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导论课程标准
云计算教学大纲

云计算教学大纲一、引言云计算是当今数字化时代的核心技术之一,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
作为教育界的从业人员,了解云计算并将其纳入教学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适应未来就业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云计算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云计算的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
二、课程目标1. 理解云计算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掌握云计算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3. 了解云计算的应用领域和具体案例;4. 能够使用云计算平台进行任务部署和管理;5.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第一部分:云计算基础a. 云计算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 云计算的三种服务模式(SaaS、PaaS、IaaS)c. 云计算的四种部署模式(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社区云)2. 第二部分:云计算架构与技术a. 虚拟化技术在云计算中的应用b. 大规模存储与分布式文件系统c. 云计算中的网络与安全3. 第三部分:云计算平台与工具a. 主流云计算平台的介绍与比较(如AWS、Azure、Google Cloud)b. 云计算管理工具的使用与配置c. 容器技术与容器编排工具4. 第四部分:云计算应用与案例分析a. 云计算在电商、金融、医疗等领域的应用b. 云计算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结合c. 云计算成功案例的分析与探讨五、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介绍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云计算平台的实际操作和任务部署;3. 小组讨论:安排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云计算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案例,并撰写相应报告;4. 实验项目:设计一系列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5. 课外调研: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领域的调研和实地考察,提升实践能力。
六、课程评价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操作、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2. 考试: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测试学生对云计算概念、原理和技术的理解;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课程作业:设计一些综合性的课程作业,考察学生对云计算系统与应用的综合运用能力。
《云计算导论》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所属系部:信息工程系课程名称:云计算导论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学时:64适用专业: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云计算导论》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1.1 课程定位《云计算导论》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的专业必修课,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中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云计算的定义和背景、云计算基础(如分布式计算、虚拟化技术、分布式海量数据存储技术、云平台技术、并行编程技术和数据管理技术)、云交付模型(如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和容器即服务)、云部署模式(如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云计算机制(云计算设施机制、云管理机制、云监控机制和特殊云机制)、虚拟化相关知识、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存储系统、数据处理与并行编程、云安全、云应用和容器云等。
同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开发过程的规范要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职业素质养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学生以后从事更专业化的软件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Linux系统管理与配置》、《数据库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后续课程有《open stack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
1.2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在设计时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论方面对云计算所涉及的相关技术有所了解,对于云计算行业的发展有清楚的认识。
以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调查研究当前行业对云计算技术方面的要求,制定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
课程以开源云平台的安装、配置与管理为主线,从而让学生掌握云计算的相关知识、相关服务器的配置,加深Linux的使用技能,直至完整理解掌握云计算相关技术。
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入手,由浅入深学习云计算的各种相关知识,学会云计算的相关关键技术和云部署模式,以及云计算机制,同时通过实践学习容器云的操作与应用,以梳理知识脉络和要点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云计算的相关思想。
《云计算技术》课程标准

《云计算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云计算技术》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以及其在各行各业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云计算的基本架构、服务模型和关键技术,熟悉常见的云服务和应用,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和配置合适的云服务。
二、课程目标1、理解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掌握云计算的基本架构和服务模型。
2、熟悉常见的云服务和应用,了解云服务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3、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和配置合适的云服务,了解云服务的部署和运维。
4、掌握云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防护措施,了解合规性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
5、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云计算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课程内容1、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云计算的架构和服务模型3、常见的云服务和应用4、云服务的选择和配置5、云服务的部署和运维6、云安全的概念和防护措施7、实践操作:云服务的配置和管理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
具体方法包括: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掌握云服务的选择、配置、部署和运维等方面的知识。
2、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项目实训等方式,让学生熟悉常见的云服务和应用,掌握云服务的配置和管理技能,加深对云计算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促进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在线学习: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课后自主进行拓展学习,提供学习的灵活性和个性化。
五、课程评价本课程的评价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平时成绩: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等情况进行评价。
2、期末考试:通过笔试或机试等方式进行期末考试评价。
3、项目实训:通过小组项目实训的方式进行实践操作评价。
4、学习报告:通过撰写学习报告的方式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和总结评价。
云计算导论 李伯虎 教案

云计算导论李伯虎教案
《云计算导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场景。
2. 掌握云计算的几种主要服务模式: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
3. 了解云计算的关键技术,如虚拟化、分布式计算等。
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自己探索云计算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1. 云计算的基本概念
2. 云计算的原理和应用场景
3. 云计算的服务模式:IaaS、PaaS、SaaS
4. 云计算的关键技术:虚拟化、分布式计算等
5. 案例分析:云计算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1. 讲授:通过讲授的方式,让学生对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场景有初步的了解。
2.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云计算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云计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讲授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场景,以及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和关键技术。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云计算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4.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云计算导论》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所属系部:信息工程系课程名称:云计算导论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学时:64适用专业: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云计算导论》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1.1 课程定位《云计算导论》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的专业必修课,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中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云计算的定义和背景、云计算基础(如分布式计算、虚拟化技术、分布式海量数据存储技术、云平台技术、并行编程技术和数据管理技术)、云交付模型(如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和容器即服务)、云部署模式(如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云计算机制(云计算设施机制、云管理机制、云监控机制和特殊云机制)、虚拟化相关知识、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存储系统、数据处理与并行编程、云安全、云应用和容器云等。
同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开发过程的规范要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职业素质养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学生以后从事更专业化的软件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Linux系统管理与配置》、《数据库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后续课程有《open stack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
1.2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在设计时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论方面对云计算所涉及的相关技术有所了解,对于云计算行业的发展有清楚的认识。
以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调查研究当前行业对云计算技术方面的要求,制定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
课程以开源云平台的安装、配置与管理为主线,从而让学生掌握云计算的相关知识、相关服务器的配置,加深Linux的使用技能,直至完整理解掌握云计算相关技术。
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入手,由浅入深学习云计算的各种相关知识,学会云计算的相关关键技术和云部署模式,以及云计算机制,同时通过实践学习容器云的操作与应用,以梳理知识脉络和要点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云计算的相关思想。
《云计算导论》课程标准

精心整理课程标准《云计算导论》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1.1课程定位《云计算导论》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的专业必修课,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中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云计算的定义和背景、云计算基础(如分布式计算、虚拟化技术、分布式海量数据存储技术、云平台技术、并行编程技术和数据管理技术)、云交付模型(如软件即、意识、ope nstack2计算的各种相关知识,学会云计算的相关关键技术和云部署模式,以及云计算机制,同时通过实践学习容器云的操作与应用,以梳理知识脉络和要点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云计算的相关思想。
本课程除要求学生掌握云计算的基础知识和理论,重点要求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为更深入地学习和今后的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2.1能力目标(1)具有IASS层搭建的能力。
(2)具有PASS层的搭建的能力。
(3)具有使用MapReduce框架进行简单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
2.2知识目标(1)了解云计算的基本概念。
(2)了解虚拟化技术的基本概念。
(3)了解虚拟化技术。
((((((((((((6)责任意识。
(7)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科学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9)获得适应未来岗位转变的迁移能力。
(10)从事某一岗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课程内容与要求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留意观察并思考生活中接触的云计算技术的相关应用,鼓励其结合生活中熟悉的操作方法提出问题或假设,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分析、推理,使学生自主学习、总结,以便增强学生对云计算技术的基本理论的理解;通过课堂讲解与讨论、案例分析等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以培养其实际操作技能。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采用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得到模拟训练,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本课程涉及很多云计算技术的基础知识,其中包括分布式计算和云计4、实施建议4.1教学建议本课程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讲授教学法为主,讨论(提问)式教学为辅,结合课外学习的教学方法。
云计算课程大纲

云计算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云计算已成为当今信息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云计算的概念、原理、应用和技术,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来加深他们对云计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原理。
2. 掌握云计算的关键技术,如虚拟化、分布式系统和网络安全等。
3. 熟悉云计算的应用领域,如云存储、云安全和云数据分析等。
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案例和项目实践来加深对云计算的理解和应用。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团队项目合作来提升学生的工作效能和协作能力。
三、课程大纲及安排1. 云计算基础- 云计算概述与发展历程- 云计算的定义和特点2. 云计算架构- 虚拟化技术- 分布式系统与集群管理- 弹性计算与负载均衡3. 云计算服务模型- IaaS、PaaS和SaaS的概念和区别- 主流云计算平台的比较与应用案例分析4. 云计算安全- 云计算安全的需求和挑战-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数据隐私与加密技术5. 云计算应用- 云存储与备份- 云应用开发与部署- 云数据分析与挖掘6. 云计算实践项目- 学生团队合作开展一个基于云计算的实践项目,如搭建企业级云平台、开发基于云计算的应用等。
- 分组报告和演示项目成果。
四、教材与参考资料1. 主教材:- 《云计算导论》赵和然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年版2. 参考资料:- 《云计算:概念、技术与实例》赵军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9年版- 《云计算安全技术与应用》黄颖宇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7年版 - 《云计算实践案例解析》杨福家,田海平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版五、评估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参与讨论和小组作业。
2. 中期考试:针对课程前半部分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团队项目评价:评估学生在项目中的工作表现、团队合作和成果展示。
六、备注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的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云计算思维和实践能力。
《云计算概论》教学大纲

《云计算概论》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1、熟悉云计算的概念,简单介绍基础架构、分类及应用场景;
2、熟悉相关技术:虚拟化技术、容错技术、数据中心网络等;
3、实现大规模计算任务的数据处理技术;
4、了解大数据处理、分布式存储和处理技术;
5、掌握基于云端的计算服务;
6、掌握基于云服务的应用开发;
7、了解现行的云计算技术、工具和框架。
二、教学内容
1、云计算基础概念:云计算的定义、特点、优势;云计算的历史发展及其类型;
2、云计算架构:云计算的基本架构、各组件及其功能介绍;
3、虚拟化技术:介绍虚拟化技术的基本概念、虚拟化分层模型、虚拟化技术的架构及原理;
4、容错技术:分布式容错技术的原理、技术概念及实现;
5、数据中心网络: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及设备;
6、大规模计算任务:大规模计算任务的处理技术;
7、大数据处理:大数据处理的技术概念、处理模型及框架;
8、分布式存储:介绍分布式存储、技术原理及应用;
9、云服务技术:介绍基于云服务的应用开发;
10、云计算技术、工具和框架:介绍目前流行的云计算技术、工具和框架;
三、教学方法。
《云计算》核心课程标准

《云计算》核心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是面向信息工程系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是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主要平台的部署及关键技术、虚拟化与容器技术、云计算的实用化、国内外云计算服务与大规模应用、环境云和万物云典型行业应用介绍与剖析等内容,为后续的大数据实训课程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与理念(一)以“工种(岗位)技能标准”设计课程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能够对云计算的由来、概念、原理和实现技术有个基本的认识,熟悉云计算的主要产品和工具以及掌握其技术原理和应用方法,了解云计算的主要研究热点与应用领域,认清云计算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实践教学为中心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操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操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将理论与实操对应起来,使理论真正起到指导实操的作用。
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实训,改革后的本课程侧重实训实操教学,强调学生职业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
理论教学围绕实操转,教学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引领教学全过程。
(三)采用项目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本课程系统介绍了云计算的理论知识、主流技术和实战应用,包括大数据与云计算、Google云计算原理与应用、Amazon云计算AWS、微软云计算Windows Azure、Hadoop2.0:主流开源云架构、Hadoop2.0大家族、虚拟化技术、OpenStack开源虚拟化平台、云计算数据中心以及云计算核心算法等内容,并深度剖析了国内云计算技术发展和云计算在互联网领域的展望。
期望学生对云计算技术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能够紧跟云计算的发展前沿,从具体应用场景出发,利用所学的云计算知识解决行业应用问题。
(四)坚持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理念本课程在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始终坚持校企合作的理念,经常与大数据公司保持合作与联系,还经常深入到大数据培训公司及其相关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实时掌握企业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与任职要求,与企业一起研讨教学内容,探究教学方法,与企业合作开发设计课程。
云计算导论课程标准

云计算导论课程标准一、引言云计算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了培养适应云计算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本课程标准旨在提供一套全面而系统的云计算导论课程体系。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和应用实践,具备初步的云计算实施和管理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云计算的关键技术,包括虚拟化、分布式计算、存储与网络等;3. 了解云计算的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4. 具备云计算实施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内容1. 云计算概述1.1 云计算基本概念1.2 云计算发展历程与应用场景1.3 云计算关键特征与优势2. 虚拟化技术2.1 虚拟化基础2.2 虚拟机管理与部署2.3 虚拟化与资源利用优化3. 分布式计算与存储3.1 分布式系统基础3.2 分布式文件系统3.3 分布式数据库与数据处理4. 云计算网络4.1 云计算网络基础4.2 虚拟私有云与VPN4.3 云计算安全与隐私保护5. 云计算应用实践5.1 基于云计算的应用开发5.2 云计算平台与服务选择5.3 云计算实施与管理案例分析四、教学方法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云计算领域;2. 实践:通过实验、项目案例等方式,帮助学生亲身体验云计算的实际操作和应用;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问题探讨和交流,加深对云计算的理解和应用;4. 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相关学习资源,如教材、文献、在线课程等进行自主学习。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对云计算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3. 项目评估:要求学生参与云计算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并撰写项目报告;4. 综合考评:综合考虑学生的平时表现、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等,进行综合评定。
《云计算导论》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所属系部:信息工程系课程名称:云计算导论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学时:64适用专业: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云计算导论》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1.1 课程定位《云计算导论》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的专业必修课,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中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云计算的定义和背景、云计算基础(如分布式计算、虚拟化技术、分布式海量数据存储技术、云平台技术、并行编程技术和数据管理技术)、云交付模型(如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和容器即服务)、云部署模式(如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云计算机制(云计算设施机制、云管理机制、云监控机制和特殊云机制)、虚拟化相关知识、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存储系统、数据处理与并行编程、云安全、云应用和容器云等。
同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开发过程的规范要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职业素质养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学生以后从事更专业化的软件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Linux系统管理与配置》、《数据库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后续课程有《open stack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
1.2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在设计时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论方面对云计算所涉及的相关技术有所了解,对于云计算行业的发展有清楚的认识。
以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调查研究当前行业对云计算技术方面的要求,制定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
课程以开源云平台的安装、配置与管理为主线,从而让学生掌握云计算的相关知识、相关服务器的配置,加深Linux的使用技能,直至完整理解掌握云计算相关技术。
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入手,由浅入深学习云计算的各种相关知识,学会云计算的相关关键技术和云部署模式,以及云计算机制,同时通过实践学习容器云的操作与应用,以梳理知识脉络和要点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云计算的相关思想。
云计算导论-课程教案.doc

教案课程名称:云计算导论课程类型:□理论课 理论、实践课□实践课学时: 32 学分: 2授课教师:授课班级:授课学期:20 至20 学年第学期教材名称:《云计算导论》参考资料: 1.2.3.20 年月日教案编制说明一、教师上课前必须写出所授课程的教案,不能无教案或借他人教案进行授课;授课教案应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发展、教学要求变化、学生实际水平,以及教师以往教学的课后小结、批注等进行补充、修改或重写,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不得使用未经任何补充、修改的陈旧教案进行授课。
二、实践教学的教案与理论教学的教案分开编写;对于公共课,难课、新课,提倡由教研室组织进行集体备课;公共课教案主体(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进度,重点难点内容,教学内容及过程等)应相同。
三、教案编写要求内容简明、条理清楚、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设置合理、重点难点清晰。
四、教案应采用统一格式书写或打印(建议使用A4纸),不同专业的授课教案可有自己的特色,但应包含教案基本内容。
教案必须含首页,与各单元教案形成一个整体。
参考格式见附件。
五、提倡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教案编写,与教学过程中的手写批注相结合,形成不同时期,不同版本(注意分别存盘和存档)的教案。
六、妥善保存各阶段的教案,并配合好学院的教学检查和归档等工作。
云计算导论课程教案云计算导论课程教案云计算导论课程教案云计算导论课程教案云计算导论课程教案云计算导论课程教案云计算导论课程教案教学内容及过程旁批一、教学内容:1.必备知识1.1 私有云简介私有云(Private Cloud),私有云是为一个用户,如一家企业或者一个部门,单独使用而构建的,该用户拥有该云的全部资源并自行管理与运维。
私有云具有如下3个优点。
(1)数据更安全(2)网络更稳定(3)可以个性化定制1.2 私有云软件系统简介(1)VMware vSPhere简介(2)OpenStack简介2.项目实施利用已安装好OpenStack的快照(由本书资源库中提供),在VMware虚拟机上快速构建双节点OpenStack云计算平台。
云计算导论-教学大纲

云计算导论1.课程简介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云计算,云计算的服务类型和部署模式,各类云计算服务模式所使用的核心技术和面临的挑战,以及云计算的主要应用场景和优势,从而使学生对云计算技术和应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本课程重视演示和实战,以理论、演示和实验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以便使学生通过实际使用和体验来理解和掌握云计算的核心概念。
2.课程安排(理论课:32学时,20学时实验)第一课:(理论:2学时)第一章云计算的基本概念第二课:(演示:2学时)第二章云平台体验演示一:OpenStack IaaS云服务演示第三课:(理论:2学时)第三章IaaS服务模式(IaaS基本功能)第四课:(理论:2学时)第三章 IaaS服务模式(虚拟化技术)第五课:(实验:2学时)实验一:KVM虚拟化管理工具使用第六课:(实验:2学时)实验二:KVM虚拟化基本操作第七课:(理论:2学时)第三章 IaaS服务模式(OpenStack云平台)第八课:(实验:2学时)实验三:OpenStack云平台体验第九课:(实验:2学时)实验四:OpenStack使用第十课:(理论:2学时)第四章 PaaS服务模式(PaaS基本功能)第十一课:(演示:2学时)演示二:GAE云平台演示(2学时)第四章 PaaS服务模式(Web服务类PaaS平台)第十三课:(实验:2学时)实验五:Cloud Foundry 平台实验第十四课:(理论:2学时)第四章 PaaS服务模式(数据分析类PaaS平台)第十五课:(实验:2学时)实验六:Hadoop平台实验第十六课:(理论:2学时)第五章SaaS服务模式第十七课:(实验:2学时)实验七:百会云端Office云应用第十八课:(理论:2学时)第六章桌面云(基础平台)第十九课:(理论:2学时)第六章桌面云(桌面协议)第二十课:(实验:2学时)实验八:桌面云实验第二十一课:(理论:2学时)第七章云存储(基础知识)第二十二课:(理论:2学时)第七章云存储(Swift云存储系统)第二十三课:(实验:2学时)实验九:Swift云存储系统实验第二十四课:(理论:2学时)第七章云存储(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实验十: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实验第二十六课:(理论:2学时)第八章典型的云计算平台(Amazon云平台)第二十七课:(演示:2学时)演示三:Amazon云平台演示第二十八课:(理论:2学时)第八章典型的云计算平台(Azure云平台)第二十九课:(演示:2学时)演示四:Azure云平台演示3.学时分配。
《云计算技术》课程标准

《云计算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背景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计算模式,它将计算资源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使用,包括必要的硬件设施、软件应用程序以及技术支持等。
云计算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成为了当前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加之不同组织之间的云计算能力的差异性,需要有统一的教学标准,以确保每个学生能够掌握云计算技术的基础和应用。
基于此,我们制定了此课程标准。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云计算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使用各种云计算工具和技术来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逐渐掌握云计算技术的新发展和趋势。
具体的课程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云计算的基础概念,包括云计算的基本原理、云计算的分类及特点、云计算服务模型等。
2.理解云计算的基础架构,包括存储、网络和计算等方面。
3.熟悉常见的云计算平台和工具,包括AWS、Azure、Google Cloud等。
4.掌握云计算的软件开发技术,包括云原生应用、微服务、容器化等。
5.熟悉云计算中的数据管理和安全,包括数据备份和恢复、数据加密等。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云计算基础•云计算基本原理和概念•云计算的分类及特点•云计算服务模型3.2 云计算架构•云计算架构介绍•存储和数据管理•网络和安全3.3 云计算平台和工具•AWS、Azure、Google Cloud平台介绍•常见云计算工具介绍及使用方法3.4 云计算开发技术•云原生应用•微服务•容器化3.5 云计算数据管理和安全•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加密•其他相关技术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达到课程目标,包括但不限于:1.讲授和演示2.项目实践3.学生讨论和辩论五、教材参考1.《云计算:基础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AWS云计算技术实战指南》,人民邮电出版社3.《Docker技术入门与实战第四版》,电子工业出版社六、考核方式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包括但不限于:1.课堂测试2.项目实践3.展示和汇报4.期末考试七、本课程标准旨在为云计算教育提供一个参考框架。
《云计算导论》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所属系部:信息工程系课程名称:云计算导论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学时:64适用专业: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云计算导论》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1.1 课程定位《云计算导论》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的专业必修课,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中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云计算的定义和背景、云计算基础(如分布式计算、虚拟化技术、分布式海量数据存储技术、云平台技术、并行编程技术和数据管理技术)、云交付模型(如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和容器即服务)、云部署模式(如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云计算机制(云计算设施机制、云管理机制、云监控机制和特殊云机制)、虚拟化相关知识、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存储系统、数据处理与并行编程、云安全、云应用和容器云等。
同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开发过程的规范要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职业素质养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学生以后从事更专业化的软件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Linux系统管理与配置》、《数据库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后续课程有《open stack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
1.2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在设计时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论方面对云计算所涉及的相关技术有所了解,对于云计算行业的发展有清楚的认识。
以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调查研究当前行业对云计算技术方面的要求,制定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
课程以开源云平台的安装、配置与管理为主线,从而让学生掌握云计算的相关知识、相关服务器的配置,加深Linux的使用技能,直至完整理解掌握云计算相关技术。
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入手,由浅入深学习云计算的各种相关知识,学会云计算的相关关键技术和云部署模式,以及云计算机制,同时通过实践学习容器云的操作与应用,以梳理知识脉络和要点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云计算的相关思想。
《云计算技术》课程标准

《云计算技术》课程标准《云计算技术》课程标准1、引言1.1 目的1.2 范围1.3 参考资料2、术语和定义2.1 云计算2.2 虚拟化2.3 容器化2.4 弹性伸缩2.5 IaaS、PaaS和SaaS3、云计算基础知识3.1 云计算的发展历程3.2 云计算的优势和劣势3.3 云计算的架构和组成3.4 云计算的应用场景4、云计算服务模型4.1 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4.1.1 IaaS的概念和特点4.1.2 IaaS的主要供应商和解决方案4.1.3 IaaS的部署和管理4.2 平台即服务(PaaS)4.2.1 PaaS的概念和特点4.2.2 PaaS的主要供应商和解决方案4.2.3 PaaS的开发和部署4.3 软件即服务(SaaS)4.3.1 SaaS的概念和特点4.3.2 SaaS的主要供应商和解决方案4.3.3 SaaS的应用和用户体验5、云计算安全和隐私保护5.1 云计算的安全问题5.2 云计算的隐私保护5.3 云计算的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6、云计算性能优化和资源管理6.1 云计算的性能优化策略6.2 云计算的资源管理方法6.3 云计算的负载均衡技术7、云计算的监控和故障恢复7.1 云计算的监控方法7.2 云计算中的故障诊断和恢复7.3 云计算的备份和恢复策略8、云计算的法律和政策8.1 云计算的法律法规8.2 云计算的合规和审计要求8.3 云计算的隐私保护法律附件:附录A - 云计算技术课程实验指导书附件:附录B - 云计算技术案例分析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 云计算: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服务模式,通过共享的资源池,提供按需的计算资源和服务。
- 虚拟化:将物理资源抽象为逻辑资源,使多个虚拟实例可以运行在同一台物理设备上。
- 容器化: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的软件环境打包成一个容器,实现跨平台和易于部署。
- 弹性伸缩:根据需求自动调整计算资源的数量,以适应业务的变化。
-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提供基础计算和存储资源的租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信息工程系
课程名称:云计算导论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学时:6 4
适用专业:云计算技术与应用()
《云计算导论》课程标准
1、课程概述
课程定位
《云计算导论》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的专业必修课,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中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云计算的定义和背景、云计算基础(如分布式计算、虚拟化技术、分布式海量数据存储技术、云平台技术、并行编程技术和数据管理技术)、云交付模型(如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和容器即服务)、云部署模式(如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云计算机制(云计算设施机制、云管理机制、云监控机制和特殊云机制)、虚拟化相关知识、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存储系统、数据处理与并行编程、云安全、云应用和容器云等。
同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开发过程的规范要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职业素质养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学生以后从事更专业化的软件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Linux 系统管理与配置》、《数据库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后续课程有《open stack 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设计时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论方面对云计算所涉及的相关技术有所了解,对于云计算行业的发展有清楚的认识。
以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调查研究当前行业对云计算技术方面的要求,制定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
课程以开源云平台的安装、配置与管理为主线,从而让学生掌握云计算的相关知识、相关服务器的配置,加深Linux 的使用技能,直至完整理解掌握云计算相关技术。
2、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入手,由浅入深学习云计算的各种相关知识,学会云计算的相关关键技术和云部署模式,以及云计算机制,同时通过实践学习容器云的操作与应用,以梳理知识脉络和要点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云计算的相关思想。
本课程除要求学生掌握云计算的基础知识和理论,重点要求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为更深入地学习和今后的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能力目标
(1)具有IASS层搭建的能力。
(2)具有PASS层的搭建的能力。
(3)具有使用MapReduce框架进行简单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知识目标
( 1 )了解云计算的基本概念。
(2)了解虚拟化技术的基本概念。
( 3)了解虚拟化技术。
( 4 )了解云部署模式。
( 5)理解云计算机制。
(6)了解虚拟化的常用的开源技术。
( 7)了解分布式文件系统。
(8)了解HDFS的基本原理。
(9)了解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基本原理。
素质目标
1 )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及协调能力。
2)良好的编程习惯。
3)查阅相关手册及资料能力
4)掌握系统设计方法,培养严谨工作态度
5)自我展示与语言表达能力。
6)责任意识。
7)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科学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9)获得适应未来岗位转变的迁移能力(10)从事某一岗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课程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留意观察并思考生活中接触的云计算技术的相关应用,鼓励其结合生活中熟悉的操作方法提出问题或假设,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分析、推理,使学生自主学习、总结,以便增强学生对云计算技术的基本理论的理解;通过课堂讲解与讨论、案例分析等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以培养其实际操作技能。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采用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得到模拟训练,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本课程涉及很多云计算技术的基础知识,其中包括分布式计算和云计算的关键技术,云计算的关键技术包括虚拟化技术、分布式海量数据存储技术、云平台技术、并行编程技术和数据管理技术;掌握四种云交付模型,分别是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和容器即服务等。
表1课程项目总体设计
4、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本课程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讲授教学法为主,讨论(提问)式教学为辅,结合课外学习的教学方法。
实验以学生动手实验为主,教师的启发式讲授教学法为辅,并结合讨论(提问)式教学,以及结合课外学习的教学方法。
(1) .本课程概念较多,因此教学形式以讲授方式为主。
本课程拟采用多媒体PPT的
教学方法,增加课堂信息,浅显通俗地对概念、定义和原理进行解释,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教学过程中注意各个知识点的关联性,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2).对课程中关键性概念、设计思想方面的问题可辅以课堂讨论的形式。
(3).为加强和落实动手能力的培养,每章课后应安排作业,帮助学生学习和应用。
师资队伍建议
本课程现有专任教师 3 名,校内任课教师应通过硕士研究生以上相关专业的学习,本课程除在理论上指导学生外,在实践上也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故而教师除了应该对云计算技术有较深的理解外,在实践操作能力上也应具备一定的能力,建议具有生产实践经验的教师担当此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具备相关教师资格证书,同时还应有相关岗位企业实践经历。
企业兼职教师应具备工程师等级以上职称证书,语言表达能力达到要求。
考核评价建议
引入新的评价内容引入。
学生最终考评可选择以下三种方式之一进行成绩评定。
1)学生参加与本课程相关的全国或省级职业院校大赛,取得一定的成绩,可进行成绩
置换。
置换方法:取得全国职业院校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分别按照 1 00分、90分、85 分计入。
取得省级职业院校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分别按照分别按照95 分、85 分、80 分计入。
2)学生可以申请项目作品方式答辩方式进行成绩鉴定。
学生需独立完成作品并通过答辩者,最终以作品成绩+答辩成绩之和计入学生成绩。
3)未能参与上述评定,则按照传统考核进行,本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组合而成,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配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占30%,主要考查作业的完成程度,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出勤率,实验课的考试结果。
其中作业占10%,实验占15%,出勤率占5%。
2.期末成绩占70%,采用考试的考核方式。
考试采用闭卷形式,题型为选择题、正确/错误题、填空题、简答题,以及应用题。
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1)教材建设
书名:云计算导论
主编:吕云翔、张璐、王佳玮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2)网络资源建设
学生学习端: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以及本课程的专业性、应用性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应该建
设由文字教材、CAI课件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为一体的配套教材,全套教材各司其职。
以文字教材为中心,提供内涵不同,形式多样的学习支持服务,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并辅以多媒体课件、项目设计思维导图、习题库、试题库、案例库等资源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环境。
1)建设本课程学习网站,增加课程资源库建设,力争在在线拓展资源方面做到完整、全面。
2)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育人理念,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3)建立本专业开放实验室及实训基地,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其它说明
1)本课程标准适用于移动互联技术专业的学生。
2)本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要求与教材选用无直接关系
5、附录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