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原子质量、元素 教案
相对原子质量教案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3课时相对原子质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会用概念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联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相对原子质量的学习,学会用相对值代表实际值的计量方法;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表、阅读教材,学会分析、比拟、归纳、假设、推理等科学探究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计量观和计量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2.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的实际质量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教学方法图表分析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原子结构表3-2构成原子的粒子的质量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展示几种原子实际质量的测定值:一个氢原子质量: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167kg=1.67×10-27 kg一个氧原子质量: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2657kg=2.657×10-26 kg一个碳原子的质量: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1993kg=1.993×10-26 kg【问题二】1.数学上往往采用什么方法将复杂的数据简化呢?2.这两种表示原子质量的方法,为什么使得计量结果如此复杂呢?【讲述】用宏观物质的质量单位表示微小的原子的质量,使得计量结果很复杂,我们要简化计量结果,必须选择适宜的单位,那么选择什么样的单位,才能使原子的质量好写、好记、好用呢?【思考】1.观察图片,你获得哪些信息呢?2.“原子的质量很小,通常使用其相对质量〞,对你又有什么启发呢?【讲述】假设我们选择适宜的单位使氢原子的相对质量为1,则碳原子的相对质量为12。
聪明的科学家们早已想到了,他们以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从而使氢原子的相对质量为1,碳原子的相对质量为12,那么科学界是怎样规定相对质量的?它如何表示原子质量呢?三、相对原子质量【学生阅读】P56相对原子质量内容: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拟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相对原子质量的教案

相对原子质量的教案教案标题:相对原子质量的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应用,如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摩尔计算。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以及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
讲解:2. 解释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相对原子质量是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以碳-12的质量为12作为标准。
3. 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元素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4. 指导学生通过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并进行计算。
示范:5. 通过一个实例,演示如何使用相对原子质量平衡化学方程式。
例如:2H₂ + O₂ → 2H₂O。
- 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H₂(2 x 1)+ O₂(2 x 16)=2H₂O(2 x 18)。
-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平衡方程式:2H₂ + O₂ → 2H₂O。
6. 进一步演示如何使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摩尔计算。
例如:计算1 mol CO₂中的碳原子数量。
- 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1 mol CO₂中含有1 mol碳原子。
- 因此,1 mol CO₂中的碳原子数量为6.022 x 10²³个。
练习:7.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平衡化学方程式和进行摩尔计算。
总结:8. 总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强调其在化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资源:- 元素周期表- 计算器评估方法:- 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准确性;- 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展示。
拓展活动:- 邀请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如测量不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探究其他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关的概念,如相对分子质量和摩尔质量。
注意事项:- 确保学生掌握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知识;- 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术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相对原子质量教案

相对原子质量教案篇一:相对原子质量元素教学设计相对原子质量元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⒈知识与技能⑴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能根据概念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⑵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⑶通过对单质与化合物和对元素的分类,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学习分类的方法。
⑷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⒉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利用有关原子质量的测定的科学史实,使学生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⑵简单了解我国微观领域的科研成果,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⑶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⑷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对生活中一些物质元素含量的确定,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
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含义●教学方法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元素扑克●板书设计●教学过程[课前活动]了解分组情况,划分小组,选出组长,确定竞争机制,进而调动上课的积极性,我给大家准备了几套元素扑克,看哪个小组表现得最优秀,我就把扑克送给他。
我相信每一个小组都是最棒的,大家有没有信心?[板书]相对原子质量元素[教师](展示图片)清清的河水,晶莹的露珠,勾画出清晨的美丽,小小的露珠滑落,溅起一层层涟漪,这就是水的柔情。
从化学的角度我们知道,水是由什么构成的?水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小小的露珠中却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通过这个数据,你得到什么启示呢?[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
[教师小结]水分子的质量很小,那么构成它的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就更小了。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高一化学教案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Mg三种同位素丰度
从同位素的概念,我们还能更深入的认识相对原子质量。
我们知道相对原子质量是各种元素原子的相对质量,可是元素多数有同位素,元素原子的质量只好是这些同位素的某种平均值。
这就要根据元素在天然界存在的同位素的原子百分数算出来的平均值来求相对原子质量了。
元素在天然界各同位素的原子百分数又叫丰度,一般是不变的。
总结一下: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各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分别跟丰度乘积之和,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可看成是各同位素质量数分别跟丰度乘积之和。
同位素是原子里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元素不同原子的互称。
表示时,先把元素符号写出来,在左下角写上核电荷数,又叫原子序数。
在左上角写上质量数,比如氢的同位素:这叫核氢符号,看这些核氢符号就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质子数核中子数了。
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它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仅约为质子质量的1836分之1,所以,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叫质量数,即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除氕原子外,原子核里都有中子,否则,原子核就不能稳定存在。
在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里,质子数一定相等,中子数可以不相等,因此,他们的质量数就不同了。
核外电子的排布在初中已经学过。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依据电子的能量和据核的远近不同,分为不同的电子层。
已知的111种元素,核外电子最多分为7层。
各层电子又有一定分布规律。
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又叫K层。
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又叫L层。
第三层叫M层,第四层叫N层。
相对原子质量初中阶段教案

相对原子质量初中阶段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含义。
2. 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表进行查找和应用。
教学重点:1.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含义。
2.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含义的理解。
2.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1. 相对原子质量表。
2.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原子的基本概念,如原子核和电子。
2. 提问:原子的质量非常小,如何表示原子的质量?二、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10分钟)1. 解释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是一个比值。
2. 强调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
三、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10分钟)1. 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12。
2. 举例说明如何计算相对原子质量:以氧原子为例,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8,相对原子质量 = (8 + 8)/ 12 = 16/12 = 1.33。
四、相对原子质量表的应用(10分钟)1. 介绍相对原子质量表的作用:提供各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信息。
2. 演示如何查找相对原子质量:以钠元素为例,查找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
五、练习题(15分钟)1. 给出一些元素的质子数和中子数,让学生计算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
2. 让学生查找相对原子质量表,找出一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问:相对原子质量在化学实验和应用中有什么重要性?教学延伸:1. 进一步学习原子质量单位的原子质量,如原子质量单位(amu)。
2. 学习其他相关的化学概念,如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熟悉计算方法。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能够查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元素的概念及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3.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 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元素的相关知识。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动态变化,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物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引出元素的概念。
2. 讲解元素的概念:讲解元素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元素的存在。
3. 介绍元素周期表: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让学生熟悉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4. 应用元素周期律:通过实例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周期律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元素的概念和周期表的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1. 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2.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元素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学生活动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并交流讨论实验结果。
八、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元素概念和周期表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
九、教学拓展1.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历史,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
2. 讲述元素在人类历史和现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相对原子质量》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相对原子质量》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和目标1.1 教学内容此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相对原子质量(Ar)。
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化学中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会了使用化学元素周期表找到化学元素的原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了解了元素化合物中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1.2 教学目标•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单位。
•学习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原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查找方法。
•掌握元素化合物中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意识到相对原子质量在元素化合物计算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环节1.通过引入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来回顾已经学习过的化学知识。
2.通过将化学元素周期表投影到幕布上,介绍元素的原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2 主体教学2.2.1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单位1.通过比较氧元素和氧化铁分子的质量,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原子单位(u)。
3.通过计算氧元素和氧化铁分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2.2.2 查找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原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1.指导学生使用元素周期表上的原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查找化学元素的原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
2.对于多个同位素,指导学生如何使用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数进行计算。
2.2.3 元素化合物中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1.通过引入化合物的概念,介绍如何计算元素化合物中的相对原子质量。
2.通过一些示例计算来巩固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2.3 总结回顾1.确认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回答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
3.强调相对原子质量在化学计算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们在课堂上比较积极,受到了知识的启发和激发。
引入化学元素周期表投影到课堂的幕布上,能够在可视化的操作中提高教学内容的深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如提问和回答、演示和练习等,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自主学习。
相对原子质量教案初中化学

相对原子质量教案初中化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掌握如何根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化学式中的原子数目。
3. 能够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元素的质量百分比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用具:元素周期表。
3. 相关实验设备:天平、试剂。
四、教学过程1. 概念讲解- 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指元素相对于碳-12的质量比。
- 讲解如何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找到相对原子质量。
- 示范计算一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2. 计算实践- 给出一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式,让学生计算其中的原子数目。
- 给出一些化合物的化学式,让学生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其中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3. 实验操作-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元素在天平上的质量,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4. 讲解案例- 分析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如计算化合物中原子的数目或者质量比。
五、课堂练习1. 根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化学式中的原子数目。
2. 根据给定的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六、教学反馈1. 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解决学生的疑惑。
2. 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的未完成部分。
2. 良好完成实验报告。
3. 阅读相关化学书籍,进一步加强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相对原子质量-人教五四学制版八年级教案

相对原子质量-人教五四学制版八年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基本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基本概念;2.掌握计算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3.掌握元素符号、化合式的写法;4.理解化学计量与化学反应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重点1.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学会使用元素符号和化合式;3.理解化学计量与化学反应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难点1.计算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2.元素符号和化合式的使用。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原子基本结构1.原子的基本概念–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的核:质子、中子–原子的电子层:能级和轨道2.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由不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第二节相对原子质量1.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一个元素的原子质量与 $^{\\text{12}}\\text{C}$ 的原子质量之比,通常用符号 Ar 表示。
2.原子质量的单位:原子量单位 amu。
3.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按照元素存在的自然比例,将该元素的不同同位素的原子质量乘上其相对丰度的百分数,相加起来后,得到这个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第三节元素符号和化合式1.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以所含元素的拉丁名缩写为基础;–若有2个及以上的元素缩写相同,则根据拉丁名的发音、发源地或其他特征,加上一些区别项的预备字母或符号,来区别这些元素。
2.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子式:表示化合物中分子中元素的种类和数目的化学式。
–电离式:表示化合物中离子的种类和数目的化学式。
–结构式:表示化合物中原子相互间的化学键的类型和数目。
第四节化学计量与化学反应1.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摩尔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以 g/mol 为单位。
–摩尔计数:在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的分子、离子、原子之间的数目比。
–质量计数:指在给定质量的物质中含有的分子、离子、原子的数目。
2.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式和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条件写成的化学式。
教学设计 《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规则。
2. 技能目标:- 能够根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应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计算。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化学计算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相对原子质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意义。
- 引导学生运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引发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思考,提问: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为什么要研究相对原子质量?- 简要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质量与1/12C-12质量的比值。
2. 理论讲解- 通过展示不同元素的原子质量,引导学生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原子质量单位,一般用“u”表示。
- 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并给出示例: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其出现的相对百分比,再将所有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加和。
- 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元素原子质量和相对百分比计算得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并举例说明。
3. 练习与巩固-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
练习题可以包括计算给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实际问题的应用计算。
-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抽查学生解答,并进行讲解和指导。
4. 拓展应用-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计算,如:计算一定质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个某个元素的原子,或者计算化学反应的摩尔比等。
-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他们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延伸- 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强调其在化学计算中的重要性。
-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相对原子质量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什么关系?四、教学资源准备- 教材:化学教材或参考书。
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学案

水是散的,河流却成其大,顺其远;空气是散的,风却聚集之,使其威力无穷,铁屑是散的,磁石却集中了它们,知识是零散的,请你把它连接起来,这样才会融会贯通,所向无敌。
1 相对原子质量、元素课时学案[本节课我要知道]1.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能说出原子的相对质量与真实质量的关系。
3.学会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会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一些简单运算。
4.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5.通过对单质与化合物和对元素的分类,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学习分类的方法。
6.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课堂学习研讨] 我要认真听课,积极讨论回答,因为这是展现我的舞台。
知识目标一:了解原子的真实质量 活动一:读一读、写一写、记一记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 1.674×10—27 Kg 即: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674kg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2.657×10—26Kg 即: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657kg 一个铁原子的质量: 9.288×10—26Kg 即: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9288kg 你有何体会和感受? 知识目标二: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会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活动二:阅读、讨论、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
1.以 (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 )的质量的 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 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写出碳原子的质量 ,计算碳原子质量的1/12= 。
3.试着写出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 活动三:学会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 2.657×10—27Kg 一个铁原子的质量: 9.288×10—26Kg 分组计算氢、铁的相对原子质量 活动四:知道原子的相对质量与真实质量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元素教案

相对原子质量、元素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 让学生理解元素的概念。
教学内容:1. 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一个元素的同位素原子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
2. 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指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讨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水、盐、铁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的组成。
2. 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用图表或实物模型展示。
3. 讲解元素的概念,并用图表或实物模型展示。
作业:1.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一些常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二章:元素的性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2. 让学生理解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按照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进行分组。
2.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内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而同一族(组)内的元素具有相似的电子排布和化学性质。
教学活动:1.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并用图表或实物模型展示。
2. 通过举例说明同一周期和同一族(组)内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作业:1. 让学生绘制一个简单的元素周期表,并标注出一些元素的性质。
第三章:相对原子质量的测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测量方法。
2. 让学生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相对原子质量的测量方法:质谱法、光谱法等。
2.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测量得到同位素原子质量,再与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计算得到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活动:1. 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测量方法,并用图表或实物模型展示。
2. 通过实验演示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实验测量过程。
3. 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作业:1. 让学生完成一个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初中化学上册元素教案

初中化学上册元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3. 能够根据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元素的定义和性质;2. 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3. 元素的分类。
三、教学内容1. 元素的概念和定义;2. 元素的性质;3. 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4. 元素的分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一些常见物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是什么,引出元素的概念;2. 讲解元素的定义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3. 讲解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表示元素及其质量;4.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讨论各类元素的共同特点;5. 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分类进行讨论和补充,加深对元素分类的理解;6.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元素的相关概念和分类;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教学展示1. 利用多媒体展示元素的结构和性质;2. 利用实验展示元素的某些性质,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3. 利用互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教学中进行随堂测评,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2. 设计作业,巩固学生对元素的理解和分类能力;3. 不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元素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2. 分析学生学习情况,针对性进行下节课教学设计;3. 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第1课时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和元素符号教学设计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详细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首先,解释相对原子质量是以碳-12原子的质量作为标准的,让学生理解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标准。然后,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如何计算一个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第1课时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和元素符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理解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运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化学计算。
2.使学生熟悉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并能正确书写。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元素周期表,获取元素信息的能力,如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定不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并记录数据。
4.规律探究:引导学生从实验数据中发现相对原子质量的规律,总结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
5.应用拓展:通过练习题、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总结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查漏补缺。
7.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8.情感教育: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原子结构、元素概念等,这为学习相对原子质量和元素符号奠定了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对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和应用仍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关注和指导。此外,学生在学习元素符号时,容易混淆字母大小写、符号书写顺序等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训练。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化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相对原子质量教案

初中化学相对原子质量教案目标:1. 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如何计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3. 学会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化学式中原子的数量。
一、引入1. 引入元素的基本概念,指出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2. 提出问题:不同元素之间的原子质量有何不同?如何表示元素的原子质量?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1. 定义:相对原子质量是以碳-12同位素的原子质量为标准,其他元素的原子质量相对于碳-12的原子质量来表示;2. 理解标准原子质量的选择原则及其重要性。
三、计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 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表进行实际计算;2. 通过示例,详细说明如何计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四、应用: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化学式中原子的数量1. 理解化学式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种类和数量;2.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化学式中原子的数量。
五、总结1. 重点强调相对原子质量的作用和计算方法;2. 提出相关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课堂练习1. 让学生自行计算几个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 指导学生根据化学式计算其中各元素的原子数量。
七、作业1. 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多个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并计算化学式中各原子的数量;2. 提醒学生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积极思考化学式中元素数量的变化规律。
八、反馈1. 收集学生上交的作业,及时进行评价和指导;2. 对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强调和讲解。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将能够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应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化学式中原子数量,从而打下化学基础知识的坚实基础。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相对原子质量》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相对原子质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相对原子质量》是学生在学习了原子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原子的质量进行深入理解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通过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其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能够运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原子的基本结构,对原子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来理解和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器材。
2.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原子的基本结构,引出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原子的质量是如何计算的吗?接下来,通过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使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呈现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内容:比较不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使学生直观地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测量不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心得。
初中化学元素的测定教案

初中化学元素的测定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及其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
2. 掌握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等基本概念。
3. 学会使用质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现代科技手段测定元素。
4.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1. 元素的概念及其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
2. 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等基本概念。
3. 现代科技手段测定元素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质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现代科技手段的使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质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样品准备器材等。
2. 教学课件:元素的概念、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等基本概念的介绍,以及质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元素?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有哪些?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讲解元素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讲解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等基本概念。
2. 举例说明这些概念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质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现代科技手段测定元素。
2. 学生观看实验演示,注意观察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
四、学生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质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现代科技手段测定元素。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实验体验。
2.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总结元素测定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质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现代科技手段,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于元素测定?2. 学生讨论后,教师进行讲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了元素的概念及其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掌握了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等基本概念,并学会了使用质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现代科技手段测定元素。
高一化学基础教案:相对原子质量

高一化学基础教案:相对原子质量一、考查要求:巩固质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区分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二、知识梳理1. 原子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相对原子质量① 任何一个原子的质量都很小,用什么方法能称量出一个原子的质量12gC-12中含有6.02×1023个原子一个C-12原子的质量:②相对原子质量:以一个碳-12原子(126C)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
一个O-16原子的质量:2.656×10-23g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一个C-12原子的质量的1/12即:1.993×10-23g×1/12= gO-16的相对原子质量:(2.656×10-23g)÷( g)= (即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指某种元素的一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整数值O-16的相对原子质量:(2.656×10-23g)÷(1.661×10-24g)=15.990取近似值16 称为(即)。
3. 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上各同位素的原子百分数计算而得平均值:元素平均相对原子质量:A = A1×a1% + A2 ×a2% +A3 ×a3% ……例: 35Cl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 34.969 自然界中的含量(丰度)75.77%,37Cl 相对原子质量为 36.966,自然界中的含量(丰度)24.23%。
Cl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14. 元素的近似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近似平均相对原子质量:A = A1×a1% + A2 ×a2% +A3×a3% ……上述公式中A1 A2 A3 用各同位素的质量数代入例: 35Cl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 34.969 自然界中的含量(丰度)75.77%,37Cl 相对原子质量为 36.966,自然界中的含量(丰度)24.23%。
人教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相对原子质量》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相对原子质量》教案及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了解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和测定方法。
3.能够分析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质量的计算题目,并解答相关问题。
【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化学符号、化学式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的实验能力。
3.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合作探讨、形成独立的思考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验、珍视生命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2. 教学重难点【重点】1.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定义和计算方法。
2.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定义和测定方法。
3.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质量的计算方法。
1.高倍率显微镜观察铜和氧化铜,分析铜同位素(63Cu和65Cu)在化合物中不同的存在比例。
2.理解同位素和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3.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准备】1.显微镜、实验器材和试剂。
2.相关课件和活动设计。
【学习过程】【引入】通过引入同位素和理解铜同位素(63Cu和65Cu)在化合物中不同的存在比例,引导学生关注相对原子质量的重要性和意义。
【探究】1.学生观察铜和氧化铜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分析其中不同铜同位素的存在比例。
2.引导学生完成简单实验,测定铁和氧化铁的质量比,进一步加深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总结】通过工具测量得出铜、铁的质量比,将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质量比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结合,让学生形成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深刻理解。
【讲解】1.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例计算。
2.讲解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含义和测定方法。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1.总结了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点。
2.强调了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4.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同位素的概念,让学生加深了对于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们知道,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那么我们怎么计算才能保证数字的有效程度呢?
构成物质的微粒体积很小,质量也很小。
如
10-26Kg。
1、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9.288×10-26Kg,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则1个氧原子的质量是3.19×10-25 Kg;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碳的相对原子质量的9倍,则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8 。
2、晶碱(Na2CO3·10H2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6 ,晶碱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为62.9% 。
3、已知XgR2O中含有YgR,则表示R的相对原子质量的代数式为( B
A、(X-Y)/16
B、8Y/(X-Y)
C、16/(X-Y)
D、(X-
4、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微粒
..是( D
A、质子
B、质子数
C、质子和中子
D、质子数和中子数
5、下列物质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B )
A、Fe2O3
B、FeO
C、FeS
D、Fe3O4
6、质量相等的CO和CO2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B )
A、1:1
B、11:14
C、1:2
D、2:1
7、某含氮氧化物中氮与氧的质量比为7:4,该氧化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D )
A、+1价
B、+2价
C、+3价
D、+4价
E、+5价
8、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其硝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3,则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 A )
A、+3价
B、+2价
C、+1价
D、-1价
9、铀─235是制造原子弹的一种原料,这种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5,核电荷数为92,其核内中子数为143 ,核外电子数为92 。
10、绿矾(FeSO4·7H2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3.3% ,H2O的质量分数为45.3% 。
1、元素
1、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人体肌体组织主要为有机化合物:由碳、氢、氧、氮元素组成,也含有少量的硫、钾、钠、镁、氯是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