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指导 地带性分异规律最全总结
学法指导十二法
学法指导十二法1、领悟式指导法所谓领悟式指导法是在教师提示启发下,让学生自悟学法。
此式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能启发、引导学生按教学思路去领悟、发现新的学法,特别是通过顿悟、给学生点燃思维、灵感的火花,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发现学法、总结学法。
2、内化式指导法这里的内化式指导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把有效的学习活动转化为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否属于学习方法范畴尚有争议,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好的学习方法的发现与积累,好的学习方法也只有形成了习惯,才易于自觉运用。
内化式学法是有条件的,可以内化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学习的常规习惯,如听课记笔记做作业想定理法则的习惯;另一种是选择运用具体方法的习惯,如联系语境(上、下文)释词、解句、理解课文的习惯,便是一种整体阅读学习方法的具体内化。
3、迁移式指导法所谓迁移指导,就是通过教师“举一”,培养学生“反三”的能力。
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举一”要选准,不管是讲解例题,还是讲解文章段落,选的“一”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并且与学生要反的“三”有相通性。
否则就收不到迁移指导的理想效果,影响学生使用科学方法的积极性和效果。
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在讲授类似的两篇文章、类似的几个段落时往往采用这种方法。
所谓点拨式指导,就是教师以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为前提,在教学中抓住契机,用画龙点睛、留有余味的方法点拨学生学习。
运用这种方式的关键是设计、选择点拨点,点在学法指导的重点处、难点处、关键处,另外还要选择点拨的最佳时机,点在新旧知识衔接时,点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
如一位教师教《一定要争气》一文时,让学生解释“基础”一词,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指建筑物的根基。
”教师这时便从学法指导入手点拨学生:“以前我们讲解词方法的时候其中有一条叫随文法,大家想想,用随文法‘基础’一词在这里指(原来文化的)底子。
”这样就起到了很好的如何解?点拨作用。
5、反馈式指导法有些学法,学生容易遗忘,这就要靠教师反复指导,反复训练,多次重复,达到熟悉掌握,进而熟练运用。
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汇总
的 分 异 规
垂直地域分 异规律(5 规律)
基础的经度地带 性差异)
律
2、乘火车沿陇海—兰新线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沿
途看到的地理环境的变化属于(B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
3、读“坡向与自然带图”,正确表示坡向对自然带影
响的是(B )
3)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阳坡高于阴坡
如图:
北半球温带某山地的南坡
坡
坡
和北坡垂直带的分布
落叶阔叶林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B、C的垂直带谱中都有针叶林带,哪座山的针叶林分布 的海拔高度高?
4)山地所处的纬度越低,同一自然 带分布的海拔越高。
D C
A
B
天山南北坡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北坡 4000 3500
“人 间 四 月 芳 菲 尽, 山 寺 桃 花 始 盛 开”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①成因: 随海拔高度的
变化
水热条件 变化
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自然带图
②分布特征:
1)山体所在的 纬度位置决定了 基带类型。
2)山地所在的 纬度越低,海拔 越高,垂直带数 目越多,垂直带 谱越完整。
北坡
南坡
基带
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
观察两坡雪线的高低
积雪冰川
积雪冰川
高山垫状植物 高山草甸
高山草甸
南坡
3000 2500 2000
针叶林 山地草甸草原
山地草原
干旱山地草原 荒漠草原
1500 山地5草)原山地迎风坡雪线较低
荒漠
荒漠草原
从赤道到两极的
分异(以热量为
基础的纬度地带
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中国自然景观和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在中国这一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其自然地理综合体及其组成成分沿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从高级单位分化成低级单位的形成过程,或各最终结果中所表现出的空间组合规律。
(一)纬度地带性规律中国自然景观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以东部湿润区最为明显。
自北而南依次出现下列自然景观地带:1.寒温带针叶林漂灰土景观地带。
主要分布在北纬49°以北的大兴安岭北部地区。
这里是我国最寒冷区,多年冻土层分布广泛。
代表性的植被类型是耐寒的兴安落叶松,群落外貌是冬季落叶,结构简单。
此外,有小片的樟子松林。
落叶松林经采伐后,大部分为桦木、山杨等阔叶树次生林代替。
针叶林下发育的土壤是漂灰土,凋落物灰分中硅的含量丰富而盐基较贫乏,土壤溶液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
2.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暗棕壤景观地带。
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地与小兴安岭。
这里距海较近,气候湿润,分布着以海洋性针叶林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例如红松,阔叶树种有枫桦、紫椴、槭、水曲柳、花曲柳等。
原始林经采伐后,生长山杨、白桦林。
如果再经破坏则成为杂木林,在山麓南坡尚有蒙古栎纯林。
暗棕壤是针阔叶混交林下的地带性土壤,凋落物盐基较多,土壤溶液呈弱酸性至中性反应,肥力较高。
3.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景观地带。
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及华北的山地丘陵地。
这里夏热多雨,冬季干冷,阔叶林冬季落叶,故又称夏绿林带。
其建群种主要是由包括辽东栎、槲栎、栓皮栎、麻栎等各种落叶栎类与其他落叶阔叶树组成的地带性森林植被。
此外,还有温性针叶林,例如赤松、油松等。
棕壤土层深厚自然肥力较高,呈中性至微酸性反应,适于发展暖温带果木林。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景观地带。
包括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横断山脉以东广大地区,依植被、土壤的分布又可分为北、中、南三个景观地带:①北亚热带是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景观地带。
分布于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低山丘陵区。
以含有青冈栎等常绿阔叶树的落叶林(麻栎、栓皮栎、白栎等)为主;针叶树以马尾松林为主。
地域分异规律课件
⑴概念 ⑵成因 ⑶特征
•精选ppt
植被和土壤随高•精度选p而pt 分异的现象,称为自 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带性规律或高度地带性规 律。
山地高度不同而•精引选p起pt 的热量、水分及水热 对比关系的变化。
土壤一般多呈酸性,少腐殖质,有灰烬一 样的沙质土层,称灰化土。
动物主要是毛皮兽,啮齿类和有蹄类。
欧亚大陆最北部•精、选p北pt 美最北部和南极洲。
冬季长寒,夏季短凉。土壤或常年冻结, 或冰雪覆盖。不能生长树木,只能生长苔藓、 地衣。
在冻土带内,表面土壤积水多,易产生沼 泽土。
动物较单一贫乏,种数不多。北极圈附近 有驯鹿、北极狐、北极熊。南极大陆沿岸有企 鹅。
相对一致性原则•精要选p求pt 在划分区域单位时, 必须注意其内部特征的一致性,不同等级的区 划单位的一致性也是相对的,各有不同的标准 。
自然区划综合性•精原选p则pt 的基本涵义是,在自 然区划中,必须将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 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
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往往有 主次之分,必须深入分析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 性因素,查明自然区域形成的主导因素,找出 体现主导因素的主导指标.据以对自然区域作 出划分。综合性原则也包含了“主导因素原则” 。
⑴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精选ppt ⑵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①概念 ②成因 ③表现
•精选ppt
经度地带性是指•精地选p理pt 环境各组成要素和自 然综合体按经度方向由海洋向内陆变化的规律 。
由于海陆分布,•精以选p及pt 由此产生的大气环流 相联系的海陆相互作用,但海陆分布是主要因 素。
学法指导的总原则
第一部分讲学法生成的四个阶段,也是学法指导的四个阶段,还讲了各阶段应该注意的细节。
第一部分是我们学法指导探讨应当遵循的原则。
不具体指哪种学法指导。
第二部分是我们在学法指导上能够并且必须突破的四点,也是学法指导工作的着力点。
是民中历史学法指导的具体化。
它要在第一部分的指导下,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修正。
第一部分学法生成的四个阶段一、教师示范,展示学法由于学生的认识规律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所以上课开始便向学生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是很难被学生所接受的。
即使接受了也只是机械地记忆,而不是理解,更谈不上应用。
因此,学法指导的第一环节应先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
即通过教学中的示范性指导,让学生从教师的教学中感知学法,领悟学法。
这就要求教师的示范过程必须做到两点:一是教师的教应做到线条明确,层次清楚,便于学生发现和领悟学法。
二是教师的教应做到难易适度,便于学生尝试和运用学法。
二、回顾小结,归纳学法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果不及时加以指导和归纳,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他们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就不能深化,也就达不到掌握技能方法的目的。
因此,当学生对学业法的感性认识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对第一部分的学习过程进行简要回顾。
使其从回顾中发现和领悟学法,再用一定的方式指导学生将发现的领悟到的学法归纳出来。
使他们对学法的认识更加清晰和深刻。
三、自学实践,运用学法通过前两个步骤,学生已经领悟和归纳了学法。
但学法作为一种方法和本领,不但要靠讲授,靠理解,更重要的是要靠实践活动的训练。
只有通过学生的自学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学法,也才能使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得到培养。
所以,领司和归纳学法并不是学法指导的最终目标,而只是一个起始。
在此基础上还应给学生自学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在尝试过程中运用学法,把学法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进而形成能力。
四、检查督促,贯彻学法。
用小黑板或其他方式出示学法,强化学生的意识,防止自学过程的混乱性;同时向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水平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课件
北
南
阳坡
南半球
南
北
阳坡
北半球
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垂直自然带分布 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 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 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图 所示:
3.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2)降水: 负相关 降水多,雪线低,降水少,雪线高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
背风坡
迎风坡
冰川
雪线低 降雪多
山体迎风坡与背风坡雪线示意图
3.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3)地形坡度: 坡度越陡,积雪易下滑,雪线越高; 坡度越缓,雪线越低
喜马拉雅山脉冈仁波齐锋冰川
(2)在分析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3.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常见的地方性分异规律及成因 自然带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河流等地方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地方 性分布。地方性分异规律及成因分析分类总结如下:
因素 分布地区 理想自然带 现实自然带
成因
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弱,降 地形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 亚热带常绿阔
部,澳大利亚东北部, 叶林带
巴西东南部等地区
受暖流影响,且地处来自海洋 热带雨
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 林带
大,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地 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与当地水平自 高山植 海拔高,温度低,降水发生垂
形 青藏高原地区
然地带一致 物区 直及水平方向的递变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地理知识及记忆口诀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地理知识及记忆口诀地带性地带性有三种: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地带性又称显域性,指自然环境各要素在地表近于带状延伸分布,沿一定方向递变的规律性。
太阳辐射能的分布因纬度而不同,气候主要受纬度因素制约,水文、植物、土壤等的分布也都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它们的分布一般都呈带状分布。
所以气候、水文、植物和土壤等,都称为地带性因素。
地带性规律就是受地带性因素影响而表现出来的,其中气候是地带性因素中的主导因素,起着决定的作用。
由气候或水热条件直接形成的现象就是地带性现象。
同纬度或海陆位置上出现相同的现象就是地带性现象。
纬度地带性定义:自然地理现象在分布上具有沿着纬线方向(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条带状规律性,纬度地带性在广阔平坦的平原上表现最为明显。
主导因素:纬度地带性是由于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布不均匀,在地表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成带状递减,使气温、降水、蒸发、风向、风化作用、成土过程以及土壤和植被等一系列自然地理要素有规律地变化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经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的产生受海陆分布和山脉的南北走向控制,使大气湿度、降水等水分因素的不同而引起的自然地理特征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东西差异。
定义: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用有规律的更替别称:经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主导因素:水分(海陆位置)重要因素:热量成因总结: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更替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垂直地带性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温度、湿度和降水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这就形成了山地垂直气候带。
生物、土壤等受气候影响也相应地有垂直分布的规律性。
自然带的这种垂直地带分布,称为山地垂直自然带。
如我国秦岭山地,长白山和西南部横断山等山地垂直自然非常明显。
在世界各大山脉都分布着山地垂直自然带,又称垂直带。
非地带性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
概念辨析
基本、派生、局部地域分异规律 ➢ 基本: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基本地域分异因素) ➢ 派生:水平地带性,地带段性和省性等(派生地域分异因素) ➢ 局地: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地域分异因素)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 狭义:地带性即纬度地带性,其余属于非地带性 ➢ 广义:地带性包括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 和垂直地带性,其余属于非地带性 ➢ 中义:地带性包括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 其它属于非地带性
揭示地球表层水平地带性和水热条件的关系 地理地带周期律:地表自然地带随着R和R/(L·r)发生周期性有规律
的变化规律 意义:可以在知道R和R/(L·r)情况下查表得知自然地带。
R/Lr
Ⅰ列 0
0~1/5
1/5 ~2/5
Ⅱ列 2/5~3/5
3/5~4/5
4/5~1
Ⅲ列 1~2
Ⅳ列 2~3
Ⅴ列 3~4
2.干湿地带性(非地带性)
干湿地带性(经度地带性、经度省性):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 和整个自然综合体从沿海到内陆沿经线方向延伸,按经度方向发生 有规律的更替(与经度无关)
主导分异因素:主要是海陆分异因素,还与距海远近、陆地大小、 陆地形状有关
分布:中纬度明显
大
黄
陆
海
3.水平地带性(地带性与非地带性)
Ⅶb 热带草原
Ⅶc 亚热带硬 叶灌木林 和灌木
Ⅷ
Ⅸ
亚热带半荒漠 亚热带荒漠
-
-
Ⅹa
Ⅹb
Ⅹc
Ⅹd
Ⅺ
Ⅻ
Ⅷ
沼泽占绝对 强沼泽化的 中沼泽化的 向稀树干干原 热带稀树干草原 热带半荒漠 热带荒漠
优势的赤道 赤道森林 赤道森林 过度的赤道森
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分异规律。
所谓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即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某个方向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方向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和有规律的变化。
一、纬度地带性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不同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导致地球表面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少,因而产生地球表面的热量分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表13-2)。
由于这些热量带平行于纬线呈东西向分布,并且随着纬度的高低呈南北向的交替变化,故称之为纬度地带性。
热带分布在赤道附近及其两侧,热量平衡大于75 kcal/cm2a,是地球上最热的地带;亚热带分布在热带两侧的低纬度地区,热量平衡在75~45 kcal/cm2a之间,南半球的亚热带叫做南亚热带,北半球的亚热带叫做北亚热带;温带分布在亚热带两侧、中纬度地区,其热量平衡在45~35 kcal/cm2a之间,南北半球各有一个温带,分别叫做南温带和北温带;寒带分布在高纬度地区,热量平衡小于35千卡/平方厘米/年,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带,位于南半球的寒带叫做南寒带,位于北半球的叫做北寒带(图13-12)。
由上可知,实际上地球上的热量带有7个,即热带、南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由于热量的不同,导致了各个地带的地表环境不同。
当然有时些热量带可进一步细分。
纬度地带性规律是全球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
由于受海陆分布、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的影响,纬度地带性有时会受到干扰,显得没有这么理想,但纬度地带性规律却是普遍存在的。
中国地域宽广,南端的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的纬度只有4oN左右,北端黑龙江省的漠河纬度可达53o31'N。
南北跨度近50个纬度,约5500 km。
因此地带性比较明显,跨越了热带、亚热带和温带。
南方暖热、北方寒冷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干湿度分带性全球陆地降水量的89%来自海洋湿润气团,而海陆间的水交换强度越深入内陆越弱,因此导致了大部分大陆上的干湿度,由海岸线附近向大陆内部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沿海地带比较湿润,向内陆逐渐变干燥。
地方性的分异规律讲解
(3)地方气候
地方气候是介于大气候与小气候之间的气候。 一个地区的地方气候,象土壤一样是该地自然资源的 一部分,它与土壤结合起来,可以确定一个地方可以 生长什么,不能生长什么,这对于引进新的品种能否 取得预期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一般地说,农民凭着 多年的实际经验,通常知道哪一块土地适合种什么。 然而,由于热量不足而种植晚熟品种带来减产的事例 也屡见不鲜。东北地区1969年由于低温冷害,而作物 品种又不适合,造成了农业大减产,此后,1972年、 1976年也都出现类似情况。可见,除了可贵的实际经 验外,还需要掌握更精确的环境条件变化的科学知识。 至于进行品种的区域试验以及引进新的品种,更需要 有精确的地方气候的知识,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2律,是在自然地带内部,在 地方地形和地面组成物质以及地方气候的 影响下,自然环境的组成成分及自然地理 综合体的局部分异现象。
(1)系列性
是指由于地方地形的影响,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 及单元自然地理综合体,按确定方向从高到低或 从低到高有规律的依次更替的现象。这种地方性 的分异规律不论在平原或是在山地都有明显的表 现。苏联植物生态学家凯勒尔称这种现象为生态 序列,他应用生态序列法清楚地表明,哪些植物 对于某种生境或某种土壤来说是较典型的,以显 示它在综合生态类型中生长发育得最好。而由于 对某种植物具有显著作用的生态因子的减弱或加 强,使得该种植物发育不良,而逐渐被另外合适 的植物所代替。凯勒尔认为生态序列的研究方法 是认识植被的特殊方法。
地方性分异规律,是在地带性与非地带性 相互作用的背景上,在地带内部或在地带 性与非地带性的统一体—自然区内部的分 异规律。这一规律正是索恰瓦的局地地理 学所研究的内容。
在土壤地理学中,把土壤地带理解为地带 性土类和伴随的隐地带性土类的分布区, 以及把土壤分为显域土类(自成土)和与 之相对应的隐域土类(半水成型成土作用 和水成型成土作用)等都是这种垂直分化 系列的表现。
地带性分异规律复习1(修改)
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
水平地带性
地带性
{非地带性(地方性分异规律)
{垂直地带性
{ 经度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
活动1:争做优秀导游,请将风景照片与实地一一对应。 活动2:对比照片,说明了什么问题。
1 2 3
4
D
C
B
5
A
活动:探索自然带的分布有没有规律,若有,有什么规律,表
现是什么?为什么?
▲ 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分异规律
探究点二
自然带分布(北半球)
90° 80° 70° 60° 55° 温落阔带 温草带 40° 温荒带 温落阔带 亚常硬带 35° 30° 亚常阔带 25° 热 沙 带 20° 热季雨带 热草带 10° 热 雨 带 0°
冰 原 带 苔 原 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三、非地带性、因素、事例 1、定义: 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青藏高原
3、垂直差异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形成原因:
冰雪带 5500m 高山草甸 4000m 针叶林 3000m 针、阔混交林 2500m 落叶阔叶林 500m 常绿阔叶林
珠穆朗玛峰南坡的垂直自然带
喜马拉雅山与天山的雪线分布 思考:1、图示两山的南北坡向? 2、分析两山的名称? 迎风坡 迎风坡
F ① D C B A E ②
③
②
①
规律总结:
• 判断自然带的名称 • 自然带分布的特点(延伸和更替方向) • 造成这种分布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展示:
分异规律
更替方向
主要影响因素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干湿度度地带 分异规律
南北更替
热量条件
东西更替
水分条件
引起地球表面热量(温度)变化 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 自然带的分布?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地方性分异规律
考向一 地方性分异规律的判断
地形
水分
(2021·1月浙江卷)洞庭湖区水域与陆地交错,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
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完成(1)~(2)题。
(1)据图2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8分)
地形→水热土的分配→植被
①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沟壑 纵横,地势起伏大,水热变化大;
②谷地蒸发量小,土壤含水率高, 土壤肥沃,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③坡面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蒸发量大,植被以疏林草原为主;
④坡顶海拔高,水热条件差,植 被以低矮的灌木丛和草本植被为主。
地处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坡,且
北部、巴西东南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受暖流影响,降水量大,形成热带
部、中美洲东北
雨林带。
部等地区
(4)水分
斑块状
温带荒漠中分布着斑块自然状带的和绿地表洲景,观原因是?
地区
成因
地带性分异(理想状态) 地方性分异(现实状况)
昆仑山 山麓
尼罗河 谷地
温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带
(2020·山东卷)山地地形影响气候特性,进而使山地景观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变 化。太行山区地处华北地区,其间分布有盆地和丘陵;黔桂喀斯特山区岩溶 地貌发育,形成了基座相连、异常陡峭的峰丛—洼地集合体。下图示意两山 区各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况。据此完成11~13题。
13、两山区农田分布上限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B )
2.平台到察尔森出现草原Ⅱ的主要
影响因素是(B )
A.东南季风 B.局地环流 C.山地坡度 D.土壤肥力
学法指导类型
学法指导类型最佳答案(一)学法指导的内容通常教师指导学法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制订学习计划的方法(确定学习目标,分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方法)2、五环节常规学习方法(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作业方法、小结方法)3,学科学习方法(以各科教师特点为内容的学习方法。
如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习数学的方法,学习外语的方法等)(二)学法指导的原则教师的学法指导要想卓有成效应遵从以下几项原则:1、体现自主性(不强制灌输,而重在引导点悟)2、体现针对性(不主观臆想,掌握学情,有的放矢)3、体现操作性(不繁琐笼统抽象,操作方法具体明确)4、体现差异性(不搞一刀切,区分对象分类指导)5、体现巩固性(不一蹴而就,立足反复强化,长期训练)(三)学法指导方法学法指导应体现多层次多形式;通常有这样几种形式。
l、渗透指导这是教师在课堂上见缝插针,随时渗透。
2、讲授指导这是开设学法指导课,向学生直接讲授学法知识。
3、交流指导这是教师组织学生总结交流学习经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4、点拨指导这是学生在学习迷茫时,教师给以恰当点拨提示。
5、示范指导有些方法仅靠教师讲解是不够的,必要时教师要做示范,让学生效仿。
第三节优化课堂设计要领备课是基础,优化是关键。
要优化课堂教学首先必须要优化课堂设计。
所以帮助教师突破备课这一关,优化课堂设计是当前教研科研工作一项重要任务。
据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所对小学教师一项调查,目前有隆辐以上的教师是完全按照或者基本按照“教材内容和教学参考书怎样要求就是怎样教”去备课的。
一些五六年前,甚至七八年前的语文教参,尽管有些内容早已过时或分析的不妥当,但仍被教师奉为“绝对正确”或虽有疑虑,却不敢更改,显然这些教学设计并不来自教师自身,而是来自上面的条条框框。
这是有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更谈不上教学方案设计的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法指导地带性分异规律最全总结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是高考频率比较高的知识点之一......正如上图中的知识框架所示,分异规律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但从近几年高考考查角度来看:综合性很强,尺度越来越小。
考查方向1:从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来看,非地带性综合性更强,考查频率高。
考查方向2:垂直地带比水平地带性综合性更强,考查频率高垂直地带性主要规律总结一、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成因二、垂直地带性分异主要规律1、相似规律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谱,与从当地向高纬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相似。
应用:以带谱推断某处自然带类型依据带谱与当地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一致规律,可推断某一自然带名称。
2、基带规律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见下图)应用:以基带判定温度带、气候类型可依据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通过基带自然带确定该地温度带、气候类型,进而判断该山地所属位置,甚至山体名称。
如基带为常绿阔叶林,说明位于亚热带地区。
3、带谱数量规律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纬度、海拔、相对高度4、高度规律(含林线高度)影响因素有三个: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分布海拔高,纬度高,分布海拔低;②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③降水:温带地区南北走向的山,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高,迎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如下图)。
应用: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差异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5、坡向规律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应用1: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
由此也可判断南北半球。
如下图甲所示。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图乙所示。
应用2: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
如下图所示:6、雪线规律注意:同一座山脉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量大,雪线较低;背风坡降水较少,雪线较高。
如果某山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则要综合考虑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再判断雪线的高低。
一般来说,在湿润地区,降水是影响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在干旱地区,气温是影响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
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降水量丰富的南坡比干燥少雨的北坡雪线高度要低。
地处干旱地区的天山,南坡为阳坡,气温比北坡高,且南坡降水量比北坡少,故天山南坡雪线比北坡高。
应用: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7、特殊规律---天山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
因此,有些基带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关于垂直地带性小结:如何分析带谱图?考查方向3:从尺度来看,小尺度的分异规律考查越来越多,逻辑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要求高,尤其是垂直地带内部差异。
名师点睛:对垂直地带性内部差异进行分析时,要关注坡向差异,具体分析还要结合图文材料等关键信息,建立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特别是自然要素对水分、热量在不同坡向上的影响。
经典高考题回顾:【2017全国卷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
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
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图6)。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6分)(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6分)(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6分)(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6分)【解析】(1)由材料可知,山地苔原带呈单峰变化,在苔原带底部地区,由于少数植物获得竞争优势,随着海拔升高,植物多样性增加,到了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读图可知,阳坡曲线(虚线)呈单一变化,生物多样性始终呈减少趋势,说明受到了干扰。
按照一般变化规律,植物多样性应当先增加后减少,阳坡2000-2300米之间,植物多样性少,而在2300米以上,基本符合苔原带植被类型的变化规律,所以在2300米以下,干扰强度强,2300米以上,干扰强度减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所以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苔原带的多样性多于阳坡。
(3)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
根据材料可知,阳坡与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而导致阳坡与阴坡的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引起干扰的因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可以判断阳坡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度小。
(4)由材料可知,在更高海拔地区,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而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
【答案】(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
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典型模拟题汇总题组1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大联考文综地理气候变化对植被演替有一显著影响,长白山西坡海拔2140-2200米,原生植被以矮小灌木和苔鲜地衣为主,草本植物入侵后原生植被退化,被侵入地土壤水分增加。
图3示意该区域不同海拔和坡度下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据此完成9-11题。
9.该区域草本植物的入侵方向是()A.向较低海拔入侵,沿陡坡入侵B.间较低海拔入侵,沿缓坡入侵C.向较高海拔入侵,沿陡坡入侵D.向较高海拔入侵,沿缓坡入侵10.影响该区域不同坡度草本入侵程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B.降水C.风力D.土壤11.与灌木相比,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使土壤水分增加的原因是()A.土壤蒸发加剧B.生长耗水减少C.植株高度减小D.枯枝落叶量增加•↓•↓•↓•↓•↓•↓•↓•↓•↓•↓•↓••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本题很容易选择A选项,因为从图中看出,在低海拔、坡度陡的地区,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最高,说明在该自然环境下草本植物较灌木植物更具有竞争优势,更适宜该生长环境。
但该选项是问:区域草本植物的入侵方向是什么,也就是草本植物分布的范围有多大,除了具有竞争优势的地区外(较低海拔的陡坡处)也包括不具有优势的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程度低的地区)。
图中曲线的延伸区间就是草本植物的分布范围。
从坡度上看:从15°到25°均可,但在25°地方最具竞争优势,从海拔上看,从2140米到2220米均可分布,但在2140米处具有竞争优势。
答案选C。
2、解读该题一定要注意,说的是“影响该区域不同坡度草本入侵程度”,图中就看坡度曲线即可。
根据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坡度越陡入侵程度越高,说明此地环境条件更适宜草本植物生长,坡度越陡,对降水、气温、风力改变不大,但坡度越陡,土壤越浅薄,灌木不易着生,而草本植物容易生存。
答案选D.3、草本植物也具有涵养水源的能力,土壤蒸发会减弱,A错;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使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生长耗水量减少,所以土壤水分增加,B正确。
而植株高度减小,生物量并没有减少,水分消耗不会变小,C错;草本植物入侵提高,使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主要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枯枝落叶量不影响土壤水分,D错。
名师点睛:气候变化对地理事物分布的影响题组22019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文科综合(网友提供)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
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下图所示)。
(1)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指出我国东南丹霞地貌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指示的气候特点。
(6分)(2)实际上,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异,请说明原因。
(6分)(3)分析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原因。
(6分)(4)在流水作用下,丹霞地貌山顶和沟谷植被出现垂直分异,试分析原因。
(6分)↓(个人解析,原题只有答案,无解析过程,如果解析不周请大家指正)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带分布和形成过程我个人认为,这道模拟题设计的非常好,符合现在高考“小切口”“微专题”考查,特别注意地理综合思维训练。
解析:1、主要考查自然带地带性分异规律判读。
示意图主要体现垂直地带性,但注意题干设问角度:有两处限定---“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显然要从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来判断植被,另外一处限定是“我国东南丹霞地貌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显然不是该图所示局部地区小尺度的分异,而是放在丹霞地貌所在地区大尺度的分异上,即水平方向上来考虑。
这就用到,垂直地带性分异最重要的一个规律:山麓底部自然带与所在纬度的自然带一致。
从图中可以看出,山麓底部基带是常绿阔叶林(之所以不是图中的沟谷季雨林或湿地植被,是因为沟谷是流水侵蚀地貌,是后期山麓被流水冲刷,形成了沟谷),因此判断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下发育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