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II)实验指导.
材料力学试验指导书

学生实验报告《工程力学》实验指导书学年第学期组长:年级/专业:学号:指导教师:同组成员姓名/学号:实验日期:实验总评成绩:三明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制试验一:拉伸试验一、内容和目的1、测定低碳钢的屈服极限s σ、强度极限b σ、延伸率δ和截面收缩率ψ;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b σ。
2、观察低碳钢、铸铁在拉伸过程中的各种现象,绘制拉伸图(P-△L 图),由此了解试件变形过程中变形随荷载的变化规律,以及有关的破坏现象。
3、观察断口,比较低碳钢和铸铁两种材料的拉伸性能。
二、试验设备和量具1、试验设备万能试验机、游标卡尺、小直尺、低碳钢和铸铁标准试件2、标准试件尺寸:1)圆形截面试件长度L 0与截面积A 0的关系:长试件:L 0/d 0=10,以10δ表示; 短试件:L 0/d 0=5,以5δ表示;2)矩形截面试件长度L 0与截面积A 0的关系: 000065.53.11A L A L ==或 其中, L0—初始长度, d0—初始直径, A0—初始截面面积。
试件形状如图5:三、实验原理材料的机械性能指标s σ、b σ、δ、ψ是由拉伸破坏实验来确定的,实验时万能材料试验机自动给出载荷与变形关系的拉伸图(P-△L 图)如图2所示,观察试样和拉伸图可以看到下列变形过程。
1、弹性阶段—OA2、屈服分阶段—BC3、强化阶段—CD4、颈缩阶段—DE图2 载荷与变形关系的拉伸图(P-△L 图)由实验可知弹性阶段卸荷后,试样变形立即消失,这种变形是弹性变形。
当负荷增加到一定值时,测力度盘的指针停止转动或来回摆动,拉伸图上出现了锯齿平台,即荷载不增加的情况下,试样继续伸长,材料处在屈服阶段。
此吁可记录下屈服点Ps 。
当屈服到一定程度后,材料又重新具有了抵抗变形的能力,材料处在强化阶段。
此阶段:强化后的材料就产生了残余应变,卸载后再重新加载,具有和原材料不同的性质,材料的强度提高了。
但是断裂后的残余变形比原来降低了。
这种常温下经塑性变形后,材料强度提高,塑性降低的现象知名人士为冷作硬化。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最新)

力传感器; SCLY ——II 数字式测力仪; JDY ——III 型静态电阻应变仪(2 台) 。 如图 1 所示,从上至下依次为钢-铝叠梁、钢-钢叠梁、钢-钢楔块叠梁。 3.实验原理和方法
图 2 钢-钢组合叠梁受力简图、贴片位置图与理论应力分布图
在梁的某一横截面沿梁的高度分布 8 枚电阻应变片,贴片位置如图 2 所示。 电阻片长向与梁的轴线方向一致。梁受力时,测出每个测点的应变值
8)按以上同样方法,可对其余二组梁进行测试; 9)卸去载荷,检查数据,恢复仪器。 5.试验结果处理 1)用电阻应变仪上读出的线应变读数,通过虎克定律: σ=Eε 求出纯弯梁各测点正应力的试验值。 2)再按纯弯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式:
σ= M y IZ
求出纯弯梁各测点正应力的理论值。 3)最后对试验值与理论值进行误差分析。 6.注意事项 1)检查叠梁叠放是否整齐; 2)不得用力拉扯应变片引线,不得触摸应变片; 3) 测点位置通过引线的颜色辨认; 4)初载荷 F0 和终载荷 Fn 的值要适当;建议初始载荷 200N,最大载荷 2200N ,载荷递增梯度:5OON。 5)应变片灵敏度系数 K=2.13。 7.思考题 l)如何建立钢-铝叠梁、钢-钢叠梁和钢-钢楔块叠梁横截面上正应力的理 论计算公式(同学们可展开讨论) 。 2)估计那种梁试验误差要大些,误差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图一
WEW-600B/1000B 微机控制液压万能试验机
二、组成 1 .试验机主机; 2 .油压机控制箱; 3 .微型计算机与打印机; 三、实验指导 1.实验目的 测定低碳钢的屈服极限 s ,强度极限 b ,伸长率 ,断面收缩率 。 2.实验装置和仪器 1) WEW-600B/1000B 微机控制液压万能试验机; 2) 拉伸试件; (图二) 3) 游标卡尺等。 (图三)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1 拉伸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拉伸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包括屈服、强化、颈缩及断裂)。
2、测定低碳钢在拉伸时的屈服极限σs、强度极限σb、延伸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
3、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σb。
4、比较低碳钢(塑性材料)和铸铁(脆性材料)机械性质的特点。
二、实验设备1、万能材料试验机2、游标卡尺三、试件为了避免试件尺寸和形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且便于各种材料的机械性质间的互相比较,应采用国家标准GB 6228一76所规定的试件,通常采用的是低碳钢和铸铁圆棒试件,其直径d和试验段长度(标距)l满足l/d=10或5,例如:可采用d=10mm的圆棒试件。
四、实验原理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屈服极限、强度极限、延伸率、断面收缩率是由拉伸破坏实验来确定的。
实验时,利用试验机的自动绘图器可绘出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图。
由自动绘图器绘出的拉伸图中、拉伸变形是整个试件的伸长(不只是标距部分的伸长),并且包括机器本身的弹性变形和试件头部在夹板中的滑动等。
试件开始受力时,头部在夹头内的滑动很大,故绘出的拉伸图最初—般是曲线。
对于低碳钢材料,屈服阶段(B-C)常成锯齿形,上屈服点B受到变形和试件形状等的影响较大,下屈服点B则比较稳定,故工程上均以B点对应的载荷作为材料屈服时的载荷P。
确定屈服载荷Ps时,必须注意观察指针的转动情况,一般规定测力指示首次回转后所指示的最小载荷即为屈服载荷。
试件拉伸达到最大载荷Pb以前,在标距范围内的变形是均匀的.从最大载荷开始,产生局部伸长和颈缩.细颈出现后,横截面面积迅速减少,继续拉伸所需的载荷也变得小了,直至E点断裂为止.最初在对试件加载时,主动针即随载荷的增加向前转动,同时它还推动另外—个指针(副针)前进。
当达到最大载荷P时,主动指针开始后退,而副针则停留在载荷最大值的刻度上,副针给出的读数即为最大载荷。
铸铁试件在承受拉力变形极小时,就达到最大载荷而突然发生断裂.它没有屈服和颈缩现象,其强度极限远小于低碳钢的强度极限。
材料力学试验指导书

材料力学试验指导书一、引言材料力学试验是评估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材料进行不同的试验,可以获取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依据。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材料力学试验的详细步骤和操作要点,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试验设备1. 材料力学试验机:型号XYZ-1000,最大载荷1000kN,精度等级为0.5级。
2. 试样制备设备:包括切割机、砂轮机、磨床等。
3. 试验测量设备:包括应变计、位移计、力传感器等。
三、试验准备1. 材料选择:选择符合试验要求的材料,例如钢材、铝合金等。
2. 样品制备:根据试验要求,制备符合标准尺寸的试样,并进行必要的表面处理。
3. 试验环境:确保试验室环境温度恒定,并消除外部干扰因素。
四、试验步骤1. 弹性模量试验a. 安装试样:将试样放置在试验机上,确保试样与试验机夹具接触良好。
b. 施加载荷:以恒定速度施加载荷,记录载荷和相应的应变。
c. 计算弹性模量:根据施加的载荷和应变数据,计算试样的弹性模量。
2. 屈服强度试验a. 安装试样:将试样放置在试验机上,确保试样与试验机夹具接触良好。
b. 施加载荷:以恒定速度施加载荷,记录载荷和相应的应变。
c. 确定屈服点:根据载荷-应变曲线,确定试样的屈服点。
3. 拉伸强度试验a. 安装试样:将试样放置在试验机上,确保试样与试验机夹具接触良好。
b. 施加载荷:以恒定速度施加载荷,记录载荷和相应的应变。
c. 计算拉伸强度:根据最大载荷和试样的原始横截面积,计算试样的拉伸强度。
4. 断裂韧性试验a. 安装试样:将试样放置在试验机上,确保试样与试验机夹具接触良好。
b. 施加载荷:以恒定速度施加载荷,记录载荷和相应的位移。
c. 计算断裂韧性:根据载荷-位移曲线,计算试样的断裂韧性。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记录:将试验过程中的载荷、应变、位移等数据记录下来。
2. 数据处理: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参数。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

力学实验Experiments in Mechanics学生实验守则1.学生应按照课程教学计划,准时上实验课,不得迟到早退。
2.实验前应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原理,预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并接受实验教师的提问和检查。
3.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不得高声喧哗和打闹,不准抽烟、随地吐痰和乱丢纸屑杂物。
有净化要求的实验室,进室必须换拖鞋。
4.做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爱护仪器设备,节约使用材料,服从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指导。
未经许可不得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及其物品。
5.实验中要细心观察,认真记录各种实验数据。
不准敷衍,不准抄袭别组数据,不得擅自离开操作岗位。
6.实验时必须注意安全,防止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
若出现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并保护现场,不得自行处理。
7.实验完毕,应清理实验现场。
经指导教师检查仪器设备、工具、材料和实验记录后方可离开。
8.实验后要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分析结果、处理数据、绘制曲线及图表。
在规定的时间内交指导教师批改。
9.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不慎造成仪器设备、器皿工具损坏者,应写出损坏情况报告,并接受检查,由领导根据情况进行处理。
10.凡违反操作规程、擅自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私自拆卸仪器而造成事故和损失的,肇事者必须写出书面检查,视情节轻重和认识程度,按章予以赔偿。
目录实验一材料性能参数测定实验项目一拉伸实验 (1)项目二压缩实验 (5)项目三扭转试验 (7)项目四冲击实验 (10)实验二静态应变应力的综合测试实验项目1 拉伸时材料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的测定 (12)项目2 矩形截面梁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 (15)项目3 弯扭组合变形的电测试验 (18)项目4 偏心拉伸实验 (22)项目5 组合梁弯曲正应力实验 (24)项目6 工程桁架实验 (27)附录三实验数据的直线拟合 (77)附录四实验数据有效数后第一位数的修约规定 (79)附录五力学术语中英文对照索引 (83)附录六常见材料性能参数 (89)实验一 材料性能参数测定实验项目一 拉伸实验拉伸是材料力学最基本的实验,通过拉伸可以测定出材料一些基本的力学性能参数,如弹性模量、强度、塑性等。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土木工程)铜陵学院土木建筑系实验中心王明芳编2012-2-22力学实验规则及要求一、作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按各次实验的预习要求,认真阅读实验指导复习有关理论知识,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2)对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实验装置等应了解其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注意事项。
(3)必须清楚地知道本次实验须记录的数据项目及其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1)课程规定的时间准时进入实验室。
保持实验室整洁、安静。
(2)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动用实验室内的机器、仪器等一切设备。
(3)作实验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机器、仪器,如发生故障,应及时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4)实验结束后,应将所用机器、仪器擦拭干净,并恢复到正常状态。
三、认真做好实验(1)接受教师对预习情况的抽查、质疑,仔细听教师对实验内容的讲解。
(2)实验时,要严肃认真、相互配合,仔细地按实验步骤、方法逐步进行。
(3)实验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好全部所需数据,并交指导老师审阅。
四、实验报告的一般要求实验报告是对所完成的实验结果整理成书面形式的综合资料。
通过实验报告的书写,培养学习者准确有效地用文字来表达实验结果。
因此,要求学习者在自己动手完成实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叙述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所使用的设备仪器的名称与型号、数据计算、实验结果、问题讨论等内容,独立地写出实验报告,并做到字迹端正、绘图清晰、表格简明。
目录实验一纯弯曲梁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实验 (4)实验二材料弹性模量E、泊松比µ的测定 (7)实验三偏心拉伸实验 (12)实验四等强度梁实验 (16)实验五悬臂梁实验 (18)实验六压杆稳定实验 (21)实验七纯扭转实验 (25)实验八电阻应变片灵敏系数测定实验实验 (28)实验一 纯弯曲梁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大小和分布规律2、验证纯弯曲梁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1、组合实验台中纯弯曲梁实验装置2、XL2118系列力&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3、游标卡尺、钢板尺三、实验原理及方法在纯弯曲条件下,根据平面假设和纵向纤维间无挤压的假设,可得到梁横截面上任一点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为I zyM ∙=σ式中M 为弯矩,Iz 为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y 为所求应力点至中性轴的距离。
材料力学、工程力学实验指导书

F
F
∇7
h
Fs
Fb
d
0
Δl
0
Δl
图 2 – 1 压缩试件
图 2 – 2a
图 2 – 2b
极限载荷 Fs
屈服强度:
σs
=
Fs A0
因为低碳钢没有压缩强度极限,故屈服后即停止试验。铸铁压缩时只有强度极限载荷 Fb(图
3. 实验数据记录:
材 料
低碳钢
实验前
直 径 d0 ( mm )
(1)
(2)
平均
截面面积
A0 ( mm2 )
实验结果
Fs 或 Fb
KN
σ s或σb
MPa
铸铁
低碳钢屈服极限:
σ
s
=
Fs A0
铸铁压缩强度极限:
σ
b
=
Fb A0
4. 回答思考题。 5. 对实验的建议和感想。
8
实验三 扭转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低碳钢的剪切屈服极限τ s ,剪切强度极限τ b 。 2.测定铸铁的剪切强度极限τ b 。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加本门课程的期末考试。 8. 要注意保持实验室卫生,不许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实验结束后要整理现场。
力学实验中心
目录
实 验 一 拉伸实验……………………………………………………1 实 验 二 压缩实验……………………………………………………5 实 验 三 扭转实验………………………………………………………9 实 验 四 电阻应变测量基本原理………………………………………14 实 验 五 弹性模量及泊松比的测定………………………………………………18 实 验 六 梁弯曲正应力测定…………………………………………………21 实 验 七 复合梁实验……………………………………………………25 实 验 八 薄壁圆筒在弯扭组合作用下的应力测定……………………29 实 验 九 静定和静不定组合变形实验………………………………………33 实 验 十 薄壁开口截面梁的弯曲中心测定………………………………40 实 验 十 一 功的互等定理实验………………………………………………………43 实验十二 压杆稳定实验………………………………………………45 实验十三 动荷框架实验……………………………………………………48 实验十四 等强度梁冲击动应力及动荷系数测试实验……………………50 实 验 十 五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实验……………………………………………53 实 验 十 六 硬度实验……………………………………………………………55 实 验 十 七 冲击实验……………………………………………………………58
材料力学实验简明教程教学设计 (2)

材料力学实验简明教程教学设计介绍材料力学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
本文将介绍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设计。
材料力学实验基本原理材料力学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一门学科,包括弹性、塑性、破坏、疲劳等方面。
材料力学实验是通过实验来验证材料在不同力下的行为,以此来理解材料的性能。
材料力学实验的实验设计材料力学实验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制备样本首先需要制备材料样本,样本要求规格标准、质量可靠并能够满足实验的需要。
步骤二:测量尺寸测量样本的尺寸是材料力学实验的一个重要步骤。
通过测量材料的尺寸可以计算出它的截面积和长度,以及其他相关参数,从而计算它的应变和应力。
步骤三:施加载荷在测量了样本的尺寸之后,需要施加载荷来测试样本的性能。
加载的形式通常有单向拉伸、压缩、剪切等。
步骤四:记录数据在施加载荷的过程中,需要记录相关数据,包括力、位移等参数。
这些数据将会被用来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
步骤五:数据分析最后,根据记录下来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包括计算应力、应变和杨氏模量等参数,并分析样本的破坏机理。
材料力学实验教学设计对于教学设计,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以下是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一些建议。
建议一: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和设备首先,需要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和设备,确保学生可以进行多次实验以便深入理解和掌握材料力学的知识。
建议二:理论学习与实验操作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建议三:鼓励学生探究心理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探究心理,让他们建立自己的实验思路,从而发展创造性思维。
建议四:注意实验安全最后,需要注意实验的安全问题,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结论材料力学实验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材料力学的关键性实验。
本文介绍了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设计,并给出了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一些建议。
希望本文可以帮助到材料力学实验的教师和学生。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

工程力学实验指导书主讲:林植慧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UTOMOTIVE ENGINEERING实验一, 二 低碳钢(Q235钢)、铸铁的轴向拉伸试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观察低碳钢(Q235钢)和铸铁在拉伸试验中的各种现象。
2.测绘低碳钢和铸铁试件的载荷―变形曲线(F ―Δl 曲线)及应力―应变曲线(σ―ε曲线)。
3.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比例极限P σ,屈服极限s σ、强度极限b σ、伸长率δ、断面收缩率ψ和铸铁拉伸时的强度极限b σ。
4.测定低碳钢的弹性模量E 。
5.观察低碳钢在拉伸强化阶段的卸载规律及冷作硬化现象。
6.比较低碳钢(塑性材料)和铸铁(脆性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
二、实验设备、仪器和试件1.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
2.电子式引伸计。
3.游标卡尺。
4.低碳钢、铸铁拉伸试件。
三、实验原理与方法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在强度和变形方面表现出来的性质,它是通过实验进行研究的。
低碳钢和铸铁是工程中广泛使用的两种材料,而且它们的力学性质也较典型。
试验采用的圆截面短比例试样按国家标准(GB/T 228-2002《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制成,标距0l 与直径0d 之比为51000或=d l ,如图1-1所示。
这样可以避免因试样尺寸和形状的影响而产生的差异,便于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能相互比较。
图中:0d 为试样直径,0l 为试样的标距。
国家标准中还规定了其他形状截面的试样。
图 1-1金属拉伸试验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在实验过程中,与电子万能试验机联机的计算机显示屏上实时绘出试样的拉伸曲线(也称为F ―l ∆曲线),如图1-2所示。
低碳钢试样的拉伸曲线(图1-2a)分为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及局部变形阶段。
如果在强化阶段卸载,F ―l ∆曲线会从卸载点开始向下绘出平行于初始加载线弹性阶段直线的一条斜直线,表明它服从弹性规律。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

. .. .专业:学号::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力学实验中心一、学生实验须知1.学生进入实验室,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2.严禁在实验室大声喧哗和嬉戏;3.保持实验室周围的整洁,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严禁吸烟;4.实验前应预习实验容,弄清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5.实验过程中应严肃认真,严格按照规定步骤操作,自己动手完成,及时记录和整理实验数据,不得转抄他人数据,要培养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使用仪器设备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若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
如果因违反操作规程(或未经许可使用)而造成设备损坏,应按学校有关规定赔偿损失。
7.实验结束后,应将仪器设备和桌凳整理好并归还原位,协助打扫实验室卫生,经指导老师检查合格后方能离开实验室;8.学生应按时(最迟不超过一周时间)上交实验报告,以供老师批改统计成绩。
二、实验仪器设备介绍(一)材料力学多功能组合实验台材料力学多功能组合实验台(以下简称实验台)是方便学生自己动手做材料力学电测实验的设备,配套使用的仪器设备还有:拉压型力传感器、力&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电阻应变片、连接导线与梅花改刀等,并配有计算机接口,可实现数据的计算机自动采集与计算。
一个实验台可做多个电测实验,功能全面,操作简单,实验台结构如图2-1所示。
图2-1 材料力学多功能组合实验台实验台为框架式整体结构,配置有拉压型力传感器及标准测点应变计(在试件待测点表面粘贴的电阻应变片),通过力&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以下简称测试仪)实现力与应变的实时测量。
实验台分前后两半部分,前半部分可做弯扭组合变形实验、材料弹性模量与泊松比测定实验、偏心拉伸实验、压杆稳定实验、悬臂梁实验、等强度梁实验;后半部分可做纯弯曲梁正应力测试实验、电阻应变片灵敏系数标定实验、组合叠梁实验等。
操作规程如下:(1)将所作实验的试件通过有关附件连接到架体相应位置,连接拉压型力传感器和加载件到加载机构上。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1000字一、实验目的1、了解力学性质的测试与测量2、掌握基本的测力与测长仪器的使用方法3、掌握单轴拉伸实验的操作方法与数据处理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材料试验机2、应变计与测长仪3、称量设备4、电子计算器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A、计算标称断面积S0B、提取试样C、安装应变计与测长仪2、测量伸长量与负载A、启动材料试验机B、设定实验参数C、调整实验仪器D、按压测试按钮3、实验数据处理A、绘制应力—应变曲线B、获取张应力—伸长率数据四、实验操作规范1、实验师必须熟悉操作手册与工作规程2、操作人员必须了解实验步骤与流程3、操作时必须戴上手套与护目镜4、操作人员对试样的获取、切割及其尺寸要求必须熟悉5、实验计算时必须准确获得数据6、操作人员对于材料题材知识必须有一定了解7、试验操作结束之后必须将设备归位。
五、安全事项1、实验时要始终戴上护目镜2、机器启动前要动手检查是否安装好所有设备3、试样必须安全固定4、试验中不能随意调整测试参数5、实验结束后要关闭所有设备六、注意事项1、测试数据必须准确、详尽、真实2、试验过程必须认真、仔细、谨慎3、要了解材料性质与特性4、应邀请专业人士协助5、对试质不能过度使用七、结果1、应研究数据并得出结果2、结果表明了材料的性质与特征3、结果应反映材料的本质属性本实验实验中心客户向其技术支持人员提供了材料性能测试的详细信息以及试样。
本试验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材料性质和特性,并掌握现代测力测量工具的基本使用。
实验计算的要求是准确和实际的,并反映材料的属性,而不是表面现象。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正文)

实验一材料在轴向拉伸、压缩时的力学性能一、实验目的1.测定低碳钢在拉伸时的屈服极限σs、强度极限σb、延伸率δ和断面收缩率 。
2.测定铸铁在拉伸以及压缩时的强度极限σb。
3.观察拉压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并绘制拉伸图。
4.比较低碳钢(塑性材料)与铸铁(脆性材料)机械性质的特点。
二、设备及仪器1.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
2.游标卡尺。
图1-1 CTM-5000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是一种把电子技术和机械传动很好结合的新型加力设备。
它具有准确的加载速度和测力范围,能实现恒载荷、恒应变和恒位移自动控制。
由计算机控制,使得试验机的操作自动化、试验程序化,试验结果和试验曲线由计算机屏幕直接显示。
图示国产CTM -5000系列的试验机为门式框架结构,拉伸试验和压缩试验在两个空间进行。
图1-2 试验机的机械原理图试验机主要由机械加载(主机)、基于DSP的数字闭环控制与测量系统和微机操作系统等部分组成。
(1)机械加载部分试验机机械加载部分的工作原理如图1-2所示。
由试验机底座(底座中装有直流伺服电动机和齿轮箱)、滚珠丝杠、移动横梁和上横梁组成。
上横梁、丝杠、底座组成一框架,移动横梁用螺母和丝杠连接。
当电机转动时经齿轮箱的传递使两丝杠同步旋转,移动横梁便可水平向上或相下移动。
移动横梁向下移动时,在它的上部空间由上夹头和下夹头夹持试样进行拉伸试验;在它的下部空间可进行压缩试验。
(2)基于DSP的数字闭环控制与测量系统是由DSP平台;基于神经元自适应PID算法的全数字、三闭环(力、变形、位移)控制系统;8路高精准24Bit 数据采集系统;USB1.1通讯;专用的多版本应用软件系统等。
(3) 微机操作系统试验机由微机控制全试验过程,采用POWERTEST 软件实时动态显示负荷值、位移值、变形值、试验速度和试验曲线;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试验结果可自动保存;试验结束后可重新调出试验曲线,进行曲线比较和放大。
可即时打印出完整的试验报告和试验曲线。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

工程力学实验指导书主讲:林植慧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UTOMOTIVE ENGINEERING实验一, 二 低碳钢(Q235钢)、铸铁的轴向拉伸试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观察低碳钢(Q235钢)和铸铁在拉伸试验中的各种现象。
2.测绘低碳钢和铸铁试件的载荷―变形曲线(F ―Δl 曲线)及应力―应变曲线(σ―ε曲线)。
3.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比例极限P σ,屈服极限s σ、强度极限b σ、伸长率δ、断面收缩率ψ和铸铁拉伸时的强度极限b σ。
4.测定低碳钢的弹性模量E 。
5.观察低碳钢在拉伸强化阶段的卸载规律及冷作硬化现象。
6.比较低碳钢(塑性材料)和铸铁(脆性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
二、实验设备、仪器和试件1.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
2.电子式引伸计。
3.游标卡尺。
4.低碳钢、铸铁拉伸试件。
三、实验原理与方法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在强度和变形方面表现出来的性质,它是通过实验进行研究的。
低碳钢和铸铁是工程中广泛使用的两种材料,而且它们的力学性质也较典型。
试验采用的圆截面短比例试样按国家标准(GB/T 228-2002《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制成,标距0l 与直径0d 之比为51000或=d l ,如图1-1所示。
这样可以避免因试样尺寸和形状的影响而产生的差异,便于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能相互比较。
图中:0d 为试样直径,0l 为试样的标距。
国家标准中还规定了其他形状截面的试样。
图 1-1金属拉伸试验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在实验过程中,与电子万能试验机联机的计算机显示屏上实时绘出试样的拉伸曲线(也称为F ―l ∆曲线),如图1-2所示。
低碳钢试样的拉伸曲线(图1-2a)分为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及局部变形阶段。
如果在强化阶段卸载,F ―l ∆曲线会从卸载点开始向下绘出平行于初始加载线弹性阶段直线的一条斜直线,表明它服从弹性规律。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 (2)

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任课教师:所属院部:建筑工程与艺术学院教学班级:教学时间:2015—2016 学年第 1 学期湖南工学院实验一 拉伸实验一、本实验主要内容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实验.二、实验目的与要求1.测定低碳钢的流动极限S σ、强度极限b σ、延伸率δ、截面收缩率ψ和铸铁的强度极限b σ.2。
根据碳钢和铸铁在拉伸过程中表现的现象,绘出外力和变形间的关系曲线(F L -∆曲线)。
3.比较低碳钢和铸铁两种材料的拉伸性能和断口情况。
三、实验重点难点1、拉伸时难以建立均匀的应力状态.2、采集数据时,对数据的读取.四、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提问、讨论、启发、演示、辩论等;实验前对学生进行实验的理论指导和提醒学生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
五、作业与习题布置1、低碳钢拉伸图分为几阶段?每一阶段,力与变形有何关系?有什么现象?2、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时可测得哪些力学性能指标?用什么方法测得?实验一 拉伸实验拉伸实验是测定材料力学性能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实验之一。
由本实验所测得的结果,可以说明材料在静拉伸下的一些性能,诸如材料对载荷的抵抗能力的变化规律、材料的弹性、塑性、强度等重要机械性能,这些性能是工程上合理地选用材料和进行强度计算的重要依据。
一、实验目的要求1。
测定低碳钢的流动极限S σ、强度极限b σ、延伸率δ、截面收缩率ψ和铸铁的强度极限b σ.2.根据碳钢和铸铁在拉伸过程中表现的现象,绘出外力和变形间的关系曲线(F L -∆曲线).3。
比较低碳钢和铸铁两种材料的拉伸性能和断口情况。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万能材料试验机、游标卡尺、分规等。
三、拉伸试件金属材料拉伸实验常用的试件形状如图所示。
图中工作段长度l 称为标距,试件的拉伸变形量一般由这一段的变形来测定,两端较粗部分是为了便于装入试验机的夹头内。
为了使实验测得的结果可以互相比较,试件必须按国家标准做成标准试件,即5l d =或10l d =。
对于一般板的材料拉伸实验,也应按国家标准做成矩形截面试件.其截面面积和试件标距关系为l =l =,A 为标距段内的截面积.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低碳钢的拉伸实验(1)试件的准备:在试件中段取标距10l d =或5l d =在标距两端用分规打上冲眼作为标志,用游标卡尺在试件标距范围内测量中间和两端三处直径d (在每处的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各测一次取其平均值)取最小值作为计算试件横截面面积用。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建工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实验项目一:低碳钢的拉伸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微机控制万能材料试验机的工作原理,演示试验机的基本操作方法;2、测定低碳钢的抗拉强度σb 、屈服强度σS 、伸长率δ及截面收缩率ψ;3、观察低碳钢在拉伸过程中的现象和试样的破坏特征,分析断口破坏原因,绘制拉伸曲 线图及断口示意图。
二、实验设备万能材料试验机、游标卡尺、直尺。
三、实验原理根据国标GB228-99的试件形状如图1-1所示,图中L 0所说试件的变形就是指这一段的变形。
L c 两端是试验机夹持的部分。
试件在拉伸时,其尺寸、较,必须按国家标准GB6397-99分为比例和定标距两种试样,表1-1L=11.3A (长试件)或5.65A (短试件)。
将低碳钢试件置于试验机中拉伸,其拉伸图如图1-2所示:A 点以前,杆件仅有弹性变形,且P 和L 成线性关系,即遵守虎克定律:试件断裂后,用游标卡尺量得标距间长度L1和试件收缩处面积A1,则可得试件的塑性性能:δ=010 L LL-×100% (1-3)ψ=010 A AA-×100% (1-4)四、实验步骤1、试件准备1)在试件中段取标距L=10d(100mm)(低碳钢试件),用试样划线机将其划分为10等份。
2)在试件标距范围内用游标卡尺测量中间和两端三处直径,每处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上个测量直径一次,选取平均直径最小的一组作为计算截面面积用。
3)根据P MAX=σb·A,估计拉断试件所需要的最大载荷。
2、试验机的准备1)学习试验机的操作规程2)根据估算的最大载荷选用相应的测力度盘和摆锤,开机将试验机上工作台上升10mm左右,把试件安装在试验机的上夹头上,调整指针对零点。
3)移动下工作台,安装好试件(注意,如果试件被夹紧后,对于30吨以上的试验机,不可再按动下工作台的上升或下降按钮,否则回烧坏下工作台的控制电机)。
4)安装好自动绘图装置。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目录序言0 实验一金属材料拉伸实验 2 实验二金属材料扭转实验9 实验三纯弯曲梁正应力电测实验16 附件:1、实验报告册封面2、材料力学实验要求3、实验报告要求序言材料力学实验是材料力学的重要支柱之一。
材料力学从理论上研究工程结构构件的应力分析和计算,并对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进行设计或校核其可靠性。
材料力学实验从实验角度为材料力学理论和应用提供实验支持。
一、材料力学实验由三部分组成:1、材料的力学性能测定。
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在力的作用下,材料的变形、强度等方面表现出的一些特征,如弹性模量、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强度极限、疲劳极限、冲击韧度等。
这些强度指标或参数是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的依据,而他们一般通过实验来测定。
此外,材料的力学性能测定又是检验材质、评定材料热处理工艺、焊接工艺的重要手段。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各种新型材料不断涌现,力学性能测定是研究新型材料的重要手段。
材料的力学性能测定一般是通过对标准试样加载至破坏,记录其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扭转破坏时记录其扭矩-扭转角或剪应力-剪应变曲线),测定材料的一些力学性能特征指标,如弹性模量、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强度极限、冲击韧度等;因此,学会记录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成为材料力学性能实验的一项重要任务。
2、验证已建立的理论。
材料力学的一些理论是以某些假设为基础的,例如杆件的弯曲理论是以平面假设为基础。
用实验验证这些理论的正确性和适用范围,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实验是验证、修正、发展理论的必要手段,是揭示材料受力、变形过程本质的重要方法。
3、应力分析实验。
某些情况下,如因构件形状不规则、受力复杂或精确地边界条件难以确定等,应力分析计算难以获得准确结果。
这时,采用如电测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构件的应力。
应力分析实验主要是对构件形状不规则、受力复杂或边界条件很难确定、计算法难以得到准确结果的情况,用实验方法测定构件的应力。
材料力学实验2指导

实验二拉伸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低碳钢的屈服极限ζs,强度极限ζb,延伸率δ和截面收缩ψ2.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ζb。
3.观察低碳钢、铸铁在拉伸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变形现象。
4.比较低碳钢与铸铁力学性能的特点和试件断口情况,分析其破坏原因,二、试件低碳钢和铸铁均采用圆形截面试件,中间直径小,两端直径大,以便安装,如下图所示。
为了试验数据具有可比性,国家对试件尺寸作了统一规定,即采用标准试件。
金属材料拉伸试件的尺寸为:d=10mm,L=10d或L=5d。
其中L是标距长度,d为试件直径。
三、实验设备和仪表1.液压万能试验机2、游标卡尺四、实验原理和方法拉伸实验时,利用试验机自动绘图装置可绘出试件的拉伸曲线,即P-△L曲线,它能形象地反映材料的变形特点以及各阶段受力和变形的关系,由此来判断材料弹性与塑性性能及承载能力。
但是P-△L曲线的定量关系不仅取决于材质,而且受试件几何尺寸的影响,为了消除这个影响,把载荷除以试件原始横截面面积A。
;把变形△L除以原始标距长度L。
,转换后得到ζ—ε曲线,用来表征材料的属性。
对低碳钢材料,实验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如图示。
1、弹性阶段实验初,随载荷缓慢增加,测力指针匀速移动,试件变形很小,曲线呈现一段斜直线,这个阶段的变形与载荷成线性关系,在此范围内卸载,曲线与原直线重合,试件没有残余变形,只有弹性变形。
2、屈服阶段继续增加载荷,当指针无规则上下波动时,用初始瞬时效应之后的最小载荷,作为材料的屈服载荷、此阶段曲线呈锯齿形,而变形速度加快。
这表明材料暂时丧失抵抗变形的能力,是材料进入塑性的标志。
如果试件表面光洁度较高,可以清楚地看到表面有大约45°方向的滑移线。
3、强化阶段屈服阶段结束后,随着拉力的增加,伸长变形也随之加大,拉伸曲线继续上升。
这表明材料的晶粒结构又有了变化,恢复了对变形的抵抗能力。
如果在这一阶段卸载到零,则在图中得到一条卸载曲线,它与弹性阶段的直线基本平行,试件存在着残余变形。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工科类专业)

实验一 拉伸实验一、 实验目的1.测定低碳钢的屈服强度eL R (s σ)、抗拉强度m R (b σ)、断后伸长率A 11.3(δ10)和断面收缩率Z (ψ)。
2.测定铸铁的抗拉强度m R (b σ)。
3.比较低碳钢(塑性材料)和铸铁(脆性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和断口特征。
注:括号内为GB/T228-2002《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发布前的旧标准引用符号。
二、 设备及试样1.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
2.0.02mm 游标卡尺。
3.低碳钢圆形横截面比例长试样一根。
把原始标距段L 0十等分,并刻画出圆周等分线。
4.铸铁圆形横截面非比例试样一根。
注:GB/T228-2002规定,拉伸试样分比例试样和非比例试样两种。
比例试样的原始标距0L 与原始横截面积0S 的关系满足00S k L =。
比例系数k 取5.65时称为短比例试样,k 取11.3时称为长比例试样,国际上使用的比例系数k 取5.65。
非比例试样0L 与0S 无关。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低碳钢是指含碳量在0.3%以下的碳素钢。
这类钢材在工程中使用较广,在拉伸时表现出的力学性能也最为典型。
ΔL (标距段伸长量)低碳钢拉伸图(F —ΔL 曲线)以轴向力F 为纵坐标,标距段伸长量ΔL 为横坐标,所绘出的试验曲线图称为拉伸图,即F —ΔL 曲线。
低碳钢的拉伸图如上图所示,F eL 为下屈服强度对应的轴向力,F eH 为上屈服强度对应的轴向力,F m 为最大轴向力。
F —ΔL 曲线与试样的尺寸有关。
为了消除试样尺寸的影响,把轴向力F 除以试样横截面的原始面积S 0就得到了名义应力,也叫工程应力,用σ表示。
同样,试样在标距段的伸长ΔL 除以试样的原始标距LO 得到名义应变,也叫工程应变,用ε表示。
σ—ε曲线与F —ΔL 曲线形状相似,但消除了儿何尺寸的影响,因此代表了材料本质属性,即材料的本构关系。
低碳钢应力—应变图(σ—ε曲线)典型低碳钢的拉伸σ—ε曲线,如上图所示,可明显分为四个阶段:(1)弹性阶段oa ’:在此阶段试样的变形是弹性的,如果在这一阶段终止拉伸并卸载,试样仍恢复到原先的尺寸,试验曲线将沿着拉伸曲线回到初始点,表明试样没有任何残余变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学号:姓名: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力学实验中心一、学生实验须知1.学生进入实验室,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2.严禁在实验室大声喧哗和嬉戏;3.保持实验室周围的整洁,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严禁吸烟;4.实验前应预习实验内容,弄清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5.实验过程中应严肃认真,严格按照规定步骤操作,自己动手完成,及时记录和整理实验数据,不得转抄他人数据,要培养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使用仪器设备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若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
如果因违反操作规程(或未经许可使用)而造成设备损坏,应按学校有关规定赔偿损失。
7.实验结束后,应将仪器设备和桌凳整理好并归还原位,协助打扫实验室卫生,经指导老师检查合格后方能离开实验室;8.学生应按时(最迟不超过一周时间)上交实验报告,以供老师批改统计成绩。
二、实验仪器设备介绍(一)材料力学多功能组合实验台材料力学多功能组合实验台(以下简称实验台)是方便学生自己动手做材料力学电测实验的设备,配套使用的仪器设备还有:拉压型力传感器、力&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电阻应变片、连接导线与梅花改刀等,并配有计算机接口,可实现数据的计算机自动采集与计算。
一个实验台可做多个电测实验,功能全面,操作简单,实验台结构如图2-1所示。
图2-1 材料力学多功能组合实验台实验台为框架式整体结构,配置有拉压型力传感器及标准测点应变计(在试件待测点表面粘贴的电阻应变片),通过力&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以下简称测试仪)实现力与应变的实时测量。
实验台分前后两半部分,前半部分可做弯扭组合变形实验、材料弹性模量与泊松比测定实验、偏心拉伸实验、压杆稳定实验、悬臂梁实验、等强度梁实验;后半部分可做纯弯曲梁正应力测试实验、电阻应变片灵敏系数标定实验、组合叠梁实验等。
操作规程如下:(1)将所作实验的试件通过有关附件连接到架体相应位置,连接拉压型力传感器和加载件到加载机构上。
(2)连接拉压型力传感器电缆线到测试仪后面传感器输入插座,连接电阻应变片导线到测试仪的各个测量通道接线柱上。
(3)打开测试仪电源,预热约20分钟左右,输入力传感器量程及灵敏度和应变片灵敏系数(一般首次使用时已调好,如实验项目及力传感器没有改变,可不必重新设置),在不加载(加力点上下未接触)的情况下将测力初值和应变初值调至零。
(4)在初始值以上对各试件进行分级加载,转动手轮速度要均匀,记下各级力值和待测点各通道的应变值,若已与微机连接,则全部数据可由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
注意事项(1)每次实验前应事先接通测试仪电源,并打开测试仪电源开关,预热约20分钟左右。
(2)各项实验应从零开始加载,且不得超过规定的最终载荷值。
(3)加载机构作用行程为50mm,手轮转动到行程末端时应停止加载,以免损坏定位件。
(4)实验进行完后,应释放所加荷载,恢复到初始状态。
(5)蜗杆加载机构每半年或定期加润滑机油,避免干磨损,缩短使用寿命。
(二)XL2118C型力&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XL2118C型力&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具有力、应变同时测试功能,如图2-2所示。
使用前应将应变式拉压型力传感器接在仪器后面指定输入插座上,并采用一定的应变片接桥方法,根据测试要求,将相应的电阻应变片导线接入仪器的指定通道相应接线柱上形成一测量电桥,然后打开电源开关,预热一段时间即可正式加力进行测试。
图2-2 XL2118C型力&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主要特点有:(1)全数字化智能设计,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2)组桥方式全面,可组全桥、半桥、1/4桥,适合各种力学实验。
(3)配接力传感器测量拉压力,传感器配接范围广、精度高(0.01%)。
(4)测点切换采用进口优质器件程控完成,减少因开关氧化引起的接触电阻变化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5)采用仪器上面板接线方式,接线简单方便;接线端子采用进口端子,接触可靠,不易磨损。
(6)1个测力窗口和6个应变测试窗口,使各测点随不同载荷下的应变直观的同时显示出来,显示直观清晰,在一般情况下,不必进行通切换即可完成全部实验操作规程如下:(1)测力模块的使用方法将力传感器接在测试仪后面指定位置处→打开仪器电源开关,系统自检显示“2118”字样时按下“设定”键两秒钟→设置测力传感器最大量程值(注意:单位指示灯应指示在正确单位上)→再按一下“设定”键,设置测力传感器的灵敏系数为指定值→再按一下“设定”键,设定完毕显示END→关闭电源再打开电源即可。
(2)应变测量模块的使用方法(一般采用“统一设定”)统一设定:根据实际测试要求接好电桥→打开仪器电源开关,系统自检显示“2118”字样时按下“系数设定”键2秒钟→设置显示参数为“C1 ALL”→再按一下“系数设定”键设置显示为“C2 01”→再按一下“系数设定”键显示“CC –End-”→关闭电源再打开稍等10秒钟→→→按一下“系数设定”键,修改应变灵敏系数为“F- (正确值)”→再按一下“系数设定”键→再按一下“自动平衡”键结束设置,若发现某通道显示数值不为0,则就检查接线端是否松动→准备加力正式试验。
单独设定:根据实际测试需要接好电桥→打开仪器电源开关,系统自检显示“2118”字样时按下“系数设定”键2秒钟→设置显示参数为“C1 One”→再按一下“系数设定”键设置显示为“C2 01”→再按一下“系数设定”键显示“CC –End-”→关闭电源再打开稍等10秒钟→→→按一下“系数设定”键设置“01 (正确值)”→再按一下“系数设定”键设置“02 (正确值)”→依次类推,直到最后一点设置好后,回到测试状态→按一下“自动平衡”键,若发现某通道显示数值不为0,则就检查接线端是否松动→准备加力正式试验。
(三)电阻应变片及其桥路接法电测法的基本原理:采用专门的贴片工艺,将电阻应变片粘贴在构件表面待测点上,用电阻应变片测得待测点的线应变,再根据应变与应力之间的关系(胡克定律)确定出构件表面待测点的应力状态。
该方法不仅用于验证材料力学的某些基本理论,测量材料的机械性能参数,而且是一种主要的工程测试手段,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惠斯通电桥的基本特性:具有四个桥臂,相邻桥臂所测得的线应变符号相反,相对桥臂所测得的线应变符号相同。
初始状态是四个桥臂的电阻相同,电桥处于平衡状态,一但在外力作用下,某个桥臂的电阻值发生改变,电桥将不再平衡,产生一输出信号,通过信号处理与标定,最终可得到构件待测点上的线应变。
电阻应变片在测量电桥中,往往会因环境温度的变化产生温度线应变,可利用电桥的基本特性,采用各种不同的接桥方法以达到温度补偿的目的,从复杂的变形中测量出所需要的应变分量,并可提高测量灵敏度和减少误差。
1、半桥电路接线法(1)半桥单臂(1/4桥)测量(图2-3(a)):AB桥臂接工作片,BC桥臂接温度补偿片,应变仪的读数为εd=ε1,式中ε1为AB桥臂工作片所测得的线应变。
(a)半桥单臂测量 (b)半桥双臂测量图2-3 半桥电路接线法(2)半桥双臂测量(图2-3(b)):AB与BC桥臂接工作片,温度应变相互补偿,应变仪的读数为ε d =ε1―ε2 ,式中ε1与ε2分别为AB 与BC 桥臂工作片所测得的线应变。
2、全桥电路接线法(1) 全桥对臂测量(图2-4(a )):AB 、CD 桥臂接工作片,BC 、AD 桥臂接温度补偿片,应变仪的读数为εd =ε1+ε4;(2) 全桥测量(图2-4(b )):温度自补偿,应变仪的读数为ε d =ε1―ε2-ε3+ε 4 。
(a)相对桥臂测量 (b)全桥测量图2-4 全桥电路接线法(四)XL3410S 多功能压杆稳定实验装置XL3410S 多功能压杆稳定实验装置的外形结构如图2-5所示,该实验台主要是为完善和改进材料力学教学实验而研制,压杆稳定作为材料力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可增加学生对压杆承载及失稳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压杆承载特性的认识,理解理想压杆是实际压杆的一种抽象,并正确认识二者的联系与差别,感受并实际测量不同支承条件(约束)对同一压杆承载能力的显著影响。
实验装置采用螺旋千斤式加载手轮进行加载,经压力传感器由“力&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后简称:测试仪)”的测力单元测出力的大小,并由机械电子百分表的表盘直接读出压杆轴向位移的大小,或将机械电子百分表按全桥接法接在测试仪的应变测试单元上,间接测出压杆轴向位移。
实验前应将压力传感器接入测试仪后面指定插座上,并将位移传感器(机械电子百分表)的导线端接在测试仪上面任一通道上形成全桥,以测量压杆轴向位移,选择压杆不同的两端约束(或加中间约束)组合方式,安装好弹性压杆,调试测试仪为正常状态即可正式实验。
因实验装置已具备了加力、测力(配置测力仪)和测位移(使用自身刻度盘或百分表)三项基本功能,故除了做弹性压杆稳定实验外,还可兼做其它力学实验与小型结构的静载实验。
利于实验室的多台并列配置,方便学生自主实验。
其功能还可进一步扩充和完善,为材料力学(及结构力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提供了必要的实验平台。
1、主要功能:图2-5压杆稳定实验装置基本实验项目(1)两端铰支(2)一端固定,一端铰支(3)两端固定(4)两端铰支,中间约束可增选实验项目(1)一端铰支,一端自由(2)一端铰支,一端可侧滑(3)一端固定,一端可侧滑(4)一端固定,一端自由(5)一端弹性支撑,一端铰支(6)一端弹性支撑,一端固定(7)一端弹性支撑,一端自由(8)一端弹性支撑,一端可侧滑2、主要技术数据(1)实验台重:7.5kg(2)外形尺寸:200×200×610mm(3)最大载荷:2kN(4)测力传感器示值误差:≤±2%(5)轴向位移测量误差:≤±0.02mm(6)台体顶、底板中心偏离:≤±1mm(7)试件截面尺寸:20×2mm(8)试件材料弹性模量:E=206GPa(9)试件初弯曲率(δ/l):≤1/100003、操作规程如下:(1)将力传感器接在测试仪的后面指定位置,并将百分表接在测试仪的应变测量单元。
(2)在测试仪的测力功能模块处设置力传感器的最大量程和灵敏系数。
(3)在测试仪的应变功能模块处设置机械电子百分表的应变灵敏系数。
(4)调节实验装置的底脚螺母,使装置处于水平固定位置。
(5)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安装好试验用弹性压杆。
(6)顺时针缓慢转动加载手轮给弹性压杆加力,并记录数据。
三、实验项目及内容实验一:偏心拉伸变形实验(拉弯组合变形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测定偏心拉伸时最大正应力,验证迭加原理的正确性。
2.分别测定偏心拉伸时由轴力和弯矩所产生的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