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篆书白氏草堂记
邓石如《白氏草堂記》(高清)
邓石如《白氏草堂記》(高清)
邓石如丨(1743—1805),中国清代书法家、篆刻家。
清代书法金石学家和文坛泰斗、经学宿儒,邓派的创始人。
怀宁(今属安徽)人,原名琰,因避嘉庆讳,以字行,号顽伯、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古浣子。
邓石如书《白氏草堂记》又称《庐山草堂记》,节录白居易文章《庐山草堂记》,稍有简省。
清/邓石如/《庐山草堂记》
邓石如篆书《庐山草堂记》为其篆书作品珍品,通篇气息醇和,笔画圆润,线条张弛有度,结体匀称而不失灵动,通篇布局合理,浑然天成,古朴典雅,是习篆书之名帖。
▼
南抵石涧夹涧
有古松老杉大
仅十人围高不
知几百尺修柯
戛云低枝拂潭
如幢树如盖张
如龙蛇走松下
多灌丛萝茑叶
蔓骈织承翳日
月光不到地北
据层岩积石嵌
空奇木异草盖
覆其上绿荫蒙蒙
朱实离离不知其
名四时一色。
邓石如篆书白氏草堂记(中华碑帖精粹)
读书笔记
又多了一本习篆的好帖子,邓石如的字临起来感觉奔放自然,挺舒畅!。
目录分析
出版说明
邓石如篆书 白氏草堂记
作者介绍
这是《邓石如篆书白氏草堂记(中华碑帖精粹)》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邓石如篆书白氏草堂记(中华碑帖精粹)》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பைடு நூலகம்
《白氏草堂记》是邓石如的篆书代表作,共六屏,每屏高一百零一厘米,宽二十七厘米,作于嘉庆九年甲子 (一八〇四),即谢世前一年。此屏线条圆涩浑厚,雄劲苍茫,掺入隶书笔意,字形方圆互通,姿态新颖。其对 长锋羊毫的大胆使用,在丰富提按变化的同时,又使其骨力坚韧的用笔得以显现,可见其晚年所臻之化境,一扫 当时呆板纤弱,单调雷同的积习,开创了清人篆书的新面貌。
邓石如篆书白氏草堂记(中华碑帖 精粹)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篆刻
白氏
屏 篆隶
草堂
篆书
隶书
白氏
篆书
篆书
草堂
内容摘要
邓石如(一七四三—一八〇五),初名琰,字石如,别号完白山人,工书法、篆刻,篆隶尤精。初因未通小 学,不谙六书,多以己意为之,篆法时有乖误,后由梁巘引荐至梅鏐家学习,始入正轨。其隶书注重发掘汉隶内 在之精神,将遒劲豪放的“书写”之趣作为表现内容,强调点画的完整性和运动感,在举世描摹汉碑形貌的风气 中脱颖而出;篆书则多从隶入,能脱王澍一脉之笼罩,广泛汲取秦、汉碑不同特点并加以融合提炼,可谓当时之 “第一人”。
篆书白氏草堂记技法解析
邓石如篆书白氏草堂记技法解析
邓石如篆书《白氏草堂记》是清代篆书之冠,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作品以古朴、雄浑、豪放的风格著称,开创了篆书的新境界。
《白氏草堂记》以中锋用笔为主,线条雄浑有力,富有变化。
其笔画舒展自如,富有韵律感,给人以醇厚、沉着、典雅的美感。
邓石如篆书的技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中锋用笔:邓石如篆书的线条特点是雄浑有力,富有变化。
其用笔以中锋为主,线条圆润、饱满,富有质感和力度。
他巧妙地运用了毛笔的特性,通过中锋用笔,达到了“篆引”的效果,使得作品更具韵律感。
2. 变化多姿:邓石如篆书的线条变化多姿,富有变化。
他通过不同的用笔方式和线条变化,营造出了篆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他的笔画舒展自如,富有变化,避免了篆书的单调和重复。
3. 厚重沉着:邓石如篆书的线条厚重沉着,富有变化。
他运用了粗细、浓淡、干湿等多种用笔方式,使得作品的线条更加丰富多彩,避免了篆书的沉闷和死板。
4. 善于变化:邓石如篆书的特点是善于变化,他的作品不仅笔画粗细有别,而且笔画长短、方向也不同,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他巧妙地运用了变化的特点,达到了“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见变化”的效果。
综上所述,邓石如篆书《白氏草堂记》技法解析,体现了他独特的篆书风格和高超的书法技巧。
他的作品以古朴、雄浑、豪放的风格
著称,开创了篆书的新境界,对中国近代书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清对联——邓石如
清对联——邓石如邓石如(1743-1805.10),原名邓琰,字石如,号顽伯、完白山人、古浣子,又号笈游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等,人称邓怀宁,因避清仁宗(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名讳,故以字行,安徽省怀宁(今潜山县)人。
出生寒士之门,少好篆刻,工四体书。
祖辈“潜德不耀”的人品和“学行笃实”的学业及骜岸不驯的性格对成长具有潜移默化之功。
清代中叶著名书法家、篆刻家。
人推为清代第一。
少好篆刻,工四体书,生性廉洁。
清乾隆六年(1741年)9岁时读过1年书,停学后采樵、卖饼饵糊口。
后又靠写字、刻印谋生。
在江宁大收藏家梅镠处8年,“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寒暑不辍”。
不久得到曹文埴、金辅之等人的推奖,书名大振。
成名后以书法篆刻自给,喜好游历名山胜水,常一筇一笠肩背行李游走百里。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20岁即开始了一生的游历生涯,浪迹江湖,到处寻师访友。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起在两湖总督毕沅处做了3年幕僚。
张惠言、包世臣都曾向其学习书法。
一生伴随着刻苦自励,倾注艺术的全部生活内容几乎就是“交游”二字。
不求闻达,不慕荣华,不为外物所动,不入仕途,始终保持布衣本色,这完全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我行我素、自由自在的“逍遥”人生。
擅书法、篆刻,初学李斯、李阳冰,后学《禅国山碑》、《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石鼓文以及彝器款识、汉碑额等。
时人对其书艺评价极高,称之“四体皆精,国朝第一”。
篆刻突破陈规,自开面目,人们推崇其在篆刻史上杰出的贡献,而尊称为“邓派”,也称“皖派”。
书法篆隶双美、沉着雄厚,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而篆书成就在于小篆。
小篆以斯、冰为师,结体略长,却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特别是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篆书一艺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
隶书则从长期浸淫汉碑的实践中获益甚多,能以篆意写隶,又佐以魏碑的气力,其风格自然独树一帜。
邓石如:学篆书最易让笔力强壮
邓石如:学篆书最易让笔力强壮清/邓石如/《庐山草堂记》邓石如篆书《庐山草堂记》为其篆书作品珍品,通篇气息醇和,笔画圆润,线条张弛有度,结体匀称而不失灵动,通篇布局合理,浑然天成,古朴典雅,是习篆书之名帖。
《庐山草堂记》白居易匡庐奇秀,甲天下山。
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
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
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 纳阳日,虞祁寒也。
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
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
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
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
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
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
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
下铺白石,为出入道。
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堄,杂(奇)木异草,盖覆其上。
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知)其名,四时一色。
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见,可以永日。
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
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覙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
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之态。
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
一旦蹇剥,来佐江郡。
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
邓石如及其篆书笔法解析
邓石如及其篆书笔法解析2011-05-13 08:25:42| 分类:洪亮书法论文 | 标签:篆书笔法邓石如中锋笔划|举报|字号订阅邓石如及其篆书笔法解析洪亮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人。
我们从穆孝天《邓石如书法评传》中得知:其祖父邓士沅,精书法,历史,耕读传家。
父亲邓一枝,随其父读书识字,擅长诗文、书画、精刻印。
母亲是怀宁文学(秀才)陈玉若的幼女,生二子三女。
邓石如是长子,受祖父、父亲的影响,喜欢书法篆刻。
9岁从父亲读了一年书,因家贫而缀学。
“不能从学,逐村童,采樵,贩饼饵,负之转鬻”(李兆洛《石如邓君墓志铭》)。
砍柴贩饼,补贴家用。
17岁那年,走出家门,开始了他的交游人生。
18岁结婚,4年后夫人潘容度去世,之后他一直独身,以书法篆刻为业,足迹遍及全国各地,所到之处有安徽各地、江苏、浙江、河南、河北、北京、湖南、湖北、江西等地。
结交了大量的朋友知己。
在游学过程中学习,更在游学过程中传播自己的艺术,名震京城内外。
直到42岁,经朋友介绍,娶盐城沈绍芳之女。
这个自称“非海内名士不嫁”的姑娘,芳龄20,嫁给了这位当时已颇具盛名书法篆刻名家邓石如,为邓石如生下一子三女。
可惜,沈氏39岁去世。
因子女年幼,遂于第二年娶妾程氏,曾有过一子,8岁夭折。
邓石如也在63岁那年去世。
身后,子女和程氏等得到了知己李兆洛和弟子包世臣的帮助与扶持。
子邓传密能继家学,亦擅书法。
清中期开始流行篆书,代表书家有王澍、段玉裁、钱坫、洪亮吉等,都是烧毫作字,烧毫成了当时篆书书写的定法,意在书写出线条均匀的铁线篆(或称“玉筋篆”)。
邓石如生长在安徽乡下,并没有受过这类烧毫书写的教育,因此,他作篆书,从一开始就是使用普通毛笔,且长锋羊毫。
于是,邓石如写篆书不描字,而是书写篆书。
由于邓石如在学习书法过程中,篆隶同时进行,因此,所作篆书往往带有隶意,这在当时来说是破天荒的。
他在京城高官宅府中作字,令当时众多名家大为赞赏,也有蔑为“野狐禅”。
邓石如篆书
读书笔记
邓石如的篆书既有巡古又有创新,字体飘逸,字形生动,严谨中又显活泼。
目录分析
01
正文1
02
正文2
03
正文3
04
正文4
05
正文5
06
正文6
01
正文7
02
正文8
03
正文9
04
正文10
06
正文12
05
正文11
作者介绍
这是《邓石如篆书》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邓石如篆书》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邓石如篆书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无锡市博 物馆
篆书
锋 正文
邓石如
邓石如
韩山
篆书
内容摘要
《邓石如篆书》,每页三行,每行四字,所书内容摘录韩山朱公《座右铭》,现藏无锡市博物馆。此帖笔力 遒练,骨力如棉裹铁,体势沉着,运笔如蚕吐丝。以隶笔作篆,既有逆起驻收,内敛含蓄,也有逆入平出,轻松 流畅。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 书的典型,可视为邓石如传世墨迹中的代表之作。
感谢观看
一味篆书邓石如两百字左右的感想
一味篆书邓石如两百字左右的感想邓石如,安徽怀宁人,清代书法家篆刻家,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清代碑学开拓者和奠基人,开创了篆刻皖派中的邓派,他精通四体书,其中篆隶最为出类拔萃,而篆书又以小篆为长。
邓石如出生在书法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读书人精通书法,邓石如受父亲影响最大,自幼爱习书法篆刻,但因家贫邓石如缺乏名师指点,未通小学,后遇良师梁巘,在书法观念上深受梁巘影响,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了正确的书法理念,后来梁巘将邓介绍给梅镠,梅家金石善本与法帖资料甚丰,邓石如眼界大开收获颇丰,再加上邓勤奋执着孜孜以求,使邓石如的书法艺术日益精纯,奠定了碑学书法的基础,开创了篆书的新风。
1、隶意入篆,用笔突破。
邓石如对篆书最大的贡献应该是在用笔上的突破,邓石如的篆书实践,不管是对前人“二李”的继承还是对篆书的创新都开辟出了新的道路,为后人拓展了巨大的发挥空间,也正是因此清代书法家们才真正开始了小篆的变革与活力的再现,不是从前对篆书的一味“描画”。
邓石如打破了篆书线条匀称拘谨的格局,融入了隶书的笔意,包世臣在《邓石如传》中说道:“山人篆法,以二李为宗,而纵横闺阴之妙,则得之史藕,稍参隶意,体微方,与秦汉当额文为尤近。
”说的就是邓石如将金石隶意入篆,加入了隶书的用笔之后,其小篆的线条更加丰富,他在“藏头护尾”(即逆锋落笔,中锋行笔,收笔时注意笔画的圆润,或顺势收笔,或回锋按顿收笔,不可露锋出尖)的同时不拘泥于传统篆书的曲线结构,反之更关注直线的流畅,当然他的篆书中也有曲线弯折,但是他对曲线的表现方式显得更加含蓄,变圆转曲折为方中见折,使得他笔下的篆字圆润不失刚劲,另外方笔和圆笔并用,圆笔逆锋入笔,方笔中锋逆入,似方又圆,似圆又方,刚柔并济,大大丰富了笔法增添了趣味,并且在中锋行笔的同时将笔力集中于笔尖,笔意愈发深厚丰富,细细品味还有“似走还留,欲停还行”的书写意味在其中,饱满厚实之感扑面而来,充满凝练劲挺、圆健美观、古意沉厚的韵味。
《邓石如篆书庐山草堂记》
《邓石如篆书庐山草堂记》作者:吴健来源:《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19年第7期吴健【摘要】魏晋以降,篆书一体逐渐走向了沉寂,邓石如的出现,接继了小篆的香火。
布衣书家邓石如于篆、隶、楷、行、草书及篆刻无所不工,尤其以隶法融篆,开创性地树立了清人流派篆书的典范而为世人称道。
《邓石如篆书庐山草堂记》是完白山人晚年篆书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此作是小篆学习的经典碑帖,其“融隶入篆”“行笔节奏”“化圆为方”是研习关注的重点,“纵横比较”是研习时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邓石如;《邓石如篆书庐山草堂记》;赏析与导临【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53-0033-04【作者简介】吴健,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223001)书画创作研究所所长、美术学院文化创意中心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风书画院副院长,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研究员,淮安市政协委员,淮安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淮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淮安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曾荣获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最高奖——“全国奖”。
一、布衣书家邓石如邓石如(1743-1805),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笈游道人、完白山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安徽怀宁县白麟畈(今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白麟村)邓家大屋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存世。
邓石如出生于清寒书香门第,其祖父、父亲书画均有一定造诣,淡泊名利,无意仕途,皆以布衣终老穷庐。
邓石如9岁随父读书,10岁辍学,14岁“以贫故,不能从学,逐村童采樵、贩饼饵,负之转鬻”。
然而在其家庭的影响下,对书法、金石、诗文有浓厚的兴趣,尤好篆刻。
17岁时,应嘱为“潇洒老人”作《雪浪斋铭并序》篆书,博得时人称赞,名誉一方,从此踏上书法篆刻艺术人生之旅。
邓石如艺术成长奉行知行合一,性廉介,道教修身,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
墨香集篆书欣赏.邓石如书法作品精选
巫峡云:四川巫山县东巫峡两岸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诸峰纤丽奇俏,常有云雾缭绕,美景奇观。
洞庭月:洞庭湖有“八百里洞庭”之称,洞庭月色美不胜收。范仲淹《岳阳楼记》描绘道:“而或长烟一空,浩月千里······”
彭蠡烟:江西鄱阳湖又称“彭蠡湖”,湖上烟波浩淼,蔚为奇观。
潇湘雨:指“潇湘夜雨”,为“潇湘八景”之一。
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人,原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完白山人,因避清仁宗名讳,故以字行。出生寒士之门,祖辈的“潜德不耀”的人品和“学行笃实”的学业以及骜岸不驯的性格对他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之功。 20岁左右即开始了一生的游历生涯,浪迹江湖,到处寻师访友。他的一生,伴随着刻苦自励,倾注艺术的全部生活内容几乎就是“交游”二字。他曾在江宁大收藏家梅镠处8年,“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寒暑不辍”。不久得到曹文埴、金辅之等人的推奖,书名大振。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皇帝80寿辰之际,户部尚书曹文六月入京都,邀邓石如同往。秋,途经山东,遂登泰山观览。进京后,邓石如以书法享誉艺坛。乾隆五十六年(1791),在两湖总督毕沅处做了3年幕僚。张惠言、包世臣都曾向他学习书法。但他不求闻达,不慕荣华,不为外物所动,不入仕途,有着不愿媚俗取巧的顽固,以石自比,以顽石自况,始终保持布衣本色,这完全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我行我素、自由自在的“逍遥”人生。 他的好友、桐城派散文大家姚鼐曾给他写过这样一幅对联:茅屋八九间钓雨耕烟须信富不如贫贵不如贱;竹书千万字灌花酿酒益知安自宜乐闲自宜清。人生一达这种境界,艺术的深沉和久远便应运而生。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此联书于嘉庆改元春正月(1796年春)。
高清字帖邓石如篆书《白氏草堂记》
高清字帖邓石如篆书《白氏草堂记》
陈泓凌老师邓石如《白氏草堂记》精准临习和创作
邓石如篆书代表作《白氏草堂记》,即其晚年代表作,是其谢世前一年写成的,《白氏草堂记》之书风既盎然着浓浓的古气,又洋溢着阵阵新意;既老成持重,又清秀洒脱;行气整饬工稳,体势森严刚毅,韵度豪迈醇厚。
邓石如小篆以李斯、李阳冰为师,结体略长,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运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后世篆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现当代不少书家从中获取营养,也是学习小篆的优秀范本之一。
第一节邓石如篆书的用笔特点
4月16日 19:00-20:30
1.中锋行笔和逆起回收
2.笔画粗细相对均匀
3.有提有按强调节奏
第二节邓石如篆书的结构特点
4月23日 19:00-20:30
1.字取纵势
2.间隔均匀
3.正中寓斜
4.疏密有致
第三节邓石如篆书的章法和创作示范
4月30日 19:00-20:30
1.《白氏草堂记》章法解析
2.直面国展篆书作品章法
3.大字篆书创作。
邓石如白氏草堂记
邓石如在这本书中,不仅表现出了高超的书法技艺,也展现了他对白居易原 文的深刻理解。他将白居易在原文中所表达的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以及他的高 洁情怀和豁达胸襟,都融入了自己的书法之中。
邓石如还在书中展现了他对书法的独到见解。他在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倾注了 自己的心血和灵魂,每一个笔画都富有生命力。他的书法不仅具有形式的美感, 更具有内在的文化底蕴。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邓石如的书法风格深深吸引。他的书法以篆书为主,却 并不拘泥于传统,而是自成一派,充满了创新和变化。每一个字都有自己的生命 和韵律,仿佛在跳动、呼吸。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白氏草堂记》成为了 一部让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珍品。
同时,我也对邓石如的人格魅力深感敬佩。他一生致力于书法和篆刻的研究, 用自己的艺术造诣传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高超技 艺,更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白氏草堂记》还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阅读过程中, 我不仅感受到了邓石如的才华和魅力,也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一 个字、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智慧和哲理,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厚的敬意。
《邓石如白氏草堂记》是一本让人受益匪浅的书。它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 化的魅力,也体现了邓石如卓越的艺术成就和高尚的人格魅力。阅读这本书,让 我对书法、对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它也激发了我 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我相信,《邓石如白氏草堂记》将会成为我人生 旅途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我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内容摘要
等句,不仅展示了白居易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热爱,也体现了邓石如对于书法艺术的追求——返 璞归真,自然天成。 《邓石如白氏草堂记》这本书的内容摘要,不仅是一本展示邓石如精湛书法技艺的著作,也是一 本表达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热爱的文学作品。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邓石如的书法艺 术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邓石如《庐山草堂记》高清放大版
有古松老杉大
仅十人围高不
知几百尺修柯
戛云低枝拂潭
如幢树如盖张
如龙蛇走松下
多灌丛萝茑叶
蔓骈织承翳日
月光不到地北
据层岩积石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空奇木异草盖
覆其上绿荫蒙蒙
朱实离离不知其
此为其篆书作品珍品通篇气息醇和笔画圆润线条张弛有度结体匀称而不失灵动通篇布局合理浑然天成古朴典雅是习篆书之名帖
邓石如《庐山草堂记》高清放大版
邓石如,清代著名书法家,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该件篆书四条屏《庐山草堂记》。此为其篆书作品珍品,通篇气息醇和,笔画圆润,线条张弛有度,结体匀称而不失灵动,通篇布局合理,浑然天成,古朴典雅,是习篆书之名帖。
篆书起步,学邓石如还是学李斯呢?
篆书起步,学邓石如还是学李斯呢?
学篆隶,对学楷书很有帮助。
篆书是学邓石如还是学李斯呢?
李斯就不用说了,小篆之祖啊。
其书写的刻石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等名扬天下,两千年来广为流传。
后人学斯,名曰“玉箸”“铁线”。
可惜,只有刻石拓本,不可能见到其墨迹了吧。
邓石如为清代碑学书家巨擘,其篆书初学李斯、李阳冰,后学《禅国山碑》、《三公山碑》、石鼓文、汉碑额等。
他的小篆以斯、冰为师,结体略长,却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一改千年风气。
特别是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对篆书一艺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
邓石如存世墨迹很多,著名者如《白氏草堂记》等。
小编想学篆刻,又没有篆隶基础,为学邓还是学斯犹豫了一阵子,最终临了一个多月的邓石如白氏草堂,在门口转了一圈。
现在也就能
过年写个福字。
既要写小楷,又想学篆隶,怎么安排时间呢?继续学邓,还是学
李斯呢?一时拿不定主意。
目前还是在习小楷,偶尔会临一两天《礼器》。
为了生活,没那么多时间放在个人兴趣上。
工作了,反而很怀念上学的日子了。
书法讲座《白氏草堂记》临创举要(9)
书法讲座《白氏草堂记》临创举要(9)章法特点书法作品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有机体,讲究整体协调统一,其任一局部构成形态,如点画、款识乃至于一枚印章的形状、尺度、位置等都是书法章法中所研究的对象。
古人云:“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明示了整体与局部的轻重关系。
换言之,书法作品犹如一栋建筑,其构成元素如砖瓦、钢筋、混凝土以及由此生发的柱基、楼梯、围墙等都是物质要素,而其设计的结构、框架外形和户型等为其设计因素,其中的任意变动,直接对实用、风格等品质要素产生影响,非常微妙却值得探讨。
同时,有理论研究者称,书法单字结构关系和原则为“小章法”,包括线条粗细、上覆下载、向背揖让、均衡包围、关联承接等;将作品字间、行间与通篇整体布局与风格称为“大章法”,包括通篇字与字、行与行、正文与落款以及用印之间的关系谋划、布置等。
在此,笔者仅对《白氏草堂记》之“大章法”进行扼要阐述。
一、行列关系篆书作品宁静古雅,排列整饬有序,大篆多依形就势,自然布局,呈现竖有行、横无列之态。
小篆排列则相对严整规矩,常竖有列、横成行,整齐划一。
其次,篆书每一个文字的位置相对固定,其排列通常字距与行距相同。
《白氏草堂记》整体形制为六条屏,通高约2米,每条屏正文分为2行,单行8字,每个字二十多厘米高,属于大字范畴。
从整体上审视,该作品布局纵有行、横有列,且呈现出行间紧凑而列间疏松的整体格局:一、字间距较小,甚至有上一字之长脚笔画向下延长,与下一字之头部伸展笔画,形成上延下伸,自然穿插与交错,字距显得紧凑连贯(见图一);二、行间距较大,略为单字宽度的二分之一。
图一二、点、线、面形态众所周知,点、线、面作为平面构成的三元素,其空间位置关系十分密切。
书法作品中单个文字,可以抽象看成一个点,而一行文字则可抽象成一条线,那么,若干行文字密切排列就可看成一个面。
不同的点、线、面排列带给人的视觉体验是截然不同的。
因此,笔者认为,合理安排作品章法是产生美感的基础,其不同布局当遵循重复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的整体原则。
学篆书最易让笔力强壮;邓石如《庐山草堂记》欣赏(附译文)
学篆书最易让笔力强壮;邓石如《庐山草堂记》欣赏(附译文)清/邓石如/ 《庐山草堂记》邓石如篆书《庐山草堂记》为其篆书作品珍品,通篇气息醇和,笔画圆润,线条张弛有度,结体匀称而不失灵动,通篇布局合理,浑然天成,古朴典雅,是习篆书之名帖。
《庐山草堂记》——白居易匡庐奇秀,甲天下山。
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
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
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 纳阳日,虞祁寒也。
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
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
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
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
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
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
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
下铺白石,为出入道。
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堄,杂(奇)木异草,盖覆其上。
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知)其名,四时一色。
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见,可以永日。
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
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覙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
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之态。
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
一旦蹇剥,来佐江郡。
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