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青山不老》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青山不老》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青山不老》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关注。

教学重点:了解《青山不老》的故事内容和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故事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PPT、图片展示。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1. 引入故事:老师可以通过简单的问答,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文化,如“你们知道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吗?”、“你们知道传统的中秋节是怎样过的吗?”等等。

2. 介绍本课故事的背景:告诉学生本课故事的名字是《青山不老》,是一个讲述了一个男孩通过一场宝剑比赛,最终得到了宝剑的故事。

Step 2 学习新课(15分钟)1. 阅读原文:让学生认真阅读故事的原文,并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解释和讲解。

2. 细读原文:老师可以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和意义,如“男孩是怎样通过宝剑比赛得到宝剑的?”,“为什么男孩会变得年轻?”等等。

Step 3 学习文化知识(15分钟)1. 讲解故事与传统文化的联系:通过图片和简单的解释,让学生了解到故事中的宝剑和仙草、长寿的象征意义,以及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

2. 辨析句子中的成语:通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故事中出现的成语,并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Step 4 总结和评价(5分钟)1. 小结故事的内容:让学生简单总结一下故事的内容,并回答问题“故事讲述了什么样的传统文化?”2. 评价学习效果:通过个别或整体询问学生,评价他们对故事和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Step 5 课堂延伸(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他们喜欢的传统文化元素,并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来分享。

2. 课外拓展: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作文,或者从家里带来一件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物品进行展示。

Step 6 课堂结束(1分钟)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总结和鼓励,鼓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学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模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模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模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模板第【1】篇〗16 青山不老【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1、通过填表格、想想说话等手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研读重点段落,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

3、通过读写迁移,体现对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决心的感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我们先来做个连线游戏,看看谁的课外知识最丰富。

媒体出示:人物奇迹张衡杂交水稻詹天佑主持建造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京张铁路茅以升地动仪袁隆平主持建造了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2、你觉得这些奇迹需要付出什么?3、是的,奇迹就是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我想只有坚持不懈,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创造出这些造福于人类的奇迹。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梁衡,去认识一位鲜为人知的普普通通的81岁的老人,平凡的他又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板书:奇迹4、出示课题,齐读。

说明:通过复习旧知识,将新旧知识间形成联系,加强学生对奇迹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出示学习提示:(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思考: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在文中划出相关内容。

2、交流。

(1)出示词语,齐读。

参天土炕肆虐盘踞治理风雨同舟归宿劲挺恭敬淤泥荡漾日月同辉领悟风雨同舟(2)理解词语的含义,媒体出示: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

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盘踞:非法占据。

文中指经常受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的迫害。

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

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劲挺:坚强有力地挺立着。

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非常旺盛。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4.感悟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重点1.知道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难点理解“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课前已经请大家查阅了资料,在你的印象中,晋西北是个怎样的地方呢?2. 【出示课件2】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板书: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二、教学新课(一)检查预习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课件3】肆虐盘踞淤泥劲挺荡漾绿洲风雨同舟三番五次不紧不慢如臂如股谁来读一读这些词?指名读,师生评价,纠正。

生齐读一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

)(二)了解奇迹,感悟精神1.让我们现在一起真正走近这位老人,走进这不老的青山。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一般可以从哪里入手?(课文前的链接导语)(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这一奇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3)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2.了解奇迹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一句话来说明。

(1)学生找出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出示句子:【课件4】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主题,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感受作者对青山绿水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主题,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青山不老》文本及配套录音。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文配套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环境描写的意义。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记忆。

(2)教师挑选几个重点生字词,讲解用法,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欣赏大自然美景(1)教师展示相关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学生分享自己见过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5. 提炼课文主题(1)学生思考,尝试提炼课文主题。

(2)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概括课文主题。

6. 小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创作一幅以“青山绿水”为主题的小品或绘画作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本:16《青山不老》(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并对肆虐、盘踞、淤泥等词语有一定的认识。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事顺序,掌握关键句词的用法。

3、培养一定速度的默读方法并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过程与方法:1、以恰当的速度默读和略读课文2、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和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3、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以及口头和书面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4、联系实际生活,展开联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3、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感悟老人对家乡的情感和伟大的精神,以及深化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沟通和认同。

【教学工具】课件pocomaker【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件导入1、讨论:学生自由简单阐述对我国环境破坏的认识,进而推入对土地沙化的了解。

3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以最大的空间,让学生……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为学生展现现实、感性的土地沙化状况,从而挖掘文章创作的特殊的社会背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5分钟。

师:看完这个短片,你们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一起来交流一下吗?是的,风沙防治刻不容缓,社会各阶层也日益增加对沙化的关注,而那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晋西北,探望一位为环保事业无私奉献的老人。

(板书:青山不老)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默读文章,同时并不提前浏览文章的“阅读提示”(培养学生的自我独立理解的能力),注意控制好时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读生字词,能理解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过程和方法:1、通过认读、理解词语的意思;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围绕学习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读题。

3、提出阅读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积累词语。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2、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

读——理解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三、自读自悟,读出自己。

(一)自读“自读提示”,明确要求: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2、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二)、以文入情,感受奇迹1、那我们先来解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下有关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可以学生自学或小组讨论。

2、学生交流: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板书:创造奇迹)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1)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一起用心来读这个奇迹。

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篇一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风雨同舟、肆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重点难点: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一、导入:同学们,学习了第十五课,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知道了人类应该热爱和珍惜土地。

今天我们学习16*《青山不老》,你又将获得哪些启示呢?二、检查预习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是吗?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的字、词、句预习情况。

(1)字词检查1、土炕肆虐盘踞淤泥2、治理参天的杨柳归宿3、风吹沙起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如臂如股绿风荡漾第一组强调:炕与坑的区别;虐字的写法:踞的读音。

第二组注意:参和宿的读音并掌握其他的读音;区分治和制。

第三组要求: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掌握和他们意思相近的词语和类似结构的词语。

(2)句的检查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2、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第一句话掌握修辞手法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第二句话要求读准,特别注意断句,并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新授:1、过渡:字词句同学掌握的很扎实,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方法(出示学习方法)a、把握文章主要内容b、联系实际,深入思考。

把课文多读几遍,有人说读书就是煮书,煮书就是把课文读熟,熟烂于心,熟的像老师这样可以不看教材。

注意一边读一边结合阅读方法,把握主要内容,看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好,在老师刚才的这段话中,提出了几个具体的要求?(这一环节启在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自由读书过渡:读书有时要把薄文读厚,有时要把长文读短,概括主要内容,就要把长文读短,这是一种概括能力。

来,谁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概括主要内容过渡:是啊,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生命的价值。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青山不老》的主要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青山不老》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2. 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对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深层意义进行理解。

2. 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和写作。

教学准备:1. 课文《青山不老》的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自然景色,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

2. 提问学生对“青山”的理解,引出本课的课文《青山不老》。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青山不老》一遍,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回答。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词汇和句型学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并进行解释和例句展示。

2. 学生跟读和模仿教师的例句,巩固词汇和句型的掌握。

四、写作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写作题目,如:“请写一段话,描述你对青山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提出问题和困惑。

3. 教师给予反馈和解答,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自然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自然的美丽和重要性。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对课文的深层理解和感受。

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优秀7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优秀7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这7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是来自于作者的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3、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教科书光盘)师:瞧,同学们,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

这里昔日是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

15年后的今天,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

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

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

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

同学们,想认识他吗?那我们跟着作家梁衡去一起认识这位老人吧!4、那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请大家与老师一同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打开书68页,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好,请读书吧!2、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的认识。

谁来认读生字词语。

强调:“肆虐,盘踞”等词的读音,你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看课件理解一些难的词语)“肆虐”这个词不容易记住,我们起来写写吧。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请大家试着用老师出示重点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吧!山野、肆虐、山沟、奇迹、创造、绿洲、价值、造福。

小结:这种方法叫重点词概括法,我们以后可以用这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部编六上语文《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

部编六上语文《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

部编六上语文《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青山不老》,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品词析句,体会文章语言之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习老人无私奉献、执着追求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人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难点:通过品词析句,体会文章语言之美,感悟老人无私奉献、执着追求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身边有许多令人敬佩的人,他们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普通却不平凡的老人,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绿色的奇迹。

让我们一起走进《青山不老》,感受这位老人的伟大精神。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3)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3. 精读课文,深入感悟(1)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反复朗读,边读边思考: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小组交流,分享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句,体会文章语言之美。

4. 品味语言,感悟精神(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对比、排比等,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展现老人的精神品质。

(2)学生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进行品析,感悟老人无私奉献、执着追求的精神。

五、课堂小结与拓展延伸1. 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一起走进了《青山不老》,感受了那位可敬的老人用生命书写绿色传奇的故事。

他的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们。

希望大家能够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保护我们的家园。

青山不老-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教案

青山不老-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教案

青山不老-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朗读和理解《青山不老》这篇古诗。

2.能够理解“青山不老,绿水长存”的含义。

3.能够感受到古诗蕴含的爱国情怀和崇尚自然的思想。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小短文表达对青山、绿水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真实理解“青山不老,绿水长存”的含义。

2.感受这篇古诗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崇尚自然的思想。

三、教学难点1.了解古诗背后的文化内涵。

2.能够应用自己所掌握的语文知识,写出与古诗相关的篇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两分钟时间介绍古诗《青山不老》以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 深入理解古诗•讲解“青山不老,绿水长存”的含义。

•分段解释每一句话表达的意思。

•感受这篇古诗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崇尚自然的思想。

3. 朗读练习•教师先进行一遍朗读,然后逐句、逐段让全班同学朗读。

•通过朗读,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古诗内容。

4. 听写练习•将古诗分段,逐句听写。

5. 创作练习•分组活动,让学生结合古诗内容,写一篇与青山、绿水相关的篇章。

•鼓励学生写得真实、有感情、有色彩。

6.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古诗内涵。

•鼓励学生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自然,多关注身边的青山绿水,懂得爱护自然环境。

五、教学评估•学生个人口头表达•学生小组作品评比•期中考试阶段,将会有一道有关本节课程内容的选择题。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设计了多种方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多个方面都能够进入内容,在深入理解古诗的过程中,集合了朗读、听写和练习创作的多个环节,鼓励学生在课下也要多进行创作和思考,提升语文素养。

部编六上第20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部编六上第20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部编六上第20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青山不老》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

【教学重点】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

现在我们跟随记者梁衡走访一位晋西北的农民,在课文《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故事。

2.揭题,板书课题。

(板书:青山不老)3.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曾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出版有散文集《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名山大川感思录》《觅渡》等。

设计意图:链接专题,揭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期待。

二、整体感知听读任务1.听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标注出来,尝试自己解决字音问题。

巩固容易读错的字音。

(随文识字)粼lín虐nüè踞jù载zǎi擎qíng锹qiāo劲jìng拄zhǔ2.快速浏览课文,填写老人信息卡片。

釆访地点:采访对象:性别:年龄:主要外貌特征:感人事迹:预设:釆访地点:晋西北山沟的一个小院采访对象:一位山野老人性别:男年龄:81主要外貌特征:瘦小感人事迹:一位山野老人在干旱、霜冻、沙尘暴肆虐的晋西北,十五年内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创造了一片青山。

3.综合卡片信息,梳理主要内容。

预设:课文讲述了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人为了守住那方水土,植树造林十五年,创造了一片青山的事迹。

教师小结:本文可以釆用“人物+事件”的方式来概括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初读正音,扫清阅读障碍。

借助人物信息卡片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取文中与老人相关的重要信息,学习梳理这些信息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阅读实践中不断锤炼整体感知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第【1】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解语言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课题“青山不老”的含义,理解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引入。

导语:通过《只有一个地球》的学习,我们深深地领悟到: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

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

巍巍青山,有多少默默守护的人。

今天,我们要随着作家梁衡去认识一位用自己的生命守护青山的山野老农。

1983年,梁衡采访这位老人后写下了这篇《青山不老》,当时老人已经81岁高龄了。

2、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质疑讨论。

质疑:青山是没有生命的,为什么说它“不老”?(带着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交流学习方法。

过渡:本文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略读课文。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略读课文了,那么学习略读课文一般从哪里入手?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生交流:阅读课文导语;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预设:这里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既是对学习方法的一次整理,也是提示大家在这节课中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去自学、自悟。

2、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1)圈画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带着问题去读: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的?可以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还可以在课文的留白处做旁批。

3、检测预习情况,抽读词语。

肆虐盘踞险恶绿洲治理劲挺荡漾领悟宏伟归宿如臂如股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山川共存日月同辉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2、说说课文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语言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关键句的深刻含义教学方法:点拨法、引导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探课文,认识老人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在这里不仅孕育着中华灿烂的文化,还涌现出了许多人物事迹,他们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缠绵悱恻,有的惊天地、泣鬼神,还有的平凡中透着伟大,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一位81岁的平凡老人的不平凡的故事。

2、揭题,板书课题3、检查预习情况(1)认读词语,重点强调“宿”“劲”的读音。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总结课文主要内容方法:人物+事件+关键词)(3)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老人确实老了,年岁大了?(4)全班交流。

二、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1、正是这样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课件)(1)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课件)a、点拨: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b、计算:一亩等于667平方米,普通教室大概有50平方米,那3700亩相当于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呢?(5万间)c、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人?d、指导朗读。

(2)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a、读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b、你觉的这段话的画面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c、这段话中两个“全”,你有什么感受?d、指导朗读这段话。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2022-12-15《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14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4、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含义。

2、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资料、小黑板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1、师: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去感受一位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出疑问:青山不老什么意思?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弄明白的一个话题。

在课题上加上一个醒目的问号。

(二)自读课文,初步理解青山不老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出示阅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青山不老什么意思?3、课文中哪些语句是写青山不老的?(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青山不老。

1、课文中是写谁让这青山不老的?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长还是短?人生苦短能有几个15年,而在老人这15年中却干了多少事啊!)齐读此句话,引导同学想象。

(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是满山遍野的绿。

)此时你觉得这位老人在你面前是什么样的形象?让我们带着对老人无比崇敬的感情读读这句话。

2、绿色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可对于生活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晋西北来说却是难得一见的,那么,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呢?大环境:自然条件恶劣;小环境:生活条件艰苦。

3、此时,你认为青山不老仅指树木苍翠,绿意盎然吗?还指什么?你是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默读课文,迅速在书中找一找。

理解重点句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20《青山不老》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20《青山不老》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20《青山不老》优质课说课稿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青山不老》的内容,并能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节。

2.能够正确运用相关词语和表达方式,表达对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的看法。

3.通过课文的阅读理解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课文《青山不老》的主题和情节。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通过课文的阅读理解,把握课文的主题和情节。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表达对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的看法。

教学准备:幻灯片、图片、黑板、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从图片展示中或提问中引入话题,让学生对“青山不老”的内涵进行猜测和思考。

二、讲解课文(10分钟)1.播放课文歌曲,让学生感受青山的美丽和神奇。

然后向学生介绍课文《青山不老》的背景,并给出相关关键词汇。

2.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课文的情节,并进行简单讲解。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件之间的联系。

三、阅读理解(20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进行整体理解。

可通过提问和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内容和主题。

2.用幻灯片呈现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句子结构和语义,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3.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四、运用课文知识(15分钟)1.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你觉得青山是怎样的?为什么小杨第一次见到杨树就觉得很亲切?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在小组中完成相应的练习,通过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表达对课文中人物和事件的看法。

五、学生自主评价(5分钟)1.请学生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以及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他们找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六、布置作业(5分钟)1.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并写一篇读后感。

2.布置练习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段描写青山美丽景色的短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相信今天我们认识的一位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也能让大家感动不已。

2、今天我们学习:16青山不老(板书课题)3、让同学们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如:青山永远不会衰老;青山会永远年轻;青山会永远长存,绝不会枯竭等。

那为什么青山会不老呢?难道文中就只是说青山不老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看看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1、读一读。

治理、归宿、荡漾、领悟、肆虐、盘踞、绿洲、三番五次、风雨同舟理解“风雨同舟”并找近义词。

2、文中的山野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

也就是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

)可用教室相比形象教学3700亩林网,约70300间教室。

让生感受到:这些根本就让人意想不到的甚至觉得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偏偏就是事实,这确实是个奇迹。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1、思考: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这一奇迹的?并朗读体会。

(主要包括两方面:险峻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简陋艰辛的生活条件。

另外包括老农年老、瘦小;同伴相继过世;老伴去世;女儿三番五次来接他。

可他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决心毫不动摇,他宁愿吃苦也要坚守在山沟里植树造林,改造山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从而让生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2、你觉得老人这样做傻不傻?他这样做是为了他自己吗那他为了谁?(保护家园,造福人民与子孙)你为他感动吗?3、所以,在作者告别老人时,作者不由得想到: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部编六上语文《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

部编六上语文《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

部编六上语文《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青山不老》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自主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3. 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青山不老》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阅读感受,共同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手法。

5. 情感体验: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

五、教学反思1.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青山不老》的生字词,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

2.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了阅读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情感体验,学生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激发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表达能力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3、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过渡:是啊,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那金黄的沙土成了人们心中隐隐的痛,但是,有一位81岁的老人却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这一切。

同学们,我们跟着作家梁衡一起去认识这位老人吧!3、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词语。

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奇迹、宏伟、价值、命运(2)理解字词肆虐、盘踞、归宿、劲挺、淤泥、荡漾(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谁做了什么2.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三、感悟“奇迹”1、出示第一自然段◆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1)轻轻地读着这一段文字,然后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什么?(2)交流:(3)想一想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预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翠色欲流、郁郁葱葱……(4)朗读指导:师:a.多美的景色啊,谁能用声音来展现这样的画面——指名读b.你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片绿色的林海,我们都迫不及待了,一起来吧——齐读(5)过渡:一个81岁的老人竟然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把一片荒芜之地变成这样一片绿色的林海,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板书:奇迹”老人还创造了哪些奇迹?2、交流(随机出示2个句子)出示:⑴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第【1】篇〗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非常有幸参与区语文教研活动,通过这节课的备课、教学,让我也尝试了新教材略读课文的教法。

下面我就来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图。

【教学理念与目标】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强**育要体现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自己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

《青山不老》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根据以上这些,从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过程和方法目标:⑴能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⑵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⑶能够运用写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从中获得感悟。

3、知识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及过程】这篇略读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一、首先,提出质疑,初步感悟让学生第一次拿到文本时,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能捕捉并提炼课文的重要信息,对《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补充课堂中学生的反馈情况)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能产生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培养了学生细心读书、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补充学生提出的问题)今天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集中,实际只要解决了“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那么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其次,利用导读,解决问题,升华感悟我利用略读课文中的导读,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
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一天进嘴四两土,白天不够夜里补。
教 学 流 程
环节计意图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齐读课题
教学内容
青山不老
所需课时
1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总体设计意图
把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势必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地阅读。
2.打油诗:植树造林十五年,无边绿洲眼前现。生命融入林海中,青山不老永绵延。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体会老人“不老”的精神。在新授前,我学习杨老师,回顾了品读文章的方法,提醒学生发现作者怎么写的秘密,再抓住关键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来反复的理解,有感情地品读,了解了老人创造的奇迹,深切体会到老人植树造林的艰辛,感受了老人高大的形象,更为老人绿化家园、造福子孙后代的无私情怀而感动。最后在满怀崇敬、感动之中齐呼课题《青山不老》,借助文本的学习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②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教 学 流 程
环节设计意图
①“大环境”──险恶。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教师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设计含量大的问题“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提纲挈领,抓住重点。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① 阅读,勾画。② 同桌交流。③ 大声诵读。
2.交流读后感受。
五、小练笔: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1.晋西北的自然环境:晋西北地区与毛乌素沙地正面相迎,与内蒙古、陕北风沙区相毗邻,自然条件恶劣,整体生态环境处于极度脆弱状态,是北方地区沙尘暴侵袭京津的中、西两条主线的必经之地。由于该地区长期以来乱采滥挖、滥垦滥牧现象普遍,致使国土资源和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加上恶劣的自然、气候条件影响,使晋西北土地沙化、荒漠化现象十分严重,成了北方著名的风沙源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