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气藏三维地质建模实践与认识
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密井网精细解剖与三维地质建模
![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密井网精细解剖与三维地质建模](https://img.taocdn.com/s3/m/ac6e483f31126edb6f1a1076.png)
大庆石 油地 质 与开发
Pe t r o l e u m Ge o l o g y a d Oi l ie f l d De v e l o pme n t i n Da q i n g
F e b .,2 01 3 V0 l _ 3 2 No . 1
1 6 3 7 1 2 )
( 大庆油 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 究院 ,黑龙江 大庆
摘要 :针对松辽盆地徐深气 田火 山岩气 藏开发实 际 ,为 了实 现经济有 效开 发 ,通过密 井网精 细解剖 ,分 析了火
山岩储层的多种影响 因素 ,认 为火 山作用决 定储 集空间的分布与规模 ,后生改造作用决定火 山岩能否成藏 , 火 山
供 了技术支持 ,在实际应用 中效果显著 。 关 键 词 :松辽盆地 ; 徐 深气 田 ; 火 山岩气藏 ; 密井 网; 精 细解 剖 ; 三维地质建模
中图分类号:T E 1 2 2 .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0 - 3 7 5 4( 2 0 1 3 )0 1 - 0 0 6 5 - 0 6
作 用和后生改造作用二者共 同决定气藏 的储 量 ,高储渗 体和裂缝 的发 育程度决 定气井 的产能 。建立 了徐深气 田 火 山岩储层的岩石基质 、高储渗体 和裂缝 的三元 结构 概念模 型 , 通过 V S P速度 、叠加速度 和声波 速度 的联合 速
度 建模 和井控 、体控 、震控 的协 同储层建模 ,降低 了三 维地质模 型构造 和储层 预测 的不确定性 ,为气藏 开发提
第3 2卷第 1期
D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0 - 3 7 5 4 . 2 01 3 . 0 1 : 01 3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62a76d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5.png)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油气藏地质建模是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中的重要环节。
它通过对地下油气储集层的三维地质特征进行建模,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油气藏地质建模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操作。
油气藏地质建模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学生不仅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能够熟练操作相关的软件和工具。
我们应该将实践操作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可以设置一些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进行地质建模的实践操作,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质建模的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油气藏地质建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从多个角度和方面思考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与实际工作的结合。
油气藏地质建模是油气勘探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际的勘探和开发工作。
在教学中应注重与实际工作的结合,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实际的勘探和开发过程,培养他们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能力。
可以邀请一些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来进行讲座或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和要求,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应注重实际操作、培养创新能力和与实际工作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油气勘探开发培养专业人才,推动我国油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做火山模型的心得体会作文
![做火山模型的心得体会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9a4336c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b.png)
做火山模型的心得体会作文做火山模型的心得体会作为一个对地球科学十分感兴趣的人,我非常喜欢进行一些实验或制作模型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作规律。
近日,我制作了一座火山模型,借此机会,我向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要明确的是,制作火山模型既是一项有趣的活动,也是一项需要仔细操作并注意安全的任务。
在制作模型时,我们要先准备好必要的器材和材料,如为火山模型制作的纸板、石膏、颜料等。
这些材料最好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选购,以确保不使用过于简陋或不安全的材料。
在制作火山模型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许多细节。
首先要确定火山的形状和大小,并根据需要制作出火山口、火山坑及岩浆室等细节部分。
然后,将石膏或其他制作材料混合完成后,需要将其均匀涂在模型上,并且要快速操作,以避免污染其他地方。
接着,我们可以在岩浆室中加入颜色显眼的颜料,使其看起来更像真实的火山。
最后,加入一些模拟熔岩的混合物以便我们模拟火山爆发时的情景。
通过这次制作火山模型的经历,我不仅学到了制作模型的技巧和细节,更重要的是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火山的运作原理。
在火山爆发的时候,岩浆会从岩浆室涌出而形成的熔岩流是异常热的,如果我们带着手套和护目镜加入不同的材料进行模拟,可以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这样比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直观和有趣。
同时,我们还可以了解一些关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方面的知识,例如人类活动可能对地球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应该采取的措施等。
总之,制作火山模型这个过程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这项任务却能够让我们从中学到更多知识,培养我们的兴趣爱好和实践能力。
与此同时,这种制作模型的活动也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物理和自然科学的魅力,激发我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三维地质建模的实际应用
![三维地质建模的实际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a927329680203d8cf2f2413.png)
车辆工程技术76 机械电子三维地质建模的实际应用施润琪(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 430100)摘 要:随着油田的开发不断进行,许多的油田都已进入含水率高、采出程度高的阶段,再由于如今计算机水平的高速发展,油藏的精细研究要求定量化,因此高精度的储层三维模型成为精细油藏描述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储层的三维精细建模便成为了油藏精细描述中的重要部分,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基础地质描述的基础上,可以建立储层地质模型,地质模型的又为数值模拟打下基础,所以说储层三维地质建模是现在油藏精细描述不可或缺的部分。
关键词:三维地质建模;实际应用;储层地质模型0 引言 随着石油技术不断向安全、高效、低成本的方向持续迈进,三维地质建模的慢慢的也被广大研究人员逐渐重视。
在早期,三维地质模型仅仅只针对目的层,对大段的非目的层没有进行分析。
在目前,三维地质模型广泛应用于油藏数值模拟、含油孔隙体积计算、断层的封堵性预测、油藏状况监测等。
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三维地质建模的有关文献,从多个不同的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对三维地质建模的实际应用做了一定的介绍。
一般来说储层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主要包含4个部分:数据准备,构造模型的建立,属性模型的建立和图形的显示及输出,在模型的基础之上,还可进行体积计算。
1 数据准备与预处理 数据是三维地质模型建立的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立的三维模型的精确程度。
需要准备的数据主要有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两方面。
静态基础资料主要有井名、地面井位坐标、地面补心海拔、井斜数据和分层数据以及测井数据等。
其中这些基础资料需要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处理,变成符合建模要求的基础数据。
只有这样才能在三维模型中把这些数据变为可视化的模型要求的数据。
数据准备与预处理是建立模型的最开始部分,也是影响模型准确性的基础因素。
在模型建立过程中,不符合基本地质情况的数据也可以返回原始数据进行检查,对错误的数据进行修改。
三维地质建模的几点认识
![三维地质建模的几点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ae1d2ef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9.png)
三维地质建模的几点认识严格的讲,地质建模已经不能算是很新的技术,在国外,地质建模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引入EsrthVision 以来,也已经发展了快二十年。
但回顾一下地质建模在油田开发中的作用,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的三维地质建模主要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为数值模拟提供基础模型,第二是用于油藏的整体评价,例如油藏勘探开发的风险评价。
但三维地质建模一直没能深入到油田的生产中。
就像许多搞生产的人评价的:好看,但不中用。
在另一方面,油田开发地质研究工作中,目前还没有十分有效、先进的技术。
油藏地质研究还主要依靠手工编制的厚度图、油藏剖面图、连通图等。
十分需要新的技术的补充与提高。
在整个开发阶段地质研究工作中,唯一可以称为新技术的就是三维地质建模。
因此三维地质建模完全可以在开发阶段地质研究中起到更为突出的作用。
实际上,三维地质建模应该,也完全可以成为油藏开发阶段油藏精细描述和生产措施部署的核心技术。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马特龙把地质统计学引用地质研究以来,地质统计学就成了地质建模的核心。
但是几十年的实际应用也表明,单纯依靠地质统计学是不能把三维地质建模更深入的引入到油田的开发生产中的。
如何更多的发挥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作用,真正使其成为油藏开发阶段油藏精细描述和生产措施部署的核心技术是每一个从事三维地质建模工作的人必须经常琢磨的问题。
三维地质模型中的不确定性:由于地质体的复杂性,三维地质模型中的不确定性是固有的,不可回避的。
面对不确定性,擅长地质统计学的专家更喜欢从统计的角度对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价。
这在油藏整体评价阶段是正确的,但当我们把三维地质模型直接应用于生产的时候,又是远远不够的。
例如从统计学的角度,可以利用随机模拟技术得到多个实现,通过多个实现的分析,对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价。
但对于生产来说,我们有可能根据多个实现钻探多套开发井网吗?生产需要的是一个确定的模型。
因为生产方案只能有一个,生产措施方案只能有一套,钻探井位也只能有一套。
S气田火山岩气藏储层地质建模研究
![S气田火山岩气藏储层地质建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0371162b84ae45c3b358c2b.png)
[ 1 3 任柏璋. 浅谈 苏北盆地水平井录井环境及 录井 方法[ J ] . 企业技术开发 , 2 0 1 2 , ( 3 1 ) . [ 2 ] 李光. 薄层稠油吞吐开发后期侧钻水平井分层 开采 技 术研 究 [ J ] . 科 学论坛 .
震储层预测及在水平井施工中的应用 [ J ] . 石
油地质 与工程 , 2 0 1 1 , ( 2 5 ) .
[ 5 ] 李小星. 水平井地质导 向技术在薄差油层中的 应用 [ J ] . 工业 技 术.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4 —1 2
作者筒介 : 羽梦洋( 1 9 8 5 一) 。 女。 助理 工程师 , 主 要 从 油 气 田 开发 研 究 。
2 0 1 3 年第 1 4 期
内 蒙古 石 油 化 工
1 2 9
S气 田火 山岩气藏储层地质建模 研究
刘 梦 洋 , 吴佳 奇 , 陈 健 , 刘 兆 光
( 1 . 吉林油 田松原采气厂 , 吉林 松原 1 3 8 0 o 0  ̄ 2 .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一工程有 限公 司 , 山西 太原 0 3 0 4 0 0 )
摘 要: 火 山岩 具 有 结构 复杂 、 岩 性岩相 变化快 、 储层 非均质 性 强等 特点 , 从 而使 火 山岩储 层的地 质 建 模 工作 变得 十分 复杂 。 为 了对 火 山岩 的认 识 更全 面 , 进行 了火 山岩 气藏储 层 地质 建模 , 利 用井点 资料 、
地 震 解释等 资料 建 立储 层 构造 层 面和 断层 模 型 , 再 建立三 维构 造地质 建模 , 实现 三雏岩 性模 型及 其相控 属 性参数 模 型 。 笔 者 通过 此 方 法对s气 田的 火山岩 气藏进行 了地 质 建模 , 通过 对模 型的检 验与后 续 开发 钻 井 结果符 合 性较 好 , 实现 了进 一 步 对 火 山体 地 质认 识 , 对部 署新 井有 很 重要 的作 用 , 为 气藏 开发 决 策
长岭气田火山岩储层三维孔隙度建模方法
![长岭气田火山岩储层三维孔隙度建模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e4b8423bd64783e09122bf6.png)
完 全连 接关 系 , 同一 层 内各 种 神 经元 之 间没 有任 而 何 连接关 系 。 个 输 入信 号 从 输入 层 进 入 网络 , 经 激 活 函数 变换后 到 达 隐层 , 然后 再 经激 活 函数 变换 到达输 出层 构 成 n个 输 出信 号 , 以 B 所 P神 经 网络
网络方 法 , 1 将 O条 曲线 综 合 使 用 解 释 火 山 岩 孑 隙 L
度 , 到 了较 满 意 的 效 果 。 得
定有效 储层分 布 的 主要 因素 , 立 准 确 可靠 的 维 建
匡 《 筐 1
0 5 1 0 l 5 2 0 2 5 o 5 1 o 1 5 2 2 0 5
筐
0 5 1 0 1 5 2 2 0 5
脚
. %
P R. % O
FO R. %
F OR.%
G 一 O ,负相关 凡PR
A -O , C P R 正相关
R - O 负相关 T P R,
D NPR E - O .负相关
图 1 测 井 曲线 与 孑 隙 度 的 关 系 L
物 性 受 多 种 因 素 的 控 制 , 物 性 的 解 释 和 预 测 较 为 其
孔 隙 度 模 型 , 气 藏 的 勘 探 与 开 发 具 有 重 要 的 指 导 对 意义 。
1 孔 隙 度 测 井 解 释 模 型
长岭 1号气 田营城组 常规 测井 曲线包括 自然伽
马 ( R) 声 波 时 差 ( G 、 AC) 密 度 ( EN ) 阵 列 测 井 、 D 、 ( Ll AL ) 电 阻 率 测 井 ( RA —R 5 、 RT、 RX0) l 共 0条 , 根 据 收 集 到 的 常 规 测 井 资 料 与 岩 心 物 性 分 析 资 料 综
火山岩气藏勘探开发理论技术与实践——以松南断陷白垩系火山岩为例
![火山岩气藏勘探开发理论技术与实践——以松南断陷白垩系火山岩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bf3656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f.png)
2024年第14卷第2期油气藏评价与开发PETROLEUM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火山岩气藏勘探开发理论技术与实践——以松南断陷白垩系火山岩为例马代鑫1,任宪军1,赵密福1,韩娇艳2,刘玉虎2(1.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吉林长春130062;2.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62)摘要:近20年来,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在松辽盆地南部的勘探进一步证明,盆地火山岩是寻找油气藏的新靶区,具有广阔的前景。
东北油气分公司根据盆地勘探实践,总结了以主成藏期为关键点的“生烃灶-成藏期古构造-断盖保存-有效储层”联动演化的断陷层四元耦合控藏模式,推动了松南地区长岭断陷火石岭组大规模火山岩气藏的发现。
火山岩勘探方向从营城组拓展到更深层的火石岭组,勘探目标从酸性火山岩拓展到中基性火山岩,从水上喷发到水下喷发。
采用气藏精细描述技术,建模数模一体化及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在松南断陷多口井取得产能突破,实现火山岩气藏高效开发和规模上产。
关键词:松南断陷;火山岩气藏;成藏模式;气藏精细描述;建模数模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中图分类号:TE122文献标识码:ATheories,technologies and practices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volcanic gasreservoirs:A case study of Cretaceous volcanic rocks in Songnan fault depressionMA Daixin 1,REN Xianjun 1,ZHAO Mifu 1,HAN Jiaoyan 2,LIU Yuhu 2(1.Sinopec Northeast Oil &Gas Company,Changchun,Jilin 130062,China;2.Research 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Sinopec Northeast Oil &Gas Company,Changchun,Jilin 130062,China )Abstract:In the past two decades,Sinopec Northeast Oil &Gas Company has made significant strides in exploring the southern Songliao Basin,revealing that the basin 's volcanic rocks present a new and promising avenue for hydrocarbon exploration.According to the exploration practice of the basin,the company has developed a comprehensive four-component coupling reservoir control model specific to fault depressions.This model emphasizes the interconnected evolution of key elements such as hydrocarbon generating foci,reservoir formation periods,paleostructure,fault cap preservation,and effective reservoirs,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main accumulation period.This strategic approach led to the significant discovery of a large-scale volcanic gas reservoir within the Huoshiling Formation in the Changling fault depression,located in the Songnan area.Consequently,the exploration focus has broadened from the Yingcheng Formation to the Huoshiling Formation,diversifying the exploration targets from acidic volcanic rocks to intermediate-basic volcanic rocks,and extending from subaerial to submarine eruptions.By using the technique of fine gas reservoir description,the integration of modeling,numerical modeling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theproductivity breakthrough has been achieved in several wells in Songnan fault depression,and the efficient development and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volcanic gas reservoir has been realized.Keywords:Songnan fault depression;volcanic gas reservoir;reservoir forming model;detailed description of gas reservoir;integration of geological modeling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integration of geology and engineering引用格式:马代鑫,任宪军,赵密福,等.火山岩气藏勘探开发理论技术与实践——以松南断陷白垩系火山岩为例[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4,14(2):167-175.MA Daixin,REN Xianjun,ZHAO Mifu,et al.Theories,technologies and practices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volcanic gas reservoirs:A case study of Cretaceous volcanic rocks in Songnan fault depression[J].Petroleum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2024,14(2):167-175.DOI :10.13809/32-1825/te.2024.02.002收稿日期:2023-11-29。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c5be604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68.png)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
油气藏地质建模是石油地质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油气勘探评价中的核心技术之一。
建模的目的是将砂体、泥体、破碎带、斜坡等复杂的地质条件量化、描述,并将地质
模型连接到油气藏模拟模型中,以便预测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和含油气性质,有利于油气勘
探的成功。
在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要清晰明确,不能过分强调理论知识,而忽略实际工作需求。
在理论教
学的同时,要注重实践操作,尤其是针对具体油田或油藏(如裴洛西地区富鱼层)进行教
学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建模技能,强化应用能力。
二、强调油气藏地质建模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不能忽视地质特征的客观性。
建模过程中,需要在充分理解实际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运用最新的建模技术和软件工具,确保预测
结果准确、可靠。
三、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强与岩石学、沉积学、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的协同教学,加深学生对地质构造、岩性特征、气体泄漏机理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为油气藏建模提供
更多的支持。
四、教学要注重实践操作,积极应用模型软件,确保学生具备建模技能和实践能力。
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挖掘出更多的科研价值。
五、强化油气藏地质建模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尤其是针对油气勘探、开发和生
产管理等方面需求,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提升,提高其综合素质,推动产学研的深
度融合。
总之,油气藏地质建模教学的重点在于强化实践操作,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鼓励
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同时加强与实际工作的联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谈石油勘探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
![谈石油勘探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c7bfa4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fe.png)
谈石油勘探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提纲:一、石油勘探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的概述二、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的应用三、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的优势四、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案例分析五、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的发展前景一、石油勘探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的概述石油勘探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是指将地质结构变形、沉积、构造节点等特征用数学模型进行三维建模,以便更好地研究石油地质构造。
三维建模技术是现代石油勘探技术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它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对地质构造的三维模拟。
三维建模技术最初的应用是在建筑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维建模技术逐渐被应用到其他领域,如航空、军工、汽车等领域。
随着石油勘探领域的发展,三维建模技术逐渐应用到石油勘探领域,为石油勘探带来很大的帮助。
三维建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计算机技术、地质学、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以此来实现对地质构造的三维建模。
二、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的应用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应用在石油勘探领域中。
首先,三维建模技术可以帮助勘探者更好地了解地质构造,了解各层之间的沉积状态,从而更好地选择钻井地点以及制定钻井方案。
另外,三维建模技术还可以帮助勘探者更好地了解油藏的特点,包括油藏的储量、分布、赋存状态等,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采油方案。
最后,三维建模技术还可以帮助勘探者更好地了解沉积地质特征,预测未来油藏的赋存状态,为石油勘探提供全面、准确的地质学基础。
三、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的优势相较于传统的石油勘探技术,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了高精度的地质三维建模传统的地质研究方法通常采用二维地质剖面图,而三维建模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高精度的三维地质建模,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地质构造的情况。
(2) 可以帮助勘探者更好地了解油藏储量、分布情况三维建模技术可以帮助勘探者更好地了解油藏的储量、分布、赋存状态等,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采油方案。
火山岩气藏精细描述及地质建模
![火山岩气藏精细描述及地质建模](https://img.taocdn.com/s3/m/27308918a21614791711281d.png)
b d e t iain a d a ao e e l t e s a ildsr u i n e mer aa tr f v l nc r c d . Th i o o y a d o y i n ic t n n t my r v as h p c i i t n a d g d f o a tb o o ti p r mee s o o c i o k b y c a o e l h lg n t lh fc sr sa c h ws t a ,fv rb e t h lg f v l nc r c n l d s v la i b e c ,v s ua a at e i l y l e a d i oa i e e r h s o h t a o a l i oo y o oc i o k icu e oc n c r ci t e t a a ei lr b s l,v s u a r oi n c c r t b e c a a a d fv r bel h fce cu e i fl a ds at r u fc so x ls ef c s a d u p r n we u fc s f fu ie rc i 1 , n o a l i o a i i ld s r a1 n p t ba i f po i a i . n p e d l rs b a i f s a v a t sn a es e e v e a o eo e v fc s ae n F ma ig n ce r g ei lg ig a d ta io a lg i gmeh d , r cu ep r mee swee itr r td y u e a i .B s d o MIi g n , u la e ma n t gn n rd t n l o gn t o s fa t r a a tr r ep ee .B s co i n o o ee c ,c r i n i n l t o s o r h n ie fa t r rdc i r e fr d fc h rn e u vt a d dp a ge me h d ,c mp e e s r cu e p e i o wee p ro me ,wh c e e l t e dsr u i f y v tn ih r v as h i i t n o tb o fa t r si o c ncr c .Nu l rm g ei , u lt r n v rewa ea d t dt n l o gn aa w r p l d t e t y g sa d wae r cu e v la i o k n c a e a n t d be a s e s v n r i o a lg i d t e ea pi i n i a n tr c t a i g e Od f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66c2e3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c0.png)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
地质建模是石油工程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内容,也是研究油气藏开发和管理的基础。
地质建模的教学应该有整体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并要结合最新的科技、科学和技术
进展进行讲解。
首先,在地质建模教学中,应该强调整体性。
地质建模包括地层学、沉积学、岩相学、古地理学、构造地质学、斜坡相学、岩石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以及地球科学等学科。
教学应该以系统化教学为基础,以较为完整的地质模型呈现为目标,同时提高学生的整体
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其次,教学应该具备一定的系统性。
地质建模课程体系是由基本知识点与基本概念构
成的结构,需要全面讲述沉积、构造、岩相、断层等重点及关键技术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解决常见的三维地质建模难点及问题。
如,差异性等高线生成难点、时间切片及
结构切片的分辨率要求、复合流体油层地质模拟技术、碳酸盐岩相机表面拟合算法等。
并
且要注意地质建模与地质勘探、开发等环节之间的关系互动,为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最后,教学应该注重实践性。
典型石油油藏地质建模实践能很好锤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就地图解分析、三维模型的建立、属性和篇制模板的
定义等讲解,配合特色实验室和三维软件模拟进行案例教学,进行更逼近实际的训练。
长岭气田火山岩储层三维孔隙度建模方法
![长岭气田火山岩储层三维孔隙度建模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f457a2b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76.png)
长岭气田火山岩储层三维孔隙度建模方法
长岭气田是一个富含火山岩气藏的气田,火山岩储层的孔隙度是控制气田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三维孔隙度建模方法:
数据采集:采集长岭气田的地质勘探资料,包括地震资料、测井资料、岩心数据等。
将这些数据转换成数字化的数据格式,便于后续的建模和分析。
建立地质模型: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建立长岭气田的地质模型,包括地层划分、岩性划分、构造模型等。
在建立地质模型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火山岩的分布情况和性质,以及岩性对孔隙度的影响。
孔隙度建模:根据地质模型,使用地质建模软件建立三维孔隙度模型。
该模型可以基于不同的地质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压力等)进行建模,也可以考虑其他因素(如构造变形、地质历史等)对孔隙度的影响。
模型验证:对建立的孔隙度模型进行验证,比较模型的预测值和实际观测值,检查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存在差异,需要对模型进行调整和优化。
应用分析:将建立的孔隙度模型应用到长岭气田的气藏开发中,分析储层的孔隙度分布、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地质条件对气藏开发的影响等,为气田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孔隙度建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地质特征、数据质量、模型参数等因素,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efd8ce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3.png)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油气藏地质建模是石油地质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是地质勘探与开发的基础,对于石油企业的勘探和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思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地质建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实际地质工作中的案例分析和技术操作的培训,提供实际的数据和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的地质条件和挑战,并且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建模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地质建模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地质建模项目中,让他们亲自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地质建模是一个团队工作,需要多个人员共同参与完成。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
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地质建模项目,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地质建模是为石油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的工作,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地质勘探和开发项目的建模,让他们了解实际工作中的技术要求和方法,并且提供实际的数据来进行建模,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只有在这些方面注重培养,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ac999e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02.png)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油气藏地质建模是石油地质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石油地质学的重要理论支撑和技术手段。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油气资源的逐步枯竭,油气藏地质建模在石油地质学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目前我国油气藏地质建模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和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模型建立过程没有系统规范等。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油气藏地质建模教学应加强理论研究。
油气藏地质建模是基于地质学理论和数学统计学方法,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心分析和地震资料解释等手段,将地质体系以数字模型形式表达出来。
教学内容应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包括地质学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地质数据的获取与处理方法、地震解释和岩心分析等内容。
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油气藏地质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今后的实践操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油气藏地质建模教学应注重实践操作。
理论知识是实践的指导,而实践操作是理论知识的检验。
油气藏地质建模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他们通过大量的地质数据分析、模型建立和参数优化等实践操作,深入理解地质学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实践操作内容主要包括模型建立软件的使用、地质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地震资料解释和模型验证等内容。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地质建模的基本技能,为今后的科研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油气藏地质建模教学应强化跨学科的交叉融合。
油气藏地质建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地质学、数学统计学、地球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油气藏地质建模教学应强化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将各个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
地震资料解释需要地质学知识和地球物理学知识相互结合,而岩心分析需要地质学知识和岩石学知识相互结合。
通过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油气藏地质建模的知识和技能。
油气藏地质建模教学应引入前沿技术和理念。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油气藏地质建模的前沿技术和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57a946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e.png)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地质建模是油气田勘探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是通过收集地质、地球物理和工程资料,利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地质体的几何形态、各项物理参数、流体性质等进行三维描述和数值模拟,从而确定油气藏的分布、储集规律和工程开发方案。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和专业技能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创新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谈一下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工程资料,进行油气藏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
2.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对地质体的几何形态、各项物理参数、流体性质等进行三维描述和数值模拟。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让他们能够结合实际工程问题,提出合理的地质建模方案和开发方案。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能够和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合作,共同完成油气藏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
二、教学内容1. 地质、地球物理和工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2. 地质体的几何形态、各项物理参数、流体性质等的描述和数值模拟。
3. 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4. 油气藏开发方案的确定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四、教学评价1. 课堂考核。
通过平时的课堂讨论和作业,考察学生对地质建模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地质、地球物理和工程资料的分析和整理能力。
2. 项目评估。
通过学生完成的项目报告和实际操作情况,评价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反馈。
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质量。
通过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我们可以看到,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既要注重理论教学,又要注重实践教学;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既要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团队合作的培养。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679456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e.png)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随着油气资源的日益紧缺,油气勘探的难度也在逐渐增加,油气藏地质建模作为油气地质勘探的重要环节,其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非常重要,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需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油气地质建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就如何进行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进行探讨。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油气地质学是石油工程专业的基础学科,学生应该熟悉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对地质建模的教学应重点讲解地层构造、地层沉积特征、构造断裂、断裂影响等相关地质知识。
学生需要理解地质演化过程和地质构造对油气运聚的影响,了解地震、地震反演、测井和岩心等工程地质勘探手段与方法。
只有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学生才能够建立起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还应该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
理论知识只是学习的一部分,通过实践才能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中,应该增加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的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地质建模的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可以利用地质实验楼等设备,开展地震勘探、测井数据处理、岩心分析等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的实践操作,逐渐掌握地质建模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油气藏地质建模通常需要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相互融合,需要形成一个多学科融合的团队来完成任务。
在教学中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不同专业的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地质建模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还需要加强实际案例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中,除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外,还应该加强学生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质建模的方法和技巧,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adbdd4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8.png)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地质建模是石油地质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是指通过对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以及对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对地下油气资源的储量、分布、产状等进行模拟和预测的工作。
地质建模对于勘探和开发油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展开讨论。
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在制定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内容时,应该抓住地质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地质建模对油气资源进行储量、分布、产状等进行模拟和预测的方法和技术等核心内容。
还要结合实际案例,对地质建模的应用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地质建模的要点和难点,掌握地质建模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针对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可以采取讲授结合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可以采取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地质建模的操作,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采取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手段在进行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可以开展实验室教学,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地质建模的实践操作;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讲授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可以进行实地教学,走进实际油气田,进行地质实地考察,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五、教学评价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评价应该是全方位的。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还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评价、实验报告的评价、课堂表现的评价等多方面的评价。
这样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能力,为他们的提升和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
六、实践应用对于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实践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才能够使学生真正掌握地质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独立开展地质建模的能力。
在进行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时,应该注重实践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油气藏地质建模的实践操作,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29ed522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1.png)
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地质建模作为油气藏地质学的重要内容,是石油地质工作者必备的核心技能之一。
它通过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工程地质等学科的知识,将地质条件、储集岩性、储量分布等信息量化并呈现出来。
在油气勘探开发工作中,地质建模是预测和评价油气藏的关键工作之一,因此在石油地质学教学中,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也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思考,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在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
包括地质构造学、岩石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岩石物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的讲解。
只有学生对这些基本理论知识有所了解,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地质建模的内涵和意义,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地质建模的方法和技巧。
二、注重实际案例的分析在地质建模的教学中,注重实际案例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实际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质建模的过程和方法,还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际案例的分析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地质建模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注重实地实习与应用地质建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地实习与应用,学生才能够真正地掌握地质建模的方法和技巧。
在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中,应注重实地实习与应用的环节。
可以组织学生到油气田实践,让他们亲自参与地质建模工作,实地了解和掌握地质建模的要点和技术,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注重软件工具的应用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地质建模作为油气藏地质学的重要内容,对于石油地质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对油气藏地质建模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实际案例的分析、实地实习与应用、软件工具的应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质建模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地质建模能力和应用能力。
也要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与行业发展同步,使学生在学习地质建模的过程中能够真正掌握当今地质工作的最新技术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 大 断 裂 分 布 + 属 性 切 片 : 定 源 - - - - - 火 山 通 道 剖面地震响应 + 属性切片:定 体-----火山岩体 体内地震响应 + 单井分层:定旋回-----期次界面
汇报提纲
一、徐深气田火山岩储层特征 二、火山岩气藏三维地质建模实践 三、结 论
一、徐深气田火山岩储层特征
1、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埋藏深,气层普遍发育在靠近火山岩顶面的上部 位置
火山岩气藏获工业气流井的气层普遍发育在靠近火山岩顶面的上部位置,火山岩中、下 部发育气层且获工业气流的井极其罕见。 火山岩气藏顶部埋藏深度范围为2832~3892.4m 火山岩气藏单井产能与其所处构造位置存在一定的关系,即构造位置相对较高,试气产 能相对较高。
徐深气田火山岩全直径岩心分析孔隙度、渗透率分布直方图
二、火山岩气藏储层特征
3、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开发实践和野外地质考察已经证明:火山岩储层 非均质性极强,储层物性不仅与火山作用有关,而且与后生构造运动和风 化淋滤作用关系密切,具有典型三元结构特征,即岩石基质、高孔渗体和 裂缝发育带,裂缝和高孔渗体的分布与气井产能关系密切。
二、火山岩气藏三维地质建模实践
1、构造模型:构造模型是地质建模过程中最基础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高精度的构造
模型是水平井成功入靶的重要条件之一。
✓ 采用 “定源→定体→定旋回” 火山岩成因层次分析描述方法,获得准确的火山岩顶底及内 部旋回界面的构造解释成果,在利用 “VSP+叠加速度谱+合成地震记录” 联合构建的三维空变 速度场进行时深转化,建立构造模型。
徐深X区块高储渗体厚度分布与气井产能叠合图
二、火山岩气藏储层特征研究
4、裂缝主要发育方向基本与区域断层分布一致,地震解释火山锥处裂缝发育密 度相对较大。
徐深Y区块火山岩顶面断裂分布与裂缝发育方向带叠合图 徐深Y区块火山岩顶面裂缝发育密度图
徐深Y区块火山岩顶面断裂分布与裂缝发育带叠合图 徐深Y区块火山锥与裂缝发育密度叠合图
✓高储渗体发育规模受火山岩体规模和古地理环境控制,火山岩体规模越大,高储渗体储层发育 规模也相对较大,古地形越高,高储渗体储层越发育。 ✓裂缝平面上呈带状分布,有效储集空间极低,但渗透性极强,是沟通岩石基质与高孔渗体的桥 梁,同时也是天然气运移和富集的通道。
火山岩气藏储层“三元结构”概念模型
徐深X区块营一段火山岩断裂系统分布与气井产能叠合图
质、高孔渗体和裂缝物性模型。
✓岩石基质模型:选取与测井曲线相关性高的地震属性、AVO反演体、叠后波阻抗体等建立神经 网络模型,并以此为约束建立岩石基质储层模型(密度、电阻率、孔隙度和渗透率等),从预 测的徐深Y区块营一段主力产层有效厚度平面图上看,利用该方法预测的储层发育特征与区块内 5口井试气产能特点十分吻合 。
徐深X区块营一段主力产层不同类型储层垂向发育概率统计结果
徐深X区块火山岩气藏顶面构造图与气井产能叠合图
二、火山岩气藏储层特征
2、徐深气田已探明的火山岩气藏底部普遍发育水层,根据徐深气田全直径岩 心分析成果:气层孔隙度介于2.7%~14.3%之间,平均孔隙度为7.4%;水平渗透 率介于0.01~4.32×10-3µm2之间,平均渗透率为0.36×10-3µm2,气藏属于具有 底水的低或特低渗透气藏。
火山模式 地质分层、地震数据
定源、定体、定旋回 构造解释成果
合成声波记录 叠加速度谱 3D VSP
三维空变速度场
构造模型建立流程图
构造模型
三、火山岩气藏三维地质建模实践
✓火山岩沉积是地球内部岩浆突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形成的,因此具有穿时性,若采用常规的 连续地震同相轴追踪解释方法可能会对构造预测精度产生不利影响。
100 80 60 40 20 0
<2 2~5 5~10 ≥10 孔隙度(%)
频数(%)
频数(%)
徐深X区块气藏剖面图 徐深Y区块气藏剖面图
频数(%)
100 80 60 40 20 0
<0.1 0.1~1 1~5 >5 水平渗透率(10-3µm2)
100 80 60 40 20 0
<0.1 0.1~1 1~5 >5 垂直渗透率(10-3µm2)
火山岩气藏三维地质建模实践与认识
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2011年9月
前言
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埋藏深,物性差,属中低孔、低渗或特低渗透 气藏,储集空间以原生为主、次生为辅。 有利储层的发育受构造、岩相(岩性)、古地貌等多重因素控制, 储层空间非均质性强。 从开发动态上看,采用单一的直井开发,产量较低,稳产能力差, 难以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一般需压裂方可获得工业气流,压裂规模控 制不当易与底部水层沟通,导致气井过早产地层水,难以有效控制底水 锥进,影响气田的整体开发效果。 实践证明:水平井是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经济有效的开发技术, 火山岩气藏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为水平井设计和随钻实时地质导向提 供了可靠的依据。
速度校正
叠加速度谱
3D VSP与三维地震嵌入式标定
合成地震记录
地震构造解释流程
速度模型古地貌恢复是建立火山机构成因模式、精细构造解释和三维地质建模
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构造形变恢复、压实恢复和剥蚀量恢复,建立了徐深气田古地貌三维可视化模型,证实平面 上火山岩体的分布沿控陷断裂呈串珠状,而且常伴生有多个次火山口。
✓古地貌模型中火山口环形山带及其附近的位置容易遭受剥蚀、风化淋滤等后生改造作用而形成有 利储层,而火山口内往往有沉火山碎屑岩沉积且不容易遭受后生改造作用,物性较差。
徐深X区块营一段沉积后古地貌模型
气井产能与古地貌叠合图
徐深Y区块营一段沉积后古地貌模型
3、储层物性模型:根据徐深气田火山岩储层三元结构,分别建立岩石基
碎屑岩
徐深21井
旋回界面
火
山
火山岩体
机
构
过徐深过2徐1深井Y井全地方震位剖地面 震剖面
火山岩体 火山通道
火
山
相干相属干性属切性切片片
通 道
12
6
三、火山岩气藏三维地质建模实践
✓ 通过 “VSP+叠加速度谱+合成地震记录” 联合构建三维空变速度场,提高构造预测精度。 实现了地震构造解释、裂缝预测、储层预测和含气性检测与地质建模一体化,避免了因各环节 速度场不统一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