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各种短期成本曲线及其相互关系)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成 理论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成 理论

当产量为Q2时,AFC下降的幅度等于AVC上升的幅 度,SAC处于最低点;当产量大于Q2时,AFC下降的幅度 小于AVC上升的幅度,故SAC开始上升。当产量很小时, AFC很大,趋近于SAC;当产量很大时,AFC很小,越来 越远离SAC,而AVC却越来越趋近于SAC。
3. 短期边际成本
短期边际成本SM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 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短期边际成本可用公式表示为
第五章 成本理论
知识目标
掌握短期成本的类型及短期成本曲线。 理解各类短期成本之间的关系。 掌握长期成本的类型。 掌握长期成本曲线的推导方法。
一、 成本与利润
1. 成本的定义
成本(cost)是指厂商为了得到一定数量的商品或 劳务所付出的代价。换句话说,成本是厂商生产一定数 量的商品或提供一定数量的劳务所耗费的生产要素的价 值。它等于投入的每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每种要素单位 价格的乘积的总和。某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是该产品供给 价格的主要决定因素。微观经济学中的成本主要是指经 济成本或机会成本。
式中,C代表成本;Q代表产量;L、K分别代表劳 动和资本要素的投入量,K上面的横线表示资本要素的 投入量是固定不变的。
上式表示短期内的总成本由两部分构成:固定成本 和变动成本。劳动L投入量的变动会同时引起产量和成 本的变动。成本既是产量变动的函数,又是变动要素 投入量的函数。
(2) 长期成本函数。长期内,技术水平和一切投 入要素及要素价格都是可以变动的。长期成本函数可 用公式表示为C=F(Q)=F[f(L,K)]
式中,C代表成本;Q代表产量;L、K分别代表劳 动和资本要素的投入量。上式表示在长期内没有固定 成本,任何要素的成本都是变动成本。
一、 短期成本的类型
1. 短期总成本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1.需求弹性①弧弹性计算②弹性的中点计算公式③点弹性2.需求收入弹性:3.需求交叉价格弹性4.短期成本①总成本(TC)= 固定成本(TFC)+ 可变成本(TVC)②平均成本(AC)= TC/Q③平均固定成本(AFC)= TFC/Q④平均可变成本(AVC)= TVC/Q⑤边际成本(MC)=d TC /d Q= d TVC /d Q6均衡条件Qd = Qs7边际替代率MRS =8总效用最大化 = = …… = = λ预算线:I = P1Q1 + P2Q2 消费者均衡时MUx/Px=MUy/Py9.边际产量:MP = d TP/d L 平均产量:AP =三阶段生产函数第一阶段【0,MP=AP】【MP=AP.MP=0】【MP=0,无穷大)10.给定成本,求产量最大;给定产量,求成本最小MP L/w L= MP K/r, wL+ rK=C 捷径 L=K=Q11.平均收益AR = = P 边际收益MR ==d TR /d Q12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MR=MC13收入或利益最大化TR=PQ,满足一阶导数为0 ,即MR=014厂商的停产点:P =AVC的最低点求出AVC,再一阶导等于0 二阶小于0即可15.垄断厂商边际成本定价,即MC=P=AR政府限定的价格为收支相抵的价格,即P=AR=AC,或TR=TC16.假设垄断厂商面临两个分割的市场1和2,厂断厂商在两个市场上的最大利润原则为:MC=MR1=MR2(Q=Q1+Q2)列出方程组,解Q1 Q2代入需求函数得到:P1 P2两个市场的收入分别为:TR1 = P1Q1TR2 = P2Q2总利润=TR1+TR2-TC TC是关于Q1 Q2的函数第一章引论1.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稀缺资源在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配置的社会科学。

2.机会成本: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3. 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4.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个体单位的经济行为。

大连理工大学考研专业课经济学原理05.第五章 成本论(微观部分)

大连理工大学考研专业课经济学原理05.第五章 成本论(微观部分)
线上的相应的点的线段的斜率给出。这说明,随着产量
水平的增加,平均不变成本AFC是递减的。
2020年10月17日星期六
25
图5—3 由TFC曲线到AFC曲线
2020年10月17日星期六
26
第五章 成本论 第二节 短期成本曲线
四、由总成本曲线到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
2.由TVC曲线推导AVC曲线 任何产量水平上的AVC值都可以由连接原点到TVC曲
从原点出发的、与TVC曲线的下切点,对应着MC曲线 和AVC曲线的相交点b′;从原点出发的、与TC曲线的下 切点,对应着MC曲线和AC曲线的相交点c′。
2020年10月17日星期六
31
图5—6 由TC曲线和TVC曲线到MC曲线
2020年10月17日星期六
32
第五章 成本论 第二节 短期成本曲线
五、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用公式表示为:AC(Q)=TC(Q)/Q=AFC(Q)+AVC(Q) AC曲线呈现出U型。
2020年10月17日星期六
12
第五章 成本论 第二节 短期成本曲线
一、短期成本的分类
7.边际成本MC
边际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 的总成本。
边际成本用公式表示为:MC(Q)=△TC(Q)/△Q
1.总不变成本TFC 总不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
对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 总不变成本是一个常数,它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即使产量为零时,总不变成本也仍然存在,因而TFC曲线 是一条水平线。
2020年10月17日星期六
7
第五章 成本论 第二节 短期成本曲线
一、短期成本的分类
2.总可变成本TVC 总可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

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微观)第5章 成本论

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微观)第5章 成本论

第5章成本论5.1考点难点归纳5.1.1提纲挈领机会成本成本的概念显成本与隐成本利润TC=TFC+TVCAFC=TFC/QAVC=TVC/QAC=STC/QMC=dSTC/dQAC递减时,AC>MC 第5章成本论 AC与MC的关系 AC递增时,AC<MC短期成本理论 AC最低时,AC=MCSMC呈U形的原因:边际报酬先↓后↑MC与MP的关系LAVC与AP的关系L无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分长期成本理论 LTC,LAC,LMC曲线的推导LAC呈U形的原因: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5.1.2 内容提要一、成本的概念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2.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在经济学里,一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包含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是指厂商为生产一定商品而在要素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所支付的实际费用。

如给工人支付的工资,为购买原材料所支付的货币,向银行支付的利息。

它们可以从企业的会计账簿上得到反映。

隐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自身所拥有的那些生产要素的价值总额。

如企业所有者自身的薪金,生产中使用自己所拥有的厂房、机器等。

在经济学中考察生产成本时,应将隐性成本包含在内。

对于许多小规模工商企业而言,隐性成本所占的比重相当高。

例如,自己投入劳动的工资,投入资金的利息,自己的用于经营的房屋的租金等。

我国农民在进行生产决策安排的时候,通常都没有计算自己投入劳动的工资,如果考虑农民进行生产的隐性成本,就容易理解民工潮的兴起了。

对于许多大企业而言,最主要的隐性成本是投入资金的利息。

如果计算这部分隐性成本,也就容易理解国企改革的迫切性了。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课程讲稿.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课程讲稿.
会计成本=显明成本
生产成本=机会成本=显明成本+隐含成本
厂商在计算利润时,用总收益减去显明成本,剩下的部分就是一般会计上的利润,但是,经济学上的成本概念与会计成本既然不一样,那么,经济学上的利润概念也就与会计利润不一样。因此,在西方经济学中,隐含成本又被称为正常利润。如果将会计利润再减去稳含成本,就是经济学中的利润概念,这种利润称为经济利润。经济学关于利润的概念与会计利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说明:
(1) ;
(2) 。已知元素的价格分别为 元, ,试求:
(1)B的价格为多少时,两种生产方法对厂商并没有区别?
(2)假如B的价格超出了上面计算得出的价格,厂商将选用哪一种方法进行生产?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西方经济学是从稀缺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研究生产一定数量某种产品所必须支付的代价的。这意味着必须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研究厂商的生产成本。经济学上生产成本的概念与会计成本概念的区别,就在于后者不是从机会成本而是直接从各项费用的支出来统计成本的。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生产A的真正成本,不仅应该包括生产A的各种费用支出,而且应该包括放弃的另一种用途(生产B)可能获得的收入。经济学上成本概念与会计学上成本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表示:
MC曲线与AVC曲线的相互关系是:当MC曲线位于AVC曲线的下面时,AVC曲线处于递减阶段;当MC曲线位于AVC曲线的上面时,AVC曲线处于递增阶段;MC曲线和AVC曲线相交于AVC曲线的最低点。
MC曲线与AC曲线的关系和MC曲线与AC曲线的关系是:当MC曲线位于AC曲线的下面时,AC曲线处于递减阶段;当MC曲线位于AC曲线的上面时,AC曲线处于递增阶段;MC曲线和AC曲线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
11.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附图)1

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附图)1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导言1、稀缺性:经济资源以及用经济资源生产的物品总是不能满足人类无穷无尽欲望的事实2、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资源配置问题3、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资源利用问题、经济体制问题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①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某种商品各种可能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②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愿意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③需求的变化: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的对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④需求量的变化: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2、供求规律:①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减少②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③当供给和需求同时增加或减少时,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均衡价格不确定④当供需反方向变动时,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均衡数量不确定3、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 =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Ed = (△Q/Q)/(△P/P)= (△Q/△P)·(P/Q)4、点弹性的几何意义: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点弹性系数的值,等于这一点沿着需求曲线到横轴的距离比上其沿着需求曲线到纵轴的距离点弹性的类型:1;1五种类型:①AC段,Ed>1,富有弹性②CB段,Ed<1,缺乏弹性③C点Ed=1,单位弹性④A点Ed→∞,完全有弹性⑤B点Ed=0,完全无弹性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①概念: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其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

②其弹性系数等于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率与引起这种变化的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率的比值,表示为:EXY=(△QX/QX)/(△PY/PY)=(△QX/△PY)·(PY/QX)③如果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替代品的价格之间呈同方向运动,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是正值;如果两种商品是互补品,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互补品的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是负值;如果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则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作出反应,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为零。

微观经济学第六章 成本论

微观经济学第六章  成本论

第六章成本论教学目的:本章通过研究生产成本与产量间的关系,明确厂商各种成本的变动特点与关系,厂商收益变动特点,并结合两方面研究,分析利润最大化问题。

通过学习要能够掌握:从产量变动与成本变动的相互关系中认识各种成本的变动规律及相互关系,熟悉十种成本概念,各自曲线的形状,推导及关系。

特别是MC和LMC曲线。

重点和难点: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之间的关系,各种成本之间的关系,LMC曲线的推导。

课堂教学设计:重点讨论各种成本曲线的求得,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尽可能采取先分后合的讲授方式。

引导做部分练习。

提出:讨论如此多种成本概念意义何在?利润最大化原理在企业现实中直接运用的障碍是什么?教学课时:9时教案内容:第四章分析了生产要素最佳投入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但是,生产者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不仅要考虑这种物质技术关系,而且还要考虑成本与收益之间的经济关系,还要分析生产者的成本掌握原则。

这个问题与第四章的问题是两回事。

因为产量最大并不等于利润最大,投入最少并不等于成本最小。

成本等于两要素投入再乘以价格再加总。

于是就引出了这一章的讨论。

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就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并确定一个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本章的分析假定:1、厂商处在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市场。

2、厂商只能被动地接受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

第一节关于成本的几个概念一、机会成本: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指把该种资源投入到某一特定的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西方经济学从稀缺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研究生产一定数量某种产品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这意味着必须用机会成本概念来研究厂商的生产成本。

西方经济学中生产成本概念与会计成本概念的区别在于后者不是从机会成本而是从各项直接费用的支出来统计成本的。

例如:当一个厂商决定将一吨原油用作燃料时,就不能再用这一吨原油生产化纤等其他产品。

假定原油价格为1000元,可发电1000度,可生产化纤500吨。

假定化纤收入是各种产品中最高的,则用一吨原油发电的机会成本就是一吨原油所能生产的化纤。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知识点归纳1.影响需求量变动的因素及其变动方向商品自身的价格(反向);消费者收入水平(同向);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同向,互补反向);消费者的偏好(同向);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同向).2.影响供给量变动的因素及其变动方向商品自身的价格(同向);生产的成本(反向);生产的技术水平(同向);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反向,互补同向);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同向).3.均衡价格、数量的计算及供求定理:Qd = α—β·P Qs = -δ+γ· P Qd = Qs (α、β、δ、γ均为常数,且均大于零)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4.需求的价格弹性的计算(P38—43)、类型(5种类型)及影响因素影响因素:(1)可替代性(同向);(2)重要程度(反向);(3)用途广泛性(同向);(4)支出比例(同向);(5)调节时间(同向)5.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关系(e d〉1,反向变化;e d<1,同向变化)6.供给的价格弹性的计算(P50—52)、类型(5种类型)及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变动时间(同向);生产成本增加程度(反向);生产周期(反向)。

7.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的计算(P54)及商品关系的判断(正值为替代,负值为互补,零为不相关)8.需求的收入弹性的计算(P55)及商品的分类eM〈0,劣等商品;eM〉0,正常商品(eM<1,必需品;eM>1,奢侈品)9.恩格尔系数及富裕程度的判断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消费支出总额,系数越小表明越富裕,反之相反。

恩格尔定律:其他条件不变,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有下降趋势。

或者对于一个家庭或国家,富裕程度越高,食品的收入弹性越小;反之越大。

10.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的基本原理及应用(P58-59)11.“谷贱伤农”现象的解释(P59—60)12.蛛网模型的三种类型: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收敛型蛛网;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发散型蛛网;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封闭型蛛网第三章知识点归纳1.效用含义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效用: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微观经济学(短期供给曲线)

微观经济学(短期供给曲线)
第十章 完全竞争市场
七、短期供给曲线
微观经济学
第十章 完全竞争市场
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定义:在每一价格水平上,企业愿意 并且能够提供给市场的产品数量。 如何从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利润最大 化条件推导出其短期供给曲线
微观经济学
第十章 完全竞争市场
利润最大化的两个不同条件
当价格大于或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 最低点时,利润最大化产量由价格线与 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决定。 当价格小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时,利润最大化产量为零。
微观经济学ຫໍສະໝຸດ 第十章 完全竞争市场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从不精确的角度讲,完全竞争市场的供 给曲线就是该市场中所有完全竞争企业 的边际成本曲线的横向加总。 精确的分析需要考虑要素需求和要素价 格的变化。 行业短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
微观经济学
纵轴。
PA
Q
第十章 完全竞争市场
总结
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由两段 相互不连接的曲线共同构成:当价格 (平均收益)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其 是边际成本曲线上的相应部分。当价格 小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它是纵轴上的相 应部分。
微观经济学
第十章 完全竞争市场
总结
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以上部分边际成本 都是递增的,由此导出的厂商短期供给 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
微观经济学
第十章 完全竞争市场
微观经济学
当价格大于或等于 PA
P
时,利润最大化产量
AC
由价格线和边际成本
AVC
线 MC 的交点所决定。
即在 PA 以上的边际成
PA
本部分也是短期供给
曲线的一部分。
Q
第十章 完全竞争市场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公式汇总

微观经济学公式汇总

●微观经济学部分一、弹性的概念:(国务院不喜欢弹性,所以一般不会出题)需求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⑴点弹性:e x ,p = 其中:dP dQ 为需求量在价格为P 时的变动率 当e x ,p =0时,需求完全弹性;当0<ex ,p <1时,需求缺乏弹性; 当e x ,p =1时,需求具有单位弹性; 当1<e x,p <∞时,需求富有弹性; 当e x,p =∞时,需求完全弹性⑵弧弹性:e x ,p =⑶需求的收入弹性:e m <1:必需品;e m >1:奢侈品;e m <0:低档品。

二、需求函数:--消费者需求曲线 线性函数:Q (d )=-aP+b 其中a >0三、效用论——无差异曲线的推导:1。

效用λ===2211P MU P MU …… 2. 收入是确定的m :收入约束线3。

等效用下的两种商品的相互替代——商品的边际替代率:RCS 1,2=RCS 2,1※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RCS 1,2=12X X ∆∆-4。

消费者决策均衡时的条件(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的切点E⑴公式表示 :px 1+px 2=mQP dP dQ Q P ⋅⇒⋅∆∆P Q 2121X X P P P X ++⋅∆∆)(2211λ==P MU P MU )(P f y =⑵图形表示:X '2四、生产论—-生产函数:1。

短期生产函数(只有一种可变生产要素,一般指劳动):⑴ 生产函数基本形式: ——比较消费者需求函数y=f (P)⑵ 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常见生产函数 其中:A :现有技术水平;α:劳动对产出的弹性值;β:资本对产出的弹性值⑶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平均产量最大→边际产量为0.即: AP L =MP LMP L =0如图所示,第Ⅱ阶段为合理投入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种可变要素投入到其他一种或几种不变生产要素上)⑷平均生产函数(投入变量以L 为例):Ly AP L =(其中y 为生产函数的各种形式) ⑸生产要素价格(工资率)与商品价格的关系(仍以劳动作为可变要素):P ·MP L = r L 2。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1. 经济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供给函数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0.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比较静态分析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2.动态分析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弹性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4.弧弹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5.点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微观经济学 第五章成本论

微观经济学 第五章成本论

Q1
Q2
Q3
Q
53
长期总成本曲线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在这条包络线上,在连续变化的每一个产量水平 上,都存在 LTC曲线和一条 STC曲线的相切点,该 STC 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优生产规模, 该切点所对应的总成本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低总成本。 长期总成本LTC曲线是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 的。表示:当产量为零时,长期总成本为零,随着产量 的增加,长期总成本是增加的。且长期总成本LTC曲线 的斜率先递减,经拐点之后,又变为递增。
•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社会外部成本
9
三、会计利润、正常利润与经济利润
会计利润(Accounting Profit):企业总收益 减去显性成本
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企业的总收益
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正常利润(Normal Profit):厂商对自己所提
供的企业家才能支付的报酬。 问题: (1)有人说,正常利润属于厂商成本的范 畴,你认为这一说法对吗?
厂商在长期内对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调整 意味着对企业生产规模的调整。 从长期来看,企业总是可以在每一个产量水 平上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
长期总成本(LTC)是指厂商在长期中在各 种产量水平上通过改变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 的生产成本。
长期总成本函数可以写作:
LTC LTC (Q)
51
LTC 曲线的求取
问题:
1 MC(Q) w MPL
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的关系?
总产量和总成本的关系?
43
C B C
TC TVC
Q D
TFC O C Q
C B
TPL

微观经济学 第4讲 成本理论.

微观经济学 第4讲 成本理论.


增量成本与沉淀成本
n
n
增量成本:指由于某一特定的经营决策而 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沉淀成本:决策前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 成本,与经营决策无关。
总成本函数与总固定成本、总变动成本函数间关系
成本
TC TVC
TFC
产量Q
平均成本
平均成本(average cost, AC):总成本除以产 品的单位数。 平均成本=总成本/产量=TC/q=AC 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 fixed cost, AFC):固 定成本除以产量,FC/q
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可变 成本除以产量,AVC/q。
如何找出盈亏平衡点的产量?
代数方法求盈亏平衡点 TR=P· Q
TC=VC+FC=AVC· Q+FC
平衡点为 TR=TC
P· Q=AVC· Q+FC
QB=FC/(P-AVC)
盈亏分界点分析图解(几何法)
盈亏平衡分析法适用范围: 1、盈亏平衡分析法只在相关(收入 和成本函数为线性)的产量范围内适 用,超出该范围可能有较大误差。 2、该方法适用于生产一种或固定品 种的产品,若产品众多,且多变,经 常更换,则要谨慎使用。
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决定了成本函数的曲线形状; 投入要素的价格决定了成本函数曲线的位置;
其它关系: 以一种变动投入要素(劳动力)的生产系统为例:
TVC PL L PL PL AVC Q Q Q APL L MC TVC P L PL PL L Q Q Q MP L L
表4-3 各种成本都来自总成本表
我们可以由第(4)栏的TC分解出其他的成本概念。

微观经济学第5章成本理论

微观经济学第5章成本理论

AVC Q
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曲线
TVC
•A
AVC=min
AVC
Q
Q
(3)短期平均成本。SAC
SAC =AFC平均固定成本 + AVC平均可变成本
生产每一单位产品
C
平均所需要的成本。
AC TC Q
SAC AVC
AFC Q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曲线- SAC曲线由哪一条总量线 得到?
•A
长期:一切成本都可以调整,没有固定与可变之分。
关于短期和长期 ?经济学中短期、长期有何意义?
短期成本SC
成 (short-run cost) 本
可变成本VC variable cost 固定成本FC
fixed cost
长期成本LC (long-run cost)
可变成本C
总固定成本TFC
总可变成本TVC
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上,这样,被放弃 的其他产品生产的最大价值就是该项资源生产这种产品的成本,既机会成本。
会计师重视会计成本;经济学家强调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例
某人拥有一组生产要素(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 他面临几个项目机会的选择,它们分别是A、B、C、D四 个项目,最后此人选择了B项目,那么,他从事B项目的 机会成本是多少?
TFC
rk
TFC
Q
AFC
正双曲线
AFC•Q=k
Q
(2)平均变动成本 。 Average Variable Cost
短期内生产平均每一单位产品 所消耗的总变动成本。
AVC TVC Q
AVC初期随着产量增加而 C 不断下降,产量增加到一定 量时,AVC达到最低点, 而后随着产量继续增加, 开始上升。 (先下降,后上升)

微观经济学的成本论众多图解

微观经济学的成本论众多图解

成本的概念一、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二、显成本和隐成本显成本(explicit cost):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隐成本(implicit cost):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三、利润经济利润(超额利润)=总收益-显成本-隐成本正常利润: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正常利润属于隐成本。

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一、短期总产量曲线和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假定资本投入量是固定的,劳动投入量是可变的一、短期成本的分类短期成本曲线三、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1.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MC=W·(1/MP)结论:第一,边际成本MC和边际产量MPL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

第二,总产量和总成本之间也存在着对应关系。

2.平均产量和平均可变成本之间的关系A VC=TVC/Q=W·(L/Q)=W·(1/AP)结论:第一,平均可变成本A VC和平均产量APL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第二,MC曲线和A VC曲线的交点与MPL曲线和APL 曲线的交点是对应的。

短期成本曲线四、各种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第一,关于TC曲线、TV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关于AC曲线、A V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后,比较AC曲线和MC曲线的交点与A VC曲线和MC曲线的交点,前者的出现慢于后者,并且前者的位置高于后者。

五、由总成本曲线到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3)由TC曲线到AC曲线(4)由TC曲线和TVC曲线到MC曲线。

各种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_经济学基础_[共3页]

各种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_经济学基础_[共3页]

第五章 成本与收益理论 91问与答问:短期平均成本与短期边际成本有什么不同?答:平均成本考虑了全部产品,而边际成本只考虑最后一单位产品;平均成本中包含固定成本,而边际成本不考虑固定成本。

二、各种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表5.1为某厂商的短期成本变动统计表。

它表明了该厂商在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及总成本、边际成本、可变成本的增加,进而引起不同产量下各种成本变动的情况。

表5.1 某厂商短期成本变动统计表 产量 Q 固定成本 FC 可变成本VC 总成本 STC =FC+VC 边际成本 SMC =∆VC/∆Q 平均固定成本AFC =FC/Q 平均可变成本 AVC=VC/Q 平均成本 SAC =STC /Q0 200 0200 ——— —1 200 41241 4120041 2412 200 68268 2710034 1343 200 87287 1966.729 95.74 200 104304 175026 765 200 125325 214025 656 200 150350 2533.325.0 58.37 200 185385 3528.6 26.4 55 8 200 240440 5525.030.0 55.09 200 320520 8022.235.6 57.8根据表5.1,可绘制图5.1和图5.2,得出该厂商的各种短期成本曲线。

图中Q 表示产量,C 表示成本。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各类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图5.1 总成本、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图5.2 各种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1.短期总成本与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从表5.1与图5.1可以看出,固定成本曲线FC 是一条水平线,表明固定成本是一个既定的数量(本例为200),它不随产量的增减而改变,即使产量为零,固定成本仍然存在。

可变成本曲线VC 从原点出发,表示产量为零时就没有可变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际成本是总成本和可变成本的改变量, 因此它反映总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变动速度。 边际成本是增加1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边际成本越大,总成本增加的速度就越快; 边际成本越小,总成本增加的速度就越慢。
微观经济学
第九章 成本论
边际成本和总成本间关系
在边际成本递减阶段,总成本增加的速度越来 越慢,即总成本曲线越来越平缓。 在边际成本递增阶段,总成本增加的速度越来 越快,即总成本曲线越来越陡峭。 边际成本也是可变成本的变动率,所以上述分 析也适合边际成本与可变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Q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第九章 成本论
微观经济学
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间关系
对应于U形的平均成本曲线,边际成本曲线一定 与其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由于边际成本同时反映可变成本的变动率,因此, 边际成本曲线也必然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相交于 后者的最低点。第九章 成本论 NhomakorabeaC
SMC
ATC
AVC
AFC
O
C
STC
不变成本曲线TFC
是一条平行于产量轴
TVC
的直线;
可变成本曲线TVC
是从原点出发的一条
TFC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总成本线为从TFC
和纵轴相交点开始的
O
Q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第九章 成本论
微观经济学
平均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成本
C
ATC
随着产量增加,
AVC
AFC
平均不变成本AFC递 减;
第九章 成本论
微观经济学
三、各种短期成本曲线及其相互关系
第九章 成本论
假设
厂商在短期内使用劳动 L 和资本K 两种要素生 产一种产品,其中,劳动投入量可变,资本投 入量固定,并取 K =K 。假定劳动和资本投入
的价格w 和 r 不变。
微观经济学
第九章 成本论
微观经济学
短期不变成本、可变成本和总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
AVC和平均成本ATC
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
AFC
U型(原因:要素的
O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Q
第九章 成本论
边际成本
C
SMC
O
Q
微观经济学
在要素的边际 报酬递减规律的作 用下,劳动的边际 产量先递增后递减, 这也决定了短期边 际成本必然随着产 量的增加先递减后 递增。
第九章 成本论
边际成本和总成本间关系
微观经济学
C
TC
TVC
TFC
Q C
MC
Q
第九章 成本论
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间关系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和可变成本曲线分 别相交于平均成本和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原因:在平均成本下降阶段,新增1单位产量所增 加的成本低于原来的平均成本,所以边际成本曲 线在平均成本曲线的下方;在平均成本曲线递增 的阶段,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成本曲线上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