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法(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制备色谱和分析色谱的比较
制备色谱 分离目的 色谱模型 仪器设备 分析色谱
单位时间内获得符合 获得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信 纯度的物质量 息(定性定量) 非线性色谱 线性色谱 制备柱、高流量、大 高压稳流、高精度进样、 进样、低检测(高通 高灵敏检测(高重现性) 量)
2.制备薄层色谱
2.1制备薄层色谱法概述 2.2常规制备薄层色谱(PTLC)
点样工具:微量注射器;玻璃毛细管。 点样方法:液体直接点样法;固体添埋法。
样点式样:点型;线型;条型。
点样应注意的问题:
点样斑点的大小:一般点样斑点直径不大于 2mm;点样带应尽可能狭窄,以获 得更好的分离效果。如点样带太宽,可用高极性溶剂展开至点样带上方 2cm处 进行浓缩,然后将铺板干燥后再用展开剂展开。 点样量:适当的点样量,可使斑点集中,点样量过大,易拖尾或扩散;点样量 过少,不易检出。0.25mm薄层,一般点样量为几微克~几百微克作定性分析; 2mm层厚,点样量可达几十毫克~几百毫克作制备。 点样位置:距底边约1~2cm的起始线上,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1.5cm。
单一溶剂的极性顺序为(从小到大): 石油醚→环己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苯→甲苯→二氯甲 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酮→正丙醇→甲 醇→吡啶→乙酸 混合溶剂的极性顺序(从小到大): 苯∶氯仿(1+1)→ 环己烷∶乙酸乙酯(8+2)→氯仿∶丙 酮( 95+5 ) → 苯∶丙酮( 9+1 ) → 苯∶乙酸乙酯( 8+2 ) → 氯仿∶乙醚(9+1)→苯∶甲醇(95+5) →苯∶乙醚(6+4) →环己烷∶乙酸乙酯(1+1)→氯仿∶乙醚(8+2)→氯仿∶ 甲醇(99+1)→苯∶甲醇(9+1)→氯仿∶丙酮(85+15)→ 苯∶ 乙 醚( 4+6 ) → 苯∶ 乙酸乙酯 ( 1+1 ) → 氯仿∶ 甲醇 ( 95+5 ) → 氯仿∶丙酮( 7+3 ) → 苯∶乙酸乙酯( 3+7 ) → 苯∶乙醚(1+9) →乙醚∶甲醇(99+1) →乙酸乙酯∶甲醇 (99+1)→苯∶丙酮(1+1)→氯仿∶甲醇(9+1)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分离法
Rf = 溶质的最高浓度中心至原点中心的距离/溶剂前沿至原点中心的距离
薄层层析可适用小量样品(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μg)的分离:也可用于多达500mg样 品的分离,是近代有机化学中用于定性,定量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 仪器及试剂
硅胶薄板、展开缸、苏丹红乙醇溶液、间硝基苯胺乙醇溶液、苏丹红间硝基苯胺混合溶液、 乙酸乙酯:石油醚(5:95)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分离法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色谱分离的原理及其应用。
2.初步掌握薄层色谱和柱色谱的操作技能。
二、 实验原理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即分配)的不同, 使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种物质,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组份分开。 流动的液体称为流动相,流动相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固定不动的物质称为固定相,可 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需吸附在支持剂上)。根据组分在固定相中的作用不同,分为吸附色 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等。按操作条件可分为柱色谱、薄层色谱、纸色谱、气相色谱和 液相色谱等。层析缸ຫໍສະໝຸດ 层析板 试样点展开剂
展开版
四、 操作要点和说明
1. 铺板 本实验直接使用购买的薄层硅胶板,每人一块
2. 点样 用毛细管点样,样点距玻璃板1cm,样点直径不超过2mm,三个样点间距5-6mm。
3. 展开 薄层色谱的展开,需要在展开缸中进行如图。展开方式采用倾斜上行法。
4. 计算Rf值 准确地找出原点,溶剂前沿以及三个样品展开后斑点的中心,分别测量溶剂前沿和样点 在薄层板上移动的距离(如图),求出其Rf值。
柱色谱是利用各组分在固定相上的吸附能力和流动相的解析能力不同,使混合物随流动相 流过固定相,发生反复多次的吸附和解析过程,从而使混合物各组分分离开。所用仪器为色谱 柱。纸色谱、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看教材。
柱色谱和薄层色谱
3、显色
凡可用于纸色谱的显色剂都可用于薄层色谱。薄层色谱还可使用腐蚀性的显色剂如浓硫酸、
浓盐酸和浓磷酸等。对于含有荧光剂(硫化锌镉、硅酸锌、荧光黄)的薄层板在紫外光下观
察,展开后的有机化合物在亮的荧光背景上呈有色斑点。也可用卤素斑点试验法来使薄层色
3
谱斑点显色。本实验样品本身具有颜色,不必在荧光灯下观察。
3、鉴定化合物 在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纯碎的化合物在薄层色谱或纸色谱中都呈现一定
的移
学 动距离,称比移值(Rf 值),所以利用色谱法可以鉴定化合物的纯度或确定两种性
大 质相似的化合物是否为同一物质。但影响比移值的因素很多,如薄层的厚度,吸附剂颗粒的
大小,酸碱性,活性等级,外界温度和展开剂纯度、组成、挥发性等。所以,要获得重现的
化 洗脱液。待蓝色色带分离出来后,最后用冰醋酸洗脱,分离出黄色的色带。 学 六、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
1、点样时,各样点间距 1—1.5cm,样点直径应不超过 2mm,
大 2、柱层析时,柱子要致密紧实,无气泡。 昌 七、实验结果
偶氮苯的 Rf 值=4.3cm/5.4cm=0.796
南 苏丹Ⅲ的 Rf 值=2.2cm/5.4cm=0.407
薄层色谱的展开,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为使溶剂蒸气迅速达到平衡,可在展开槽内衬一
滤纸。在层析缸中加入配好的展开溶剂,使其高度不超过 1cm。将点好的薄层板小心放入层
析缸中,点样一端朝下,浸入展开剂中。盖好瓶盖,观察展开剂前沿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取出,
尽快在板上标上展开剂前沿位置。晾干,观察斑点位置,计算 Rf 值。
实验名称:柱色谱、薄层色谱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色谱法分离提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掌握柱层析、薄层层析的操作技术。
常见的色谱法有哪几大类
常见的色谱法有哪几大类色谱法(chromatography)又称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法、层析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方法,在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常见的色谱法主要有:柱色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1、柱色谱法原始的色谱方法,该方法将固定相注入下端塞有棉花或滤纸的玻璃管中,将被样品饱和的固定相粉末摊铺在玻璃管顶端,以流动相洗脱。
常见的洗脱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依靠溶剂本身的重力洗脱,另一种:自下而上依靠毛细作用洗脱。
收集分离后的纯净组分也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方法是在柱尾直接接受流出的溶液,另一种方法是烘干固定相后用机械方法分开各个色带,以合适的溶剂浸泡固定相提取组分分子。
柱色谱法被广泛应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包括:对有机合成产物、天然提取物以及生物大分子的分离。
2、薄层色谱法应用非常广泛的色谱方法,这种色谱方法将固定相涂布在金属或玻璃薄板上形成薄层,用毛细管、钢笔或者其他工具将样品点于薄板一端,之后将点样端浸入流动相中,依靠毛细作用令流动相溶剂沿薄板上行展开样品。
薄层色谱法成本低廉、操作简单,被用于对样品的粗测、对有机合成反应进程的检测等用途。
3、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目前,应用多的色谱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由流动相储液瓶、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记录器组成,其整体组成类似于气相色谱,但是,针对其流动相为液体的特点作出很多调整。
HPLC输液泵要求输液量稳定平衡;进样系统要求进样便利、切换严密;由于液体流动相黏度远远小于气体,为了减低柱压,高效液相色谱的色谱柱一般比较粗,长度也远小于气相色谱柱。
HPLC应用非常广泛,几乎遍及定量定性分析的各个领域。
4、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将氦或氩等气体作为载气(称移动相),将混合物样品注入装有填充剂(称固定相)的色谱柱里,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分离后的各组分经检测器变为电信号并用记录仪记录下来。
色谱法的分类及其原理
色谱法的分类及其原理(一)按两相状态气相色谱法:1、气固色谱法2、气液色谱法液相色谱法:1、液固色谱法2、液液色谱法(二)按固定相的几何形式1、柱色谱法(column chromatography):柱色谱法是将固定相装在一金属或玻璃柱中或是将固定相附着在毛细管内壁上做成色谱柱,试样从柱头到柱尾沿一个方向移动而进行分离的色谱法2、纸色谱法(paper chromatography ):纸色谱法是利用滤纸作固定液的载体,把试样点在滤纸上,然后用溶剂展开,各组分在滤纸的不同位置以斑点形式显现,根据滤纸上斑点位置及大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LC):薄层色谱法是将适当粒度的吸附剂作为固定相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层,然后用与纸色谱法类似的方法操作以达到分离目的。
(三)按分离原理按色谱法分离所依据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1、吸附色谱法:利用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物理吸附性能的差别而使之分离的色谱法称为吸附色谱法。
适于分离不同种类的化合物(例如,分离醇类与芳香烃)。
2、分配色谱法:利用固定液对不同组分分配性能的差别而使之分离的色谱法称为分配色谱法。
3、离子交换色谱法:利用离子交换原理和液相色谱技术的结合来测定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一种分离分析方法,利用被分离组分与固定相之间发生离子交换的能力差异来实现分离。
离子交换色谱主要是用来分离离子或可离解的化合物。
它不仅广泛地应用于无机离子的分离,而且广泛地应用于有机和生物物质,如氨基酸、核酸、蛋白质等的分离。
4、尺寸排阻色谱法:是按分子大小顺序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方法,体积大的分子不能渗透到凝胶孔穴中去而被排阻,较早的淋洗出来;中等体积的分子部分渗透;小分子可完全渗透入内,最后洗出色谱柱。
这样,样品分子基本按其分子大小先后排阻,从柱中流出。
被广泛应用于大分子分级,即用来分析大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布。
薄层色谱与柱色谱
湿法 其他方法 柱径比(塔板数问题、空白硅胶量)
洗脱:
流速控制
收集量:影响每瓶收集量的因素
合并 重结晶(结晶条件)
单体化合物打谱前应准备的工作:
纯度检测(HPLC、UV)
熔点(可以初步确定纯度) 溶媒(氯仿、甲醇、二甲亚砜)
=6:1:0.5:0.5,展开后取出晾干,用浓度为5
%AlCl3显色,在日光下观察。
柱层析:
1、洗脱条件 2、Hale Waihona Puke 样3、装柱4、洗脱
洗脱条件:
洗脱剂的确定(一般都由薄层条件来确定)
洗脱剂的选择 常压柱:洗脱条件与薄层条件相比 加压柱:洗脱条件如何确定
伴样:
样品量与硅胶量比
伴样方法
装柱:
干法
适用条件及优缺点
薄层层析与柱层析
——问题探讨
黄 松
薄层色谱: 固定相:硅胶(G,F)、氧化铝、纤维素、
聚酰胺、硅藻土、葡聚糖凝胶。
粘合剂:CMC—Na等。
添加剂:荧光指示剂、酸碱等。
点样
点样量:1~5μl(过多或太少)
斑点大小:5mm左右(大小)
展开
方式:线性(上行、下行、水平等)、环形、
多次等。
影响因素:相对湿度(如何控制)、温度、溶
剂蒸气(是否饱和)、展距等。
展开剂:
• 溶剂的分类 • 溶剂一般分为6类:
• 第Ⅰ类为电子授受体溶剂:甲苯、苯、四氢呋喃、
乙酸乙酯、丙酮、乙睛。
• 第Ⅱ类为质子给予体溶剂:异丙醇、正丁醇、无 水乙醇、甲醇。 • 第Ⅲ类为强质子给予体溶剂:氯仿、冰醋酸、甲 酸、水。
• 第Ⅳ类为质子受体溶剂:三乙胺、乙醚。 • 第Ⅴ类为偶极作用力溶剂:1,2-二氯乙烷、二
色谱法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吸附竞争
固定相
流动相
吸附剂 (固定相)
比 由 样移于品值吸中R附各f :剂组(分硅吸胶附、能氧力化不铝同等(,极强性极强性的)组对分
被R 吸= 附能斑力 点的越 最 强高 )浓 ,度 当中 展心 开至 剂原 (点 中常 心常 的是 距具离 有
一f定极性的有展开机剂溶前剂沿)至流原 经点吸中附心的有距样离品展的开吸剂 比 性同比附 产 吸 分移能的移剂生较从值有 。 值时竞易吸R但关 是,争,附f 对, 一在展吸随剂同不 个一开附展上一同 特定剂,开解溶的 定条与极剂吸质溶 的件在质 常样性较较下相在 数和品小快难同色 (溶中的地,条谱定质的组移随件分性(各分动展下离分组组从;开进过析分分吸极剂行程的)对附性移色的依的(谱比据吸剂大动分流分移)子附上的较动离值。结剂解组慢相时是构。),不、
> 卤代烃、醚 > 芳香烃 > 烯 > 环烷烃 > 烷烃
二. 实验原理和实验技术
薄层色谱(TLC,薄层层析) 展开剂的选择:
选择展开剂时,要考虑样品各组分的极性、溶解度和吸附活性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溶剂的展开能力与溶剂的极性成正比。
溶剂的极性大
溶剂对化合物的解吸能力强
Rf 值大
常用展开剂的极性大小顺序(仅对硅胶和氧化铝适用):
《有机化学实验》
色谱法
(薄层色谱、柱色谱)
一. 实验目的
学习薄层色谱和柱色谱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掌握用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分离和鉴定化合物的
操作技术。
二. 实验原理和实验技术
• 色谱法:分离、提纯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 色谱法基本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 性能(即分配)的不同,或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使混合物的 溶液流经该物质时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组分分 开。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实验报告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实验目的:了解薄层色谱和柱色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样品准备、修饰介质的选择、溶剂系统的优化和色谱分离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1.薄层色谱原理:薄层色谱是利用物质在其固、液相之间的分配作用而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方法。
在底片上涂上液相,待液相挥干后,在底片上成薄层状(约为0.2mm之厚)液相,然后在高温、低压的条件下进行分离。
它主要应用于化合物分离和检验、药物分离和分析等领域。
2.柱色谱原理:柱色谱是把某种固体颗粒填充于管柱内部,然后加入适当的流动相使待检样品浸泡在固定颗粒中并与固相上的不同物质发生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样品的分离和纯化。
柱色谱主要应用于化合物分离、提纯和分析等领域。
实验步骤:1.薄层色谱:(1) 将样品用氯仿、乙酸乙酯等溶剂溶解。
(2) 取薄层色谱板,用细针在距离底端约0.5cm的位置上标记一个起始线,用相同距离的标记在另一侧标上终止线。
(3) 在起始线处使用毛刷将样品溶液均匀地涂在一个小片内,使样品呈现均匀的带状。
(4) 将板放在暗处让涂层彻底干燥,然后将板放入色谱槽,加入开发剂。
(5) 在开发剂移行至终止线前,拿出板晾干并进行显色。
在显色后,用各种方法对相应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和鉴别。
2.柱色谱:(1) 将柱子放入固定支架中,并用滴管加入几滴洗涤液进行洗涤,直至所有洗涤液从柱子底部滴出。
(2) 用吸管将样品溶液加入柱子中,并用滴管加入移动相。
(3) 将收集瓶放在柱子下方,并向柱子中加入移动相,使溶液垂直流过柱子,直至柱子底部没有液体时停止收集。
(4) 将收集物送入旋转蒸发器中,将其浓缩至一定程度后进行结晶或涂层。
实验结果:1.薄层色谱: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了薄层色谱对于化合物分离和检验等方面的应用。
在实验中,我们成功的运用了薄层色谱法来完成了对某些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别。
2.柱色谱: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了柱色谱对于化合物分离、提纯和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实验名称:薄层色谱和柱色谱一、实验目的1、学习薄层色谱和柱色谱技术的原理和应用2、掌握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分离技术和操作要点。
3、掌握如何正确的配置展开剂二、实验原理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平衡常数的差异。
简单地说就是当流动相流经固定相时,由于固定相对各组分的吸附或溶解性能的不同使吸附力较弱或溶解度较小的组分在固定相中移动的速度较快,在多次反复平衡过程中导致各组分在固定相中形成了分离的“色带“从而得到分离。
三、主要试剂规格及用量1%偶氮苯的甲苯溶液1%苏丹Ⅲ的甲苯溶液1%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水溶液硅胶G立即比为9:1的甲苯-乙酸乙酯。
四、实验装置图五、实验步骤一薄层色谱实验步骤1、薄层板的制备此实验中不考虑有直接的可用2、取两块薄层板分别在距一端1cm处用铅笔轻轻地画一条线作为起始线。
用分别两根毛细管分别取偶氮苯、苏丹甲苯溶液和其混合液放在起始线上取两个样点且两样点相距1到1.5厘米且样点的直径不超过2毫米。
如果样点颜色太浅可以等其变干后在重复几次。
3、用上述的甲苯-乙酸乙酯作为展开剂待样点干燥后小心放入已加入展开剂的广口瓶中点样一端应进入展开剂 0.5cm盖好瓶盖观察实验现象观察展开剂前沿上升至离板的上端1cm处取出尽快用铅笔在展开剂上升的前沿处划一记号比较两者的Rf值的大小。
二柱色谱实验步骤1、在色谱柱上端放一个干燥的漏斗将吸附剂倒入其中并轻轻的敲打色柱柱身使其填充均匀然后加入洗脱剂湿润。
2、当溶剂下降到吸附剂表面时立即开始使用色谱柱用滴管把样品溶液转移到上色谱柱中并用少量溶剂分几次洗涤柱壁上所沾试液直至无色。
样品加完后打开下旋塞使样品进入石英砂层后再加入洗脱剂进行洗脱。
3、在分有色物质是直接观察到分离后的“色带”然后用洗脱剂将分离后的“色带”依次自柱中洗脱出来再用适宜的溶剂将溶质萃取出来。
薄层色谱和柱层析
此外,移动距离也与二相之体积比有关,体积大者,在其 中分配的量也多。如以Vs 表示固定相的体积, Vm表示流动相 的体积 Vs/Vm∝d2/d1
12:25:49
合并上两式:
d2/d1=KVs/Vm Rf=d1/(d1+d2)=d1/(d1+ d1KVs/Vm) =Vm /(Vm+KVs) 或 K=Vm/Vs(1/Rf-1) 若实验条件固定,则两相体积比也固定不变,则决定Rf的 主要因素是分配系数K。由K值可推倒出Rf值。但有时纸纤维 对某些物质也有作用,从而使实测Rf值与计算(推倒) Rf值 有一定差别。 在分配色谱中,但固定液的极性大于流动相的极性时,称 为正相分配;当固定液的极性小于流动相的极性时称为反相分 配。通常纸色谱均为正相,即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吸收在滤纸 上的水分作固定相。但有时也有将滤纸用极性较小的液体(如 烃类)处理后作固定相,而以极性较大的含水溶剂作流动相, 则为反相色谱。用DMF处理的仍然为正相。
4-吸附剂与载体 (1)对吸附剂的要求 ( Ⅰ )具有大的表面积与足够的吸附能力 ( Ⅱ )对不同组分有不同吸附性能,这样有好的分离效果 ( Ⅲ )在所用溶剂和展开剂中不溶解 ( Ⅳ )不与试样中各组分、溶剂和展开剂起化学反应、破坏 或分解作用
12:25:49
( Ⅴ )粒度均匀,使用过程中不破坏
12:25:49
(e)径向薄层板:径向板铺法与一般板不同,点样前按下法 处理:
刮去
刮去
用此板展开,可使Rf值相近的化合物得到较好的分离,且 灵敏度高。 (f)梯度薄层板:梯度是指由一种性质到另一种性质的变化。 梯度薄层与常规薄层不同,它显示出具有渐变的分离性能,如 有两种不同吸附剂的比例渐变(吸附性梯度);用不同pH值溶 液(pH梯度)或AgNO3浓度(0.5~10%浓度梯度)铺层;用 不同粒度吸附剂铺层(粒度梯度)。
薄层色谱与柱色谱实验报告
薄层色谱与柱色谱实验报告薄层色谱与柱色谱实验报告引言:薄层色谱和柱色谱是常见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两种色谱技术的实验比较,探讨它们的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一、薄层色谱实验1. 实验原理:薄层色谱是一种基于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进行分离的技术。
在薄层色谱实验中,我们将待分离的混合物在薄层平面上涂抹,并将其浸入流动相中,通过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2. 实验步骤:首先,我们准备好薄层色谱板和待分离的混合物溶液。
然后,将薄层色谱板放入色谱槽中,使其与流动相接触。
接下来,将混合物溶液涂抹在薄层色谱板上,然后将其放入色谱槽中,使其与流动相接触。
最后,观察薄层色谱板上的色斑,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3.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观察薄层色谱板上的色斑,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成分的迁移距离,并计算出它们的Rf值。
Rf值是指某一组分的迁移距离与流动相前进距离之比,是判断组分相对亲疏水性的重要指标。
通过比较不同组分的Rf值,我们可以得出它们的相对亲疏水性,从而实现混合物的分离和鉴定。
二、柱色谱实验1. 实验原理:柱色谱是一种基于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进行分离的技术。
在柱色谱实验中,我们将待分离的混合物通过柱装填有固定相的柱子,通过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2. 实验步骤:首先,我们准备好柱子和待分离的混合物溶液。
然后,将混合物溶液注入柱子中,使其与固定相接触。
接下来,通过流动相的加入,使混合物在柱子中进行分离。
最后,观察柱子中的色斑,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3.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观察柱子中的色斑,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成分的保留时间,并计算出它们的保留因子。
保留因子是指某一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的程度,是判断组分在柱子中停留时间的重要指标。
通过比较不同组分的保留因子,我们可以得出它们的相对亲疏水性,从而实现混合物的分离和鉴定。
薄层色谱和柱层析综述
聚酰胺
硅酸镁 多孔玻璃珠
20:45:40
纤维素硅藻土
离子交换剂 反相键合硅胶(硅烷化处理)
5-薄层板的制备
将吸附剂均匀地涂铺在规定尺寸的玻璃板或其它平面板上, 这一过程称铺板或铺层,即制成薄层板。 板的好坏是分离成功与否的关键,好的板要求吸附剂涂铺 均匀,表面光滑,厚度一致。现有预制板出售。 制板方法主要有干法和湿法两种: (1)干法制板 氧化铝和硅胶可用干法铺板,干法铺层比较简便,制得的 板展开速度快,但展开后不能保存,薄层不牢固,喷显色剂时 易吹散。 方法:将吸附剂均匀地撒在薄层板上,两手用两端圈套的 玻璃棒滚动,厚度0.25~3mm,滚动不宜太快,不能停。 0.25mm左右主要是分析和分离用,3mm的厚板主要是制备色 谱用。
20:45:40
将溶剂抽提中的一个相固定在硅胶上,装在柱内,并按色 谱法操作,使另一液相流过柱子,分离获得成功。从此出现了 基于分配原理的分配色谱法,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以后的发 展采用了纤维素、继而采用滤纸作分配色谱载体,发展了纸色 谱法。薄层色谱法的研究和发展也出现在二十世纪的三、四十 年代,现在已和气、液色谱一起成为最常用的色谱分离、分析 方法。为与柱色谱相区别,并突出纸色谱和薄层色谱的特点, 这两种方法也叫平床色谱法(Flat bed chromatography)或平 面色谱法(Planar chromatography)。 色谱法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有多种操作形式,其分类方法 也有多种。按固定相和流动相的物态可分为以气体为流动相的 气相色谱(包括气固色谱、气液色谱)和以液体为流动相的液 相色谱(包括液固色谱、液-液色谱);如以固定相的操作方 式以及形状分类则有柱色谱、 纸色谱、薄层色谱;
20:45:40
薄层色谱中,Rf值与组分的分配系数K值有关:
实验6柱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
实验6柱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柱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是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的两种常用色谱技术。
虽然它们在一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在原理和应用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首先,柱色谱法是一种液相色谱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样品的分离和分析。
它利用固定在柱状填充材料中的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分离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柱色谱法的操作简单,适用于各种复杂的混合物的分离,例如有机合成产物、天然产物和生物样品。
它还可以应用于样品的纯化,即将目标化合物从混合物中提纯。
柱色谱法有多种类型,包括液相色谱(LC)、气相色谱(GC)、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等,可以根据分离要求选择合适的类型。
在柱色谱法中,填充材料通常是细小球状或颗粒状的,具有大的比表面积。
填充材料是固定相,并根据样品性质来选择相应的固定相。
固定相的选择取决于分离的目标化合物和物理化学性质。
流动相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具体选择取决于样品的特性和分离的目的。
样品通过柱时,对于不同的化合物,由于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不同,它们在柱上停留的时间也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与柱色谱法相比,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分离技术,常用于分析目标化合物和纯化化合物。
薄层色谱法基于静态相相对动态相的分离原理。
它利用涂在陶瓷、玻璃或塑料基底上的薄而均匀的层状吸附剂,将液态或溶液样品在上面分离。
薄层色谱法的工作原理类似于柱色谱法,但操作更为简单。
通过在静态相中选择不同的柱型和样品溶液,可以实现不同化合物的分离和检测,对于有机化学分析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薄层色谱法的主要优点是速度快、样品处理方便、重复性好、消耗样品量小等。
它广泛应用于各种复杂混合物的分离和定性分析,例如药物分析、天然产物分析和环境样品分析。
此外,薄层色谱法还可以与其他色谱技术相结合,如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以增强分离效果。
综上所述,柱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是两种常见的色谱技术,它们在一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在原理和应用上存在显著差异。
薄层色谱及柱色谱
4.两相中,相对固定不动的一相称为固定相,移动的一相称为流动相。
三、色谱法的分类
LOGO
按其操作不同,可分为薄层色谱、柱色谱、纸色谱、气相色谱和高效 液相色谱。
(1)薄层色谱:将固定相均匀涂布在表面光滑的平板上,形成薄层来进 行物质分离及分析的方法。
按其作用原理不同,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凝 胶渗透色谱。
(1)吸附色谱:利用吸附剂对不同组分吸附能力的不同加以分离的方法。
(2)分配色谱:利用不同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进 行分离的方法。
(3)离子交换色谱:利用离子交换剂与各组分之间的离子亲和 力不同而 进行层析分离的方法。
待糊状物全部装完后,用接收到的洗脱剂转移残留的固 定相,并将柱壁上的固定相淋洗下去。
装柱过程中,应不断轻敲色谱柱,以使固定相填充均匀、 无气泡!
整个装柱过程中,柱内洗脱剂的高度始终不能低于固定 相最上端,否则柱内会出现裂痕和气泡!
五、柱色谱
LOGO
(3)干法装柱: 在色谱柱顶端放一干净干燥的漏斗,将干燥的吸附剂(固定相)倒入漏
(4)凝胶渗透色谱:利用不同组分之间分子大小不同,在通过凝胶介质 时所受到的阻滞作用的差异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四、薄层色谱
LOGO
薄层板的制备
点样
展开
显色,计算、分析
1.薄层板的制备:
(1)固定相的选择:
吸附色谱:
氧化铝、硅胶
分配色谱的支持剂:硅藻土、纤维素
?HF254
GF254
(H——不含黏合剂) (F——含荧光物质) (G——含煅石膏2CaSO4·H2O黏合剂)
薄层色谱及柱色谱详解
(H——不含黏合剂) (F——含荧光物质) (G——含煅石膏
四、薄层色谱
(2)制板:
干法和湿法
LOGO
取3g硅胶G与67mL0.5%-1%的 羧甲基纤维素钠 的水溶液在烧杯 中调成糊状物
平铺 或浸渍
室温晾干后, 放入烘箱内加热活化 通常用六中染料确定活性
四、薄层色谱
2.点样
LOGO
(1)点样前,先在薄层板上据底端1cm处,用尺子、铅笔轻 画一横线作为起始线。 (2)通常将样品溶于低沸点溶剂(丙酮,甲醇、乙醚等), 根据使用的固定相配成0.5%-5%的溶液,用内径小于1mm 管口平整的毛细管,在起始线上小心点样,斑点直径一般 不超过2-3mm。 (3)同一块板可点几个样品点,但是间距应为1-1.5cm。点 样要轻,不可刺破薄层!(注:因溶液太稀或样点太小,可 重复点样。但应在前次点样的溶剂挥发后,方可重点,以防 样点被溶解掉。样点过大,造成尾扩散等现象,影响分离效
只与组分性质有关,因此可用来鉴定化合物。(定性) 但是Rf值除了决定于物质的结构外,还与吸附剂的含水量、 薄层厚度,展开剂纯度、温度等外界因素有关,因此薄层色 谱几乎不用于定性,常用来分析样品中的组分。
注意事项:
LOGO
1.一根点样管只能点一种样品,否则有交叉污染。 2,软板点样需很轻,否则固定相会粘到点样管下。 3,样品点直径应不超过2mm,距离薄层板底部约 1cm,样之间间距约1~1.5 cm,展开时薄层板底 部浸入展开剂的高度约0.5 cm。注意样品点决不 能浸到开剂中。 4.展开剂离薄层板上缘约1 cm时应停止走板,取出 晾干。不可使展开剂走到板的尽头。板取出后要 及时标记展开剂前沿,否则展开剂挥发后难以确 定。
LOGO
吸附剂的选择: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图1 薄层色谱示意图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色谱法是分离、提纯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即分配)的不同,或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使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物质时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组分分开。
流动的混合物溶液称为流动相;固定的物质称为固定相(可以是固体或液体)。
根据组分在固定相中的作用原理不同,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等。
吸附色谱常用氧化铝和硅胶作固定相;分配色谱中以硅胶、硅藻土和纤维素作为支持剂,以吸收较大量的液体作固定相,而支持剂本身不起分离作用。
根据操作条件不同,可分为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类型。
一、薄层色谱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属于固-液吸附色谱,是一种微量的分离分析方法,具有设备简单、速度快、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以及能使用腐蚀性显色剂等优点。
适用于小量样品(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µg)的分离。
同时薄层色谱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跟踪反应的手段,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也常用作柱色谱的先导,可用于柱色谱分离中展开剂的选择,也可监视柱色谱分离状况和效果。
最常用的薄层色谱属于液-固吸附色谱,把吸附剂(如氧化铝、硅胶)和粘合剂(如煅石膏CaSO 4·H 2O 、羧甲基纤维素钠等)均匀地铺在一块玻璃板上形成薄层,将分离样品滴加在薄层的一端,当利用毛细作用使流动相沿着吸附剂薄层(固定相)移动时,吸附剂借各种分子间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各组分以不同的作用强度被吸附。
被分离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进行分配或吸附,经过反复无数次的分配平衡或吸附平衡,不同组分的极性化合物就会在薄层板上移动不同的距离。
极性强的化合物会“粘”在极性的吸附剂上,在薄板上移动的距离比较短。
色谱法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柱色谱法的操作步骤
样品处理
将待分离样品进行适当处理, 如溶解、稀释等,以便更好地 与固定相相互作用。
洗脱
选择合适的流动相,控制流速, 使各组分依次从固定相中洗脱 出来。
装柱
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填充固定 相,确保柱子填充均匀、无气 泡。
上样
将处理后的样品加入色谱柱顶 部,控制上样量,避免过载。
检测
对洗脱出来的组分进行检测, 如紫外可见光谱、质谱等,以 确定组分的性质。
通过质谱技术对色谱分离后的组分进行鉴定和结构分析, 提高定性能力。
要点二
色谱-光谱联用(GC-FTIR、LCUV/Vis)
结合光谱技术对色谱分离后的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拓展应用范围。
色谱法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
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研究
利用色谱法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为新药研发提供有 力支持。
03 柱色谱法
柱色谱法的原理
01
02
03
分离原理
柱色谱法基于不同物质在 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 配平衡原理,实现混合物 中各组分的分离。
分离过程
当流动相通过固定相时, 各组分在两相之间的分配 达到动态平衡,从而实现 分离。
分离依据
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 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因 此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 而实现分离。
通过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上的吸附和解吸过程,实现了各组分的分离。
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步骤
展开
点样
用微量注射器将样品溶液点在薄 层板的起点处,注意控制点样量。
将薄层板放入展开槽中,使流动 相在固定相中展开,不同组分随 流动相移动。
显色
根据各组分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显 色剂,使各组分显色以便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实验原理和实验技术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 相同点:薄层色谱和柱色谱都属于液–固吸附色谱,都是经过在吸 附剂和展开剂(洗脱剂)之间的多次吸附–溶解作用,将混合物中 各组分分离成孤立的样点,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 不同点: 薄层色谱:是将吸附剂涂布在玻璃板上,形成薄薄的平面涂层。 干燥后在涂层的一端点样,竖直放入一个盛有少量展开剂的有盖 容器中。展开剂接触到吸附剂涂层,借毛细作用向上移动。 柱色谱:是将吸附剂装于柱中,当待分离的混合物溶液流过吸附 柱时,各种成分同时被吸附在柱的上端。当洗脱剂流下时,由于 不同化合物吸附能力不同,往下洗脱的速度也不同,从而达到分 离的目的。
三. 实验装置
层析柱
薄层板
层析缸
薄层色谱
柱色谱
四. 实验步骤
薄层色谱
点样用的毛细管必须专 用,不得弄混。 (1)薄层板的制备:(略)
使毛细管液面刚好接触到薄层板即可, 切勿点样过重而使薄层破坏。
(2)点样:
取出制好的薄层板,分别在距一端lcm处用铅笔轻轻划一横线作为起始线。取 管口平整的毛细管△插入样品溶液中,在一块板的起点线上点△5%间硝基苯胺的 苯溶液、1%的偶氮苯的苯溶液和1%苏丹Ⅲ的苯溶液三个样点。在第二块板的起 点线上点混合液及未知物A/B两个样点,样点间相距约1.5cm左右。如果样点的 颜色较浅,可重复点样,重复点样前必须待前次样点干燥后进行。样点直径不 间硝基苯胺 偶氮苯 苏丹Ⅲ 应超过2mm。 原点(点样线)勿浸入展开剂中! 动作要快!否则溶剂前沿很快消失。
本实验吸附剂:中性氧化铝(150目 本实验吸附剂:中性氧化铝(150目)
二. 实验原理和实验技术
柱色谱 溶剂、洗脱剂的选择:
极性大的洗脱剂对极性大和小 的组分洗脱能力都很强。
• 选择原则: 取决于样品各组分的极性; 极性小的组分用极性小的洗脱剂进行洗脱; 极性大的组分用极性大的洗脱剂△进行洗脱。
• 最终选择: 根据各组分的极性,采用TLC技术确定。 (在TLC中能使各组分分开的展开剂即可做为柱色谱的洗脱剂。) 除单一溶剂外,也可采用混合溶剂, 或采用梯度(开始是低极性溶剂,后面是高极性溶剂) 采用梯度( 采用梯度 开始是低极性溶剂,后面是高极性溶剂)
(3)展开:
用无水环已烷–乙酸乙酯混合溶剂为展开剂。在层析缸中放约15mL的展开剂, 盖上盖子使容器被展开剂蒸汽饱和2分钟左右,然后把薄层板小心放入层析缸 内。点样一端应浸入展开剂约0.5cm△。盖好盖子,观察展开剂前沿上升至离板 的上端1cm处取出,尽快用铅笔在展开剂上升的前沿处划一记号△,晾干后观察 分离的情况,比较三者Rf值的大小,并根据Rf判断出未知物中所含的组分。
常用展开剂的极性大小顺序(仅对硅胶和氧化铝适用): 己烷、石油醚 < 环己烷 < 四氯化碳 < 三氯乙烯 < 二硫化碳 < 甲苯 < 苯 < 二氯甲烷 < 氯仿 < 乙醚 < 四氢呋喃 < 乙酸乙酯 < 丙酮 < 正 丁醇 < 丙醇 < 乙醇 < 甲醇 <水 < 冰乙酸 < 吡啶 < 乙酸
如果单一展开剂分离效果不显著,可选用混合溶剂。 环己烷– 环己烷–乙酸乙酯混合溶剂 (9︰1)
四. 实验步骤
若松紧不均,特别是有断层时,影响流速和 色带的均匀,但如果装柱时过分敲击,色谱 柱色谱 当柱内溶剂或溶液液面流至固体中,就会 柱填装过紧,又使流速太慢。 使柱身干裂,影响渗滤和显色的效果。 (1)装柱(湿法) 安装好色谱柱(垂直),以50mL锥形瓶作洗脱液的接受器。向柱内倒入 (2)展开和洗脱 滴管尽量接近滤纸慢慢滴加入, 95%乙醇至柱高3/4处,打开活塞,控制滴出速度为l滴/秒,收集滴下的溶剂, 以避免将氧化铝溅起。 取甲基橙和亚甲基蓝溶液各4滴于一小试管内,混匀备用。 通过干燥的长颈玻璃漏斗慢慢加入15g中性氧化铝。用橡皮塞或手指轻轻敲打 △,使填装紧密均匀,不断补充乙醇(收集的),勿使氧化铝柱层变干, 柱身当溶剂液面下降至与滤纸面相近时 (勿使滤纸变干△),关闭活塞,用长的 滴管将上述混合液小心△加入柱顶,打开活塞,当液面下降与滤纸相近时,关 关 让溶剂保持流动一段时间,至氧化铝顶部不再下降,将一张内径略小滤纸盖在 闭活塞,再小心加入2mL95%乙醇, 2mL95%乙醇 闭活塞,再小心加入2mL95%乙醇,重复上述操作两次,然后小心加入足量95% 氧化铝层顶部,以保护氧化铝层平面。 乙醇,打开活塞,使滴下速度为1~2滴/秒。蓝色的亚甲基蓝首先向柱子下端 移动,甲基橙则留在柱子上端。当蓝色的亚甲基蓝快从柱子里流出时,更换一 甲基橙 亚甲基蓝 个接受器立即计量收集 (用量筒)。继续洗脱,至滴出液体近无色为止(即蓝 色液全部流出后),再换一接受器,改用水洗脱至橙色的液体开始滴出,用另 一接受器计量收集被洗脱甲基橙水溶液,直至无色为止。这样两种组分就被分 开了。实验结束后,将氧化铝从柱顶倒置倒出,把柱子洗净归还。
二. 实验原理和实验技术
柱色谱 吸附柱色谱的工作原理: • 在色谱柱中填入表面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 性粉状固体吸附剂(硅胶、氧化铝)。 • 分离的混合物溶液流过吸附柱时,各种成分同 时被吸附在柱的上端。 • 当洗脱剂流下时,由于不同化合物吸附能力不 同,往下洗脱的速度也不同,即溶质在柱中自 上而下按对吸附剂亲和力大小分别形成若干色 带。 • 再用溶剂洗脱时,已经分开的溶质可以从柱上 分别洗出收集。
二. 实验原理和实验技术
薄层色谱(TLC,薄层层析) 薄层色谱(TLC,薄层层析)
特点:所需样品少,分离时间短,效率高。 薄层吸附色谱的工作原理: 应用:精制样品,鉴定化合物,跟踪反应进程和柱色谱的摸索最佳吸附剂 (固定相)
由于吸附剂(硅胶、氧化铝等,强极性)对 比移值Rf : 样品中各组分吸附能力不同(极性强的组分 斑点的最高浓度中心至原点中心的距离 被吸附能力越强),当展开剂(常常是具有 Rf = 一定极性的有机溶剂)流经吸附有样品的吸 展开剂前沿至原点中心的距离 展开剂 附剂时,展开剂与样品中的各组分对吸附剂 (流动相) 比移值Rf 在一定条件下和溶质(组分)的分子结构、 产生竞争吸附,极性小的组分从吸附剂上解 性能有关,不同的溶质在色谱分离过程的比移值是不 吸较易,随展开剂较快地移动;极性大的组 同的。但对同一溶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色谱分离时, 分从吸附剂上解吸较难,随展开剂移动较慢。 比移值是一个特定的常数(定性分析的依据)。
样品点 (多组分)
二. 实验原理和实验技术
薄层色谱(TLC,薄层层析) 薄层色谱(TLC,薄层层析) 固定相的选择:
硅胶和氧化铝是薄层色谱常用的固定相,两者都属于极性吸附剂。 硅胶:(吸附性)表面的Si-OH基 (应用)分离酸性、中性有机物 氧化铝:(吸附性)铝原子上未成键的电子对 (应用)分离碱性、中性有机物 硅胶的型号:60G、600GF254、60H、60HF254和60HF254+366等 薄层吸附色谱(固定相为极性吸附剂)中,化合物的吸附能力与它们的极性成 正比,具有较强极性的化合物吸附较强,即Rf 值较小。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极性大小: 无机盐、离子型有机物 > 磺酸、羧酸 > 醇、酚、胺 > 醛、酮、酯
> 卤代烃、醚 > 芳香烃 > 烯 > 环烷烃 > 烷烃
二. 实验原理和实验技术
薄层色谱(TLC,薄层层析) 薄层色谱(TLC,薄层层析) 展开剂的选择:
选择展开剂时,要考虑样品各组分的极性、溶解度和吸附活性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溶剂的展开能力与溶剂的极性成正比。 溶剂的极性大 溶剂对化合物的解吸能力强 Rf 值大
《有机化学实验》
色谱法
(薄层色谱、柱色谱)
一. 实验目的
学习薄层色谱和柱色谱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掌握用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分离和鉴定化合物的 操作技术。
二. 实验原理和实验技术
• 色谱法:分离、提纯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 色谱法基本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 性能(即分配)的不同,或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使混合物的 溶液流经该物质时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组分分 开。 流动的体系称为流动相(气体或液体);固定不动的物质称为固 定相(可以是固体或液体*)。 根据组分在固定相中的作用原理不同,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 谱、离子交换色谱、排阻色谱等; 根据操作条件不同,可分为薄层色谱、柱色谱、纸色谱、气相色 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类型。
二. 实验原理和实验技术
柱色谱 吸附剂的选择:
常用的吸附剂:氧化铝 氧化铝、硅胶、氧化镁、碳酸钙和活性炭等。 氧化铝 吸附剂要求: 不能与被分离的物质和展开剂发生化学作用; 吸附剂的粒度大小要均匀。 粒度小,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分离效果好,但流速慢; 氧化铝: 粒度大,表面积小,吸附能力弱,分离效果差,但流速快。 酸性(分离酸性物质,如有机酸类化合物) 酸性 中性(分离中性物质,如醛、酮、醌和酯类化合物) 中性 碱性(分离碱性物质,如碳氢化合物、生物碱、胺等) 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