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Server 2012R2安装过程图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indows Server 2012R2安装过程图解
准备工作
1、服务器:HPE DL360 GEN10(4块硬盘)
2、安装介质盘或镜像文件(ISO):Windows Server 2012 R2 Standard x64(英文版)iLO的设置和使用
iLO是Integrated Ligths-out的简称,是HP服务器上集成的远程管理端口,它是一组芯片内部集成vxworks嵌入式操作系统,通过一个标准RJ45接口连接到工作环境的交换机。
只要将服务器接入网络并且没有断开服务器的电源,不管HP服务器的处于何种状态(开机、关机、重启),都可以允许用户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管理。
简单来说,iLO是高级别的远程KVM 系统,可以将服务器的显示信息显示在本地,并且使用本地的键盘鼠标控制、操作服务器,并可以将本地的光盘镜像、文件夹作为虚拟光驱映射并加载到服务器中。
使用iLO,可以完成低层的BIOS设置、磁盘RAID配置、操作系统的安装等底层的工作,并且可以在完成系统安装后实现系统的远程控制与管理。
iLO有自己的处理器、存储和网卡,默认网卡的配置是DHCP。
管理员可以在HP服务器刚开始启动的时候进入iLO界面修改IP、添加或修改管理用户名与密码。
1、在服务器启动过程中按F9,进入HPE服务器系统实用工具的配置界面。
2、选择系统配置进入。
3、在系统配置中选择iLO5配置程序。
4、选择网络选项进入进行网络配置
5、关闭默认设置的DHCP,根据服务器所处的网络环境配置相应的IP地址,确保可以从网络内的其他电脑访问到该IP。
设置完成后按F10保存变更。
6、返回到上一界面,选择用户管理。
7、服务器出厂默认只有一个administrator用户,初始密码在服务器前面板左侧的一个吊牌中,将其拉出就可以看到初始的用户名(Administrator)与初始密码。
用户可以自行修改管理员的密码或另行创建一个管理员用户,以便使用iLO登录管理该服务器。
选择新建用户选项。
8、根据需求选择新用户的权限,创建用户的登录名以及登录密码。
9、创建完成后可以按F12进行保存并退出配置界面。
10、保存完毕后系统会重启并使之前的变更生效。
此时用户就可以在网络内其他电脑上通过配置好的iLO地址访问并管理此服务器。
11、在用户电脑中打开IE并输入之前在服务器上设置好的IP地址,在登陆页面中输入添加好的用户名和密码。
12、iLO在默认情况下是不支持图形界面的远程管理的,用户需要从HP经销商处购买iLO 的License号码,并在“Administrator→Licensing”处输入该License号,才能实现图形界面的远程管理功能。
如图所示。
13、如果服务器死机,或者服务器没有开机,用户可以直接在管理页面的右上角找到电源的图标,点击后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相应的选项进行服务器的开机、关机或重启等操作。
如果是iLO4的话,这该功能可以在左侧栏的Power Management下找到
14、在“Remote Console→Remote Console”中,可以实现远程KVM功能,一种是使用“.NET Integrated Remote Console”,另一种是使用“Java Integrated Remote Console”,前者使用需要.NET Framework的支持,使用后者需要安装JAVA运行环境。
不管使用哪种方式,在登录到远程控制台之后,可以直接显示服务器的当前状态,不管服务器是处于自检、启动中还是启动后,都能看到服务器的显示界面,和直接在服务器前查看服务器的控制台是一样的效果。
并且在远程控制中,可以将本地文件夹、镜像文件、URL地址镜像映射到服务器中作光驱使用,相关控制如图所示。
在“Power Switch”菜单中还可以更改服务器的电源状态,在“Keyboard”中发送Ctrl+Alt+Del 之后,使用本地键盘,输入管理员帐户、密码就可以登录到服务器了。
此时使用本地的键盘、鼠标就可以操作远程的服务器。
RAID的概念及设置
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有“独立磁盘构成的具有冗余能力的阵列”之意。
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价格较便宜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
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
磁盘阵列还能利用同位检查(Parity Check)的观念,在数组中任意一个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将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
RAID 的两个关键目标是提高数据可靠性和I/O 性能。
磁盘阵列中,数据分散在多个磁盘中,然而对于计算机系统来说,就像一个单独的磁盘。
通过把相同数据同时写入到多块磁盘(典型地如镜像),或者将计算的校验数据写入阵列中来获得冗余能力,当单块磁盘出现故障时可以保证不会导致数据丢失。
有些RAID 等级允许更多地磁盘同时发生故障,比如RAID6 ,可以是两块磁盘同时损坏。
在这样的冗余机制下,可以用新磁盘替换故障磁盘,RAID 会自
动根据剩余磁盘中的数据和校验数据重建丢失的数据,保证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
数据分散保存在RAID 中的多个不同磁盘上,并发数据读写要大大优于单个磁盘,因此可以获得更高的聚合I/O 带宽。
当然,磁盘阵列会减少全体磁盘的总可用存储空间,牺牲空间换取更高的可靠性和性能。
比如,RAID1 存储空间利用率仅有50% ,RAID5 会损失其中一个磁盘的存储容量,空间利用率为(n-1)/n 。
磁盘阵列可以在部分磁盘(单块或多块,根据实现而论)损坏的情况下,仍能保证系统不中断地连续运行。
在重建故障磁盘数据至新磁盘的过程中,系统可以继续正常运行,但是性能方面会有一定程度上的降低。
一些磁盘阵列在添加或删除磁盘时必须停机,而有些则支持热交换(Hot Swapping ),允许不停机下替换磁盘驱动器。
这种高端磁盘阵列主要用于要求高可能性的应用系统,系统不能停机或尽可能少的停机时间。
一般来说,RAID 不可作为数据备份的替代方案,它对非磁盘故障等造成的数据丢失无能为力,比如病毒、人为破坏、意外删除等情形。
此时的数据丢失是相对操作系统、文件系统、卷管理器或者应用系统来说的,对于RAID 系统来身,数据都是完好的,没有发生丢失。
所以,数据备份、灾备等数据保护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与RAID 相辅相成,保护数据在不同层次的安全性,防止发生数据丢失。
RAID 中主要有三个关键概念和技术:镜像(Mirroring )、数据条带(Data Stripping )和数据校验(Data parity )。
镜像,将数据复制到多个磁盘,一方面可以提高可靠性,另一方面可并发从两个或多个副本读取数据来提高读性能。
显而易见,镜像的写性能要稍低,确保数据正确地写到多个磁盘需要更多的时间消耗。
数据条带,将数据分片保存在多个不同的磁盘,多个数据分片共同组成一个完整数据副本,这与镜像的多个副本是不同的,它通常用于性能考虑。
数据条带具有更高的并发粒度,当访问数据时,可以同时对位于不同磁盘上数据进行读写操作,从而获得非常可观的I/O性能提升。
数据校验,利用冗余数据进行数据错误检测和修复,冗余数据通常采用海明码、异或操作等算法来计算获得。
利用校验功能,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磁盘阵列的可靠性、鲁棒性和容错能力。
不过,数据校验需要从多处读取数据并进行计算和对比,会影响系统性能。
不同等级的RAID 采用一个或多个以上的三种技术,来获得不同的数据可靠性、可用性和I/O 性能。
至于设计何种RAID (甚至新的等级或类型)或采用何种模式的RAID ,需要在深入理解系统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合理选择,综合评估可靠性、性能和成本来进行折中的选择。
常用的RAID分级以及优缺点
RAID0
RAID0 是一种简单的、无数据校验的数据条带化技术。
实际上不是一种真正的RAID ,因为它并不提供任何形式的冗余策略。
RAID0 将所在磁盘条带化后组成大容量的存储空间,
将数据分散存储在所有磁盘中,以独立访问方式实现多块磁盘的并读访问。
由于可以并发执行I/O 操作,总线带宽得到充分利用。
再加上不需要进行数据校验,RAID0 的性能在所有RAID 等级中是最高的。
理论上讲,一个由n 块磁盘组成的RAID0 ,它的读写性能是单个磁盘性能的n 倍,但由于总线带宽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实际的性能提升低于理论值。
RAID0 具有低成本、高读写性能、100% 的高存储空间利用率等优点,但是它不提供数据冗余保护,一旦数据损坏,将无法恢复。
因此,RAID0 一般适用于对性能要求严格但对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不高的应用,如视频、音频存储、临时数据缓存空间等。
RAID1
RAID1称为镜像,它将数据完全一致地分别写到工作磁盘和镜像磁盘,它的磁盘空间利用率为50% 。
RAID1在数据写入时,响应时间会有所影响,但是读数据的时候没有影响。
RAID1 提供了最佳的数据保护,一旦工作磁盘发生故障,系统自动从镜像磁盘读取数据,不会影响用户工作。
RAID1 与RAID0 刚好相反,是为了增强数据安全性使两块磁盘数据呈现完全镜像,从而达到安全性好、技术简单、管理方便。
RAID1 拥有完全容错的能力,但实现成本高。
RAID1 应用于对顺序读写性能要求高以及对数据保护极为重视的应用,如对邮件系统的数据保护。
RAID2
RAID2称为纠错海明码磁盘阵列,其设计思想是利用海明码实现数据校验冗余。
海明码是一种在原始数据中加入若干校验码来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的编码技术,其中第2n 位(1, 2, 4, 8, … )是校验码,其他位置是数据码。
因此在RAID2 中,数据按位存储,每块磁盘存储一位数据编码,磁盘数量取决于所设定的数据存储宽度,可由用户设定。
下图所示的为数据宽度为4 的RAID2,它需要4块数据磁盘和3块校验磁盘。
如果是64位数据宽度,则需要64块数据磁盘和7块校验磁盘。
可见,RAID2的数据宽度越大,存储空间利用率越高,但同时需要的磁盘数量也越多。
海明码自身具备纠错能力,因此RAID2 可以在数据发生错误的情况下对纠正错误,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它的数据传输性能相当高,设计复杂性要低于后面介绍的RAID3 、RAID4 和RAID5 。
但是,海明码的数据冗余开销太大,而且RAID2 的数据输出性能受阵列中最慢磁盘驱动器的限制。
再者,海明码是按位运算,RAID2数据重建非常耗时。
由于这些显著的缺陷,再加上大部分磁盘驱动器本身都具备了纠错功能,因此RAID2在实际中很少应用,没有形成商业产品,目前主流存储磁盘阵列均不提供RAID2支持。
RAID3
RAID3是使用专用校验盘的并行访问阵列,它采用一个专用的磁盘作为校验盘,其余磁盘作为数据盘,数据按位可字节的方式交叉存储到各个数据盘中。
RAID3至少需要三块磁盘,不同磁盘上同一带区的数据作XOR校验,校验值写入校验盘中。
RAID3完好时读性能与RAID0 完全一致,并行从多个磁盘条带读取数据,性能非常高,同时还提供了数据容错能力。
向RAID3写入数据时,必须计算与所有同条带的校验值,并将新校验值写入校验盘中。
一次写操作包含了写数据块、读取同条带的数据块、计算校验值、写入校验值等多个操作,系统开销非常大,性能较低。
如果RAID3中某一磁盘出现故障,不会影响数据读取,可以借助校验数据和其他完好数据来重建数据。
假如所要读取的数据块正好位于失效磁盘,则系统需要读取所有同一条带的数据块,并根据校验值重建丢失的数据,系统性能将受到影响。
当故障磁盘被更换后,系统按相同的方式重建故障盘中的数据至新磁盘。
RAID3只需要一个校验盘,阵列的存储空间利用率高,再加上并行访问的特征,能够为高带宽的大量读写提供高性能,适用大容量数据的顺序访问应用,如影像处理、流媒体服务等。
目前,RAID5算法不断改进,在大数据量读取时能够模拟RAID3,而且RAID3在出现坏盘时性能会大幅下降,因此常使用RAID5替代RAID3来运行具有持续性、高带宽、大量读写特征的应用。
RAID4
RAID4与RAID3的原理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条带化的方式不同。
RAID4按照块的方式来组织数据,写操作只涉及当前数据盘和校验盘两个盘,多个I/O请求可以同时得到处理,提高了系统性能。
RAID4按块存储可以保证单块的完整性,可以避免受到其他磁盘上同条带产生的不利影响。
RAID4在不同磁盘上的同级数据块同样使用XOR校验,结果存储在校验盘中。
写入数据时,RAID4按这种方式把各磁盘上的同级数据的校验值写入校验盘,读取时进行即时校验。
因此,当某块磁盘的数据块损坏,RAID4可以通过校验值以及其他磁盘上的同级数据块进行数据重建。
RAID4提供了非常好的读性能,但单一的校验盘往往成为系统性能的瓶颈。
对于写操作,
RAID4只能一个磁盘一个磁盘地写,并且还要写入校验数据,因此写性能比较差。
而且随着成员磁盘数量的增加,校验盘的系统瓶颈将更加突出。
正是如上这些限制和不足,RAID4在实际应用中很少见,主流存储产品也很少使用RAID4保护。
RAID5
RAID5应该是目前最常见的RAID等级,它的原理与RAID4相似,区别在于校验数据分布在阵列中的所有磁盘上,而没有采用专门的校验磁盘。
对于数据和校验数据,它们的写操作可以同时发生在完全不同的磁盘上。
因此,RAID5不存在RAID4中的并发写操作时的校验盘性能瓶颈问题。
另外,RAID5还具备很好的扩展性。
当阵列磁盘数量增加时,并行操作量的能力也随之增长,可比RAID4支持更多的磁盘,从而拥有更高的容量以及更高的性能。
RAID5的磁盘上同时存储数据和校验数据,数据块和对应的校验信息存保存在不同的磁盘上,当一个数据盘损坏时,系统可以根据同一条带的其他数据块和对应的校验数据来重建损坏的数据。
与其他RAID 等级一样,重建数据时,RAID5的性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RAID5兼顾存储性能、数据安全和存储成本等各方面因素,它可以理解为RAID0 和RAID1 的折中方案,是目前综合性能最佳的数据保护解决方案。
RAID5基本上可以满足大部分的存储应用需求,数据中心大多采用它作为应用数据的保护方案。
RAID 6
前面所述的各个RAID等级都只能保护因单个磁盘失效而造成的数据丢失。
如果两个磁盘同时发生故障,数据将无法恢复。
RAID6引入双重校验的概念,它可以保护阵列中同时出现两个磁盘失效时,阵列仍能够继续工作,不会发生数据丢失。
RAID6等级是在RAID5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增强数据保护而设计的一种RAID方式,它可以看作是一种扩展的RAID5等级。
RAID6不仅要支持数据的恢复,还要支持校验数据的恢复,因此实现代价很高,控制器的设计也比其他等级更复杂、更昂贵。
RAID6思想最常见的实现方式是采用两个独立的校验算法,假设称为P和Q,校验数据可以分别存储在两个不同的校验盘上,或者分散存储在所有成员磁盘中。
当两个磁盘同时失效时,即可通过求解两元方程来重建两个磁盘上的数据。
RAID6具有快速的读取性能、更高的容错能力。
但是,它的成本要高于RAID5许多,写性能也较差,并有设计和实施非常复杂。
因此,RAID6很少得到实际应用,主要用于对数据安全等级要求非常高的场合。
它一般是替代RAID10方案的经济性选择。
RAID01 和RAID10
RAID01是先做条带化再作镜像,本质是对物理磁盘实现镜像;而RAID10是先做镜像再作条带化,是对虚拟磁盘实现镜像。
RAID 0+1是先做两个RAID 0,然后再做RAID 1,因此RAID 0+1允许坏多个盘,但只能在坏在同一个RAID 0中,不允许两个RAID0都有坏盘。
假设RAID0+1坏了1块盘,则该盘所在的RAID 0组就彻底失效了。
如果另一组也坏了1块,则此时整个RAID都彻底失效。
RAID 1+0是先做RAID 1,然后再做RAID 0,因此RAID 1+0允许坏多个盘,只要不是一对磁盘坏就可以啦。
如果RAID1+0坏了1块盘,则该盘所在的RAID 1组仍然能够运行。
如果另一组也坏了1块,则此时整个RAID也仍然保持运行。
类似地,当坏了一块盘,使用新盘替换后,阵列恢复的过程,RAID1+0也会更快更简单。
RAID 0+1比较缺乏安全性,且故障时难以恢复,实际应用中几乎没有人会选择。
RAID 1+0速度较快,故障容易恢复。
因此说RAID1+0比RAID0+1安全得多,因为在同一对磁盘中,两块磁盘都坏掉的概率很低。
RAID0+1和RAID1+0内部都含有RAID1模式,因此整体磁盘利用率均仅为50% 。
RAID的设置
1、在启动过程中按下F10,进入Intelligent Provisioning界面
2、选择“Smart Storage Administrator”
3、选择阵列卡Smart Array Controllers,选中当前使用的阵列卡后在右侧的Actions中选择Configure
4、进入阵列卡的配置界面后在Actions中选择Create Array来创建新的阵列
5、选择要创建阵列的磁盘,可以是服务其中的所有磁盘,也可以是部分磁盘。
本文中要创建的是RAID1+0,至少需要4块磁盘,因此选中所有磁盘。
6、点击Yes继续
7、RAID Level选择RAID1+0,其余选项默认即可
8、阵列创建完成,由于RAID1+0的特性,磁盘利用率为50%
9、可以在配置页面查看该阵列的设置信息
重启系统使系统配置生效。
操作系统的安装
1、在启动过程中按下F10,进入Intelligent Provisioning界面,然后选择Intelligent Provisioning
2、第一次进入时会有一个设置向导
3、可以进行语言、时区的设置
4、相应条款的接受
5、服务器的设置,默认即可
6、保存变更
7、重启系统使设置生效
8、在随后的界面中选择EXPRESS OS INSTALL进行操作系统的快速安装,如果还要进行硬件的维护设置可以选择PERFORM MAINTENANCE
9、安装的选项,默认即可
注意这里的安装来源是选用DVD-ROM Media,如果服务器没有光驱或者没有安装介质光盘,可以在iLO中映射光盘镜像(ISO)为虚拟光驱进行系统安装。
a.在工具栏中选择Virtual Drivers,在下拉菜单中选择Image File CD-ROM/DVD
b.选择需要的安装镜像介质文件加载,本文中选择安装的是Windows Server 2012R2 Standard x64 英文版
11、选择要安装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Server 2012 R2 Standard x64 Edition,时区选择(GMT +08:00)Beijing,Chongqing,Hong Kong SAR,Urumqi
13、显示当前已有的任务,可以执行或者添加其他任务,在这里我们选择执行快速的系统安装任务
14、进行安装文件的复制
15、安装进程中
16、系统完成安装后,会要求设置Administrator用户的登录密码,设置完成后就会显示登录界面,用户可以登录系统
系统的设置
分区的设置
由于HPE G10系列服务器的F10功能限制,用户在系统安装过程中不能自定义系统分区的大小,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进行调整。
第一种方法:通过Windows系统自带的压缩卷功能,进入磁盘管理界面,选中C盘后点击鼠标右键,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压缩卷减小C盘的空间,将另一部分空间分出来即可。
这种方式的局限性在于只能将一个分区分为两个分区,且C盘最多只能压缩一半的空间。
第二种方式:可以通过第三方的磁盘管理工具进行磁盘分区大小的调整,如DiskGenius 等。
本文中使用的是PartAssist这个绿色程序,相对程序的体积较小。
运行程序后对分区大小按需求进行调整,调整完成后执行应用并重启服务器使设置生效。
如果以上两种方式都不想使用的话,就不能使用F10工具进行系统的安装,而是直接使用Windows Server 2012 R2的安装盘进行引导安装工作,驱动程序需要自行下载安装。
主板:
https:///hpsc/swd/public/detail?sp4ts.oid=1010093150&swItemId=MTX_60 975814fdd1441b9381158d7c&swEnvOid=4184
显卡:
https:///hpsc/swd/public/detail?sp4ts.oid=1010093150&swItemId=MTX_3d 7e2c0bf04f4e3a83bb5ea9e7&swEnvOid=4184
阵列卡驱动:如果系统安装时无法识别到硬盘,请将此驱动提取出来的文件复制到U盘中
进行驱动加载即可
https:///hpsc/swd/public/detail?sp4ts.oid=1010093150&swItemId=MTX_0e 32097fd9854926a0e0076c7a&swEnvOid=4184
331网卡:
https:///hpsc/swd/public/detail?sp4ts.oid=1010093150&swItemId=MTX_70 2f269455584b958b721c5109&swEnvOid=4184
ilo:
https:///hpsc/swd/public/detail?sp4ts.oid=1010093150&swItemId=MTX_96 7421dcfb7f4373adf00d9782&swEnvOid=4184
网卡的设置
Windows Server 2012 NIC Teaming 也称作负载平衡/故障转移(LBFO)。
主要功能就是带宽聚合,负载均衡以及故障转移。
Windows Server 2012 首次内置了这个功能,所以配置NIC Teaming不再需要网卡厂商的驱动程序上配置。
使用Windows Server 2012 或Windows Server 2012 R2 内置的NIC Teaming非常稳定比使用第三方软件和驱动稳定得多,所以建议大家尽快将操作系统升级到Windows Server 2012 R2。
NIC Teaming的要求及限制
1. 在Hyper-V 主机上支持最多32个网卡组成一个Team.
2. 在VM上支持最多2个网卡组成一个Team。
3. 在VM 上做NIC TEAMING 只支持“Switch Independent configuration / Address Hash distribution”模式。
4. 在VM上做TEAMING 不会影响Live Migration.
5. 只能用以太网卡组成TEAM,不支持WWAN,WLAN,Bluetooth.
6. 不能对在hyper-V主机上的虚拟网卡做Team。
7. 对于两个速度不一样的网卡,不支持使用active/active 模式。
可以用一个活动(active),一个备用(standby)模式。
NIC TEAMING的分发模式不会基于网卡的速度来分发,一个包含10Gbps 的网卡和一个100Mbps网卡的TEAM,可能会给两块网卡各发送一半的流量。
但是可以让10Gbps网卡作为活动,100Mbps网卡作为备用。
8. 不能在Team之上再建Team。
并且不能将第三方的TEAM 方案和Windows Server 2012 的Teaming 混合使用。
NIC Teaming的配置
1、进入Server Manager –> Local Server,在右侧找到NIC Teaming
2、点击NIC Teaming右边的“Disabled”后打开NIC Teaming的设置界面
3、点击TEAMS的TASKS旁的小箭头,选择New Team
4、为要创建的网卡组命名,并勾选要组合的网卡端口
5、完成NIC Teaming的配置
6、进入网络设置界面中,可以看见配置好的NIC Teaming,接下来就按照平时的设置方法进行网络的设置。
至此,Windows Server 2012R2的系统基本安装配置完成,接下来就是各位用户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进一步的配置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