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及历史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及历史启示第一, 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必须始终坚持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公论。因此,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邓小平认为, 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关键是要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他明确指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是说, 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 以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这两者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缺一不可的, 只有坚持了这两者的有机统一, 才可以说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 只有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蓬勃地向前发展。而过去那种搞穷过渡、大搞阶级斗争的做法显然偏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第二, 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坚持符合中国国情的原则。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曾走过了一段弯路, 遭受了一些挫折。鉴于历史的经验教训, 邓小平强调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 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 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 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就是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模式, 而只能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第三,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必须有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一整套建国方略和工业化发展战略是基本正确的。然而, 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上的失误, 加上其他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逐步走上了一条以阶级斗争为纲、单纯追求高指标、高速度, 搞穷过渡,忽视综合国力提高的片面发展道路,使国民经济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尤其是十年文化大革命, 使国民经济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五千多亿元,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比西方国家至少落后了50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痛定思痛,果断地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重新恢复和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历史证明,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始终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衡量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目标。

第四, 中国的现代化必须既坚持独立自主、又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新中国成立后,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定不移地实行独立自主的方针, 依靠自己的力量, 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国际上赢得了崇高的威望。但是,也应看到, 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我国在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等方面也曾出现过失误,未能正确处理好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使自己长期处于与世界隔绝或半隔绝的状态,拉大了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实现全面的拨乱反正,制定了对外开放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冲破了左的错误思想的束缚,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管理经验以及外资, 大力发展经济建设, 使我国的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得到提高。历史经验证明, 在坚持独立自主方针的前提下, 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加速地向前发展。

第五, 中国的现代化必须是经济、政治和人的现代化全面发展的现代化。邓小平曾强调指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

高更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达到上述三个要求,时间有的可以短些,有的要长些,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 我们能够也必须达到。显而易见,在邓小平看来,经济的现代化--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政治的现代化--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0, 人的现代化--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是中国现代化的全方位任务和目标。这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 缺少任何一个方面的现代化都不是完整的现代化。过去,我们强调经济的现代化过多, 强调政治和人的现代化过少, 因而曾出现过抓物质文明一手硬,抓精神文明一手软的现象。在中共十三大会上,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政治路线,强调我们的现代化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现代化,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内容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第六, 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历史过程, 不可指望一蹴而就。毛泽东在1962年1月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曾明确指出:我国国情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多、底子薄, 经济落后,这种基本特点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过程中无疑会制约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 根据这些实际情况, 毛泽东强调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时, 宁肯把困难想得多一点,因而把时间设想得长一点,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历史事实表明,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是完全正确的过去,由于我们忽视了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这一国情,片面追求经济的高指标和高速度,幻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社会主义,结果导致了1958年大跃进和1978年洋跃进的失误,使我国的经济建设不但未能向前发展,反而出现了倒退,这一深刻的历史教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第七,中国的现代化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要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就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20世纪80年代末,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曾出现削弱党的领导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导致了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硬、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软的局面,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个教训也是值得我们认真汲取的。

二、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启示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在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之后进入了一个自主发展的阶段,与世界和亚洲其他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历程相比,可以看出,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是极为艰难和曲折的,其一个半世纪的坎坷历程给世人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启示。

第一,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人口多、底子薄、现代性积累甚少的基础上艰难起步的。人口多,底子薄, 没有多少现代性积累的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中国现代化发展一度十分缓慢的根本原因。在工业化发生之前的人口急剧增长, 使中国传统农业的生产潜力几乎被耗尽,人们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 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而且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 庞大人口的基本需求成为了现代化工业生产所需资本积累的制约因素。从人均收入水平来看, 西方主要工业国在进入现代经济增长时,大约已经达到200美元至250美元,有的高达400美元至500美元,而中国按照各种估算都未超过100美元。可以说, 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中国的现代化也是在外来压力的挑战下强行启动的。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战争时,中国还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农业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即使在现代化起步之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传统的因素仍然占据着优势。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商品率才刚刚达到或超过50% , 直到1998 年,中国农产品的综合商品率才超过60%。而农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