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在哪里说课稿
幼儿大班社会教案《我的家在哪里》
![幼儿大班社会教案《我的家在哪里》](https://img.taocdn.com/s3/m/f6e77a4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16.png)
幼儿大班社会教案《我的家在哪里》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庭是什么,以及家庭的重要性。
2. 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家庭,了解不同的家庭结构和特点。
3. 培养幼儿的家庭观念,增强幼儿的家庭归属感和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图片或幻灯片,相关的家庭图书或故事书。
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温馨的家庭氛围,例如挂上幼儿的家庭照片、画家庭的图画等。
三、教学过程引导幼儿回忆家庭:教师可以先问幼儿:“家是什么?”然后请幼儿和周围的小伙伴分享自己家庭的特点和成员。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幼儿提到家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展示相关图片或幻灯片:教师在引导幼儿回忆家庭后,可以展示一些家庭的图片或者幻灯片,让幼儿观察不同家庭的结构和特点。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家庭成员的数量、家庭住所的类型、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等。
讲述相关故事: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听的故事书,例如《小熊和他的家》或《小鸟妈妈找房子》等,讲述不同的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
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问题,例如为什么小鸟要找一个安全的家,家是什么颜色的等。
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一些与家庭相关的活动,例如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家庭的特点和成员画一幅家庭画,或者可以进行游戏“找家庭”,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些小卡片,每个卡片上写有家庭成员的名字,幼儿需要按照卡片上的提示找到相应的家庭成员。
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关于家庭的知识,例如家庭的重要性,不同家庭的特点等。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多说出一些自己家庭的特点和成员。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能够了解到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的特点。
他们能够认识到不同家庭的结构和成员的差异,培养了幼儿的家庭观念和家庭归属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例如引导幼儿和家人交流、分享或者安排一些家庭参与的活动。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加强幼儿与家庭之间的联系,提升幼儿的亲情教育水平。
《我的家在哪里?》教案
![《我的家在哪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54e50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d.png)
《我的家在哪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家”的概念,不仅仅是物理空间,还包括情感和精神层面的归属。
2、引导学生思考家的重要性以及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描述自己心中的家,提升语言表达水平。
4、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之情,增强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的内涵和意义。
(2)帮助学生清晰地表达自己对家的理解和感受。
2、难点(1)如何让学生突破对家的传统认知,从更广泛的角度去理解家。
(2)引导学生在描述家的过程中,融入真挚的情感,避免空洞的叙述。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家的概念、重要性以及不同层面的含义。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的看法和经历。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感受家的氛围。
4、写作练习法通过写作,让学生将自己对家的理解和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10 分钟)(1)播放一段温馨的家庭视频,展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关爱。
(2)提问学生:“看到这个视频,你们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初步引出“家”的话题。
2、知识讲解(15 分钟)(1)讲解“家”的定义,不仅仅是居住的房子,更是亲情、温暖和安全的象征。
(2)举例说明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比如提供物质支持、精神慰藉等。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你们心中的家是什么样子的?(2)家给你们带来了哪些快乐和温暖的时刻?(3)有没有什么时候觉得家特别重要?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分享。
4、情境创设(10 分钟)(1)描述一个孩子在外面受到委屈,回到家得到安慰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家的温暖。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这样的情境中,内心的感受。
5、写作练习(20 分钟)让学生以“我的家在哪里?”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中的家,可以是现实中的家,也可以是理想中的家。
6、作品展示与评价(15 分钟)(1)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作者朗读自己的短文。
教案我的家在哪里
![教案我的家在哪里](https://img.taocdn.com/s3/m/9f6950f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0.png)
教案我的家在哪里教案标题:《我的家在哪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描述自己家庭的位置及周围环境。
2.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能够使用简单的句子进行表述。
3. 培养学生对家庭位置及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词:家庭、位置、周围、环境等。
2. 句型:我的家在......附近/前面/后面/左边/右边。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家庭位置的注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2. 呈现生词:板书并介绍生词家庭、位置、周围、环境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
3. 学习句型:通过示范和模仿,教授句型“我的家在......附近/前面/后面/左边/右边”,并帮助学生进行操练。
4. 练习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别描述自己家的位置及周围环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分享。
5. 听说训练:播放录音或老师大声朗读几个问题,让学生用学到的句型回答问题。
6. 拓展活动:在教室内设置多个物品或图片,让学生用所学句型进行描述,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7. 总结与延伸:学生总结句型的用法,并扩展描述其他位置的句子,如“学校在......附近/前面/后面/左边/右边”。
鼓励学生用新句型描述自己学校的位置。
四、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相关于家庭位置及周围环境的。
2. 板书。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家庭位置及周围环境的描述准确程度。
2. 听说训练中的表达流利度和准确度。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2.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场景,增加学生的情感投入,提高学习兴趣。
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及互助意识。
我的家在哪里教案
![我的家在哪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cef5e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b.png)
我的家在哪里教案教案:我的家在哪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句型“我的家在哪里?”和“我的家在__ 。
”。
2. 学生能够描述自己家的位置和特点。
教学准备:图片或绘本等展示材料,家庭成员图示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入“我的家在哪里?”的句型,鼓励学生用英语描述自己家的位置。
2. 引导学生回答“我的家在__。
”,并通过图片或模型指示家的位置,帮助学生理解。
Step 2:讲解新知1. 展示家庭成员的图示材料,引导学生描述每个家庭成员的位置和特点。
2.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句型“我的爸爸在哪里?他在__。
”、“我的妈妈在哪里?她在__。
”等。
Step 3:合作交流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询问和回答关于自己家的问题。
2. 鼓励学生使用句型“我的家在__。
”和“我的__在哪里?”进行交流,并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描述家的位置和特点。
Step 4:扩展运用1. 学生使用绘本或图片等材料,根据描述画出自己家的平面图。
2. 学生向同伴展示自己家的平面图,并用句型“我的家在__。
”进行描述。
Step 5:总结反思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可以用英语描述一下自己家的位置和特点,展示对本课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延伸:1. 帮助学生扩展对家的描述,比如描述房间的位置和特点。
2. 学生可以用其他形式表达关于家的信息,如口头描述、写一篇短文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看是否能够熟练地使用句型进行描述。
2. 学生完成绘制自己家平面图的任务,能否准确描述家的位置和特点。
3. 课堂结束时,通过与学生的对话、问答等方式来检查他们对本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幼儿大班社会教案《我的家在哪里》
![幼儿大班社会教案《我的家在哪里》](https://img.taocdn.com/s3/m/95dcd778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1a.png)
幼儿大班社会教案《我的家在哪里》教案:《我的家在哪里》一、教学目标:1.认识和学会使用词汇:“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2.了解家庭成员的关系,并能正确表达。
3.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家庭成员的词汇,并了解家庭成员的关系。
2.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活动设计。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电子设备、幼儿绘画纸、颜色笔、剪刀、胶水、彩纸等。
2.课件:《我的家在哪里》相关图片和视频。
四、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家庭合影并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照片吗?这是我的家庭合影。
你们能看出来哪些人在照片里吗?”引导幼儿回答。
2.新知呈现(10分钟)出示家庭成员的图片,并出示词卡:“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教师依次读出词卡,并让幼儿跟读。
3.操练活动(15分钟)教师播放《我的家在哪里》的视频,然后逐句播放,引导幼儿朗读出课文的每个句子。
然后教师和幼儿一起回答问题:“小熊有哪些家庭成员?他们都住在哪里?”引导幼儿回答。
4.绘画活动(20分钟)教师发放绘画纸、颜色笔等绘画材料,让幼儿自由绘制自己的家庭成员。
绘画完成后,教师让幼儿逐个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家庭成员的关系。
5.手工制作活动(20分钟)教师发放剪刀、胶水、彩纸等工具材料,教导幼儿制作一个折纸房子,并贴上自己家人的照片。
制作完成后,每个幼儿依次介绍自己的折纸房子,并说出自己家人的关系。
6.反馈与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词汇?我们还做了什么活动?”引导幼儿回答。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教后反思:这堂课幼儿对家庭成员和家庭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活动进行了实践。
但是,我发现有些幼儿在折纸房子制作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帮助更多。
为了更好地帮助这些幼儿,下次我将提前制作好一些折纸房子的模板,以便他们更好地进行操作。
1.1.4我的家在哪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1.4我的家在哪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a1da4c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b.png)
1.1.4我的家在哪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课时一、课时分析“我的家在哪里”作为全书的第一部分,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个人生活的社区环境着眼,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逐步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时“从社区看我家”着重让同学们知道和学会运用地图的三要素。
二、学情分析立足于学生的经验和年龄特点,由于学生对“社区”的概念相对“区域”概念要更显得模糊一些,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生动化,引导学生先从区域的角度变换进入“我们生活的世界”,然后将关注的目光聚焦于“我们生活的社区”,在对“我们的社区”描述过程中发现、总结并最终掌握一种适用于认识“区域和社区”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出社区的特点;掌握地图“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三要素,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用地图,找到具体的地方,并向人们描述它的相对位置;尝试用“东南西北”等术语来解说地图;通过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地图,进一步加深对地图的感性认识,增强收集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验使用地图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和能力;通过对社区情景的观察,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事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地图的“语言”及使用。
(2)教学难点:社区概念、对具体地点相对位置的描述。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家是我们认识社会的开始,我们对自己的家再熟悉不过了。
然而,你能够准确地描述你家的位置吗?请说一说你的家在哪里,并描述一下自己家周围的环境。
(学生分组活动,互相交流自家周围的环境。
)(新课教学)各组派一名代表,描述一下自己家周围的环境。
师:同学们描述其某个区域来之所以如此流畅,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之间有着比较密切的交往,这样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通常就被称为社区。
(展示“社区”的概念)结合实际,联系生活。
展示瑞安安阳街道社区居委会。
提问:不同的社区所处的位置很不一样。
幼儿园中班语言我家在哪里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我家在哪里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2f9d553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ab.png)
幼儿园中班语言我家在哪里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我家在哪里”这一生动有趣的主题教育,引导中班幼儿们探索自己家庭中的空间概念。
2.培养幼儿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增加幼儿们运用日常用语的机会,促进他们的语言进步。
3.培养幼儿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活动让幼儿们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二、教学准备1.用于描述家庭空间的具象语言资料(如家居用品、房屋模型等)。
2.运动场或教室中可以构建的模拟房屋模型,包括走廊、卫生间、厨房、卧室、客厅等,以及一定数量的代表家庭成员的娃娃或其他形象模型。
3.教师准备相应的家庭空间情境故事、听“我家在哪里”等儿童歌曲等。
4.备课的教师还需要熟知幼儿园中班各类教材和相关教学大纲,了解本次活动对应的具体内容。
三、教学流程第一步:引入(10分钟)1.教师可以首先给孩子们讲一个关于家的故事,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更容易进入主题,也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
2.播放《我家在哪里》等儿童歌曲,让孩子们跟着歌曲一起唱。
第二步:认识家中的空间(30分钟)1.教师向孩子们介绍各个家具的名称和位置,让孩子了解不同的家具和其功能。
2.向孩子们展示不同家庭空间的图片,并让孩子们猜测和描述图片中的场景。
3.教师可将场地打造成一座房子,让孩子们模拟居住在内。
可引导幼儿在场地内穿梭,摸索和掌握不同空间的位置和功能。
第三步:寻找自家空间(40分钟)1.教师可以模拟一些生活场景,例如“小明要去自己的房间拿玩具”,这时候老师就要引导小孩子们进行表达和描述,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空间概念。
2.孩子们分组进行寻找自己的房间、拾起自己的玩具等简单任务,教师为每组分配一个任务,并在旁边引导孩子们进行交流,同时也注意各个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第四步:整理和叙述(30分钟)1.分组讨论和命名和物品放置的规则。
2.让孩子们展示组内讨论的成果,主动分享个人发现和疑惑。
这一步旨在通过孩子们的语言和表述能力,加深彼此对家庭空间的理解。
幼儿园中班《我家在哪里》教案(通用8篇)
![幼儿园中班《我家在哪里》教案(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9f3f1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2f.png)
幼儿园中班《我家在哪里》教案(通用8篇)幼儿园中班《我家在哪里》教案篇1活动目标:1、能清楚地说出自己家住哪里,并制定附近的一些明显建筑物或公共场所2、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重难点:让幼儿完整地说出自己家的地址。
说出加周围的环境。
活动准备:《小朋友的书,我的家》路线图、房子图活动过程:一、引起兴趣师:小朋友和老师都有自己的家,那你们的家住在哪里呢?老师先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家。
我家住在00路00小区00幢00层00室师:现在,请小朋友自己来介绍一下,我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
二、说说我家在哪里1、怎么来师:小朋友说的都很仔细,可是老师要去你家该怎么去呢?幼:坐车师:坐什么车啊?幼:152、怎么找师:哦,老师知道坐什么车可以到哪个小朋友的家。
那老师下了车该怎么走呢?旁边有什么建筑物啊。
幼……师:哦现在老师啊知道怎么去你们家了,以后小朋友们要记住,如果客人要去你家一定要把路线讲清楚他们就能找到你们的家了。
三、拼一拼自己家的门牌号师:现在老师到你们家楼下了,那你们住在几楼的几零几呢,老师这里有一幢房子,傍边有小朋友的名字,现在小朋友要找到自己家的门牌号把名字贴上去。
四、找一找老师:老师现在能找到你们的家了,可是小红啊找不到家,我们一起来帮帮她好不好。
幼:好师:从幼儿园到小红家有很多的建筑物,她有很多的路线,可是哪一条最近呢师:哦,小红啊找到自己的家了,可是还有两个小朋友找不到,现在老师把书发下去,你们帮他们找一找,好不好?教师发书、小朋友画线。
教材分析:本次活动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让每个幼儿都知道自己家的具体方位,知道自己家附近有些什么建筑物,能找到自己的家知道该怎么去,更能准确的说出自己家的门牌号,在这个基础上能会看一些简单的路线图,能找到要找的地方。
活动反思:这是一堂中班的语言课,主要是为了让幼儿知道自己的家住在哪里,知道记得附近有那些明显的建筑物,知道去自己的家做什么车该怎么去。
我的家在哪里 教案
![我的家在哪里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d3727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37.png)
我的家在哪里教案教案标题:我的家在哪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家的位置。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方位词汇描述家的位置。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句型回答有关家的位置的问题。
教学重点:1. 方位词汇的学习和运用。
2. 描述家的位置的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教学难点:1. 运用方位词汇描述家的位置。
2. 运用所学的句型回答有关家的位置的问题。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
2.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准备一张地图,让学生看一下,然后问:“你家在哪里?”2. 学生回答问题,并尽可能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家的位置。
Step 2:引入方位词汇(10分钟)1. 在黑板上或PPT上展示方位词汇,如:上、下、前、后、左、右、里、外等。
2. 教师解释每个方位词汇的意思,并给出示例句子。
3. 学生跟读方位词汇,并尝试用方位词汇描述自己家的位置。
Step 3:练习方位词汇(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一张图片,让学生用方位词汇描述图片中物体的位置。
2. 每组派一名代表来描述,其他组员猜测描述的物体是什么。
3. 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Step 4:学习句型(10分钟)1. 在黑板上或PPT上展示句型:“我的家在……”。
2. 教师解释句型的用法,并给出示例句子。
3. 学生跟读句型,并尝试用句型描述自己家的位置。
Step 5:练习句型(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册,让他们完成相关练习。
2. 学生可以互相练习,用句型问对方家在哪里,并用方位词汇回答。
Step 6: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强调方位词汇和句型的重要性。
2. 学生可以尝试用所学的知识描述其他地方的位置,如学校、超市等。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家的位置,并运用方位词汇和句型。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鼓励他们多加练习。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我家在哪里》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我家在哪里》](https://img.taocdn.com/s3/m/a0963a9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a.png)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我家在哪里》教学目标1.能听说认读新词汇: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我、在哪里。
2.能够描述自己家的位置、大小和居住环境。
3.能够用简单的语句表达自己的家庭成员及家人特点。
教具准备1.《我家在哪里》绘本2.家庭图片、巨幅地图、玩具房屋、人偶等相关教具3.课件,包括新单词、例句、家的位置图、插图、小游戏等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课1.给孩子们出示《我家在哪里》绘本,引导孩子们观察插图和书名,并问:“大家可曾看过自己住在哪儿的照片?”2.显示新单词“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我”、“在哪里”,并让孩子们跟随读音重复练习和模仿。
Step 2 认识家的位置1.展示地图,指出家的位置在地图上的相对位置,并请每个孩子用中文简单介绍自己家的位置和周围环境的特点2.引导孩子们理解“在哪里”的意思并发表自己对“在哪里”的理解,并复习新单词。
Step 3 描述家的大小和居住环境1.展示玩具房屋,问孩子们是否知道房屋有多种不同形状和大小,引导孩子们以我家为例简单介绍家的特点。
2.通过讲述自己家的实际情况,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单词。
3.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新单词,教师可以采取图示法,将新单词与图片相关联。
Step 4 介绍家庭成员1.在黑板上展示图片,介绍家庭成员,让孩子们更加熟悉家庭成员及其特点。
2.通过简单的问题和实例,让孩子们学会表达自己家庭成员的特点和与家庭成员的关系。
Step 5 发挥想象力1.介绍小游戏,每个孩子都可以通过抽象画出自己的家,画好后介绍自己画的家的特点。
2.将孩子分成小组,进行“发挥想象力”游戏,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新的故事和场景,并补充介绍家庭成员的特点。
教学总结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和表达自己家庭成员、家庭环境的基本特点,并开发孩子们的语言表达与想象能力。
通过《我家在哪里》绘本、儿歌和小游戏等方式,使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新单词、理解和描述家庭及其成员特点。
我家在哪里幼儿教案
![我家在哪里幼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a7bd23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55.png)
我家在哪里幼儿教案教案标题:我家在哪里幼儿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学习和理解家庭的概念。
2. 培养幼儿对自己家庭的认同感。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导入幼儿对家庭的认知:通过问答、图片或故事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家庭的概念。
活动主体:2. 观察家庭照片:给每个幼儿一张家庭照片(可以是自己的家庭照片或教师提供的范例),鼓励他们观察照片中的人和环境。
3. 分享观察结果:引导幼儿轮流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内容,如家庭成员、家庭中的物品等。
4. 绘画家庭:给每个幼儿一张白纸和彩色笔,鼓励他们绘画自己的家庭,可以画家庭成员、房屋、宠物等。
5. 分享绘画作品: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邀请他们描述自己绘画中的内容。
6. 家庭角色扮演:设置一个家庭角色扮演区域,提供一些家庭用品和服装,鼓励幼儿模仿家庭成员的角色扮演,如爸爸、妈妈、孩子等。
活动总结:7. 总结家庭概念:通过问答或故事等方式,总结家庭的定义和重要性。
8. 家庭讨论:鼓励幼儿回家与家人讨论自己在幼儿园学到的有关家庭的内容,并与家人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
教案延伸活动:- 家庭拼图:准备一些家庭成员的照片,剪成拼图块,让幼儿组合拼图,认识家庭成员。
- 家庭游戏:设计一些家庭游戏,如家庭角色扮演游戏、家庭记忆游戏等,增强幼儿对家庭的认知和互动能力。
教案评估: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评估他们对家庭概念的理解和对自己家庭的认同感。
教案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中的图片和故事内容与幼儿的文化背景和家庭环境相符合,避免引发不必要的困惑或误解。
2.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尊重他们对家庭的不同观点和表达方式。
3. 在家庭角色扮演活动中,确保幼儿的安全和舒适感,提供必要的辅助和指导。
4. 适时提醒幼儿尊重他人的家庭,避免对他人家庭的评判或歧视。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幼儿理解家庭的概念,培养他们对自己家庭的认同感,并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中班语言教案及反思《我家在哪里》
![中班语言教案及反思《我家在哪里》](https://img.taocdn.com/s3/m/24ac9da3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96.png)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知识点梳理与讲解
地理位置概念
通过讲解地理位置的相关 概念,如方向、距离等, 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空间 意识。
家庭住址描述
引导幼儿学会用简单的语 言描述自己的家庭住址, 包括门牌号、街道名、城 市名等。
安全意识培养
教育幼儿不要随便透露自 己的家庭住址给陌生人, 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 。
结果分析
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但在 表达和运用方面还需加强。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但部分学生基础较差 ,跟不上教学进度。
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 ,不敢在课堂上表达 自己的想法。
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 单一,缺乏多样性和 趣味性。
针对问题提出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在课前进行预习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故事内容。
家长对孩子学习成果的关注和引导
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
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在《我家在哪里》这一主题下的学习 进度,及时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鼓励孩子表达和交流
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与孩子一起 讨论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引导孩子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理 解。
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应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如协 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提供学习资源等,以确保孩子能够 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温馨的课堂环境
生动的课堂表现
营造温馨、舒适的课堂环境,让幼儿 感受到家的温暖,有利于增强幼儿的 安全感。
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 动作来表现教学内容,吸引幼儿的注 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积极的师生互动
鼓励幼儿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和想法,同时教师给予及时的回应和 肯定,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中班语言公开课《我家在哪里》教案附反思
![中班语言公开课《我家在哪里》教案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f3ac76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2.png)
“中班语言公开课《我家在哪里》教案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认识家庭地址,理解家的概念。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3.激发幼儿对家庭、环境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家庭地址。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理解家的概念,并能够用语言描述。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2.家庭地址卡片3.玩具房子4.画笔、纸张四、教学过程1.主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自己家在哪里吗?那你们知道家的地址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表达自己的家庭地址。
2.教学活动(1)观看PPT课件,引导幼儿认识家庭地址的组成部分。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个家庭地址由哪些部分组成呢?(2)发放家庭地址卡片,让幼儿尝试表达自己的家庭地址。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家庭地址卡片,勇敢地告诉小伙伴们你的家在哪里。
(3)小组讨论,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家的位置。
师:请小朋友们分成小组,一起讨论一下,如何用语言描述家的位置。
3.实践环节(1)教师发放画笔和纸张,引导幼儿画出自己的家。
师:请小朋友们用画笔和纸张画出自己的家,并标明家的地址。
(2)幼儿展示作品,教师点评。
师:请小朋友们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来点评一下。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表达自己的家庭地址。
请小朋友们回家后,试着告诉爸爸妈妈你们今天学到的新知识。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看PPT课件、小组讨论、实践环节等多种形式,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家庭地址的表达方法。
2.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家的位置,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3.在实践环节,幼儿通过绘画的方式,进一步巩固了家庭地址的知识。
4.不足之处:部分幼儿在表达家庭地址时,语言表达不够清晰,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5.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关注,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家庭地址的表达方法,激发了他们对家庭、环境的探究兴趣。
《我的家在哪里?》说课稿
![《我的家在哪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52d0fc4b8f67c1cfad6b8f7.png)
《我的家在哪里?》说课稿遂溪三中杨波声一、说教材: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是中国当代散文单元,几篇文章有以叙事为主的,有以写景为主的,也有以抒发内心情思为主的。
散文的魅力来自作家的真见、真知、真情,来自文字和谐的色彩,自然的节奏,冲淡而隽秀的韵味。
因而,本章之学习必须反复阅读,用心品味,感悟所写之景,所言之情,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还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掌握散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冰心老人的《散文两篇》被编排在必修一第三单元散文单元的第二篇,可见其典型性和示范性。
《我的家在哪里?》是冰心老人晚年的一篇散文,文章短小,语言明朗,纯净而感人至深,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因而它能唤起人们潜藏在心底的美好的情感,让人也回念自己最初的家园。
二、说教学目标(核心素养):(一)、语言的建构与运用1、通过找寻并朗读文中出现“家”的语句,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2、让学生把“心中向往的家”写成小短文并分享,提高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二)、思维的发展与提升1、通过对“家”的探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灵魂深处永久的家”的深刻内涵,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审美的鉴赏与创造1、通过品读文章最后一段的文字,引导学生从语言、手法、情感等多角度赏析作品,感悟人性之美,获得健康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通过对“家”的探讨,理解“家”的深刻内涵,体味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加深对“家”的认识和理解。
三、说学情、教法、学法:(一)、学情分析:农村高中的学生,阅读现代散文并不多,虽然这篇散文并不难,学生可能能读下去,但很可能只是蜻蜓点水,难以抓住文章的重点,难以深入体味作者的感情。
针对学生的原有基础和心理状态,我决定采用下面的教法、学法。
(二)、教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1、朗读法:使学生全方位、立体化地感受课文;加深记忆,丰富词语,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我家在哪里》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我家在哪里》](https://img.taocdn.com/s3/m/94a24b5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8.png)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我家在哪里》教学目标•帮助幼儿掌握日常交际用语,学会表达自己家庭的地址。
•提高幼儿对周边环境的认知能力。
•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师演示板书•幼儿绘画工具、彩笔、贴纸等•幼儿家庭地址及周围环境图片、地图等教学流程1.起始活动:教师自我介绍•教师介绍自己的姓名、家庭地址,并现场标注在地图上。
•引导幼儿认识教师,并提出一些问题如:教师家住在哪里?教师家附近有哪些地方?2.进入主题:《我家在哪里》•制作的PPT课件或教师板书中介绍家庭地址及周围环境,并引导幼儿认识它们。
•引导幼儿用简单准确的语言描述家庭地址和周围环境。
3.绘画活动:画自己家的地图•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辨认自己家所在地理位置。
•幼儿使用绘画工具和材料,根据自己家的实际位置画地图。
并添加自己生活的周围环境和特殊地点。
4.小组活动:找到自己家•将幼儿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成员交流并比较自己家的地图。
•小组成员之间按照家庭地址及周围环境相似的程度,自由合作,组织小组活动,找到自己家所在位置。
5.课堂展示:分享自己家的地图和环境•邀请小朋友依次上台,展示自己画的地图,并向全班介绍家庭地址及周围环境的简单情况。
•教师引导并帮助幼儿学习、交流、分享,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评估通过幼儿课堂展示,以观察和记录为主要手段,了解幼儿能否较准确地描述自己家庭地址及周围环境,并评价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通过《我家在哪里》这个主题,幼儿能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还可增强与他人的合作意识。
通过教学,幼儿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家庭和周围环境,热爱家乡,珍惜身边的一切。
我家在哪里教案
![我家在哪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0802b7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b.png)
我家在哪里教案教案标题:《我家在哪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描述家庭位置的基本词汇和句型。
2. 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能够流利地描述自己家庭的位置。
3. 学生能够通过此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描述家庭位置的词汇和句型。
2. 学生能够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描述自己家庭的位置。
3.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家庭位置。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2. 卡片或图片,展示不同家庭位置的场景3.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纸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家庭位置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家庭位置的相关话题,例如:“你家在哪里?你家附近有什么地方?”步骤二:词汇学习(10分钟)1. 呈现并教授描述家庭位置的基本词汇,如“在、旁边、前面、后面、左边、右边”等。
2. 通过图片或卡片,示范并练习使用这些词汇描述不同家庭位置的场景。
步骤三:句型学习(15分钟)1. 呈现并教授描述家庭位置的基本句型,如“我的家在……的旁边”、“我家前面是……”等。
2.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并运用这些句型。
步骤四:口头表达练习(20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来描述自己家庭的位置。
2.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家庭位置,并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口头表达。
3. 教师在小组之间进行轮流点评和指导。
步骤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学生个别完成练习册或工作纸上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2. 教师适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步骤六: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强调学生的进步和亮点。
2. 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描述其他场所的位置,如学校、超市等。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制作海报或小册子,介绍自己家庭的位置。
2. 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描述周围环境的位置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布置预习内容。 (生字词等)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二)导入 中国俗言有云:日有所思, 夜有所梦。大家知道此话是什么 意思吗? 那你们曾有过什么样的梦? (学生畅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念,自 己的梦,那么大家知道冰心奶奶 的梦是什么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冰心老 人的散文《我的家在哪里?》。
1918年,冰心与母亲杨 福慈、三弟谢为楫在北京。
四.说教学过程
(三)检查预习 作揖 褂子 眷念 回溯 如饥似渴
巷道 娜安辟迦楼 陈玙 店铺
四.说教学过程
(四)整体感知
1、寻找解读的突破口 思考:同学们,大家发现这篇文章构思设计上有什 么特别之处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本文题目使用问号设疑,激起读者的兴趣。同时, 也暗示了本文的中心内容是寻找家园。
3、点拨法:即“点要害,抓重点;拨疑难,排障碍”,在关键 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因势利导,激发学生思维进行思考与 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以达到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的目 的,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4、自主合作探究法:在教学中想方设法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走进课堂,走进课本,走进 语文学习的乐趣之中。
②找出最能表达作者对中剪子巷的家的眷念之情 的句子。
“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 灵魂深处永久的家。”
中剪子巷
四.说教学过程
(五)课文鉴赏
1、梦境: 中剪子巷的家究竟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作者会深深的 眷念它?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思考问题交流讨论学习“梦 境”这一部分。
(1)中剪子巷的家的环境怎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 句子。
四.说教学过程
(五)课文鉴赏
1、梦境: (2)作者当时的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
明确: 文章通过慢镜头描述寻家的过程。 一方面衬托寻家的路途遥远, 另一方面通过缓慢的速度反衬作者归心似箭 的迫切心理。
(3)作者写道:“我看他褂子背后都让 汗水湿透了,也还没有走到中剪子巷!”, 这意味着什么?寄托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家在哪里说课稿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是中国当代散文单元,几 篇文章有以叙事为主的,有以写景为主的,也有以抒发内 心情思为主的。散文的魅力来自作家的真见、真知、真情 ,来自文字和谐的色彩,自然的节奏,冲淡而隽秀的韵味 。因而,本章之学习必须反复阅读,用心品味,感悟所写 之景,所言之情,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还必须在 教学中培养学生鉴定散文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掌握散 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作者当时的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 (3)作者写道:“我看他褂子背后都让汗水湿透了 ,也还没有走到中剪子巷!”,这意味着什么?
四.说教学过程
(五)课文鉴赏
1、梦境:
明确:
(1)“走过许多黄土铺地的大街小巷,街上许多行人,男 女老幼,都是‘慢条斯理’地互相作揖、请安、问好,一站就站 老半天。”
这句话既写出了老北平的风土人情;同时更具体的让我们感 受到“ 我家”所处的环境,突出了这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 友善、平和亲切的。当时的人们都是无忧、无虑、无争、无斗。
(教会学生散文鉴赏的方法——抓住散文的标题)
四.说教学过程
(四)整体感知
2、集体朗读 朗读要求: ( 1)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2)梳理文章思路并找出最能表达作者对中剪子 巷的家的眷念之情的句子。
四.说教学过程
(四)整体感知
①思路梳理 从内容看来,文章大概可以分为三部分:
一.梦的启示; 二.梦境; 三.梦醒
说明中剪子巷在现实生活中再也找不到 了,即使找到了那个老房子,也已经是物是 人非了。反衬现实是冷酷、冷漠、充满争斗、 浮躁不安的。
四.说教学过程
反衬
动动手, 写一写 所谓反衬,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
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
①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朝梁·王籍《入若邪溪》
1、知识与能力: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内容,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学会观察生活中 的普通事物,将其升华为深刻的哲理。
2、过程和方法:通过品味作者平实自然、 简洁含蓄的语言,体验情感。
3、情感过程与价值观:通过对文章的分 析理解,体味作者浓浓的乡愁和对过去美好生 活的留念,加深对“家”的内涵的理解。
教学重点: ①通过对“家”的探讨,体验作者的情感 和思想。 ②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要学生“学会学习”,而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 为主体的双向互动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以提 升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为目标,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自学自我提 升。据此定学法以下:
1、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 采用粗读的方法,使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和情感,积累整合基 础知识。通过仔细分析、揣摩、深入探究,即精读的方法,更好走入 文本,走进作家心灵。 2、自主合作探究法 找准切入点,设置问题,分组讨论,调动学生知识,引导学生解 决问题,培养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学生在问题和任务的推动下,以 主动的姿态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感性体验。 3、读写结合法 从阅读中学习写作,以读带写,以写促读,通过读写结合掌握散 文阅读的技巧和写作的技巧。
教学难点:对“家”的深刻内涵的理解。
(三)说课时:一课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该课的教材特点、教学目标以及 所教班级学生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本人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教学:
1、朗读法:使学生全方位、立体化地感受课文;加深记忆,丰 富词语,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
2、讨论法:设计和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就某一问题 各抒己见,通过多方交流,互相启发探讨,寻求获取真知和全面提高 学生素质。
冰心老人的《散文两篇》被编排在高中阶段散文单元 的第二篇,可见其典型性和示范性。《我的家在哪里?》 是冰心老人晚年的一篇散文,文章短小,语言明朗,纯净 而感人至深,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因而它能唤起人们潜藏 在心底的美好的情感,让人也回念自己最初的家园。
(二)教学目标
根据此文课型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和重难 点确定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