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子划分技巧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1. 根据句中停顿断句法•停顿位置: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由多个字组成,并且在书写时会略去标点符号。
根据句子内的停顿位置来进行断句。
•停顿词:在文言文中,某些词汇常常用作停顿词,如“而、之、乎、何、也、应、不、者”等。
如果句子内含有这些停顿词,可以在停顿词后面断句。
2. 根据语法断句法•句号、问号、感叹号:根据文言文的句号、问号和感叹号进行断句。
在文言文中,这些标点符号通常不出现,但可以根据句子意思补充适当的标点符号。
•主谓宾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采用主谓宾结构,即主语、谓语和宾语的组合。
可以根据主谓宾结构进行断句。
3. 根据意义断句法•词组结构:文言文中的一些词组通常在句中有明显的结构,可以根据这些结构来进行断句。
如“以…为…”、“无论…还是…”等。
•并列结构:如果句子中存在并列结构,可以根据并列结构的位置进行断句。
如“既…又…”、“或…或…”等。
4. 根据修辞断句法•修辞手法: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很多,如对偶、反复、排比等。
可以根据修辞手法的出现位置进行断句。
如果修辞手法出现在一个句子的两个部分之间,可以在修辞手法的位置进行断句。
5. 根据连词断句法•连词:在文言文中,一些连词常常用作衔接句子的作用,如“而、亦、乃、故”等。
可以根据这些连词的出现位置进行断句。
6. 根据修饰语断句法•修饰语:文言文中的修饰语通常用来修饰主语、宾语或动词。
可以根据修饰语的位置进行断句。
7. 根据标点符号断句法•分号、逗号:文言文中也会使用分号和逗号来表示句子之间的关系。
可以根据这些标点符号进行断句。
8. 根据词义断句法•词义: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义来进行断句。
如果一组词语在句子中有明显的意义划分,可以根据这些词语的意义进行断句。
以上是中考文言文断句的八种常见方法。
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断句,以确保句子的语义清晰、表达准确。
断句不仅是对文言文重要的解读工具,也是提高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的有效练习方法。
划分文言文节奏的方法
划分文言文节奏的方法
划分文言文的节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根据句式:文言文句式通常较为规整,有明显的韵律感。
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和长度来划分节奏,例如诗句、对仗句和长句等。
2. 根据平仄:文言文的平仄是指字音的上升和下降声调,平仄的变化决定了文言文的节奏。
可以根据句子中的平仄变化来划分节奏,如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等。
3. 根据重音:在文言文中,有些字音会有重音,即重读音节。
可以通过把握句子中的重音位置来划分节奏,重音部分通常会有较强的节奏感。
4. 根据语气:文言文通常会有不同的语气,如抒情、叙事、议论等。
不同语气的文言文会有不同的节奏,可以通过抓住文言文的语气变化来划分节奏。
需要注意的是,划分节奏并非一种固定的方法,而是根据具体文言文的特点和语境来确定的。
在实际划分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以上方法,结合文言文的整体语调和意境来把握节奏。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一)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
文言文句子划分
文言文句子划分
文言文句子的划分方法有几种,下面介绍其中两种常用的方法:
1. 看标点:文言文中的逗号(,)、句号(。
)和问号(?)等标点符号一般代表句子的结束。
因此可以根据标点符号的位置进行句子的划分。
例如:
寒食仲春,鸟不知南北巢。
这句话可以划分为两个句子:寒
食仲春和鸟不知南北巢。
2. 看主谓结构:文言文中的主谓结构(主语加谓语)一般代表一个完整的句子。
因此可以根据主谓结构的出现进行句子的划分。
例如:
夫人绫之弟也,字绣衣,字无背。
这句话可以划分为三个句子:夫人绫之弟也、字绣衣和字无背。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有时会出现省略现象,即主语或谓语部分省略了一些词语,但语法结构仍然完整。
在划分句子时应尽量将省略的部分补全,使句子结构更加完整。
文言文句子断句的方法
文言文句子断句的方法文言文句子断句方法引言在研读文言文时,正确地断句是理解句子结构和句意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文言文句子断句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一、标点断句法标点断句法是最常用的断句方法之一,通过标点符号(如句号、逗号、顿号)来划分句子结构。
1. 划分句子根据句子的意义和语法规则,将长句划分为独立的小句。
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主谓、并列、转折等。
2. 领先断句有时候,在句子的关键词或状语出现之前就可以根据上下文意义提前进行断句,从而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3. 逗号断句逗号通常用于分割并列词、插入语、修饰语等。
根据文言文的语法规则,适当地使用逗号进行断句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二、语义断句法语义断句法主要依据句子的语义意义来进行断句,通过理解上下文来分析句子结构。
1. 语义破句有时候,文言文中的长句可以通过破句的方式来理解。
即将长句分成几个有明确句义的独立分句,然后再进行整体理解。
2. 平行关系断句文言文中经常使用平行结构来表达相似的意义,通过找到句子中的平行关系并相应地断句,能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三、词性断句法词性断句法主要依据句子中词语的词性和语法功能来进行断句,通过理解动词、名词、形容词等的用法来分析句子结构。
1. 动宾关系断句动宾关系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子结构。
通过确定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关系,将长句断句为动宾结构,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2. 主谓关系断句主谓关系是文言文中最基本的句子结构。
通过确定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将长句断句为主谓结构,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修饰关系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子结构。
通过确定修饰词与被修饰词之间的关系,将长句断句为修饰结构,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结论通过合理的文言文句子断句方法,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从而更好地研读文言文。
以上介绍的标点断句法、语义断句法和词性断句法都是常用的断句方法,读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断句方法进行研究和学习。
文言文有哪些断句技巧
文言文有哪些断句技巧文言文断句考查倾向于文言文综合知识,答题者需正视文言文断句标点,准确地把握原文的语意、朗读停顿、句式结构、语气等,应当具备多方面的修养和功底。
文言文断句也是有技巧可言的,下面本文就介绍几种文言文的断句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言文有哪些断句技巧一、阅读原文,了解大意这是做断句题初始的一步。
看到题目,第一就是通读断句,并且要放置到原文当中了解该句在整篇文言文中的位置,这是在对通篇文章领会的情况下,最快速掌握句意的方法。
在清楚了文章的文体、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思想倾向下就能把握住断句的一个基本方向。
另外,句子中并不是每一个字都是生僻字,可以通过几个字作为突破口,在初步了解文言文的整体背景下进行翻译,从而进一步理解文段与句子的意思。
二、依据对话,找准定位一个是找到对应的“说话”词语,如常见的“曰”“云”“言”“谓”等。
在这些词的后面一般是要断开的。
值得注意的是可能说话人的话语中还会引用他人的话语,这就需要在确定了一个“说话式”的句读之后,答题者还需要再次查看“说话内容”中是否还有要断的语句。
另一个是双方之间的对话,如常见的形式有“(某人)曰(某人)曰”“曰(内容)曰(内容)”等。
这需要答题者了解对话的形式,并依据述说内容进行断隔,尤其是在后一个对话的格式中,可能会出现对话人和“曰”字的省略。
面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我们掌握以下的方法加以辅助了。
三、找寻名、代、动(名词、代词、动词),确定句读名词和代词在句子的成分中,一般充当的是主语和宾语。
在断句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地名、人名(前面全称,后面就会简称)、官职、事物名和朝代名等,这种情况的出现,便可使答题者确定他们的成分是主语(在它的前面断开),还是宾语(在它的后面断开)。
依据名词和代词,答题者也可以确定在断开的部分之间是否出现了多余的成分,从而利于判断。
动词普遍作谓语,一般情况下,它的前后是不会断开的。
但是如果没有宾语,它的后面就需要断开。
文言句子节奏划分法
文言句子节奏划分法(一)句子成分之间要停顿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
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1.主谓宾之间要停顿。
如:①佳木/秀而繁阴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④问/今是何世⑤忘/路之远近2.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
如: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二)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如:①其一/犬坐/于前②山行/六七里例①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坐”,译为“像狗一样”。
(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
如“夫”、“盖”、“故”、“惟”、“至于”“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如:(1)夫 / 环而攻之 / 而不胜(《孟子二章》)(2)盖 / 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4)至于/夏水襄陵(5)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例(1)(2)中的“夫”、“盖”为句首发语词,朗读时在它们的后面要作停顿;例(3)中的“诚宜”是对上文的总结,同时开启下文,朗读时亦要停顿,以示强调。
(四)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如:(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2)问/(渔人)所从来(《桃花源记》)“再而衰,三而竭”中“再”和“三”后面都省略了动词谓语“鼓”,“再”和“三”后面应作停顿,以体现谓语的省略,而不能读成“再而/衰,三而/竭”。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大全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大全断句口诀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助判断;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分析讲解: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
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
2.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4.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我们应该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这样会有助于断句。
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当然,我们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了。
“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5.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助判断古人不知道语法结构,只是凭着模糊的语感去断句。
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
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
一、按字词押韵划分。
即每句以韵为准,将相邻的历史句子把每句韵脚以相同的韵素
衔接,再把其它音节整理排列,以分割节奏,从而使古文言文具备明显的押韵节奏,增加
古文言文的诗意性。
二、借助段落划分。
按此方法,可以将一篇古文言文分成几个段落,每个段落中最后
一句话形成一个结尾即可,只要把这个结尾节点换一句,前后段落的节奏就会随之调整,
整篇古文言文所表达的内容也会变得更加明确、细致。
三、借助对叠结构进行划分。
对叠结构是一种常用的衔接方式,就是把古文言文分成
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把前面的内容串联起来,再以暗喻之类的隐喻方式引入另一部分主体,再将主体部分做引申,之后再结尾总结,以此形成一个完整的视角,使古文言文的表达更
加丰富、深刻。
文言文的节奏划分的技巧
文言文节奏划分技巧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形式,其节奏划分对于理解文本意义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文言文节奏划分的技巧:1. 句首关联词:通常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若”、“然”、“则”等,其后应为一独立节奏单位。
例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欧阳修《醉翁亭记》)2. 句末虚词:常见句末虚词如“也”、“矣”、“乎”、“哉”等,其后应为一独立节奏单位。
例如:“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庄子《逍遥游》)3. 修辞方法:在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中,每一对句子的节奏应保持一致。
例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列御寇《愚公移山》)4. 特殊句式:特殊句式如倒装句、被动句等,其节奏划分需根据句子实际结构进行调整。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列御寇《愚公移山》)5. 句子语气:句子中的语气词如“乎”、“矣”等,其后应为一独立节奏单位。
例如:“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6. 句意理解:根据对句子的理解,可以合理划分节奏。
例如:“夏后启乃借飞龙之势以升天。
”(郭璞《山海经》)意思是夏后启借助了龙的威势而升天。
7. 语法结构: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应注意句子中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
例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列御寇《愚公移山》)中,“箕畚”是运的对象,不能和“运”一起划分节奏。
8. 音节和谐:在朗读文言文时,为了达到音节和谐的效果,可以适当调整节奏划分。
例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郭璞《山海经》)中,“沾裳”是一个音节,不应分开。
综上所述,文言文的节奏划分需要结合句子的结构、语法、修辞、语气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
掌握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作品。
初中文言文断句技巧
初中文言文断句技巧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会正确的断句方法是理解和鉴赏文言文的关键。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初中文言文断句技巧,帮助您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言文。
一、初识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文言文断句,即在阅读文言文时,将长句划分为若干个短句,以利于理解和把握句子结构。
正确的断句可以使文言文阅读变得顺畅,有助于揭示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提高阅读效率。
二、初中文言文断句技巧1.语法分析法:通过分析句子成分,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从而判断断句位置。
例如:“夫/起大呼/夜半/之/者/吾/也。
”分析:句中的“夫”为发语词,独立成句;“起大呼”为谓语,与后面的“夜半之者”构成主谓关系;“吾也”为宾语,与“夜半之者”构成宾语关系。
因此,可将句子断为四个部分。
2.语义分析法:根据句子意思和上下文,判断断句位置。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分析:句中的“学而时习之”表示学习的过程,与“不亦说乎”表示学习的结果,意思完整,故在此断句。
3.修辞分析法:利用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等,判断断句位置。
例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分析:句中的“岁寒”与“松柏之后凋”形成对偶,意思相对,因此在此断句。
4.标点符号法:根据文言文中的标点符号,如句号、逗号等,判断断句位置。
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分析:句中的“/”表示句读,提示断句位置。
5.习惯用语法:掌握文言文中的习惯用语,如“夫、盖、且、故、然、是故、于是、若夫、至于”等,有助于正确断句。
例如:“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分析:句中的“若夫”为发语词,提示断句位置。
三、总结学会初中文言文断句技巧,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结合上下文,灵活判断断句位置。
文言文阅读断句技巧
文言文阅读断句技巧文言文语言组织是有一定规律的,所以文言文语段的断句,划分时借助一定的标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见标志如下:1.名词、代词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器物名等。
也可以找出代词,如:吾、余、予,而(尔)、汝(女)、公、卿、君,其、彼、此、之等。
这些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们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它们的后面就可能断句。
例如2015年高考浙江卷断句题(部分)“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句段中名词有“郡、楼、材、侯、阁、门”,首先判断这些词是作主语还是宾语,结合上下文在这些词前或后初步划分,根据一个完整的文言文句一般是主谓句的原则确定最终划分。
正确的断句为: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
2.动词、形容词文言文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到了谓语,也就能区分出独立的句子,从而正确断句。
例如2015年高考湖北卷断句题(部分)“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先大概确定“王慎中”为人名,下文围绕他而来。
再找句中谓语动词,如“高谈、谓、取、悟、焚”,据此断句为: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
3.虚词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
句首虚词夫、盖、惟、凡、苟、纵、若、至若、若夫、虽、且、且夫、于是、已而、是故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它们前面一般要断开;句末虚词也、乎、哉、矣、耶、焉、与(欤)等,常用于句尾表达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后面一般要断开。
例如2014年高考浙江卷断句题(部分)“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借助两个句末语气词“矣”和句首虚词“且”,断句为: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可断可不断)4.排偶句文言文讲究整齐对称,讲究修辞,所以行文中常用结构相同的句子构成排比句、对偶句,除此之外,四六句多也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个特点,确定句读就容易多了。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一、根据语法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来停顿.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谓语—宾语“臣卑鄙”是一个整体(主谓短语)作宾语,不克不及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永之人/争/奔波焉。
状语—谓语“争”是“奔波”的状语,应该分开读。
③问/今是何世谓语—宾语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
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如: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三、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经常使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 “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关联词:“且”、“虽”、“因‘、“惟”、“故”例1、夫/大国,难测也例2、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例3、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例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四、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如:①其一/犬坐/于前②山行/六七里例①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词“坐”,译为“像狗一样”;例②中的“山”修饰中心语“行”,“山行”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
五、“而”字后应该停顿。
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下列作用,那么就不克不及停顿,也就是说,“而”字不克不及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
高考文言文断句有什么技巧方法
高考文言文断句有什么技巧方法高考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1、节奏划分有一个诀窍:一杆,两杆,三杆。
意思是说,在文言句中,停顿一次或两次是常见的,而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是很少见的。
即使您想暂停三次或更多次,也可以省略可以分隔或不分隔的位置。
2、主谓动词宾语应停止,谓语补语应平分。
一般完整的句子有主语、谓语和宾语,主语通常由名词或代词起作用。
名词一般是*中陈述、描述、解释或讨论的对象,前后句常断句。
名词(代词)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因此,找出课文中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基本上可以断句。
3、当遇到关时,想一想,然后四处走动。
古代汉语*中没有标点符号。
为了区分句子和阅读,虚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符号。
在文言文中,有许多虚词,如“知乎者也”。
欧阳修的《醉风亭集》整章共使用了27个“叶”字,几乎每句话都以“叶”结尾,这是众所周知的。
一个句子的第一个词是:福、盖、之若、若孚、楚、魏、思、金、凡、吉、洁、请、敬。
它们通常用在句子的开头,在它们之前通常是不连贯的。
句首常用的相对独立的感叹词,如“合符”、“合户”、“哇”等,在句前和句后都可以被打断;4、在古代,我们应该谨慎,停止状语。
当两个单音节词一起读时,分开读;在使用名词作状语之前暂停。
5、省略的部分是正确的,这表明暂停原则是当然的。
古代汉语中常有省略句。
在省略号处停顿是正确的。
有些情态词用在句子中,表示迅速或舒缓的情绪。
在这个词之后停顿是合理的。
6、专有名词要区分清楚,节奏要根据整体情况进行划分。
在古代汉语中,有许多表示人名、地名、年号、官衔等的词,在这些专有名词中,我们应该加以区分,决不能停留。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由简单句式入手给一段*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
文言文划分停顿的方法
文言文划分停顿的方法《文言文划分停顿的方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规律。
在阅读文言文时,划分停顿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文言文划分停顿的方法。
一、按照句子成分划分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成分通常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和状语等。
按照句子成分划分停顿,读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成分将句子分成不同的部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二、按照意群划分停顿。
意群是指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组字。
在文言文中,一个句子通常由多个意群组成。
按照意群划分停顿,读者可以根据意群的意思和语法关系来确定停顿的位置,从而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三、按照修辞手法划分停顿。
修辞手法在文言文中非常常见,常用于增强表达的效果。
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根据修辞手法的使用划分停顿。
例如,修饰语放在名词后面时,可以停顿;排比结构出现时,可以停顿等等。
四、按照语气表达划分停顿。
文言文中的语气表达非常丰富,可以通过语气来判断句子的停顿位置。
在文言文中,表示肯定、否定、疑问等不同语气的句子,停顿的位置也有所不同。
在阅读文言文时,划分停顿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的技巧。
通过掌握以上几种常用的划分停顿的方法,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句子的结构和意义,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总之,划分停顿是阅读文言文的重要技巧之一。
在阅读中,可以根据句子成分、意群、修辞手法和语气等方面来划分停顿,以便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读者可以掌握更多的停顿划分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文言文的句读划分十法
文言文的句读划分十法蔡信山2014-04-06方法一:通文意。
先通读四五遍,边读边想。
要读得顺口,大体了解内容。
方法二:分难易。
先易后难,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方法三:找虚词。
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标志词。
盖、夫;俄、旋、既而;故、然、而(表转折)则、顾、岂、若夫、向使、然则……(谦词“请”也是),这些词一般可作为一句话开始的标志,一般可在这些词前点断。
(2)句尾标志词:者、也、矣、哉、耳(尔)、而已、乎、焉、与(欤)、耶等。
一般可在这些语气词后点断。
3)句中标志词:“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4)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苟、虽然、纵使、向使、无论、若夫、至于、已而、且夫、于是、至若、是故、然则等。
一般可在这些关联词前点断。
方法四:明修辞。
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对偶、排比、反复、对比、顶真、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方法五:察对话。
文言文在人物对话时,遇到“曰、云、言”等字,应在其后断句。
(要注意,“曰”在古文中还作“叫作”“称为”讲,切莫把这种用法的“曰”当作言语开始的标志。
如:明有奇巧人/ 曰王叔远。
)方法六:懂常识。
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字号、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也有助于我们正确断句。
方法七:知语法。
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识去分析句子的结构。
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句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读出停顿。
方法八:依总分。
利用句子间的结构特点来断句。
总分、分总、总分总等。
方法九:辨句式。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文言文划分的技巧
文言文划分的技巧
以下是 6 条关于文言文划分技巧的文案:
1. 哎呀呀,看这里!要知道文言文中的人名、地名那可得单独划分出来呀!就像“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友”那都是特定的呀,可不能乱划一起喽!这样就能让咱更清楚文章说的是谁和谁的事儿了,对不对?
2. 嘿,你想想,句子的完整性很重要哇!“今齐地方千里”,可不能给它断成“今齐地/方千里”,得是“今/齐地/方千里”呀,不然意思不就全变啦!这就好比拼图,得完整了才好看嘛!
3. 咱得注意那些虚词呀,它们就是划分的好帮手呢!比如“而”“则”之类的。
像“人不知而不愠”,在“而”这里断开就很合适呀,它就像一个小分隔符一样呢!这可不就像是路上的标记,让咱走得更明白嘛!
4. 还有那些表示对话的词语呢,那可是个明显的标志哟!像“曰”“云”。
“孔子曰”,那肯定得断开呀,这多明显呀,不就是说话人的提示嘛,就像有人叫你名字一样,能不注意嘛!
5. 有些文言文中的排比、对仗部分也得好好区分呢!像“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么工整,断开不就很清晰嘛!这多像整整齐齐排好队的士兵呀,看着就舒服呢!
6. 别忘了句式的特点呀!反问句、感叹句这些都有特别的地方。
“不亦乐乎”,断开后是不是一下子就看出这语气啦!这不就像是唱歌时的高音部分,特别突出!
总之,文言文划分真的挺有趣的,掌握了这些技巧,就像找到了打开文言文宝库的钥匙一样!。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一)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例③④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
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
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
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
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
例③④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如:
①其一/犬坐/于前②山行/六七里
例①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词“坐”,译为“像狗一样”;例②中的“山”修饰中心语“行”,“山行”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
5、“而”字后应该停顿。
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下列作用,那么就不能停顿,也就是说,“而”字不能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
①“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形容词(或副词)与动词,即“形容词(副词)+而+动词”,这时前边的形容词或副词充当状语,起修饰后面的动词的作用,不能分开读。
②“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两个动词,即“动词+而+动词”,那么尔表示顺接,也就是说,前面一个动作发生了,后面的动作紧接着就发生了,这时“而”后面就不能停顿,应和后面的动词连读。
③“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这时“而”后不应该停顿。
例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例: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6、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
如:
①瞻余马首/可也。
如果读成“瞻余马首可/也”,那么就歪解了原意。
因为原句是主谓结构,在“可”后停顿,就改变了原意。
②“问/今是何世”,原句是动宾结构,宾语是一个主谓短语,如读成“问今/是何世”,读成了主谓句,就读破了。
③“两三点雨/山前”,若读成“两三点/雨山前”就读破了,原句是倒装句。
7、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如: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动词谓语“鼓”,应略停,以体现谓语的省略,不能读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
如:作亭者谁,卢陵/欧阳修也。
卢陵是地名,后面应该停顿。
9、“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如:余闻之也/久。
“也”不是谓语前的副词状语,不能读成“余闻之/也久”。
10、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
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例①意思是“处在朝庭的高位上,就为它的人民担忧”这样,句中的停顿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1、诗句节拍间要停顿。
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
如:①几处/早莺/争/暖树②天门/中断/楚江/开
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如上面的两句可读为“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
文言文的朗读停顿,涉及到文字、词义、语法及古代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
只要我们掌握一些古诗文的朗读停顿知识,并诵读一定量的文言文,就能培养提高自己的语感,熟练地处理文言文的朗读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