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
路由和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路由和交换技术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路由和交换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基础的技术之一,对于网络建设和维护至关重要。
作为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掌握路由和交换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对路由和交换技术的理解和能力。
二、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如下:1.学习和理解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2.掌握安装和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方法;3.能够使用路由器和交换机进行网络拓扑的构建和管理;4.能够诊断和解决常见的路由和交换故障;5.能够进行数据包捕获和分析,了解网络的运行情况。
三、设计内容和步骤本次课程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内容和步骤如下:阶段一:理论准备1.学习路由和交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学习网络拓扑的构建和管理;3.学习网络设备的安装和配置方法;4.学习常见的路由和交换故障处理方法;5.学习数据包捕获和分析技术。
阶段二:实验准备1.确定实验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设备;2.确定实验拓扑结构;3.配置网络设备和主机;4.记录实验环境和配置信息。
阶段三:实验实施1.搭建网络拓扑;2.进行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3.模拟常见的路由和交换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4.进行数据包捕获和分析;5.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四、实验器材和材料1.路由器和交换机;2.多台计算机;3.软件:GNS3、Wireshark等。
五、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1.网络连接不稳定;2.实验设备设定不正确;3.实验选用的拓扑结构不合理。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路由和交换技术,掌握了其基本原理、配置和管理方法等。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诊断和解决常见的路由和交换故障。
此外,我们也通过数据包的捕获和分析,了解了网络的运行情况。
对于我们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和运用路由和交换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也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安徽省巢湖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路由与交换技术》课题名称:中小企业网络的组建课程设计3专业班级: 09网络工程同组姓名:章蓉、赵德馨、吴龙、庞洁同组学号:09012073、09012074、09012054、09012038联系方式: 153********指导教师:江家宝完成起讫时间:2012年5月21日至2012年6月10日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1二、课程设计内容12.1、需求分析12.2、同组人员的任务分配1三、设备选型与数量13.1、交换机的选型与数量23.2、路由器的选型与数量23.3、PC机的选型与数量2四、网络设计与规划24.1、网络设备连接图24.2、设备的属性值基本规划34.3、路由的设计64.4、网络安全的设计64.4、网络出口的设计6五、各设备的配置75.1、交换机的配置75.2、路由器的配置10六、网络的测试结果14附录:参考文献16一、课程设计目的《路由与交换技术》是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网络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内容涉及路由器与交换机的综合配置、对实际案例的规划和设计等。
在前阶段的学习中,进行了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各个知识点的专项练习,在基础知识掌握之后,需要一个相对完整的时间进行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并能针对实际案例进行综合性地规划、设计和配置来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本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手动脑、独立实践的机会。
通过该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原理和配置;能够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开发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加深对这门课的理解,在理解相关设备的原理知识的同时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2.1、需求分析组件和管理一个如下图所示的中小企业网,完成以下网络需求:(1).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对路由器设置使能密码,加密使能密码,虚拟终端线密码,并能telnet登录;(2).对交换机进行基本配置,划分VLAN如下图所示;(3). 使用静态路由,让各VLAN的主机在访问不受限的情况下可访问外网,可互访;使用访问控制列表ACL进行控制,让VLAN1 、VLAN3 、VLAN4的主机只有在夜间23:30~次日凌晨06:00可以访问外网,其余时间以及其它主机访问外网不受限制;此外VLAN1不能与其它VLAN主机相互访问;(4).使用静态路由,为路由器添加静态路由命令,让路由器之间可以相互访问;(5).对路由器配置RIP协议,并在路由器上运行RIP协议;(6).远程访问技术的NAT技术,通过地址转换,公有IP地址为:191.2.2.1~191.2.2.3,对内网和外网的IP进行转换;IP地址分配时要求至少有6个网络地址(可利用子网)。
路由与交换课程设计
S3560-1(config-if)#int vlan 20
S3560-1(config-if)#ip add 192.168.20.254 255.255.255.0
S3560-1(config-if)#no sh
S3560-1(config-if)#int vlan30
S2960-1(config-if-range)#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
S2960-2配置:
S2960-2>en
S2960-2#conft
S2960-2(config)#int range f0/6-15
S2960-2(config-if-range)#switchport access vlan30
S2960-1(config)#vtp domain nyist
S2960-1(config)#vtp password nyist
S2960-2配置:
S2960-2>en
S2960-2#conft
S2960-2(config)#vtp modeclient
S2960-2(config)#vtp domain nyist
S2960-3(config-if-range)#switchport access vlan50
S2960-3(config-if-range)#int range f0/16-20
S2960-3config-if-range)#switchport access vlan60
3.配置以太网信道,做S3560-1和S3560-2的核心层冗余,
S3560-1(config-vlan)#int range f0/2-4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背景在计算机网络领域,路由与交换技术是非常基础的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输手段和信息处理平台,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路由与交换技术,可以掌握网络基础知识,了解网络传输规则、网络协议、网络拓扑结构以及网络工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实践技能。
2.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网络路由与交换技术,掌握网络拓扑结构、配置路由器,提高对网络攻击威胁的意识,增强对网络安全的保护能力,并能够独立完成小型企业网络架构的规划、设计、实施及维护。
3. 课程设计内容1.路由与交换技术概述–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分层模型和 OSI 参考模型–路由与交换技术的重要性和分类–IPv4 和 IPv6 协议2.路由器配置–路由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配置路由器的基本操作–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配置–VRRP、GLBP、HSRP 的配置和使用3.交换机配置–交换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配置交换机的基本操作–STP 协议的配置和使用–VLAN 的配置和使用4.网络攻防基础–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防范措施和应对手段5.小型企业网络规划–架构设计和实施计划–设备配置和调优–网络优化和性能监测4. 课程设计方法本课程设计主要采用理论讲解并结合实践操作的方式,通过课堂讲授、实验练习、网络安全演练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够快速和深入了解路由与交换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实践技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5. 课程设计结果要求经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操作后,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网络拓扑结构。
2.熟练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操作方法。
3.熟悉防范网络攻击和提高网络安全的基本方法。
4.独立完成小型企业网络架构的规划、设计、实施及维护。
6. 课程设计评价本课程设计将通过实验操作、考勤、作业和综合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指标包括但不限于:1.实验操作的完成情况。
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完整版
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完整版1. 背景介绍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是网络工程师的核心技能之一,它涉及到大型企业网络的设计和管理。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掌握网络设计与优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如下: 1. 理解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大型企业网络的设计和优化方法。
3. 学会使用各种路由器和交换机设备进行网络配置和管理。
4. 培养解决网络故障和优化网络性能的能力。
3. 课程大纲3.1 高级路由技术•第一周:高级路由协议OSPF的原理与配置•第二周:高级路由协议BGP的原理与配置•第三周:高级路由策略的设计与实施•第四周:高级路由故障排除与恢复3.2 高级交换技术•第五周:三层交换技术的原理与配置•第六周:虚拟局域网(VLAN)的设计与实施•第七周:链路聚合与冗余设计•第八周:交换机故障排除与恢复3.3 实践操作•第九周: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与管理•第十周:网络性能优化与监控•第十一周:网络故障排除与恢复案例分析•第十二周:课程总结与实验报告撰写4. 实验要求和考核方式本课程既注重理论学习,又注重实践操作。
每个学生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实验任务,并及时提交实验报告。
实验要求包括: 1. 完成实验设计和配置。
2. 搭建并管理一个小型企业网络。
3. 解决网络故障和优化网络性能。
考核方式如下: 1. 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50%。
2.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
5. 建议参考教材•《路由器与交换机设计与配置》•《网络故障排除与优化》•《大型企业网络设计与实施》•《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实战指南》6. 结束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提升自己在网络工程领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优秀的网络工程师打下坚实基础。
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互连技术应用课程设计 (2)
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互连技术应用课程设计简介本次课程设计涉及路由与交换技术,主要探讨网络互连技术的应用。
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各种各样的网络设备在不断地交流信息,因此,路由与交换技术成为了非常重要的网络基础技术。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路由器和交换机来实现网络互连,从而提高网络性能和可靠性。
课程设计内容以下是本次课程设计所包含的内容:第一章:路由与交换基础知识本章主要讲解路由与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工作原理等知识,包括以下内容:•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定义和区别•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分类•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工作原理•路由与交换的协议与标准第二章:路由与交换应用场景本章将介绍路由与交换技术在网络互连中的应用场景,包括以下内容:•企业网络互连•数据中心网络互连•云计算网络互连•其他领域中的网络互连第三章:路由与交换配置实战本章将通过实例展示如何进行路由与交换配置,包括以下内容:•VLAN配置•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基础配置•网络拓扑图设计•路由器上的ACL配置•交换机上的QoS配置第四章:路由与交换故障处理本章将介绍路由与交换技术在网络故障处理中的应用,包括以下内容:•网络故障分类•网络故障排查、定位和解决步骤•常见的路由与交换故障解决方法设计要求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能够使用路由器实现VLAN的配置;2.能够使用路由器实现ACL的配置;3.能够使用交换机实现网络拓扑图设计;4.能够使用交换机实现QoS的配置;5.能够对网络故障进行排查、定位和解决。
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对路由与交换技术及其在网络互连中的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路由器和交换机来实现网络互连,提高网络性能和可靠性,同时通过实战操作,在无实际网络的情况下,充分锻炼了我们的网络配置和故障处理能力。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
★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介绍目前最流行的路由和交换技术,主要涉及路由和交换的原理、部署方案,使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网络系统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并掌握设计实施、管理及维护路由和交换系统的技术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目前路由和交换技术的原理;
2)理解路由和交换设备的功能、模型和协议;
3)了解网络设计、实现和管理的基本原理;
4)掌握网络系统的调试、诊断和优化方法;
5)能够实施、管理及维护路由和交换系统的技术能力。
三、课程内容
1)路由和交换的原理:
路由和交换的基本概念;简单路由和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VLAN及VLAN交换技术;数据链路层连接技术;以太网技术;帧中继技术;虚拟集线器技术;虚拟私有网络技术;多层交换技术;交换和路由互联技术;
2)设计实施:
网络可用性分析;网络安全性分析;网络设计和配置;网络设备
的部署;
3)管理及维护:
网络拓扑发现;网络基础性能监控;网络拓扑管理;系统的备份与恢复;网络的安全管理;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以讲授、讨论、实践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模拟实验和教学案例,使学生具备掌握本课程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采用作业和考试的方式,考试的方式主要采用笔试和实验考核的结合方式,考核内容涉及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实验报告等。
《路由及交换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路由及交换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一、实验目的1.深入理解VLAN的作用及意义,熟练掌握VLAN的配置方法;2.熟练掌握中继链路(干道)的概念及配置方法;3.在模拟器中配置Cisco设备,掌握VLAN中继协议(VTP)的作用及应用方法;4.掌握VLAN间的数据交换的实现方法。
5.掌握访问控制的概念及在三层交换中的使用。
6.掌握网络地址转换NAT的概念及配置。
7.掌握Cisco和神州数码设备,路由协议、三层交换机的不同配置。
二、实验拓扑图1.思科路由器:2.神州数码:IP规划:PC0—192.168.10.10PC1—192.168.20.10PC2—192.168.10.20PC3—192.168.20.20PC4—202.1.1.10PC5—202.1.1.20Router3—f0/0:192.168.1.1—s1/0:200.1.1.1 Router4—s1/0:200.1.1.2—s1/1:201.1.1.1 Router5—s1/1:201.1.1.2—f0/0:202.1.1.1 三层交换机f0/1:192.168.1.100VLAN规划:PC0、PC2属于vlan10PC1、PC4属于vlan20 访问控制列表1 3.DHCP:三、配置步骤1).思科模拟器配置 1.内部VLAN配置:三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机1二层交换机2测试连通性:2.NAT配置:路由器:三层交换机:测试连通性:2)实验室神州数码配置三层交换机配置:二层交换机配置:路由器1配置:路由器2配置:测试连通性:DHCP配置:路由器1:路由器2:结果:四.心得体会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是我对VLAN,网络地址转换NAT,访问控制列表ACL有了更深的了解,体会到了这些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增加了实际动手能力。
当然了,完成这次实验也需要我们组成员的通力合作,也让我对合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路由交换与技术课程设计
路由交换与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基本原理和功能,理解其在网络中的作用;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网络协议及其在路由交换中的应用;3. 帮助学生掌握网络地址分配、子网划分、路由配置等基本网络技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独立搭建小型网络,进行基本的路由交换配置;2. 使学生具备分析网络故障、排除网络故障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意识,能够与同学共同完成网络搭建与调试;3. 引导学生认识网络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路由交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深入学习网络技术打下基础。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对网络技术有一定了解,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问题;3. 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基本原理-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与功能-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与功能- 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区别与联系2. 网络协议及其应用- IP协议及其功能- TCP/IP协议族- 常用网络协议及应用场景3. 网络地址分配与子网划分- IP地址的分类与分配- 子网划分的方法与技巧- 超网与无类别域间路由(CIDR)4. 路由配置与网络搭建- 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 路由协议的类型与配置- 路由器与交换机的配置方法5. 网络故障分析与排除- 网络故障诊断方法- 常见网络故障分析与排除- 网络监控与管理工具的使用6.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搭建小型网络并进行配置- 分析实际网络故障案例- 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及案例分析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基本原理第二周:网络协议及其应用第三周:网络地址分配与子网划分第四周:路由配置与网络搭建第五周:网络故障分析与排除第六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计算机网络》相关章节紧密关联,包括路由器与交换机原理、网络协议、网络地址分配、路由配置等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路由与交换技术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路由与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掌握路由器的配置与调试方法,了解常见的路由协议及其特点;3. 学生能了解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掌握VLAN划分、Spanning Tree Protocol(STP)等基本配置;4. 学生了解网络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具备分析网络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独立完成路由器的配置与调试,实现不同网络间的互联;2. 学生能独立完成交换机的配置,实现局域网的划分与管理;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网络环境中的问题,具备一定的网络维护能力;4.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与优化,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力;2. 学生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念,遵守网络安全规范,具备网络安全意识;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网络技术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4.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路由与交换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网络技术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路由技术基础:- 路由器的基本概念与工作原理;- 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 常见路由协议(如RIP、OSPF、BGP)的特点与应用。
2. 路由器配置与调试:- 路由器硬件连接与基本设置;- 静态路由配置;- 动态路由协议配置;- 路由器故障排除方法。
综合2007年级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2
同科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课题名称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学院(系)电子与信息技术系专业2007网络工程(本)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邹红艳路由和交换技术课程设计一一、课程设计目的◆配置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添加并连接BRANCH 路由器◆添加并连接交换机◆添加并连接PC◆执行基本设备配置◆配置EIGRP 路由◆配置STP◆配置VTP◆配置VLAN◆检验端到端的连通性二、相关原理和知识(个人补充)基本配置;静态路由;默认路由;EIGRP;802.1q封装;配置VLAN;本征VLAN;单臂路由;STP;VTP; 路由中继;三、课程设计环境与设备拓扑图如下所示:地址表如下所示:四、课程设计内容与步骤1:配置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步骤 1. 配置从ISP 到CENTRAL 的静态路由。
使用拓扑图为ISP 配置到达所有网络的静态路由。
每个网络都可以通过ISP 上的S0/0/1 连通。
使用送出接口参数配置到达下列网络的静态路由:◆10.1.1.0/30◆172.17.1.0/24◆172.17.10.0/24◆172.17.20.0/24◆172.17.30.0/24◆172.17.99.0/24步骤 2. 配置从CENTRAL 到ISP 的默认路由。
在CENTRAL 上使用送出接口参数配置默认路由,将所有默认流量发送到ISP。
步骤 3. 测试与Web Server 的连通性。
2:添加并连接BRANCH 路由器步骤 1. 添加BRANCH 路由器。
步骤 2. 将BRANCH 连接到CENTRAL。
步骤 3. 检查结果。
3:添加并连接交换机位置、交换机名称和接口请参照拓扑图。
步骤 1. 使用2960 型添加S1、S2 和S3 交换机。
步骤 2. 将S1 连接到BRANCH。
步骤 3. 将S1 连接到S2。
步骤 4. 将S1 连接到S3。
步骤 5. 将S2 连接到S3。
步骤 6. 检查结果。
4:添加并连接PC请使用拓扑图和地址表中指定的接口。
路由交换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书
郑州工商学院《路由交换技术设计》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大型公司网络的设计与配置院部:机械与电信工程学院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班级: 1603学号: XX姓名;李晋旭日期: 2018年6月15日目录绪论 (3)一、用户需求分析 (4)二、主要目标和内容 (4)三、网络拓扑结构 (4)四、功能描述与分析 (5)五、设备配置流程 (6)六、系统测试结果 (9)七、结论与体会 (11)八、致谢 (12)九、参考文献 (13)绪论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对网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从而交换机与路由器的配置至关重要。
交换机的作用就是可以使不同VLAN之间可以通信,从而节省了IP 地址的利用率。
课程设计是路由交换技术专业重要的实践性环节,是在学生学习《路由交换技术》有关交换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我们能够正确的规划VLAN、设计VLAN、实现VLAN间相互通信。
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
本次课程设计采用了企业内部类似的网络规划,贴近实际同时也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全部运用上。
本次实验主要是利用静态路由、RIP协议、ACL、NAT、单臂路由、双臂路等实验。
一、用户需求分析用户需求:一个大型公司,共分为A、B、C、D、E、F、G非公司内部楼宇,财务、售楼、后勤等内部楼宇。
现需要非公司内部楼宇间可以通讯,但不可访问内部楼宇。
财务处只有指定的部门才可以访问。
他们都可以访问外网。
分析:首先为了防止非公司区域出现异常,用RIP协议进行动态路由规划,公司内部楼宇实行静态路由设计,并且引用ACL协议限制个别用户访问。
利用NAT协议进行地址转换,二、主要目标和内容实现VLAN间的划分和通信以及IP地址的规划。
利用Cisco Packet Tracer 6.0软件进行网络拓扑图的制作。
设计,要求完成一个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局域网设计,在实现局域网内部VLAN的正确规划下实现VLAN间的通信。
并且考虑可靠与安全性。
三、网络拓扑结构图1-1四、功能描述与分析Vlan 规划如表1-1:表1-1通过VLAN划分来进行对ABC三座楼宇的管理和通讯。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
教学楼2:IP:192.168.3.22/24网关:192.168.3.254
5.2宿舍楼部分
对宿舍楼的汇聚层及接入层的配置要求是:
1.将宿舍楼1和宿舍楼2所属子网分别划分为VLAN 4和VLAN 5。
2.使用三层交换技术使得宿舍楼1和宿舍楼2所属子网互相联通。
SW1(config-if)#sw mod trunk /*将端口1定义为Trunk口*/
5.1.2子网连通
汇聚路由器R2的配置:
Router>en
Router#conf t
Router(config)#host R2
R2(config)#int f0/1
R2(config-if)#no shu /*启动路由器的端口*/
(2)课程设计报告(论文)包括目录、正文(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内容、设备选型、网络设计与规划、各设备的配置、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等)、课程设计总结、谢辞、参考文献、附录等内容。
3)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1)考勤与学习态度:20分。
(2)网络规划方案:20分。
(3)策略配置与系统测试:20分。
(4)回答问题与答辩:20分。
的创新创业打下基础。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1)基本要求:
(1)根据用户需求确定设计方案,画出网络拓扑图;
(2)确定网络配置策略和配置步骤,进行具体的代码配置。
(3)对实验结果进行测试,验证是否达到预期要求。
(4)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2)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1)将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方案、拓扑图、网络配置策略和配置代码、实验测试等内容以课程设计论文的形式提交,格式必须严格按照课程设计论文标准格式进行书写和装订。
《交换与路由》课程设计
《交换与路由》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工作原理;2. 使学生了解并熟悉各种网络协议的特点和适用场景;3. 帮助学生掌握网络地址划分、子网划分、路由选择算法等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独立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搭建中小型网络的能力;2. 培养学生分析网络故障、解决问题和优化网络的能力;3. 提高学生运用网络知识进行实际项目设计和实施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主动探索新知识的精神;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他们能够在项目中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3. 引导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旨在让学生掌握交换与路由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交换与路由技术的深入了解和应用尚有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本课程要求教师以实例讲解、动手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交换机原理与配置:讲解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分类及性能指标,学习VLAN 划分、生成树协议、端口镜像等配置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交换机技术》2. 路由器原理与配置:介绍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路由选择算法、路由协议等,学习静态路由、动态路由、路由策略等配置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路由器技术》3. 网络地址划分与子网划分:讲解IP地址结构、网络地址划分方法、子网划分技巧,以及VLSM和CIDR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网络地址划分与子网划分》4. 网络故障分析与优化:分析常见网络故障原因,学习故障诊断、排查和解决方法,探讨网络性能优化策略。
路由和交换基础课程设计
路由和交换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其基本配置方法。
2. 了解TCP/IP协议栈中路由选择和数据交换的过程。
3. 掌握VLAN技术及其应用场景,能进行基本的VLAN配置。
技能目标:1. 能够使用模拟软件搭建简单的网络拓扑,并进行路由和交换配置。
2. 能够分析并解决基本的网络故障,如IP冲突、路由不通等问题。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小型局域网的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路由和交换的基本原理及配置方法。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计算机网络知识有一定了解,但缺乏深入理解和实践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实验,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网络环境中。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路由器原理与配置- 路由器概述、工作原理、路由选择算法。
- 静态路由、动态路由配置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三章路由器原理与配置。
2. 交换机原理与配置- 交换机概述、工作原理、VLAN技术。
- 交换机基本配置、VLAN配置方法。
- 教材章节:第四章交换机原理与配置。
3. 网络故障分析与排查- 常见网络故障类型及原因。
- 故障排查方法与步骤。
- 教材章节:第五章网络故障分析与排查。
4. 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 网络设备管理方法、远程管理技术。
- 设备维护策略、网络安全防护。
- 教材章节:第六章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
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搭建简单网络拓扑,进行路由和交换配置。
- 分析实际案例,解决网络故障。
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互连技术应用课程设计
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互连技术应用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背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络,构建一个互联的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平台。
在网络中,路由与交换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们能够实现网络中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因此,学习掌握路由与交换技术,对于从事网络相关行业的人员来说尤为重要。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路由与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学习网络互连的相关知识和技术,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网络互连方案,加深对路由与交换技术的理解和应用,并提升网络技术实践能力。
2. 课程设计内容2.1 路由与交换技术基础本部分主要介绍路由与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分组交换、路由表、路由协议、交换机类型和工作原理等。
2.2 网络互连设计本部分主要讲解如何设计和实现一个网络互连方案,包括网络拓扑设计、IP地址规划、子网划分、路由器配置等。
2.3 路由与交换技术应用本部分以网络互连为背景,介绍路由与交换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操作和技术要点。
涉及到的内容包括路由器的静态路由配置、动态路由协议配置、交换技术的VLAN划分和配置、STP协议的配置等。
3. 课程设计方案本课程设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基础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第二阶段则是课程设计的正式实施,每个阶段的具体内容如下:3.1 第一阶段1.学习路由与交换技术基础知识,包括以太网协议、IP地址、子网划分、路由协议等。
2.学习网络互连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包括网络拓扑结构、IP地址规划、子网划分等。
3.设计和搭建一个实验环境,包括两台路由器、三台交换机和多台主机。
4.进行实验操作,包括两个阶段的内容,以加深对路由与交换技术基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3.2 第二阶段1.针对一个实际的网络互连需求,进行网络设计,包括网络拓扑结构设计、IP地址规划和子网划分,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等。
2.在实验环境中进行实际的操作,包括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网络互连的实现。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信息工程学院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题目: 访问控制ACL 在企业内的应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10级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x完成时间:20123 年7 月 3 日指导教师: xxx三、方案设计(小四号黑体,段前3磅,段后1磅,行间距20磅)本次实验设计在cisco packet tracer这款虚拟配置电脑平台的软件上操作的。
要求用1841 路由器,2950—24交换机,以及6台PC机,连接3个网络192。
168.10.0/24,192。
168.1.0/30,192.168。
11。
0/24;本次实验LAN_B只允许LAN_A的访问,拒绝其他网段的数据。
1)某企业真实拓扑图如下:图1-1链路状态包(Link-State Packet,LSP)的转发是不依靠路由计算的,所以大型网络可以较为快速的进行收敛。
它只宣告链路和链路状态,而不宣告路由,所以即使链路发生了变化,不会引起该链路的路由被宣告.但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使用的是Dijkstra算法,该算法比较复杂,并且和其他路由协议单独计算路由相比较占CPU和内存资源,EIGRP采用弥散更新算法(diffusingcomputations ),通过多个路由器并行的进行路由计算,这样就可以在无环路产生的情况下快速的收敛。
2。
减少带宽占用EIGRP不作周期性的更新,它只在路由的路径和速度发生变化以后做部分更新.当路径信息改变以后,DUAL只发送那条路由信息改变了的更新,而不是发送整个路由表.和更新传输到一个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上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相比,DUAL只发送更新给需要该更新信息的路由器。
在WAN低速链路上,EIGRP可能会占用大量带宽,默认只占用链路带宽50%,之后发布的IOS允许使用命令ip bandwidth—percent eigrp来修改这一默认值.3.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EIGRP通过使用“协议相关模块"(即protocol-dependentmodule<PDM>),可以支持IPX,ApplleTalk,IP,IPv6和NovellNetware等协议.4。
路由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路由交换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其配置与管理方法;2. 学会分析网络拓扑结构,并能运用路由交换技术实现网络互联;3. 掌握常见的网络协议及其应用场景,了解路由选择算法;4. 了解网络安全知识,提高网络防护能力。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完成路由器与交换机的配置,实现网络设备的正常运作;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网络故障,提高网络维护能力;3. 能够根据需求设计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并进行优化;4. 能够运用网络管理软件,对网络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网络技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小组讨论与实践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3.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4. 培养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遇到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路由交换技术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网络技术素养,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或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基本原理及配置方法- 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常见路由器与交换机的配置命令- 网络设备的基本管理2. 网络拓扑结构分析与实践- 网络拓扑结构的类型- 路由交换技术在网络拓扑中的应用- 实际操作:设计并优化网络拓扑3. 常见网络协议及其应用- TCP/IP协议族- 路由选择算法(如RIP、OSPF等)- 常见网络协议的应用场景4. 网络安全与防护-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常见网络攻击类型及防护措施- 网络设备的防护策略配置5. 网络管理软件及应用- 网络管理软件的功能与作用- 常用网络管理软件的操作方法- 实际操作:使用网络管理软件进行网络监控本章节内容依据课程目标,选取与路由交换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实践操作和网络安全等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工程学院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多区域OSPF配置与NAT技术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10级:卜晓燕学号: 1014212112 完成时间: 2012 年 6 月 16 日
指导教师:红卫
二、主要研究容
OSPF:
IETF为了满足建造越来越大基于IP网络的需要,形成了一个工作组,专门用于开发开放式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以便用在大型、异构的IP网络中。
新的路由协议已经取得一些成功的一系列私人的、和生产商相关的、最短路径优先(SPF)路由协议为基础,在市场上广泛使用。
包括OSPF在,所有的SPF路由协议基于一个数学算法—Dijkstra算法。
这个算法能使路由选择基于链路-状态,而不是距离向量。
OSPF由IETF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发,OSPF是SPF类路由协议中的开放式版本。
链路是路由器接口的另一种说法,因此OSPF也称为接口状态路由协议。
OSPF通过路由器之间通告网络接口的状态来建立链路状态数据库,生成最短路径树,每个OSPF路由器使用这些最短路径构造路由表。
OSPF路由协议是一种典型的链路状态(Link-state)的路由协议,一般用于同一个路由域。
在这里,路由域是指一个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即AS,它是指一组通过统一的路由政策或路由协议互相交换路由信息的网络。
在这个AS中,所有的OSPF路由器都维护一个相同的描述这个AS结构的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存放的是路由域中相应链路的状态信息,OSPF路由器正是通过这个数据库计算出其OSPF路由表的。
作为一种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OSPF将链路状态广播数据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传送给在某一区域的所有路由器,这一点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不同。
运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器是将部分或全部的路由表传递给与其相邻的路由器。
NAT的实现方式有三种,即静态转换Static Nat、动态转换Dynamic Nat 和端口多路复用Overload。
静态转换是指将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有IP地址,IP地址对
三、方案设计
OSPF的工作原理:
路由器R1 、R2 、R3组建成一个网络,将其划分成三个区域,area 0、area 1、area 2。
它们都有自己的网络号、部网络。
在R1上设置了一个回环接口lo0:10.10.1.1。
R2上设置了三个回环接口lo0:9.3.1.1/24 、lo1:
9.3.2.1/24 、lo2:9.3.3.1/24。
R3上设置一个回环接口lo0:10.10.2.1/24,
它们都各自代表一个网络。
接下来在路由器R1上设置多区域OSPF,router ospf 1:network 210.83.130.0 0.0.0.255 area 0 network 210.83.131.0
0.0.0.255 area 2 network 172.15.1.0 0.0.0.255 area 0。
同样的设置方
法在路由器R2上配置多区域OSPF, router ospf 1: network 210.83.130.0
0.0.0.255 area 0 network 9.3.0.0 0.0.255.255 area 1。
路由器R3配置
多区域OSPF, router ospf 1:network 210.83.131.0 0.0.0.255 area 2。
在区域1部的主机上进行IP地址和默认网关的配置。
主机PC1的IP地
四、主要设备命令配置
R1上的配置操作命令
interface Loopback0
ip address 10.10.1.1 255.255.255.255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ip address 172.15.1.1 255.255.255.0 interface Serial0/0/0
ip address 210.83.130.1 255.255.255.0 clock rate 64000
interface Serial0/0/1
ip address 210.83.131.1 255.255.255.0 clock rate 64000
router ospf 1
log-adjacency-changes
network 210.83.130.0 0.0.0.255 area 0 network 172.15.1.0 0.0.0.255 area 0 network 210.83.131.0 0.0.0.255 area 2 line con 0
logging synchronous
line vty 0 4
login
R2上的配置操作命令
interface Loopback0
ip address 9.3.1.1 255.255.255.0
interface Loopback1
ip address 9.3.2.1 255.255.255.0
interface Loopback2
ip address 9.3.3.1 255.255.255.0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ip address 9.3.0.1 255.255.255.0
ip nat inside
interface Serial0/0/0
ip address 210.83.130.2 255.255.255.0
ip nat outside
router ospf 1
network 210.83.130.0 0.0.0.255 area 0
network 9.3.0.0 0.0.255.255 area 1
ip nat pool mypool 210.83.130.33 210.83.130.57 netmask 255.255.255.224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pool mypool
access-list 1 permit 9.3.0.0 0.0.0.255
line con 0
logging synchronous
line vty 0 4
login
R3上的配置操作命令:
interface Loopback0
ip address 10.10.2.1 255.255.255.255
五、测试结果与分析
在路由器R3上未配置动态NAT的,主机PC1不可以ping通路由器R3 :210.83.131.2/24.
六、设计总结
OSPF的工作原理: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SPF协议是一种为IP网络开发的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是IEIF开发并推介使用。
在多区域OSPF几种类型中,该实验选择了DR和ABR。
类型1:路由器链路条目,由区域的每台路由器为所在的区域产生的LSA,描述本区域路由器链路到该区域的状态和开销。
一个边界路由器可能产生多个LSA类型1,路由表中用O表示。
类型2:网络链路条目,由DR在多路访问型网络中产生,含有连接某个区域路由器的所有链路状态和代价信息。
只有在DR可以监视该信息,路由表中用O表示。
类型3:汇总链路条目,由ABR(区域边界路由)产生,含有ABR与本地部路由器连接信息可以描述本区域到主干区域的链路信息,通过主干区域扩散到其他ABR,路由信息表示为IA。
动态NAT技术:
动态NAT转换是指将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9.3.0.1/24)转换为公用IP地址(210.83.130.32/27)时,IP地址是不确定的,是随机的,所有被授权访问上Internet的私有IP地址可随机转换为任何指定的合法IP地址。
也就是说,只要指定哪些部地址都可以进行转换,以及用哪些合法地址作为外部地址时,就可以进行动态转换。
动态转换可以使用多个合法外部地址集。
使用动态转换可以访问外部网络。
使用NAT技术解决了私有地址可以访问外网的局限。
在本次试验中,我未对区域边界路由器R1和R2的路由信息进行汇总,那么每条链路LSA都会传进OSPF骨干区,导致网络数据流和路由器开销。
动态NAT违反了IP地址结构模型的设计原则。
IP地址结构模型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