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历史决议历史经验与启示全解共50页52页PPT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秦德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更为注重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对执政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
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大召开前的今天,我们党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正式文件中对自身执政的历史经验和启示作过多次重要归纳和表述。
它们不仅提炼了以往丰富的经验、教训和启示,成为今后进一步提升执政绩效的重要资政和借鉴,而且还为当代世界的政党政治提供了宝贵的富有特色的政治智慧。
一、“十个必须”: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执政经验1981年6月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其中,重点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文革”的教训。
用“十个必须”表述和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10条历史经验:1、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量力而行,积极奋斗,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3、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必须适应于生产力发展状况,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4、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
5、逐步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任务之一。
6、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7、必须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
8、在战争危险依然存在的国际条件下,必须加强现代化的国防建设。
9、在对外关系上,必须继续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10、根据“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和党的现状,必须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具有健全的民主集中制的党。
二、“六个要”:建党60周年的历史经验1981年7月1日,胡耀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总结了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
党的理论创新剖析
“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 • 刘少奇:是系统阐 述毛泽东思想的第 一人,也是毛泽东 思想最主要的宣传 者。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我说要用准确 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 作指导的意思是,要 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 完整的准确的认识, 要善于学习、掌握和 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 系来指导我们各项工 作。” ——邓小平
1、什么叫理论创新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个表 现中带着中国的特点,即是说,按照中国 的特点去应用它。”
——毛泽东:1938年10月《论新阶段》
•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是在于它在实践
中能够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 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的每一次历史性飞 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 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
2.党的理论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第三,重视党内思想 教育 延安时期党内思 想教育运动一个重要 方式,就是开展整风 运动。这是党的理论 创新一个十分重要的 方式。
毛泽东在作整风报告(1941年)
3.党的理论创新群体
• (1) 毛泽东是党的理论创新的主要推动 者
• (2) 党的重要领导人是党的理论创新的 重要推动者 • (3) 党的理论工作者是党的理论创新群 体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起)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休息厅交谈
“活的灵魂”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
• “实事求是”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论和辩证法,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思想路线;
• “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党的 领导工作中的运用,是马列主义关于人民 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在党的领导工作中 的运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 “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党际、 国际关系中的运用。
遵义会议旧址
3、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创新条件成熟 第六,延安时期,党十分重 视理论出版工作,翻译出版了大 量马列著作。
中共两个《历史决议》的比较研究
中共两个《历史决议》的比较研究侯竹青【摘 要】两个《历史决议》是中共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党的历史所作出的经验总结,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它们都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实事求是的精神贯彻其中。
两个《历史决议》也有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起草时面临的形势不同、对“左倾”错误认知的深度不同、思维逻辑和框架结构的构思不同。
这种联系与区别体现了两个《历史决议》的继承性和发展性。
【关键词】两个《历史决议》;集体智慧;实事求是;逻辑思维【中图分类号】D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570-(2018)03-0087-09中共历史上有两个《历史决议》,一是1945年六届七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简称第一个《历史决议》),二是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简称第二个《历史决议》)。
两个《历史决议》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方法,客观公正地对党的历史上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回顾评析,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中共统一全党思想、开辟工作新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其在实践和理论指导中的承前启后作用,两个《历史决议》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
但是关于二者的比较研究,为数不多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内容和方法方面。
①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两个《历史决议》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比较研究。
一、两个《历史决议》的相同点历史证明,两个《历史决议》的基本精神、观点和结论都经受住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它们虽然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背景和条件下对中共不同阶段的历史所作出的总结,但二者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具有共同性。
(一)两个《历史决议》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两个《历史决议》都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体现在决议的形成过程中。
第一个《历史决议》起草之前,曾有一个分析、评价党内问题的草案稿。
它起草于1941年,从构思、起草到修改,都是毛泽东主导的。
但由于对某些历史问题的认识有待深化,该工作不久即被搁置。
两个历史决议
三次主 要讨论
邓的三 条原则
二、两个历史决议的主要内容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① 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理论和实践的正确性 ② 简单概括国共十年对峙的革命历程
③ 具体阐述“左”,右倾思想的危害
④ 主要分析了“左”倾路线在政治,军事,组织,思想上同 正确路线相违抗的内容 ⑤ 深刻阐述“左”倾路线产生的社会根源 ⑥ 克服错误思想的正确教育方法 ⑦ 对二十四年的革命斗争做出总结,再次重申毛泽东及其思 想的正确性
王明、博古左倾教条主义 (1931.1——1935.1)
一、两个历史决议形成的历史背景
拨 乱 反 正 统 一 思 想
以阶级斗争为纲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两个凡是
一、两个历史决议形成的历史背景
确 立 毛 泽 东 思 想 的 指 导 地 位
1.共产国际的解 散
1.大跃进,人 民公社化 历 史 决 议 1981
浅谈两个历史决议
——汇报人:杨再顺
2018.5.17
一、两个历史决议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两个历史决议的主要内容
三、两个历史决议的比较研究
四、两个历史决议的经验与启示
一、两个历史决议形成的历史背景
拨 乱 反 正 统 一 思 想
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1927.11— —1928.4)
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 (1930.6——1930.9)
二、两个历史决议的主要内容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① 建国以前二十八年的历史回顾 ② 建国三十二年历史的基本估计
③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1949—1956)
④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1966) ⑤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 ⑥ 历史的伟大转折 ⑦ 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
党领导社会治理的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
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但不可否认,这种模式
调整顿城市治安秩序的重要性。此后,党和国
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社会内部的活力。
家不断加强了社会治安整治力度。
在党的十四大到十八大这一阶段,从明确
(三) 适应改革开放,逐步建立中国特色社
会管理体制 (1978-2012)
提出“社会管理”概念到建立“社会管理”模
式,再到“社会建设”成为与“经济建设”“政
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实现了由理论摸
团、发展粮食合作社、消费合作社、信用合作
索、主导管控、协作管理再到“共建共治共
社等经济性组织,以解决农民粮食、生活、资
享”的转变。所以,依据“政府-社会”互动关
金问题;创办耕田队、犁牛站等互助性组织,
系的演变可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治理百年
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兴办
构,中国社会管理局面焕然一新。
一是人民公社。1958 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建立更高层次、更为全
在党和国家对社会管理的内容、目标作出的局
面的人民公社是非常必要的。随后,全国迅速
部调整是配套服务于经济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
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二是街居制。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
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话语表达,社会管
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抉择,开启
理不断加强与创新,日益成为我国整体改革中
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飞
较为独立的重要内容。首先是不断加强社会管
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也发生了
理的过程。1993 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首次
到“社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不仅是话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沿革及经验启示
研究与探讨DISCOVERY摘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出来的正确道路。
它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体现出了党的坚强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全面可协调的发展理念,自主创新的发展方式以及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所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历史变革;经验启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1]。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我们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经之路。
关于这条道路有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值得我们去进行深入地思考。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沿革中文单词“现代化”出现于 20 世纪初。
据中国现代化理论开创者罗荣渠先生的界定,广义而言,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它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
狭义而言,现代化指落后国家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家水平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2]。
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的现代化是从西方列强入侵后被动开始的。
从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和立宪运动,中国经历了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的现代化探索之路[3],但这些探索在当时的中国均未获得成功。
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现代化建设从此有了主心骨。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深刻地认识到工业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1934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将来向前发展过程中,它将实行国家工业化政策”。
1945年4月,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时就指出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历史经验及启示1932年2月起到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败斗争,这是中共获得局部执政地位后为防止党和工作人员腐化变质而进行的第一次反腐败斗争。
认真研究、总结和借鉴中央苏区反腐败斗争的历史经验,对搞好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能提供重要的启示。
从1932年2月起到1934年10月,局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领导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反腐败斗争,并取得重大成效。
中央苏区的反腐败斗争的成功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认真学习、研究、总结中央苏区反腐败斗争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搞好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中央苏区面临的反腐败任务及反腐实践1931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建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革命政权。
成立后的苏维埃政权由于处在旧思想、旧风俗、旧习惯势力的侵蚀骚扰之中,又加之苏维埃制度上的不完善,贪污腐化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在苏区出现,其主要表现在:一是贪污,“各级政府工作人员随便可以乱用隐报存款,吞没公款,对所没收来的东西(如金银物品等)随便据为己有。
” [1]二是浪费,1932年以前“各级政府浪费的情形实在惊人,一乡每月可用至数百元,一区可用数千元,一县甚至用万元以上。
”[2]三是任用私人,以权谋私。
“干部的提拔引进,不是经过一定的组织系统,从政治上斗争中工作表现上去选择,分配工作无原则与标准,而是派别观念,感情关系,地方主义,往往许多来历不明的分子,可以由一个负责同志的‘保荐’甚至不经过任何手续,而随便拉到党的机关里来。
”[3]腐败行为的发生破坏党群关系,危害着新生苏维埃政权的政治合法性,如不引起高度警觉,势必因自腐而脱离群众,失去存在的基础和应有的战斗力。
因此为克服苏维埃政权中出现的腐败现象,保持政府的清正廉洁,争取革命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苏区领导开展了中共党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以反对贪污腐化为主要内容的反腐倡廉运动。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复习 PPT课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
命
大的区别是: ?
新民 反帝反 的人不民同 无产阶 马克思 人民民 社会
主主 封建 群众 级 义革
主义 主专政 主义 的国家
命
专题概要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反帝反封建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提出建立人间天国和 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 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
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
•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
•
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
•
22、在真实的性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
2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
24、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5、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弗洛伊德
•
33、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
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
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
•
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
两篇全面贯彻学习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题心得体会稿
两篇全面贯彻学习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题心得体会稿范文稿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重点研究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问题。
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原因。
鉴往知来,向史而新。
我们党以“赤子之心”走过了苦难而又辉煌的百年,站在此刻,我们新时代青年更要用心走好“今天”和“明天”。
以心怀人民的“赤子之心”走过“昨天”峥嵘百年路。
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的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把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一代代共产党员坚定信仰,践行初心,勇担使命,用鲜血与汗水铸就了百年峥嵘。
在国家受辱、人民蒙难的岁月里浴血奋战,在一穷二白的岁月里发愤图强,我们党从百年前走来的每一步都践行着初心,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如今,山河岁月,换了人间。
历史的回响犹在耳畔,民族复兴的征程已再次起航,我们要永怀赤子之心,努力增进人民福社,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以砥砺奋斗的“进取之心”走好“今天”脚下每一步。
历史,在一代代人接续奋斗中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撸起袖子加油”,在发展中破解成功的核心密码,在奇迹中展现特色的“中国之治”,从举步维艰起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提出新发展理念到构建新发展格局,从战疫情、斗洪峰,到化危机、应变局,当千年小康梦想照进现实,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停下奋斗的脚步。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离不开亿万人民的砥砺奋斗,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以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再建功立业。
以永不懈怠的“必胜之心”走好“明天”新的赶考路。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今日之中国已远超先辈昔日憧憬,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越是接近目标,路越陡、浪更急。
建国以来高校党史教育的历史演变、经验总结与现实启示
建国以来高校党史教育的历史演变、经验总结与现实启示作者:熊平安崔艳艳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年第04期摘要: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鲜明特点和光荣作风即进行党史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高校党史教育大致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初创探索与曲折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恢复重建与渐成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的系统布局与纵深推进三个阶段。
高校党史教育的历程表明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高度契合,密不可分。
新时代下,党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既要与学校“思政育人”大工程相契合,也要构建契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自主知识体系,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关键词:高校;党史教育;思政育人;历史演变;现实启示DOI:10.15938/ki.iper.2023.04.020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3)04-0124-07党的发展史,是党在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国家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进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文化遗产;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纵观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党和政府始终将党史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毛主席在1938年就告诉我们:“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1]因此,梳理建国以来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历史演变与实践探索,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于新时代下高校党史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发展与完善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对于从思想、政治、行动上提升高校师生的自觉意识具有重要的引导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建国以来高校党史教育的历史演变《第三个历史决议》将党的百年奋斗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时期。
[2]在不同历史時期,围绕当下任务与时代挑战,我们党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成果、演进理路和经验启示[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成果、演进理路和经验启示[1]摘要: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一百多年来,不断地“化中国”,也不断地“中国化”,形成了“三次飞跃”的历史性成果,并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过程中,演绎了实践化、具体化和大众化的演进理路。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须始终坚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坚持守正创新基本理念、坚守人民立场价值取向,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演进理路;经验启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一百多年来,在不断“化中国”和“中国化”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成果和演进理路。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通过“三次飞跃”和“两个结合”系统全面概括了这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成果和演进理路。
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成果,都是对当时一定社会关系和物质生活的反映,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实践。
通过对“三次飞跃”的历史脉络和“两个结合”的演进理路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可以为新时代具有诸多新的特点的伟大斗争提供良有裨益的经验启示,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成果(一)在民族危机中孕育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
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尝试诸多救国方案,均以失败告终。
中国亟需新的思想指导革命。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自“五四运动”开始播入中国大地后,便以其科学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在中国独特复杂的革命形势中经受住了多重严峻考验,孕育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成果——毛泽东思想。
大革命时期,在经历了右倾机会主义的失败打击后,党意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就无法夺取中国革命胜利,于是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实践层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序幕。
从_走俄国人的路_到_走自己的路_两次曲折的历史启示
理论导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文章编号:$""!%&’"()!""!*"$%"""&%"’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两次曲折的历史启示奚义生(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陕西西安&$""+,)从“走俄国人的道路”到“走自己的道路”,看起来似乎简单明白,实际上很不容易,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和特殊的历史条件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这一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年经历了两次曲折,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一*从照搬十月革命经验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这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所经历的一次曲折。
五四时期,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一正确方向。
两年之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党成立后,并没有结束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而是开始了新的、更为深刻的结合过程。
但是,由于党缺乏充裕的时间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和中国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工作,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认识比较肤浅,加之受俄国革命模式和共产国际、苏联指导的影响,从建党到北伐大革命,中国革命基本上是按照十月革命的模式开展工作,以城市为中心,以开展工人运动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为重心。
工农群众运动的发动,国民革命高潮的兴起,掩盖了党对自己所应走的革命道路的探索,一切照搬外国经验,导致$-!’年到$-!&年的革命失败。
更为严重的是!"世纪!"年代后期和,"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中国党内出现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
特别是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者,照搬照抄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结果使中国革命遭到严重挫折,几乎陷于绝境。
诠释国共谈判的经验与现实启发
诠释国共谈判的经验与现实启发2019-04-27摘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根本,⾼举抗⽇民族⽃争的⼤旗,与国民党进⾏了艰难复杂的协商和谈判,实现了国共两党的携⼿合作,促成了抗⽇战争的全⾯胜利。
我党在延安时期国共谈判中积累的谈判⽃争经验及取得的显著成就,为促进当今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和有益启⽰。
关键词:延安时期;国共谈判;历史经验;启⽰HistoricalExperienceandImplicationsforCCP-KMTTalksintheYAN’ANPeriod(ThePoliticalInstituteofLiberationArmyofXi’an,Xi’an710068,China)Abstract:IntheYan’anperiod,theCommunistPartyofChinatakesthenationalinterestsasafundamentalone,andholdshighthebanneroftheAnti-Japanesenationalstruggle.TheCCPandKMTworktogetherandactindifficultandcomplexconsultationsandnegotiations,whichcontributedtotheAnti-JapaneseNationalUnitedFrontandtoachievethevictoryoverJapan.RichexperienceandremarkableachievementsthroughthosetalksprovidethehistoricalreferenceandusefulinsightstopromoteCross-Staitrelations.Keywords:Yan’anPeriod;CCP-KMTtalks;historicalexperience;insights延安时期①,中国⾰命的历史⽅位发⽣了重要变化,中国⾰命由国内⾰命战争转变为民族⾰命战争。
《决议》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强调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
《决议》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强调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在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辉煌历程和重大成就基础上,提出“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总结并运用好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一切真理性认识都是从实践的产物——经验开始的,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经验的积累,不断走向深入。
总结经验,就是在实践和再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使认识升华和发展为思想理论的过程。
我们党具有强烈历史意识和高度理论自觉,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不断深化对历史规律的把握,不断丰富党的历史智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从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强调“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形象地指出“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强调“我们要研究哪些是过去的成功和胜利,哪些是失败,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号召全党学习历史、总结经验。
1979年,邓小平同志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五四运动到现在的切身体验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历史结论”。
在时隔八年后,邓小平同志强调:“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
”江泽民同志指出,“党是在战胜困难、克服失误、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步成熟起来的。
”胡锦涛同志指出,“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
两个历史决议的历史经验与启示全解
两个历史决议的历史经验与启示全解引言历史是人们的经验宝库,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历史来获得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深入探讨两个历史决议,并分析其中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事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过去,为未来的决策和发展提供指导。
第一部分:历史决议一的背景和影响1.1 背景历史决议一指的是某一历史时期的重大决策,这个决策对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这个历史决议的背景信息和重要性。
1.2 影响这个历史决议产生了哪些具体的影响?它对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有何改变?我们将仔细分析这些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个决议的历史意义。
1.3 历史经验与启示通过研究这个历史决议,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这些经验和启示对于我们今天的决策有何借鉴意义?我们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第二部分:历史决议二的背景和影响2.1 背景历史决议二发生的背景和上下文是什么?我们将介绍这个历史事件的背景信息,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重要性。
2.2 影响历史决议二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将详细分析这些影响,以便更好地认识这个决议的历史意义。
2.3 历史经验与启示研究这个历史决议带给我们哪些重要的经验和启示?这些经验和启示对于解决今天的问题有何帮助?我们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分析。
第三部分:两个历史决议的比较和总结3.1 比较我们将对历史决议一和历史决议二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通过比较这两个历史事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3.2 总结在这一节,我们将对整个文档进行总结。
我们将强调两个历史决议的历史经验和启示,并指出它们对我们今天的决策和发展可能会产生的影响。
结论历史是我们的智慧之源,通过深入研究历史决议,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详细讨论了两个历史决议的背景、影响,以及它们所带来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事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过去,为未来的决策和发展提供指导。
中国共产党三个“历史决议”的比较与启示
中国共产党三个“历史决议”的比较与启示
李小凤
【期刊名称】《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24()1
【摘要】三个“历史决议”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是关于党史国史的纲领性文献。
通过对三个“历史决议”的深入分析和比较,揭示其在政治定位、树立权威、维护核心、团结人心、思想预热、敢于斗争方面的异同。
三个“历史决议”同为关于历史问题的政治决议,是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的重要方式,是党
心民意的结晶、思想解放的成果,更是中国共产党不惧压力、顽强斗争的产物。
在
深入认识和理解三个“历史决议”的过程中,形成了要坚决不忘初心、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胸怀天下、坚定人民立场的宝贵思考,对于推进中国共产党未来事业发展
具有重要启示。
【总页数】6页(P24-29)
【作者】李小凤
【作者单位】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4
【相关文献】
1.大历史观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历史决议”——兼论“历史决议”与民族复兴的关系
2.中国共产党三个历史决议的历史演进及当代启示
3.中国共产党人知识
分子观的历史演变及其时代指引——基于三个历史决议的文本比较4.中国共产党三个《历史决议》的共性特征及现实启示5.基于三个历史决议对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经验及启示的探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的方法论遵循与价值意蕴——基于三个历史决议的思考
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阅历的方法论遵循与价值意蕴——基于三个历史决议的沉思在中国共产党的进步历程中,总结历史阅历,不仅是一个政党的进步所必需的,更是一项深刻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架构的必定需求。
历史阅历总结可以援助我们发现规律、明确方向、总结阅历、防止失误,更好地开展自己的工作。
本文将以中国共产党在三个历史决议中总结历史阅历的方法论为基础,探讨其遵循的思路和内在的价值意蕴。
起首,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阅历的方法论中,明确了踏踏实实的原则。
无论是陈述历史的事实,仍是总结历史的阅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踏踏实实的态度。
中国共产党深知理论是从实践中来的,只有通过对实践进行科学的总结和分析,才能得出准确而有价值的结论。
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阅历时,始终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严格把关,防止主观臆断,遵循思想解放、踏踏实实的方法。
其次,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阅历时,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和进步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戴,而人民群众也是历史的创设者和推动者。
因此,总结历史阅历时,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群众作为最重要的思想力气和工作对象,通过深度调查探究,倾听群众声音,发挥人民群众在总结历史阅历中的主体作用。
再次,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阅历的方法论中体现了观察问题全面的思维方式。
历史是一部综合性的巨大教室,只有从全面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和总结历史阅历,才能得到真正有益的启示和教训。
中国共产党在三个历史决议中,对历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梳理,不仅关注了党的历史,也关注了国家、社会的历史,对各个领域的阅历进行了科学的总结。
这种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让中国共产党更准确地把握历史进步的脉络,更有力地指导自己的工作。
最后,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阅历的方法论传递了一种重视世界思潮的价值意蕴。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国际主义的政党,在总结历史阅历时,总是不忘世界历史的变革和思潮的进步。
三个历史决议中包含了对世界历史的科学总结,对外国党各领域的实践进行了全面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