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的神经发育过程
果蝇深度睡眠的原理
果蝇深度睡眠的原理果蝇是一种常见的昆虫,被广泛用于睡眠研究。
大量的研究表明,果蝇具有类似于人类的睡眠行为和相似的调控机制,因此研究果蝇的睡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睡眠的生理机制和功能。
果蝇的睡眠特征与人类的睡眠特征有相似之处。
它们在活跃与休息之间周期性地转换,表现出活跃性和休息性的交替。
果蝇的活跃期通常是在白天,而休息期则在夜间。
此外,果蝇的睡眠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多相性和持续性。
果蝇的睡眠是受到多种生物学机制的调控。
这些机制涉及多个神经递质和基因的调控。
其中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是谷氨酸。
果蝇的休息状态与谷氨酸的浓度密切相关,当谷氨酸浓度升高时,果蝇就会进入休息状态。
另一个重要的神经递质是受核苷酸环化酶(adenylyl cyclase,简称AC)调控的环磷酸腺苷(cyclic AMP,简称cAMP)。
果蝇中的AC基因与睡眠行为密切相关。
实验证明,当果蝇缺少AC基因时,它们的睡眠时间显著减少。
果蝇的睡眠还受到调控基因的影响。
具体来说,果蝇睡眠是由一组特定的基因调控的。
这些基因包括两类:时钟基因和调控基因。
时钟基因是控制生物体昼夜节律的基因。
果蝇的睡眠与其循环节律密切相关。
调控基因则是参与神经发育和成熟的基因。
研究发现,一些调控基因的突变能够影响果蝇的睡眠行为。
果蝇的睡眠还受到环境因素的调节。
研究表明,温度、光照和食物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果蝇的睡眠行为。
例如,较低的温度会延长果蝇的睡眠时间,而较高的温度则会缩短果蝇的睡眠时间。
相似地,亮度较低的光照条件能够增加果蝇的睡眠时间,而亮度较高的光照则会减少果蝇的睡眠时间。
此外,食物的可获得性也会影响果蝇的睡眠行为。
果蝇在禁食后会增加其对睡眠的需求。
由于果蝇的睡眠与人类的睡眠有相似之处,因此研究果蝇的睡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睡眠的生理机制和功能。
果蝇可以用来研究睡眠机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睡眠的调控机制、睡眠与学习记忆的关系以及睡眠与健康的关系等。
此外,果蝇具有短生命周期和较小的体型,易于培养和操作,研究成本也较低,因此被广泛用于睡眠研究领域。
实验动物果蝇
此外,为了获得所需 的基因型果蝇,还需 要进行遗传学操作和
筛选
5
在科研中的应用
在科研中的应用
果蝇作为一种实验动 物,在多个领域都有
广泛的应用。例如
在科研中的应用
行为学研究
项 目5 10
果蝇具有复杂的行为模式,例如觅食、求偶、 防御等,因此常被用于行为学研究。例如,通 过观察果蝇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表现,可以了 解环境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具有相似性,因此常被用于医学研究。例如,
项 目3 10
神经科学
通过研究果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糖尿病模型,可以了解人类糖
尿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策略
果蝇的神经元结构和功能与人类类似,因此常
被用于神经科学的研究。例如,通过研究果蝇
的嗅觉系统,可以了解人类嗅觉的机制和疾病
的发生发展过程
-
汇报结束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3
此外,果蝇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特点也使其成为研究人类疾病的重 要模型
2
分类学和形态特 征
分类学和形态特征
果蝇属于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双翅目、果 蝇科
其头部有一对复眼, 具有敏锐的视觉和听 觉能力
它们通常生活在热带 和亚热带地区,以腐 烂的水果或发酵物为 食
果蝇的胸部有三对腿, 且有一对翅膀,可以 飞行
为成虫
果蝇的生长速度非 常快,从受精卵到 成虫只需要大约10
天左右的时间
4
实验动物饲养
实验动物饲养
为了满足科研需求, 实验动物饲养是必不
可少的
对于果蝇来说,饲养 条件包括温度、湿度、
光照、食物等
在饲养过程中,需要 定期更换食物和清理 环境,以保持果蝇的
果蝇三龄幼虫特征
果蝇三龄幼虫特征
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是广泛应用于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果蝇的生命史包括四个阶段,幼虫期是其中的第三个阶段,也是果蝇生命史中最长的一个阶段。
本文将重点介绍果蝇幼虫的三龄期特征。
1. 外形特征
果蝇三龄幼虫的身体呈长丝状,颜色为白色。
身体由13节分节,每个节都有一对呈半圆形的黑色鳞片,这些鳞片被称为“腹腔器官”。
在第三个节(胸节)之后,幼虫的尾部逐渐变细,最后形成针状的尾端。
2. 生长特征
果蝇三龄幼虫的生长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在体积增长方面。
在三龄期,幼虫的体积比一龄期增加了约27倍。
此外,幼虫在三龄期内的摄食量也非常大,其食量比二龄期增加了50%以上。
这种快速的生长和高摄食量是果蝇幼虫在大量繁殖中的重要适应特征之一。
3. 行为特征
果蝇三龄幼虫的行为特征包括摄食、蛹化和运动等多种行为。
在三龄期,幼虫主要通过摄食来获取养分。
当其摄食量超过一定程度时,会触发蛹化反应,转化为成蝇。
此外,幼虫在三龄期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如在食物和底部表面之间爬行。
总之,果蝇三龄幼虫具有快速的生长速度、高摄食量和多样化的行为特征,这些特征为其在遗传、发育和神经科学等研究领域中
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学模型。
实验动物专题之一(果蝇专题)
实验动物专题之一“果蝇”专题一、果蝇的生物学知识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在分类学上属于昆虫纲双翅目。
其中Drosophila 是属名,拉丁文的意思是喜欢露水,它的种名melanogaster是黑色消化道的意思。
在这类果蝇的幼虫腹部一侧可见到黑色的消化道,由此称之为黑腹果蝇。
黑腹果蝇是最普遍应用于遗传学的果蝇,也是奠定经典遗传学基础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对其染色体组成和表型、基因编码和定位的认识,是其它生物无法比拟的。
基于清晰的遗传背景和便捷的遗传操作,果蝇在发育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也都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
随着神经科学的兴起,许多遗传操作在该领域不断发展和成熟,为在果蝇中进行神经科学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果蝇在近一个世纪以来的生物学舞台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模式生物,不论在已往、现在和将来,都将为人类探索生命科学的真谛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果蝇的生活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完全变态的发育阶段,其中幼虫又分为一龄、二龄及三龄三个时期。
从初生卵发育至新羽化的成虫为一个完整的发育周期,在25℃,60%相对湿度条件下,大约为10天。
通过控制养殖的温度,可以加速和减缓果蝇的发育。
果蝇个体很小,幼虫在三龄时达到最大,约2毫米,成年果蝇也仅为2-3毫米。
新羽化的雌性成虫大约8小时之后即可进行交配,交配之后大约40小时开始产卵,第4-5天出现产卵高峰。
性成熟雌性果蝇生殖能力很强,产卵初期每天可达50~70枚,累计产卵可达上千枚。
较短的生命周期及较强的繁殖能力使得在短时间内培养繁殖出大量特定种系的果蝇变得十分便利,使果蝇得以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特别是系统发育学及遗传学等研究。
果蝇的神经系统相对于脊椎动物等其它物种来说相对简单,因而对其生理、生化及解剖的研究相对简单易行。
但是它的神经系统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使得果蝇可以完成觅食、交配、求偶、学习记忆以及昼夜节律等复杂行为。
果蝇体轴形成的分子机制果蝇的卵、胚胎、幼虫、成虫都有明确的前后和
果蝇体轴形成的分子机制果蝇的卵、胚胎、幼虫、成虫都有明确的前后和背腹轴,在果蝇最初的发育中,由母源效应基因及其编码蛋白构成位置信息的基本网络,激活合子基因的表达,控制果蝇躯体模式的建立。
1、果蝇胚胎的极性果蝇早期胚轴形成设计由母源效应产物构成的位置信息网络,其中有3组与前-后轴形成有关,为前端系统;1组决定胚胎的背腹轴,即后端系统;还有一组决定背腹轴形成。
2、果蝇前-后轴的形成在果蝇前-后轴的形成中,有四个非常重要的形态发生素:Biociod(BCD)和Hunchback(HB)调节胚胎前端结构的形成;Nanos(NOS)和Candal(CDL)调节胚胎后端结构的形成。
1)前端组织中心: BCD蛋白浓度梯度前端系统至少包括4个主要的基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BCD,bcd是一种母源效应基因,在卵子发生时,bcd mRNA于滋养细胞中转录,再转运至卵子中并定位于卵子前极。
受精后迅速翻译,BCD具有决定胚胎极性和组织空间图示的功能。
受精后BCD蛋白在前端积累并向后端弥散,形成从前向后稳定的浓度梯度,主要覆盖胚胎前2/3区域。
bcd 基因也是同源异型框基因,BCD蛋白是一种转录调节因子,可与DNA特异性结合并激活合子靶基因的表达。
BCD蛋白浓度梯度可以同时特意新启动不同基因的表达,从而将胚胎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2)后端组织中心:Nanos蛋白和Candal蛋白浓度梯度后端系统在控制图式形成中起到作用与前端系统相似。
决定胚胎后端的最初信息也是母源效应基因转录产物,在卵子发生过程中,后端决定子Nanos(NOS)的mRNA在卵室前端的滋养细胞中转录,通过转运定位到卵子后极,在成熟卵中定位于生殖质。
后端系统是通过抑制转录因子HB的翻译起作用,该系统包括约10个基因,这些基因都是腹部图示形成所必须的基因。
NOS活性从后端向前弥散形成浓度梯度,在胚胎后部抑制hb mRNA的翻译。
HB蛋白的分布区域主要位于胚胎前半部分。
果蝇高考相关知识点
果蝇高考相关知识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是一种常见的昆虫,也是遗传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
在高考生物考试中,果蝇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下面将介绍果蝇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果蝇的生命周期果蝇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果蝇卵白色透明,约为0.5毫米长,通常在果蝇蛆繁殖的食物表面附近产卵。
孵化后的果蝇幼虫是白色的,有头和体节,通过不断蜕皮生长。
幼虫经过几次蜕皮后,进入蛹的阶段。
蛹是不活动的状态,外形有一点像木乃伊。
最后,在蛹内发育成熟的果蝇成虫会从蛹中爬出来。
二、果蝇的遗传实验果蝇由于其短的世代时间、小巧的体型和容易培养等特点,成为了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模式生物。
通过对果蝇遗传的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遗传变异的发生和遗传规律的探究。
其中最有名的实验是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的果蝇遗传实验,他在果蝇身上首次观察到了连锁性状的存在,揭示了性连锁遗传的规律。
三、果蝇的性别决定机制果蝇的性别决定是有关性连锁等位基因决定的。
果蝇有3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为性染色体,雌性为XX,雄性为XY。
果蝇的性别由位于第三染色体上的性连锁基因决定,该基因在雌性为双态基因,而在雄性为单态基因。
这也是果蝇遗传实验时,通过观察眼色和翅型等性连锁的特征,可以判断出果蝇的性别的原理。
四、果蝇在发育生物学中的应用果蝇在发育生物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果蝇的胚胎发育短且易于观察,通过观察果蝇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和信号通路调控,可以深入了解发育的机制。
此外,果蝇的突变体资源丰富,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研究不同突变株系来揭示基因在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和调控。
五、果蝇在行为学研究中的应用果蝇也被广泛应用于行为学研究。
果蝇的神经系统相对简单,可以通过研究果蝇的行为来揭示基因在行为发育和行为调控中的作用。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观察果蝇的觅食行为、睡眠行为和交配行为等,通过对不同基因突变株系的观察比较,可以探究基因在行为调控中的机制。
果蝇胚胎发育和体轴形成的分子机制
果蝇胚胎发育和体轴形成的分子机制果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昆虫,它的胚胎期相当短暂,只需要不到两天的时间就能完成发育。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重要的分子和信号通路都在起作用,对于了解发育和形态建成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着重讨论果蝇胚胎发育和体轴形成的分子机制。
一、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果蝇的生命周期很短,在一般的实验室条件下,一只果蝇的寿命约为两个月。
雌性果蝇通常会在食物和水的混合物中产卵,大约在24小时内就会孵化。
在这之后的几天中,果蝇的发育非常迅速,逐渐从卵到幼虫,然后到成虫。
而在这个发育过程中,果蝇胚胎发育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胚胎发育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连续的阶段。
第一阶段为卵细胞核形成,包括以交配卵产生的核和父母亲体细胞内孤雌生殖卵产生的核。
第二阶段是卵剖面形成,包括老二系统等。
通过定期锯切进行紧密环绕,则表明胚胎发展正常。
长时间僵滞不进则可能会在胚胎发展的后期出现显著的异常。
第三阶段是胚胎心脏形成,包括神经脑、背板神经织物、翼的最初生长和原胚内的胚芽形成。
第四阶段胚胎形成,则大半是身体器官、肌肉、皮肤等的形成。
卵子在此时分化为头部,胸部和腹部。
第五阶段是成虫形成,也就是最后的阶段。
它涉及更广泛的组织分化,包括瓢虫和蜜蜂等其他昆虫几乎都会经历的阶段。
以上这些阶段综合起来,构成了果蝇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本过程。
接下来我们将要探究果蝇胚胎形态的建立和维持所涉及的分子机制。
二、体轴形成的分子机制在果蝇发育的过程当中,体轴形成似乎是整个过程中最显著的阶段之一。
而体轴形成涉及到许多基因和信号通路的调控。
1. Wnt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是胚胎发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通路。
Wnt分子在体轴形成中具有特殊作用,因为它们能够影响Dorsal基因的表达。
Dorsal基因在果蝇胚胎发育中发挥着严格的调控作用,在形成体胚层时非常重要。
Wnt拮抗剂能够使得胚胎中Dorsal基因表达出现异常,从而导致体轴形成不良。
2. Hedgehog信号通路Hedgehog信号通路也是在胚胎发育中重要的信号通路。
果蝇模型在神经生物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果蝇模型在神经生物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果蝇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在许多人眼中只是一种令人讨厌的害虫。
但是,在神经生物学和生命科学领域,果蝇被广泛应用于研究。
果蝇模型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基本的生物学原理,包括遗传学、行为学、发育生物学和疾病研究。
本文将介绍果蝇模型在神经生物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果蝇在神经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神经生物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的学科。
果蝇是一个被广泛研究的神经科学模型,因为它的神经系统和人类神经系统非常相似。
除此之外,果蝇的神经系统更加简单,易于研究。
1、遗传研究一项基于发生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经典研究是Thomas Hunt Morgan和他的同事在20世纪初从果蝇中发现遗传学的规律。
这项发现揭示了遗传物质的传递是以分离的方式进行的,即,每个基因都可以分离并分别传递给子代。
因此,果蝇成为了遗传研究的绝佳模型,研究者可以通过基因改造来识别和分析蝇的染色体上与特定生物过程相关的基因。
这种研究方法为研究神经生物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提供了基础。
2、神经元研究神经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果蝇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更好地了解神经路径、行为、情感和认知处理等。
研究者可以利用光基因遗传学、细胞荧光显微镜和模拟技术等新技术,来制作越来越复杂的神经回路图,并探索神经突触信号传递的分子机制。
因此,果蝇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研究。
3、行为学研究行为学研究是研究动物行为和认知功能的一种科学方法。
在本领域,果蝇被用于研究多种不同的行为模式和学习能力。
研究果蝇的行为可以了解哪些神经元或神经回路控制行为;同时,它还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不同环境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二、果蝇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疾病模型研究果蝇因其生命周期短、繁殖能力强、基因中心易于操作等特点,成为疾病模型研究中的理想选择。
与人类疾病相关的遗传学因素或信号途径都可以在果蝇模型中进行研究。
研究者可以使用线性DNA或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来构建果蝇的疾病模型,以帮助人们理解疾病的发展和机制,比如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病等。
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生命周期及差异性状分析
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生命周期及差异性状分析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实验室模式生物,因其短寿命,繁殖快速,基因组已经广泛研究,成为了生命科学和遗传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对象。
在果蝇的生命周期中,有着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同时,不同的果蝇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性状,下面本文将从生命周期和差异性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生命周期果蝇大约在1年内,会经历从卵到死亡的完整生命周期,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生理过程。
1. 卵 (Egg) 阶段一只果蝇的生命从卵开始,发育成熟后交配繁殖。
果蝇的卵是细小、透明的,其大小通常为0.5毫米,因此需要显微镜才能看到。
卵的内部包含的是未分化的胚胎干细胞,这些细胞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分裂和分化。
2. 幼虫 (Larva) 阶段孵化后的卵会蜕变成为幼虫。
幼虫是腐食性的,主要以微生物、食品残渣和腐烂的水果等废物为食,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耐储存性的研究中。
幼虫在蜕变过程中会不断进食,体积迅速膨胀,皮肤也需要不断脱落。
3. 蛹 (Pupa) 阶段幼虫发育完全后会开始进行蛹化,这个过程也被称为化蛹期。
在这个时期,幼虫会分泌出丝状物质,组成蛹壳将自己包裹起来。
在这个阶段,幼虫的体内会进行一次剧烈的变化,肌肉组织、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等都会重新组织和发育,最终成为一只完全成熟的果蝇。
4. 成虫 (Adult) 阶段当果蝇成熟并完成了蛹化阶段后,他们便进入了成虫阶段。
这个阶段可以被分为两种性别:雄性和雌性。
成熟的果蝇可以自由交配繁殖,雌性果蝇通常在交配后会产卵,完成了生命周期。
二、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差异性状分析虽然大多数果蝇同属于Drosophila melanogaster,但是他们之间却存在着一些差异性状。
1. 外观差异不同的果蝇在外观上存在一些差异性状。
果蝇脑神经节的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
果蝇脑神经节的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练习果蝇幼虫的解剖技术及果蝇脑神经节的制片方法。
2、观察果蝇的脑神经节,进一步了解果蝇脑神经节在果蝇脑上的排列方式。
二、实验原理
果蝇脑神经节是一类存在于双翅目昆虫幼虫脑内的巨大神经节,由于让染色体DNA经过多次复制,但并发送细胞核分裂,重复复制后脑神经节线聚集在一起,因此比一般的脑神经节大的多。
利用这些特征不仅可以鉴定不同的果蝇脑神经节,用于细胞学观察和研究。
三、实验步骤
1、取材
选取黑腹果蝇的三龄幼虫(约5mm),左手持解剖针压住虫体的1/2 处,右手用解剖针钉住幼虫头部,轻轻向前拉动,把头部拉开,拉出脑,并剔除脑周围的脂肪及其他物质。
2、固定染色
吸去生理盐水后加一滴HCI,水解5分钟,使组织疏松,以便压片时细胞分散,脑神经节散开。
吸去盐酸,加1滴蒸馏水轻轻冲洗后吸干,加2滴醋酸洋红,染色15分钟,保持果蝇脑浸没于染液中。
3、制片
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干多余染液,并用手指轻压盖玻片,再用解剖针柄垂直轻敲,或进一步用拇指在盖玻片.上适当用力压片,注意敲的过程中勿使盖玻片移动。
4、观察
将制片置低倍镜下找到分散好的标本,移至视野中心,然后转到高倍镜下观察。
对果蝇脑神经节分散、个体性清楚的片子,应仔细观察果蝇脑神经节的横纹数量、形状和排列顺序,以便对照模式照片辨认出不同的脑神经节。
四、实验结果
所制作的果蝇脑神经节装片在显微镜下的放大图。
可以看到脑神经节已经散开,呈现出五臂的形态,放大后可以看到每条臂上都有深浅不宽窄不同的条纹。
关于果蝇研究报告
关于果蝇研究报告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常见的果蝇,被广泛用于生物学研究中。
本报告将介绍果蝇的生物特征、常见的实验技术及其在研究中的应用。
果蝇具有短寿命、繁殖力强和易于培养的特点,这些特性使得它成为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理想模型生物。
果蝇的发育过程快速,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只需要10到14天。
果蝇的染色体结构简单且易于观察,拥有4对染色体(2对性染色体和2对自动染色体)。
此外,果蝇的基因组已被完全测序,这使得基因的研究工作更加便利。
果蝇的实验技术主要包括培养、交配、突变筛选和基因表达分析。
果蝇的培养相对简单,只需要提供适宜的食物和环境条件即可。
在果蝇的交配实验中,研究者可以自行选择交配的果蝇进行基因的遗传研究。
突变筛选是一种通过观察果蝇的表型变化来筛选突变基因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研究者可以快速发现与特定生理过程相关的基因。
基因表达分析是通过观察果蝇中特定基因的转录、转录后修饰和翻译等过程来研究基因功能的方法。
果蝇在生物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果蝇被广泛用于遗传学研究。
研究者可以通过交配实验和突变筛选来研究果蝇的遗传性状,并发现新的突变基因。
其次,果蝇是研究发育生物学的重要模型生物。
由于果蝇发育过程快速且易观察,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果蝇的发育过程来研究生物的发育机制。
此外,果蝇也被广泛用于心理学研究。
果蝇的神经系统结构相对简单,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果蝇的行为来研究学习和记忆的机制。
最后,果蝇也被应用于药物筛选研究。
研究者可以利用大规模筛选实验来寻找对特定疾病有潜在治疗作用的药物。
总之,果蝇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模型生物,其生物特征和实验技术使其成为研究的理想选择。
通过对果蝇的研究,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生物的遗传、发育、行为和药物作用等方面,为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果蝇的生命周期揭示果蝇的新陈代谢与生殖关系
果蝇的生命周期揭示果蝇的新陈代谢与生殖关系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小型的果实食性昆虫,也是常见的实验模式生物之一。
研究果蝇的生命周期可以揭示其新陈代谢与生殖关系,对了解生物发育、遗传学、代谢调控等具有重要意义。
1. 卵期(Egg Stage)果蝇的生命周期始于卵期。
果蝇雌性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会将卵产放在寄主果实表面。
卵的外观为椭圆形,呈白色透明。
在适宜的温度下,卵会经历一段时间的发育和孵化。
2. 幼虫期(Larval Stage)果蝇的幼虫期为它的发育过程中最长的阶段。
孵化后的幼虫从卵壳中钻出,并开始寻找食物来源。
果蝇幼虫以腐烂水果或发酵物为食,通过摄入养分来进行生长和发育。
幼虫体长逐渐增加,同时不断蜕皮。
通常,果蝇经历三次蜕皮过程。
每次蜕皮后,幼虫体型会略微扩大,并进入下一个发育阶段。
在幼虫期间,果蝇会经历数次发育阶段。
在每个发育阶段结束时,幼虫体型和外部特征都会发生明显改变。
这些外部特征的变化通常用于分辨幼虫所处的发育阶段。
3. 蛹期(Pupal Stage)当果蝇幼虫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它们会停止进食,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转变为蛹。
果蝇蛹的外观类似于一个封闭的保护膜,内部则是正在发育的成虫。
在蛹期,果蝇的身体会经历彻底的改造。
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翅膀和附肢等结构都会重组和重塑。
这个过程被称为蛹化,是果蝇从幼虫向成虫转变的关键阶段。
4. 成虫期(Adult Stage)当果蝇在蛹期发育完成后,它们会从外膜中钻出,成为完全发育的成虫。
果蝇的成虫期是其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
成年果蝇的外表非常独特,通常呈现出金黄色的身体和红色的眼睛。
成虫期的果蝇主要任务是寻找伴侣,进行交配,以完成繁殖过程。
同时,成虫果蝇也需要摄取食物来维持其新陈代谢需求。
它们通过吸食果实和其他甜味物质来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并帮助维持其生存和繁殖能力。
通过研究果蝇的生命周期,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果蝇的新陈代谢和生殖关系。
实验三果蝇形态生活史观察
对果蝇繁殖与生长过程的理解
总结词:增强理解
详细描述: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我们对果蝇的繁殖与生长过程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入的理解。了解了果蝇繁殖所需的条 件、繁殖过程以及幼虫、蛹和成虫各阶段的发育特点。
对实验过程的反思与改进建议
总结词
反思与改进
VS
详细描述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意识到了一些可以改 进的地方,例如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优化实验条件以及改进数据记录和分析的 方法等。针对这些反思,我们提出了一些 具体的改进建议,以便在未来的实验中取 得更好的效果。
观察果蝇形态特征
观察外部形态
观察果蝇的头部、胸部、腹部和附肢等部位的形态特征,记录其颜色、大小和 形状等特征。
观察内部结构
通过解剖或使用显微镜观察果蝇的内部器官,如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了解 其结构特点。
记录果蝇生活史
记录生命周期
观察并记录果蝇从卵、幼虫、蛹到成虫的整个生命周期,了解其生长发育过程。
04 实验结果
果蝇形态特征描述
总结词
果蝇形态特征
详细描述
果蝇是一种小型昆虫,具有黑色或褐色的身体,复眼大而突出,触角长而细。其翅膀透明,翅脉明显。腹部有6 条腿,末端尖锐。
果蝇生活史记录表
总结词
果蝇生活史
详细描述
果蝇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在适宜的温度下,卵孵化成幼虫,幼虫经过多次蜕 皮发育为蛹,蛹再羽化成为成虫。成虫进行繁殖,产生下一代。
果蝇繁殖与生长曲线图
总结词
果蝇繁殖与生长曲线图
详细描述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可以绘制果蝇 繁殖与生长曲线图。该图能够展示果 蝇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数量变化和生长 速率,有助于了解果蝇的繁殖特性和 种群动态。
果蝇发育和行为的分子机制
果蝇发育和行为的分子机制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小型昆虫,非常受研究人员青睐。
早在20世纪初,摩尔根(Morgan)就开始使用果蝇研究遗传学,为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如今,果蝇不仅是遗传学的代表模式生物,还是发育生物学、神经科学、行为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这篇文章将从分子水平上探讨果蝇发育和行为的机制。
一、果蝇发育的分子机制发育是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细胞、基因及其相互作用。
果蝇由单一受精卵变成完全形态的成虫,需要经过一系列发育阶段,如卵剥脱、胚胎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
与其他生物相比,果蝇发育周期较短,只需10-14天即可完成。
果蝇发育的分子机制主要包括:基因调控、信号转导、表观遗传学。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基因调控。
通过研究基因表达图谱,发现发育过程中不同基因的表达都有不同的模式,这些基因会参与到发育的不同阶段。
以果蝇的眼睛为例,其发育基因调控网络非常复杂。
最初的眼细胞分化是由一个叫做lin-41的蛋白质介导的,随后一个蛋白质叫作Eyeless在眼前面积内开始表达。
接下来,Eyeless启动一系列的反馈回路,包括调控眼前面积细胞增殖和分化,调节细胞凋亡,以及控制衣原体的后续发育。
而这些基因的调节都是在胚胎期完成的。
除了基因调控以外,信号转导也是果蝇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机制。
信号转导是指在细胞间或细胞内部通过一系列分子信号的传递和调节,最终实现某些特定的生物学功能。
其中最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有:Wnt、Hedgehog、Notch。
这些信号通路除了在果蝇中起到调节发育的作用外,在许多生物中都是发育的重要机制。
另外,表观遗传学也是果蝇发育中的一个关键机制。
表观遗传学是指染色体上化学修饰或者通过组蛋白重塑调节基因表达的过程。
研究表明,果蝇的表观遗传机制非常灵活。
比如,在果蝇的血细胞分化中,促红素会通过改变组蛋白结构调节基因表达,使红色血细胞适应缺氧的环境。
总的来说,果蝇的发育过程是由多种分子机制相互作用共同驱动的,其中基因调控、信号转导、表观遗传学是最为重要的几个机制。
解剖果蝇幼虫大脑实验笔记
解剖果蝇幼虫大脑实验笔记
(实用版)
目录
1.实验目的
2.实验材料
3.实验步骤
4.实验结果
5.实验结论
正文
实验名称:解剖果蝇幼虫大脑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解剖果蝇幼虫的大脑,观察其结构,了解果蝇幼虫大脑的基本组成。
实验材料:
1.果蝇幼虫
2.显微镜
3.解剖刀
4.载玻片
5.盖玻片
6.染色剂
实验步骤:
1.准备材料:将果蝇幼虫放置在载玻片上,用解剖刀轻轻切开果蝇幼虫的头部,使其大脑暴露出来。
2.观察大脑结构:用显微镜观察果蝇幼虫的大脑结构,注意观察大脑
的不同区域和连接。
3.染色:使用染色剂对果蝇幼虫的大脑进行染色,以便更清晰地观察其结构。
4.制作临时装片:将染色后的果蝇幼虫大脑放在盖玻片上,轻轻压平,制作临时装片。
5.观察临时装片:将临时装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后的果蝇幼虫大脑结构。
实验结果:
通过解剖果蝇幼虫的大脑,我们观察到了果蝇幼虫大脑的基本结构,包括大脑皮质、大脑髓质、视神经、嗅觉神经等。
染色后,各个结构更加清晰。
果蝇体系
筛选特异神经元表达的Gal4转基因品系对于果蝇神经系统及其功能的研究极其重要。
GAL4蛋白是酵母中的一类转录因子,它能够与特定的上游激活序列(Upstream Active Sequences, UAS)结合,并驱动UAS下游基因的表达。
果蝇的转座子P因子(P-element)可以在其自身产生的转座酶的作用下,在果蝇的基因组内移动。
通过剔除P因子内转座酶基因,使其成为转基因的载体。
在外源转座酶的帮助下将带有一个弱启动子的Gal4基因随机插入到果蝇的基因组中,如果插入的位置正好在某个增强子的作用范围内,就会驱动Gal4基因的表达,获得具有特定表达模式的Gal4转基因品系,这就是“增强子陷阱”(enhancer-trap)技术。
通过转基因载体同样可以将UAS及其下游目的基因(如绿色荧光蛋白GFP)一起转入果蝇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UAS-GFP转基因品系。
当Gal4转基因品系与UAS-GFP转基因品系的果蝇杂交后,在其子代中产生的GAL4蛋白与UAS特异性结合,驱动UAS下游的GFP表达,从而标记出Gal4转基因品系的表达模式。
经过大规模的筛选就可以得到大量具有特定表达模式的Gal4转基因品系。
由于已有的Gal4品系本身不能产生转座酶,保证了已有Gal4品系的稳定遗传。
如果人为地为已有的Gal4品系提供一次转座酶,就可以引起P因子的再次转座,从而可能产生具有特定表达模式的新Gal4品系。
本期发表的《用“增强子陷阱” 技术构造并筛选果蝇UAS/Gal4系统中Gal4新品系及脑基因表达图谱数据库的开发》(见xx-xx页),报道了清华大学钟毅实验室经过开展大规模的遗传筛选,找到了一批目前国外Gal4基因库中还没有发现的具有特异神经元表达的Gal4品系,将极大地拓展果蝇脑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根据Gal4品系的表达模式,他们开发了在果蝇脑中特异表达的图谱数据库,将会方便快速查找实验所需的特定表达的Gal4转基因品系。
果蝇miRNA的结构与作用机制及生物功能-医学遗传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果蝇miRNA的结构与作用机制及生物功能-医学遗传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miRNA( microRNA) 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长度约为21 个核苷酸( nucleotide,nt) 的非编码单链RNA 分子,由具有发夹结构的70 ~90 个碱基大小的单链RNA 前体经过核酸酶加工生成,其本身不具有开放阅读框架( ORF) 。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非编码RNA 对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miRNA 通过与靶标基因的mRNA 的特定结合位点结合,导该mRNA 的降解或者抑制该基因编码蛋白的合成,从而参与靶基因的表达调控( Kim et al.,2009) 。
miRNA 在不同的模式生物中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进展,而果蝇Dro-sophila 作为经典的模式生物,对其miRNA 的研究近几年取得了相当成就。
本文总结了miRNA 的发现、果蝇miRNA 作用机制,并对miRNA 调控果蝇生长发育等各个阶段的分子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1 miRNA 的发现miRNA 最早于1993 年在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 中发现并确定其结构,研究发现一种22 nt 的RNA 分子lin-4 在翻译水平上通过抑制一种核蛋白lin-14 的表达来调控线虫的幼虫发育进程( Lee et al.,1993) 。
此结果在当时被认为是偶然情况。
直到发现第二个miRNA let-7,存在于线虫幼虫时期的L3 期、L4 期以及成虫期,与蜕皮激素相关( Rein-hart et al.,2000) 。
此后,2001 年《Science》分别报道了三个实验室从线虫、果蝇和小鼠中克隆得到的几十个与C. elegan的miRNA lin-4 相类似的miRNA( Lagos-Quintana et al.,2001;Lau et al.,2001; Lee Ambros,2001) 。
模式生物-果蝇全解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HSP70改善SCA3果蝇的神经退行表型
a 表达Q78 b 共表达Q78与HSP70 c HSP70(显性负效应)
d 共表达HSP70(显性负效应)与HSP70
HD果蝇模型
Notch受体蛋白的信号通路
果蝇神经细胞发育过程中由 Notch和Delta介导的侧抑制
在高尔基体 中进行第一 步切割形成 异源二聚体
attR
attL
• Co-injection of attB-construct DNA with fC31 mRNA into attP embryos • ~ 10-50% integration rate
RNAi
基因打靶
果蝇基因打靶杂交流程
目标基因的断裂可增加同源重组发生的概率
ZFN
FokI nuclease domain (Fn)
神经退行性疾病
•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like, Presenilin( Alzheimer’s Disease ) • huntingtin(Huntington’s diease) • Parkin(juvenile-onset parkinson’s disease,早发型帕金森氏 病), • tau(frontotemporal dementia with parkinsonism, FTDP-17, 额颞叶痴呆型帕金森氏病), • Notch(CADASIL syndrome, 伴有脑白质梗死的遗传性脑动脉 病) • ABCD1(adrenoleukodystrophy, ALD,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 良)
果蝇中常用的基因调控元件
Flp/FRT
Cre/loxP
UAS/Gal4(Gal80)
果蝇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果蝇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果蝇,在生物学界被誉为“实验室老鼠”,是本世纪所建立的标准模式生物之一。
这种小昆虫被广泛用于研究遗传、发育、行为等重要生物学问题,也是现代生命科学中不可或缺的研究工具。
本文将从果蝇的生物性特征、遗传技术、研究方法和应用等方面,来探讨果蝇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果蝇的生物性特征果蝇科学名为Drosophila melanogaster,属于两翅目(Diptera)昆虫,是一种小型的果蝇,长约3mm左右,具有透明的翅膀和红色眼睛。
这种微小的昆虫便于在实验室中饲养和研究,而且它生命周期短,从卵到成虫只需要10~14天,繁殖快速,每天产卵数可达200枚左右。
这些生物学特征使果蝇成为研究学科的模式生物。
二、果蝇遗传技术的应用遗传学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分支,在研究中,我们需要人工干预一个生物个体的基因,观察其生长发育和性状等方面的变化。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很难在哺乳动物体内进行基因改造试验。
而果蝇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性,因此成为研究基因功能和行为、形态特征的标准模式生物。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人工干预果蝇的行为、形态、生产等特性,得到一系列变异果蝇,然后根据变异果蝇的遗传特点,提取所需要的基因或基因组。
在遗传技术的帮助下,人类得以开展各种针对果蝇的PCR扩增、基因克隆和转录组分析等实验操作,从而深入研究果蝇的生物学机理。
三、研究方法果蝇可以利用自然和人工干预两种方法进行繁殖和实验操作。
自然干预是将果蝇放置于一个天然的环境中,然后观察观察其行为和特征的变化,通常被称为野外研究。
而人工干预是通过人为控制果蝇的生长环境、特性、行为、繁殖等方面,然后进行各种实验和研究。
人工干预不仅允许科学家们自由控制果蝇实验的逻辑性和精确性,而且也更适于研究果蝇的基因调控和基因组互作等方面。
四、果蝇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在遗传学中,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果蝇进行基因定位和遗传显影等方面的试验。
这是因为果蝇基因组非常小,仅有150M,含有几千种基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果蝇的神经发育过程
摘要:神经系统是由各种各样的神经元互相联系组成的复杂网络,动物的各种基本生理活动都依赖于各种精确的神经回路的参与及调控。
研究表明,果蝇神经系统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与在特定区域的细胞数目。
在果蝇幼虫中胚胎后期的神经母细胞(pNBs-postembryonic neuroblasts)形成成熟神经系统的大部分神经细胞。
沿着果蝇身体前后轴不同区域的神经母细胞形成不同的神经元群体。
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果蝇以其相对清晰的遗传背景、丰富的表型特定、独特的发育特点而深受研究者的青昧,为生命科学特别是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关键词:果蝇神经系统神经发育疾病治疗
正文:果蝇(Drosophila)是一种小型全变态昆虫,属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全球均有分布,现已发现3000多种.遗传学研究通常用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其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①生长迅速、世代周期短;②繁殖力强、后代数量大,便于统计分析;③个体小、饲养管理方便;④突变类型多,便于观察和杂交组合;⑤有巨大型染色体,且数目较少(2n=8),便于观察研究。
实验材料的选择往往是决定研究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恰当的实验材料的选取有可能引起一次学科发展的飞跃,果蝇就是这样一种具备很多选材有点的昆虫。
果蝇的生活周期十分短暂,完成一个世代的交替平均只需要2周左右。
果蝇由卵发育为成虫大体经过卵、幼虫、蛹和幼虫4个阶段,属完全变态发育。
1只雌果蝇一生能产下300~400个卵,卵经1d即可孵化成幼虫,组成一个庞大的家族。
如此众多的后代,足以作为一个研究样本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果蝇幼小的体型,简单的饲养管理,短暂的生活史,高效的繁殖率及极快的胚胎发育速度和完全变态发育等特点都是其他实验动物无可比拟的。
对于生物学家来说,1年甚至更久才能完成胚胎发育和世代交替让人为之心急,而胚胎发育快速、生活史短暂、后代繁殖快的果蝇则为科学家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观察胚胎的发育过程,突变的发生等提供了更快捷有效的途径。
果蝇的发育主要分三个阶段:卵、幼虫和成体果蝇。
在发育的开始在卵中沿着前后轴(anterior-posterior)和背腹轴(dorsal-vontral)建立一个梯度。
卵的前端将成为成蝇的头,而未端将成其尾。
背侧在上方腹侧在下方。
受精卵中的蛋白和RNA分子分布不均产生了这种梯度。
一旦受精,此梯度立即建立起来,它控制着前后轴的发育,稍晚一些才建立背腹轴梯度。
前后轴系统沿着幼虫的体长控制位置信息,而同时腹背系统调节组织的分化,即特殊胚胎组织的特化,此包括中胚层、经神外胚层和背部外胚层。
神经系统形成于胚胎发育的早期,是一个多步骤、复杂的渐进过程。
该过程主要包括:外胚层特定细胞的神经诱导、神经上皮细胞的增值和迁移、神经细胞分化、神经板和神经管的形成和分化、突触以及神经回路的形成以及已建立联系的神经组织功能的发育等等。
与其他组织具有极为特殊的细胞形态和功能。
有前体细胞转变为终末分化的神经细胞的过程与神经系统发育的其他过程是重叠进行的。
自神经前体细胞诱导、迁移、发育至成熟,至最终形成相互联系有功能的神经系统网络,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每一步都需要不同的神经系统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且这些神经系统发育重要调节基因的表达又都是在一组特定信号的精确诱导和调控下才有可能完成的。
果蝇中枢神经系统(CNS)由腹侧神经外胚层发育而来。
果蝇中约1/5的神经外胚层细胞最终分裂形成神经干细胞,这些干细胞通常称为成神经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大量神经元能够形成局部回路。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级,局部回路中的神经元数目就越多,连接越
发杂。
局部回路中的神经元形成了许多种类型的突触连接和回路连接方式。
果蝇是研究神经发育机制的重要模式动物。
在果蝇的变态发育过程中,神经肌肉突触发生大规模的、剧烈的形态和结构变化并最终重塑成成虫特异的突触。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张永清研究组结合免疫荧光技术、活体成像术、电镜技术以及分子遗传操作技术等,系统地研究了果蝇变态过程中神经肌肉突触重塑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机制。
果蝇的外周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PNS)由一些感受器组成,这些感受器通过外周神经元向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传递感觉信息。
其中一种感受器,外部感受器(external sensory organ),即果蝇的感觉刚毛,主要由四个细胞组成:神经元、鞘细胞(它形成最内层环绕神经元树突的鞘、毛细胞和窝细胞(这两个细胞被称为外部支持细胞),它们来源于同一个感觉器官前体细胞。
研究表明,神经肌肉突触清除时,突触后骨架蛋白Disc Large首先开始扩散并最终消失,同时突触后谷氨酸受体分布面积扩大。
电镜结果显示,突触后网状结构也发生空泡化并最终解聚。
而突触前结构的拆装比突触后结构清除晚约1个小时,主要表现为突触前伪足样结构形成,突触囊泡的聚集和回运。
组织特异性基因操作的分析结果表明,抑制突触后肌肉中蜕皮激素、细胞凋亡及蛋白酶体通路能同时延缓突触前后结构的清除,而抑制突触前运动神经元中蜕皮激素、细胞凋亡及蛋白酶体通路仅能部分延缓突触前结构的清除过程,而不能延缓突触后结构的清除。
上述结果表明,突触后结构对突触清除过程起关键作用。
该研究揭示了突触清除的分子细胞机制,并建立了一个新的研究突触清除的模式体系。
果蝇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感觉刚毛分别由NB和SOP经细胞不对称分裂形成,是研究细胞不对称分裂很好的模型。
在细胞不对称分裂前的细胞间期,细胞通过内在和外在机制建立并维持一定的极性,进入有丝分裂期后,在极性分子的作用下,细胞命运决定因子在胞体的一侧不对称分布,同时纺锤体亦按相应的方向旋转/排列,故在胞质分裂后,两个子细胞获得不同的"遗赠"而具有不同的命运或归宿。
此外,在NB和SOP谱系pⅡb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态也不对称,故胞质分裂后,两个子细胞大小亦不相等。
果蝇神经系统细胞不对称分裂的大环节已经明了,但不少细节尚需进一步研究,比如细胞极性分子是如何指导命运决定因子不对称分布和纺锤体定向的?在命运决定因子定位和纺锤体定向中细胞骨架系统起何作用?命运决定因子是如何最终决定细胞命运(调控基因转录)的?GMC的分裂是如何
调控的?已在脊椎动物中发现了果蝇Numb,Pin和线虫PAR蛋白的同源分子,但这些分子在脊椎动物中的作用比较复杂,机制亦未搞清。
在模型生物细胞不对称分裂机制已初步理解的基础上,今后应加强对脊椎动物包括人类神经系统细胞不对称分裂机制的研究。
近年来,在国内,果蝇也越来越多的用于人类疾病的研究模型,尤其是遗传性疾病。
微管是细胞的重要骨架蛋白,微管的异常导致许多重要的神经发育疾病,包括脆性X综合征,老年性痴呆,下肢痉挛性截瘫以及HRD综合症。
果蝇模型对研究人类疾病发病机制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首先,许多人类疾病基因最初鉴定为果蝇基因的同源基因,以后才发现它们
参与人类发育过程的调控,如SHH(Sonic Hedgehog)基因最早作为果蝇Hedgebog基因的直系同源基因而鉴定出来,后来才发现该基因在人前脑无裂畸形中发生突变:其次,对人类疾病基因的深入认识得益于该基因的果蝇直系同源物的鉴定与研究。
因此,结合生物学和比较基因组学的思想,从以上两个方面应用果蝇模型研究人类疾病前景广阔。
近一个世纪以来,果蝇在生物学研究的舞台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种理想的模式生物。
随着技术的发展,果蝇还将继续成为重要的模式生物,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以探索生命的奥秘和阐明疾病的机制。
近年来,我国以果蝇为模式生物的科研队伍在不断壮大。
可以预见,小小的果蝇将会在我国建立在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正朝,王锋,周冬仁,等.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的基因表达及其调控[J].四川动物,2005,24(1):110-113.
[2]彭六生;李成仁;;RNA干扰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西部医学;2009年10期
[3]温艾,刘力;以果蝇模型研究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3年03期
[4]邓晓东;徐小龙;王翱;应奇;;神经干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应用的困难及前景[J];海南医学;2007年09期
[5]李学坤,郭安臣,左萍萍;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2年04期
[6];神经病学[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2年02期
[7]Spana EP, Doe CQ. Numb antagonizes Notch signaling to specify sibling neuron cell fates. Neuron[J], 1996, 17(1):21-26.
[8
学杂志;2001年03期
[9
科学版);1993年01期
[10]李方正,尹逊河,王翠梅,臧福学;哺乳动物神经干细胞研究进展[J];山东畜牧兽医;2004年02期
[11
年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