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思政、党建、稳定、网络)委托
78dcc1cc-48ce-4a94-ad43-b4d6bbdb2e7c
附件2:辅导员骨干支持研究课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思政、党建、稳定、网络)委托研究项目投标评审书投标课题名称:投标者(课题负责人):所在学校:所在院、系、所:申请日期:年月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制二○○八年九月投标者承诺:本人对所填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
若填报失实或违反规定,投标单位和投标者将承担全部责任。
如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教育部有权使用本表所有数据和资料。
填表说明1.填写《投标评审书》前,请仔细阅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教社科〔2006〕2号)和《教育部思政司关于开展“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思政、党建、稳定、网络)委托研究项目”招标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司函〔2008〕55号)。
2. 投标课题名称由高校专职辅导员自拟题目,独立投标,经学校审核推荐至科研管理部门申报。
3.“基本信息表”部分栏目填写说明:(1)课题名称——与封面和投标情况简表一致。
(2)主题词——按研究内容设立。
一般不超过3个主题词,词与词之间空一格。
(3)涉及学科——一般不超过3个。
(4)通讯地址及联系方式——要填写详细地址,必须包括街(路)名和门牌号。
注意请准确填写有效联系方式,尤其是手机和电子邮件。
(5)预期成果——指最终成果形式,可选报1-2项。
字数中以中文千字为单位。
4. 各表格所要求的附件材料需提供电子版扫描文件,请将扫描文件适当压缩,以便电子邮件网上报送。
每种附件材料只在投标材料中出现一次,若有重复,请注明“该附件已在《投标评审书附件》第x页报送”。
5. 表格各栏除特别规定外,均可以自行加行、加页。
6. 其他注意事项,详见各表脚注。
7.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赵英丽,010-66097662。
投标材料目录《投标评审书》封面一、基本信息表……………………………………………()二、课题负责人情况……………………………………………()表1.课题负责人情况表……………………………………()三、课题论证……………………………………………………()表2.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表3.课题的研究框架、研究目标、基本内容………………()表4. 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文献数据情况…………()五、课题研究时间和研究成果…………………………………()表5.计划完成时间及研究进度………………………………()表6.研究成果的形式及使用去向……………………………()六、经费使用情况………………………………………………()表7.课题的经费预算及用途…………………………………()七、其他有关材料………………………………………………()表8.学校担保意见及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管理措施…………()一、基本信息表行到款单。
2021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指南
2021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指南2021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指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教育部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的指导和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2021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指南的发布不仅标志着我国对于教育研究的高度重视,也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了更为明确的研究方向。
在本文中,我将结合相关资料和个人观点,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探讨2021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指南,并围绕着该主题进行深入的剖析与讨论。
一、2021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指南的背景2021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指南的发布,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该指南以鼓励研究者对教育领域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系统研究为出发点,旨在引领国内教育研究的前沿方向,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二、2021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指南的主要内容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指南,2021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二是教育治理与体制机制改革,三是教育公平与全面发展。
这三个方面分别涵盖了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实践创新、政策制定等多个层面,为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和多样的研究方向。
三、2021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指南的个人观点和理解针对指南中的研究重点,我认为教育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是当前教育研究中最为紧迫和迫切的问题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变革,教育理论和实践需要不断更新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
教育治理与体制机制改革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趋势下,教育的管理和治理亟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教育公平与全面发展更是深入人心的问题,针对不同地区和群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以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全面发展。
高校诚信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内涵与关系的哲学思考
的诚信 观。到了春秋 战国时期,儒 家思想家把诚信发展为体验 钱。 德 国著名哲 学家 恩格斯 ( r d i n es F i r h E g l)充分 肯定 e c
“ 道德本体、 规范人们道德行为、 经世致用的伦理道德概念,诚者, 诚信 在商业社会中的作用 ,指出 : 大商店 的老板是珍惜 自己的 “
( e i e T c u vl ) 也 持 相 同 主 张 ,他 指 出 : 生 命 既 不 和国民法通则》第 4条规 定 “ Alxs o q e ie d l “ 民事活动应 当遵 循诚实信用的原
是受苦,也 不是 欢乐,生命只是我们必须做 的事业 。我们必 须 则。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 同法 第六条 规定 “ 当事人行使权利、
和 谐 社会 的理念建立 在 东西方 文化 融合 共建 的现 代 文明 基础 之 上 ,是 现 代 社会 文明融合 、互 动本质 的共 同体 现 ,有 隐含 的关联 一 致性 。
就高校而言,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也是重要手段和途径 。 关键 词 : 诚信教育、和谐校 园、内涵与关系 作者 简介 : 孟美娟 (92 ) }6- ,女,北京人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 : 研究生教 育管理 ;宫照军 (92 ) 18- ,男,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机制的创新实践
◎张
澍 曾
灿
摘要 : 年 来 , 近 高校 学 生社 团发展 迅速 , 团数量 和 参加人 数 都 大 幅增加 , 社 在加 强
校园文化建设和开展 思想教育等方面发挥 着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随着我 国经济社会 的 深刻 变革 和 国 家教 育体制 改革 的不 断深化 。高校 学 生社 团管理机 制 面临 着新 的挑
社 团负责 人表示所 在社 团 中已有 19 90年及 以后 出生 的成员 。 团成员 的特点毫 无疑 问就 是 社 社 团 的特 点 , 团管理机制 的创新 必须适 应社 团成员特 点 的新 变化 。 社
( ) 二 党和 国 家发展 的新 阶段 要 求 高校社 团再定位
本 文为教育 部哲学社会 科学研究 重大课 题 ( 高校 思政 、 党建 、 稳定 、 网络 ) 委托项 目成果 ( 目批 准号 项
加、 社会竞争激烈等巨大压力 , 在这种背景下 , 当代大学生群体必将产生新的群体性特点。 武 汉大学于 20 年和 20 年连续开展了“0 大学生专题调查研究显示 , 08 09 9 后” 新一代的大学生 兴趣爱好极为广泛 、 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且 日 国际化 , 益 自主性和主动性增强 , 追求更加务实 , 功 利化倾 向 明显 。 者 于 20 09年 9月在 湖北地 区 l 高校开 展 的调查 中发 现 ,42 0所 9. %的
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校学 分 化使 得原 先 的班级 职 能弱 化 , 出现 了“ 同一 个 班级 的 同学不 在 一起 上课 、 同一 门课不 在 同一 时 间上 ” 的情 况 , 由学生个 人支 配时 问和 空间 扩大 , 加 了大 学生个 性展 示 、 习专业 增 学 知识 和培养综 合能力 的诉 求 。 三 。 第 当前大学 生就业 的巨大压 力挤压 了大 学生 的兴趣爱 好发 展和理 想 化空 间 , 政治 热情 、 高雅情 操 培养 的积 极 性下 降 , 大学 生参 加社 团的工 作状 态 和精 力 投入被 “ 找工作 ” 的现 实压力 所 限制 , 其是 一些 政治 类社 团影 响更 为 突出 。调查 中发现 , 尤 5 .%的社 团成 员表示 参与人 数最 少或组 织难 度最大 的活 动类型 是政 治学 习类 . 遇到活 动 38 如 参 加人数 太少 的情况 .45 2. %的活 动组织者 会选 择 “ 动员社 团成 员集 体参加 活 动并拉 来 同学 好友 凑人数 ” 。 ( 信 息技 术 尤其 是 网络 、 四) 手机 等 的冲击 2 世纪 是一个 高 度信息 化 的时代 , 息技 术 的快 速 发展对 人 类 的各个 领 域都产 生 了深 1 信 远 的影 响 。 在高校 , 网络 、 手机 已经成 为青年 学生 的重要 交流 方式 、 络方式 、 联 聚集 方式 , 是大
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源量表的编制
the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finally make confirmatory analysis of results. Results: the stress resouc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six dimensionalities which are security of development, work load, social support, management system,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work difficulty.The GFI (goodness of fit index) of confirmatory analysis model was good. The total explanatory rate was 64.26%, αcoefficient was 0.895 and split- half reliability was 0.774. Result: The scale attained satisfactory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and can be used in research. Key words: College counsellor; occupational pressure source; reliability; validity
4. 结论
4.1 研究编制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源量表 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其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 半信度分别达到0.895和0.774,内容效度和结构效 度表现良好,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以作为 辅导员职业压力状况的有效测量工具。
4.2 辅导员职业压力源可依次分为发展保障、 & Translation Press,2000, (10). 工作负荷、社会支持 、管理体制 、成就动机 、工 [8] Borg,MG.Occupational stress in British e79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对高校稳定的影响及其对策
2012年第12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12,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12期)Total No .312本文系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思政、党建、稳定、网络)委托项目(辅导员骨干专项)”成果,项目批准号:08FD3075。
收稿日期:2012—09—16作者简介:罗迪(1980—),女,重庆人。
广州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对高校稳定的影响及其对策罗迪(广州大学,广东广州510006)摘要: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下,网络政治参与逐渐成为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直接给高校的稳定带来了新的挑战,对高校稳定造成了“双刃剑”影响。
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引导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走向制度化、理性化、有序化的道路,为高校的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高校稳定;对策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12—0025—02一、非制度化———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与性质(一)参与途径的非制度化传统的大学生政治参与方式包括投票、选举、加入政党等,这些参与形式都是有组织的、制度化的。
相比传统的政治参与,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最初借助影响力的高校BBS 论坛。
随后,博客、短信、QQ 群、邮件群、微博等新兴社交平台丰富了更个体化的网络政治参与途径。
(二)参与形式自发、草根、突发1.开放自由的政治参与。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可以摆脱种种现实束缚,自由地对政治问题发表见解,全面地阐释个人的政治理念,探讨政治看法。
2.“草根”式的、自下而上的个体化政治参与。
传统政治参与是集体性的、自上而下的,网络政治参与弥补了这个缺陷,并凸显了大学生个体的主体性特征。
3.突发性。
通常情况下,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是由一些重大突发事件引起的,随着事态的趋于平静,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热情也会缓和、平淡下来。
柔性管理理念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探讨
作 中 日渐显露弊端 , 以适应现代高等教育 的要求 。[p) 难 16随 19 ( 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 人们逐渐认识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要以人为中心 , 以人为根本 , 注重挖掘人的内在潜 力。 党 的十 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 构建和谐社会 , 促进人 的全 面发展 。如何充分发挥研究生 的 主观 能动性 . 最大 限度 地调动研究生的潜能 , 成为研究生 思
不 在 诱 惑着 在 校 研究 生 。他 们 在个 人 、 和 国 家 的关 系上 集体
的实施不再依赖权力影响力的单一方式 , 更多的通过研究生 群体的心理过程 , 依赖于研究生群体内心深处激发 的主动性
和 创 造性 . 是一 种 从 自觉 意识 到 自觉 行 动 的过 程 。柔 性 管 理 能 够 满 足研 究 生 的 高层 次 需 求 , 分激 发 他们 的创 造 性 和 积 充 极 性 , 有 激励 有 效 性 的特 色 。 据赫 茨 伯 格 双 因素 理论 , 具 根 只
随着 我 国高 等 教 育 改 革 的进 一 步 深 化 . 以及 当代 研 究 生
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和有效性 的科学依据 . 也是柔 性管理理念运用于研 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的前提。 研究生 的年龄 、 学科背景 、 生经 历、 人 家庭状况差别 大 , 入学动机 、 对
自身特点 的变化 , 研究 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原有 的以“ 规 章制度为 中心” “ 、 以教师为中心 ”往往采用“ , 保姆式” “ 、裁判 式” 的管理模式 , 一味强调用制度硬性管理学生 。 具有机械性 和冷漠性 , 使研究 生的 自主性和创新性受到压抑 。 师生 间缺
变教 育 思 想 、 革 和 创 新 高校研 究 生 思 想 政 治教 育 工 作 。 高 高 等教 育 的 层 次 和 水 平 . 改 提 实现 研 究 生 的 全 面 发 展 具 有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委托研究项目结项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委托研究项目结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8.03.28•【文号】教社科司函[2008]51号•【施行日期】2008.03.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委托研究项目结项工作的通知(教社科司函[2008]51号)各有关高等学校:根据《关于下达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党建、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及稳定工作)委托研究项目的通知》(教社政司函〔2004〕256号),为加强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研究项目的管理,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现将结项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结项要求1.项目负责人(课题研究首席专家为项目负责人)按申请立项时填写、专家评审认可的《项目申请书》完成预定研究任务,已完成的最终成果与《项目申请书》申报内容相一致。
2.著作类成果必须正式出版,论文类成果必须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研究报告类成果要有使用单位的采纳意见。
出版社开具的拟出版证明、杂志社开具的拟发表证明均不能作为申请项目结项的依据。
3.最终成果必须在显著位置注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研究项目资助”等字样。
二、结项办法1.项目结项工作采取随时申报随时受理的办法。
凡已完成项目研究工作、符合结项条件者,经学校社科研究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可随时申请结项,按本通知规定的结项程序报送结项材料。
如项目按规定的研究期限正常结项,审核通过后剩余研究经费一般在每年年末拨付,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颁发结项通知书。
结项评审未通过的项目、2008年5月31日前未申请结项的项目,不再拨付剩余研究经费,不予办理结项审核。
2.项目负责人可从“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管理信息网(http://)”下载《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委托研究项目终结报告书》的WORD表格,填写终结报告。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一、总则第一条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为实施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以下简称重大攻关项目)计划,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设立重大攻关项目的宗旨是,支持高等学校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握学科前沿,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
第三条重大攻关项目应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主攻方向,体现有限规模和突出重点的原则,有效利用现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研究基地等条件,重视学科交叉与渗透,鼓励跨学科、跨学校、跨部门和跨地区的联合攻关,积极开展实质性的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力争取得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第四条重大攻关项目的组织体现“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严格管理、铸造精品”的要求。
引入竞争机制,采取招投标方式。
二、选题来源与确定第五条重大攻关项目的选题范围主要包括:.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基础研究重大课题和学科前沿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有关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第六条重大攻关项目的选题来源主要包括:.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以下简称教育部社科委)各学科委员会的五年研究规划确定的学科发展战略和优先资助领域;.经学校推荐申报的,已获得重要进展,经过进一步提炼与加大支持力度可望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研究项目(包括规划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和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经专家推荐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急需研究的重大选题。
第七条教育部在认真分析不同来源选题的基础上,每年初向教育部社科委各学科委员会提交本学科拟招标课题草案,由教育部社科委进行差额遴选。
三、课题招标与投标第八条教育部社科委审议通过的招标课题指南经教育部批准后,发布当年重大攻关项目招标公告。
第九条招标文件主要包括: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招标课题》;⑵《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申请评审书》;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
论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来源及调适路径
近年来 。市场导向 、 “ 政府调控 、 学校推荐 、 学生 和用人单 压力 。 尤其是一些 能力 和学习成绩 平平的学生 , 压力就更为 位双向选择” 的就业机制和“ 不包分配 、 争上 岗、 竞 择优录用” 的用人制度已逐渐被社会和大学生接受 ,大学生有了更好地 断增加 , 就业竞争 日渐激烈 , 就业难度 日趋增大 , 毕业生 因不
“ 精英教育” 阶段 。据统计 ,9 8 的毛入学率只有 9 普通 重压下走向了绝路 , 19 年 %, 令亲人痛苦 , 师友痛心 。也有许多学生在 高校在校生总规模为 6 3 4 万人。而到了 2 0 年 , 0 4 毛入学率达 寻找工作期间受社会不 良风气的影响 ,认为 自家没有过硬的
到 1%, 9 普通高校在校生超过 了 200万人。 0 毕业生人数则由
就业形势分析 、 正确认识 自我, 求职技能训 练、 心理干预 等措施来对大学生进行多渠道、 全方位 的调适, 以提升大学生 的就业心
理调适 能力, 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 保障大学生健康成才与成长.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心理压力: 调适; 路径
中图分类号 :B 4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14 20 )40 1.3 6 1 2 ( 0 9 0 .170 6
13 。20 6万 0 5年大学毕业生将 达到创记 录的 3 8万 。 20 的 心理 压 力 。 3 比 04
三是家庭层面的压力 。有些家长对孩子投入 了许多并寄 于无 限期待 , 希望孩子毕业时能找一份符合家长期望的工作。
时, 社会需求相对不足。 这种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多而就业岗
20 年 7月 09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J u n l o d c i n l S in e o n n No ma i e s y o r a f E u at a ce c f Hu a r lUnv ri o t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工作简报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工作简报近年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已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重点项目之一。
该项目以促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发展为目标,通过支持重大课题攻关,不断推动学术创新和理论进步。
一、项目背景作为国家级研究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是在国家发展和教育需求的背景下创建的。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家,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理论深度的研究来指导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
二、项目目的与意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目的是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论探索,解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挑战。
该项目的意义在于:1. 推动学术创新:支持重大课题攻关,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平台,促进学术创新、理论突破和学科交叉融合。
2. 服务国家战略:项目研究成果的应用将直接服务于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治理提供智力支持。
3. 增进学科发展:项目的顶层设计和推动,有利于整体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三、项目的研究重点和取得成果教育部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涉及的研究领域广泛,如社会发展与治理、社会思潮与文化传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等。
这些研究重点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对于提高学科间的融合发展和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几年中,该项目已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学术论文的发表、重要学术会议的召开、学术成果的转化应用等。
这些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同时也对国家发展和社会治理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
四、项目的工作进展与展望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在各个层面上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项目的工作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项目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在过去的几年中,项目管理机制不断优化,从项目立项、设立指导小组、专家评审等各个环节都有所改善,提高了项目的效率和科研质量。
关于202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的通知
关于202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的通知中国教育部关于202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的通知:一、通知对象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院校;2、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3、省级、地方以及教育部颁布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4、其他有关部门和组织。
二、目的1、深入研究当前喜欢城市社会发展问题,以及其与历史、文化背景深刻关联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2、积极探索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和社会治理理念,充分利用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促进中国和世界的发展;3、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发展,加强国家科技统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文化传播和国际合作。
三、重要内容1、立项标准: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主要涵盖分析型理论研究、社会影响评估等,要求项目综合性强、原创性高、研究开放、多视角、多样化,取得重大科学成果、显著提升实践水平;2、申报权限:允许机构申报主持并须依照规定完成的重大课题及国际研讨会等;3、申报主题:重点拟立项内容包括研究本土性内涵时代特色的德、智、体、美思想,必要时可拓展至多学科研究,兼及历史等多部分内容;4、推荐评审:全程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由专家、学者及政策决策者组成的教育部配套专家组担任评审职责,重点参考科学的共识和社会的共识;5、资金征集:(1)教育部会对立项项目提供资助;(2)可申请教育部社科司、科技司及综合司重大课题资助;(3)可向同行评审发布项目申报启动公告,由各参评单位向计划审批部门自行筹集、申请资助或领取相关补助;6、审核条款:机构申报的项目需经中央学位办审核及教育部社科司、科技司、综合司审批;7、节能环保:立项项目要在履行课题任务的同时,重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发挥科研能力和技术优势,进行科学研究,兼顾发展和维护社会公益;8、引导实践:立项项目要以立足理论研究,引导实践应用为目标,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改革提供重要的试验场。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3.03.23•【文号】教社科厅[2013]1号•【施行日期】2013.03.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教社科厅[201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现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实施办法教育部办公厅2013年3月23日附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设立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以下简称发展报告项目)。
为加强和规范发展报告项目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设立发展报告项目的宗旨是,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紧扣时代主题,扎根社会实践,汇聚研究团队,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形成研究特色和学术品牌,锻造一批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咨询型智库。
第三条发展报告项目要以服务国家战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数据库建设为支撑,以推进协同创新为手段,大力开展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对策研究,努力推出一批具有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的系列发展报告和政策建议,以扎实有力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党和政府决策。
第四条发展报告项目按照“整体规划,滚动实施,定期评估,打造智库”的要求进行动态管理。
引入竞争和淘汰机制,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严格管理,评估合格者持续支持,不合格者淘汰。
第二章资助范围和建设任务第五条发展报告项目重点资助下列重大问题:1.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2.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列入国家战略的经济区、示范区、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研究)申报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研究)申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4.10.08•【文号】教社科厅函〔2024〕28号•【施行日期】2024.10.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研究)申报工作的通知教社科厅函〔2024〕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论教育》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研究阐释,教育部决定开展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研究)申报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研究重点。
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教育强国战略图景,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教育强国建设科学规律,把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论教育》结合起来,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加强对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教育强国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的重大关系、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战略任务等的研究,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申报条件。
面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申报,申报人须为在编在岗教师。
申报人结合自身研究基础和学术专长,围绕本项目研究重点深化研究阐释,产出具有学术创新价值、服务决策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的研究成果。
三、成果要求。
申报人须提交研究成果2项及以上(申报人原则上为第一作者,成果发表时间在通知发布之后),成果形式为理论文章、咨政报告、学术著作等。
理论文章主要刊载于中央主流报刊、高水平学术期刊或重要网络媒体;咨政报告须被省部级以上部门采纳(提供脱密证明);学术著作若未正式出版,可提供完整版书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计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 教 育 的有 效形式 和基 本途 径 …。如何 优化 心 理健 康 教育课程的教学已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者 特别是从 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实践者们 的强烈愿 望[ 2 】 。作为课程教学 的核心和前 提 , 教学设计应该
受 到足 够 的重视 。大学生 心理健 康 教育 课程 教 学设
* 基金项 目 :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 题( 高校思 政、 党 建、 稳 定、 网络) 委托 项 目“ 大学 生心理健 康教育 课程教学 基本
要求” ( 项目批准号: O 8 s 0 2 2 ) 成果: 重庆市重点文科基地项目(
陈 容 刘衍 玲
重庆 4 0 0 7 1 5 ) ( 西南 大学心 理学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 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 而教学设计则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功能发
挥的核心和前提 。文章重 点探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教 学设计 的步骤 , 包括 确立教 学 目 标、 确 定教 学内容 、 确 定教 学准
( 一) 确立教 学 目 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的教学 目标是确定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内容的重要依据 , 也
是 检验 与评 估教 学效 果 的重要参 照 。积极适 应 和主 动发展 是体 现现 代 心理健 康教 育根本 目标 的两级 基 本 目标 ] , 这就 要求 教师 在确定 教学 目标 时 , 应 与 大 学 生适应 性发 展 和 主 动 性发 展 相 联 系 。因此 , 教师 在 制定 目标 时要 致力 于解 决大 学生在成 长过 程 中遇
一
计就是指高校心理辅导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 根据大学生 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需要 , 依据 团体
广州大学城大学生朋辈交往现状研究
[ 文章 编号 】 6 2 2 0 (0 0 0 — 0 5 0 1 7 — 1 8 2 1 )2 0 0 — 5
较少 , 于研究原生 态下的朋辈交往现象更 具代表 对 性, 最后 一点 , 大学城进驻 的首届学 生 即将 于 2 0 08 年毕业 , 开展此项研究将有 利于保存宝贵 的第 一手
问卷设 计前 .我们 首先根 据研究 课题 在广 东 外 语 外 贸大 学 南校 区抽 取 了 1 具 有不 同背 景 3名 的 l 年级 学生进行 访谈 并发放 开放 式 问卷 。根 据访谈 以及 开放式 问卷所 反馈 的结果设计 问卷 , 并
分 别在华师 、 广外 、 工随机抽取 了 2 华 0位学生进行
易、 国际新 闻 、 融学 、 件 工程 、 计 学 、 息 管 金 软 统 信 理 与信 息系 统 等 1 个 专 业 的学生 。 出问 卷 6 0 3 发 0 份. 回收 有效 问卷 5 5份 。 1 回收 率达 到 9 %。下 述 3 分 析 即建 立在 对有效 问卷 的分 析基础 上 。我们 对
不 足
2 .%的 大学 生 明确 答 复 自己会 努力 去结 交 一些 23
往 、 校 区文 化交 往等 等 。此外 , 跨 一批 新建 设 的大
学校 区内 , 由于 种种 现 实 因素 致使 大 批 教职 工 的 居住地远离校区 , 师生 交 往 不 足 , 辈 间 的 影 响 朋 更 趋 明显 。
研究 方法 和研 究设计 ( 研 究对 象 一)
一
、
乐 表 演 、 险管 理与 保 险、 风 广告 学 、 际经济 与 贸 国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选题指南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选题指南一、选题指南的背景和意义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选题指南的发布,旨在引导广大研究者在教育领域进行深入、系统、创新的研究工作,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持。
2. 选题指南的制定是为了解决我国教育领域存在的一些重大问题,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3. 选题指南将涉及教育思想史、教育社会学、教育管理、教育经济学、教育心理学等多个领域,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选题建议和研究方向。
二、选题指南的内容和范围1. 教育思想史研究:关注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和演变,探讨教育观念、教育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深入分析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2. 教育社会学研究: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探讨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研究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效益以及教育的社会责任。
3. 教育管理研究:关注学校管理、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政策等方面的问题,探讨如何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如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如何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
4. 教育经济学研究:关注教育投入、教育产出、教育效益等方面的问题,研究如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5. 教育心理学研究:关注学习心理、教学心理、教育心理问题,探讨教育心理学理论的现实应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为教育教学提供科学的心理学支持和指导。
三、选题指南的指导原则和方法1. 突出创新性和原创性:鼓励选题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在教育领域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2. 紧密结合实际问题:选题需要紧密结合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问题,有助于解决和推动实际教育工作。
3. 多学科交叉研究:鼓励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整合教育思想、教育社会学、教育管理、教育经济学、教育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加强研究的全面性和深度性。
4. 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选题要有助于推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和应用,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持。
地方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运行机制研究
第 三 , 动内容的丰富性 。大学生科技创新 活动的内 活 容 构成大学生 科技创新 体系 , 主要 包括 =个 方面 : 三 一是科 技 知识 的学 习与提高 , 包括 开展学术讲座 、 学术 交流等 ; 二 是科技 的发 明创 造 , 包括开展科 学研 究 、 明制 作 、 发 撰写学 术论文等 ; 三是科技 的推广应用 , 包括开展科技 咨询 、 社会 调查 、 术开发 、 技 创业 等。这三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 系 、 相 互促进 的有机整体 , 中学 习是基础 和前提 , 明创造是 其 发 关键和核心 , 推广应用是延伸和拓展 。 第 四, 活动过程的复杂性 。由于 大学 生科 技创新活动 内容 的丰富多彩 , 涉及 到学习 、 创造 、 用等众多 方面 , 应 因
技创新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实践 活动 ,是 创新 教育 、 素 质教育 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教育 的内涵是最基本 的内涵 , 这是 由创新的主体( 学生 ) 所决定 的, 教育的 内涵也是大学
生 科 技 创 新 活 动 区 别 于其 他 创 新 活动 的显 著 特 征 。
其次是科 技的内涵。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来看 , 大学生
科技文化艺术节 , 技活动寥寥无几 。这种状况急需得 到 科
改进 。
一
、
高 校 开 展 大 学 生 科 技创 新 活 动 的重 要 意义
“ 新 是 民族 发 展 的灵 魂 。 ” 创 当代 大 学 生 作 为 未 来 中
国创造原创性成果 的中坚力量 和希 望所在, 承担着 民 必将 族发展 与强盛 的历史 重任, 大学生未来创新 能力必须通 而 过在校期间的科 技创新 活动来夯实基础 、 积蓄能量。 校 园科 技创新活 动是推进 大学生创新 能力 、实践能 力、 创业 能力 、 自主学 习的能 力 的培 养 , 进学 生个 性发 促 展 , 面提高人才质量的有效 途径 。 全 二、 地方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 活动的内涵与特征 1 . 地方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 活动的内涵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的本 质是 一种创新实践活动 , 其 内涵随着时代和实践 的发展而不 断发生变化 , 活动的内涵
我国高校突发事件预防控制工作的战略展望
・
世 纪桥
No 1 2 9 .0.0O
S ii a h J Qi o
( e eaN .8) G n r o16 l
教育 综述 ・
我 国高校突发事件预 防控 制工作 的战略展 望
诸 葛福 民, 牛忠志, 方亨福
( 山东科技大学交流的集散地和传播源 , 不断地进行着与 社会 的政治 、 经济、 文化和信息、 物资、 人员等多方面的交 流和流动, 加上社会竞争不断加剧 , 高校往往成为突发事 件高发的场所。
( 高校领域突发事件 的抑制 因素 三) 1 . 高校 领导层和 学术界 对高校 突发事 件 的预 防和控 制
2我国高校 的合并和 因高等教 育扩招 , . 引发 了新校 区的
开设。在我国 , 基本上每一所高等学府都有两个校区以
上 , 的学 校 有三 个 或 四个 校 区 , 至六 、 有 甚 七个 校 区 。不
日益重视。这一结论可 以从下述资料和信息得 以证实 : 第 笔者以“ 高校应急管理或者高校突发事件” 为检索词 , 在“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 , 主题检索” 检索结果是 , 19 年一0 2 为0 ;0 3 20 年 , 篇 ;06 99 20 年, 篇 20 年一 05 为0 20 年 度为 2 ;0 7 篇 20 年度为 1 ;0 8 1 篇 2 0 年 月至 7 月底为 1 篇。 这些数字表 明,高校应急管理或者高校 突发事件 ” “ 问题 从无人关注, 到渐渐有人研究。可 以预见 , 关于这方面的
一
、
收稿 日期 :0 9 0 — 3 2 0 — 8 2
基金课题 : 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 ( 本文 高校思政、 党建、 稳定 、 网络) 委托研究项 目“ 高校应急管理工作体系
社科基金结题报告
篇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申请书2012-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鉴定结项审批书项目批准号项目类别学科分类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西南大学填表日期年月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2年7月修订声明本申请鉴定结项的研究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享有宣传介绍、推广应用本成果的权力,但保留作者的署名权。
特此声明。
成果是否涉密:是□否□项目负责人(签章)年月日填表说明一、本表适用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鉴定结项申请。
二、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如实地填写表内栏目。
无内容填写的栏目可空白;所填栏目不够用时可加附页;凡选择性栏目请在选项上划圈或打“√”。
三、“主题词”栏需填写反映成果内容的4个以内关键词。
四、本《鉴定结项审批书》报送1份(a4纸型,于左侧装订),并附5套最终成果打印稿、1份最终成果简介和1张存有电子版成果及简介的光盘。
凡以博士论文或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申报的项目,结项时须提交1份博士论文(报告)的电子版,并书面说明结项成果与原论文(报告)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在内容、观点、结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改进与提高。
以上材料经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审核后,报送所在省(区、市)社科规划办或在京委托管理机构。
五、如有其他不明白的问题,请与所在省(区、市)社科规划办或在京委托管理机构联系。
一、数据表二、总结报告三、课题组的主要阶段性成果注:(1)课题组的主要阶段性成果,请按项目负责人、课题研究任务主要承担者、课题组一般成员的顺序填写。
可加行、加页。
(2)须如实填报阶段性成果的名称、作者、发表刊物及期数等相关情况,一旦发现弄虚作假行为,视情况作出严肃处理。
(3)主要阶段性成果的重要转摘、引用和应用情况可加页说明。
四、项目最终成果简介篇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题所需材料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题所需材料一、结项审批书一式4份二、成果简介一式7份三、最终成果(论文或研究报告)一式6份四、以上需提交电子文档,结项成果中不能出现项目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姓名,只可在成果的封面打印结项成果的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聋人大学生班级健康委员朋辈辅导的研究与实践
乔静芝
天津理工大学
11
辅导员工作因材施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曹静
天津商业大学
12
拓展训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危机干预中的应用研究
杨明
中国民航大学
13
新资助政策体系下贫困生的思想变化及对策研究——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个案
张立鹏
河北师范大学
14
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研究
林红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2
15
高校统战工作创新
魏晓文
姚波
大连理工大学
西安财经学院
2
16
加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管理
张澍
武汉大学
2
17
宗教对大学生影响问题
高志勇
王洪飞
南开大学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2
18
宗教对大学生影响问题
张华
施章清
北京语言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2
19
高校反恐怖问题
汪庆华
华北电力大学
2
20
高校防止和抵制传销问题
蒋丽琳
广西师范大学
77
西部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研究
汪东升
四川大学
78
高校学生工作中学生主体性作用的研究与思考
龚漪
电子科技大学
79
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学视野
何理
川北医学院
80
基于胜任力的高校学生干部选拔培养研究
杨群华
重庆大学
81
免费教育师范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与研究
孙楚航
西南大学
82
对话:一种大学生管理新方法
张馨
北京化工大学
4
如何正确引导与规范大学生个性发展
田永静
北京交通大学
5
大学生“朋辈支持”应用研究
朱继光
中央财经大学
6
非法传销组织对高校渗透的特点研究
张志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7
高校学生违纪处理制度研究
李亚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8
博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研究
马亚男
南开大学
9
辅导员博客撰写的战术研究
王葳
陈宁
马彦琳
首都师范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2
10
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崔文志
北京印刷学院
2
11
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张朴
梁小伊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
2
12
高校落实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实施方法
杜志淳
华东政法大学
2
13
高校流动党员党建工作机制
李永华
深圳大学
2
14
高校廉洁教育纲要和大学生廉洁教育读本大纲
中山大学
71
“二次成长”:华裔学生来华留学的文化适应研究
文峰
暨南大学
72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认同研究
罗品超
华南师范大学
73
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引导研究
林佩云
华南农业大学
74
高校辅导员管理行为研究
张林茂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75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影响高校稳定的实证研究
罗迪
广州大学
76
和谐社会语境下高校辅导员柔性管理机制研究
廖元新
南昌大学
46
大学生求职期社会支持系统构建研究
龙溪虎
南昌工程学院
47
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叶芜为
赣南师范学院
48
大学新生班级活动组织与十种能力培养
贺平
山东大学
49
发挥高校理论社团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重要作用的实践探索
何培英
中国海洋大学
50
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研究
倪士光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20
艺术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任丽涛
东北师范大学
21
大学生同辈群体安全管理与辅导员工作范式优化研究
刘俊峰
长春理工大学
22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特点与学风教育体制实践的研究
周丹
长春工业大学
23
大学生自律机制研究及平台建设
郭君巍
哈尔滨工业大学
24
心理咨询技巧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66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实践研究
赵婵
湘潭大学
67
国家助学金新政后高校“第二类贫困生”的心理错位及调适研究
王芝华
长沙理工大学
68
专升本院校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
周小李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69
网络心理咨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张永红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70
大学生网络商业行为的失范和引导机制
许俊卿
杨志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
21
新形势下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
冯小宁
耿彦君
华南理工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
2
22
大学校园网站评价体系
邱建国
中北大学
2
23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领导机制及工作机制
孙雷
刘玉祥
东北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2
24
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育与实践
黄少华
兰州大学
2
25
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育与实践
张楠
魏雷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于欣欣
哈尔滨工程大学
25
以寝风促学风——学风建设模式研究
吴立全
东北农业大学
26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研究
罗凌
复旦大学
27
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员建设的调查研究
陈增堂
同济大学
28
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全面发展工作模型构建
司忠业
华东理工大学
29
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研究
徐燕婷
华东师范大学
30
突出主体地位、强化自我教育——大学生党建自主自创模式研究
河南中医学院
57
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
安娜
河南教育学院
58
手机短信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
彭榕
周口师范学院
59
基于项目管理模式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数据库研究
郑先公
武汉大学
60
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学生党员教育和先进性作用发挥机制研究
宋静
华中科技大学
61
专业实践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
徐士元
张剑军
河北工业大学
15
如何利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创新高校班级管理工作
贾立敏
石家庄学院
16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多元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贺翔
东北大学
17
组织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经研究
修新路
东北财经大学
18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家访模式研究
白雪峰
鞍山师范学院
19
辅导员主导下的大学生公民教育模式研究
张国兴
吉林大学
7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队伍建设
杨晓慧
东北师范大学
8
8
维护高校安全稳定预防预警体系
计卫舸
河北科技大学
8
9
维护高校安全稳定预防预警体系
王玲
罗维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8
10
基于网络舆情研判的高校群体性事件预警与网上应急处理
高福廷
北京交通大学
8
11
基于网络舆情研判的高校群体性事件预警与网上应急处理
徐晓林
云南大学
2
4
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质量监控体系
朱平
彭庆红
安徽师范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2
5
加强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
史宗恺
清华大学
2
6
加强免费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
马敏
华中师范大学
2
7
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李中耀
徐建军
新疆财经大学
中南大学
2
8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岳云强
北京化工大学
2
9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刘毅
华中科技大学
天津外国语学院
8
二、一般应用性研究课题(27项)
单位:万元
序号
课题名称
申请人
学校
立项
经费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刘海燕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许国彬
刘衍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西南大学
2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加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理论与实践
刘步英
苏升乾
江西农业大学
朱筱玉
南京农业大学
36
利用家庭教育资源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探索
谢云
南京师范大学
37
传媒多样化与大学生成长研究
钱春芸
苏州大学
38
新资助体系下助困资源公平分配的制度创新研究
刘佳
扬州大学
39
政治沟通视野下大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建设有效性研究
傅方正
浙江大学
40
大学生网络自组织QQ群的伦理危机及干预
陈仁伟
塔里木大学
注:辅导员骨干专项资助经费5千元。
清华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