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回乡养殖创业故事

合集下载

回老家创业养殖致富事例

回老家创业养殖致富事例

回老家创业养殖致富事例高松涛和他的新西兰车厘子“你看到的这一片车厘子树可不普通,是从新西兰引进的改良品种。

明年,500亩车厘子挂果成熟后,将成为武汉乃至湖北最大的车厘子种植示范基地,到时候你们就可以品尝到武汉产的车厘子了。

”指着一片绿油油的车厘子树,高松涛对记者说。

做过餐饮和房地产回归m园种车厘子今年42岁的高松涛是土生土长的江夏人,从小在农村长大。

1993年从葛店化工厂下岗后,他做过餐饮、化工贸易、房地产等行业,积累下一笔资金。

但从小便有土地情结的他,一直希望能在家乡做点什么。

高松涛打算投资农业,可做什么创业项目呢?头脑精明、爱思考的他发现,近年來车厘子这种水果在国内渐渐受宠,特别是春节前后,尽管价格比一般水果高,还是卖得很俏。

同时,他了解到,在武汉乃至湖北地区还没有大规模的车厘子种植基地。

高松涛兴奋起来,“何不种植车厘子” °可他乂担心了:很多资料显示,车厘子对种植条件要求很高。

受气候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国内虽有引进但数量不多。

能不能成功引种,创业风险似乎有点大。

到底武汉能不能种?他跑遍全国,请教了多名农业科研院所专家,结论是:车厘子根据品种不同,有的喜欢温暖潮湿,有的喜凉爽干燥,生长气温在-20£以上即可,花粉期不能低T-3°Co 土壤方而,保水力较强的砂壤土或砾质壤土都适合栽培。

“物以稀为贵,如果在武汉种植成功,一定能够赚钱。

”胆大的高松涛决定赌一把。

既然做,就要全盘规划。

2021年初,高松涛创办了湖北腾飞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注册资金200万元。

随后的一年时间内,他多次赴日本、中国台湾、山东等地考察,学习相关技术。

之后,他在江夏孙家店村流转了1505亩土地,从山东、新西兰引进一批改良的大规格车厘子苗木,每亩种植70棵,共种了500亩,以早、中、晚品种搭配,共引种了黄蜜、红灯笼、美早、先锋等8个品种。

还没挂果先有订单拟打造特色观光园“赚钱没有那么容易,虽然前景看好,但是结不出果子來也是白搭。

个人回乡带领全村致富的事例

个人回乡带领全村致富的事例

个人回乡带领全村致富的事例在一个小村子里,有个小伙子叫小明。

小明在外打拼了好多年,挣了些钱,心里想着回家乡看看。

这天,他一回到村里,哎哟,真是让人心疼啊!村里大爷大妈们一边种着小麦,一边愁眉苦脸的。

小明一看,这情况,不禁心里一紧,心想:咱得做点什么,让村子热闹起来。

于是,小明开始了他的“致富之路”。

他首先找了几个年轻的小伙子,拉着他们一起喝茶,叨叨聊聊,瞧瞧大家的想法。

小明说:“你们看看,现在城里人都爱吃绿色蔬菜,我们为啥不种点?”这话一说,小伙子们眼睛一亮,大家开始嘀咕起来,原来这想法不错啊。

于是,他们决定试试在村子里种一些有机蔬菜。

小明带着大家一起动手,开始整地、播种。

刚开始,大家都没经验,地里的活儿可累得慌。

小明笑着说:“兄弟们,别怕,这就像打游戏,开局总是困难,后面就能过关。

”听他这么一说,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干劲儿瞬间上来了。

可是一到夏天,草长得比菜还高,大家都愁眉苦脸的,小明却说:“没事,咱们再请点专业人士来帮忙,学着点。

”这下,村里的人都觉得有希望。

这年头,科技发展快,小明看着城里的市场,决定搞点网上销售。

他给村里人讲:“咱们可以把新鲜的蔬菜拍照,放到网上卖,保准能卖个好价钱。

”大家刚开始有点犹豫,觉得网上销售离自己太远。

小明却鼓励大家:“现在是信息时代,咱们可不能掉队啊!”于是,村里老人们开始学习用手机,拍菜、发图,真是乐此不疲。

不久,村里的蔬菜开始在网上热销,村民们的钱包渐渐鼓了起来,大家都高兴得不行。

小明心里也美滋滋的,常常带着村里的人去城里看看,学习新技术,拓宽视野。

村里的人越来越有信心,纷纷开始搞起了养殖业。

小明开玩笑说:“我们村从此就是‘富贵村’了!”大家都哈哈大笑,心里却真有底气。

有一天,小明决定搞个丰收节,大家一起庆祝,欢声笑语在村子里回荡。

节日那天,村里人穿上了新衣服,摆了满满一桌的美食,都是自己种的蔬菜和养的鸡鸭。

小明站在台上,激动地说:“今天是咱们的胜利日,让全村的人都知道,团结一心,富裕不远!”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大家心里都热乎乎的。

大学生返乡农村成功创业故事

大学生返乡农村成功创业故事
亢希坤:当时天天有人来这里拉这个青年鸟,一天要走一二十万只,就琢磨着他天天来拉大的,小的肯定好卖,就想着去孵鹌鹑。
孵化鹌鹑要比养鹌鹑投资大、技术要求也高,为了赶上这发财快车,亢希坤把全部家底拿出来建起了自己的孵化室。
亢希坤:结果呢,出了一批不成,出了一批不成,7、8批都不成功,当时的损失大概要有2万多。
亢希坤:疾病该怎么防治,规模多大,我都认真的进行现场指导,淇县养殖户都成功了。
随后的几个月里,亢希坤往返于淇县和武陟之间,帮助淇县人养鹌鹑,并且把村里没有销路的鹌鹑苗拉到那里销售,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
亢希坤:因为数量相"-3大,一只鸟虽说赚不了多少钱,但是他们一家一家都是万把只,这大概有两三月,把我那个外债还清了。这算是我第二次起步。并且,这正没出路的东西咱把它卖出去了,当时村里边人对咱评价相当不错。
爱拼才会赢,凭着一股子冲劲儿,亢希坤赢得了市场,打过交道的客户都成了回头客。但分散的养殖户鹌鹑蛋往哪里销,生产期过后该淘汰的鹌鹑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不解决,自己的生意还是做不大。这时候,亢希坤就想着把发展起来的养殖户和自己建立的销售网络进行资源整合,从供应种苗,供应饲料,组织防疫,到回收鹌鹑蛋,再到组织青年鸟和淘汰鸟外销,他在养殖户和市场之间搞起了一条龙服务。
“济源市大学生村官创业联盟”,2013年8月15日筹建,它联合全市村官及农村创业项目产品,利用网络营销为平台,为全市大学生村官提供创业产品展示、创业策划、网络宣传及销售,并提供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讲座,在挖掘、整理、包装之后,面向全国推介。联盟以集团公司化运营模式运营,已辐射带动了16个镇办900余名农民朋友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
这人,真的是来借东风、筹资金的中小企业主,只不过,相对于那些从基层做起、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他还有个身份,就是大学生村官。有创业者的激情,又有大学生的质朴,才使得他显得“与众不同”。

返乡创业搞养殖故事

返乡创业搞养殖故事

返乡创业搞养殖故事我是一个小城市的年轻人,在读完大学之后,选择了去北京工作。

在这个大城市里,我一直想着创业,为自己创造一个事业,但是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我的家乡潜在的机会。

我的家乡是一个农业大县,而且以养殖业为主。

我对养殖业了解不多,但是说实在话,我一直有种情结,就是想干一些实质的事情,也就是要有实物的产品。

当我回到家乡的时候,我看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由于我父亲在家乡经营着一个小规模的养殖场,我就向他请教,问他我可以做什么样的养殖业务。

我父亲告诉我对现在的养殖项目,市场需求量不大,大多数市场都是低端产品,而且成本较高,利润也不高。

所以我需要选择别的养殖项目来发展。

在和家人一起研究之后,我们考虑了一个新的养殖项目,就是养蜂。

因为我们的家乡山地丘陵较多且植被资源丰富,周围野花野草比较多,所以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蜂蜜。

这个新的项目很有前途,市场前景良好,所以我们决定尝试。

在养蜂生产中,最重要的是要选择好种蜂、选优质的蜂房、科学合理的喂养管理,以及精心的收获和加工。

在我的指导下,我们使用了高品质的本地蜜蜂作为我们的育种基础,这样可以确保我们的产品只有最高的质量才能真正的符合市场的要求。

在我们的努力和骨气之下,我们成功的创造出了一些高品质的蜂蜜和蜂蜜制品。

特别是我们的百花蜜和山蜜得到了很好的市场反应,我们有了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客户群体,并且逐渐扩大了我们的生产量和种植规模。

蜜蜂制品的生产过程中有很多精细的环节,比如在蜂房喂蜜、收蜜、提取、精制等等,我们采用了科学合理的方法,在蜂蜜的品质和口感上也做了很多研究,最终确保了我们所生产的蜜蜂制品是高品质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通过对新项目的尝试,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也发现自己对创业和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们的蜜蜂计划正逐步发展壮大,在未来也会推出更多的蜜蜂制品。

通过我的养殖项目,我希望能够为我们的农村地区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也为我们的家乡带来更多的发展和变化。

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故事

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故事

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故事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创业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活跃起来。

今天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故事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故事1:唐山留学生回乡创业库存5万公斤鲜肉待销留学韩国回乡创业的乐亭县庞各庄乡大学生刘凯,带领乐亭县牧康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102户社员搞野猪养殖,几年来效益一直不错。

去年,他们饲养野猪的规模、产量都有所提升,但猪肉销量却不如往年。

眼看快过年了,望着存放在冷库里的5万公斤鲜野猪肉,刘凯很是着急。

1月29日上午,记者在位于庞各庄乡王庄子村的乐亭县牧康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场看到,占地24亩的9个养殖大棚依次排开,大棚里面,是用钢筋围成的一个个约12平方米的野猪圈,机灵可爱的小乳猪、健康活泼的保育猪、肥头大耳的育肥猪,有的在欢快地吃食,有的在睡觉,有的在喝水解渴。

刘凯介绍,这些猪都是长白山原始森林的纯种野猪与中国原生态母猪杂交的二代产品。

2007年,刘凯从韩国忠北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毕业。

2008年,刘凯与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妻子结婚。

2009年,养猪市场瘦肉精添加严重,刘凯经吉林延边朋友介绍,买来长白山奔跑野猪饲养,家人和朋友吃过野猪肉后,都认为肥肉肥而不腻,瘦肉瘦而不柴。

从此,刘凯便萌生了养殖野猪的想法,他以每头1万元的价格引进108头长白山奔跑野猪,饲料为玉米、大豆、甜玉米芯,生长周期为1年半左右。

该项目作为乐亭县畜牧行业的龙头,也得到了该县相关部门的帮扶和支持。

经唐山市畜牧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验,按照农业部相关规定,其养殖的野猪磺胺类、金霉素、土霉素等12项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

6年来,他们已经投资1600万元,仅去年一年就投入400万元,用于猪舍改造、聘请畜牧专家、青储1000多吨甜玉米芯发酵饲料及猪场日常管理经营。

2014年,刘凯带领102户村民建起乐亭县牧康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

往年野猪产量在2万公斤左右,销售不成问题,去年野猪养殖规模、产量都有所提升,现有存栏野猪2600头。

农村养鸡创业成功案例3个

农村养鸡创业成功案例3个

农村养鸡创业成功案例3个养鸡能打开致富之门,创业成功吗?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农村养鸡创业成功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农村养鸡创业成功案例篇1:小成本农村创业成功从放弃2000元的月收入成为一个自主创业的“鸡司令”,是因为他怀揣着一个梦想,而且面临着一个好的创业环境。

如今,不到一年的时间,恩施市小渡船办事处旗峰社区的韩俊已经成长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除已经出栏了一批肉鸡外,目前他的鸡舍里还存栏8000多只蛋鸡,每天可收获6000多只蛋,每月收入可达10几万元,资产已达40多万元。

当初,韩俊和许多城边村的小伙子一样,考了驾驶执照,给一个私营业主开起了农用车,每月2000的收入,让他很满足。

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韩俊发现,农用车的生意大不如前,常常好长时间无事可做。

不能就这样玩下去,必须另谋出路。

偶然一次,他听说一个要好的朋友,在重庆长寿县的一个养鸡专业村打工,学会了科学养鸡技术。

养鸡,合作养鸡! 这想法在他的头脑中灵光一闪,当他对朋友提及这个想法,马上得到了朋友的响应。

就这样,2009年初,韩俊开始了养鸡场的筹划。

回想创业历程,韩俊对市里、办事处对创业者的支持感激不尽。

当初虽说满怀创业激情,可资金、场地、政策这些硬件要求,让他创业的梦想步履艰难。

在他最为苦难最为困惑的时候,办事处全民创业办公室的同志及时上门为他送上了全民创业的优惠政策,积极帮他解决各种实际困难。

在他为资金缺乏而焦头烂额的时侯,旗峰社区居委会及时“雪中送炭”,为他在最短的时间内争取到15万元的小额贷款。

他看中了大龙潭村公路旁一个闲置的打石场,村委会干部立马帮他协调各方关系迅速办好了手续。

最让他最为感动的是,办事处还为他创业提供了创业学习机会。

团市委组织的青年创业培训活动,办事处为他争取到机会让他去学习。

“如果不是办事处提供的良好创业环境、优惠的政策,没有办事处和村里周到、便捷、热情的服务,他不可能顺利起步,也不会有养鸡场今天的发展势头”。

返乡农民养殖创业事迹.doc

返乡农民养殖创业事迹.doc

返乡农民养殖创业事迹返乡农民养殖创业事迹一西门塔尔牛养殖帮残疾的他走上致富路记黔江区残疾人自强模范张云德在外漂泊二十多年,因为右眼先天残疾,他受尽人白眼,仍没能圆了自己的创业梦。

无奈之下他回到家乡搞起了肉牛养殖,没想到却从此走上了致富路。

去年养殖肉牛收入达到40万余元,被区残联局表彰为黔江区残疾人自强模范,自己也成了镇上的肉牛养殖状元,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生活终于奔上了小康。

近日黄溪镇黄桥社区6组残疾人张云德乐呵呵的告诉记者,在外漂泊多年,他终于圆了自己的创业梦。

漂泊在外:尝尽人世心酸张云德从小生活在农村,他的家位于黔江区黄溪镇出名的高山大盖芭蕉盖,成里交通不便,祖祖辈辈都以务农为生。

初中毕业后,迫于家庭经济压力,成绩名列前茅的张云德毅然放弃了学业,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去广东追逐自己的梦想。

那时候,进入电子厂,不仅干的活路比较轻松,比较体面,而且工资待遇也比较理想,可是,张云德进厂却碰到了一个大钉子因为右眼残疾,几乎所有的厂都拒绝招收他。

无奈之下,张云德只好放弃进厂谋一个体面的工作这样的想法,十八九岁的他,跟着叔叔伯伯们,到建筑工地做建筑,每天搬转,扎钢筋,和砂浆,手上的皮磨破了一层又一层。

这样一干就是10多年,他完全记不得磨破了多少次皮,看着满手的茧,张云德有时候很无奈,面对生活给他的痛苦,他从来没有服输过,从来都坚信着明天会更好,累了,休息休息再干,生病了,吃一颗药,继续上班,不管多苦多累,都不告诉爸妈,怕的是让他们担心,他一个人默默的承受着,实在抗不过去了,就抽烟解闷,这样一下子就坚持了10多年。

这10多年里,张云德干过搬运,搞过建筑,做过清洁工,虽然又苦又累,可是他凭着那股永不服输的劲,硬是坚持了下来,逐渐的,习惯了这样的重体力劳动活,看着自己存折上逐渐增多的数字,张云德心里乐滋滋的,干起活来也不觉得那么的累了。

废品回收: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2001年,张云德与朋友合伙在深圳开办了一个废品回收站,专门从事废品回收生意,张云德为人诚实、耿直,而且也比较辛勤劳动,逐渐的,他的废品回收生意越做越大,通过十年的时间,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大金,虽然从事的是在别人眼中毫不起眼的废品回收生意,但是,不管怎么说,他赚到钱了,还是自己当老板,跟着自己干的,还有10多号兄弟,每年,给他们开工资,都需要几十万。

三个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财富故事

三个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财富故事
三个农民工回乡创业 的财富故事
• 故事一:小李的养殖业致富路 • 故事二:老张的果园梦 • 故事三:小王的农家乐经营之道 • 共性与启示
目录
Part
01
故事一:小李的养殖业致富路
回乡创业的初衷
厌倦城市漂泊
小李在外打工多年,感到 漂泊无依,渴望回家安定 下来。
家乡资源优势
小李意识到家乡有丰富的 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适合发展养殖业。
随着市场的不断拓展,老张的果园逐渐 成为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了周边 农民共同致富。老张也成为了回乡创业 的榜样,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农村经
济的发展。
Part
03
故事三:小王的农家乐经营之 道
小王的转行经历
城市打工多年
小王在城市里从事建筑工 作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 验和人脉。
回乡创业的初衷
小王意识到家乡的自然环 境优美,有发展旅游业的 潜力,决定回乡创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老张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外打工多年后,他决定回到家乡创业, 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老张认为,农村有着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只要加以合理利用,就能够创造财富和 就业机会,带动家乡的经济发展。
果园项目的规划与实施
老张经过市场调研,决定在自家的土地上建立一个果园,种 植苹果、梨、桃等水果。他购买了优质果树苗,并请教了农 业专家,学习了果树种植技术。
对其他农民工的启示与借鉴
发掘家乡资源优势
不要盲目追求大城市的发展机会,应关注家乡的资源优势和市场 潜力。
勇于创新与尝试
在创业过程中,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和模式,勇于尝试新的商业模 式和经营理念。
团队协作与支持
在回乡创业过程中,要善于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应对挑战和 困难。

回乡创业养殖致富案例

回乡创业养殖致富案例

回乡创业养殖致富案例土豪老板种水稻建酒窖酿酒也赚钱正值春播时节,湖南省长沙县江背镇印山村的农民周平越来越焦急,他赶忙跑到黄花镇永吉种植专业合作社谈成了初步协议,要求合作社今年代种水稻,专供20万斤优质稻谷。

这样迫切的“订单农业”源于周平自家地下酒窖酿制的美酒销售一空,导致原材料大米供不应求。

十年前一个奇妙的想法,让当时50岁的周平在新建的毫宅下“挖地三尺”?建酒窖酿美酒。

发展到今天,一个小酒窖如今已注册成了大酒厂,更重要的是,随着对原材料大米的种植带动,让一个昔日的长沙工业大村重新找回了种粮产粮的动力。

毫宅下挖酒窖,酿美酒带动农户水稻种植身披一件旧夹克,脚穿一双土布鞋,挥起锄头挖酒窖,记者眼前的周平似乎与拥有富丽堂皇的毫宅主人不相关,更与网上报道的“土毫”标签一点也不贴,俨然一幅典型农民的形象。

聊起他自挖酒窖的故事,他平实地说:“我是农民,干活有倔劲,所以在自家屋下挖起酒窖才不愁辛苦;以前做水泥生意有了点资金的想法,认为建酒窖,酿出来的酒大家放心,邻舍们可以买到便宜的酒;而且酒卖得越好,米就要得更多,这样才能让老百姓愿意种粮,并且让农民卖粮不再难。

”周平家里有五兄妹,家境贫穷,自幼懂事的周平只在学堂学习了一年半时间,便辍学在家,帮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事情。

穷苦的孩子早当家,19岁那年,周平开始学做泥工,1989年,随着所在村开始兴建水泥厂,周平开始创业,正式成立个体户,专营水泥制品,也因此挣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生意越来越好,赚钱也越来越多。

有了钱,该干什么最有前景?按照大多数农村人的想法当然就是盖个新房,可是不甘心的周平总想要干件不一样的事。

2003年,正值他所在的印山村“水泥工业的快速发展期”,做水泥生意的人越来越多,相反种地种粮的人日趋减少。

“干同一起事,别人快起来了,我就要慢下来。

”凭着这种最质朴也最灵光的认识,经过到浙江等地的实地取经,他放弃了干水泥行当,而萌生了种粮酿酒的想法。

创业的故事3个成功者的故事

创业的故事3个成功者的故事

创业的故事3个成功者的故事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创业的故事。

创业的故事1:北极狐养殖一年赚了百多万赵红芳今年37岁,家住江苏省金湖县陈桥镇新桥村。

由于厌倦了土里刨食的苦日子,从2000年开始,她的丈夫梁晓军就开始创业。

然而事事不顺,贩粮食被人骗走了几万元,养鸡遭遇鸡瘟,养鱼又遇上水灾。

几年下来,他不仅把积蓄赔精光,还负债4万元。

近平绝望的梁晓军对创业彻底死了心,在村里走到哪儿都感觉抬不起头来,整天昏睡。

赵红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一天,她在翻阅丈夫订的养殖杂志时,被一条消息吸引住了:“狐狸皮、水貂皮、波斯羔羊皮一直是裘皮制品的三大支柱原料,堪称‘软黄金’。

在全世界9大种狐狸中,以毛绒细密的北极狐最为出名,其皮毛比北极熊的还保暖,而且色泽亮丽、皮质柔韧,以此为原料制作出的大衣、披肩、床具等,一直是走俏国际市场的奢华商品。

”这条消息令赵红芳怦然心动,想养殖北极狐。

她的想法却遭到丈夫的坚决反对:“我一个男人搞养殖都没成功,你好好在家做饭带孩子吧!”性格倔强的赵红芳被激怒了:“难道女人事事不如男人,只配操持家务,我偏要做给你瞧瞧!”经过多方咨询,赵红芳得知,北极狐原本生活在欧美洲最北部的野外寒冷地带。

近些年来,我国虽然有人靠养殖这种特殊动物发了财,但他们都是东北、内蒙和河北等地的养殖户。

而她居住在气候温热的南方,能养好喜欢寒冷气候的北极狐吗?打听到河北有一个规模较大的北极狐养殖基地,她向娘家人借了些钱前去考察。

在河北怀安县,赵红芳第一次见到了被誉为“雪地精灵”的北极狐,它通体雪白、轻盈灵动,十分惹人喜爱。

当天正赶上皮革加工商来收货,老板以每张780元的价格,售出150多张狐狸皮,共收入了12万元钱。

这让赵红芳惊讶和羡慕,她和丈夫辛苦种地一年才能挣到三四千元。

赵红芳决定留下来,边打工边学习养殖技术。

一开始,养殖经验丰富的老场主还对赵红芳有所防范,后来被她吃苦耐劳的精神所打动,他向她传授了不少养北极狐的“独门秘笈”。

回归家乡发展的名人故事

回归家乡发展的名人故事

回归家乡发展的名人故事1.河南羊肚菌种植小明是一位在北京从事研究工作的博士,他的家乡在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在一次探亲时,他发现邓州市的羊肚菌种植业发展不够成熟,市场需求巨大,但供应不足。

于是他决定回到家乡创业,发展羊肚菌种植业。

最初,小明没有任何经验和技术,他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

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他确定了羊肚菌种植的适宜地点和方式,并通过引进先进的栽培技术,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在产品销售方面,小明积极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同时与各大超市和酒店建立合作关系,扩大销售渠道,增加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在努力经营几年后,小明的羊肚菌种植业已成为当地知名品牌,并在全国范围内享有良好声誉。

2.贵州李子种植小红是一位在上海工作的职场精英,他的家乡在贵州省黔南州。

他发现黔南州的李子种植业发展潜力巨大,但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有限,市场销售也不够规范。

小红决定回到家乡,帮助当地农民提高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并推动市场销售的规范化。

他与当地政府、农民合作,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建立了规范的种植基地和销售渠道。

在市场推广方面,小红运用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程序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推广黔南州的李子品牌,同时与大型农产品销售企业合作,扩大销售渠道,提高销售量。

经过几年的努力,小红的李子种植基地已经成为当地的知名品牌,产品远销国内外,带动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增长,也为黔南州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小红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位成功的创业者,应该有清晰的目标和规划,要善于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也要注重与当地政府和其他相关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回农村养殖创业致富案例

回农村养殖创业致富案例

回农村养殖创业致富案例那么下面是分享的回农村养殖创业致富案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回农村养殖创业致富案例一养殖梅花鹿赚钱吗?乔发亮养殖梅花鹿年赚四十万2月20日,临邑县恒源街道办的乔发亮,凭着永不放弃的韧劲养殖梅花鹿,从最初不会饲养到现在养殖400头,一年收入40万。

乔发亮在挫折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展规模,最终养殖梅花鹿让他走上了一条致富之路。

2004年,乔发亮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除了种植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外,农闲时候还出去打工,生活不算富裕但也过的比较清闲。

在一次与朋友聚餐时,朋友的一句话,让乔发亮萌生了养殖梅花鹿赚钱的想法。

临邑县恒源街道办乔家村乔发亮:“跟几个朋友在一块喝酒的时候,说起这个梅花鹿,这个行业特种养殖,挺好的?,从那时候就抱着试试的想法。

?养殖梅花鹿赚钱吗?行内有句话,梅花鹿浑身上下都是宝。

像鹿茸、鹿鞭、鹿胎盘等都能卖上个好价钱。

当乔发亮把养殖梅花鹿赚钱的想法告诉家人时,却遭到了拒绝。

?临邑县恒源街道办乔家村乔发亮:“那时候家人也不同意,但是干别的出去打工,也挣不了多少钱,就试试。

说干就干,乔发亮从东北引进了100头梅花鹿,这梅花鹿刚刚住进鹿圈,就遇到了麻烦。

?临邑县恒源街道办乔家村乔发亮:“一开始进鹿的时候,进鹿的那几天,长途跋涉运进来的鹿,喝水?吃草死了一半。

刚刚进了100头梅花鹿,就死了一半,这无疑给乔发亮当头一棒。

临邑县恒源街道办乔家村?乔发亮心情非常悲痛,那时候感觉干事太难了,当时想放弃,但是鹿圈已经全部建好了,那时是前进不得?后退不得,所以说硬着头皮?狠下心来,再继续养殖。

?乔发亮狠下心来,硬着头皮接着干。

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的,剩下的梅花鹿在他的精心饲养下,逐渐长大。

看着梅花鹿一天天长大,乔发亮也很欣慰。

突然一天,乔发亮发现梅花鹿的状态不对劲,有的趴在地上不动弹,有的不愿意吃东西,有的甚至还腹泻,这下可把他急坏了。

?临邑县恒源街道办乔家村乔发亮:“找了一些当地的兽医看了一下,原来喂得食物发霉变质了,当时兽医就告诉,养殖梅花鹿喂发霉变质的食物绝对不行,所以说从那以后把食物调了一下,把发霉变质的都不能喂鹿,在平常加一些消炎的药。

农业创业成功的实例

农业创业成功的实例

农业创业成功的实例创业要想成功,除了有了点子以及热情是不够的,需要无所不用其极的接近真实。

看看那些在农业创业成功的实例,学习他们的创业方法,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

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农业创业成功的实例,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农业创业成功的实例一:大学生毕业后回农村创业致富在江苏省宜兴市杨巷镇金紫村绿色生态养兔场里,有三样东西特别惹眼:一是兔舍专用空调;二是南方人不敢引种的国际优质草料“紫花苜蓿”;三是特意囤积的1000公斤兔毛。

这三样东西体现了一位投资高效农业的大学毕业生不同于普通养殖户的思路。

这位投资者名叫张浩,是出身农门的大学毕业生,学的是机械维修专业。

凭此技术特长,他在创业中积累了几十万元资金。

张浩于2004年投资办生态养兔场,发展高效农业,目前长毛兔存栏量达2000多头。

别以为张浩是半路出家的外行,到他的养兔场看看,母仔同室、自助式饮水器、兔舍专用空调……很多设施都是小打小闹的养兔户没见过的。

张浩肯学技术,从不困在老经验上睡大觉,时不时要搞个发明创新。

夏季给兔舍降温是养兔最大的难题,用传统风机降温,效果不好;用普通空调,造成空气混浊害处更大。

张浩便利用曾经参与开发北方加湿型空调的技术经验,开发出了这一兔舍空调设备,不但让兔舍达到最佳温度,还能保持空气通畅。

前几天,一位溧阳的养兔能手还赶来订购了一套兔舍空调设备。

张浩的养兔场四面环水、碧草如茵,边上还种了果树、吊瓜,今年夏天还要在兔舍间搭上丝瓜架,这种立体化布局透露出他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的思路。

张浩大胆引种了一般只能在干旱地带生长的印度“紫花苜蓿草”,这种草蛋白质含量非常高,是国际公认最具养兔价值的生态饲料,不仅降低了20%的成本,还提高了兔子的出毛量。

今春,很多养殖户都来跟他要草籽种草,改善小兔子的“伙食”。

普通的养殖户只晓得埋头养兔,剪兔毛给贩子,却不晓得抬头看“天”。

而张浩善于捕捉和利用信息。

宜兴的长毛兔行业一直缺乏经纪人,兔毛都由安徽人收购,有时价格压得太低,气得养兔户杀兔子。

返乡创业事迹(精选5篇)

返乡创业事迹(精选5篇)

返乡创业事迹(精选5篇)返乡创业事迹【篇1】在外打拼多年的汪元龙始终有个家乡情结,总想回到家乡创事兴业,为家乡的发展做些贡献,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成行。

受金融大气候影响,他在上海、武汉经营的建材业务受阻,便毅然将发展眼光投向家乡,想回乡创业。

镇、村党组织得知情况后,根据他在__县城利民路有门面房的实际情况,积极为汪云龙同志服务,在发展上出谋划策,提供卫生许可证的领发、电话网络手续的申请办理等方面的服务,镇领导多次与他联系,鼓励他返乡创业,坚定他回乡发展的信心。

在镇、村党组织鼓励帮助下,经过两个多月的紧锣密鼓的筹办,1月1日总投资70余万元的云龙大酒店正式营业。

酒店占地面积750平方米,带动家乡25人就业,其中有返乡农民工6人。

如今汪云龙的大酒店逐渐步入了良性的运营轨道,生意越来越红火。

返乡创业事迹【篇2】宽敞的大院内放养着一大群体型健壮的藏香鸡,林周县卡孜乡托门村恰西组林周霞晰畜牧养殖有限公司里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

回乡养鸡创业的女大学生扎西白珍在今年将原本只有50平方米的养鸡场扩建到了1000平方米,她计划在今年提高土鸡的养殖数量、增加产品品种让公司盈利翻番。

现年31岁的扎西白珍毕业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在校期间主要学习林业技术。

大学毕业后,扎西白珍曾在拉萨市的一家保险公司任职,虽然在保险公司工作有着较好的前途,但在扎西白珍心中始终有个梦想,那就是能够回乡创业,为自己的家乡作贡献。

扎西白珍最终选择了回乡创业。

靠着父母资助她的10万元和申请到的5万元大学生创业补助资金,扎西白珍把本土养殖藏香鸡的优势与国家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相结合,于12月创立了林周霞晰畜牧养殖有限公司,踏上了创业之路,现公司存栏藏香鸡已多达200余只。

扎西白珍告诉记者,她在内地考察期间发现内地养鸡场都修建了鸡棚,所有鸡都关在铁棚里进行喂养,关养的鸡虽然长势较快,产蛋率也较高,但鸡蛋的大小、口感、营养价值都和生态鸡有着很大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回乡养殖创业故事
西双版纳种香蕉赚钱年入千万元
■人物
姜东海?男,29岁,重庆合川人。

9年前只身来到西双版纳种植香蕉,如今已是有名的香蕉种植老板,年进账千万元。

■对话
重庆晨报:刚来的时候是怎样的?
姜东海:一个字,苦。

虫子多、野生动物多、紫外线强、温差大,刚来的时候差点没挺过去。

后来咬牙坚持下来了,也就觉得没啥大不了的。

重庆晨报:现在多久回一次家?
姜东海:以前没钱的时候,一年也难回一次家,现在有钱了,什么时候想回什么时候就动身,对重庆崽儿来说,出来时间长了,都会思乡。

■声音
世界那么大,不多走走多看看,你怎么知道什么职业最适合你。

他高中毕业,抱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带着500元钱独自到外地闯荡,最终成为年进账数千万、西双版纳数一数二的香蕉种植企业的老板。

他就是合川85后——云南西双版纳东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姜东海。

三千亩香蕉园的主人
秋天午后的云南西双版纳,气温仍然有28摄氏度。

迎着有些炙热的阳光,乘车从西双版纳自治州首府景洪市中心出发前往普者黑,在高速路上开30公里,从关坪下道后再经过20多公里乡村公路,便抵达了目的地——一片占地3000亩的香蕉园。

刚走进香蕉园,一位身穿天蓝色短袖衬衫、浅灰色西裤、棕色休闲皮鞋的年轻人便迎了上来。

如果不是一旁的工作人员介绍,记者很难想象,这位85后男生,就是这片香蕉园的主人、云南西双版纳东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姜东海。

“路上没人晕车吧?”还没等记者开口,姜东海就询问起大家。

得到记者的“否定”
答复后,姜东海松了一口气。

他笑着解释说,这一路上弯道太多,曾经有一些远道而来的
朋友在路上被“甩吐”过。

揣着500元钱闯天下
29岁的姜东海出生在合川农村。

2021年读完高中后,抱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心态,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带着仅有的500元钱,独自一人南下广东佛山,开始了
自己的逐梦之旅。

在佛山一家小型电器厂,姜东海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产品质量管理员,每月薪水不
到一千元。

凭着踏实肯干,一年多后他成为部门主管,工资也涨到3000多元。

加班对姜东海来说是家常便饭,尤其到了销售旺季,“朝八晚十一”的作息时间不时
会出现。

虽然是电器厂的中干,但企业有限的发展前景,让姜东海提不起继续“往上爬”的兴趣。

在外漂泊两年,思乡的情绪也越发强烈。

2021年底,姜东海回到了重庆。

把香蕉运到盘溪来卖
“香蕉在这边适合种植,这边的地也比较宽阔,所以就到这边来。

”姜东海说,当时
自己的亲戚在西双版纳种植香蕉,2021年初姜东海也来到这里,开始了二次创业。

刚到西双版纳的时候,姜东海在自家200亩的香蕉园里,干的是“打杂”的工作,除草、施肥样样都干,也没少碰到皮肤晒伤、脚被扭伤的事情。

一年以后,看着当初的荒山
坡变成香蕉林,盘算着每1元的投入变成2.5元的产出,姜东海觉得之前的种种付出都是
值得的。

2021年初,广西、海南等香蕉主产区大丰收,让往年不愁销路的云南香蕉碰到了“无人问津”的窘境。

看着地里已经挂果的香蕉,姜东海有些犯难,“那时候头都大了,后来
想起家里有个朋友,他在重庆的盘溪市场批发香蕉,于是我就给他打了个电话。


朋友的一个建议,“你可以自己把香蕉拿到盘溪来卖”,让姜东海动了心。

他立即租
了一辆卡车,将20多吨香蕉亲自运到了重庆盘溪水果批发市场,不到一天的时间便销售
一空。

除此之外,姜东海还和不少客商建立了联系,产品打开了销路。

不忘为家乡做贡献
如今,姜东海的企业在西双版纳当地也是数一数二,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年进账3000多万元。

今年4月,姜东海在家乡合川区的中心地段,修起了一座可以同时接待180
桌客人用餐的酒楼。

这家酒楼有员工近百人,以上是合川当地人,“这么多年一直很想家,这也是对合川的一点贡献。

”姜东海说。

自家楼上养蛇致富,养一条蛇利润赚钱100元
“养蛇是前景很好的生财路,基本上不愁销路。

有时别人来个电话让我送上门,有时
贩子上门收购。

”黄茂文说话很快,言语之间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兴奋。

这个曾经靠卖小鸡苗养家的汉子,如今靠养蛇活得更加滋润。

卖鸡苗30年钱难赚
广西拜师学养蛇
今年49岁的黄茂文是江夏五里界街毛家畈村人,在养蛇之前有近30年卖小鸡苗的经历。

随着农村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在家养鸡的人越来越少,小鸡苗的销路越来越窄,
他开始寻思另谋生路。

选择养蛇,则缘于一次偶遇。

2021年的一天,在镇上卖鸡苗时,他看见一个抓蛇人将一条两斤左右的蛇卖给一个蛇贩,蛇贩最后给了他两张红票子。

黄茂文当时就很惊讶:“一只小鸡单价也就几元,除了成本才赚几角钱,一条蛇却能
卖200元。

”他和爱人商量,不卖鸡了改养蛇!当时家里人都反对,毕竟养蛇是个陌生行当,完全不懂的人从头起步风险太大。

黄茂文是个倔强的人,他不顾家人反对,揣了1万元现金就去了广西。

他听别人说广
西有个养蛇基地。

2021年6月,黄茂文来到广西一个村庄,这里家家户户靠养蛇致富,他跟随当地一位师傅学习了3个月的养蛇技术。

在养蛇场里,他既做学徒,又当管理员,常常做很多义务
劳动。

通过刻苦求学,掌握了养蛇、疾病防治、种蛇孵化等关键技术。

“花了学费付出了
劳力,虽然耽误了家里很多事情,但很值得。

”黄茂文说。

当年9月,黄茂文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对自家房屋的二楼进行改造。

楼下住人,楼上
改造成蛇舍。

蛇舍的房间里装了空调、增湿器及通风设备。

为了安全,每间蛇舍都用水泥
砌起一道半米高的门槛,并用铁丝网围着。

在办理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及相关手续后,他从广西引进大王蛇种1000余条,开始了自己的养蛇之路,前后投资20万元。

不愁销路初尝甜头
一条蛇净赚100多元
在二楼的蛇舍里,记者看到,房间大约150平方米。

整个房子都是密封的,连窗户缝
也用泡沫塑料封住了。

“一来要保证安全,防止蛇逃出来,二来是为了保温。

”黄茂文解
释说。

只见一层层木板放在房中,还有用棉被制成的睡床、孵化设备等。

当黄茂文揭开一条
条厚厚的棉被时,大大小小的蛇盘绕在一起,有时还发出“嘶嘶”的声音。

就像任何养殖行业一样,不仅要有技术还得有经验。

“养蛇首先要防病,蛇一旦生病,会迅速传染。

”黄茂文说,通过观察蛇吃东西,就可判断是否生病,吃少了或不吃一定有
问题。

蛇吃东西很有讲究,?a href='//' target='_blank'>怀孕〖?图Φ啊?000多条蛇
每天要吃30多斤脱毛的小鸡苗和鸡蛋。

成本不低,效益如何?黄茂文介绍,他养的大部分是大王蛇,又叫王锦蛇,无毒,生
长速度快。

一条蛇从孵化出来到成为商品蛇,养殖周期在一年半至两年,可长到1.5公斤
以上,饲料加人工、水电等,成本约每条130元,目前市场价100元/斤,一条蛇可获纯
利100元以上。

“养蛇前景很好,基本上不愁销路,买家多会主动找上门。

”去年,他养
的第一批蛇上市,主要销往武汉市区、上海等地,获利10多万元。

目前,黄茂文打算继
续扩大养殖规模,对周边有能力养蛇的农民提供蛇种和技术,带动更多的农户养蛇致富。

■专业导师点评:
谈成全国著名特种养殖专家、蛇业专业合作社创办者:养蛇赚不赚钱,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技术,二是品种。

蛇类养殖,达不到70%从出壳到销售的成活率就没有竞争力。

另外,由于蛇现在大量
用于餐饮,重量也是个衡量指标。

很多地区的本地水律蛇一年只能养到2斤重,养得好的
也就2.5斤左右,料肉比约为10:1。

而越南水蛇、老挝水蛇10个月可以养到平均4斤重,料肉比仅为6.5:1。

可见,品种选择会造成养殖效益的悬殊。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