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王恕焕早在1922年,毛泽东在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演讲时就指出: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消灭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的最好理想。
1940年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
这种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区别于任何别的思想体系和任何别的社会制度的,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完全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
”[44]毛泽东明确地指出:共产主义是自人类有史以来最科学的、最进步的、最美好的理想,“一切共产主义者最后的目的”,就是“力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的完成”[45]。
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共产党人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46]。
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孜孜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在不断的探求中认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仰后,就更加并自觉地为之奋斗了一生,为中国人民和世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表现出了共产党人解放全人类的宽阔胸怀和崇高理想。
第一,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
毛泽东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和人类解放实现“世界大同”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唯物史观把人类的历史看作主要取决于社会生产的进步的历史。
生产不仅创造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财富,而且生产社会关系,并且最终生产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本身。
社会生产是唯物史观最重要的出发点。
在社会生产中,马克思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区分开来,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作为社会的基本矛盾。
它揭示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在阶级社会,这种矛盾运动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关于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思修论文
关于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思修论文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灵魂所系和共同的思想基础,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国社会的旗帜,发展的方向。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思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思修论文篇一《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必须认清的几个问题》摘要:在国际共运处于低潮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遇到一系列问题的历史背景下,要做到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高度上真正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必须进一步认清三个重大问题:在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历史轨迹的对比中认清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与公共管理相对落后的社会历史原因;在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与政治建设的效率对比中认清社会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民主稳步推进的伟大成就源自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控与惠民政策的对比中认清社会主义理论、实践引领着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和人类社会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
关键词: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理论探讨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7-0233-04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灵魂所系和共同的思想基础,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国社会的旗帜,发展的方向。
胡锦涛同志指出:“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
”在国际共运处于低潮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遇到一系列问题的历史背景下,要做到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高度上真正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进一步认清三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一、在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历史轨迹的对比中认清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与公共管理相对落后的社会历史原因与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社会主义国家的确存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与公共管理相对落后等问题,这是历史事实,毋庸讳言。
我理想中的社会主义
我理想中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我的理解很简单,就是社会各界人士如同一家人一般,人民群众和整个社会融为一个有机整体,在一片和谐的景象中逐渐发展。
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就是要以广大群众的利益,以整个社会的利益为目标,通过公平的社会财富分配制度,朝着对整个社会有利的方向发展的一个社会。
现实的社会主义从目前来看,社会的收入分配是严重不均的。
社会主义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利益,而目前的钱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整个社会的利益有从何谈起?作为一个普通人,衣食住行是生活所必要的行为,而当前社会,黑心棉、苏丹红、三聚氰胺、地沟油……这些层出不穷的食品、用品的安全问题,不仅损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切身利益,更损害着整个社会的诚信。
我国的医保制度在不断改善,但问题是人们在真正生病的时候却仍然看不起病。
而目前,人们最理想的社会主义正是能让他们与别人更加平等,让他们生活得更加安全,让他们在病魔缠身的时候能及时得到治疗。
我觉得,要实现社会主义,政府应该更加开放、更开明,以广阔的胸襟接纳社会各界人士提出的不满和建议,应该给人民提供更大更自由的空间。
人们能提出问题,说明他们对这个国家还是有很强烈的热爱,他们愿意和政府一起努力使社会变得更好。
国家应缩小贫富差距,尽可能做到社会平等,切实根据社会主义要求的“以按劳分配为主”分配收入。
在我看来,一个小公司的搞技术的设计师付出的汗水明显比银行柜台一个算帐的人更多,而他们的收入却相差甚微。
我觉得,国家要考虑整个大众的利益,尽力减少社会不同分工的人群之间的隔阂,可以提高低收入人群的工资,加强对社会中高阶级乃至政府内部人员的监管,要有一个健全的财政制度或者金融体系。
社会各界的专家们应站在人民的利益一边,尽自己的可能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知识,告诉老百姓一些特定情况下的特定事务,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当整个社会各界人士达到和谐共处、相互信任,社会主义也就不难实现了。
总的说来,我们应该自我努力,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做好自己,也给别人树立好榜样,这样能逐渐带动整个社会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对社会主义思想的一种传承。
作为理论和理想的社会主义
方式内部的一直还隐蔽着的性质 。这 已经 由
于剩余价值 的发 现 而完成 了¨ 4 。 ]3 2
就变成了科学。当然 , 科学的理论仍有待于实践
的检 验和确 证Biblioteka 。 恩格 斯指 出 , 两个 伟 大 发 现都 应 当 归 功 于 这 马 克思 。由于 这些 发 现 , 会 主 义 已经 变 成 了科 社 学 。关 于这两 大 发现 的具 体 内容 , 唯物 史 观关 如 于 生产力 和生 产关 系的矛盾 运 动 以及 经济基 础决
奠立 于社会 历史 发 展 的 客 观规 律 基 础之 上 , 想 空
现存 的 资本 主 义 生产 方 式及 其 后 果 , 是 它 但
不 能 因 而 也 就 不 能 对 付 这 个 生 产 方 式 … …但
是, 问题 在 于 : 方 面说 明这 个 生产 方 式 , 一 说 明资本 主义 生产方 式的 历 史联 系和 它对一 定
过 什 么 时候 发 现 纯 属偶 然 , 且 理解 因人 而 异 。 而
者的反作用原理 , 剩余价值学说的劳动二重性理 论以及从之出发, 区分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与抽
象 劳动 、 用价 值 与 价值 以及 区 分 生 产商 品 价 值 使
但 马克思揭 示 , 社会 主 义 从 空洞 的理 论 到现 实 实
今 已耳熟 能详 。 然而, 这两 大 发现 只是 社 会 主 义从 空 想 到 科 学转 变 的基础 与前 提 , 不 是 科学 社 会 主义 理论 而 本身 。我 以为 , 克思 的科 学 社会 主义 理 论 从 否 马 定方 面看 , 包含 了对 资本 和 私 有制 的批 判 以及对 与之 相联 系的剥 削 、 迫 、 自由和人 的片 面畸形 压 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内容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的一部分。
即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才能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扩展资料: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胜利之本,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之源。
正因为拥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和崇高追求,我们党才能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视死如归,谱写了“只要主义真”的热血诗篇。
2、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的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青年人实现人生出彩搭建了广阔舞台。
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
青年应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将个人愿望、个人梦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内容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内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都是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类共同福祉的目标。
尽管两者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都致力于建立一个无阶级社会,消除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公有制和共同富裕。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之一。
它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将摆脱私有财产的束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消除剥削和压迫,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对立和社会不平等的社会。
共产主义追求的是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变革,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历史发展阶段提出的一种社会主义形式。
它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体制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同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是实现现代化、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中国的实践中相互结合和互相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借鉴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原则和思想,但同时也注重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根据国情进行改革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中国在经济、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也成为了中国社会的基本价值共识,进一步凝聚了中国人民的共同意识和认同。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理想中的社会主义
我理想中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中,是既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理念,也拥有中国传统的文化基因,两者得到了结合。
这保持了对西方文化的尊重和积极借鉴吸取的精神。
“平情论之,东西文明,互有长短,不宜妄为轩轾于其间”。
社会的进步发展需要这两种文明的共同参与,“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实为世界进步之二大机轴,正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主张在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之间寻找一种兼容结合的文化空间,以使两种文明的精髓得以继承和发扬。
为此,提出了“第三文明”的概念。
1916年8月,在《“第三”》一文中指出:“第一文明偏于灵;第二文明偏于肉;吾宁欢迎‘第三’之文明。
盖‘第三’之文明,乃灵肉一致之文明,理想之文明,向上之文明也。
”在他的心目中,“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
,单靠东方文明或单靠西方文明都不能解决中国和世界的危机问题。
未来中国要走向社会主义,在文化上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并超越东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走“第三文明”的发展方向和道路。
基于这样的立场和认识,特别看好当时已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俄罗斯文明:“俄罗斯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而东西文明真正之调和,则终非二种文明本身之觉醒,万不为功。
”也就是说,东西方文明要相互结合、共同发展,除了要相互交流之外,还要有一种文明的自觉意识和自我观照,这样才能正确地看待彼此,相互取长补短。
社会主义要“互助、互爱,为大多数人谋幸福”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怎样的新型人际关系呢?李大钊认为,人们应该“互助、互爱,不是谋怨仇,并为大多数人谋幸福”。
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在社会中可以表现人的感情,且以尊重人格的观念出发”。
社会主义就是要通过对旧社会和人们精神的改造,“把那占据的冲动,变为创造的冲动;把那残杀的生活,变为友爱的生活;把那侵夺的习惯,变为同劳的习惯;把那私营的心理,变为公善的心理”。
理想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探析
理想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探析摘要:在各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普遍存在着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理想化的“理想社会主义”的倾向和做法,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过重大损失。
深入分析理想社会主义的特征,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社会主义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充分认识到他们的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因此反复告诫他们的后继者:“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
”然而,在各国社会主义运动早期的实践中,却普遍存在着违背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精髓,将马克思恩格斯基于特定历史条件下得出的具体结论理想化的“理想社会主义”的倾向和做法,导致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和损失。
深入分析和把握理想社会主义的特征,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表象的现实性与实质的空想性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的社会主义的建立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一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二是经济文化水平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的社会主义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确立的一种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
历史并没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轨迹去运行,社会主义不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在俄国、中国等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现实与设想之间的巨大差异,客观上要求采取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政策与做法。
但是,实践中,理想社会主义却不顾本国生产力水平低下、商品经济不发达、资本主义发展很不成熟的现实条件,而是把取得政权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决定性条件,希望通过覆盖全社会的国家计划,依靠行政力量迅速改变落后的面貌,尽快迈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政治作业:我眼中理想的社会主义
我眼中理想的社会主义班级:姓名:学号:众所周知,我国现在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多方面都还不是很健全,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于是,人们开始对社会主义产生种种疑惑和怀疑。
特别在苏联剧变后,许多中外学者对社会主义又提出了种种新的观点。
然而,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现在还是比较低级的社会主义,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足,还有待提高。
那么,什么是理想的社会主义?马克思理想的社会主义观点是:理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科学的社会化概念和扬弃私有财产这一历史基础上的概念,是真正实现了人类最高历史本性,即社会化本性的社会主义。
这是最高意义的社会主义。
在我的眼中,理想的社会主义,是和谐文明,平等公正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
在我眼中,理想的社会主义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是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一个创造人类伟大文明的社会。
一个真正为人民着想的社会。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正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描绘的那样:公平民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这里,人们和谐相处。
大家知道,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和谐的社会里没有贫富,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相处;人人都有饭吃,没有街头的乞讨者;人人都有房子住,没有街上的流浪者;人人都有医疗保障,不用再为看病发愁。
人人都有书读,举止行动很文明。
人人都真正的幸福快乐,和睦相处。
正如老子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片盛世景象。
这样,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就会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才能得到正确处理,人民的切身利益方可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在这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我心目中理想的社会主义
我心目中理想的社会主义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国度的人,受限于时代、地理和文化背景以及知识局限等,心目中的理想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年龄不同、履历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社会地位以及拥有的财富不同等等,心中的理想的社会主义也是不同的。
我心目中理想的社会主义就是和谐的社会主义人类对未来的追求并不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是为了给子孙后代寻找一条光明的坦途。
温饱——小康——和谐,我们的理想在一步步变成现实,昨天的理想成了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理想也许就是明天的现实。
对于和谐的社会主义,相信大部分人都不会陌生,而如今我们的国家也正在努力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
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同时也是我的理想。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而这样的社会是人人都向往的社会。
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我们如今的社会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正是这些因素严重地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发展。
有学者提出,当前社会中最不和谐的,还是收入分配差距的过大,而且很多是由不公平分配所造成的。
比如腐败、权钱交易、偷税漏税、走私贩私和垄断性行业。
还有人与自然的相处现在也变得不和谐。
我认为上面这些不和谐的因素不应该出现在我理想的社会主义里,我心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努力实现公平分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让每个劳动者拥有平等的就业权利,也是实现收入分配起点公平的必要条件,为此需要完善就业制度。
就业关系个人的收入状况,关乎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就业平等意味着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有平等的就业权利,这一权利不因个人性别、年龄、民族、地域、文化、经济能力及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第二讲-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莫尔首次系统论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理想,具有开创性历史 意义,他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伟大先驱。但他的思想带有小生产者、 平均主义、禁欲主义的思想特点,理论显得比较肤浅。
人文与经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对人 类社会实践的影 响是人类历史上 任何理论都无与 伦比的。
毛泽东与斯诺说:读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等 ,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学会用“阶级斗争”解决中国革 命问题。
人文与经法学院
《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
(1)关于世界市场和世界历史的论述对今天理 解经济全球化具有指导意义;
人文与经法学院
第一,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是指16—17世 纪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主义思 想,其理论表现形态是空想社会主 义思想,其代表人物有:莫尔、康 帕内拉、闵采尔。
莫尔的思想
人文与经法学院
莫尔认为,社会的一切灾难,归根到底是由私有制产生的。他 认为英国“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制度在吃人, 他是主张消灭私有制的第一人。
能量守恒与转化规律证明各种能量之间 内在联系。
物种起源学说(达尔文进化论),证明世 界上一切生命发展的规律。
人文与经法学院
人类思想三大优秀成果
德意志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黑格尔 费尔巴哈
大卫·李嘉图 亚当斯密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辨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 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 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理想社会主义
我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主义班级:SJ1161 姓名:陈刚学号:201120183010 佛家云:发现自性,终成佛果。
社会不也是一个更高意义上的人?发现自性,就是解决了它的最根本的问题,这是一条漫长的路。
发现社会的自性,演变一个完美的社会,也是一条漫长的路。
马克思讲到了未来的社会主义按需分配,各取所需。
这个是根本的核定标准,是合理的科学的。
他只讲根本原理,从本质上来定性共产主义社会的。
他没有想到,也没有必要去想那时的共产主义社会应该由哪几个因素来支持起来。
我想说的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框架模式,我估且妄言设想一下。
一是社会财富的高度发达,二是社会资源的高度丰富,三是国民素质的高度自觉,四是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五是民主思想,人权思想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六是国家民族文化高度文明和先进,七是社会的各个有机部分的运作的高度谐调,八是高度环保,九是教育高度先进,十是社会资源的分配将是十分平衡,差异最小化。
想要知道中国未来的样子,那么就必须了解中国的症结所在:1、中国是人制社会,法制化程度很差,法律还不是很健全,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完善。
2、社会财富分布不均,贫富悬殊大。
3、道德体系崩坏,信仰缺失。
而中国当下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房价一升再升,已经带来很多的后续问题;2、教育费用还很高,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3、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
关于中国未来社会的猜想:中国未来社会的样子,简而言之一句话:是一个高度智能化的社会。
什么是智能化的社会,我个人以为它不光是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更本质上来说,所谓的智能化社会,是指社会这个大的系统将会是一个高度完美,社会体系高度严谨和谐调有序的社会。
直接地说就是社会的行政,司法,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有机部分呈现一种高度谐调和互辅互助,互相促进,互相平衡的一种状态。
那个时候,社会这个大系统,就像一个超级计算机,对待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就像是对待每一个系统内部的信息一样,有着它的科学的规范和管理,一切都井然有序,和谐自然。
李大钊理想中的社会主义 为大多数人谋幸福
李大钊认为,那种认为“社会主义实行后,国家和社会权利逐渐增加,个人自由易受其干涉,遂致束缚”的看法,是对社会主义的误解;“社会主义是保护自由、增加自由者,使农工等人均多得自由”。在李大钊看来,尊重人的个性、关注个性发展,是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1921 年12 月,他在《由平民政治到工人政治》中指出:“德谟克拉西与社会主义,在精神上亦复相同。真正的德谟克拉西,其目的在废除统治与屈服的关系,在打破擅用他人一如器物的制度。而社会主义的目的,亦是这样。”以此之故,李大钊认为社会主义不仅不排斥民主与自由,而且要发展民主与自由,它在精神上与民主、自由相通。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的核心和目的都是为了人的自由和个性发展。“德谟克拉西,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都要尊重人的个性。社会主义的精神,亦是如此。”
但是,尊重个性、保护自由,并不是不要社会秩序。在1919 年2 月的《战后之世界潮流——有血的社会革命与无血的社会革命》一文中,李大钊指出:“真正合理的个人主义,没有不顾社会秩序的;真正合理的社会主义,没有不顾个人自由的。” 也就是说,个人自由和社会秩序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不可片面地强调某一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李大钊提出“真实的自由”和“真实的秩序”的概念。他说:“个人是群合的原素,社会是众异的组织。真实的自由,不是扫除一切的关系,是在种种不同的安排整列中保有宽裕的选择机会;不是完成的终极境界,是进展的向上行程。”“真实的秩序,不是夸大压服一切个性的活动,是包蓄种种不同的机会使其中的各个分子可以自由选择的安排;不是死的状态,是活的机体。”
Hale Waihona Puke 李大钊判断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富”,也就是说社会主义要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物质、精神产品。
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关系
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关系理想是我们每个人心灵世界的支柱,是我们心灵世界的核心,失去理想,我们将变得迷茫,变得空虚,变得失去自我,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理想。
理想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同时理想也是人们前进的动力,如果没有远大、正确的理想,我们的发展将会变得十分不利,没有理想为我们提供精神力量,我们就有可能走向失败。
所以我们大学生必须要树立一个正确的理想,尤其是在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上。
我们要做到的个人理想的实现,就是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
这是因为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每个人的表现都是不相同的,有的人的理想是高远的,有的人的理想是短浅的,而当我们的理想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结合时,我们的理想将变得更加远大。
一个人的理想是多方面的,从对象上来说,分为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虽然对象不同,但是它们都具有着理想的共同属性,即实践性,实现可能性,时代性和阶级性这几点。
下面我将从理想的特征属性方面来谈一谈为什么要让自己的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结合这个问题。
首先,从实践性上来说,理想是来源与实践的,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综合的产物,个人理想是我们对生活的一种未来预期,是我们对未来发展的规划,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无论是工人,农民还是知识分子或其他的劳动者,都会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本职任务,因此,当我们想要为自己设立一个理想时,是会受到社会的影响的。
现阶段我国各民族的共同理想正在被社会所实践,我们是不可能摆脱社会的大环境去设立理想的,脱离了社会实践,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相违逆的理想是没有实践性的。
所以我们只有让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才能获得有实践性的理想。
其次,从实现可能性方面来说,在这个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已经被确立的环境下,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建设,社会建造了很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条件。
社会主义发展和共产主义最高理想
社会主义发展和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网络10—01满丹凤10200211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各尽其能并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民提供了各尽其能的舞台,极大地激发着人们的创造活力。
在这方面,我们党从制度和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方法和措施:一是尊重劳动,即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二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三是尊重创造,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四是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即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尊重人民诉求的社会。
在各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同时,各个阶层和群体也必然表达他们的权利诉求、民主诉求、公正诉求以及政治诉求。
对于这些利益诉求,我们党充分尊重,并积极整合他们的合理要求,努力凝聚他们当中的有效力量。
这有利于形成一种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各得其所的社会。
尊重人民诉求必须做好“整合和凝聚”工作。
而整合和凝聚的目的是使人们能“各得其所”。
其基本特征是,力求保持各种因素、力量以及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协调与平衡,使公平和正义的理念得到体现。
各得其所,指每一个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能公正地得其所应得。
公正是各得其所的本质,公正产生和谐,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根据有的同志的观点,各得其所主要包括一个社会能使社会成员各得其岗、各司其职、各守其则、各得其位和各享其成;各得其岗,就是人有其岗,而且使人的能力与岗位相匹配,得到合理配置;各司其职,就是社会成员要具职业精神,能够认同并恰当地承担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在其职尽其责,做好本职工作;各守其则,就是每个社会成员要具有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自觉遵循社会规则、角色规范和规章制度,以及合法的公共秩序;各得其位,就是社会成员应根据能力和贡献来获得相应的职位和社会位置;各享其成,就是社会成员既能合理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使其付出能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回报,也能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社会主义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社会主义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社会主义理想是源于共产主义思想的一种社会制度憧憬,其追求的核心价值是社会公平、人民共同富裕和国家发展的可持续性。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社会主义的实现过程中存在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探讨这种差距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
一、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理想中,经济公有制被认为是消除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发展的限制,很难完全实现公有制经济。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予私人企业更多机会,导致国有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此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坚持和改革相结合的原则。
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通过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创新,提高其竞争力和效率;另一方面,要逐步推进市场改革,鼓励和支持私营企业的发展,促进多元化的经济发展。
此外,还要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确保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减少贫富差距。
二、政治体制社会主义理想中,政治体制应该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所有权力来自于人民。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权力集中、民主机制不完善,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存在权力腐败和官僚主义等问题,导致民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较低。
要缩小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政治差距,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一方面,要加强法治建设,保证权力的合法性和透明度,加强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和惩处。
另一方面,要推进民主制度的改革,加强公民教育,促进公民的参与和政治意识的提升。
同时,还需加强党和政府的监督体系建设,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和监督的有效性。
三、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理想中,社会平等和公正是至关重要的价值追求。
然而,在现实中,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存在着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不公等问题。
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不完善,导致一些弱势群体生活条件的恶化。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
我心目中理想的社会主义
我心目中理想的社会主义――“家庭和谐”的社会主义国以家为基,家以和为贵。
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家庭是最基本的单位。
“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家庭是否和谐,关系到每个人的幸福,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稳定和积极功能的充分发挥,进而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健康、稳定,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构建首先应从营造和谐家庭开始。
因此,我心目中的社会主义和谐家庭是这样的:幸福美满的和谐家庭,夫妻恩爱、互信互帮、民主平等、沟通协商,抚幼养老,责任担当,团结和睦、包容善良。
双方都有正确的婚姻家庭观,把男女双方纯洁的感情放在首位,把婚姻家庭建立在情笃意深的感情基础之上。
树立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特征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懂得自尊自爱,珍惜青春名誉,不做破坏他人家庭幸福的事。
双方都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志艰苦创业、勤奋进取,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创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美满幸福的家庭是预防家庭暴力、未成年人犯罪发生的最有效的“疫苗”。
对于家里的长辈,我们的关爱理念仅仅停留在“ 满足老年人这个群体的衣食需求”这个层次上是远远不够的,这个群体渴望融入社会的强烈意愿,他们一样有自尊和梦想,他们最需要的是平等。
帮助他们树立“像健全人那样生活”的信念,使他们自主、自立地生活才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对于家里的晚辈,我们应该尊重他们,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
在大多数家庭中,父母总是过度地关心孩子的一切而忽略了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父母不应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在家庭中他们只是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决策者。
和谐的家庭关系是需要交流的,尤其是现代社会处于一种信息爆炸的局面,对每个家庭成员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尤其是一些负面信息,容易使人迷失自我。
因此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沟通,彼此之间多交流,在某些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
有了困难大家一起面对,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家庭支持系统。
另外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交流也非常重要,美国汽车巨人亚科卡有一句名言“给予始于家庭”,对家人的关爱,并不是仅仅是表现在你挣了多少钱,更重要的是要多花时间陪伴家人,尤其是老人和孩子。
的社会主义理想与实践
的社会主义理想与实践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主义理想与实践已经成为人们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议题。
社会主义理想的核心在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与人民共享幸福的目标,而社会主义实践则是为了实现这一理想而不断探索、改革和发展的过程。
社会主义理想的核心是追求社会公平与正义,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弱势群体的利益受到侵蚀,社会阶级矛盾日益突出。
为了改变这种不公平现象,社会主义理想提出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即通过改革制度和社会结构,使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解决贫富差距,同时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
这一理念的实现需要建立公正的法律制度和市场机制,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加强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使每个人均有机会获得教育、就业和发展。
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也需要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使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念贯穿于人们的日常行为和思维之中。
然而,实现社会主义理想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来逐步实现。
社会主义理念的实践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开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世界社会主义实践带来了新的契机。
在中国,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开始了艰巨的探索和实践。
7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开放举措和经济建设,成功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
社会主义的实践不仅仅是经济建设,更包括了政治制度、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
在政治制度方面,社会主义实践需要建立一种符合人民利益、能够有效治理国家的政治体制。
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等机制,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生态。
在文化建设方面,社会主义实践需要培育和发展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匹配的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只有通过培育良好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进一步凝聚人们的精神力量,引导人们的行为观念和道德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的社会主义
11010124
宗明明
相关介绍
•二战结束以后,民主德国被占领区变成了苏联的傀儡,一个号称是社会主义的国家。
他们物资短缺,密探密布,人们生活在互相监视下的恐惧之中。
很多人自杀了,更多的人逃离到了联邦德国。
可在89年十月一个夜晚的柏林,几百名平民走上了街道,包括社会党党员克里斯蒂娜的儿子阿历克斯,高呼要推倒柏林墙,他们要求更多的民主,更多的自由。
随后这些人遭到了武警的镇压,很多人被警棒打的重伤,而且他们都被逮捕,并被起诉。
克里斯蒂娜心脏病发晕倒过去,不省人事了好一段时间。
当她醒来,她熟悉的国家已经改变——柏林墙推倒,民主德国的社会主义也随之瓦解。
就这样把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成为了一个国家。
前共产党政权心甘情愿的缴枪了。
克里斯蒂娜——执着
•两德统一前夕的前东德统
•一社会党党员克里斯蒂娜是一
•个对党和社会主义都无比忠诚
•的老党员,她把自己的一生都
•献给了她的党组织,甚至在她
•的丈夫逃往西德过后,她依然
•留在社会主义的祖国东德养育着自己的一双儿女,并且教育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
正如她儿子的那句话:她把自己嫁给了社会主义。
在她醒来后,克里斯蒂娜生活在一个欺骗她的梦境中,至死不能醒来;或者可以说她其实已经明白这一切只不过是一个乌托邦似的梦幻,然而她沉浸在自己的所谓“信仰”中而不愿意醒来。
片中她从床上独自一人跑到门外,看到列宁像被吊车移走的情景中,那惊愕的眼神,也许让她难以置信。
但由梦境而至现实,其带来的冲击力是不可估量的,纵然是谎言,也一如肥皂泡一样最终陷入破灭的境地……
阿历克斯——孝道
89年阿历克斯加入了街
头的游行示威,高呼要推倒
柏林墙。
虽然政治信仰不同,
但亲情却依然存在,克里斯
蒂娜依然是阿历克斯的妈妈,
尽管阿历克斯不喜欢这个党和社会制度,但他却非常爱自己的妈妈。
在克里斯蒂娜昏迷了八个月又苏醒的这段时间内,为了不刺激自己的妈妈,阿历克斯隐瞒起了这一段时间以来两德天翻覆地的政治变化,藉着对母亲的爱而在这一个狭小的房间里改写、编造着历史,为母亲编织着一个理想中的社会梦境。
从食物到服装,再到假新闻,他模仿着民主德国的一切,只为给母亲制造一个民主德国的天堂,让母亲安心的离去。
思考
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成为了一个国家。
这样的结果是好还是坏呢?
在欧美国家眼中,这是民主的胜利;在共产党执政的国家眼里面,这却是一场失败。
可谁观注过前民主德国的平民,他们作为事件的亲身参与者,究竟是觉得好还是觉得坏呢?告诉你们吧,你将会在一千个人眼中,得到这个问题一千种不同的看法。
对那些以前倍受尊敬的国家管理者们来说,没权利的日子将失去别人的尊重;对那些学校的教授或医生来说,增加数倍的马克将另个人的生活变得很滋润;对民主德国随苏联航天飞船登上太空的宇航员来说,失去荣誉变成了出租车司机也许是很没面子的事情;对青年们来说呢,他们可以自由的享受欲望带来的乐趣,不必受人指责道德的堕落,但新社会里的竞争却让他们面对失业的压力。
现实
从发生在德国的变化我得出了一个答案,那就是我虽然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发生变化,但我认为,变化对于一般人来说,并不能给每一个人满意的答案。
平心而论,中国虽然还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态度恶劣的部分国家公务人员,土匪一样的公安与城管,没有知识却天天给人讲道理的党政机关公务员,道貌岸然却满肚子男盗女娼的腐败领导,北京那些靠父辈威望与资源狐假虎威的太子党,仍在最低贫困线下挣扎的底层百姓,进城打了十几年工却满不起城市房子的异乡人。
可如果社会发生了大的变化,这些就可以改变了吗?相信我,答案将仍是否定的。
再见列宁
列宁──这个马克思主义的
信徒、马列主义的创立者之一,
不仅一手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
会主义国家,而且为我们编织了
一个美丽的乌托邦似的光环:社会制度无比优越,人民当家作主,从按劳分配过渡到按需分配,物质生活高度发达,没有阶级压迫,仿佛这这种社会制度就是自由、民主的代言词……但是,梦境毕竟是梦境,乌托邦永远都是虚幻和遥不可及的,在经历了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过后,马列主义和建立在马列主义学说基础上的这种乌托邦似的社会制度早就失去了它的魅力,被人们踩在脚下……这些建立在所谓共产主义信仰上的空洞的社会理想,纵然被编织得如神话般美丽,却都远远脱离了人类的最基本价值观念──人权与自由,其结局当然只有一个,就如电影中的一座座列宁铜像被吊车移走一样。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