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及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汇集

合集下载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第二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层理: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

有: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几个概念:岩层、沉积岩层、层面(顶面、底面)、厚度、原生构造。

岩层与地层概念的区别岩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

倾向:岩层最大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方向。

倾角:岩层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整合:上、下两套地层层序没有间断。

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层序有间断,有地层缺失1.平行不整合:表现为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在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

2.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产状又不相同第三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外力:对于一个物体来说,另一个物体施加于这个物体的力,有面力和体力。

内力:是同一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固有内力和附加内力。

应力: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应力场:一系列点的瞬时应力状态均匀应力场、非均匀应力场构造应力场: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规模上:局部构造应力场、区域构造应力场、全球构造应力场时间上:古构造应力场、现代构造应力场应力轨迹:表示构造应力场中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的作用方位的应力迹线应力集中:在均匀应力场中局部的应力异常增大现象应力集中一般出现在以下部位:断裂的端点、拐点、分枝点、错列点和待交会点及空洞周围等。

光弹实验和数值计算可以显示出应力集中现象。

均匀变形:岩石的各个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称为均匀变形。

非均匀变形:岩石各点变形的方向、大小和性质变化的变形称为非均匀变形。

线应变:单位长度的改变量横向线应变/纵向线应变=泊松比泊松比<=0.5弹性变形: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解除后,又完全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普通地质学及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汇集

普通地质学及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汇集

1.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2.矿物的集合体即组成岩石或矿石。

3.克拉克值:各种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之百分数。

4.岩石的三大分类:沉积岩、岩浆岩(火成岩)、变质岩。

5.地下水分类:按含水介质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按埋藏条件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6. 什么是崩塌答: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发生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7. 什么是滑坡答: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8. 什么是泥石流?答: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使山坡或沟谷中的固体堆积物混杂在水中沿山坡或沟谷向下游快速流动,并在山坡坡脚或出山口的地方堆积下来,就形成了泥石流。

9.建筑分类2)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 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3)建筑高度大于1OO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14.地球化学以矿产勘查为主要目的之外,还可用于:环境质量评价、土地资源评价、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海洋资源调查与评价、地震监测、城市工程、考古等。

15.矿床和矿体矿床概念: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所含有用组分的质和量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开采利用的地质体。

矿体概念:是矿床中可供开采利用的部分,是由矿石和夹石组成的地质体。

矿体与矿床的关系:矿体是矿床的主体,一个矿床可有一个或多个矿体。

16.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矿石矿物(有用矿物):矿石中可供利用的矿物。

脉石矿物(无用矿物):矿石中不能利用的矿物。

(例铅锌矿石、金矿石)注意:矿石矿物与脉石矿物是相对于一个具体的矿床而言的,在一个矿床中某种矿物可利用则是矿石矿物,而在另一矿床或矿体中这种矿物不能利用则是脉石矿物,脉石矿物的概念也如此。

普地 名词解释 整理

普地 名词解释 整理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
1.地球系统:由地球的固体地圈、流体地圈、土壤圈和生物圈组成的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

2.大地水准面:全球静止海平面,即平均海平面及其在陆地内部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3.地热增温率:沿等温线法线指向地心方向上单位距离内增加的温度值,又叫地温梯度,其倒数称为地热增温级。

4.克拉克值: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重量百分比,又叫地壳元素丰度。

5.解理:矿物晶体受外力作用,沿一定的结晶学方向破裂成平整平面的性质。

6.岩浆:在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黏稠富含挥发分的熔融体。

7.风化壳:在地表由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一层不连续的,厚度不均匀的薄壳
8.河流的侵蚀基准面:河流下蚀作用的极限面,一般认为是河流注入水体的水面。

9.浪基面:波浪作用的下限,一般认为是1/2波长的深度处。

10.成岩作用:各种松散沉积物转变成坚硬岩石的过程。

11.变质作用:已经存在的岩石,受到构造作用或者岩浆活动的影响,在基本保持固态的前提下,其结构、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变成新岩石的过程。

12.新构造运动:新近纪以来的构造运动。

13.节理:断裂面两侧没有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14.断层:断裂面两侧有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15.夷平面:准平原受后期构造抬升,再被侵蚀切割成不同高度的近似平齐的顶峰面,称作夷平面。

构造地质学考试名词解释

构造地质学考试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地质构造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变形和变位,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各种线理和面理构造等。

2.构造地质学研究地质构造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由内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

3.构造尺度在对地质构造进行观察研究时,可按规模大小划分为许多级别,称为构造尺度。

第二章4.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叫做岩层,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层叫沉积岩层。

5.岩层的产状岩层的空间产出状态,常采用岩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的数值来表示。

6.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

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岩层的走向。

7.倾向层面上与走向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真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方向,就是岩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

8.倾角层面上真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的夹角。

9.视倾向在层面上凡与该点走向线不直交的任一直线均为视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所指的倾斜方向,叫视倾向或假倾向。

10.视倾角视倾斜线和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叫视倾角或假倾角。

11.真倾角岩层的倾斜线及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就是岩层的倾角,又称真倾角。

12.真厚度真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3.视厚度在与岩层走向斜交的剖面上或在与岩面不垂直的任何方向的非直立剖面上测得的顶、底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是视厚度。

14.“V”字形法则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分布形态较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呈交切关系,并有一定规律,即当其横过沟谷或山脊时,均呈“V”字形态,根据岩层产状、地面坡向和坡度角不同,“V”字形形态也有所不同,这种规律称为“V”字形法则。

15.露头宽度岩层顶、底面出露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16.整合接触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的,其产状基本一致,它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

17.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层序有间断,先后沉积的地层间缺失了某些地层。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地球科学: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地质学: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地球表面重力:指地面某处受也IL'引力和该处的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合力。

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值多数与正常重力值不符的现象。

原因:①测点不一定位于平均海平面上;②地壳不同部分物质的密度不同。

磁异常:指地球浅部具有磁性的矿物和岩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它也叠加在基本磁场上。

实测值经过校正后减去磁场的正常值,其差值为正称正异常,其差值为负称负异常。

地温梯度:在恒温层以下,深度每增加100m增加的温度。

不同地区地温梯度不同,如亚洲的平均值为2.5度;欧洲为3〜3.5度。

地温级度:是温度每升高,地层所需要增加的深度,单位为m∕l o C o岩石圈:软流圈上部的地球部分称为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固体物质。

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圈层,由岩石组成,是相对刚性的外壳。

其下届为莫霍面与地幔分开,平均厚度16km。

地壳均衡:地壳为适应重力的作用而不断调整达到平衡的现象。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百分含量。

矿物:是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岩石:是矿物的自然混合物,也可以是岩屑或岩屑的混合物。

岩石结构:反映岩石中矿物本身的特点及颗粒之间的组构特点,如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粗细及均匀程度等。

岩石构造:指岩石中不同矿物、矿物集合体之间或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所反映出来的外貌特征。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方向之外裂开,称为断口。

大陆边缘:指大陆与深海盆地之间被海水淹没的地方。

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与海沟。

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及火山作用形成的松散堆积物经过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层理构造:是由于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等的不同而在垂向上显示的成层性质。

化石: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和遗迹。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

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2、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3、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

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4、晶体习性:生长条件一定时,同种晶体总能发育成一定的形状,这种性质称为晶体的结晶习性。

5、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是有一定结构、构造和稳定外形的矿物集合体,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6、岩浆岩:又称为“火成岩”,它是由地壳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成。

7、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8、变质岩:它是地壳中早先形成的岩浆岩、沉积岩在诸如岩浆活动、构造运动等一系列内力地质作用的影响下,经受较高的温度和压力变质而成。

9、岩浆:岩浆是在地下深处形成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组分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熔融体。

10、岩浆岩的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岩石特征。

11、岩浆岩的构造:指岩石组成部分(矿物)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现出的岩石特征。

12、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3、原生岩浆:是指由上地幔物质经局部熔融或壳层物质局部或全部熔融而形成的初始岩浆。

14、岩浆分异作用:指原来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加入下,依靠本身的演化最终产生不同成分的岩浆的全部作用。

15、岩浆同化混染作用:岩浆熔化了围岩或捕虏体,使岩浆成分发生了变化,称为同化作用。

不完全的同化作用称为混染作用。

16、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1、层理构造:层理是沿原始沉积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矿物成分、颜色、结构等特征发生变化所构成的一种层状构造。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大全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大全

第一章绪论1. 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它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2 、地质学: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及成因的学问。

3 、内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变质作用。

4 、外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作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5、地球:包括固体地球以及环绕着它并与其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水、生物与大气,是一个复杂的天体。

6、岩石圈:地壳加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幔7、具有一定规模的岩石圈块体称为板块可分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第二章矿物1. 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称为元素。

2. 同位素:具有不同原子量的同种元素的变种。

3. 放射性同位素:有的同位素其原子核不稳定,会自行放射出能量,即具有放射性,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4. 稳定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

5. 放射性同位素放射能量的过程称为放射性蜕变(衰变)6. 某一放射性同位素蜕变到它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半衰期它是一个常数7.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平均质量分数%,称为克拉克值。

又称地壳元素的丰度。

8. 矿物:是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

其化学成分一定并可用化学式表达。

9. 其产出状态成因和化学组成等方面都具有与矿物相同的特征但不具有结晶构造的均匀固体。

准矿物10. 晶体:是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即有序排列)的固体。

)11. 不具有几何多面体外形的晶体称为晶粒12. 非晶体:是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不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非晶质13. 化学键:晶体中各质点间的结合力就是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构造地质学要点整理-知识归纳整理

构造地质学要点整理-知识归纳整理

知识归纳整理构造地质学要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岩石圈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

2.水平岩层:同一层面上个点的海拔高度都基本相同,具有这样产状的岩层称为水平岩层,也叫水平构造。

3.整合接触(Conformity):指上下两套地层间为延续沉积,其间无明显的沉积间断,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一致。

4.不整合接触(Unconformity):指上下两套地层之间具有明显的沉积间断,造成地层的缺失。

5.平行不整合(Parallel unconformity):也叫假整合(Disconformity),它是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一致,但两者之间缺失一些时代的地层的接触关系。

6.角度不整合(Angular unconformity):是指上下两套地层之间不仅缺失部分地层,而且上下地层的产状也不相同。

7.超覆:当水侵阶段,新地层一次超越下面较老地层的覆盖范围,而直接覆盖在盆地周缘或隆起区的剥蚀面上。

8.底部超覆:指在层序底界面上的超覆,其中向着原始倾斜面向上的超覆叫上超;顺原始水平面或原始倾斜面向下的超覆叫下超。

9.顶部超覆:指在层序上界面处的超覆尖灭现象,原来倾斜的地层向着层序顶面忽然消失。

10.潜山(Buried hill):也称古潜山,是指被新地层覆盖埋藏的基岩古地貌隆起。

11.批覆构造:剥蚀面以上由于沉积差异和压实差异在较新地层中发育的正向褶皱构造。

12.断块潜山:风化面以下的基岩受后期断裂活动的作用,沿断裂上升而形成的潜山。

13.褶皱潜山:由较老的地层形成的褶皱构造被新地层埋藏的潜山。

14.褶皱(Folds):层状岩石在各种应力的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系列延续的波状弯曲现象称为褶皱。

15.背斜(Anticline):岩层向上弯曲,中间地层老、两侧地层新的褶皱构造。

16.向斜(Syncline):岩层向下弯曲,中间地层新、两侧地层老的褶皱构造。

(若底层的新老关系不清,则分别称背形(Antiform)和向形(Synform)。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视倾角:视倾斜线与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的夹角为视倾角(apparent angle)(β)或假倾角2、真倾角:倾斜面上的倾斜线与其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倾向线)的夹角为倾角(真倾角)。

它是所测量的面与水平面的最大夹角。

3、侧伏向与侧伏角:构成侧伏锐角走向线的那一端的方向,即侧伏向。

线理包含在某一斜面内时,此线与其所在面走向线之间所夹的锐角,称为此线在该面上的侧伏角(pitch)。

4、倾伏向与倾伏角:指向(trend),又称倾伏向(plunge)即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此倾斜线向下一端的方向。

在包含线理面的铅直面上测的该斜线与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的夹角(plunge angle) 。

5、应力:是指单位面积上的附加内力(简称内力)内力均匀时,记作:σ(应力)=内力/ 面积=P/A。

6、差异应力:当σ1= σ2 = σ3时,称为均压状态。

而σ1-σ3 = ∆σ,称为差异应力。

(最大正应力(σ1);中间正应力(σ2)和最小正应力(σ3))。

7、应力轨迹:依次沿相邻的各点的主应力或剪应力方向连接得到的轨迹线称为应力轨迹线。

8、线应变:描述物体内线段长度的变化量,叫线应变。

9、剪应变:描述物体内两个互相垂直的直线的夹角改变量,为剪应变。

10、剪裂角:最大主应力σ1与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

11、均匀应变:指物体内各点的应变特征相同的变形12、非均匀应变:物体内各点的应变特征发生变化的变形称——非均匀变形13、应变椭球体:设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单位的圆球体,其变形后形成椭球体,以它的形状和方向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状态,该椭球体称有限应变椭球。

14、旋转变形:变形前后物质线方位的改变15、非旋转变形:代表应变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不发生方位的改变。

16、共轴递进变形:递进变形的过程中,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应变轴方位与有限应变椭球体的主应变轴的方位始终保持一致。

作为主应变轴质线也始终如一,不发生转换。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全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全

名词解释视倾角 :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斜交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视倾斜线,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视倾角,也叫假倾角。

真倾角 :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垂直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倾斜线,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真倾角。

侧伏向与侧伏角 :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即为此线在那个平面上的侧伏角,构成侧伏锐角的走向线的那一端的方位叫侧伏向。

倾伏向与倾伏角 :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某一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叫倾伏向;倾斜直线与其水平投影之间所夹锐角叫倾伏角。

应力 :单位面积的附加应力差异应力 :σ1、σ3的差值应力轨迹 :各个应力状态的连线应变:在应力作用下物体形状和大小的改变量线应变 :变形的结果引起物体内质点之间的线段的变化,常用单位长度的改变量来表示。

剪应变 :变形的结果引起两条线段之间的夹角的变化叫做剪应变。

剪裂角 :剪裂面与最大主应力的夹角共轭剪裂角 :两组共轭剪节理的夹角为共轭剪裂角。

均匀应变 :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征相同的变形。

非均匀应变 :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征发生变化的变形。

应变椭球体 :应变椭球体:为了形象地描述岩石的应变状态,常设想在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球体,均匀变形后形成为一个椭球,以这个椭球体的形态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状态,这个椭球体便是应变椭球体。

旋转变形 :应变椭球体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方向发生改变的变形叫旋转变形。

非旋转变形 :应变椭球体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方向未发生改变的变形叫非旋转变形。

共轴递进变形 :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轴始终与有限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一致,叫做共轴递进变形。

非共轴递进变形 :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与有限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不一致,叫做非共轴递进变形。

增量应变 :变形期中某一瞬间正在发生的小应变叫增量应变。

普通地质学的重点名词解释

普通地质学的重点名词解释

普通地质学的重点名词解释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组成、结构、演化和地质现象的科学。

作为一门学科,地质学涵盖着许多重要的名词和概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一些普通地质学中的重要名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领域。

1. 地球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层次。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态壳层,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由固态的岩石和半固态的岩浆组成。

地核则是地球的内部中心,由铁和镍等金属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

2. 岩石循环岩石循环是地球上岩石形成、变质、熔融和再结晶的过程。

它包括了岩石的形成(成岩作用)、岩石的变质(变质作用)、岩石的熔融(熔岩作用)和岩石的再结晶(再结晶作用)。

岩石循环是地球内部能量和物质的重要循环过程,对于地球的演化起到关键的作用。

3.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上构造现象和构造运动的学科。

它研究地球上的地壳运动、地震、火山活动等现象,并通过研究地壳板块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来理解地球表面的地貌和构造。

4. 地球科学地球科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内容包括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和海洋学等。

地球科学研究地球系统的各个方面,探索地球内部和外部的相互作用以及地球的演化历史。

5. 构造板块构造板块是构造地质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地壳上的大块状结构,可以是大陆板块或海洋板块,它们之间通过构造运动相互作用,导致地震、火山和大陆漂移等现象。

6. 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形式,指的是地壳中地震波的传播和震动。

地震通常由板块运动引起,是地球构造演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地震不仅造成地表的破坏,还可能引发海啸等次生灾害。

7. 火山火山是地球表面的一种地质现象,指的是由地下岩浆爆发而形成的喷发口。

火山活动是地球内部热能释放的表现之一,喷发的岩浆会形成火山喷发物,包括熔岩、火山灰和火山烟尘等。

8. 地质时间尺度地质时间尺度是研究地球历史的一种方法。

它将地质历史划分为不同的时间单位,包括地纪、期、世和纪的划分。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第二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层理: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

有: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几个概念:岩层、沉积岩层、层面(顶面、底面)、厚度、原生构造。

岩层与地层概念的区别岩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

倾向:岩层最大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方向。

倾角:岩层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整合:上、下两套地层层序没有间断。

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层序有间断,有地层缺失1.平行不整合:表现为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在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

2.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产状又不相同第三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外力:对于一个物体来说,另一个物体施加于这个物体的力,有面力和体力。

内力:是同一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固有内力和附加内力。

应力: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应力场:一系列点的瞬时应力状态均匀应力场、非均匀应力场构造应力场: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规模上:局部构造应力场、区域构造应力场、全球构造应力场时间上:古构造应力场、现代构造应力场应力轨迹:表示构造应力场中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的作用方位的应力迹线应力集中:在均匀应力场中局部的应力异常增大现象应力集中一般出现在以下部位:断裂的端点、拐点、分枝点、错列点和待交会点及空洞周围等。

光弹实验和数值计算可以显示出应力集中现象。

均匀变形:岩石的各个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称为均匀变形。

非均匀变形:岩石各点变形的方向、大小和性质变化的变形称为非均匀变形。

线应变:单位长度的改变量横向线应变/纵向线应变=泊松比泊松比<=0.5弹性变形: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解除后,又完全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普通地质学的名词解释

普通地质学的名词解释

普通地质学的名词解释普通地质学的名词解释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2、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3、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

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4、晶体习性:生长条件一定时,同种晶体总能发育成一定的形状,这种性质称为晶体的结晶习性。

5、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是有一定结构、构造和稳定外形的矿物集合体,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6、岩浆岩:又称为“火成岩”,它是由地壳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成。

7、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8、变质岩:它是地壳中早先形成的岩浆岩、沉积岩在诸如岩浆活动、构造运动等一系列内力地质作用的影响下,经受较高的温度和压力变质而成。

9、岩浆:岩浆是在地下深处形成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组分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熔融体。

10、岩浆岩的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岩石特征。

11、岩浆岩的构造:指岩石组成部分(矿物)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现出的岩石特征。

12、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3、原生岩浆:是指由上地幔物质经局部熔融或壳层物质局部或全部熔融而形成的初始岩浆。

14、岩浆分异作用:指原来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加入下,依靠本身的演化最终产生不同成分的岩浆的全部作用。

15、岩浆同化混染作用:岩浆熔化了围岩或捕虏体,使岩浆成分发生了变化,称为同化作用。

不完全的同化作用称为混染作用。

16、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1、层理构造:层理是沿原始沉积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矿物成分、颜色、结构等特征发生变化所构成的一种层状构造。

构造地质学 名词解释

构造地质学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右列:垂直节理走向观察时远处节理向右侧错列,或在右端重叠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构造尺度:对地质构造的观察研究可以按规模大小划分为许多级别,称为构造尺度,一般把构造尺度划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以及超微型等级别原生构造:沉积岩在沉积和成岩作用过程中没有产生构造变动的构造特点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沉积岩层: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层岩层产状:指在产出地点的岩层面在三维空间的方位其主要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断层:是岩层或岩体顺破裂面发生明显唯一的构造断层线:是指断层面与断层线的交线整合接触:上下底层与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的,其产状基本一致,他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的层序有了间断,先后沉积的地层间缺失了一部分地层。

平行不整合:一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在两套地层间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的不整合接触。

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且产状不同的接解关系。

应力:在应力均匀分布的情况下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变形: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其内部各点间相互位置发生改变称力变形。

主要有拉申,挤压,弯曲,扭转均匀变形:岩石的各个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

非均匀变形:岩石的各点变形方大小和性质都变化的变形构造应力场: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瞬时的应力状态剪裂角:最大主应力轴方向与剪工破裂面之间的夹角共轭剪切破裂角:当岩石发生剪切破裂时,包含最大主应力轴象限的共轭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褶皱:地壳中岩石岩体在受内动力地质作用后发生弯曲变形而成的一种构造同沉积褶皱:一些在岩层沉积同时而逐渐形成的褶皱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的作用而发生的褶皱横弯褶皱作用:岩层爱到与层面垂直的外力作用而发生的褶皱.节理:有明显破裂面而无位移的断层。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由内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诸如褶皱,断层,节理等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成因机制,分配规律和演化历史。

露头宽度:岩层上下层面在地面上的出露界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地形(坡向和坡角),岩层产状(倾向和倾角),以及该岩层的厚度。

整合接触: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产状基本一致,岩性或所含化石一致或递变。

它们是在地壳相对稳定情况下缓慢下降接受连续沉积形成的。

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即先后沉积的地层之间存在地层缺失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有地层缺失,产状一致。

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不仅有地层缺失,而且产状不同。

潜山:埋藏在不整合面以下的古地貌高地,包括披覆构造和潜山核两部分披覆构造:指剥蚀面以上因沉积差异和压实差异较新底层中发育的正向褶皱构造应力状态:物体受力时,其内部通过某点的截面上应力的大小、方向和性质将有规律分布,物体所受的这种力学状态称为应力状态。

应变椭球体:在变形前的连续介质中的任意划定一个圆球体,当介质发生均匀变形时圆球体变成了椭球体,这种椭球体称为应变椭球体。

岩石的强度:岩石在外力的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褶皱要素: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和确定其形态的几何要素闭合度:背斜顶到溢出点之间的高差。

在构造等高线图上,则是最高等高线与最低的闭合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闭合面积:背斜已被闭合部分所占的面积,也就是闭合构造内最低一条完全闭合的构造等高线所包围的面积。

指的是平面面积。

闭合背斜:如果背斜的枢纽向两端倾没,成为一个四周被同一岩层包围的背斜。

闭合背斜的要素:①闭合度:是指背斜的顶到溢出点之间的高差,也称闭合差。

②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闭的面积。

生长背斜:在普遍沉降沉积的背景上,由于局部隆起形成的背斜。

底辟构造:地下高塑性的岩层或岩体在构造力或重力差异作用下向上拱起或刺穿上覆岩层而形成的构造。

滚动背斜:是在生长断层活动时由于两盘之间的差异压实作用和下降盘沉积层的重力作用而形成的弧形弯曲现象。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真)倾角:倾斜平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即在垂直倾斜平面走向的直立剖面上该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2.视倾角: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视倾角。

3.倾伏向: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士延伸方向。

用方位角或者象限角表示。

4.倾伏角:直线的倾斜角,即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的锐角。

5.侧伏向,侧伏角:构成侧伏锐角的走向线的那一端的方位即侧伏向,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即为此线在那个面上的侧伏角。

6.应力:材料发生变形时,内部产生了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抵抗外力,把分布内力在一点的集度称为应力。

7.差异应力: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之差。

8.应力轨迹:物体内相邻各点间主应力方向的连线,反应物体各点主应力方向的连续变化。

9.线应变:物体内部一点在一定方向上的相邻点排列成质线,质线上的相邻点沿质线方向的相对位移称为线应变。

10.剪应变:变形前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变形后其夹角偏离直角的量为角剪切应变,其正切为剪应变。

11.剪裂角:最大主应力轴与剪裂面之间的夹角。

12.共轭剪裂角:岩石发生剪切碎裂时,包含最大主应力轴象限在内的共轭剪裂面之间的夹角。

13.均匀应变:在连续介质中,如果变形前任一取向直线上的质点变形后任然在一条直线上,则这样的形变称为均匀形变。

14.非均匀形变:与均匀形变相反,直线经变形后不是直线,而成了曲线或者折线,平行线经变形后也变成不再保持平行。

15.应变椭球体:设想在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球体,均匀形变后为一椭球,以这个椭球的形态和方位来表示岩石的应力状态。

16.无旋变形:代表应力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后不发生方位的变化。

17.有旋应变:代表应力主轴方向的位物质线在变形前后发生了方位的变化,即旋转了一个角度。

18.有限应变:物质变形的最终状态与初试状态对比发生的变化,又叫总应变。

19.递进变形:在变形过程中,物质从初始状态的过程到最终状态的过程是一个由多次微量应变的逐渐过程,这种变形的发展过程称为递进变形。

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质学名词解释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造、组成、演化以及地壳上的岩石、矿物、化石等自然现象和地质过程的一门学科。

在地质学中,有许多专有名词,下面是对其中一些常用名词的解释:1. 地壳:地壳是地球表面最外层的壳状结构,由岩石和土壤组成,厚度约为5-70公里。

2. 地幔:地幔是地球地壳与地球核之间的层状结构,其厚度约为2900公里,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

3. 地核:地核是位于地球中心的一层,半径约为3480公里,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4.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的内部和外部构造,包括地壳的断层、褶皱、火山、地震等现象。

5. 矿物学:矿物学是研究地球上的矿物质的组成、性质和产生方式的学科。

6. 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成因、分类和演化的学科,可以分为火成岩学、沉积岩学和变质岩学。

7.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熔融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包括玄武岩、花岗岩等。

8.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在地壳表面或水体底部沉积后经过压实、溶解和其他过程形成的岩石,包括砂岩、页岩等。

9. 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由其他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包括片岩、云母片麻岩等。

10. 地貌学: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演化和发育规律的学科,包括山地、平原、河流、湖泊等地貌单位的研究。

11. 地震学:地震学是研究地震活动及其相关现象的学科,包括地震的发生原因、传播、测量和预测。

12. 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环境与地质条件相互作用的学科,包括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的研究。

13. 地质年代:地质年代是衡量地球历史时间的基本单位,包括宙代、代、世、纪等不同级别的划分。

14. 地质剖面:地质剖面是在地球表面或地下通过测量、观察和勘探手段,揭示地下构造、组成和演化的图示。

总之,地质学领域内有许多专有名词,这些名词对于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化、研究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以及预测和防治地质灾害等具有重要意义。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岩石和矿物形成、地壳变动以及与地球表层现象相联系的科学。

地质学涉及广泛的概念、术语和名词,以下是其中一些地质学名词的解释:1. 地质:地质是指地球的构造、成分、演化等方面的研究。

2.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地壳变动的学科。

3. 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类型、组成、形成和变质作用的学科。

4. 矿物学:矿物学是研究矿物的组成、性质和分布等方面的学科。

5. 古地理学:古地理学是研究古代地理环境和地貌演变的学科。

6. 地层学:地层学是研究地球的各个地层、地层序列和地质历史的学科。

7. 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8. 地震学:地震学是研究地震现象、地震波传播和地震监测的学科。

9. 碎屑岩:碎屑岩是由碎屑颗粒通过风、水等运动沉积形成的岩石。

10.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岩浆在地壳中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岩石。

11. 岩浆:岩浆是地下熔融的岩石物质。

12. 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有岩石的矿物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的岩石。

13. 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等不同部分。

14.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地壳板块的相对运动,包括推覆、挤压、拉伸等形式。

15. 拗陷:拗陷是地壳在区域性受力作用下,发生下陷的构造形式。

16. 断层:断层是地壳中岩层发生断裂并相对移动的地质构造。

17. 地质时间尺度:地质时间尺度是用来衡量地质历史时间的一系列标准和单位。

18. 土壤:土壤是由固体颗粒、有机质、水和空气组成的地球表层的物质。

19. 地震:地震是由地壳内部的岩石断裂和相对运动引起的地球表面振动。

20. 横波:横波是地震波的一种类型,振动方向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

以上仅是地质学中的一小部分名词解释,地质学的研究领域广阔,涉及的名词较为复杂,需要深入学习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2.矿物的集合体即组成岩石或矿石。

3.克拉克值:各种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之百分数。

4.岩石的三大分类:沉积岩、岩浆岩(火成岩)、变质岩。

5.地下水分类:按含水介质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按埋藏条件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6. 什么是崩塌答: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发生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7. 什么是滑坡答: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8. 什么是泥石流?答: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使山坡或沟谷中的固体堆积物混杂在水中沿山坡或沟谷向下游快速流动,并在山坡坡脚或出山口的地方堆积下来,就形成了泥石流。

9.建筑分类2)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 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3)建筑高度大于1OO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14.地球化学以矿产勘查为主要目的之外,还可用于:环境质量评价、土地资源评价、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海洋资源调查与评价、地震监测、城市工程、考古等。

15.矿床和矿体矿床概念: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所含有用组分的质和量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开采利用的地质体。

矿体概念:是矿床中可供开采利用的部分,是由矿石和夹石组成的地质体。

矿体与矿床的关系:矿体是矿床的主体,一个矿床可有一个或多个矿体。

16.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矿石矿物(有用矿物):矿石中可供利用的矿物。

脉石矿物(无用矿物):矿石中不能利用的矿物。

(例铅锌矿石、金矿石)注意:矿石矿物与脉石矿物是相对于一个具体的矿床而言的,在一个矿床中某种矿物可利用则是矿石矿物,而在另一矿床或矿体中这种矿物不能利用则是脉石矿物,脉石矿物的概念也如此。

(例自然金和石英)17.消色消色是在正交偏光间,两矿片在45°位异名半径平行,总光程差为0时,视域黑暗的现象。

18.投影面和投影方向选择的不同,使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有两类:地理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

19.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包括:工程地质测绘、勘探与取样、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现场检验与监测。

20.什么是地质作用?答: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地质作用包括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大类型。

21.什么是内力地质作用?答:主要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变质作用。

22.什么是外力地质作用?答:主要以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23.地质作用的特点:1)地质作用的地区特色;2)地质现象复杂;3)地质作用发生和延续的时间一般很长。

24.石英的晶面为玻璃光泽,断口为油脂光泽,无解理,硬度7,贝壳状断口。

25.长石具:玻璃光泽、硬度6,两组完全节理。

2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Si、Al、Fe、Ca、Na、K、Mg、Ti、H。

占地壳重量的99.98%。

27.七种主要造岩矿物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

28.地质学思维的三大方法论:“讲古论今”、“以古论今、论未来”及“活动论”。

29.按矿物的化学成分及化学性质分为五大类:1)自然元素矿物;2)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3)卤化物矿物;4)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坑;5)含氧盐矿物。

30.碳酸盐岩类矿物种类多,含量高,分布广,占地壳总质量的75%。

31.岩浆:地下高温熔融物质称为岩浆。

32.喷出作用: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固结的过程,称为喷出作用,又称火山作用。

33.火山喷发的方式:1)中心式喷发;2)裂隙式喷发。

34.根据SiO2含量对岩浆进行分类:<45%,超基性岩浆;45%~52%,基性岩浆;52%~65%,中性岩浆;>65%,酸性岩浆。

岩浆中SiO2含量越高,粘性越大,反之则小。

35.火成岩的构造:1)块状构造;2)流纹构造;3)气孔构造与杏仁构造;4)枕状构造;5)球状构造;6)晶洞构造;7)层状构造。

36.同化作用:同化作用指岩浆溶化围岩,将围岩改变成为岩浆的一部分,即巨量高温熔融体溶化周围规模较小的先存地温物体。

37. 混染作用:岩浆因同化围岩而改变自己原有的成分的过程,称为混染作用。

38. 分离结晶作用:一种成分的岩浆在其逐渐冷凝过程中,按矿物熔点的高低,可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依次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这种作用称分离结晶作用。

39.岩浆混合作用:指基性岩浆与酸性岩浆之间的混合作用。

40.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大气、水与生物。

41.外力地质作用的能源:太阳能、重力能、日月引力能。

42.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1)风化作用;2)剥蚀作用;3)搬运作用;4)沉积作用;5)固结成岩作用。

43.风化作用:指地面的岩石发生机械破碎或化学分解的过程。

44.沉积作用:指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的作用。

45.固结成岩作用:是从松散沉积物变为坚硬岩石的作用。

46.沉积岩的结构:1)碎屑结构(砾状结构、砂状结构、粉砂状结构、泥状结构)2)非碎屑结构(鲕粒结构、球粒结构)。

47.沉积岩的构造:1)层理;2)波痕;3)泥裂;4)缝合线;5)结核;6)印模和重荷模。

48.沉积岩的类型:1)陆源碎屑岩(砾岩、砂岩、粉砂岩、页岩、泥岩);2)火山源碎屑岩(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3)内源沉积岩(碳酸盐岩、生物化学岩、硅质岩、铝质岩等)。

49.科里奥利效应:地球上一切物体的运动,包括水的运动,同样都会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发生偏转,其偏转方向在北半球者向右,在南半球者向左,这种作用称为科里奥利效应。

50.变质岩的结构:变晶结构、变余结构、碎裂结构、交代结构。

51.变晶结构:指岩石在固体状态下,通过重结晶和变质结晶而形成的结构。

52.变质岩构造:1)变成构造(斑点状构造、板状构造、片理构造、片麻状构造、拉伸线理、块状构造);2)变余构造(变余气孔构造、变余杏仁构造、变余层状构造)。

53.变质作用的类型:1)接触变质作用;2)区域变质作用;3)混合岩化作用;4)动力变质作用。

54.接触变质作用:由岩浆活动引起的、发生在火成岩与围岩接触带范围的变质作用,称为接触变质作用。

55.接触变质作用分为:接触热变质作用和接触交代变质作用两种类型。

56. 接触热变质作用代表的岩石有:角岩、斑点角岩、大理岩、石英岩。

57.接触热变质作用典型岩石是矽卡岩。

58.区域变质作用代表岩石有: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麻粒岩、榴辉岩。

59.地质年代表: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60. 地质年代单位年代地层单位宙…………………………………宇代…………………………………界纪…………………………………系世…………………………………统61.生物大爆发是一个发生在寒武纪初期(542~530Ma)的全球重大生物事件。

62.五次全球生物大灭绝发生的时期:1)奥陶纪末期;2)泥盆纪后期;3)二叠纪末期;4)三叠纪末期;5)白垩纪末期。

63.构造作用的基本方式:构造作用按其运动方向分为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

64.新构造运动:第四纪以来所发生的构造作用,称为新构造作用。

65.地质构造:岩石变形和变位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

66.最基本的地质构造是:褶皱和断裂。

67.岩层的产状要素:层面的走向、倾向、倾角。

68.褶皱:褶皱是岩层受力变形产生的一系列连续弯曲,也称褶曲。

69.褶皱的几何要素:核、翼、弧尖、枢纽、轴面、轴线(轴迹)。

70.褶皱的基本类型是:背斜与向斜。

71.断裂:断裂是岩石的破裂,是岩石的连续性受到破坏的表现。

72.断裂包括断层与节理两大类。

73.断层:岩石破裂,并且沿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有明显相对滑动移位者,称为断层。

74.断层的几何要素:断层面、断层盘、断层滑距。

75.按断层两盘相对滑动方向,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与平移断层。

76.正断层:上盘向下滑动,两侧相当的岩层相互分离。

77.逆断层:上盘向上滑动可掩覆于下盘之上。

78.平移断层:被断的岩块沿陡立的断层面做水平滑动。

79.根据断层走向与被断岩层走向的几何位置关系,可分为:走向断层、倾向断层与斜向断层。

80.根据断层的组合形式,可分为:地垒与地堑。

81.地垒:是倾斜面相背的两个正断层所夹持的共同下盘(上升盘)岩块,常为山岭。

82.地堑:是倾斜面相向的两个正断层所夹持的共同上盘(下降盘)岩块,常为谷地。

83.推覆体:在逆掩断层中,其上盘位移距离达数千米以上者,称为推覆体。

84.推覆构造:发育大规模逆掩断层的构造类型,称为推覆构造。

85.判断断层存在的证据有:1)擦痕、镜面、阶步;2)拖曳褶皱;3)断层角砾岩;4)断层泥;5)密集节理;6)地质体错断;7)地层的重复与缺失;8)三角面山;9)断层崖;10)悬谷;11)泉水出露;12)矿化现象。

86.节理:在地质作用下,岩块发生一系列规模的破裂,但破裂面两侧岩块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此破裂称为节理。

87.节理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次生节理。

88.节理按力学性质可分为:张节理、剪节理。

89.共轭节理:在应力作用下,沿着共轭剪切面的方向会形成两组交叉的剪节理,称为共轭节理。

90.地层的接触关系有以下五种:1)整合接触;2)假整合接触;3)不整合接触;4)侵入接触;5)侵入体的沉积接触。

91.我国的构造演化大致可分为以下七大构造期:1)太古宙构造期;2)元古宙构造期;3)新元古代晚期-志留纪构造期;4)晚古生代构造期;5)早中生代构造期;6)燕山构造期;7)喜马拉雅构造期。

92.1968年,法国学者勒皮雄根据地形、地质、构造、地震和其他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与计算,将全球板块划分为:1)美洲板块;2)太平洋板块;3)欧亚板块;4)非洲板块;5)印度-澳大利亚板块;6)南极洲板块。

93.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94.试用风化原理来说明沉积岩中常见矿物出现的原因。

答: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类,这三种风化类型常相伴而生,并相互影响和促进,共同破坏岩石。

沉积岩的矿物成分主要来源于先成的各种岩石中的矿物碎屑和新形成的次生矿物。

原岩中的矿物经物理风化破碎而成的呈碎屑状态的矿物,如石英,长石等,而且,由于矿物的溶解度不同,岩石中的易溶矿物,如方解石、石膏、石盐等溶蚀以后,岩石的坚硬程度降低,直至岩石完全解体,只留下一部分难溶矿物如石英等,这也是沉积岩中常见矿物石英出现的一大原因;另外,由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作用分解后形成的次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等,因而在沉积岩中有大量次生粘土矿物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