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古籍建设

合集下载

国内高校图书馆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述评

国内高校图书馆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述评

国内高校 图书馆 古籍 书 目数据库建设述评
籍 书 目入本馆 全部馆 藏 目录检 索系统 , 哈尔滨 师范 如 大学 (7万册古籍 ) 武汉大学 ( 7万册古 籍 ) 陕西 师 1 、 1 、 范大学 (5万 册古籍 ) 安 徽师 范大 学 (9万 册古籍 ) 2 、 1 等; 也有如南 开 大 学 ( 0万册 古籍 ) 湖南 师 范大 学 3 和 (0余万册古籍 ) 2 侧重 于古籍 基础 知识 的普及 和古 籍 全 文数据库 , 分别建设 了 中华典 籍与传统 文化 网数 据 库 和湖湘文化数据库 ; 还有如 中山大学 (5万册古籍 ) 3 在本馆特藏部提供馆藏善本和普通古籍 的电子 目录 。
的认识。
2 2 建设 突 出地 方特色 和馆藏特 色文献 的书 目数据 .

从 目前 已建 设 的古 籍书 目数据 库来看 , 其数 据库 的著 录范围有一 明显特性 : 出地方 特色和 馆藏特 色 突 文献 。如陕西师范大学 的地方 志尤其是 陕西地方志 收
藏较为完备 , 建设 《 故 西北 地 方志 数据 库》, 收藏 馆 藏 的部分西北五省地方志文献 , 收录范 围包 括古籍 图书、 民国图书、 现代 图书 , 目前共 有记 录 20 0 0余 条 。广 西 师范大学建设了《 馆藏广 西 旧地方 志数据 库》 收 录本 , 馆所藏清代及民 国时期 编修 的广西旧地方志 。上海 中 医药大学的善本 数据库 , 检索点 丰 富多元 。如 书名 检 索, 包括卷端正题 名、 同书 异名 、 面题 名、 编名称 、 封 丛 丛编子 目名称 、 合刻书名 、 繁体题名 和英 文题 名八种途
上海 中医药大学
不详
1 中医线装书 目库 、 2 中医善本书 目库 、

图书馆古籍数字化资源建设研究

图书馆古籍数字化资源建设研究
循 的 重要 原 则 。
关键词 : 古籍数字化 再生保护 数 字化方式 中图分 类号 : 5 7 G2 0.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7 —9 9 ( 0 ) 9b 一0 1 1 1 3 2 1 0 ( ) 2 —0 6 75 O 5 图 书 馆 在 组 织 古 籍 数 字 化 处 理 工 作 时 , 该 进行统筹规划 , 力做到 “ 应 努 三个 结 合 ”。 是把 古 籍数 字化 处 理 工 作 与 馆 藏 古 一
受 客 户 的 欢迎 , 用 范 围将 会 更 广 , 用 频 使 使
率将会 更高。
社 、 术 机 构 以 及 商 业 公 司分 别加 入 了古 学 籍 资源 的 数 字 化 建 设 工 作 , 使 得 我 国古 这 籍 数 字 化 建 设 的规 模 快 速 地 扩 大 。 国内 在 最 早 开 始 进行 古 籍全 文 数 字 化 建 设 的 图书 馆 是 上 海 图 书 馆 。 海 图书 馆 自1 9 年 启 上 96 动 了 古 籍 善本 全文 光 盘 工 程 这 个 重 点 科 研 项 目, 馆 同 时 与 长 江计 算 机 集 团合 作 , 该 全 部 将 馆 藏 古 籍 善 本 进 行 数 字 化 建 设 , 进 并 行 分 期上 网服 务 , 现 了古 籍 资 源 数 字 化 , 实 尤 其是 善本 古 籍数 字 化 建 设 逐 渐 朝 着 全 文 服 务 方 面 发 展 , 创 了 制 作 古 籍 善 本 全 文 开 光 盘 与 服 务 客 户的 先 河 。
四 川 图书 馆 学 报 , 0 7 5. 20, 古 籍 的 数 字 化 建 设 由于 保 留 了 古 籍 的 4 古 籍 数 字 化 处 理 前 应 遵 循 的 重 要 原 【】曾 洁 莹 . 谈 图 书 馆 古 籍 保 护 工 作 f . 2 浅 川 原 样 , 古籍 原 件 具 有 “ 曲 同工 ” 效 果 , 则 与 异 的 科 技 信 息 , 0 6 3 20 , . 作 为 古 籍 原 件 的 替 代 品 完 全 可 以 投 入 使 4. 1统筹 规划 ,三个 结合 ” “

试论图书馆古籍的管理及其利用9篇

试论图书馆古籍的管理及其利用9篇

试论图书馆古籍的管理及其利用9篇第1篇示例:古籍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文化传承和人类智慧。

图书馆是保存、管理和传播古籍的重要场所,对于保护和利用古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图书馆古籍的管理和利用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古籍的管理1.分类整理图书馆收藏的古籍数量庞大,多为手抄本或古版本书籍,需要进行分类整理。

首先需要对古籍进行鉴定和编目,确定其所属类别和内容,然后按照专题或年代进行分类整理。

这样有利于古籍的保存、查找和利用。

2.数字化保护古籍多为纸质材料,易受到时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褪色、虫蛀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古籍,图书馆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古籍进行拍摄、扫描和存储,建立数字化古籍库。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原件的翻阅,还可以减少损坏的风险。

3.保管与维护古籍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图书馆应该加强对古籍的保管和维护工作。

首先要设立专门的古籍阅览室,为读者提供合适的环境和设备,保证古籍在阅读过程中不受损坏。

其次要定期对古籍进行防腐防虫处理,保证其保存时间长久。

二、古籍的利用1.学术研究古籍是研究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对于学术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图书馆可以通过推出古籍展览、举办讲座等形式,鼓励学者和研究人员利用古籍进行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和发展。

2.教育教学古籍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可以为教育教学提供宝贵的素材。

图书馆可以通过开设古籍阅览课程、组织古籍导读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和利用古籍,提高他们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3.社会传承古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社会文化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图书馆可以通过展览、讲座等活动,向公众普及古籍知识,提高公众对古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古籍的传承和发展。

图书馆古籍的管理和利用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作,图书馆应该加强对古籍的管理和保护工作,促进古籍在学术、教育和社会传承中的应用和发展,推动古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希望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让古籍的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和传承。

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和利用实践探索

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和利用实践探索

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和利用实践探索
一、古籍保护
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在古籍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建立了古籍馆藏数据库。

通过数字化技术,将馆藏古籍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古籍馆藏数据库,方便读者查询和利用。

2.制定了古籍保护计划。

根据古籍的保存状况和价值,制定了详细的古籍保护计划,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保护。

比如对于保存状况较好的古籍,进行酸性纸质鉴别,消除酸性纸质;对于保存状况较差的古籍,采取封存措施,以防止进一步损坏。

3.加强了古籍的修复工作。

对于古籍馆藏中存在的损坏和破损的古籍,图书馆加强了修复工作,通过复印、拼凑等方式,使古籍恢复原貌,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征集、整理和保护工作。

二、古籍利用
1.开展古籍展览。

图书馆定期举办古籍展览,展示馆藏的珍贵古籍,向读者传授古籍知识,提高读者的文化素质。

2.举办古籍研究讲座。

图书馆邀请文化名家和专家学者举办古籍研究讲座,介绍古籍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培养读者对古籍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在古籍保护和利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

在古籍保护和利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于保存状况较差的古籍的保护还不够到位,古籍利用的宣传力度不够大等。

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和利用的工作,提高古籍馆藏的保护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高校图书馆古籍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古籍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
2 1 第 9期 02年 ( 总第 15期 ) 0
边 疆经 济与 文化
THE ORDER ONOMY B EC AND CU删 RE
No 9 2 2 . . 01 G n r1 o1 5 e ea . .0 N
【 图书 ・ 息 】 信
高 校 图 书 馆 古 籍 地 方 色 文 献 资 源 建 设 特
高校 图书 馆 加 强具 有 地 方 特 色 的古 籍 资 源 建
设 ,不 仅仅要从 满足学 生需求 的角度 考虑 ,还要 结 合 国家和省情要 求 ,结合 学科建 设 的要求 。作 为 吉
林地 区唯一 的一 所综合性 大学 ,北华 大学担 负着 为 地方 经济建设 与社会发 展需要 培养各类 人才 、服 务 区域 经 济 社会 、促 进地 方 全 面 建 设 小 康社 会 的 重 任 。为此 ,在 国家文 化大发 展大繁 荣 的背景下 ,根 据 国家 “ 十二 五”规划 的要 求 ,即 “ 强文化 遗 产 加 保 护 ,注重 民族 、地 域特 色文化资 源保 护和适 度 开 发 ,打造具 有地方 特色 、反映时代 风貌 、社会 知名 度 高 的文 化 品牌 ,鼓励 各 地 积 极 发 展依 托 文化 遗 产 ,发 展特 色 文化 服务 ,推 动文 化 遗产 信息 资源 、 数 字资源 开发利 用 ,提升 中华文 明展示水 平 和传 播 能力 ” ,高校 图书馆 应加 大 地方 特 色文 献 资源 建设 的力度 ,解 放思想 ,与时俱 进 ,扎扎 实实 地 为地方
B JGN l W H 圈 I I J dUE U AA I NA NN GY
边疆经济 与 文化 2 1 0 2年第 9期
T e o e E oo y n u u o 9 2 1 h Br r cn m d h r N . , 2 d A C e 0

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实施方案

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实施方案

1.技术部分1.1技术方案1.1.1项目需求分析齐鲁大地传承千年的文脉,孕育了浩如烟海的珍贵古籍。

历经漫长历史岁月,这些多数存放在图书馆库房的宝贝,很多已损毁严重。

留存与修复、传承与发展,是山东乃至全国古籍从业者必须直面的课题。

我馆编制《山东省古籍数字图书馆工程——易学古籍数据库建设拟用书目》同时形成《山东省古籍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方案与建设标准》对本馆古籍数字图像库:约900种,每种平均6册,每册有60页的筒子页,约32万页,进行数字化加工。

全面掌握全省易学古籍存藏情况,按照国家古籍编目标准,编制《山东省古籍数字图书馆工程——易学古籍数据库建设拟用书目》。

调查海内外当代大型古籍数据库情况,研究内容构成、使用方法、技术标准、优劣成败等情况,进行规律性总结,形成《山东省古籍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方案与建设标准》。

4.1.2使用的技术标准相关规范标准A、安全性标准规范《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国家保密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95号《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51号B、业务性标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国家档案局《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 17678.1-1999《档案著录规则》DA/T18-1999《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2002《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31-2005《开发利用科学技术档案信息资源暂行办法》1998年10月26日国家档案局、财政部发布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国家标准汇编,GB/T16398-96《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GB/T 9704-19《山东省古籍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方案与建设标准》《山东省古籍数字图书馆工程——易学古籍数据库建设拟用书目》4.1.3技术解决方案4.1.3.1技术背景北京方圆慧图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古籍古籍进行全文数字化加工处理,制作成古籍古籍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不仅有效保护古籍,而且能更好地传播利用古籍,提高古籍古籍的使用率。

探析市级图书馆古籍寄存管理

探析市级图书馆古籍寄存管理

探析市级图书馆古籍寄存管理市级图书馆是一个城市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古籍寄存管理是图书馆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古籍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了解历史、传承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何有效地管理和保护市级图书馆的古籍资源,成为当前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古籍寄存的意义、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古籍寄存的意义1. 丰富的文化遗产市级图书馆寄存的古籍数量众多,内容涵盖广泛,其中不乏稀世珍本、古代典籍等珍贵文献。

这些古籍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对于研究历史、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学术研究的重要支撑古籍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支撑,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历史、科学、文化知识,对于学者深入研究各个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对古籍的保护和管理关系到学术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3. 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古籍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古籍的整理、保护和利用,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 管理手段滞后目前,市级图书馆古籍寄存管理的手段相对滞后,大部分还处于传统的人工管理状态,图书馆管理人员对古籍的鉴定、保护、修复等工作缺乏专业技能,导致古籍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较低。

2. 存在丢失和损毁的现象由于管理手段滞后和管理水平不高,市级图书馆的古籍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丢失和损毁现象。

一些珍贵的古籍由于长期存放或管理不当,出现了老化、虫蛀、潮湿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古籍的保存状况。

3. 利用率不高古籍作为图书馆收藏资源的一部分,其利用率也不高。

一方面是由于管理水平不高导致古籍的整理、编目等工作落后,另一方面也与读者对古籍的需求不够和古籍利用方式的单一有关。

三、解决方案1. 强化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市级图书馆应该加强对古籍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对古籍鉴定、保护、修复等方面的专业素养,使他们具备更高水平的古籍管理能力。

浅谈图书馆古籍保护

浅谈图书馆古籍保护

浅谈图书馆古籍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数字化技术也在逐渐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于数字化的文献资源。

然而,在数字化文化尚未普及的时代,宝贵的古籍文献只能通过传统的阅读方式来传承。

为了保护这些文献,图书馆在古籍保护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古籍保护工作的范畴十分广泛,包括文献保护、文物保护、装帧保护等多个方面,其中包括了许多传统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

对于文献保护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防止古籍的损毁。

古籍的损毁原因很多,包括虫害、潮气、阳光、磨损等。

如果不进行有效的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献将会不可避免地遭受到破坏。

因此,图书馆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这些古籍文献。

一、环境条件的控制环境条件的控制是古籍保护的基础,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线等方面。

图书馆需要根据古籍的特性和文献保存的需要,制定相对应的保护措施。

对于一些易受潮气影响的书籍,需要控制湿度,而对于一些易受阳光侵蚀的书籍,需要避免阳光暴晒。

制定好环境条件保护的规划,保障好图书馆的环境条件,才能够更好地保护馆藏的古籍文献。

二、妥善的保存方式古籍文献的保存方式有很多,常见的有冷藏、干燥、禁水、禁虫等。

对于一些冷藏的书籍,需要控制好储藏环境的通风、温度、湿度等条件,保障书籍的保存。

而对于一些易受虫害侵袭的书籍,则需要使用化学和物理两种手段来对它们进行防腐处理。

另外,对于一些较旧的书籍,则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免在长时间的贮存过程中受损。

三、加强管理、落实责任图书馆需要加强管理,建立并完善比较科学、严密的管理制度,对馆藏进行分类储存管理,并制定不同的保护措施,防止古籍文献的丢失。

同时,要将古籍的保护质量纳入馆员绩效考核体系,加强责任的落实,保障古籍文献的安全。

四、开展文化传承活动通过开展文化传承活动,可以提高大众对古籍的重视程度,增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同时,这些活动还可以促进古籍文献的普及和使用,让更多的人了解、掌握和使用古籍文献资源,为古籍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更多的保障。

高校图书馆日文古籍文献价值的开发与利用

高校图书馆日文古籍文献价值的开发与利用

高校图书馆日文古籍文献价值的开发与利用古籍文献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其中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古籍文献承载着上千年的智慧和思想,是理解和探索我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对古籍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古籍文献数量和种类很有限。

图书馆应该积极参与和引导学校和社会机构的古籍文献收藏和整理工作,建立全面、系统的古籍文献数据库,确保古籍文献资源的充分利用。

高校图书馆要针对古籍文献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开发和利用政策。

古籍文献的特点是内容较为专业,阅读难度较高,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学科和研究领域的需求,设计开发适合的资源和服务。

可以开设相关的古籍文献研究课程,组织古籍文献翻译研究小组,开展古籍文献的研究和出版工作,提供专业的古籍文献检索和阅读服务等。

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提升古籍文献的研究价值和利用效益。

图书馆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馆开展学术讲座和研讨会,提高古籍文献研究的水平和影响力。

可以积极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博物馆、研究机构等合作,开展古籍文献的共享和互借,丰富馆藏资源,提高利用效益。

高校图书馆还应该注重推广古籍文献知识,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

图书馆可以组织古籍文献展览、讲座等公众活动,向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宣传古籍文献的价值和意义,加强大众对古籍文献的认知和理解。

高校图书馆日文古籍文献的开发与利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图书馆加强馆藏古籍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制定相应的资源和服务政策,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古籍文献的研究价值和利用效益,同时注重推广古籍文献知识,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古籍文献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方面的作用。

图书馆的古籍与文化遗产

图书馆的古籍与文化遗产

古籍的艺术鉴赏价值
01
古籍作为艺术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其装帧、 版式、书法、绘画等方面都体现了古代艺术的高度成就。
02
通过对古籍的鉴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艺术的特点和风格
,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
古籍的收藏和鉴赏也有助于推动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促进文化
03
产业的繁荣。
古籍的历史研究价值
数字化图书馆的优势与挑战
优势
数字化图书馆具有便捷性、可检索性、可复制性和可分享性等优势,使得读者可以随时随地查阅、下 载和打印古籍文献。
挑战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确保数字化图书馆的数据安全、版权保护以及长期保存成为亟待解 决的问题。同时,如何平衡古籍的保护与利用,防止过度商业化也是数字化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03
图书馆古籍的数字化与数 字化图书馆
古籍数字化技术
扫描与OCR识别
数字化存储与备份
通过高分辨率扫描将古籍转化为数字 图像,并通过光学字符识别(OCR) 技术识别文字,实现全文检索。
将数字化的古籍数据存储在服务器或 云端,并定期进行备份,确保数据安 全可靠。
数字化修复
针对古籍的破损和老化现象,采用数 字化技术进行修复,如数字拼接、去 污、增色等,以恢复古籍原貌。
图书馆的古籍与文 化遗产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8
目 录
• 图书馆古籍的概述 • 图书馆古籍的类型 • 图书馆古籍的数字化与数字化图书馆 • 图书馆古籍的文化遗产价值 • 图书馆古籍的保护与利用 • 图书馆古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01
图书馆古籍的概述
古籍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古籍是指古代的文献资料,包括 手抄本、印刷本、石刻本等,具 有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 价值。

国家图书馆古籍编目

国家图书馆古籍编目

国家图书馆古籍编目、整理与研究工作报告谢冬荣、田晓春国家图书馆现收藏各类珍品特藏达227万册件,其中绝大部分为古籍文献。

因此,围绕古籍而开展的编目、整理与研究工作,是国家图书馆业务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古籍编目1、编目规则的编撰与修订编目规则是实现编目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前提。

1987年,国家颁布了《古籍著录规则》(GB3792.7-87)。

该国家标准依据GB3792.1-83《文献著录总则》,并参考《国际标准书目著录(古书)》而制订。

国家图书馆作为主要执笔人参与该标准的制定。

此后,国家图书馆基本上以《古籍著录规则》为准开展古籍编目工作。

1996年的《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以《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和中国文献著录国家标准为依据,并参考《英美编目规则第二版》(AACR2)1988年修订版,力图在修订、完善各类型文献著录标准的基础上,将各类型文献著录规则融为一体。

2005年,该书编委会又依据ISBD最新版、GB3792.1最新版以及AACR2R/2002最新版重新加以修订。

《古籍著录规则》国家标准也将于近期参照第二版《中国文献编目规则》进行修订。

国家图书馆目前正在进行的古籍书目数据整合工作将主要参考第二版《中国文献编目规则》而展开。

1987年在《古籍著录规则》颁布之前,《地图资料著录规则》业已颁布;1996年的《中国文献编目规则》除古籍、地图资料外,还增加了“金石拓片”的编目规则;2005年的第二版《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又增加了“手稿”一章。

总体来说,近年来国家图书馆的古籍编目规则紧随国际编目规则的发展而进行及时的修订,力图反映国际编目界的最新成果与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各类型古籍的编目规则也越来越细化,确保实践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2、书本式目录的编辑出版书本式目录是图书馆揭示馆藏的途径之一。

国家图书馆十分重视书本式目录的编辑出版。

早在民国时期,即已出版各种善本、普通本以及专题书目。

近年来,又先后出版了《北京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舆图要录》、《北京图书馆藏墓志拓片目录》、《北京图书馆藏北京石刻拓片目录》等书本式目录,从而方便读者更好地了解馆藏。

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和利用实践探索

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和利用实践探索

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和利用实践探索一、古籍保护措施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在采取古籍保护措施方面,首先要重视对古籍的鉴定和分类。

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对入馆的古籍进行仔细检查和整理,对不同类型的古籍进行分类存放,以便更好地实施保护措施。

其次,图书馆通过技术手段对古籍进行防潮、防虫、防火等方面的保护。

比如在图书馆存放古籍的房间内安装了加湿器和保温设备,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古籍因为湿度过高而发霉变质。

另外,还采取了吸湿纸和樟脑丸等物品用于防虫和防火。

最重要的是,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常规检查和维护,随时发现并及时处理古籍出现的问题。

除了保护古籍,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还在积极推广古籍的利用。

首先,图书馆开设了古籍阅览室,专门用于存放和阅读古籍。

在阅览室内,图书馆采用了较为严格的管理措施,限制读者进入,以免造成对古籍的破坏。

其次,图书馆还运用数字化技术,将一部分古籍数字化处理,建立了数字古籍库,方便广大读者进行线上阅读和查询。

另外,图书馆还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古籍文化活动,如古籍展览、古籍讲座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籍文化和历史。

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古籍保护和利用的措施虽然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实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在古籍保护方面,虽然进行了很多防潮、防虫和防火措施,但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做到保护古籍的安全。

在古籍的管理和维护过程中,还需加强对古籍的认识和管理,使古籍得到更全面、更有效的保护。

其次,在古籍利用方面,虽然数字化技术可以将古籍数字化处理,但对于部分老龄读者,还是无法接受数字化阅读。

为解决上述问题,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应采取更加全面、更加科学、更加严格的措施,加强对古籍的管理和维护,加快数字化处理的进程,提高数字化阅读的质量。

另外,还应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和沟通,共同推进古籍保护和利用的工作。

图书馆古籍书库文献典籍分析评估及管理模式构建(一)

图书馆古籍书库文献典籍分析评估及管理模式构建(一)

图书馆古籍书库文献典籍分析评估及管理模式构建(一)摘要]图书馆古籍书库珍藏有卷帙颇丰的古代文献典籍,藏品价值极高。

本文以首都图书馆为例,对其古籍书库文献进行了分析评估,进而对书库文献管理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古籍书库;文献评估;管理模式古籍书库文献典籍篇卷繁富,藏品类目体系完整,版本价值极高,装帧形制多样,是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文献载体。

1]对古籍文献藏品进行分析评估,构建古籍书库管理模式,合理保存文献典籍十分重要。

1图书馆古籍书库文献分析评估古籍文献分析评估,即对图书馆古籍文献资源建设的工作效率、系统运行状态及能力进行全面衡量。

古籍文献分析评估的核心是对馆藏文献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藏品价值及文献质量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评价。

1.1古籍书库文献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分析古籍文献年代久远,藏品类型丰富,呈现出系统性与完整性相结合的特点。

以首都图书馆所藏古籍文献为例,古籍书库的藏品卷帙甚丰,收藏类目遍及经、史、子、集、丛各类。

古籍文献的庋藏著述,合计收藏有普通线装古籍35 000余种27万余册、善本古籍6 019种55 467册。

善本和普通古籍分类保存,分别归入甲、乙、丙、丁各部。

其各部类藏品又自成体系,涵盖文献颇丰。

古籍书库藏书体系完整,藏品篇帙宏富, 因此,需要书库管理人员合理构建书库的管理模式,优化藏品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1.2 古籍书库藏品价值分析古籍书库藏品价值体现在诸多方面,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版本价值和文化价值。

1.2.1 古籍文献的版本价值。

就古籍版本价值而言,古籍书库版本类型较丰富,为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版本源流及社会发展状况提供了文献来源。

以首都图书馆典藏库为例,其古籍版本收藏颇为丰富。

其中稿本有:《浣花草》善本]:四卷/(清)董虎文撰清道光(约1821—1850 年)。

《爱莲书屋诗稿》善本]:一卷/(清)孔广权着稿本清乾隆(1644—1911 年)。

《梅村诗征引书目》善本]/王树藩着稿本民国24 年(1935年)。

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王会丽内容提要本文结合河南大学图书馆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的实践,就古籍建库中存在的更新管理观念、强化技术支持、信息化人才培育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古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经受了历史的洗礼保存至今,无论其文献内容或是载体本身都具有极高的认识和研究价值。

据专家估计,我国现存古籍1万种左右,分散保存在全国各地的图书馆中,传统意义上的查阅、整理、利用很不方便。

如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古籍的数字化存取、整理和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古籍的数字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各种古籍书目、全文数据库和光盘相继问世并提供使用,为广大古籍工作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其中,建立完整、规范的古籍书目数据库是古籍数字化的基础的工作。

因为只有共知,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古籍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和创新。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国内已有许多图书馆开始建设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库,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还将本馆古籍书目数据上网,为后来的建库工作提供了借鉴的经验和范例。

河南大学图书馆现存古籍17万多册,2003年初开始进行古籍整理和建库工作。

笔者结合一年来的建库实践,谈谈古籍建库的组织管理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思考。

1古籍建库的组织管理1.1建库前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建库前首先要做好思想工作,使大家对建库的重要意义和具体目标有清醒认识,从而积极主动地投身工作。

为此,我馆在建库之初就专门成立了古籍建库领导小组,召开建库相关人员研讨会,交流思想、明确目标、统一认识。

1.1.1认识建库的重要意义首先,馆藏古籍为我校历史、中文、艺术等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的教学、科研和学习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保障。

为了利用信息技术在更大范围内宣传馆藏古籍,更全面地揭示古籍的特征,为读者提供更便捷、多样的检索途径,继普通图书书目数据库建库之后,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图书馆的数字化古籍保护与利用

图书馆的数字化古籍保护与利用

图书馆的数字化古籍保护与利用在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的数字化古籍保护与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古籍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存和传承一直备受关注。

数字化技术以其高效快捷的特点,为古籍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本文将探讨数字化古籍保护与利用在图书馆中的重要性,并讨论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一、数字化古籍保护的重要性数字化古籍保护是指将古籍进行数字化处理,包括扫描、图像处理、文本识别等技术,使之能够以数字化形式保存和传播。

数字化古籍保护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数字化古籍保护可以有效地保护古籍的原貌。

传统的纸质古籍容易受到时间、灰尘、虫蛀等自然因素的侵蚀,导致古籍的损坏和丢失。

而数字化处理可以将古籍以数字化形式保存,避免了这些自然因素的影响,从而保护了古籍的原貌。

其次,数字化古籍保护可以提高古籍的可访问性。

传统的古籍保存在图书馆的馆藏中,只能在图书馆内进行阅览,对于广大公众来说不太便利。

而数字化古籍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方式进行在线访问,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使更多人能够方便地接触到古籍,了解和学习其中的知识。

最后,数字化古籍保护可以促进古籍的研究和学术交流。

数字化古籍可以进行全文检索,方便研究者查找和分析古籍中的内容。

同时,数字化古籍可以与其他数字资源进行链接,形成丰富的学术资源网络,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二、数字化古籍利用的挑战尽管数字化古籍保护与利用带来了诸多好处,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数字化古籍保护的成本较高。

数字化过程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同时还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投入。

这些都增加了数字化古籍保护的成本,限制了许多图书馆在数字化古籍方面的进展。

其次,古籍的数字化处理可能会损害其原始材料。

例如,扫描古籍过程中的高温、紫外线等因素可能对古籍造成损坏。

如何在数字化处理中兼顾对古籍的最大保护,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数字化古籍的版权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许多古籍的版权归属不明确,涉及到版权保护和使用的问题。

古籍文献建设方案

古籍文献建设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古籍文献建设方案# 古籍文献建设方案## 1. 引言古籍文献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

然而,由于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许多古籍文献面临着丢失、损毁、破旧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古籍文献建设方案。

## 2. 目标与意义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古籍文献进行整理、保护和传承,以实现以下目标:- 保存古籍文献的原貌,尽可能减少损失和破坏;- 提高古籍文献的可访问性和可利用性;- 保护古籍文献不受时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推动古籍文献的研究和传播,促进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

## 3. 方案内容### 3.1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数字化技术是保护和传承古籍文献的关键手段之一。

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将古籍文献转化为数字形式,实现数字化存储、传输和展示。

具体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扫描:使用高分辨率扫描仪对古籍文献进行扫描,以获取高质量的数字图像。

2. 检测和修复:对扫描得到的数字图像进行检测和修复,修复破损、污渍等问题,提高图像质量。

3. 字符识别:对数字图像中的文字进行识别,将文字转化为可编辑和可搜索的文本格式。

4. 数据管理: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字化古籍文献进行分类、索引和版本管理。

### 3.2 数字资源平台的建设为了方便用户访问和利用古籍文献,需要建设一个数字资源平台,提供以下功能:1. 文献检索:用户可以通过关键词、作者、题目等方式检索古籍文献。

2. 浏览和阅读:用户可以在线浏览和阅读古籍文献的数字化版本。

3. 搜索和标注:用户可以在数字化文献中进行全文搜索,并对文献进行标注和批注。

4. 学术交流:用户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学术讨论、分享和合作,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 3.3 联合保护与研究为了加强古籍文献的保护和研究,需要建立联合保护与研究机制,包括以下内容:1. 合作机构:建立起政府、图书馆、研究机构、高校等多方合作的机制,共同参与古籍文献建设工作。

图书馆古籍建设

图书馆古籍建设
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山西大学图 书馆、辽宁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等, 都有相当数量的古籍收 藏。
▪ 高校图书馆处在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第一线, 古籍的 收藏和利用为其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 如何尽快实现馆藏古籍书目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是目 前许多高校图书馆的迫切任务。
▪ 古籍数字化的内容包括:
汉字字符集 GB2312——(收简化汉字6763个) GBK——(收汉字21886个) ISO/IEC 10646
古籍原文的输入 键盘录入 翻拍复制 汉字OCR
数字化古籍的原则 “保真原则” “整理原则”
古籍研究支持系统的开发
典籍专题 节点
时间
书目
典籍编纂 事件
人物
典籍目录 事件
一、古籍数字化
▪ 1 古籍数字化概述
▪ 1.1 古籍保护 ▪ 古籍保护主要有两种:一是原生性保护,二是再生性保护。
原生性保护是指不改变原件载体情况下,对古籍进行修 复、加固及改善藏书环境;
再生性保护是指通过现代技术、数字化手段将古籍内 容复制或转移到其他载体,以达到对古籍长期保护与有 效利用之目的。
典籍校勘 事件
典籍刻印 事件
典籍流传 事件
地点
内容
检索唐人所撰 书籍中哪些有 宋代刻本
唐代著作
▪ 4.古籍数字化的发展
▪ 大规模总结性古籍检索工具的数字化 ▪ 总结性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立 ▪ 类书资源的数字化 ▪ 普及性作品的多媒体化 ▪ 计算机古籍整理通用系统的研制开发
▪ 第一阶段:70~80年代 70年代初,台湾开始利用计算机进行中文资料的处理 研究; 1983年大陆开始涉足古籍整理与计算机的实践结合; 1984年《微电脑与古文献研究》(刊自《古籍整理 出版情况简报》 1988年曹书杰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发表的“古 籍整理与电子计算机应用研究的思考” 一文。 台湾史语所在80年代中期率先开发出了《二十五史(全 文资料库)》

图书馆古籍文化空间建设研究

图书馆古籍文化空间建设研究

2021-06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图书馆古籍文化空间建设研究张明涓(湖南图书馆,湖南长沙410000)摘要:随着图书馆服务场域的拓展,主题文化空间已逐步成为图书馆的一种新兴服务方式。

对此,图书馆古籍服务也应抓住发展机遇,加强古籍文化空间建设,提升服务效能。

文章研究和分析了图书馆古籍文化空间的建设动因和建设原则,并从馆内空间、馆外空间和数字空间三个服务场域,为提升图书馆古籍文化空间提供策略。

关键词:图书馆;古籍文化空间;传统文化;建设策略中图分类号:G2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7-0268-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7.130一、引言文化空间是除人类家庭居住环境和职场环境外的“第三空间①”,是具有文化意义或属性的物理空间和场所②。

2021年3月发布的《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

立足城乡特点,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增强时效性。

”古代典籍凝练了历代先贤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的智慧宝库、通浚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

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特色文化资源,是图书馆工作重点之一。

随着图书馆服务场域的拓展,主题文化空间已逐步成为图书馆的一种新兴服务方式。

对此,图书馆古籍服务应抓住发展机遇,加强古籍文化空间建设,提升服务效能。

二、图书馆古籍文化空间的建设动因(一)传统文化复苏需求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急剧增长,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空前提升。

人们在物质上得到满足后开始追逐精神方面的滋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了文化自信,表达了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复兴传统文化的决心。

传统文化不再是“迂腐”、“陈旧”的代名词,而是体现文化深度内涵的时兴学科。

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是在民间兴起了“国学热”,出现了各大高校纷纷设立国学研究机构、国学、古典文化类节目的热播、幼儿教育中的开辟国学特色教育③、年轻人穿汉服,拜孔孟,跪先贤等这些文化现象,种种迹象表明中华文化复兴日盛,华夏先贤的精神思想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已达到高度契合,传统文化具有很大的需求空间,特别是当代年轻群体中的文化复苏,对图书馆的古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传统的古籍阅览、古籍品鉴向专属主题空间需求发展。

古籍书库建筑的基本要求.

古籍书库建筑的基本要求.

古籍书库建筑的基本要求古籍书库是图书馆建筑的一部分,也是图书馆中最重要、最特殊的部分,是保存古籍的基地,是建立和改善一切保存条件的基础。

可以说古籍书库建筑是古籍保护的百年大计。

古籍书库的设计、建造是否合理、适用,设备的安装、运行是否经济实用,是直接关系到古籍能否得到长久、安全、完整保护的重大问题。

一、古籍书库建筑的原则任何一个建筑物的设计、建造都应遵循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古籍书库的建筑也不例外。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目前建筑行业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和原则,其中对建筑的节能、环保、及智能化管理的要求是研究和推行的热点。

古籍书库建筑的原则可以概括为:适用、经济、节能、美观几个方面。

(一)适用原则适用是建筑物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要求。

建筑物能否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就要看其是否符合适用的要求。

由于古籍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古籍书库建筑的特殊性,这就要求保存古籍的书库必须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

对于古籍书库这样一个特殊型的建筑,只有符合它的特殊要求,才能说该建筑是适用的。

古籍书库建筑的适用性,首先是它必须长期有利于古籍的保护,主要体现在满足“九防”的要求上,即防潮(水)、防高温、防光、防尘、防虫(霉)、防有害气体、防火、防盗、防震。

古籍需要长久保存,书库则是满足这一条件的基本前提。

适用是衡量古籍书库建筑成败的关键,是古籍书库建筑应遵循的最重要的一条原则。

基于古籍保存价值的长远性和重要性,要求对其长期甚至永久保存,这就需要对古籍书库提出一些较为严格的要求,在保障古籍书库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在建筑、设计时应重点考虑防潮(水)、防高温、防光、防尘、防虫(霉)、防有害气体、防火、防盗、防震等九防的要求,并在建筑书库时认真贯彻执行。

古籍保护工作人员须了解有关建筑学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以便与设计部门、建筑施工、质量验收等部门相互配合,建造出真正适用的古籍书库来。

(二)经济原则经济原则是古籍书库建筑在规划、设计时必须要贯彻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世纪 30 年代西北科学考察团在甘肃居延发掘的汉简,有
一万多枚, 70 年代仍在居延,再次出土汉简达二万多枚, 其中绝大部分就是当时的档案文书类。
上世纪 90 年代湖南
长沙走马楼出土十
多万枚三国吴简, 为历次出土数量最 多者,是当时地方 官府户籍和征收赋 税文书。
(4)石刻
最早实物是春秋时秦国的“石鼓文”,是10个鼓形的石碣,每块上 都刻有《诗经》体的四言诗。 到战国时,已经比较普遍,如《墨子· 尚贤》有“镂于金石”的说法。 著名的有战国中期的中山国“守丘刻石”。守丘刻石是 1935年被一 位农民发现,1974年被河北省文物局募集。 东汉以后,刻石立碑成为风气。大体可分为儒佛道经典、功德纪事、
高校古籍的共建共享
主讲教师:席会芬
在全球网络化的今天,数字图书馆的作用日益彰显, 公众根据自己的需求,可借助通信设备随时随地在 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检索和阅读各类型资料,这其中 就包括古籍文献。古籍数字化资源是数字图书馆资
源的重要组成内容。
中华古代典籍是中华民族记忆的载体,是民族智 慧和文明成果的结晶,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 神财富。图书馆肩负传承文明的历史重担,不但
其中国家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库
馆藏资源数字化
1)甲骨世界—甲骨数据库
2)碑帖菁华—中文石刻拓片资源库 3)西夏碎金—西夏文献影像资料库 4)数字方志—地方志全文影像资料库

缩微转数字化—宋人文集资料库

国际合作古籍文献数字化项目
1)国际敦煌项目(IDP)——“敦煌遗珍” 2)中华古籍善本国际联合书目系统 3)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影像数据库 4)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善本特藏资源库
图像/文本类数据库
工具类数据库
3.古籍数字化的内容
古籍的特点涉及内容范围、符号系统、载体材料、记录方式。 古籍数字化的内容包括:
汉字字符集 GB2312——(收简化汉字6763个) GBK——(收汉字21886个) ISO/IEC 10646 古籍原文的输入 键盘录入 翻拍复制 汉字OCR
和科技史等范畴。
(3)简牍帛书
简牍帛书属于古代文献,也应是古文献学重点研究的对象。
简册以及帛书是古籍的早期形式,其中简册占多数。今已发
现的竹木简,大部分不是书,而是当时的文书档案一类,在 今天也是古文献学的研究对象。 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一批竹简出土于湖北省随县擂鼓墩发现 的曾侯乙墓,为战国早期物品。
要保存保护好古籍,还要使其化身千百、服务社
会。古籍数字化服务能够有效解决古籍保护和利
用的矛盾,是传承文明、服务社会最重要的方式
之一。
一、古籍数字化
1 古籍数字化概述
1.1 古籍保护 古籍保护主要有两种 : 一是原生性保护 , 二是再生性保护。

原生性保护是指不改变原件载体情况下,对古籍进行修 复、加固及改善藏书环境;
甲骨文全文资料库
金文全文电脑化资料库
先秦两汉一切传世文献电脑化资料库 中国古代类书电脑化资料库 魏晋南北朝一切传世文献电脑化资料库 郭店楚简资料库
(三)国外古籍数字化成果

美国
中国古籍国际联合目录 英国
英国中文图书联合目录 中英合作的国际敦煌学项目 日本
高校图书馆处在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第一线, 古籍的
收藏和利用为其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如何尽快实现馆藏古籍书目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是目 前许多高校图书馆的迫切任务。
中华古籍数字资源库建设 (一)整体规划 中华古籍数字资源库由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和 文化部统筹规划,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各省级古籍保护中 心组织全国古籍收藏单位共同合作实施。按照统一标准开 展古籍数字化工作,建立全面反映中华古籍品种和版本的 中华古籍联合目录数据库和古籍影像资源库,包括汉文和 少数民族古籍、甲骨文、简帛古籍、敦煌遗书、碑帖拓本、 舆图等。
再生性保护是指通过现代技术、数字化手段将古籍内 容复制或转移到其他载体,以达到对古籍长期保护与有 效利用之目的。

1.2 古籍数字化


数字化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重要手段;
古籍数字化属于古籍整理的范畴,代表着古籍 整理的未来方向。
1.3 古籍数字化的界定
“古籍数字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古籍文献进行 加工处理,使其转化为电子数据形式,通过光盘、网络
共1476种。
(2)甲骨金文பைடு நூலகம்
属于古文献范畴。 总数约14、5万片,其中部分刻有文字,单字4500多个 。
第一部甲骨著录著作——刘鹗《铁云藏龟》,1903年(清
光绪二十九年)抱残守缺斋石印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甲骨文合集》,共 13 册, 系统整理国内外14多万片甲骨材料,共收入41956片。
古籍数字化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古籍文献进行加工、 处理, 制成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 用以揭示古籍文献中所蕴含的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 从而达到使用和保护古籍的目的。

当前,学术界广泛接受了“古籍数字化”这一术 语 古籍数字化当前还处于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之中, 对古籍数字化概念存在不同的认识也是古籍数字 化发展中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等介质保存和传播。
古籍数字化是对古籍或古籍内容的再现和加工,属于古 籍整理的范畴,是古籍整理的一部分。 再生性保护>=古籍整理>古籍数字化
古籍数字化是进行古籍整理,保护古籍和方便古 籍利用的必然趋势,其必然性有三点: 1.古籍数字化是保存古籍文献的客观需要 2.古籍数字化是方便利用古籍文献的客观需要 3.古籍数字化是古籍文献整理的客观需要
2.古籍数字化的形式 古籍数字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按照文献类型可分为:

书目类 文献内容类

书目兼文献内容类;
其中文献内容类按照数据格式可分为:

图像类 文本类

图像兼文本类
按照完整程度又可分为:


局部类
全文类
书目类数据库
全文类数据库
图像类数据库
古籍数字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严重
(二)缺乏统一标准,阻碍资源共享
(三)缺乏经费支撑,区域发展不均 (四)无统一发布平台,不利用户查询
日本《大正藏》3053部(除掉重复的还有2920部) 国内编《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收录历代藏经中经籍 约4200余种。 据现存明代《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道教经籍


台湾史语所在80年代中期率先开发出了《二十五史(全 文资料库)》
第二阶段:90年代

1990年第一次出现“古籍电脑化”的术语 古籍自动化、古籍电子化以及古籍数字化术语 交替使用,但未曾界定 1996年提出的“古籍数字化”术语

第三阶段:21世纪

古籍电子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历来以抄写 本、刻铸本、雕版、活字版、套版及铅字印刷等方式 所呈现的古代文献,转化为电子媒体的形式。
二、古籍数字化实践成果
(一)国内古籍数字化成果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联合导航系统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
古籍联合目录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库

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古文献资源库 上海图书馆馆藏善本古籍、家谱全文影像数据库 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 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 中国基本古籍库 ………
从使用者的角度 1.古籍数字化为使用者提供了便捷的检索方式 2.古籍数字化深度开发了古籍中的有用信息 古籍具有两个特殊的价值 史料价值 文物价值
加工对象——古籍(版本的选择尤为重要) 加工工具——古籍数字化系统(软件) 著录标准——机读目录格式 实 施 者——古籍整理人员和数字化技术人员 管理协调机构
古籍数字化是保存、整理和利用古籍资源的必然 趋势,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数
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在文化部的统一领导下,在
各省级古籍保护中心的协同下,组织全国古籍收
藏单位共同合作,将已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的古籍进行影像数字化,使古籍数字化成果在最
大范围提供服务利用,真正实现古籍资源的共建 共享。
类书资源的数字化
普及性作品的多媒体化 计算机古籍整理通用系统的研制开发
第一阶段:70~80年代

70年代初,台湾开始利用计算机进行中文资料的处理 研究;
1983年大陆开始涉足古籍整理与计算机的实践结合;


1984年《微电脑与古文献研究》(刊自《古籍整理 出版情况简报》 1988年曹书杰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发表的“古 籍整理与电子计算机应用研究的思考” 一文。
第一阶段建设拟从《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入手,计划在五
年内完成一万种国家级珍贵古籍目录元数据和影像数据的
建库工作。 其次将范围扩大到善本古籍,最后扩展到普通古籍,用 20 年左右时间完成大约 15万品种 50万版本的古籍数字化。 拟选取基础条件较好、入选《名录》古籍较多的单位先行
试点,为全面数字化打下基础,从小到大,逐步展开。
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王厚之《钟鼎款识》、王俅《啸 堂集古录》等。
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赵明诚《金石录》有部分金文,
利用考订史事。
目前发现的历代青铜器有约一万多件,有单字 3700多个,
已辨识2400多个。
甲骨文金文均属古文字,与汉代以下的汉字差别较大, 现从学科归属上古文字学在历史文献学之下,是古文献 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但器形纹饰、制作方法之类的研究仍属考古学、艺术史
(二)港台地区古籍数字化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