察到极其微小的变化所引起的干涉条纹移动。
5. 等厚干涉与等倾干涉: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属于等倾干涉,而牛顿环实验则属于等厚干涉。
6. 全息照相:利用光的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包括振幅和相位,能够再现立体图像,是干涉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
以上只是光的干涉部分基础知识,其理论和应用广泛深入于物理学、光学工程、计量学、激光技术等领域。
《大学物理教程》郭振平主编第三章光的干涉知识点及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教程》郭振平主编第三章光的干涉知识点及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3ff74b33687e21af45a979.png)
图3-2
如图3-2所示,设薄膜的厚度为 e ,折射率是 n ,薄膜周围介质的折射率是 n1 ,光射入
薄膜时的入射角是 i ,在薄膜中的折射角是 ,透镜 L 将a、b两束平行光会聚到位于透镜焦
平面的观察屏P上使它们相互叠加形成干涉。
当 n n1 时在反射光中要考虑半波损失,反射光中亮条纹和暗条纹分别对应
杨氏双缝干涉:
图3-1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如图 3-1 所示,亮条纹和暗条纹中心分别为
x k D , k 0,1, 2,... :亮条纹中心 a
x 2k 1 D , k 1, 2, :暗条纹中心
2a 式中, a 为双缝间距; D 为双缝到观察屏之间的距离; 为光波的波长。
杨氏双缝干涉条件: a ≈ ; x << D 。
2e
n2
n12
sin 2
i
k
1 2
:亮条纹
2e n2 n12 sin2 i k :暗条纹 k 1, 2,3, 。
由此可以看出,对厚度均匀的薄膜,在 n 、 n1 、 n2 和 e 都确定的情况下,对于某一波长 而言,两反射光的光程差只取决于入射角。因此,以同一倾角入射的一切光线,其反射相干 光有相同的光程差,并产生同一干涉条纹。换句话说,同一条纹都是由来自同一倾角的入射 光形成的。这样的条纹称为等倾干涉条纹。
中央明纹相位差 0 ,光强 I0 4I1
P 点相位差 ,该点的光强度和中央明纹的光强度之比 4
I cos2 cos2 0.8536
I0
2
8
3-2 在杨氏实验装置中,两小孔的间距为 0.5 mm,光屏离小孔的距离为 50 cm。当
以折射率为 1.60 的透明薄片贴住小孔 S2 时,如图 3-5 所示,发现屏上的条纹移动了 1cm, 试确定该薄片的厚度。
高中物理选修3-4“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知识点
![高中物理选修3-4“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7b4b1d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cc.png)
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1)光的干涉现象:是波动特有的现象,由托马斯•杨首次观察到。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条纹宽度或条纹间距:λdL x =∆ L :屏到挡板间的距离,d :双缝的间距,λ:光的波长,△x :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2)图象特点:中央为明条纹,两边等间距对称分布明暗相间条纹。
红光(λ最大)明、暗条纹最宽,紫光明、暗条纹最窄。
白光干涉图象中央明条纹外侧为红色。
2)光的颜色、色散A 、薄膜干涉(等厚干涉):图象特点:同一条亮(或暗)条纹上所对应薄膜厚度完全相等。
不同λ的光做实验,条纹间距不同单色光在肥皂膜上(上薄下厚)形成水平状明暗相间条纹B 、薄膜干涉中的色散⑴、各种看起来是彩色的膜,一般都是由于干涉引起的⑵、原理:膜的前后两个面反射的光形成的⑶、现象:同一厚度的膜,对应着同一亮纹(或暗纹)⑷、厚度变化越快,条纹越密白光入射形成彩色条纹。
C 、折射时的色散⑴光线经过棱镜后向棱镜的底面偏折。
折射率越大,偏折的程度越大⑵不同颜色的光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
同一种介质中,由红光到紫光,波长越来越短、折射率越来越大、波速越来越慢3)光的衍射:单缝衍射图象特点:中央最宽最亮;两侧条纹不等间隔且较暗;条纹数较少。
(白光入射为彩色条纹)。
光的衍射条纹:中间宽,两侧窄的明暗相间条纹(典例:泊松亮斑)共同点:同等条件下,波长越长,条纹越宽4)光的偏振:证明了光是横波;常见的光的偏振现象:摄影,太阳镜,动感投影片,晶体的检测,玻璃反光⑴偏振片由特定的材料制成,它上面有一个特殊的方向(叫做透振方向),只有振动方向与透振方向平行的光波才能通过偏振片。
⑵当只有一块偏振片时,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旋转偏振片,透射光的强度不变。
当两块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平行时,透射光的强度最大,但是,比通过一块偏振片时要弱。
当两块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垂直时,透射光的强度最弱,几乎为零。
⑶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
⑷光波的感光作用和生理作用等主要是由电场强度E 所引起的,因此常将E 的振动称为光振动。
光的干涉 知识点
![光的干涉 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90c78523b3567ec102d8a50.png)
光的干涉、用双缝干涉测波长、衍射现象一、知识点梳理 1、光的干涉现象: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一致,相差恒定(步调差恒定)的两束光, 在相遇的区域出现了稳定相间的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的现象。
(1)产生干涉的条件:①若S 1、S 2光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则符合λδn x dLr r ==-=12,(n =0、1、2、3…)时,出现亮条纹;②若符合2)12(12λδ+==-=n x d L r r ,((n=0,1,2,3…)时, 出现暗条纹。
相邻亮条纹(或相邻暗条纹)之间的中央间距为λdLx =∆。
(2)熟悉条纹特点中央为明条纹,两边等间距对称分布明暗相间条纹。
2.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原理:两个相邻的亮纹或暗条纹的中心间距是Δx =l λ/d 测波长为:λ=d ·Δx /l(1)观察双缝干涉图样:只改变缝宽,用不同的色光来做,改变屏与缝的间距看条纹间距的变化 单色光: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白光:中央亮条纹的边缘处出现了彩色条纹。
这是因为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单色光复合而成的,而不同色光的波长不同,在狭缝间的距离和狭缝与屏的距离不变的条件下,光波的波长越长,各条纹之间的距离越大,条纹间距与光波的波长成正比。
各色光在双缝的中垂线上均为亮条纹,故各色光重合为白色。
(2)测定单色光的波长:双缝间距是已知的,测屏到双缝的距离l ,测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x ∆,测出n 个亮纹间的距离a ,则两个相邻亮条纹间距:1-=∆n a x3.光的色散:不同的颜色的光,波长不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各种颜色的光都会发生干涉现象,用不同色光做实验,条纹间距是不同的,说明: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
图16-1-1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各种色光按其波长的有序排列就是光谱。
从红光→紫光,光波的波长逐渐变小。
4.薄膜干涉中的色散现象如图:把这层液膜当做一个平面镜,用它观察灯焰的像:是液膜前后两个反射的光形成的,与双缝干涉的情况相同,在膜上不同位置,来自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用图中实虚线来代表两列光,所走的路程差不同。
光的干涉现象知识点
![光的干涉现象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b7465f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0e.png)
光的干涉现象知识点光的干涉现象是光学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它揭示了光波的特性和波动性质。
本文将深入探讨光的干涉现象的相关知识点,从双缝干涉到薄膜干涉,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其中的奥秘。
1. 光的波动性在解释光的干涉现象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光的波动性质。
光是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既可被视为波,又可被视为由光子组成的粒子。
2. 干涉现象的概念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的叠加所产生的相加或相消效应。
当光波遇到具有一定条件的传播介质或物体时,会产生干涉现象。
3. 双缝干涉双缝干涉是最为经典的干涉实验。
通过在光路上设置两个相距较近的狭缝,使不同波源发出的光束相遇并叠加。
在干涉屏上观察到交替明暗的条纹,称为干涉条纹。
4. 单缝衍射除了双缝干涉外,单缝衍射也是一种常见的光学现象。
当单一光源经过一个狭缝照射到屏幕上时,光波会在缝口边缘发生衍射,形成一系列衍射条纹。
5. 干涉的条件实现光的干涉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相干光源、宽度适当的缝隙以及相对稳定的干涉装置。
6. 马吕斯干涉仪马吕斯干涉仪是一种常用的干涉装置,由两个凸透镜和一对半透半反镜组成。
通过调节透镜的位置和倾斜角度,可以实现干涉级数的调节。
7. 薄膜干涉薄膜干涉是指光波在两个介质界面之间传播时发生的干涉现象。
光波在由两种折射率不同的介质界面形成的薄膜中,反射和透射多次发生干涉,产生彩色的干涉条纹。
8. 薄膜干涉的应用薄膜干涉现象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薄膜干涉被广泛应用于涂层技术、光学仪器中的反射镜和透镜、彩色薄膜的制备等。
9. 多光束干涉除了双缝干涉和薄膜干涉,还存在着多光束干涉现象。
多光束干涉是指多个光源产生的光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干涉的现象。
10. 光的相干性干涉现象的实现需要光源的相干性,即光波之间具有确定的相位关系。
相干性是衡量光波相位关系的一个重要参数。
总结:光的干涉现象是光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光波的叠加效应和波动性质的研究,揭示了光的特性和行为规律。
光的干涉 知识点总结
![光的干涉 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e9953870508763231121272.png)
(2) 光程差分析(要会推导)
(P )
10(P ,t ) 20(P ,t )
2
(R 2
R1)
2
(r2
r1)
由 r12
(x
d )2 2
y2
D 2,
r22
(x
d )2 2
y2
D2
得 r22 r12 2xd
X (x,y)
Z
当 Q 位于Z轴上时,R =R 则
1 2,
(3)干涉条纹分布
光场的空间相干性
光场的空间相干性是指在光源照明空间中横向任意两点位置处的光场U~1 和U~2 之间的相干
程度,其相干程度是由光源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可以通过干涉场的衬比度 来定量描述U~1 和
U~2 之间的相干程度。
(1)相干孔径角:
d0
R , b
定义相干孔径角0
d0 , R
则 b 0
(3) 以孔径角表示衬比度的形式:
2 线光源照明时的部分相干场 (1) 计算思路:
i 用到 1 中结论,
。
并且有 dI(x ,y ) B(1 cos(2fx 2f0x0 ))dx0
ii 对整个线光源积分:
b/2
b/2
I (x, y) dI B(1 cos(2fx 2f0 x0 )dx0
b / 2
b / 2
(2) 衬比度变化:
空间频率:
(2)定义
衬比度 (I M I m ) (I M I m )
以参与相干叠加的两个光场参数表示:
2 I1I 2 I1 I2
衬比度的物理意义
1.光强起伏
I(r) I0 1 cos (r)
2.相干度
2A1
光的干涉总结
![光的干涉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0e2470d52ea551810a687fa.png)
光的干涉1杨氏双缝干涉经双缝到达屏上某点P 的两光之间的波程差为x Dd r r =-=12δ 式中d 为双缝间距,D 为缝中心到屏的距离,x 为P 点的位置坐标。
在屏上对应的明暗纹位置为⎪⎪⎩⎪⎪⎨⎧=+±=±=暗纹明纹,,2,1,02)12(,,2,1,0 k d D k k dD k x λλ 其中k =0的明纹称为中央明纹,其余各级明、暗纹对称地为分布于中央明纹两侧。
任意两条相邻的明纹或暗纹之间的距离为λdD x =∆ 2光程 nr 、 光程差1122(r n r n -)⎪⎩⎪⎨⎧=+±=±=-=∆暗纹明纹,,2,1,02)12(,2,1,0)(21122 k k k k r n r n λλλπϕ3.半波损失当光从光疏媒质正入射或掠入射向光密媒质表面时,反射波产生π的相位突变的现象, 4.薄膜干涉在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情况下,薄膜干涉公式成为()21,2,22210,1,2,2k k en k k λλδλ=⎧⎪=+=⎨+=⎪⎩明纹暗纹5. 劈尖干涉相邻两亮纹或暗纹之间所对应的厚度差为122k k e e e n λ+∆=-=图2. 薄膜干涉设劈尖的夹角为α,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之间的距离 l 为222sin 2l n n λλαα=≈上式说明条纹间距与λ成正比而与α成反比。
λ 一定, 则劈尖角越大, 条纹越密。
当α 大于某一极限时干涉条纹将无法分辨。
6.牛顿环 明暗纹公式为()⎪⎩⎪⎨⎧=+==+暗纹明纹,2,1,0212,2,122k k k k e λλλ第k 级明和暗环对应的半径为()r k R =-212λk = 1,2,⋯ 明环r kR =λ k = 0,1,2,⋯ 暗环六.迈克耳逊干涉仪在迈克耳逊干涉仪中若平面镜M 1移动距离d ,则光程改变2d ,这时将引起k 个条纹移动,其满足关系式:λk d =2所以观测条纹的移动数目就可以计算出平面镜移动的距离。
光的干涉知识点精解
![光的干涉知识点精解](https://img.taocdn.com/s3/m/b93bfa2769eae009581bec9d.png)
光的干涉知识点精解1.干涉现象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在空中相遇时发生叠加,在某些区域总加强,在另外一些区域总减弱,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或者是彩色条纹的现象叫做光的干涉。
2.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只有两列光波的频率相同,位相差恒定,振动方向一致的相干光源,才能产生光的干涉。
由两个普通独立光源发出的光,不可能具有相同的频率,更不可能存在固定的相差,因此,不能产生干涉现象。
3.双缝干涉(1)实验装置一个有单缝的屏,作用是产生一个“线光源”。
一个有双缝的屏,缝间间距相等,且大约为0.1毫米,作用是产生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光——相干光。
一个光屏。
(2)实验方法按图2-1放好三个屏。
放置时屏与屏平行,单缝与双缝平行。
然后用一束单色光投射到前面的屏上,结果在后面的屏上能看到明暗相间的等宽的干涉条纹。
若换用白光做上述实验,在屏上看到的是彩色条纹。
(3)条纹宽度(或条纹间距)双缝干涉中屏上出现明暗条纹的位置和宽度与两缝间距离、缝到屏的距离以及光波的波长有关。
且相邻两明条纹和相邻两暗条纹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设双缝间距S1S2=S,缝到屏的距离r0,光波波长λ,相邻两明条纹间距y。
如图2-2所示。
图中P为中央亮条纹,P1为离开中央亮条纹的第一条亮条纹。
它们间距为y。
∴θ角很小(<5°)sinθ=tgθ在Rt△P1OP中,上式说明,两缝间距离越小、缝到屏的距离越大,光波的波长越大,条纹的宽度就越大。
当实验装置一定,红光的条纹间距最大,紫光的条纹间距最小。
这表明不同色光的波长不同,红光最长,紫光最短。
(4)波长和频率的关系①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的,与光的波长和波速无关;②各种色光在真空中的速度都相同,都是3×108m/s,光从真空中进入其它介质时,光速将减小。
③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到另一种介质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将改变。
真空中各种色光满足c=λ0v(λ0为此种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光在其他介质中v=λv(v为此种光在该介质中的速度,λ为此种光在该介质中的波长)。
光的干涉--知识点
![光的干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e659c28e45c3b3567ec8b69.png)
光的干涉、用双缝干涉测波长、衍射现象一、知识点梳理 1、光的干涉现象: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一致,相差恒定(步调差恒定)的两束光, 在相遇的区域出现了稳定相间的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的现象。
(1)产生干涉的条件:①若S 1、S 2光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则符合λδn x dLr r ==-=12,(n =0、1、2、3…)时,出现亮条纹; ②若符合2)12(12λδ+==-=n x d L r r ,((n=0,1,2,3…)时, 出现暗条纹。
相邻亮条纹(或相邻暗条纹)之间的中央间距为λdLx =∆。
(2)熟悉条纹特点中央为明条纹,两边等间距对称分布明暗相间条纹。
2.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原理:两个相邻的亮纹或暗条纹的中心间距是Δx =l λ/d 测波长为:λ=d ·Δx /l(1)观察双缝干涉图样:只改变缝宽,用不同的色光来做,改变屏与缝的间距看条纹间距的变化 单色光: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白光:中央亮条纹的边缘处出现了彩色条纹。
这是因为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单色光复合而成的,而不同色光的波长不同,在狭缝间的距离和狭缝与屏的距离不变的条件下,光波的波长越长,各条纹之间的距离越大,条纹间距与光波的波长成正比。
各色光在双缝的中垂线上均为亮条纹,故各色光重合为白色。
(2)测定单色光的波长:双缝间距是已知的,测屏到双缝的距离l ,测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x ∆,测出n 个亮纹间的距离a ,则两个相邻亮条纹间距:1-=∆n a x3.光的色散:不同的颜色的光,波长不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各种颜色的光都会发生干涉现象,用不同色光做实验,条纹间距是不同的,说明: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
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各种色光按其波长的有序排列就是光谱。
从红光→紫光,光波的波长逐渐变小。
4.薄膜干涉中的色散现象如图:把这层液膜当做一个平面镜,用它观察灯焰的像:是液膜前后两个反射的光形成的,与双缝干涉的情况相同,在膜上不同位置,来自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用图中实虚线来代表两列光,所走的路程差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涉相消
亮条纹和暗条纹在空间形成一系列双叶旋转双曲面。在平面接收屏上为一组双曲线,明暗交
错分布。干涉条纹为非定域的,空间各处均可见到。
(5)干涉条纹间距公式
由 I(x ,y ) 条纹间距:
I 0(1
cos(k
d D
x )),k d D
x
2
d D
x
2j
得 x j
e
j
D d
(j 1)
D d
j
y2
D2
得 r22 r12 2xd
由 r22 r12 (r2 r1 )(r2 r2
r1
2 xd r2 r1
2 xd 2D
dx D
( P)
10 (P, t) 20 (P, t)
2
( R2
R1)
2
(r2
r1)
当 Q 位于Z轴上时,R =R 则 1 2, (x, y) k d x, D
(1) 计算思路
( 2.1.4 干涉场的衬比度
( 1.两束平行光的干涉场(学会推导)
12( (1)两束平行光的干涉场
) )3 ) 干涉场强分布:
I x, y U1(x, y) U2 (x, y)
*
U1(x, y) U2 (x, y)
I1 I2 2 I1I2 cos
亮度U最1 (大xx值,,yy处) :Ak1esiiknsin11xs1i0n 2U2xx, y20A21e0iksin2x20
b/2
b/2
I (x, y) dI B(1 cos(2fx 2f0 x0 )dx0
b / 2
b / 2
(2) 衬比度变化:
sin f0b f0b
sin u u
当u 时,对给定的d下,b R ,此时=0 d
光源极限宽度
b0
R d
同理,给定b下,
3 双面孔光极限 源间 照隔 明时d0的部Rb分相干场
(1)
(2)
注: 叠加结果为光波复振幅的矢量和,而非强度和。 分为相干叠加(叠加场的光强不等于参与叠加的波的强度和)和非相干叠加(叠加场的光强等 于参与叠加的波的强度和). 2.1.3 波叠加的相干条件
2
I (r ) E1 E2 E1 E2 I1(r ) I2 (r ) 2 E1 E2
k 2
(3)干涉条纹分布
I(x ,y ) I0(1 cos (x ,y ))
I(x,y )
I0(1
cos(k
d D
x ))
(4) 非近轴近似下的干涉条纹分布
I(x ,y ) I0(1 cos (x ,y ))
(P )
2
r2
r1
j 2 ,
干涉相长
(P )
2
r2
r1
(2j
1) ,
稳定) 2.2.2 杨氏双孔干涉实验:两个球面波的干涉 (1) 杨氏双孔干涉实验装置及其历史意义
(2) 光程差分析(要会推导)
X (x,y)
Z
(P )
10(P ,t ) 20(P ,t )
2
(R 2
R1)
2
(r2
r1)
由 r12
(x
d )2 2
y2
D 2,
r22
(x
d )2 2
干涉项:2 E1 E2 E10 E20{ cos(k1 k2 ) r (20 10 ) (2 1)t
相干条件:
cos(k2 k1) r (20 10 ) (2 1)t }
E10 E20 0
(干涉项不为零)
2 1
(为了获得稳定的叠加分布)
20 10 常数 (为了使干涉场强不随时间变化)
亮度最小值处: 条纹间距公式
空间频率:
(2)定义
衬比度 (I M I m ) (I M I m )
以参与相干叠加的两个光场参数表示:
2 I1I 2 I1 I2
衬比度的物理意义
1.光强起伏
I(r) I0 1 cos (r)
2.相干度
1 完全相干 0 完全非相干
0 1 部分相干
第二章 光的干涉 知识点总结
2.1.1 光的干涉现象 两束(或多束)光在相遇的区域内产生相干叠加,各点的光强不同于各光波单独作用所产生的 光强之和,形成稳定的明暗交替或彩色条纹的现象,称为光的干涉现象。 2.1.2 干涉原理 注:波的叠加原理和独立性原理成立于线性介质中,本书主要讨论的就是线性介质中的情况. (1)光波的独立传播原理 当两列波或多列波在同一波场中传播时,每一列波的传播方式都不因其他波的存在而受到影 响,每列波仍然保持原有的特性(频率、波长、振动方向、传播方向等) (2)光波的叠加原理 在两列或多列波的交叠区域,波场中某点的振动等于各个波单独存在时在该点所产生振动之 和。 波叠加例子用到的数学技巧:
i 先分别求出两点光源在观察屏上的光强分布,关键是找到关系式x
D R
x0 。
ii 然后根据
算得各点光源在观察屏上的光强分布 iii 由于两点光源非相干,所以总的光强分布可以直接由两者场强相加得到。 (2)衬比度变化
2 线光源照明时的部分相干场
(1) 计算思路:
i 用到 1 中结论,
。
并且有
ii 对整个d线I(光x源,y积)分:B(1 cos(2fx 2f0x0 ))dx0
2A1
A2
1
A1
A2
2
(x, y) k sin1 sin2 x 20
2.2 分波前干涉 2.2.1 普通光源实现相干叠加的方法 (1)普通光源特性
• 发光断续性 • 相位无序性 • 各点源发光的独立性 根源:微观上持续发光时间τ0 有限。 如果τ0 无限,则波列无限长,初相位单一,振幅单一,偏振方向单一。这就是理想单色光。 (2)两种方法 分波前干涉(将波前先分割再叠加,叠加广场来自同波源具有相同初始位相) 分振幅干涉(将光的能量分为几部分,参与叠加的光波来自同一波列,保证相位差
D d
D d
(6) 干涉条纹的物理意义: 光程差
r2 r1 m
时
亮条纹;
r2
r1
(m
1 2
)
时
暗条纹;
物理意义: 1、干涉条纹代表着光程差的等值线。 2、相邻两个干涉条纹之间其光程差变化量为一个波长 l,位相差变化 2π。 2.2.3 其它分波前干涉装置(了解,见 PPT) 2.2.4 光源宽度对干涉场衬比度的影响(学会推导,记住图即可) 扩展光源 (extended source of light) 具有一定的尺寸和体积 大量非相干点源的集合 多组干涉条纹的非相干叠加降低衬比度 1 两个分离点源照明时的部分相干场 (1) 计算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