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应用系统等级保护测评表——技术

合集下载

等级保护测评表单(三级应用系统_安全管理)

等级保护测评表单(三级应用系统_安全管理)

本文由bookkid贡献 xls1。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a) 应制定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 说明机构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范围、原则和安全框 架等; b) 应对安全管理活动中的各类管理内容建立安全 管理制度; c) 应对要求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的日常管理 操作建立操作规程; d) 应形成由安全策略、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构 成的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a)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安全管理 制度的制定; b) 安全管理制度应具有统一的格式,并进行版本 控制; c) 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论 证和审定; d) 安全管理制度应通过正式、有效的方式发布; e) 安全管理制度应注明发布范围,并对收发文进 行登记。

 a) 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应负责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和 相关人员对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行 审定; b) 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和审 定,对存在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 。

 a) 应设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设立安 全主管、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岗位,并定义各 负责人的职责; b) 应设立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 等岗位,并定义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 c) 应成立指导和管理信息安全工作的委员会或领 导小组,其最高领导由单位主管领导委任或授权; d) 应制定文件明确安全管理机构各个部门和岗位 的职责、分工和技能要求。

 a) 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 安全管理员等; b) 应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不可兼任; c) 关键事务岗位应配备多人共同管理。

 a) 应根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明确授权审批事 项、审批部门和批准人等; b) 应针对系统变更、重要操作、物理访问和系统 接入等事项建立审批程序,按照审批程序执行审批过 程,对重要活动建立逐级审批制度; c) 应定期审查审批事项,及时更新需授权和审批 的项目、审批部门和审批人等信息; d) 应记录审批过程并保存审批文档。

等保测评 3级测评项

等保测评 3级测评项

等保测评3级测评项
等保测评3级包含以下方面:
1. 安全技术测评:包括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安全管理中心等五个方面的安全测评。

2. 安全管理测评: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建设管理和安全运维管理等五个方面的安全测评。

3. 网络结构测评:包括网络结构安全、通讯全过程数据库安全、数据信息安全性、界限安全防护、访问控制、侵入防范、恶意程序防范、安全审计、确保通讯稳定性的设备和路线沉余等层面的测评。

4. 单项工程测评:包括设备和测算安全性、运用和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测评。

5. 安全风险评估:包括安全风险分析、安全脆弱性评估、安全事故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测评。

6. 应急预案和演练测评:包括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和演练评估等方面的测评。

7. 第三方服务满意度测评:包括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测评。

8. 其他测评: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各项的补充测评、专项测评等。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欢迎向我提问,我会为您提供相应的服务。

等保三级测评项技术部分

等保三级测评项技术部分

等保三级测评项技术部分摘要:1.等保三级测评项技术部分概述2.等保三级测评项技术部分的具体内容3.等保三级测评项技术部分的重要性4.如何进行等保三级测评项技术部分的测评5.等保三级测评项技术部分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一、等保三级测评项技术部分概述等保三级测评项技术部分,是指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的测评过程中,涉及的技术方面的内容。

在我国,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分为五级,其中三级适用于一般信息系统。

等保三级测评项技术部分主要从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和安全运维三个方面进行评估,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能和数据安全。

二、等保三级测评项技术部分的具体内容1.安全技术方面: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数据安全和应用安全等五个方面。

物理安全主要评估机房的环境、设施和设备等;网络安全主要评估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网络拓扑结构和安全策略等;主机安全主要评估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程序的安全性;数据安全主要评估数据的完整性、机密性和可用性;应用安全主要评估应用程序的安全功能和安全策略。

2.安全管理方面:主要评估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组织、安全管理流程和安全管理手段等。

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和执行情况,安全管理组织的设置和职责分工,安全管理流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安全管理手段的先进性和适应性等方面都是评估的重点。

3.安全运维方面:主要评估信息系统的安全运维管理、安全运维过程和安全运维技术等。

安全运维管理的规范程度和执行情况,安全运维过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安全运维技术的先进性和适应性等方面都是评估的重点。

三、等保三级测评项技术部分的重要性等保三级测评项技术部分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等保三级测评,可以发现信息系统在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和安全运维方面的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从而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能和数据安全。

此外,等保三级测评也是信息系统运营单位履行安全责任的必要证明。

四、如何进行等保三级测评项技术部分的测评进行等保三级测评项技术部分的测评,需要委托具有国家认可的测评资质的第三方测评机构进行。

等级保护三级管理系统测评

等级保护三级管理系统测评
69.
应建立安全管理中心,对设备状态、恶意代码、补丁升级、安全审计等安全相关事项进行集中管理。
网络安全管理
70.
应指定专人对网络进行管理,负责运行日志、网络监控记录的日常维护和报警信息分析和处理工作。
访谈,检查。
安全主管,安全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网络漏洞扫描报告,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系统外联授权书,网络设备备份配置文件,网络审计日志。
三级管理要求(S3A3G3)
等级保护三级管理类测评控制点(S3A3G3)
类别
序号
测评内容
测评方法
结果记录
符合情况
Y
N
O
岗位设置
1.
应设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设立安全主管人、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岗位,定义各负责人的职责。
访谈,检查。安全主管,安全管理某方面的负责人,部门、岗位职责文件。
2.
应设立系统管理人员、网络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岗位,定义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
3.
应成立指导和管理信息安全工作的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其最高领导由单位主管领导委任或授权。
4.
应制定文件明确安全管理机构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分工和技能要求。
人员配备
5.
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
访谈,检查。安全主管,人员配备要求的相关文档,管理人员名单。
79.
应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对发现的系统安全漏洞及时进行修补。
80.
应安装系统的最新补丁程序,在安装系统补丁前,首先在测试环境中测试通过,并对重要文件进行备份后,方可实施系统补丁程序的安装。
81.
应建立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对系统安全策略、安全配置、日志管理和日常操作流程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

等保测评技术方案

等保测评技术方案

一、等级保护测评方案(一)测评范围与方法《基本要求》中对不同等级信息系统的安全功能和措施作出具体要求,信息安全等级测评要根据信息系统的等级从中选取相应等级的安全测评指标,并根据《测评要求》的要求,对信息系统实施安全现状测评。

因此,本次测评将根据信息系统的等级选取相应级别的测评指标。

1.测评指标三级基本指标依据定级结果,甲方的安全测评指标应包括《基本要求》第7节“第三级基本要求”中的3级通用指标类(G3),3级业务信息安全性指标类(S3)和3级业务服务保证类(A3)。

所包括的安全控制指标类型情况具体如下表:系统测评指标统计列表二级基本指标依据定级结果,甲方的安全测评指标应包括《基本要求》第7节“第三级基本要求”中的2级通用指标类(G2),2级业务信息安全性指标类(S2)和2级业务服务保证类(A2)。

所包括的安全控制指标类型情况具体如下表特殊指标无。

(二)测评对象1.测评对象选择方法测评对象包括网络互联与安全设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系统、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相关人员、机房、介质以及管理文档。

选择过程中综合考虑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业务应用特点和对象所在具体设备的重要情况等要素,并兼顾了工作投入与结果产出两者的平衡关系。

2.测评对象选择结果2.1.物理机房测评对象-物理机房列表2.2.网络设备测评对象-网络设备列表3.安全设备测评对象-安全设备列表4.服务器或存储设备测评对象-服务器或存储设备列表5.终端或现场设备测评对象-终端或现场设备列表6.系统管理软件或平台测评对象-系统管理软件或平台列表7.业务应用系统或平台测评对象-业务应用系统或平台列表8.关键数据类型测评对象-关键数据类型列表测评对象-数据类型列表9.安全相关人员测评对象-安全相关人员列表10.安全管理文档测评对象-安全管理文档列表(三)测评方法本次等级测评现场实施过程中将综合采用访谈、检查和测试等测评方法。

1.访谈访谈是指测评人员通过与被测系统有关人员(个人/群体)进行交流、询问等活动,获取证据以证明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措施是否有效的一类方法。

三级等保评测文件

三级等保评测文件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报告模板项目名称:委托单位:测评单位:年月日测评单位名称报告摘要一、测评工作概述概要描述被测信息系统的基本情况(可参考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表),包括但不限于: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投入运行时间、承载的业务情况、系统服务情况以及定级情况。

(见附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表)描述等级测评工作的委托单位、测评单位和等级测评工作的开展过程,包括投入测评人员与设备情况、完成的具体工作内容统计(涉及的测评分类与项目数量,检查的网络互联与安全设备、主机、应用系统、管理文档数量,访谈人员次数)。

二、等级测评结果依据第4、5章的结果对等级测评结果进行汇总统计(测评项符合情况及比例、单元测评结果符合情况比例以及整体测评结果);通过对信息系统基本安全保护状态的分析给出等级测评结论(结论为达标、基本达标、不达标)。

三、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6.3章节的分析结果,列出被测信息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如,未部署DDos防御措施,易遭受DDos攻击,导致系统无法提供正常服务)。

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中心四、系统安全建设、整改建议针对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安全建设、整改建议,是对第七章内容的提炼和简要描述。

报告基本信息声明声明是测评单位对于测评报告内容以及用途等有关事项做出的约定性陈述,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本报告中给出的结论仅对目标系统的当时状况有效,当测评工作完成后系统出现任何变更,涉及到的模块(或子系统)都应重新进行测评,本报告不再适用。

本报告中给出的结论不能作为对系统内相关产品的测评结论。

本报告结论的有效性建立在用户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基础上。

在任何情况下,若需引用本报告中的结果或数据都应保持其本来的意义,不得擅自进行增加、修改、伪造或掩盖事实。

测评单位机构名称年月报告目录1测评项目概述 (1)1.1测评目的 (1)1.2测评依据 (1)1.3测评过程 (1)1.4报告分发范围 (2)2被测系统情况 (3)2.1基本信息 (3)2.2业务应用 (4)2.3网络结构 (4)2.4系统构成 (4)2.4.1业务应用软件 (4)2.4.2关键数据类别 (4)2.4.3主机/存储设备 (5)2.4.4网络互联与安全设备 (5)2.4.5安全相关人员 (5)2.4.6安全管理文档 (6)2.5安全环境 (6)3等级测评范围与方法 (7)3.1测评指标 (7)3.1.1基本指标 (7)3.1.2附加指标 (9)3.2测评对象 (9)3.2.1选择方法 (9)3.2.2选择结果 (9)3.3测评方法 (11)3.3.1现场测评方法 (11)3.3.2风险分析方法 (11)4等级测评内容 (12)4.1物理安全 (12)4.1.1结果记录 (12)4.1.2问题分析 (12)4.1.3单元测评结果 (12)4.2网络安全 (12)4.2.1结果记录 (12)4.2.2问题分析 (14)4.2.3单元测评结果 (14)4.3主机安全 (14)4.3.1结果记录 (14)4.3.2问题分析 (15)4.3.3单元测评结果 (15)4.4应用安全 (15)4.4.1结果记录 (15)4.4.2问题分析 (15)4.4.3单元测评结果 (15)4.5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15)4.5.1结果记录 (15)4.5.2问题分析 (15)4.5.3单元测评结果 (15)4.6安全管理制度 (15)4.6.1结果记录 (15)4.6.2问题分析 (16)4.6.3单元测评结果 (16)4.7安全管理机构 (16)4.7.1结果记录 (16)4.7.2问题分析 (16)4.7.3单元测评结果 (16)4.8人员安全管理 (16)4.8.1结果记录 (16)4.8.2问题分析 (16)4.8.3单元测评结果 (16)4.9系统建设管理 (16)4.9.1结果记录 (16)4.9.2问题分析 (17)4.9.3单元测评结果 (17)4.10系统运维管理 (17)4.10.1结果记录 (17)4.10.2问题分析 (17)4.10.3单元测评结果 (17)4.11工具测试 (17)4.11.1结果记录 (17)4.11.2问题分析 (17)5等级测评结果 (17)5.1整体测评 (17)5.1.1安全控制间安全测评 (17)5.1.2层面间安全测评 (18)5.1.3区域间安全测评 (18)5.1.4系统结构安全测评 (18)5.2测评结果 (18)5.3统计图表 (22)6风险分析和评价 (22)6.1安全事件可能性分析 (22)6.2安全事件后果分析 (23)6.3风险分析和评价 (23)7系统安全建设、整改建议 (25)7.1物理安全 (25)7.2网络安全 (25)7.3主机安全 (25)7.4应用安全 (25)7.5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25)7.6安全管理制度 (25)7.7安全管理机构 (26)7.8人员安全管理 (26)7.9系统建设管理 (26)7.10系统运维管理 (26)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表测评单位名称[2009版] 1测评项目概述1.1测评目的描述信息系统的重要性:通过描述信息系统的基本情况,包括运营使用单位的性质,承载的主要业务和系统服务情况,进一步阐明其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受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等。

等保三级测评内容详解

等保三级测评内容详解

等保三级测评内容详解标题:等保三级测评内容详解简介:等保三级测评是指对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实施的一种评价和测试,是在信息系统等级保护评估的基础上,对实施等级保护的信息系统进行综合评估和测试。

本文将深入探讨等保三级测评的内容,包括测评目标、评估要求、测评方法和总结回顾,以帮助您更全面、深刻地理解等保三级测评。

一、测评目标等保三级测评的目标是评价和测试信息系统在等级保护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合规性,以发现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和隐患,为进一步提升系统等级保护水平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二、评估要求等保三级测评的评估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管理要求:评估信息系统是否建立了完备的安全管理机制,包括安全策略、安全组织、安全人员、安全培训等。

2. 安全技术要求:评估信息系统是否采用了先进的安全技术手段,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加密技术、漏洞管理等。

3. 安全保障要求:评估信息系统是否实施了全面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物理环境保护、应急响应、安全审计、风险管理等。

三、测评方法等保三级测评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需求分析:根据等级保护要求,确定测评对象和测评范围。

2. 数据收集:收集与测评对象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包括系统配置信息、安全策略文件、日志记录等。

3. 风险评估:通过风险评估方法,对系统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

4. 安全测试:根据评估要求,进行系统漏洞扫描、渗透测试、密码破解等安全测试活动。

5. 安全评估:评估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合规性,分析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和隐患。

6. 结果报告:撰写测评结果报告,包括系统安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的改进建议。

总结回顾:通过等保三级测评,可以全面评估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合规性,为进一步提升系统等级保护水平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关注安全管理要求、安全技术要求和安全保障要求,并运用需求分析、数据收集、风险评估、安全测试和安全评估等方法。

通过测评结果报告,可以了解系统的安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为系统的持续改进提供指导。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测评指标(二级与三级)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测评指标(二级与三级)

分类 应用安全
子类 安全审计(G2) 入侵防范(G2) 恶意代码防范
(G2) 资源控制(A2)
身份鉴别(S2)
访问控制(S2)
安全审计(G2)
基本要求 些帐户的默认口令 应及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帐户、避免共享帐户的存在 审计范围应覆盖到服务器上的每个操作系统用户和数据库 用户 审计内容应包括重要用户行为、系统资源的异常使用和重要 系统命令的使用等系统内重要的安全相关事件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类型、主体标识、客体 标识和结果等 应保护审计记录,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操作系统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 程序,并通过设置升级服务器等方式保持系统补丁及时得到 更新 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及时更新防恶意代码软件版本和 恶意代码库 应支持防恶意代码软件的统一管理 应通过设定终端接入方式、网络地址范围等条件限制终端登 录 应根据安全策略设置登录终端的操作超时锁定 应限制单个用户对系统资源的最大或最小使用限度 应提供专用的登录控制模块对登录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 别 应提供用户身份标识唯一和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功能,保证 应用系统中不存在重复用户身份标识,身份鉴别信息不易被 冒用 应提供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 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应启用身份鉴别、用户身份标识唯一性检查、用户身份鉴别 信息复杂度检查以及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并根据安全策略配 置相关参数 应提供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文件、数据 库表等客体的访问 访问控制的覆盖范围应包括与资源访问相关的主体、客体及 它们之间的操作 应由授权主体配置访问控制策略,并严格限制默认帐户的访 问权限 应授予不同帐户为完成各自承担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并在 它们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 应提供覆盖到每个用户的安全审计功能,对应用系统重要安 全事件进行审计 应保证无法删除、修改或覆盖审计记录 审计记录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事件日期、时间、发起者信息、 类型、描述和结果等

等级保护测评-完全过程(非常全面)

等级保护测评-完全过程(非常全面)

信息系统终止
2021/10/10
7
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分为“信息系统定级、总体安全规划、安全设计与 实施、安全运行维护、信息系统终止”等五个阶段。
信息系统定级 定级备案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首要环节。信息系统定级工作应按照“自主定级、专家评审、主管部门审批、
公安机关审核”的原则进行。在等级保护工作中,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和主管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 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开展工作,并接受信息安全监管部门对开展等级保护工作的监管。 总体安全规划 总体安全规划阶段的目标是根据信息系统的划分情况、信息系统的定级情况、信息系统承载业务情况,通过分 析明确信息系统安全需求,设计合理的、满足等级保护要求的总体安全方案,并制定出安全实施计划,以指 导后续的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工程实施。对于已运营(运行)的信息系统,需求分析应当首先分析判断信息系 统的安全保护现状与等级保护要求之间的差距。 安全设计与实施 安全设计与实施阶段的目标是按照信息系统安全总体方案的要求,结合信息系统安全建设项目计划,分期分步 落实安全措施 安全运行维护 安全运行与维护是等级保护实施过程中确保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环节,涉及的内容较多,包括安全运行与 维护机构和安全运行与维护机制的建立,环境、资产、设备、介质的管理,网络、系统的管理,密码、密钥 的管理,运行、变更的管理,安全状态监控和安全事件处置,安全审计和安全检查等内容。本标准并不对上 述所有的管理过程进行描述,希望全面了解和控制安全运行与维护阶段各类过程的本标准使用者可以参见其 它标准或指南 信息系统终止 信息系统终止阶段是等级保护实施过程中的最后环节。当信息系统被转移、终止或废弃时,正确处理系统内的 敏感信息对于确保机构信息资产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在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有些系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 2021/1的0/废10弃,而是改进技术或转变业务到新的信息系统,对于这些信息系统在终止处理过程中应确保信息转移8 、 设备迁移和介质销毁等方面的安全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表单 三级技术类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表单 三级技术类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表单-三级技术类
控制敏感标记是否以默认方式生成或由安全员建立、维护和管理;
g) 应检查主要应用系统,查看是否依据安全策略严格控制用户对有敏感标
应用系统和数据
信息保护d) 应测试主要应用系统,用某用户登录系统并进行操作后,在该用户退出后用另一用户登录,试图操作(读取、修改或删除等)其他用户产生的文件、目录和数据库记录等资源,查看操作是否成功,验证系统提供的剩余
7.1.4应用安全所需的最小权限,特权用户的权限是否分离,权限之间是否相互制约;
施有哪些;
b) 应检查主要应用系统,查看是否限制单个帐户的多重并发会话;系统是
.4
c) 应检查设计/验收文档,查看其是否有关于释放或重新分配系统内文件
保密性业务数据是否采用加密或其他有效措施实现传输保密性,是否采用加密或其他有效措施实现存储保密性;
e) 应检查主要主机操作系统、主要网络设备操作系统、主要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主要应用系统,查看其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是否采用加密或其他有效措施实现传输和存储保密性;
息和重要业务数据是否采用加密或其他有效措施实现传输保密性,是否采.2。

等保三级技术要求

等保三级技术要求
访问控制
40.
应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G2)
访谈,检查,测试。
安全管理员,边界网络设备。
41.
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端口级。(G2)
42.
应对进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实现对应用层HTTP、FTP、TELNET、SMTP、POP3等协议命令级的控制。(G3)
20.
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G2)
21.
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G2)
22.
应安装对水敏感的检测仪表或元件,对机房进行防水检测和报警。(G3)
防静电
23.
主要设备应采用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G2)
访谈,检查。
物理安全负责人,机房维护人员,机房设施,防静电设计/验收文档。
安全审计
48.
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日志记录。(G2)
访谈,检查,测试。
审计员,边界和网络设备。
49.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G2)
50.
应能够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G3)
51.
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G3)
88.
应能够对重要程序的完整性进行检测,并在检测到完整性受到破坏后具有恢复的措施。(G3)
89.
操作系统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并通过设置升级服务器等方式保持系统补丁及时得到更新。(G2)
恶意代码防范
90.
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及时更新防恶意代码软件版本和恶意代码库。(G2)

等保三级测评项技术部分

等保三级测评项技术部分

等保三级测评项技术部分一、引言等保三级测评是指我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对关键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的一种评估标准。

技术部分是等保三级测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等保三级测评技术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其核心要点和关键技术。

二、技术部分的主要内容技术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网络安全组织架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防护技术、应急响应和安全事件处置、安全审计与监测等。

针对这些方面,需要对系统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网络安全组织架构在进行等保三级测评时,首先需要对系统的网络安全组织架构进行评估。

这包括了安全人员的分工与职责、安全团队的组建与运作机制、安全管理者的权责分明等内容。

这是整个网络安全体系的基础,一个完善的网络安全组织架构能够为系统的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

2. 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系统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等保三级测评中,需要对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包括了安全策略的制定与落实、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安全培训与教育等方面。

只有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够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水平。

3. 安全防护技术安全防护技术是网络安全的核心内容。

在等保三级测评中需要评估系统的安全防护技术是否完备,包括了网络安全设备的配置与使用、安全软件的应用与管理、安全网络架构的设计与实施等内容。

只有通过有效的安全防护技术,才能够有效地防范各种网络安全威胁。

4. 应急响应和安全事件处置应急响应和安全事件处置是在网络安全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等保三级测评中需要对系统的应急响应和安全事件处置能力进行评估,包括了应急响应预案的编制与实施、应急响应团队的建设与培训、安全事件的处理方式与效果等方面。

只有通过完善的应急响应和安全事件处置机制,才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安全威胁。

5. 安全审计与监测安全审计与监测是保障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

等级保护安全计算环境-应用系统三级通用测评项要求解读

等级保护安全计算环境-应用系统三级通用测评项要求解读

安全计算环境应用系统在对应用系统进行等级测评时,一般先对系统管理员进行访谈,了解应用系统的状况,然后对应用系统和文档等进行检查,查看其内容是否和与管理员访谈的结果一致,最后对主要的应用系统进行抽查和测试,验证系统提供的功能,并可配合渗透测试检查系统提供的安全功能是否被旁路。

1身份鉴别应用系统需对登录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以防止非授权用户访问1.1应对登录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身份鉴别信息具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对用户进行身份鉴别是防止非法入侵的一种基本措施。

应用系统必须对登录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核实,并为每个登录用户提供具有唯一性的身份标识,以便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审计。

同时,为了提高非授权用户使用暴力猜测等手段破解用户鉴别信息的难度,用户鉴别信息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使用户鉴别信息不易被冒用和破解。

例如,用户登录口令的长度至少为8位,必须由字母、数字和符号组成,以及必须设置口令更换周期等。

1.2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应配置并启用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相关措施为了防止非授权用户对应用系统用户的身份鉴别信息进行暴力猜测,应用系统应提供登录失败处理功能(例如限制非法登录次数等),登录失败次数应能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应用系统应配置并启用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的功能。

1.3当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在对应用系统进行远程管理时,为避免口令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不应使用明文传送的HTTP服务,而应采用HTTPS加密协议等进行交互式管理1.4应采用口令、密码技术、生物技术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对用户进行身份鉴别,且其中一种鉴别技术至少应使用密码技术来实现采用组合的鉴别技术对用户进行身份鉴别是防止身份欺骗的有效方法。

在这里,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是指同时使用不同种类的(至少两种)鉴别技术对用户进行身份鉴别,且其中至少一种鉴别技术应使用密码技术来实现。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测评指标(二级与三级)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测评指标(二级与三级)

工作的总体目标、范围、原则和安全框架等
管理制度(G2) 应对安全管理活动中重要的管理内容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应对安全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的重要管理操作建立操
作规程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
制定和发布(G2) 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论证和审定
应将安全管理制度以某种方式发布到相关人员手中
分类 应用安全
子类 安全审计(G2) 入侵防范(G2) 恶意代码防范
(G2) 资源控制(A2)
身份鉴别(S2)
访问控制(S2)
安全审计(G2)
基本要求 些帐户的默认口令 应及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帐户、避免共享帐户的存在 审计范围应覆盖到服务器上的每个操作系统用户和数据库 用户 审计内容应包括重要用户行为、系统资源的异常使用和重要 系统命令的使用等系统内重要的安全相关事件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类型、主体标识、客体 标识和结果等 应保护审计记录,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操作系统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 程序,并通过设置升级服务器等方式保持系统补丁及时得到 更新 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及时更新防恶意代码软件版本和 恶意代码库 应支持防恶意代码软件的统一管理 应通过设定终端接入方式、网络地址范围等条件限制终端登 录 应根据安全策略设置登录终端的操作超时锁定 应限制单个用户对系统资源的最大或最小使用限度 应提供专用的登录控制模块对登录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 别 应提供用户身份标识唯一和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功能,保证 应用系统中不存在重复用户身份标识,身份鉴别信息不易被 冒用 应提供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 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应启用身份鉴别、用户身份标识唯一性检查、用户身份鉴别 信息复杂度检查以及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并根据安全策略配 置相关参数 应提供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文件、数据 库表等客体的访问 访问控制的覆盖范围应包括与资源访问相关的主体、客体及 它们之间的操作 应由授权主体配置访问控制策略,并严格限制默认帐户的访 问权限 应授予不同帐户为完成各自承担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并在 它们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 应提供覆盖到每个用户的安全审计功能,对应用系统重要安 全事件进行审计 应保证无法删除、修改或覆盖审计记录 审计记录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事件日期、时间、发起者信息、 类型、描述和结果等

等级保护三级操作系统安全测评指导书

等级保护三级操作系统安全测评指导书

主机资源监视
对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监视和记录。
资源报警阀值 特定进程监控 主机账户监控
系统资源达到一定阀值,能够报警。 对重要进程进行监控,对非法进程提供报 警。 对主机账户进行监控和提供告警。
7
入侵防范
访谈,手工检查: 1.访谈并查看入侵检测的措施,如经常通过如下命令查看入侵的重要线索,涉及命 令 主机 IDS #who /etc/security/failedlogin; 2.查看是否开启了防火墙、TCP SYN 保护机制等设置; 3.是否具备 rootkit 检查工具,定期进行 rootkit 检查; 4.询问是否有第三方入侵检测系统,如 IDS,是否开启报警功能。 访谈,核查: 重要程序完整性检测并恢 访谈是否使用一些文件完整性检查工具对重要文件的完整性进行检查,是否对重要 复 的配置文件进行备份。查看备份演示。 系统最小安装并更新
序号
测评指标
测评项
检测方法 手工检查: 在 root 权限下,查看文件权限是否满足以下要求: /etc/filesystems 权限为 664, /etc/hosts 权限为 664, /etc/inittab 权限为 600, /etc/vfs 权限为 644, /etc/security/failedlogin 权限为 644, /etc/security/audit/hosts 权限为 660,记录权限存在问题的目录或文件。
对用户管理启用一定安全策略。
登陆失败处理
对用户登录进行限制。
鉴别警示功能
存在警告性 banner 信息。
对相连设备进行身份标识 访谈: 和鉴别 询问管理员是否使用证书等方式对设备身份进行鉴别。
采取技术手段对相连 设备进行身份鉴别。
远程管理加密

等级保护三级测评

等级保护三级测评

等级保护三级测评等级保护三级测评(以下简称“等保三级”)是中国对非银行机构的最高级别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认证,通过对不同等级的信息系统进行不同级别的安全保护,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以下是关于等保三级的详细介绍:一、等保三级的概念等级保护是指对国家重要信息、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级响应、处置。

等级保护的核心思想是“分等级保护、分等级响应、分等级处理”。

等保三级是国家对非银行机构的最高级别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认证,依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对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进行检验和认证,一共包含五个定级要素,分别是: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受侵害后的危害性、涉及的秘密信息、业务峰值和人力投入。

等保三级测评包含:安全技术测评和安全管理测评两大方面。

二、等保三级的重要性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系统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如黑客攻击、病毒传播等,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隐私泄露风险。

因此,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已成为企业和个人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等保三级作为最高级别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认证,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信息安全:通过等保三级认证的信息系统,其安全保护能力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可和检验,可以有效地抵御各类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保障信息安全。

2. 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等保三级认证的企业,可以证明其具备高水平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竞争力。

3. 满足法律法规要求: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某些特定行业或特定业务必须通过等保三级认证,否则将无法开展相关业务。

因此,通过等保三级认证也是企业合规经营的必要条件。

4. 提升员工安全意识:通过等保三级认证,可以提升企业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整体安全性。

(网络安全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表单-三级技术类

(网络安全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表单-三级技术类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表单-三级技术类
d) 应检查主要设备是否放置在机房内或其它不易被盗窃和破坏的可控范围
内;检查主要设备或设备的主要部件的固定情况,查看其是否不易被移动
c) 应访谈资产管理员,介质是否进行了分类标识管理,介质是否存放在介象,机房及其环境是否不存在明显的漏水和返潮的威胁;如果出现漏水、
渗透和返潮现象,则查看是否能够及时修复解决;
7.1.1物理安全

护措施;b) 应检查机房设备外壳是否有安全接地;
电磁防护7.1.1.6。

第三级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服务内容与技术要求

第三级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服务内容与技术要求

第三级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服务内容与技术要求第三级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服务的内容和技术要求一、项目概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为加强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水平,落实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需要采购第三方专业测评机构的服务。

该机构将协助完成定级备案工作、等级测评工作、安全整改工作和监督检查工作。

二、服务内容与要求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共分为五步,包括“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监督检查”。

该项目主要完成系统的定级、备案和等级测评工作。

等级测评工作依据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两个方面的测评要求,分别从“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和“安全管理中心”进行安全测评。

1.定级该项工作主要依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2008)确定系统等级。

根据等级保护2.0最新要求,安全保护等级初步确定为二级及以上的等级保护对象,其网络运营者依据本标准组织进行专家评审、主管部门核准和备案审核,最终确定其安全保护等级。

注:安全保护等级初步确定为第一级的等级保护对象,其网络运营者可依据本标准自行确定最终安全保护等级,可不进行专家评审、主管部门核准和备案审核。

2.备案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确定后,二级以上(含二级)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或主管部门应到属地公安机关办理备案手续。

跨省或者全国统一联网运行的信息系统在各地运行、应用的分支系统,向当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备案。

完成备案的信息系统,将获得公安机关颁发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明》。

此次项目拟对以下信息系统开展定级备案及等级测评工作。

信息系统名称及安全保护等级如下表:序号系统名称等级1 信息中心系统1 第三级2 信息中心系统2 第三级3 监管平台系统1 第三级单项测评结果判定在等级测评工作的分析与报告编制阶段,需要通过单项测评结果判定来找出系统的安全保护现状与相应等级的保护要求之间的差距。

这个阶段还需要通过单元测评结果判定、整体测评和风险分析等方法,分析这些差距导致被测系统面临的风险,从而给出等级测评结论,形成《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报告》文本。

等保测评3级-技术测评要求

等保测评3级-技术测评要求

技术测评要求(S3A3G3) 等级保护三级技术类测评控制点(S3A3G3)类别序号测评内容测评方法结果记录符合情况Y N物理安全物理位置的选择1.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G2)访谈,检查。

物理安全负责人,机房,办公场地,机房场地设计/验收文档。

2.机房场地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

(G3)物理访问控制3.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G2)访谈,检查。

物理安全负责人,机房值守人员,机房,机房安全管理制度,值守记录,进入机房的登记记录,来访人员进入机房的审批记录。

4.需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应经过申请和审批流程,并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G2)5.应对机房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区域和区域之间设置物理隔离装置,在重要区域前设置交付或安装等过渡区域。

(G3)6.重要区域应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G3)防盗窃和防破坏7.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机房内。

(G2)访谈,检查。

物理安全负责人,机房维护人员,资产管理员,机房设施,设备管理制度文档,通信线路布线文档,报警设施的安装测试/验收报告。

8.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

(G2)9.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可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

(G2)10.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

(G2)11.应利用光、电等技术设置机房防盗报警系统。

1 / 13等级保护三级技术类测评控制点(S3A3G3)类别序号测评内容测评方法结果记录符合情况Y N(G3)12.应对机房设置监控报警系统。

(G3)防雷击13.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

(G2)访谈,检查。

物理安全负责人,机房维护人员,机房设施(避雷装置,交流电源地线),建筑防雷设计/验收文档。

14.应设置防雷保安器,防止感应雷。

(G3)15.机房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G2)防火16.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并自动灭火。

三级等保测评

三级等保测评

三级等保测评1. 引言三级等保测评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对我国各类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进行评估和认证的一项工作。

它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企业和组织提升其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保护关键信息资产的安全。

本文将对三级等保测评的背景、流程和意义进行详细介绍。

2. 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关键信息资产的安全,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

根据这些法规和条例,对各类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进行评估和认证,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3. 测评流程三级等保测评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准备阶段、测评阶段、结果通报阶段和整改复测阶段。

在准备阶段,组织需要进行需求分析、制定测评计划、确定测评范围、收集测评所需的信息等。

在测评阶段,测评机构将进行在线和离线两种方式的测评,主要包括网络安全检查、系统安全性评估、安全运维管理评估等。

结果通报阶段,测评机构将向被测评单位汇报评估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

整改复测阶段,被测评单位将根据测评结果进行整改,并经测评机构复测确认整改情况。

4. 三级等保测评意义三级等保测评对于企业和组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识别和评估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和隐患,为企业和组织提供安全防护的需求反馈。

其次,三级等保测评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安全运维管理和应急响应措施。

此外,三级等保测评可以提升企业和组织的网络安全技术水平,推动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

5. 实施三级等保测评的问题与挑战在实施三级等保测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测评过程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给企业和组织带来一定的负担。

其次,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也是一个问题,需要测评机构具备专业的技术和经验。

再次,三级等保测评存在一定的成本,包括人力成本、技术成本和设备成本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够记录入侵的源IP、攻击的类型、攻击的目的、 攻击的时间,并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提供报
23
入侵 防范
警; 应能够对重要程序的完整性进行检测,并在检测 到完整性受到破坏后具有恢复的措施;
操作系统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
24
组件和应用程序,并通过设置升级服务器等方式
保持系统补丁及时得到更新;
5
应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不同用户分配不同 的用户名,确保用户名具有唯一性;
6
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对管理用 户进行身份鉴别;
7
应启用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 资源的访问;
8
应根据管理用户的角色分配权限,实现管理用户 的权限分离,仅授予管理用户所需的最小权限;
9 10
访问 控制
是否满 足要求
是 是 是 是 是 否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是 是




查windows配置

巡检记录

配置用户的使用权限

审计内容应包括重要用户行为、系统资源的异常
15
使用和重要系统命令的使用等系统内重要的安全
相关事件;
16
安全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类型、主体 审计 标识、客体标识和结果等;
17 系统 安全
应能够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 表;
18
应保护审计进程,避免受到未预期的中断;
19
应保护审计记录,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 或覆盖等;
资源 应对重要服务器进行监视,包括监视服务器的 控制 CPU、硬盘、内存、网络等资源的使用情况;
31
应限制单个用户对系统资源的最大或最小使用限 度;
32
应能够对系统的服务水平降低到预先规定的最小 值进行检测和报警;
用系统等级保护要求--系统
检查结果 需要进行账号设置
ca服务器 需要进行账号设置
体现在制度上 体现在制度上
信息安全三级应用系统等级保护要求--系统
序 检查 检查 号 项 子项
基本要求
1
应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 标识和鉴别;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管理用户身份标识应具有
2
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
更换;3 4ຫໍສະໝຸດ 身份 鉴别应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 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当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 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25
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及时更新防恶意代码 恶意 软件版本和恶意代码库;
26
代码 主机防恶意代码产品应具有与网络防恶意代码产 防范 品不同的恶意代码库;
27
应支持防恶意代码的统一管理;
28
应通过设定终端接入方式、网络地址范围等条件 限制终端登录;
29
应根据安全策略设置登录终端的操作超时锁定;
30
应实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特权用户的权限分 离; 应严格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重命名系统默 认帐户,修改这些帐户的默认口令;
11
应及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帐户,避免共享帐户 的存在;
12
应对重要信息资源设置敏感标记;
13
应依据安全策略严格控制用户对有敏感标记重要 信息资源的操作;
14
审计范围应覆盖到服务器和重要客户端上的每个 操作系统用户和数据库用户;
应保证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用户的鉴别信息所
20
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再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 剩余 到完全清除,无论这些信息是存放在硬盘上还是
信息 在内存中;
保护 应确保系统内的文件、目录和数据库记录等资源
21
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给其他用户
前得到完全清除;
应能够检测到对重要服务器进行入侵的行为,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