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从伊丽莎白的性格塑造看简
女性文学中的两朵奇葩——《傲慢与偏见》与《简·爱》女主人公对比
![女性文学中的两朵奇葩——《傲慢与偏见》与《简·爱》女主人公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1a2c50f1941ea76e58fa04da.png)
女性文学中的两朵奇葩——《傲慢与偏见》与《简爱》女主人公对比赵洁(临沂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摘要:《傲慢与偏见》与《简.爱》这两部作品都反映了英国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女性的生活.表现了其对命运不屈服的精神。
本文论述了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的差别:伊丽莎白较为保守被动地追求爱情.强烈希望得到男性的尊重:而简爱则大胆主动。
追求男女完全的平等。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作家主体个性的差异以及所处环境的不同。
关键词:女性意识;性格特点:对比;原因<傲慢与偏见》与<简.爱》,这两部作品的作者都是生活在18世纪末19世纪前期的女性作家。
她们在作品里都反映了当时英国女性的生存现状:男女不平等.社会对女性生活的压抑。
女性经济上不能自立。
每当谈论婚嫁,金钱和门第对决定婚姻关系都脱不了干系。
这是由于英国的法律规定,只要家中有兄弟或堂兄弟,女子就没有财产继承权。
即使继承了财产.一旦结婚,她的所有财产的支配权就都要转交给她的丈夫.自己没有独立的财产处置权。
经济条件决定了她们的思想意识上对男性的依附,婚姻上处于受支配的弱势地位。
如果无法找到一个体面的丈夫,她们的生活将是非常悲惨的。
而如果想有独立的经济来源。
在社会上立足,只能去做家庭教师,但这在当时是非常卑微的职业。
在这种生存状况下的女子有许多的无奈和不满,甚至有不少女子放弃了对真爱的追求.随波逐流。
所以这也是《傲慢与偏见》与《简.爱》这两部作品一经问世便,便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的原因.如同黑夜中的一丝光亮,给桎梏中的女性带来了希望。
通过伊丽莎白和简爱这两个个性鲜明的形象塑造表现了对命运的抗争。
在相似的时代背景下,她们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比如都受过一定的教育;都没有出众的长相:都有自己聪明独到的见识;都不满于男性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但两者在思想上、行动上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
一、伊丽莎白和简.爱追求爱情和男女地位观点的差异排偷出了吉诺的孩子.也正是她的愚蠢做法导致了孩子的死亡。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形象浅析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形象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dcb5ee5fbfc77da269b159.png)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形象浅析作者:陶琼来源:《文学教育》2008年第08期简·奥斯丁(1775-1817)是跨世纪的优秀小说家,她与夏洛蒂·勃朗特和乔治·艾略特等优秀女作家一起揭开了英国小说史上妇女创作艺术的新篇章。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创作艺术的最佳典范,《傲慢与偏见》具有典型的奥斯丁情节:一位合意的单身汉来到有未婚女孩居住的乡村,小说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尽管在交往过程中障碍重重,还是要想方设法让这两位男女结婚。
简·奥斯丁描写的“人”是远离大自然的室内人,她笔下的人物不像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他19世纪小说家们塑造的人物——富有狂热的激情或强烈的情感。
她所刻画的是上层社会具有“理性”的人:虽时而不安或心烦意乱,但决不会沉溺于狂热之中而表现出无理智行为;既没有激烈的心理冲突,也没有内心的狂怒。
但这并不代表简·奥斯丁的人物是木纳、毫无感情可言的木偶,她笔下的典型人物伊丽莎白便极具迷人的魅力。
伊丽莎白自尊自爱,她常常为缺乏教养的妹妹们的行为而羞愧,为母亲的无礼和愚蠢而汗颜,她聪颖而且有胆识有才智。
伊丽莎白的迷人之处还在于她拥有集刚柔于一身的特性。
她相当迷人(正如达西所承认的那样),富有女人的真正魅力。
而且她性格率直,做事爽快,这使她高于一般的女士,总之,她很明智,有集刚柔于一身的特性。
她自制力极强,不屈从于包括达西和凯瑟琳夫人权势的威胁,洞悉生活的表面排场,并不为之所动。
她深知人的诚实和幸福要比生活安逸、衣食无忧、财富显赫更有意义。
她谙熟人性的弱点、被曲解的行为和观念、及被夸大的事实;她明白像凯瑟琳夫人与彬格利小姐这样的人会毁掉他人的生活,因而她能迅速地剖析这些自满、愚蠢、自负、和怀有恶意之人并挫败这些人的锐气。
尽管她身上的这些坚韧特性使她与众不同,甚至不合群,但这也是她吸引读者的地方。
她拥有足够的女性“温柔”而使她富有同情心。
她不是完全“男性化”或“纯理性”,同时她也具有女性的直觉和脆弱。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人物性格分析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人物性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9fb93add36a32d7375813e.png)
山西 能源学 院学 报
J o u m ̄ o f S h a n x i I n s t i ut t e o f E n e r g y
Aug . , 201 7
V0 1 . 3 O No . 3
・
社 会科学研究 ・
《 傲慢与偏见》 中的爱情和婚姻不仅是个人情感问 题, 更是家族经济 问题 , 是一个事关人们 生存 的 问 题 。所以, 班 内特女儿的婚姻不是单纯的情爱 问题 ,
翰忠诚的爱情 。不管这两个事件最后 的结果是 什 么, 也可以在解读伊丽莎 白性格过程中看 出她生而 为人的一面 , 也是有 了这完美 中的不完美一笔才促 使伊丽莎 白这个人物形象饱满的呈现在读 者面前 , 才有了以后牵动人们内心的“ 自 我改造 ” 之说。在美 好 的事物 面 前 , 所 有 的不 美好 都 是 为 了最后 的结 局 而设定的 , 伊丽莎 白的偏执和盲 目正是为着寻找 自 我的挑战而出现 , 这是值得分析和解读 的。 二、 伊 丽莎 白的性 格对 其 生活 的影 响 ( 一) 有主见、 有思想的性格对其婚姻的影响 “ 没有钱 , 婚姻是愚蠢的。” 这是小说《 傲慢与偏
一
、
剖析《 傲慢与偏见》 中伊丽莎 白的性格特征
道人性 的纯 良和诚实远 比家境殷实 、 生活安逸要幸
福得多 , 她 能 够 一 眼 就 看 出那 些讨 好 的 、 不 怀 好 意
( 一) 有主见、 有思想 小说《 傲熳与偏见》 的中心人物是伊丽莎白・ 贝纳
特, 也 是她 串联起 整部小 说 的线索 。她聪 明 、 独立 、 活
自家 的姐 妹会 绊住 其离 开 的脚步 。再 比如对 于 夏绿 蒂 和 科 斯林 的 婚 姻 ,伊 丽 莎 白坚 持 自 己的 怀 疑 态 度 。虽 然她 知道 夏绿 蒂在 很 多事情 上 与她都 持 有不
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和简的对比
![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和简的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66fc260c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d.png)
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和简的对比《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一部经典文学作品,该小说以19世纪英国上层社会为背景,通过描绘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和她的姐姐简·班内特之间的对比,展示了不同性格的两位女性面对爱情与婚姻的态度和行为。
伊丽莎白·班内特是故事的主人公,她聪明、机智、坚持自己的原则,追求真爱和幸福婚姻。
相比之下,她的姐姐简·班内特则相对文静、温和,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操控。
首先,从外貌上看,伊丽莎白和简有着明显的对比。
伊丽莎白被形容为有着明亮的眼睛、动人的容貌和活泼的特征。
她的外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社交场合中也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
与之相反,简的外貌被描述为平凡而普通,她并没有夺人眼球的特征。
然而,虽然简的外貌没有伊丽莎白那样引人注目,但她的内在品质却让她吸引了许多追求者。
其次,伊丽莎白和简在性格上也有明显的不同。
伊丽莎白心思敏锐、独立自主、具备坚定的原则和主张。
她不愿轻易妥协,对于追求者的真实感情持怀疑态度,追求真爱和精神的契合。
相比之下,简则更为温顺和顺从,在感情方面相对较为被动。
她更容易相信他人的承诺,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和操控。
这种性格差异使得两姐妹在爱情和婚姻观念上有着迥异的选择。
另外,伊丽莎白和简的婚姻观和对待爱情的态度也截然不同。
伊丽莎白渴望一段真挚的感情,追求心灵的交流与共鸣。
她对于结婚伴侣的选择更注重品质和人性,不愿为了金钱和地位而妥协。
相反,简对婚姻抱有更加现实的态度。
她相信通过结婚可以达到经济上的安定和社会地位的提升,更愿意顺从和迎合他人的期望。
最终,伊丽莎白通过一系列的经历和成长,发现了自己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真正追求。
她在与达西先生的相处中逐渐消除了对他的偏见,与其建立了真挚的感情。
而简虽然在婚姻中获得了经济的安定,却忽略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需求,最终为自己的婚姻抱有深深的后悔。
总之,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和简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和对于爱情婚姻的不同追求。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349f58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6.png)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其精
湛的社交喜剧手法和对19世纪初英国乡村社会风貌的深刻描绘而闻名。
故
事主要围绕贝纳特家族的五个女儿及其婚恋故事展开,尤其是二女儿伊丽莎白与贵族达西先生之间的爱情纠葛。
小说通过这些故事情节,探讨了当时社会的阶级观念、婚姻观和女性地位等问题。
在阅读《傲慢与偏见》之后,我被简·奥斯汀敏锐的观察力和对人性深刻的理解所折服。
她以轻松幽默的笔触,揭示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小说中的角色形象鲜明,各自代表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价值观。
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之间的爱情故事,是这部小说的核心。
他们的关系从最初的误解和偏见,逐渐发展成相互理解和尊重的爱情。
这一过程不仅展示了两个人物的成长,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婚姻和爱情的复杂看法。
奥斯汀在小说中对女性地位的探讨也让我印象深刻。
通过伊丽莎白和其他女性角色的塑造,她展现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困境,以及她们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
这些描写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具有相当的进步性。
此外,奥斯汀对细节的把握和对对话的巧妙运用,使得小说充满了生动的场景和引人入胜的情节。
她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弊端,同时也传达了对美好爱情和婚姻的向往。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性格浅析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性格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5e4ac089eb172ded63b779.png)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性格浅析摘要:《傲慢与偏见》是19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简·奥斯汀一部经久不衰的作品。
在这部小说中,《傲慢与偏见》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如反封建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以及满足于传统命运的女性形象贝纳特姐妹和卡洛特·卢卡斯,通过分析来深入表现女性发展的源泉。
这种根源在于父权制社会里,女性地位低下,而且女性长期遭遇一系列的困难和不公,如受教育的不平等,缺乏隐私权,养儿育女,承担无休止的家庭义务等。
本文从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伊丽莎白的性格分析出发,系统展开论述从伊丽莎白对待婚姻的态度上所反映的女性意识,以及几种影响婚姻的重要因素和其对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反封建;婚姻观;简·奥斯汀;女性意识;《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对于英国女作家奥斯汀,她一生创作了六部作品,每部都很成功,对于她的代表作一向以来存在争议,《爱玛》,《傲慢与偏见》,作者自己说在理性和情趣方面后者胜过前者,经过时间的检验,后者的读者始终多过前者,正如一个人的举止可以反映他的性格,在对待婚姻上同样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
本文着重探讨女主角伊丽莎白的性格。
一、伊丽莎白的性格分析及其对待婚姻的态度《傲慢与偏见》的中心和焦点人物是伊丽莎白·贝纳特。
她及其聪明,并且活泼大方、有思想、有主见,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和独立人格的新女性。
她首先拒绝了柯林斯的求婚,后来又拒绝了达西。
拒绝求婚充分反映出她(也是作者奥斯汀)的婚姻观:爱情至上。
牧师柯林斯先生是贝纳特先生(伊丽莎白的父亲)的表侄,也是贝纳特先生的财产继承人,他是个自负、谦卑的蠢汉,善于巴结权贵的小人。
他因受了贵族夫人凯瑟琳·德·包尔夫人的赏识,得到了教区牧师的肥差,由此越发的变得妄自尊大、自命不凡。
他自认为自己有财产又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要娶贝纳特家的女儿为妻,肯定易如反掌,不会有任何问题。
《傲慢与偏见》女性形象解读
![《傲慢与偏见》女性形象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bd0144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f.png)
《傲慢与偏见》女性形象解读《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是英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之一。
小说中塑造了许多充满魅力和个性的女性形象,她们各具特色,代表着不同的女性人物。
本文将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并展示她们在小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 伊丽莎白·班内特:勇敢独立的女性形象作为小说的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以其勇敢和独立的性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拒绝了波德莱尔夫人为她安排的门路,坚持寻找真正的爱情。
她对预设的社会规则持有怀疑态度,并且勇敢地为自己的观点辩护。
伊丽莎白的形象展现了当时社会上一些女性开始获得自主权利和追求个性的渴望。
2. 始终追求成功的贝蒂·班内特贝蒂·班内特是伊丽莎白的姐姐,她与伊丽莎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贝蒂始终将嫁人视作自己的人生目标,她忍受着婚姻带来的压力,在追求经济和社会地位的过程中放弃了自己的情感需求。
贝蒂·班内特的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上一些女性追逐婚姻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单纯追求成功而忽视内心感受带来的负面后果。
3. 安妮·德·伯吉斯与女性团结安妮·德·伯吉斯是小说中的另一个女性角色,她是伊丽莎白和简的堂姐妹。
她具备着温和善良的品质,她认为女性间应该互相支持和团结。
她在小说中试图帮助贝丽莎·班内特实现自己的爱情。
她的形象代表了女性之间潜在的团结和互助精神,给了社会一种面对困境时应该团结合作的启示。
4. 夏洛特·卢卡斯的婚姻观夏洛特·卢卡斯是伊丽莎白的朋友,她在小说中对待婚姻问题的态度与众不同。
她不浪漫,也不相信爱情能够带来幸福,她将婚姻视为提高自身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的捷径。
夏洛特的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上一些女性为了经济利益而妥协婚姻观念的现象,也反映了当时女性在经济方面的无奈和局限性。
5. 简·班内特:审美标准与现实抉择简·班内特是伊丽莎白和贝蒂·班内特的妹妹,她被认为是真正的美人胚子。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形象浅析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形象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e343db26fff705cc170ac9.png)
简·奥斯丁( 1775- 1817) 是跨世纪的优秀小说家, 她与夏洛蒂·勃朗特和乔治·艾略特等优秀女作家一起揭开了英国小说史上妇女创作艺术的新篇章。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创作艺术的最佳典范, 《傲慢与偏见》具有典型的奥斯丁情节: 一位合意的单身汉来到有未婚女孩居住的乡村, 小说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尽管在交往过程中障碍重重, 还是要想方设法让这两位男女结婚。
简·奥斯丁描写的“人”是远离大自然的室内人, 她笔下的人物不像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他19 世纪小说家们塑造的人物——富有狂热的激情或强烈的情感。
她所刻画的是上层社会具有“理性”的人: 虽时而不安或心烦意乱, 但决不会沉溺于狂热之中而表现出无理智行为; 既没有激烈的心理冲突, 也没有内心的狂怒。
但这并不代表简·奥斯丁的人物是木纳、毫无感情可言的木偶, 她笔下的典型人物伊丽莎白便极具迷人的魅力。
伊丽莎白自尊自爱, 她常常为缺乏教养的妹妹们的行为而羞愧, 为母亲的无礼和愚蠢而汗颜,她聪颖而且有胆识有才智。
伊丽莎白的迷人之处还在于她拥有集刚柔于一身的特性。
她相当迷人( 正如达西所承认的那样) , 富有女人的真正魅力。
而且她性格率直, 做事爽快, 这使她高于一般的女士, 总之, 她很明智, 有集刚柔于一身的特性。
她自制力极强, 不屈从于包括达西和凯瑟琳夫人权势的威胁, 洞悉生活的表面排场, 并不为之所动。
她深知人的诚实和幸福要比生活安逸、衣食无忧、财富显赫更有意义。
她谙熟人性的弱点、被曲解的行为和观念、及被夸大的事实; 她明白像凯瑟琳夫人与彬格利小姐这样的人会毁掉他人的生活, 因而她能迅速地剖析这些自满、愚蠢、自负、和怀有恶意之人并挫败这些人的锐气。
尽管她身上的这些坚韧特性使她与众不同, 甚至不合群, 但这也是她吸引读者的地方。
她拥有足够的女性“温柔”而使她富有同情心。
她不是完全“男性化”或“纯理性”,同时她也具有女性的直觉和脆弱。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人物形象分析报告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人物形象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d4b4343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1.png)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人物形象分析报告《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伊丽莎白·班内特(Elizabeth Bennet)这个独立自主,机智聪慧的女主角展现了奥斯汀对于女性的理想化塑造。
伊丽莎白作为小说中最突出的角色之一,她的人物形象丰满且复杂,既有可爱的一面,也有些许缺点。
下面将从她的外表、性格特点以及与其他角色的互动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伊丽莎白的外表并非小说中最美丽的女性,但她却是最受欢迎的。
她有浓密的黑发,白皙的肌肤,一对明亮聪慧的眼睛。
她虽不能算是美人,却有一种娴静而散发着智慧的气质。
她在小说中与其他妹妹们形成鲜明对比,她们虽然比她们年轻漂亮,但在性格和思想上却逊色于伊丽莎白。
其次,伊丽莎白的性格特点令人难以忽视。
她是一个非常独立自主的女性,不愿受到社会观念和传统的束缚。
她拒绝成为一个权威性的女性形象,坚持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独立。
她机智聪慧,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主张,对于爱情和婚姻不会盲从他人的意见。
她充满正义感,对于那些傲慢自大的人极为不耐烦,她勇于为自己维权并对错误的观念提出批评。
然而,伊丽莎白也有自己的缺点,她有时会过于冲动和情绪化,容易被第一印象左右,导致对一些人产生错误的判断。
伊丽莎白在小说中与多个角色的互动也展现了她的人物形象。
她与长相帅气但傲慢自大的达西先生展开了一段充满矛盾和阻力的爱情故事。
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印象一开始是负面的,她被他的傲慢态度和冷淡冷漠所激怒,但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和交流,她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重新评价了达西。
这段爱情故事既展现了伊丽莎白的坚守原则和独立思考的态度,也展示了她的成长和重新认识他人的能力。
伊丽莎白与其他姐妹和家人之间的互动也是小说中重要的一部分。
她与姐姐简的关系非常亲密,她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互相给予支持和鼓励。
伊丽莎白也与母亲和父亲有着不同的关系,她是父亲的宠儿,而对母亲的婚姻观念持有批判和保留态度。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ef7c85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2.png)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引言《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经典小说,以19世纪英国上流社会为背景,深入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限制和压迫。
本文将对小说中几位重要女性角色进行分析,探讨她们的个性特点、家庭背景以及与男性之间的关系。
伊丽莎白·班内特伊丽莎白·班内特是《傲慢与偏见》中最具代表性的女主角之一。
她聪明、机智,拥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和正直的品德。
伊丽莎白的父亲是一个乡绅,而她在一个由五个姐妹组成的家庭中长大。
尽管她出身不算富裕,但她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坚定的价值观。
在面对各式各样的求婚者时,伊丽莎白并没有盲目顺从社会规范或选择一个合适身份和财富地位更高的配偶。
相反,她坚守自己的原则,在与达西先生的恋爱过程中展现出了她坚韧不拔、勇于追求幸福的一面。
简·班内特简·班内特是伊丽莎白的姐姐,个性温和害羞,与伊丽莎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她被认为是美丽、优雅的类型,但她也受到社会限制的束缚。
作为家中长女,她有着更多责任感和顾虑。
在面对男性追求者时,简表现出了一种传统的、乖巧听话的女性形象。
她拒绝了威克姆上校并接受了因产品质量提高而富裕起来的波灵布鲁克先生。
这种选择显示出她对安全与稳定的追求以及牺牲自我的一面。
卢卡斯夫人卢卡斯夫人是《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和简早期交往较多的朋友之一。
尽管她比不上其他角色那样出类拔萃,但她在小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对比。
卢卡斯夫人崇尚社交礼仪和形式主义,并且更注重外表与社会地位。
她透露出一种近乎病态的对结婚的追求,以至于她没有真正关心感情是否相配的问题。
她常常不加掩饰地表露自己想要找个富有、地位高的丈夫的愿望,这使她成为小说中许多人物爱憎分明的代表。
夏洛特·卢卡斯夏洛特是伊丽莎白最好的朋友之一,在面对自己年龄渐长而无婚姻前景时做出了一个触动人心但又现实可行的选择。
她接受了不受欢迎但经济条件优越的柯林斯先生的求婚。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角色形象分析》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角色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dfc4d6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04.png)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角色形象分析》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深具个性魅力的女性角色。
从伊丽莎白·班纳特到简·班纳特,每一个女性角色都展示了独立、聪明和坚毅的品质。
本文将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几位重要女性角色进行分析,并探讨她们形象背后所传递出来的价值观。
首先,我们来看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特。
作为本书最受欢迎和被赞誉的角色之一,伊丽莎白以其聪明才智和坦率直言而广受喜爱。
她不愿意因社会地位或财富而牺牲自己内心真实感情,敢于拒绝那些只关注物质条件并缺乏真诚感情的追求者。
她代表着女性在面对爱情时应有自尊和选择权利,并不会轻易屈服于外界压力。
接下来是简·班纳特,伊丽莎白姐姐。
相比较于伊丽莎白的冲动和活力,简更为内向和温柔。
她善良而体贴,总是试图看到别人的优点并给予他们最大限度的理解和宽容。
然而,在面对自己所爱之人道格拉斯·彬利时,简也展示了其坚定不移的品性。
尽管经历了一次被误解与伤害后,她没有妥协自己的情感,并最终得到幸福。
除此之外,《傲慢与偏见》中还有其他值得关注的女性角色。
例如玛丽亚、苏珊以及夏洛特等人物都各具特色,并代表着当时社会上不同类型女性在追求生活幸福方面所面临的选择和困境。
这些角色既有迎合传统价值观并将结婚视为唯一出路者,也有勇敢挑战旧观念并寻找真正爱情者。
通过分析这些女性角色形象可以发现,《傲慢与偏见》通过塑造强烈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兼备于一个个魅力四溢、多样化但又相互呼应的女主角来探讨女性在当时社会的地位和角色。
这些角色不仅是小说情节的推动力,同时也代表了奥斯汀对于女性解放与自我实现的思考。
总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奥斯汀对于女性平等、自由选择权利和独立精神的关注。
伊丽莎白以其勇敢坚韧,简以其善良温柔而成为经典形象,并通过她们所经历的爱情历程传递出强有力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这部作品至今仍然吸引着读者,并影响着我们对于女性形象及价值观念的理解和思考。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d3dbd3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25.png)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经典小说,讲述了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在19世纪初英国乡村社会中的爱情与成长故事。
阅读这部小说,我被奥斯汀对人物性格的细腻刻画和对社会风俗的微妙讽刺所吸引,同时也对小说中所探讨的爱情、婚姻、家庭和社会地位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小说中,伊丽莎白·班内特是一个聪明、独立和有见识的女性,她对当时社会普遍的婚姻观念持有自己的见解,不愿意为了金钱或地位而结婚。
她的形象是一个典型的女性英雄,展示了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坚韧和智慧。
这让我对伊丽莎白的勇气和坚持感到敬佩,同时也对她对爱情和婚姻的独立看法感到赞赏。
通过《傲慢与偏见》,我得以窥见19世纪初英国乡村社会的风貌,奥斯汀以锐利的笔触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偏见和婚姻观念。
她通过对不同阶层人物的性格描绘和社会行为的描写,展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们的行为动机。
这让我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对社会偏见和阶级差异产生了思考。
此外,小说中伊丽莎白与达西先生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是我对爱情和婚姻观念深入思考的契机。
他们的爱情经历了误解、偏见和挑战,最终实现了真正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这让我对爱情的真正含义和婚姻的基础有了新的认识。
《傲慢与偏见》人物性格分析
![《傲慢与偏见》人物性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ddb07931126edb6e1a1025.png)
性格分析: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
就当时一个待字闺中的小姐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
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导致她与达西组成美满的家庭赏析篇:奥斯丁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
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
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
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
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
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
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
以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世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
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
这是伊丽莎白这一人物形象的进步意义。
从小说看,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
就当时一个待字闺中的小姐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
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导致她与达西组成美满的家庭。
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还写了伊丽莎白的几个姐妹和女友的婚事,这些都是陪衬,用来与女主人公理想的婚姻相对照。
如夏绿蒂和柯林斯尽管婚后过着舒适的物质生活,但他们之间没有爱情,这种婚姻实际上是掩盖在华丽外衣下的社会悲剧。
奥斯丁的小说尽管题材比较狭窄,故事相当平淡,但是她善于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不论是伊丽莎白、达西那种作者认为值得肯定的人物,还是魏克翰、柯林斯这类遭到讽刺挖苦的对象,都写得真实动人。
傲慢与偏见人物形象分析
![傲慢与偏见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a6a021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03.png)
傲慢与偏见人物形象分析
1、《傲慢与偏见》人物性格分析——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是这个家中最富智慧和最机智的人,她可爱、聪颖、能和任何人优雅的交谈。
她的诚实、优雅、富有智慧让她能够从她所属的社会阶层的低俗、无聊中脱颖而出。
然而,她犀利的语言和过早的对别人定论也导致了她的迷茫。
2、《傲慢与偏见》人物性格分析——达西
他的出身高贵、物质财富丰富,但过于的骄傲和过于的看重自己的社会地位。
他的傲慢使得他在开始的时候给伊丽莎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伊丽莎白的拒绝使得他谦逊了起来。
尽管伊丽莎白对他很冷漠,但是达西还是表达了他对伊丽莎白不懈的倾慕,证明了他对伊丽莎白的爱。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形象—伊丽莎白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形象—伊丽莎白](https://img.taocdn.com/s3/m/a0a199f604a1b0717fd5dd53.png)
产阶级的爱情婚姻 生活 。奥斯丁以细腻的笔调为读者勾勒出 当
时 的 社 会 风 貌 , 独 特 的 视 角 展 示 出 当时 的人 物 风 情 。 《 慢 与 以 傲 偏 见 》 作 者 的 代 表 作 之 一 , 这 部 作 品 里 , 斯 丁 描 绘 了 一 系 是 在 奥 列 栩 栩 如 生 的 少 女 形 象 , 中 , 丽 莎 白 的形 象最 为 突 出 , 为 其 伊 成 文 坛 上 的 经 典 形 象 之 一 ,并 且 这 一 女 性 形 象 也 是 第 一 个 成 为 小
性 活 泼 , 言 幽 默 风 趣 , 欢 表 达 自 己 的 观 点 , 力 表 达 伊 丽 莎 语 喜 极 白的 聪 明 。 丽 莎 白 生 活 的 时 代 和奥 斯 丁 生活 的时 代是 相 似 的 , 伊 都 处 于 资 本 主 义 上升 封 建 主 义 下 降 的时 代 。 是在 那 个 年 代 , 但 女
《 慢 与 偏 见 》 , 者讲 述 了一 个 曲折 多 磨 的 爱 情 故事 。 丽 莎 傲 中 作 伊
说 中 的 真 正 意 义 上 的主 角 。伊 丽 莎 白不仅 是 书 中 最 为 光 彩 夺 目 的 女 性 形 象 ,也 是作 者 心 中 的最 爱 ,是 一 切 印 刷 物 中最 可 爱 的 “
性 的地 位 及 其 低 下 , 性仍 然把 持 着社 会 的政 治 , 济和 所 有 的 男 经
伊 丽 莎 白 表现 出 了和 男 人 一 样 的智 力 ,否 定 了 女 人 在 智 力 简 . 斯 丁 是 英 国 1 纪 初 期 杰 出 的 现 实 主 义 小 说 家 。她 奥 9世
的 小 说 主 题 都 是 关 于爱 情 和 婚 姻 的 .主 要 描 写 当时 英 国 乡村 中
傲慢与偏见之伊丽莎白班内特解析
![傲慢与偏见之伊丽莎白班内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ef4bf5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00.png)
傲慢与偏见之伊丽莎白班内特解析伊丽莎白·班内特是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是一个聪明、机智且独立的女性,深受读者的喜爱。
本文将从伊丽莎白的性格特点、她与达西先生的关系以及她的成长和变化三个方面对伊丽莎白进行解析。
一. 伊丽莎白的性格特点伊丽莎白是一个独立、聪明并且具有独立见解的女性。
她并不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有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当她第一次与达西先生相遇时,她对他有着强烈的偏见,认为他傲慢自大。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她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判断是错误的,开始重新审视达西先生和自己。
二. 伊丽莎白与达西先生的关系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最初对彼此有着很大的偏见和误解。
达西先生因为社会地位高和自卑心理,总是给人一种傲慢和冷漠的形象。
而伊丽莎白则因为两人初次见面时达西对她的轻蔑态度而对他产生了傲慢的印象。
然而,在达西先生为她的姐姐解决了一桩麻烦后,伊丽莎白开始改变对他的印象。
通过一连串的事件,两人逐渐了解并欣赏对方的优点,最终彼此相爱。
三. 伊丽莎白的成长和变化伊丽莎白在小说中经历了很多成长和变化。
她意识到自己一开始对达西先生的偏见是错误的,并且愿意改变自己的看法。
在和达西先生交往的过程中,她学会了宽容和理解他人。
她也通过和自己姐姐简的对比,意识到了自己的傲慢和偏见,以及对他人的快速判断的错误。
总结:伊丽莎白·班内特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智慧的女性形象,她的性格特点和与达西先生的关系使得这部经典小说《傲慢与偏见》成为世人瞩目的文学作品。
通过她的经历和成长,读者可以从中获得对人性和情感的深入思考。
英国文学经典《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英国文学经典《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b4eab9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f.png)
英国文学经典《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一、引言《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美的爱情小说之一。
该小说以19世纪英国乡下社会为背景,通过深入刻画其中各式各样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限制,并探讨了自由婚姻和阶级观念等重要主题。
本文将对《傲慢与偏见》中几位关键女性形象进行细致分析,以揭示奥斯汀对女性角色塑造的巧妙之处。
二、伊丽莎白·班内特伊丽莎白是本书的女主人公,她聪明机智、直率大胆、拒绝境遇压迫。
她坚信自主选择比经济地位更重要,并最终摆脱了传统观念对于婚姻选择的束缚。
奥斯汀通过伊丽莎白展现了现实主义和理性思考在塑造女性形象中的重要性。
三、简·班内特相比伊丽莎白,简是一个文静害羞的角色。
奥斯汀通过她来展现另一种类型的女性形象:谦虚、善良,注重传统价值观和对他人好感度的重要性。
尽管不及伊丽莎白勇敢,但简在爱情和婚姻上的选择仍然显示了她具备独立思考和追求幸福的能力。
四、卡罗琳·宾利卡罗琳是书中的贵族角色,也是一个典型的冷漠自私之人。
奥斯汀通过描绘卡罗琳的形象,暗示了社会上高贵出身者对于社会底层人士的压迫和歧视。
此外,卡罗琳也代表着其中一个主题:阶级观念对于婚姻选择所带来的影响。
五、夏洛特·卢卡斯夏洛特是伊丽莎白最亲密的朋友之一,她以务实为目标,在婚姻上更加看重经济稳定而非爱情与个人追求。
奥斯汀透过夏洛特的角色,深入探讨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经济依赖以及婚姻生活中平衡个人需求和社会价值的问题。
六、结论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几位重要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简·奥斯汀巧妙地揭示了当时19世纪英国乡下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限制,并刻画了不同类型女性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如何应对自身处境和取舍。
每位女性形象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自主意识、传统价值观、阶级观念等多个面向,展现了奥斯汀塑造复杂而真实的人物形象的才华。
《傲慢与偏见》的读后感
![《傲慢与偏见》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48d9ed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6.png)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一部经典小说,它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19世纪英国乡村社会的风貌。
读完这部作品,我深受启发,对人性、爱情和婚姻有了更深的理解。
小说中的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是一个聪明、独立、有主见的女性形象。
她对达西先生的初次印象是他的傲慢和冷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发现达西先生的真实面目——他是一个善良、真诚、有责任感的人。
这种转变让我认识到,我们不能仅凭第一印象就对他人做出判断,而应该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同时,我也被伊丽莎白和达西之间的爱情故事深深吸引。
他们的爱情经历了误解、冲突、分离,最终达到了理解和接纳。
这个过程充满了曲折和痛苦,但也充满了成长和收获。
这让我明白,真正的爱情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我们去理解、去包容、去付出。
此外,小说中的婚姻观念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那个时代,女性的婚姻往往是由家庭决定的,她们没有选择的权利。
但伊丽莎白却坚持自己的选择,她不愿意为了金钱和地位而嫁给一个她不爱的人。
这种坚持让我看到了女性的独立和勇气,也让我对婚姻有了更深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傲慢与偏见》—从伊丽莎白的性格塑造看简·奥斯汀的女性主义思想摘要简·奥斯丁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现实批评小说家。
《傲慢与偏见》是她的代表作。
小说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简·奥斯丁作为那个时代的女性主义启蒙者和倡导者,在其作品《傲慢与偏见》中成功地塑造了具有时代反叛精神的女主人公形象伊丽莎白。
奥斯丁首次尝试探讨了妇女的处境和地位,主张妇女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表现出进步的思想。
她对女性主义的关怀无疑为整个女性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简·奥斯丁,女性主义,伊丽莎白Pride and Prejudice: Jane Austen's feminism reflected inthe portraying Elizabeth's personalityAbstractPride and Prejudice is the masterpiece of Jane Austen, the English critical realistic writer in late 18th century and early 19th century. In this work, Austen as an enlightener and initiator of feminism at that time, successfully create the most attractive heroine image— Elizabeth, who possesses a rebel spirit of that time. For the first time Austen tried inquiring into feminine situation and status, and showed her advance in ideas through advocating feminine independence in personality and equal rights with man. With no doubt that her caring of feminism made pioneering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female literature.Keywords: Pride and Prejudice, Jane Austen, feminism, Elizabeth's personalityContentsⅠIntroduction (4)1.1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JaneAusten (4)1.2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Pride andPrejudice (5)ⅡJane Austen's feminism reflected in Elizabeth's Personality (6)2.1 Elizabeth in Pride andPrejudice (6)2.2 Austen's feminism: advancing idea of equality between man and women (7)2.3 Austen's feminism: contempt for the feudal and traditional restrain of female (8)2.4 Austen's feminism: disapproval of the people's unfair ideas about marriage (9)ⅢConclusion (10)Bibliography....................................................................................................................11 Acknowledgements.........................................................................................................12Pride and Prejudice: Jane Austen's feminism reflected inthe portraying Elizabeth's personalityⅠIntroduction1.1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Jane AustenJane Austen, who wrote the most classic works, is generally hailed as the real great novelist of 20th century by critics and Literary historians. She was born in a British little town of a family pastor, and led a peaceful and well-off villeggiatura life. Jane was the sixth of her brothers and sisters. She received no school education, but taught by her father at home instead. Jane had a great passion on reading and writing, and entertained herself with writing stories even at eleven or twelve. Jane was not married all her life. She died at 1817, when she was only 41, and buried at Winchester Cathedral.She had six famous works, Sense and Sensibility, published in 1811; Pride and Prejudice in 1813; Mansfield Park in 1814; Emma in 1815; Northanger Abbey and Persuasion, published after she died in 1818. Among those six novels, Pride and Prejudice was acknowledged as the most popular one and Emma as the most mature one.Jane Austen was the first novelist who realistically portrayed ordinary charactersin daily life. As lived in country town, she was familiar with middle and small landlords, clergymen and their peaceful and easeful living environment. Her works focused on life's comedy of the middle class in Britain, and proved the possibility of "household" literature. With the exquisite observation, typical of women, she pictured the marriage and love between gentlemen and ladies vividly. She explored the self-discovery process from love affairs to marriage of young heroines for many times, which made her novels break away from the tradition of 18th century but close to the modern life. This modernity, in addition her wit and humour, realism and sympathy, artful plot structure, made her works appeal to readers all the time.She sneered at people's stupidity, selfishness, snobbishness, conceit and some other ignorant, ridiculous foibles in her works through comedic scenes. Her special writing style succeed to and developed the realism tradition of British in 1700's, made preparation for the climax of realistic novels in 19th century as well. Her works are like windows, through which people can see the general social formation and the ways of the world. She played a role of transition in British literature history, and was treated equally with Shakespeare.1.2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Pride and PrejudicePride and Prejudice was the masterpiece of Jane Austen. This book adopted daily life as writing material, vividly presented the fact of life and human relationship of British town under a conservative and blocking situation in turn of 19th century. The social oriented, picturesque styled novel not only caught people's eyes of her time, but also provide people with special artistic enjoyment up to nowadays. According to the largest ever poll, "UK's Best-Loved Book", which was conducted by BBC in 2003, Pride and Prejudice turned out to be the second, ranking just after The Lord of the Rings. And also in a 2008 survey of more than 15,000 Australian readers, Pride and Prejudice came first in a list of the 101 best books ever written.It was accomplished by Jane at the earliest. She started to write the story in 1796 and named it First Impressions. After she finished it in 1797, her father who was moved by the story asked London bookseller Thomas Cadell to publish it, but heturned them down decisively. Later she rewrote it, renamed it as Pride and Prejudice and had it published in January 1813.It mainly narrated the romantic and bumpy love story between Miss Elizabeth Bennet and gentleman Mr Darcy, and meanwhile narrated three other love stories of their friends and sisters. Through the comedic story, she revealed the life and tradition of upper-middle class in early 19th century of Britain, and underlyingly showed her ideas about an ideal marriage. This novel is very dramatic, with its plots are full of ups and downs. Language of it is clear and vivid, smooth and easy, humorous and witty.ⅡJane Austen's feminism reflected in Elizabeth's Personality Affected by enlightenment, Austen had a lot of opinions and thought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se and sensiblity. She respects reason, advocates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reason and emotion. In addition, she held an advancing idea of feminism. She viewed that female should be equal with male; she showed contempt for the feudal and traditional restrain of female; and she was opposed to the people's unfair ideas about marriage. All this ideas was crystallized by creating unique personality of her favourite heroine Elizabeth. Described in Austen's work, she is not a decoration or appendage of man, not the one for male's estrous desire, but a highly confident and independent woman. On Elizabeth's perspective, Austen revealed the phenomenon that man enjoy higher status than woman at that time. She conveyed woman's voice of striking for equality to people.2.1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Elizabeth, the second daughter of Bennet family and the protagonist of Pride and Prejudice, is an intelligent and quick-witted young lady. She is Jane Austen’s own favourite and she wrote her sister about Elizabeth:I must confess that I think her as delightful a creature as ever appeared inprint; and how I shall be able to tolerate those who do not like her atleast I do not know.Elizabeth is certainly a striking and satisfactory self-portrait of Jane Austen. The readers see the unfolding plots and the other characters mostly from her viewpoint. The second of the Bennet daughters at twenty years old, she is intelligent, lively, attractive, and witty, but with a tendency to judge on first impressions and perhaps to be a little selective of the evidence upon which she bases her judgments. It is her subjective prejudice about Mr Darcy that made she missed the love from him. But fortunately through a series of turns she finally realized the truth and formed a happy marriage with Mr Darcy. As the plot begins, her closest relationships are with her father, her sister Jane, her aunt Mrs Gardiner, and her best friend Charlotte Lucas. 2.2 Austen's feminism: advancing idea of equality between man and womanAusten thinks that women are not inferior to men. They should be treated equally with men both in the society and in the family lives. Austen creates the image of Elizabeth to be against the feudal hierarchy and the inequality between the two sexes. Elizabeth is as intelligent, reasonable as men. In first chapter of the book , when Mr Bennet makes comments on his five daughter he said that, "they are all silly and ignorant like other girls; but Lizzy has something more of quickness than her sisters. " ( Jane Austen) Elizabeth’s brilliance, however, is fully demonstrated in the novel. Austen depicted many characters in this book to make contrast with her and serve them as foils to Elizabeth’s brilliance. Compared to her sisters Mary, Kitty and Lydia, Elizabeth’s words are witty and well-spoken and her behaviour and manner are elegant and decent. Compared to her elder sister Jane, she is more rational and she makes correct judgements on Bingley's sisters. Compared to Miss Bingley, she is strong-minded and knowledgeable. What's more, She is independent, rebellious and fearless to power.Austen also created the character Mr Collins who is silly, shallow, timeserving and vulgar to demonstrate that those defects also belong to male but not female patents. The heroine Elizabeth isn't second to any man character in this novel. EvenMr Darcy, an extraordinary intelligent and noble gentleman, is attracted by her speech and mannerism, lose his heart to her, and get rid of pride.Such an intelligent, independent and self-respected female image forcefully criticized the social formation of female inferior position. Her good personality showed that woman shouldn't obtain their social status by pleasing man, and they totally deserve the rights equalled with man.2.3 Austen's feminism: contempt for the feudal and traditional restrain of femaleAccording to the feudal and traditional ideas, the good virtues of a gentlewoman include self-restraint, obedience, living a secluding life and etc. But representing Austin, Elizabeth expressed her strong contempt for those stereotyped ideas. She is independent, rebellious, out of the common and a typical character who is bold enough to challenge the feudal ethics.Many of her words and behaviour are against the feudal virtues of gentlewoman. For instance, in chapter seven, to inquire about the health of her ill sister Jane at Netherfield, Elizabeth "have walked three miles so early in the day, in such dirty weather, and by herself", and then appeared in front of those gentle men and gentle women "with weary ancles, dirty stockings, and a face glowing with the warmth of exercise." Elizabeth was convinced that Miss Bingleys will hold her in contempt for this, but she scarcely care about how they think of her. But Austen appreciates Elizabeth through Mr Bingley and her affectionate behaviour to Jane has deepened Darcy's respect to her. In chapter 29, Elizabeth is invited to dining with Mrs Catherine, when everyone is extremely deferential and flattering Mrs Catherine, but Elizabeth. She keeps calm and answers her questions with proper manner.In addition, feudal and traditional gentle women should acquire "accomplishments" to attract and please man. Those "accomplishments" refer to a thorough knowledge of music, singing, drawing and etc, a certain something in her air and manner of walking, the tone of voice, address and expressions. But Elizabeth doeswell in neither music nor drawing. She sings "by no means capital", and she doesn't play the piano well for she doesn't want to be troubled by practising. Being similar with its author Austen, she has strong interests in reading and studying character. Another manifestation is also performed in chapter 29 in the talk between Elizabeth and Lady Catherine. According to ideas of that time, if the elder sisters of a family are not married, the younger ones are not allowed to coming out and joining social activities. But in Bennets' family, all the five girls are out. When Lady Catherine qustioned her about that, Elizabeth expressed her special understanding on it:My youngest is not sixteen. Perhaps she is full young to be much incompany. But really, Ma'ma, I think it would be very hard upon youngersisters, that they should not have their share of society and amusementbecause the elder may not have the means or inclination marry early.—The last born has as good a right to the pleasures of youth, as the first. Andto be kept back on such a motive!— I think it would not be very likely topromote sisterly affection or delicacy of mind.All those examples above are sufficient to show Elizabeth's contempt for the feudal and traditional restrain of female as well as Austen's, which makes Elizabeth a more unique and admirable personality.2.4 Austen's feminism: disapproval of the people's unfair ideas about marriageElizabeth lived in a time when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social status were valued most in marriage. Love has no natural relation with marriage. Elizabeth, however, challenges traditional views on marriage. She does not plan to sacrifice her true emotional feelings for the sake of gaining financial security. She values true love and equal personal relation in her marriage, and never intends to trade self-respect and love for money.Through Elizabeth's attitude towards marriage, Austen conveyed her disapprovalof the traditional views about marriage. Elizabeth disagrees with the marriage views of her close friend Charlotte Lucas that money dominant marriage; she despises Lydia's perfunctory marriage as a result of sex as well. Elizabeth regards personal feelings as an important element in marriage, and she wants to find a husband who is as intelligent as she is. Therefore, she seriously turns down Mr Collins's offer “You could not make me happy, and I am convinced that I am the last woman in the world who would make you so” (Austen). In her opinion, only marriage based on true love can last and be happy. That is the real reason why she turned down two profitable proposal. She believes that woman should have the right to choose the marriage she want. Austen attacked the traditional idea of money-dominant marriage and called on women to cast off the traditional trade-off marriage pattern.On the other hand, class difference is a pressing reality in the novel. Elizabeth comes from a middle class family, while Darcy from the upper class. Lady Catherine thinks the sphere in which Elizabeth brought up will pollute “the shades of Pemberley” . Elizabeth herself, however, is not as overwhelmed by the social difference as Lady Cather ine. She claims calmly “He is a gentleman; I am a gentleman’s daughter; so far we are equal”. Darcy’s recognition of Elizabeth as an equal in the moral terms plays a significant part in their marriage.Through the marriage between Elizabeth and Darcy, Austen indicates that love, mutual understanding are the base of their relationship, and in addition, solid economic foundation is also an indispensable element in a happy marriage.Ⅲ ConclusionInfluenced by enlightenment movement, Jane Austen obtained an advancing idea of feminism. As English critical realistic writer, she expressed her feminism ideas on the perspective of Elizabeth, a classic and well-known heroine of her masterpiece Pride and Prejudice. Through analysing Elizabeth's personality, we studied Austen's feminism. She viewed that female should be equal with male; she showed contempt for the feudal and traditional restrain of female; and she was opposed to the people's unfair ideas about marriage. We can conclude that Jane Austen has made greatcontribution to female litera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eminism.Bibliography[1] Jane,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 M ]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2] 郭广田.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性格[ J ] 天中学刊,2002(17)[3] 李幸. 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J ] 湖北电视广播大学学报,2004(4)[4] 刘畅.《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主义思想解读[ J ] 成都大学学报,2009(4)[5] 秦岚岚. The Gentlewomen in Jane Austen's Pride and Prejudice[ A ] 福建师范大学,2003[6] /view/40337.htm[7] /view/42009.htm[8] /wiki/Pride_and_Prejud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