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资料9 中医对疟疾的认识及治疗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中医对瘧疾的认识及治疗原则


赵成春;田令群



瘧疾是经过按蚊或瘧蚊刺咬人体被瘧原虫感染而发生的传染病,少数由输血及先天胎盘传染。其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的发冷、寒战、高热、出汗、脾大、贫血、白血球减少等症状。引起人发病的瘧原虫有四种,①间日瘧原虫,②三日瘧原虫,③恶性瘧原虫,④卵型瘧原虫。临床上将瘧疾分为间日瘧、三日瘧、恶性瘧三种。早在公元前二千多年,我们伟大的祖先已认识了瘧病。如周礼天官内配载:“……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瘧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此外,礼记月令中说:“孟秋行夏令,民多瘧疾”。永生通天论中说:“夏伤于暑,秋为瘧疾”。由放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限制,我们的祖先只能凭借瘧疾临床症状特征及流行病学去判断瘧疾,而不可能从显微镜下去查着瘧原虫来作为诊断。当然流行病学、症状特征在今日诊断瘧疾来说,一如其他传染病,仍有其重要意义。中医对于瘧疾的诊断,已如上述。而治疗则以“随证施治”为准绳。即是说,从患者在感受瘧原虫后发病时的全身反应——症状,来分析邪之处所——“居半表半里”或患者之“虚”“实”状况,从而决定用药物及针灸的治疗原则。


中医对瘧疾的认识


一、关于流行病学方面:①季节——内经云:“夏伤于暑,秋必痎瘧”,丹溪曰:“风暑之瘧多因夏月在风凉处歇”。②地区——景岳全书:“瘴瘧一证惟岭南烟瘴之地有之”,唐白居易诗中有“闻道云南有沪水,椒花落时瘴烟起,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⑥气候——景岳全书:“瘴气惟东南之域乃有之,盖岭南地气卑湿,雾多风少,且以各时常煖”,又云:“广南每以暑毒为患者,盖一岁之间暑热过半,使人难避免而易犯”。④适应性——证治准绳:“南人不以患瘧为意,北人则畏之,北人而在南方发者尤畏之”,景岳全书:“凡往来岭南之人及宦而至者,无不病瘴而至危殆者也,土人生长其间,与水土之气相习,外人入南必一病,但有轻重之异,若久而与之俱化则免矣”。以上,证之现代学理,可知瘧疾的流行确实与季节,地区的气温、气湿、地势有关系,因为这些条件与瘧蚊的繁殖及瘧原虫在蚊体内发育均有关系。此外,久居瘧疾流行区的人可因瘧原虫重复感染而获得免

疫性,“南人不以患瘧为意”颇有道理

二、关于瘧疾发病方面:经云:“阴阳相搏而瘧作矣”。瘧论:“帝曰瘧间日而作者何也,歧伯曰,其气之舍深,内薄于阴,阳气独发。阴邪内著,除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日而作也”。又云:“瘧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藏横连募原也”。又:“邪气与卫气并居,合则病作,离则病休”。这些描写中,指出了“邪”“正”相搏在瘧疾发病上的意义。换言之,则已蕴育着机体与内外环境统一的关系。
三、关于瘧疾症状方面:往来寒热为瘧疾典型症状;沈氏尊生:“凡寒热发有定期者瘧也,无期者诸病也”。脾大、贫血、消瘦的久瘧症状;如温病条辨:“瘧久不解,胁下成块,谓之瘧母”又“瘧邪久覊,因瘧成劳,谓之劳瘧,络虚而痛,阳虚而胀,胁有瘧母,邪留正伤”,其注解中谓“前者为瘧邪火扰正气必虚,清阳失转运之机,浊阴生窃踞之渐,气闭则痰淤血滞而块势成矣;后者则为气血两伤也”。据此可知,中医已从瘧疾过程中认识到因瘧成块(瘧原虫引起的增生性脾大)以及因瘧成劳(瘧原虫破坏红血球所致之贫血)的因果关系。对恶性瘧疾(瘴瘧)的认识:证治准绳:“瘴瘧者,挟岚瘴溪源蒸毒之气致然,自岭以南地毒苦炎,燥湿不常,人多此病,其状血乘上焦,病欲来时令人迷困,甚则发燥狂妄,亦有哑不能言者,此因败血瘀于心,毒涎聚放脾”,至于瘴瘧出现黄疸与疱疹,在景岳全书冷瘴中提到“疮发于唇”,热瘴中谈到“发黄”。


症状及分类


往来寒热为瘧疾的典型症状。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一、发寒期:有寒战,面色苍白,手足发绀,持续半小时至一小时之久,当时体温已上升。二、发热期:寒战止后,继以高热,面色潮 红,同时有头痛,口渴,脉搏频速,体温可至摄氏四十度以上,持续约一至七小时。三、出汗期:高热后全身大汗,体温骤然下降,此时除疲劳外,病人顿觉轻快,这期约二、三小时。上述往来寒热之典型症状,一日瘧“恶性瘧疾”多为每天发作一次,间日瘧二天发作一次,三日瘧三天发作一次。发作的时间可在日间,也可在夜晚,“气虚则日发,血虚则夜登”(医鉴)。其瘧疾的过程随各种瘧原虫而不同,“三日一发者,受病一年,间日一发者,受病半年,连日发作者,受病一月”(丹溪)。按现代医学的瘧疾过程观察,一日瘧自然痊癒率颇高,即使未经治疗,平常也不超过六周,但在发病过程中,随时有凶险发作的可能。间日瘧之定期发作未经治疗者,平均连续发作十次左右,然后有十天至两周间歇期,再复发,偶而

如此延续至二、三月之久,始告停止。三日瘧自然痊癒率最低,由发作开始至停
止可达数月至数年之久。
瘧疾除上述往来寒热的典型症状外,还伴有其他症状。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可出现脾大、贫血、消瘦等症状。中医将这些症状按六经、脏腑、外感及其他见症来分类;并且重视寒热的多少及程度,因之,关于寒热症状描写很详。今分述于下:
Ⅰ.按六经见症来分:①足太阳症瘧:往来寒热,伴有腰痛,头痛重,遍身骨痛,小便短赤,先寒后热,热退,汗出多。(普通型瘧疾)②足阳明症瘧:往来寒热,伴有头痛,鼻干,渴欲引饮,不得眠,先寒,洒淅寒甚,久乃热,甚则烦躁,畏日月火光,热退,汗出。(普通型)③足少阳症瘧:往来寒热,伴有口苦,耳聋,胸胁痛或呕,身体倦怠不耐烦,见人惕惕然,寒不甚,热不甚,热多,汗出甚。(普通型)④足太阴症瘧:往来寒热,伴有不乐,善太息,不欲食,先寒后热,热过汗出而已,热甚者口渴。(普通型)⑤足少阴症瘧:往来寒热,伴有腰痛,脊强口渴,呕吐,小便短赤,欲阳户牖而处,寒从下起,寒热俱甚,寒少热多,其病难已。(普通型)⑥足厥阴症瘧:往来寒热,伴有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意恐惧,易太息,先寒后热,甚则色苍如欲死,成头痛而渴。(普通型)
卫.按五脏见症来分:①心瘧:往来寒热,伴有心烦,欲引清水,寒多而不甚热。或热多神昏谵语。(脑型瘧疾)②肺瘧:往来寒热,伴有心寒,寒甚则热,热时善惊,如有所见。(普通型)③肝瘧:往来寒热,伴有面青,太息,状若死。(普通型)④脾瘧:往来寒热,伴有寒时腹痛,热时腹鸣,鸣已汗出。(胃肠型)⑤肾瘧:往来寒热,伴有腰脊痛,大便难,目煊煊然,手足寒。(普通型)
Ⅲ.按外感见证来分:①风瘧:往来寒热,伴有恶风自汗,头痛,烦躁。(普通型)②寒瘧:往来寒热,伴有恶寒无汗,挛痛。(普通型)③暑瘧:往来寒热,伴有里实不泄,烦渴而呕,肌肉消削。(普通型)④湿瘧:往来寒热,伴有小便不利,身体重痛,肢节烦疼,呕逆胀满。(普通型)
Ⅳ.按其他见证来分:①痰瘧:往来寒热,伴有胸中满闷不适,或头痛肉跳,吐食呕沫,甚则昏迷卒倒。(脑型)②食瘧:“即胃瘧,往来寒热,伴有饥不能食,食则胀满呃逆,腹痛。(胃肠型)③劳瘧:往来寒热,患者素弱,久之伴有精神衰耗,内热不清,肌肉消削,渐至往来潮热,致成痨瘵。(瘧疾引起的贫血消瘦)④瘧母:往来寒热,久之胁下成块(瘧疾引起的脾大)。⑤瘴瘧:(恶性瘧疾)景岳全书:热瘴者,热沉昼夜,如卧炭火中。(过热型)又:寒多热少、或寒少

热多者为冷瘴。(普通型)最重者,一病便失音,莫知其所以然者为哑瘴。(脑型)⑥牡瘧:单寒者或寒多者是也。(寒冷型)⑦瘅
瘧:单热不寒者是也。(过热型)
此外,还有疫瘧,温瘧,血瘧之称。


治疗


中医认为凡疾病均由一种致病动因“邪”与机体抵抗力“正”相争的结果。而瘧疾的致病动因,吴瑭谓为“瘧邪”。由于时代及科学工具的限制,中医不能在显微镜下指出“瘧邪”是“瘧原虫”。但认为瘧疾是一个独立的病,并对其临床特征有深刻的认识,这是可以肯定的。认为瘧疾的发生与地区、季节、气候、适应性有关,在南方、在夏秋而卑湿多雨之地多患瘧疾,瘧疾的主要征象为定期的往来寒热发作,“凡寒热发有定期者瘧也,无期者诸病也’脉搏弦数,以后可出现脾大(瘧母)及贫血、身体衰弱、消瘦(劳瘧)等。上述是中医认识瘧疾的主要根据。治疗时还要从症状上辨别发寒期、发热期的程度及持续时间,从体质上辨别患者之“虚”“实”“寒”“热”,从过程上辨别瘧疾之新、老、久、暂,分析瘧疾的其他伴有症状及脉象上之弦、细、迟、数, 确定治疗方针,治疗包括药物、针灸两方面:
I药物治疗:
一、瘧疾初发:瘧疾初发,为邪居半表半里(所谓少阳症),这时勿截瘧,与以和解之剂治疗,常用1.小柴胡汤。2.清脾饮。
待瘧疾发作二、三次后,才主张截瘧,常用1.小柴胡汤加常山方。2.截瘧常山饮。3.常山饮。4.七宝饮。
服法:截瘧的药物不在瘧疾方发或正发时服用,恐药病交争,转为深害,须在未登两小时之前或发作日的清晨服用,在治疗中,注意饮食、生活,避免饮酒等。
瘧疾特殊伴有的症状,有以下的治疗法。
过热型(如瘅瘧、温瘧、热瘴):常用1.白虎加桂枝汤。2.安宫牛黄丸。
寒冷型(如牡瘧):可用四逆汤。
脑型(如心瘧、痰瘧、哑瘴):可用安宫牛黄丸。
胃肠型(如脾瘧、食瘧“胃瘧”):可用1.小建中汤。2.加味露姜饮。
笔者按:中医书籍载,瘧疾除往来寒热外,伴有的其他症状是按六经、五脏、外感及其他见症而处方的,这类方剂很多,其中方药内容多有重复,不作一一介绍。
二、瘧疾久发:瘧疾治疗不当,或未经治疗,久久发作,而出现脾大者,叫“瘧母”,这时须针对瘧母进行治疗,可选用1.鳖甲煎丸。2.鳖甲饮子。3.瘧母丸。
瘧疾绵延,脾大,贫血,四肢无力,精神萎靡,发育迟顿,消瘦,叫“劳瘧”,即所谓“虚证”。这时,给与补气、补血等类药物,以恢复抗体的抵抗力,使患者有能力佔胜“瘧邪”。可

选用1.补中益气汤。2.十全大补汤。3.加味异功汤。4.青蒿鳖甲汤。
Ⅱ针灸治疗:针灸治瘧,穴位很多,兹选用常用的列入下表。
方剂:
一、瘧疾初登
:
小柴胡汤:柴胡二钱 黄芩三钱 半夏三钱 人参二钱 甘草一钱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 水煎服
清脾饮:柴胡二钱 茯苓四钱 半夏三钱 黄芩三钱 草果一钱 白术三钱 青皮二钱 厚朴二钱 甘草一钱 水煎服
小柴胡汤加常山方:即小柴胡汤原方加常山二钱水煎服





截瘧常山饮:常山二钱 草果一钱 穿山甲二钱 甘草一钱 槟榔三钱 知母三钱 乌梅二钱 水煎服
常山饮:知母三钱 常山二钱 草果一钱 乌梅二钱 炙甘草一钱 良姜一钱 水煎服
七宝饮:常山二钱 草果一钱 槟椰三钱 厚朴二钱 青皮二钱 陈皮二钱 甘草一钱
白虎加桂枝汤:知母三钱 石膏五钱 甘草一钱 桂枝二钱 粳米三钱 水煎服
安宫牛黄丸:牛黄一两 郁金一两 犀角一两 黄连一两 硃砂一两 梅片二钱五分 麝香二钱五分 珍珠五钱 山梔一两 雄黄一两 黄芩一两 上为极细末,蜜为丸,每丸重一钱,金箔为衣,腊护,每次服一丸每日一、二次。
四逆汤:干姜二钱 生附子二钱先煎 炙甘草三钱 水煎服。
小建中汤:桂枝二钱 白芍三钱 炙甘草一钱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 饴糖五钱 水煎服
加味露姜饮:人参一钱 半夏三钱 草菓一钱 生姜三片 广陈皮一钱 青皮二钱
二、瘧疾久发:
鳖甲煎丸:煅鳖甲十二分 乌扇三分 黄芩三分 柴胡六分 鼠妇三分 干姜、大黄、桂枝、石苇、厚朴、紫葳、半夏、阿胶、芍药、牡丹、虫各五分葶苈、人参各一分 瞿麦二分 蜂窝窠四分 赤硝十二分 蜣螂六分 桃仁二分 上为极细末成丸,每丸一钱,每次一丸,每日三次。
鳖甲饮子:鳖甲五钱 煅白术三钱 黄芪三钱 草果一钱 槟榔三钱 川芎二钱 橘红二钱 芍药三钱 甘草一钱 厚朴二钱 水煎服
瘧母丸:青皮二钱 桃仁二钱 红花二钱 神粬三钱 麦芽三钱 缎鳖甲五钱 山稜一钱 蛤粉二钱 香附二钱 莪一钱 水煎服
补中益气汤 炙黄芪三钱 人参一钱 炙甘草一钱 白术三钱 广皮一钱 当归三钱 柴胡二钱 升麻一钱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
十全大补汤 人参一钱 白术三钱 茯苓三钱 炙甘草一钱 当归三钱 川芎一钱 白芍三钱 干地三钱 肉桂一钱 附片三钱先煎 水煎服
加味异功汤:人参一钱 当归三钱 肉桂一钱

炙甘草一钱 茯苓三钱 于术三钱 广皮一钱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
青蒿鳖甲汤:青蒿三钱 鳖甲五钱 加以三钱 桑叶三钱 丹皮二钱 花粉三钱


结语


一、中医对于瘧疾的流行病
学及临床症状特征有深刻的认识,这是可以肯定的。
二、中医用药及针灸治疗瘧疾,据统计报告有一定效果,须我们进一步研究。
三、中医书记载的瘧疾病名,并不单是现代医学所称的瘧疾病而言,因为从症状上不能确诊瘧疾病。其中还可能包括黑热病、布氏杆菌病等。
四、笔者用古代德疾分类法和现今瘧疾分类法作对照,结果大多为现代所称的普通型瘧疾,少数为特殊型。由于古书对瘧疾分类的描述不够典型,因此,本文的分型可能不恰当。

(本文发表在1956年9期第462页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