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实验的科学探究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常用的实验及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实验及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实验及科学方法初中物理常用的主要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 2.等效替代法 3.转换法4.实验推理法(理想实验法)5.类比法6.物理模型法(理想模型法)一、使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1.探究物体运动的快慢;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3.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5.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的关系;6.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7.探究电磁铁磁性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8.探究导体电阻大小跟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关系;9.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即欧姆定律)。

10.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的关系.二、等效替代法:将某个物理量用另外一个物理量来替代,得到同样的结论的方法。

1、测量不规则小块固体的体积时,用它排开水的体积等效固体的体积;2、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时,用二力平衡的原理测得拉力,从而得知摩擦力的大小;3、托里拆利实验中,利用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等效的方法测定大气压的数值;4、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5、求多个用电器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三、转换法:在研究看不见的物质或现象时,可以通过研究该物质现象或所产生的可见的效果,由此进一步分析物质或现象,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注意:“等效替代法”虽然也包涵有转换法的思想,但其研究主体已发生转移,而转换法则是通过研究主体所产生的效果来上朔其原因的一种研究方法。

转换法的实验例子:1、利用小球的振动来判断发声体在振动;2、根据苹果落地的现象证明重力的存在;3、利用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4、根据小球将木块推动的远近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5、利用纸片的飘动来判断气体压强的变化;6、根据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现象证明大气压的存在;7、通过扩散现象研究分子的热运动;8、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9、判断磁场是否存在时,可用小磁针放在其中看是否转动来判断;10、电磁铁的磁性强弱通过它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确定。

物理实验探究的八种方法

物理实验探究的八种方法

物理实验探究的八种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收集获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

简单的讲观察法就是看仔细地看。

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是人的眼睛在大脑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的感知活动。

因此,亦称科学观察。

实例:水的沸腾: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先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刻度值。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温度计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示数变化;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可让学生观察小纸片在扬声器中的运动状态,观察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观察蟋蟀知了鸣叫是的情况,就会发现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除此之外还有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滑动摩察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二、比较法比较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

比较是抽象与概括的前提,通过比较可以建立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

利用比较又可以进行鉴别和测量。

因此,比较法是物理现象研究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

比较法有三种类型:1异中求同的比较。

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同点。

2同中求异的比较。

即指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异点。

3同异综合比较。

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的相同点相异点。

实例:象汽车轮船火车飞机它们的发动机各不相同但都是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装置。

而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都是内燃机但是从它们的构造、吸入的气体、点火方式、使用范围等方面都有不同。

再如蒸发与沸腾的比较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汽化过程。

不同点从发生时液体的温度、发生所在的部位及现象都不同。

还可以用比较法来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压力;电功与电功率等。

三、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讨论多个物理量的关系时通过控制其几个物理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物理量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物理量影响某一个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

中学物理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素养

中学物理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素养

中学物理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素养一、引言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科学素养已成为人们必备的素质之一。

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物理学科作为中学阶段的基础学科,探究方法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中学物理科学探究方法的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探究方法的介绍物理科学探究方法是指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通过观察、实验、推理、论证等步骤,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探究方法不仅是物理学科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三、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探究方法的运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科学探究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创新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素质之一,通过探究方法的运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探究方法的实践与应用1.观察法:观察法是物理探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如彩虹的形成、光的折射等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实验法:实验法是物理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推理法:推理法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推理法解决一些抽象的问题,如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等,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论证法:论证法是在探究过程中,对所得出的结论进行论证的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论证法对一些复杂的物理现象进行解释和论证,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如何有效实施探究方法的教学1.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探究问题的兴趣和主动性。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探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探究

薄 弱 环 节 的原 因[. 与 写( 育教 学 J读 】 教
刊 ) 0 9( ) , 0 3. 2
学生提出的一些没有学术价值或者与所
要学习理论大相径庭的 问题 ,不要急着
作者简介 : 吕国忠(9 9 )男 , 16 一 , 内蒙古卓资人 , 工程师 , 研究方向: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2随 堂 实 验教 学 法 .
身具有探究意义的因素。
参 考 文献 :
在实验过程 中设置各种 问题情境 ,指导
学生去积极探究新的物理情境和 已学过 物理知识的问题之所在 。教师应 当仅仅 在旁边充当“ 引导者” 的角色 , 因势利导 , 让学 生明 白怎样 的 问题 是有价 值 的 , 对
给 学生 对 物 理 现 象 的 观察 与猜 想 以科 学 的 引导 。演 示 实验 包 括 以下 四种 形 式 :
中学 物理教师 不要太讲 究 “ 效率 ” 而淡 , 究性实验的设计过于程序化 、 制式化 。 探
究性教学 只不 过是 一种 回归儿童少年天 性和科学发展本性 的教 育追求 ,只要从 这一基本点 出发 ,就没有理 由去神化探 究活 动 ,也就 没有 必要 去死扣一堂课 是 否完整地经 历 了探 究教学 的几个 环节 , 在每 一个 环节中 ,学生是否达到了 自主 探究 的 目的 ,也没有 意义去追求 学生在 程序上 以及形 式上 去重复科 学家的发现
实 验 中 学 生 规 范 地 进 行 实 验 ,培 养 实 验
技能和“ 活化 ” 所学知识 。分组实验教学
主要 有 以下 形 式 :
基本 的组成环节 ,教 师在进行 实验操作 前以及实验操作 过程 中 ,要 注重物理实 验知识 点的适 当设 疑 、解 惑以及知识 点 的融会 贯通 , 给学生 的系统思考 以启发 ,

中学物理探究实验有哪些

中学物理探究实验有哪些

中学物理探究实验有哪些
中学物理探究实验是通过实验方法来探索物理原理和现象的一种教学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学物理探究实验:
1. 阻尼器实验:使用弹簧振子和不同材料制作的阻尼器,测量不同阻尼材料对弹簧振子振幅的影响,探究阻尼对振动的影响。

2. 热传导实验:利用热导系数不同的金属棒,测量不同金属棒的温度变化,探究热传导的原理和热导系数的影响。

3. 爬坡实验:利用小车和斜面,测量小车在不同斜度斜面上的滑动距离和时间,探究斜面倾斜角度对小车滑动的影响。

4. 光的折射实验:利用水和不同材料制作的棱镜,观察入射光线被折射后的方向变化,探究折射定律和不同材料对光的折射率的影响。

5. 静电实验:利用摩擦电实验装置,通过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生成静电,观察静电的性质和相互作用,探究静电的产生和带电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6.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利用弹簧秤和不同质量的物体,测量物体受力和加速度的关系,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7. 电路实验:通过搭建各种电路,如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和混联电路,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等参数,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8. 电磁感应实验:利用线圈和磁铁制作变压器,观察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探究电磁感应的原理和电压的产生。

9. 声音传播实验:利用音叉和共振管,测量不同频率的声音在空气和固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探究声音的传播特性。

10. 引力实验:通过使用线圈、弹簧测力计等装置,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之间的引力,验证引力定律。

这些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物理知识,理解物理原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与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

初中物理中的科学探究

初中物理中的科学探究

究 问题 , 或者 引导学生 观察 、 现有探究 价值 的现 象 , 发 提炼 探究问题等方法实现 。要注意避免单纯套用 “ 出问题 ” 提 的 形式。 32 猜 想 与 假 设 . 猜 想与假设 要求 学生对解决 问题 的方式和问题答案提 出假设 , 物 理 实 验结 果 进 行 预 测 。实 施 教 学 时 需要 考虑 让 对 学生怎样猜想 , 怎样假设 。问题答案 的设想是建立在 客观事 实和资料与原有知识和经验 的基础 上再进 行猜想和假设而 得出的。 科学假设 的形成过程包括假定和解 释。 假定是对 问 题 的答案作 出设想 ,而解释是根据 已有 事实和知识与假定 的合理性进行解释 ,这两点是培养学生猜 想与假设能力 的 重要过程。因此要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 的能力 , 可通过让学 生经历假定过程和解释过程进行培养 。 33 制订 计 划 与 设 计 实 验 . 制订计 划与设计 实验要求学生知道 实验 目的和 已有 条 件 , 订 实验 方 案 , 试 选 择 实 验 方 法 及 所需 要 的 装 置 和 器 制 尝 材 , 考 虑 实 验 的 变 量及 控 制 方 法 。制 订 计 划 的 前提 是 具 有 并 明确的探究猜想 ,实质是从操作 的层 面上实现对猜想假设 检验的具体化和程序化。要把实验 目的演变成一个实验方 案需要经过根据探究假设 , 确定 实验 目的 , 思考实验原理 和 制订实验方案 四个步骤。 同样 的实验 目的 ,应用不 同的原 理, 会制定 出不 同的实验方案 , 因此 实验 原理在制订计划这 个过程中十分重要 。另外 , 实验方法的选择通过对具有 的实 验条件 、 所需 要的实验精度 、 允许 的试 验时 间 、 所 实验操作 的方便 、实验者对实验原理 的理解 和对 实验器材的熟悉程 度综合考虑而选择得 出的 。 34 进 行 实 验 与 收 集 数 据 . 进行 实验与收集 数据需要学生具有用 多种方式收集数 据, 按说 明书进行 实验操作 , 会使 用基本 的实验仪 器 , 如实 记录实验数据 , 知道重 复收集实验数 据的意义 , 并具有安全 操作的意识等能力 。 收集数 据时要求 学生明确收集 的 目标 、收集信息的 内 容和收集信息 的时问。收集数据要具有科学性 、 可靠性和准 确性。而按说明书进行实验操作则要求学 生一是要读懂说 明书 , 二是要操作符合要求 。对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 的要 求包括知道仪器的量程 ,知道仪器分度值 ,会 正确装配仪

中学物理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中学物理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中学物理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物理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在自主、批判性思考和实践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学物理教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基础。

中学物理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1. 提供资源丰富的实验室和实践场地,让学生能够亲手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独立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中学物理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科学实践活动,如科学探究竞赛、科技创新项目等,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科学研究成果的机会。

3. 营造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中学物理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其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具体策略如下:1. 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不仅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物理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问题驱动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进行实验验证。

2.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设计。

中学物理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验设计的思路或指导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积累经验,提高其实验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分析和总结。

中学物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推理能力。

三、组织科学探究活动组织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

中学物理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物理实验或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1. 设计小组实验任务。

中学物理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设计一个物理实验任务,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几种科学方法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几种科学方法

法。下面举 例说明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 中的应 用。 好研究 , 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 ; 可 电流看不见 、 摸 例如在人教版实验教科 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 ( 第一章 第一 不到 , 判断 电路 中是否有 电流时 , 们可以根据 电流产生的效应 我 节关于探究声是怎样传 播的实验 中 ,就开始渗透控 制变量 的思 来认识它 ; 磁场看不见 、 到 , 摸不 我们可 以根据它产生 的作 用来认 想。 因为固体 、 液体和气体 部是传 声的介质 , 我们逐 一研 究它 们分 识它。 再如 , 有一些物理量不容 易测得 , 我们可以根据 定义式转换 别可 以传声时 , 就必须控制其它两个因素 。如果在进行该实验 时 成直接测得的物理 量。 由其定义式计算出其值 , 电功率( 在 如 我们 就给学生 I 合当地 点拨 , 出 : 把两张课桌 紧紧地挨在一起 , 提 ” 一个 无法直接测 出电功率只能 通过 P=U 利用 电流表 、电压表测 出 I 同学轻敲桌 面 , 另一个 学把耳朵 贴在另一张桌子 上 , 听到的敲 U、 计算得 出 P 、 I ) 电阻 、 度等 。 中学物理课 本 中 , 密 测不规 则小 击声为什么就能认为是桌子传来而不是空气传来的?” 引导学生 石块 的体积我们转换成测排开水的体积 , 们测曲线的长短时转 我


控 制 变 量 法
验本 身的特殊 限制或 因实验器材等 限制 , 不可 以或很难直接揭示
就物理这门以实验为基础 的学科 , 先要进行有效 的探索和学 物理本 质 , 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 同特 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 的方 习, 必须得 有正确 的物理 思想 , 对一 些 问题 , 用基本 的探 究方法 法 。 这种方法若运用. , 晗当 不仅能顺利得 出结论 , 而且容易被学生 即控制变量法 , 去建构 ” 想 ” 理 的研究环 境 , 会更 加有利于 问 接受和理解 。 题的分析和解决 , 控制变量法的使 用 , 对学好物理是至关重要的 三 、 换 法 转 控制变量法是 初中物理实验 中常 用的探索 问题和分析 解决 些 比较抽象 的看不见 、 摸不着 的物 质的微观现 象 , 要研 究 之 一 。 谓 控制 变 量 法是 指 为 了研 究 物 理 量 同影 它 们的运动等规律 , 所 使之转 化为学生熟 知的看得见 、 摸得着 的宏 响它的多个 因素 中的一个 因素的关系 , 可将 除了这个因素 以外的 观现象来认 识它们。这种方法在科学上 叫做 ” 转换法 ” 如 : 。 分 其它因素人 为地控制起来 , 使其保持不变 , 再比较 、 究该物理量 子的运动 , 研 电流 的存在等 。 比如 : 空气看不见 、 摸不 到 , 我们可以根 与该因素之 间的关 系 , 出结论 , 得 然后再综合起 来得出规律 的方 据空气流动 ( ) 风 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 分子看不 见 、 摸不到 , 不

高中物理实验与探究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与探究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与探究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规律,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相关定律。

实验器材:直尺、小圆柱形容器、水、激光笔
实验步骤:
1. 首先,给学生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及相关定律,引导学生思考:“光在不同介质中会如何折射?有什么规律?”
2. 随后,让学生将小圆柱形容器倒满水,确保水面平整。

3. 学生利用直尺固定激光笔,将光束垂直照射到水面上。

4. 观察并记录激光经过水面的折射现象。

让学生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并给出解释。

5. 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实验数据,探究光在水中的折射规律,并给出相关定律。

6. 结束实验后,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加深对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

实验总结与评价: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相关定律,并加强对光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同时,通过实验探究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次实验,对光的折射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特性,加深学生对光传播规律的理解。

实验对象:高中物理学生
实验材料:凸透镜、平透镜、小光源、白纸、尺子等
实验步骤:
1. 将凸透镜、平透镜和小光源准备好,并放在光学实验台上。

2. 将白纸固定在透镜的后面,以便观察光的传播情况。

3. 将小光源点亮,调节其位置和方向,使光线经过凸透镜或平透镜后落在白纸上。

4. 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光斑,测量光源到透镜的距离和透镜到白纸的距离,并记录下实验数据。

5. 可以改变光源的位置和方向,或者改变透镜的位置和焦距,进一步观察光的传播情况。

实验结果分析:
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光线在经过凸透镜或平透镜后,会以直线的方式传播,并在白纸上形成明显的光斑。

2.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光源、透镜和白纸之间的距离关系对光的传播有明显影响,距离越近光斑越清晰。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光线的直线传播特性,并掌握了一些光线传播的基本规律。

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拓展延伸:
可以进一步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或者在光学透镜系统中的成像原理等相关实验,进一步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结题报告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结题报告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结题报告彭德山2001年12月—2005年5月,我校对《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和探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四年研究过程和结果,报告如下:一、课题的提出:“决定人类命运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素质,不仅是精英人物的素质,而是几十亿普通地球居民的平均素质”。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加快了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迈进的步伐,人类的生存环境与生活质量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恰当的应用,无论社会还是个人的发展,都与全民及个人的科学素质密切相关。

提高国民素质,尤其是国民的科学素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战略,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任则落到了科学教育的肩上。

从科学教育的国际改革趋势看,世界各国都在相应调整基础科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即着眼于培养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变革对人才的培养模式,改进学习的学习方式,以便使现在的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具有竞争力,如美国1996制定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详细阐明了科学教育中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性及其主要组成部分。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让各个学段所有年级的学生都有机会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其进行探究性思维和探究性活动的能力,包括提出问题、制定调查研究计划并付诸实施、利用有关工具和技术收集数据、批判性并有逻辑地思考解释证据、分析交流其他解释方法以及科学论点等。

”物理学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的一门自然科学。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应该是很有兴趣的,然而,物理教学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注重了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埋头组织大规模题海战术训练,而忽视了学科特点,学生学得枯燥无味,使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受到极大影响,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长期保持,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物理初中实验与探究教案

物理初中实验与探究教案

物理初中实验与探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原理2. 平面镜成像实验3. 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穿衣镜中的反射,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讲解: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因。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像的大小、位置等。

5. 总结: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本质。

6.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实验法: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 讨论法: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让学生充分思考和交流。

4. 练习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学生能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 学生能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能在实验和讨论中表现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六、教学资源:1. 平面镜2. 蜡烛3. 测量工具(如刻度尺)4. 实验记录表5. 教学课件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穿衣镜中的反射,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讲解: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因。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像的大小、位置等。

5. 总结: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本质。

(完整版)初中科学探究方法汇总

(完整版)初中科学探究方法汇总

初中科学探究方法汇总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比较法、类比法、图像法等,是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

反过来,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中考出题最多的方法。

示例:1.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引速又关.4.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5.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6.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7.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8.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9.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10.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1.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12.探究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13.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14.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二.等效替代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会改变物理效果,这种研究方法就是等效法。

等效替代法是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

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

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

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

例如我们学过的等效电路、合力替代各个分力,用总电阻替代各部分电阻,浮力替代液体对物体的各个压力等三.转换法对于不易研究或不好直接研究的物理问题,而是通过研究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效应、作用效果间接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初中物理有哪些实验方法,及每种

初中物理有哪些实验方法,及每种

初中物理有哪些实验方法,及每种常见初中物理实验方法1、控制变量法这是初中物理实验中用的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具体可以这样理解:当实验结果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时,为了研究其中某一个因素的变化对结果有何影响,就必须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保持不变的方法。

具体的例子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影响物体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大小的主要因素;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中国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电流产生的热量中国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主要因素等等。

2、实验+假设(合理外推)法某些物理现象由于条件所限,无法直接由实验得出结论,于是我们先进行初步实验,再根据实验的规律进行合理的延伸推理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初中物理教材主要有两个这样的实验:研究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实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3、转换法有些物理现象直接通过感官看不见,摸不着很难直接进行观测加以认识,于是我们通过它们所产生或表现出来的其他看的见,摸的着的现象就能间接的认识它的一种方法。

比如:马德堡半球实验间接反映了大气压不但存在且很大;研究电流产生热量的中国是通过观察温度计的变化而间接反映出来的;研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时通过观察木块被小球推动的距离来反映小球动能大小的;研究电磁铁的磁性是通过它吸引铁钉的数目中国来判断它的磁性强弱的;研究滑动摩擦力时通过观察匀速拉动物体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反映了摩擦力的大小等等。

4、等效法实验中为了研究的方便,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的物理量而不会改变物理效果的一种方法。

比如:研究合力与各个分力的关系时用一个合力取代了各个分力的共同作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时用总电阻替代了各部分电阻等等。

初中物理新课标中所涉及到的实验方法还有很多,但作为中招考试以上四种方法是最常出现的,尤其是在实验题方面,这只是自己几十年来教学的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初中物理各种实验探究方法,及其代表实验有哪些.能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研究某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往往要同时用到几种研究方法.如在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们同时用到了观察法(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转换法(把电阻的大小转换成电流的大小、通过研究电流的大小来得到电阻的大小)归纳法(将分别得出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的信息归纳在一起)和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电阻与长度有关时控制了材料、横截面积)等方法.可见,物理的科学方法题无法细致的分类.只能根据题意看题中强调的是哪一过程,来分析解答.下面我们将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进行一下分析.一、控制变量法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中学物理实验难以同时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而是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分别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这“两个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I=U/R.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保证压力相同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中学物理课本中,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研究电压一定、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研究物体吸热与物质种类、质量、温度的关系;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因素等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二、转换法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如:分子的运动,电流的存在等,如:空气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分子看不见、摸不到,不好研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电流看不见、摸不到,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以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磁场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它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再如,有一些物理量不容易测得,我们可以根据定义式转换成直接测得的物理量.在由其定义式计算出其值,如电功率(我们无法直接测出电功率只能通过P=UI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出U、I计算得出P)电阻、密度等.中学物理课本中,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我们转换成测排开水的体积(这里也有等效思维)我们测曲线的长短时转换成细棉线的长度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大气压强的测量(无法直接测出大气压的值,转换成求被大气压压起的水银柱的压强)测硬币的直径时转换成测刻度尺的长度测液体压强(我们将液体的压强转换成我们能看到的液柱高度差的变化)通过电流的效应来判断电流的存在(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电流)通过磁场的效应来证明磁场的存在(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磁场)研究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内能的变化,只能转换成测出温度的改变来说明内能的变化)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因素时,我们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在我们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我们将电功的多少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密度、功率、电功率、电阻、压强(大气压强)等物理量都是利用转换法测得的.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证明此物受到力的作用;苹果落地可证明重力存在;马得堡半球实验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雾的出现可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影的形成可以证明光沿直线传播;月食现象可证明月亮不是光源;奥斯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有磁场;指南针指南北可证明地磁场的存在;手机能打电话可证明电磁波的存在;扩散现象可证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铅块实验可证明分子间引力的存在;运动的物体能对外做功可证明它具有能.在我们回答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回答说小球在平面上滑动的越远则动能越大,就是将动能的大小转换成了小球运动的远近.以上列举的这些问题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例:1、分子运动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但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下面是小明同学在学习中遇到的四个研究实例,其中采取的方法与刚才研究分子运动的方法相同的是(A.利用磁感应线去研究磁场问题B.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C.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先使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再让电压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D.研究电流时,将它比做水流三、放大法在有些实验中,实验的现象我们是能看到的,但是不容易观察.我们就将产生的效果进行放大再进行研究.比如音叉的振动很不容易观察,所以我们利用小泡沫球将其现象放大.观察压力对玻璃瓶的作用效果时我们将玻璃瓶密闭,装水,插上一个小玻璃管,将玻璃瓶的形变引起的液面变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面的变化.严格说放大法也属于转换法.四、积累法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我们常常将微小的量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比如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时候,我们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在将结果除以100,这样使测量的结果更接近真实的值就是采取的积累法.要测量出一张邮票的质量、测量出心跳一下的时间,测量出导线的直径,均可用积累法来完成.严格地说积累法也属于转换法.五、类比法在我们学习一些十分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时,由于不易理解我们就拿出一个大家能看见的与之很相似的量来进行对照学习.如电流的形成、电压的作用通过以熟悉的水流的形成,水压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的结论.学生在学习电学知识时,在老师的引导下,联想到:水压迫使水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类似的,电压迫使自由电荷做定向移动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抽水机是提供水压的装置;类似的,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水流通过涡轮时,消耗水能转化为涡轮的动能;类似的,电流通过电灯时,消耗的电能转化为内能.我们学习分子动能的时候与物体的动能进行类比;学习功率时,将功率和速度进行类比.例:1、某同学在学习电学知识时,在老师的引导下,联想力学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并找出了一些相类似的规律,其中不准确的是(A.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水流;类似地,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B.抽水机是提供水压的装置;类似地,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C.抽水机工作时消耗水能;类似地,电灯发光时消耗电能D.水流通过涡轮时,消耗水能转化为涡轮的动能:类似地,电流通过电灯时,消耗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通过类比,用大家熟悉的水流、水压的直观认识,使得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电流、电压等知识跃然纸面,栩栩如生.六、理想化物理模型:实际现象和过程一般都十分复杂的,涉及到众多的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对学习和研究起到了简化和纯化的作用.但简化后的模型一定要表现出原型所反映出的特点、知识.模型法有较大的灵活性.每种模型有限定的运用条件和运用的范围.中学课本中很多知识都应用了这个方法,比如有:液柱、比如在求液体对竖直的容器底的压强的时候,我们就选了一个液柱作为研究的对象简化,简化后的模型依然保留原来的特点和知识)光线、在我们学习光线的时候光线是一束的,而且是看不见的,我们使用一条看的见的实线来表示就是将问题简化,利用了理想化模型)液片、在我们研究连通器的特点,求大气压时我们都在某一位置取了一个液面,研究该液面所受到的压强和压力,也是将问题简化,利用理想化模型法)光沿直线传播;在我们学习中我们知道真正的空气是各处都不均匀的,比如越往上空气越稀薄,在比如因为空气各处不均匀形成了风,而在光是沿直线传播一节中我们将问题简化,只取一个简单的模型,一条光线在均匀的介质中传播)匀速直线运动;生活中很少有一个物体真正的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我们研究问题的时候匀速直线运动只是一个模型)磁感线(磁感线是不存在的一条线,但是我们为了便于研究磁场我们人为的引入了一条线,将我们研究的问题简化.光滑平面(研究力学时常用到光滑平面,即物体表面没有摩擦,但是真正没有摩擦的表面是没有的.为了问题的简化就把很小的摩擦不考虑就假设物体表面光滑)例:1、在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运用物理模型进行研究的是(多项选择A、建立速度概念B、研究光的直线传播C、用磁感应线描述磁场D、分析物体的质量七、科学推理法:当你在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的时候就是在进行推理,或说是在做出推论,例如当你家的狗在叫的时,你可能会推想有人在你家的门外,要做出这一推论,你就需要把现象(狗的叫声)与以往的知识经验,即有陌生人来时狗会叫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得出符合逻辑的答案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时,当我们把物体在越光滑的平面运动的就越远的知识结合起来我们就推理出,如果平面绝对光滑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在做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时,当我们发现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就越小时,我们就推理出,真空是不能传声的.八、等效替代法:比如在研究合力时,一个力与两个力使弹簧发生的形变是等效的,那么这一个力就替代了两个力所以叫等效替代法,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时,也用到了这样的方法.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我们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因为我们无法真正的测出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所以我们利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物体的大小.九、归纳法:是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的技术.要做出正确的归纳,就要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这个样本必须足够大而且具有代表性.在我们买葡萄的时候就用了归纳法,我们往往先尝一尝,如果都很甜,就归纳出所有的葡萄都很甜的,就放心的买上一大串.比如铜能导电,银能导电,锌能导电则归纳出金属能导电.在实验中为了验证一个物理规律或定理,反复的通过实验来验证他的正确性然后归纳、分析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在阿基米德原理中,为了验证F浮=G排,我们分别利用石块和木块做了两次实验,归纳、整理均得出F浮=G排,于是我们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使用的正是这种方法.在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中,我们反复做了三次实验来验证F1×L1=F2×L2也是利用这种方法.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结论的得出(在实验中对多种结论进行分析整理并得出最后结论时)都要用到这一方法.在验证导体的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经过多次的实验我们得出了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也是将实验的结论整理到一起后归纳总结得出的.在所有的科学实验和原理的得出中,我们几乎都用到了这种方法.运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运用这种思维方法时实验一定要改变条件多做几次,否则得出的结论可能是特殊结论,而不具备普遍性.十、比较法(对比法)当你想寻找两件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就需要用到比较法,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和物理量很多,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进行比较,我们主要从中寻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如,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如,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如,电动机和热机.如,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利用比较法不仅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和区别,使同学们很快地记住它们,还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十一、分类法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导体和绝缘体.十二、观察法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观察法.十三、比值定义法:例:密度、压强、功率、电流等概念公式采取的都是这样的方法.十四、多因式乘积法:例:电功、电热、热量等概念公式采取的都是这样的方法.十五、逆向思维法例:由电生磁想到磁生电以上这些方法,还只是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会遇到和使用的一些科学方法,列举出来,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也希望大家都来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多了解和掌握一些科学方法,灵活运用,以便于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初中物理的实验方法有哪些物理中探究实验的方法有:一.对比(比较法)寻找几个事物共同点或不同点的研究方法叫对比,这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拓宽视野,初步领悟到科学研究方法的真谛。

因此,考查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成为当前和今后中考的热点。

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推理法、模型法、比较法、类比法、图像法、猜想法等,是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知识回放】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成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

反过来,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中考出题最多的方法。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1.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引速又关.4.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5.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6.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7.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8.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9.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10.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1.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12.探究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13.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14.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二.等效替代法【知识回放】用相等或容易测得的量代替不便直接求出的物理量,这种方法就是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是常用科学思维方法。

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

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

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

中学物理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

中学物理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

中学物理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一、前言科学探究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中学生的物理科学探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中学物理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策略和方法。

二、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创设具有探究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在讲解电学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电路设计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加强实验教学,培养探究能力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

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现象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原因,从而得出结论。

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质疑精神科学探究精神的核心是质疑精神,即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和平台,例如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五、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培养探究思维科学方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例如,在讲解力学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等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在讲解电学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图像法、模拟法等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探究思维。

六、开展课外活动,拓展探究空间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科普讲座、科学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课教学流程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课教学流程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课教学流程内容摘要:科学探究是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转变传统实验教学方式,发挥实验教学的育人作用,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流程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探究是新课标准中物理课程核心素养之一。

实验探究课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传统物理课堂以教师讲解实验为主,制约了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

近年来国家均衡教育资源,对物理实验教学重视程度大幅提高,结合近一年来课题组对实验探究课的研讨、磨课活动,浅谈一下实验探究课的教学流程。

一、选择探究课题沪科版八九年级教材中共有14节实验探究课,新课标中规定测量类学生必做实验9个、探究类学生必做实验12个。

让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取出的问题,也可以在课堂中探究。

选择的问题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和基本操作水平,要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二、充分的前期准备1.依据课标要求,制定学习目标实验活动是实验探究课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对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有深入的研究,且具备基本的实验能力。

明确实验原理,了解与实验内容相关联的物理概念和实验方法。

依据课标要求,制定学习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实验内容、实验过程,能初步理解实验原理,能运用所学的实验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改进实验方法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教材内很多实验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有些方法设计不是十分合理,不便于操作或观察,我们可以通过深入的研究,改进实验方法,拓展教材中的实验内容,使之更全面,操作性更强。

3.准备实验器材实验室中虽然有与教材内容匹配的实验器材,很多需要组装和改进才能使用。

有些器材损坏较多,学生分组实验数量不够,课前教师需要自制器材或改进器材,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自己准备器材。

探究光的反射实验时,直接用激光灯演示光路不明显,我用玻璃刀把实验室中的细玻璃管截开,卷了几个纸筒做成分光器,在光屏上清晰的呈现出反射光路。

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法、模型法、转换法、类比法、比较法等等,但这些知识都散布在初中物理课本各处,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掌握这一部分知识,下面就此做一个汇总。

1 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就是当一个物理量受到多个物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时,为了明确这个物理量与其中某个因素的关系,往往需要先控制其它的另几个因素不影响被研究的物理量的方法。

举例:(1)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物理量有关;(2)研究电流与电阻、电压关系时,先使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再让电压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3)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5)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2 等效替代法在物理实验中有许多物理特征、过程和物理量要想直接观察和测量很困难,这时往往把所需观测的变量换成其它间接的可观察和测量的变量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就是等效法。

举例:(1)要想研究玻璃板成像特点,关键的问题是设法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具体的做法是另外拿一只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我们这样确定像的位置,凭借的是视觉效果的相同,因而可以说是采用了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2)确定物体的重心,把重力的作用点看作在重心上。

(3)在研究物体受几个力作用的情况时,引入“合力”的概念。

(4)在研究串联、并联电路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

(5)用排液法测物体的体积。

3 建立模型法建立模型法就是把物理实体或物理过程经过科学抽象转化为一定的模型,运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摒弃次要条件,突出主要因素,从而方便对物体本质的研究。

举例:(1)在物理学中,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条想象的线叫做光线。

(2)在研究磁体的磁场时,引入的“磁感线”;(3)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

4 转换法对于不易研究或不好直接研究的物理问题,而是通过研究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效应、作用效果间接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高中」物理实验设计与展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思维

「高中」物理实验设计与展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思维

「高中」物理实验设计与展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思维1. 引言1.1 概述在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高中阶段作为学生从初级阶段向专业化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物理实验设计与展示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物理实验的参与和设计过程,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锻炼他们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高中”物理实验设计与展示为主题,探讨如何通过这一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思维。

文章分为七个部分:引言、高中物理实验设计与展示、实验设计阶段一、实验设计阶段二、实验展示与成果分享、结论以及参考文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高中物理实验设计与展示的重要性,并提供一套可行的方法和步骤来引导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实验设计与展示。

同时,本文还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实验设计和展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以促进他们在物理学科中的兴趣和发展。

通过本文的阅读,教师可以获得一些指导原则和方法,并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鼓励创新的实验平台,使得他们能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高中物理实验设计与展示:2.1 实验设计的重要性: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通过进行实验,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科学研究中,通过观察、探索和验证来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实验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并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思维逻辑和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提出创新想法的能力。

2.2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高中物理实验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所选题目确定研究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实验方案。

这包括确定变量、准备所需材料和设备,并设计实施步骤。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需要注重观察、记录数据、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物理实验的科学探究
作者:张晓芳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8年第04期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这样,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就不能让物理实验教学仅仅停留在黑板上,但如何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需要教师密切关注,下面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探究实验的多元化
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不应该要求不同学生完成同样过程的任务。

否则,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可能得到真正体现。

在具体的物理实验课中,要注重实验器材选择多样化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另外,实验变量多样化处理,也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发挥主体作用。

物理实验过程中,一个物理量的变化,一个具体的科学问题常常与多个因素有关系,因此,控制变量法是物理研究常用方法之一。

由于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差异,实验本身难易度也不同,不同的学生不一定能同时研究完所有的问题。

所以,教师在一节实验课上,就应该有目的、有重点地组织学生的实验活动,根据学生实际,通过采用控制变量法,使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计划地完成。

二、培养学生互助互爱,把合作权利和方法交给学生
在实验教学中,要善于提醒学生纠正一些不利于合作的行为方式,随时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及时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充分调动学生间合作的积极性。

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时,学生的分工问题就完全放给学生自己来做。

实际上,让学生讨论分工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应观察什么?记录哪些数据?实验仪器的使用等,这个过程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三、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将研究方法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始终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和应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研究方法意识和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物理实验的优势,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引导学生促使自己的思维模式逐步地向科学的思维模式转变,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方法的教育。

中学物理研究的方法有很多,我运用最多的主要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理想化法和归纳法。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探究
往往越新奇的实验,学生越想亲自尝试。

因此,在抓好物理教学演示实验的同时,应努力探索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新路子。

在引导学生设计性实验选题时不要求突出实验内容的复杂性,
题目只给出实验目的和要求,让学生根据目的要求去独立查阅资料,独立制定实验方案,在自己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设想,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去解决,最后写出实验报告。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多种能力都能得到培养。

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增强实践性实验教学活动
实践活动课可以将课堂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指导和控制,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

课本让学生自己看,实验让学生自己做,思路让学生自己想,疑难让学生自己议,错误让学生自己析。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力学”内容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创意制作”的任务,即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弹簧测力计和水平仪。

结果交上来的作品让人非常惊喜:有用一次性塑料杯、易拉铝罐制作的水平仪,有用钢锯条、美工刀片制作的重垂线,也有用废胶卷、塑料片制作的弹簧测力计……通过实践,学生既容易理解与记忆知识,也更容易将理解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形成能力。

总之,在中学物理实验课中,物理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具体的物理教学任务,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探究,才有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体的探究积极性,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实验探究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