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的不公平现象
最新中国教育不公平原因及解决方案分析
中国教育不公平原因及解决方案分析中国目前的教育的确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地方,本文来分析一下教育现状,并且从多个方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1.中国教育现状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虽然我国已于2001年宣布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实际上只是基本解决了“入学机会平等”问题。
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平等。
最为凸显的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这也是我国最突出的教育国情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城乡教育基础设施配置不均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落后于市区学校;二、城乡师资水平有很大差距,部分农村儿童享受不到平等的人力资源;三、教育过程中微观层面不公平,使部分农村儿童享受不到平等的教育过程。
教育的不公平: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公平;男童教育与女童教育的不公平;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2.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分析2.1.地区和城乡差距造成教育不公平目前,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的明显拉大,使得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造成了教育不公平。
2009年《求是》杂志报道过20个地市的农民人均收入,上海浦东和江苏昆山是12000元,甘肃定西是1800元,仅农民之间收入就差7倍以上。
据了解,一些地市之间的人均财政收入差高达10-50倍左右,在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情况下,因县财政困难,必然造成教育的困难。
一些中小学校,由于地方经费充足,校舍宽敞、楼宇考究、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各种先进设备应有尽有,语言室、电脑室、实验室、钢琴室、乐器室、绘画室、雕塑室、游泳馆、艺术馆、图书馆、体育馆、有的还有升降式广场、休闲晨读公园等。
而另外一些地方因财政投入困难,教育经费极低,造成学校场地狭窄、房屋破旧、寄宿困难,有的学校采用的教学手段仍然是一个黑板,一枝粉笔和教师的一张嘴。
探讨教育不公平现象
探讨教育不公平现象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慢慢地,人们都开始越来越关注到了教育不公平现象,也就是说,我们在教育领域中看到的机会和资源的分配并不是完全公平的。
这不仅侵犯了某些人的教育和公平的权利,而且可能会扼杀那些本来有可能成为社会中流砥柱的人的未来前途。
因此,我们要认真探讨教育不公平现象,找到其根源,以期寻求最可行的解决方案。
本文就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学习机会和资源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基础教育是我们人生道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它是每个人开始读书的第一步。
在基础教育领域中,教育不公平现象表现得最为明显。
一些贫困地区学校的设施、教师的素质、教材以及学习机会等与各大城市的学校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农村地区的学校常常存在招生范围窄、教师人数少、师资力量薄弱,甚至是学校简陋,缺乏必要的图书和科技设备等缺陷。
此外,基础教育中的招生制度也存在不公平的问题。
例如,各大城市的重点小学或初中为了招收优秀学生,常常需要参加各种考试,而这种考试不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智力和文化水平,还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
二、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教育不公平现象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相应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后,由高等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的继续教育和研究的学习机会。
但即使是在国内高等教育领域,合理的资源配置也并不公平。
在考场上,相对于在城市中受教育较好的学生们,那些在农村及该地区私立学校接受较少教育的学生,其报考志愿录取率也高达指数级别,简而言之,他们的选择受到限制。
但是,教育不公平现象在高等学历教育中的其他方面也非常明显,例如,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权威的教授、顶尖的技术、优秀的档案和文凭等都远非所有人可以共享的。
三、学习机会和资源方面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现象除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不公平之外,学习机会和资源方面也存在着教育不公平现象。
在城市中,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的人大都与购买力相关。
而存在于偏远的居民数量较多的农村地区等地方的人们,可能无法获得同等教育资源的利益。
论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原因和对策
论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原因和对策2019-08-22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必然要求,坚持并充分体现教育公平的原则,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教育不公平现象也是贯彻《教育法》的必然要求。
教育不公平影响了国民素质的整体提⾼,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为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重视并⼒争消除教育不公平现象。
⼀、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地区之间的不公平在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地区就有不同的教育资⾦的⽀持,⽽且就⾼考的分数线制定来说,不同的省份就有很⼤的差异。
虽然现在全国统⼀出题的省份还是很多,但在录取时对内对外的分数差别很⼤,有的甚⾄达到50分左右。
这也造成了中国独有的⾼考移民情况出现。
(⼆)城乡的之间不公平城乡之间不同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导致两者之间有很⼤的不同,⽬前全国通⾏的统⼀⼤纲、统⼀教材和统⼀标准完全依据的是城市学⽣的学⼒,完全⽆视城市和农村⼉童在教育环境和资源上的巨⼤区别,农村学⽣和城市学⽣仍然在不公平的规则下竞争。
多项调查表明,导致农村学⽣流失辍学居第⼆位的重要原因(仅次于经济压⼒),是由于教学难度过⾼,许多学⽣难以胜任,于是选择逃离校园。
(三)不同学校之间的不公平全国各地区都有所谓的“重点”学校或“优质”学校的存在。
全国各个地区在省直及各市、县、区设⽴各种实验⼩学、中学。
虽然也有教育的实验项⽬,但办起来确实成为社会印象中的“重点校”,在⼀定程度上被政府默认。
学校因为占有⼤量优质教育的软件和硬件资源,导致升学率⾼,⽽⾼的升学率更吸引了家长的眼光和地⽅政府的倾斜性⽀持,形成⼀种弱者更弱,强者更强的恶性不公平现象。
这种“马太效应”,使原本脆弱的农村教育如履薄冰、雪上加霜,更加⼤了学校间的鸿沟。
⼆、教育不公平的原因(⼀)核⼼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不公平的外在表现有万千种形式,但就其本质⽽⾔,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的问题。
教育资源在各地区分配不公平,就导致了不同地区不同省市的教育不公平;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就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巨⼤的教育差异;不同学校占有不等量的教育资源,就造成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式的结果;学校内部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就导致了内部的不公平,学习好的学⽣就受到⾼待遇,学习差的学⽣就受到类似歧视性的待遇。
浅谈教育不公平现象
• 2.内外有别
• 市属学校在招生时,人为规定其所在城市的市内、市外的招生数,其 结果是造成同一个省的其市内、市外的录取线的不同,甚至相差几十 分
• 3.高考加分 • 4.择志愿录取
高考制度引发的社会现象
• 1.高考移民 • 2.民族造假 • 3.社会焦虑
我们的道路在哪里
• 1.我们的政府 • 2.我们教育界 • 3.我们的人民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 • • • • •
1.城乡教育起点不公平 2.城乡教育过程不公平 (1)教育投入的差距 (2)办学条件的差距 (3)师资力量的差距 3.城乡教育结果不公平
城乡教育不公平引发的社会现象
• 1.农村学来越严重
高考制度的不公平
• 1.区域差别
浅谈教育不公平现象
中国教育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 一,城乡教育的不公平(义务教育) • 二,高考制度的不公平(高等教育)
城乡受教育的不公平
• 最需要教育资源的地 方,却最缺乏教育资 源;最需要接受教育 的群体,却离教育资 源最远。
具体的数据
• 一,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 例分别是82.3%和17.7%。 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高 校中农村生源还占30%以 上。 • 二,2002年小学、初中 (升普通高中)升学率
论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1)
论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原因及对策(概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科学、教育、文化都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在取得教育事业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我国教育事业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我国教育事业的不公平现象,以及出现这些想象的原因和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做进一步的阐述。
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1、教育差距在城乡之间继续扩大。
主要表现在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投入不公上,人为地倾向于优先发展城市教育。
多年来,农村子女受教育的条件发展缓慢,不少地方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结果仍摊配了过重的教育负担。
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的地方,这几年又有返盲现象发生。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严重失衡。
比如师资,农村无法与城市竞争,人才的流向无法转向各方面条件较差的地域。
城乡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日益严重,导致了生源向城市流动,带来的负螺旋效应,促使农村教育的发展更加艰难。
2、教育政策不合理。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文革刚刚结束,为了加快教育发展的步伐,国家推出了集中精力办好重点学校的倾斜政策。
一大批重点中小学、重点大学应运而生,一直延续到现在,而且愈演愈烈。
重点风潮中,造成了强势学校越来越强,但无力肩负起普及教育;弱势学校越来越弱,无力承担正常教育。
强、弱学校缺乏教育发展的可比性,难以形成教育公平竞争的局面。
反之,拉大了学校间平行发展的差距,加大了教育不公平,特别在农村和个别城市街道,出现了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严重恶化。
3、贫富收入差距过大造成上学难。
近年来,大学的学费比1989年增加了25倍至50倍,而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仅2.3倍,农村人口则更少。
大学的学费已严重脱离我国国情,造成许多农村和贫困家庭的子女被高昂的学费拒之门外,家庭经济背景不同造成受教育机会不同,加深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背道而驰。
4、不同阶段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由于国家对各阶段教育重视程度不同,相应的经费投入相差很大,中央教育经费投入高等教育的超过70%,投入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不足30%;高等教育所获得的投入远远高于基础教育,且二者比例悬殊,中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差距过大。
中国不同区域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中国不同区域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及解决措施中国不同区域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及解决措施一、我国不同区域教育不公平的表现从教育的发展来看,我国公共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且分配严重不均匀。
区域教育公平问题具体表现为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和东西部发展不平衡。
1.城乡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城乡二元化的机制,即忽视城乡差距的以城市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造成我国的政策大部分只满足城市人的利益,教育亦是如此。
因此造成了城乡教育的不公平。
主要体现在受教育水平和辍学率。
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因为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等造成学生升学率低、辍学率高。
据调查显示农村16岁以上人口的受教育水平要远远低于城市,而农村的辍学率却远超过城市。
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间的不平衡不同区域教育公平问题的集中体现是东西部教育的不平衡。
在我国的发展中,东部和中西部因为历史和具体的地理位置导致国家的扶持力度不同,这也表现在教育领域。
进一步研究这也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
据调查研究,我国的文盲率在东部的绝大部分省份不到4%,而在中西部部分地区都超过10%,其中西藏地区甚至超过30%;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全国平均在50%,其中东南沿海省份高达60%,贵州云南等省份仅28%左右,西藏地区更低为10.8%.二、不同区域教育不公平的原因从不同区域教育水平的发展来看,教育公平问题主要集中在城乡之间的不均衡和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不平衡。
教育中的公平与平等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育中的公平与平等问题及解决方案一、引言教育是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石,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教育中的公平与平等问题。
公平与平等是现代教育理念中重要的核心价值观,并被许多国家和教育机构所提倡。
本文将探讨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促进教育的公平与平等。
二、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1. 地区差异:由于发展不平衡,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城市学校相对于农村学校拥有较多的优质师资、教育设施和资源。
2. 家庭背景: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往往面临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而富裕家庭的学生则可以享受更多的培训机会和私人教育资源。
3. 性别差异:一些社会对女孩教育的偏见仍然存在,导致女孩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受到限制,尤其是在某些地区和文化中。
4. 残障儿童:残障儿童由于身体上或认知上的差异,往往面临着接受教育的困难,他们需得到额外的支持和关注。
三、解决方案1. 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政府应加大投入,确保城乡学校师资的公平配置,提供优质的教育设施和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2. 贫困家庭支持计划:建立贫困家庭教育援助机制,提供经济资助、补助和奖学金等,以帮助贫困学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3. 性别平等教育:加强对校园歧视行为的监督和惩戒,推动男女平等的教育机会,提供性别平等教育的课程和素质教育。
4. 残障儿童关怀:提供无障碍教育环境,配备专业的辅助教育师资,通过技术手段改善残障儿童的学习条件,为他们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四、结论教育中的公平与平等问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现终极目标之前,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来消除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
政府、学校和家庭应该携手合作,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创造一个公平、平等的教育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为社会的繁荣做出贡献。
五、参考文献(根据实际情况,列举使用的参考文献)。
审视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问题
审视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问题【摘要】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明显,名校资源集中而普通学校资源匮乏,教育资源投入不均衡,社会经济因素对教育资源分配造成影响,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资源不公平。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加大教育资源配置力度,完善政策落实机制,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我国教育资源分配才能逐渐公平,保障每个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城乡教育差距、名校资源集中、投入不均衡、社会经济因素、政策落实、资源配置力度、政策落实机制、教育公平发展。
1. 引言1.1 概述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问题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值得关注和深思的现象。
在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中,存在着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明显、名校资源集中、普通学校资源匮乏、教育资源投入不均衡等现象。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接受到的教育质量有很大差异,进而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也与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而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则面临着资源短缺的困境。
为了促进我国教育的公平发展,我们需要认真审视当前教育资源分配存在的不公平现象,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加以解决。
1.2 对不公平现象的认识我国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为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明显、名校资源集中、普通学校资源匮乏、教育资源投入不均衡、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教育资源分配以及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资源不公平等方面。
这些不公平现象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低效利用,影响了学生的选择和发展,加大了教育发展的不平等。
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不公平现象的存在,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变,促进我国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发展的目标。
2. 正文2.1 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明显在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明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教育公平的现状与对策
教育公平的现状与对策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而教育公平则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它关乎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也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然而,在现实中,教育公平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一、教育公平的现状1、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由于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不同地区在教育资源的投入和配置上存在显著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往往拥有更优质的教育设施、师资力量和教育经费,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则相对薄弱。
这使得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就处于劣势,难以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质量的教育。
2、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均衡城乡二元结构在教育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城市学校通常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丰富的课程资源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农村学校则面临着校舍简陋、教学设备短缺、师资不足等问题。
此外,农村孩子在接受课外培训、参加各种竞赛和活动方面也远远落后于城市孩子,进一步加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
3、校际之间的教育差异即使在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教育质量差异。
一些重点学校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历史积淀和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形成了良性循环。
而普通学校则由于资源匮乏、生源质量不高等原因,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了校际之间的教育不公平。
4、家庭背景对教育的影响家庭经济条件、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地位等家庭背景因素,对孩子的教育机会和教育成果产生着重要影响。
富裕家庭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课外辅导和出国留学的机会,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则可能因为经济压力而无法接受优质的教育,甚至面临辍学的风险。
5、特殊群体的教育困境残障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特殊群体在接受教育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
残障儿童往往缺乏适合他们的特殊教育资源和设施,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关爱,流动儿童则在入学、升学等方面受到各种限制和歧视。
二、教育不公平产生的原因1、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是导致教育不公平的根本原因。
中国教育不公平现象和原因分析
中国教育不公平现象和原因分析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教育的不公平现象显现越发显著。
一、中国教育不公平现象1.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不平等虽然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教育在国家的扶持帮助下有所改善,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尤其是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同城市教育相比存在着不平等现象,首先,农村教学设施简陋,城市中的学生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实验室等先进设施,农村孩子不仅没有机会使用到这些设施,甚至没有像样的房子上课;其次,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农村教师待遇差众所周知,再加上要长期在农村生活,所以基本上没有人愿意去农村工作,据了解,目前我国教师资源城市超编与农村部分地区师资紧缺同时存在,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农村小学年轻教师偏少,农村教师补充困难的问题仍亟待解决;最后,农村需要读书的小孩数量远远超过城市,但能够接受到大学教育的人却少之又少,甚至连九年义务教育也有孩子没有读完。
2.富人子女与穷人子女的教育不平等众所周知,中国目前有部分学校被称作“贵族学校”,而进入这些学校的条件必须是家庭条件较好,因而家庭社会地位高、经济背景好的学生能够选择“好学校”,而社会地位低、经济条件差的家庭只能把孩子送到“差学校”,这是现在中国教育的普遍现象,是由于各经济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造成的,而且富人子女从小可以接受额外的兴趣爱好培养,还可以接受到老师课堂之外的培训,穷人子女除了学习课堂上的知识外,没有其他的一技之长,也不能培养自己除学习之外的兴趣爱好。
3.精英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平等有关精英的讨论,进入21世纪后愈来愈多,人们把精英们从人群中选拔出来单独培养,享受特殊待遇,似乎成为了一种看起来理所当然的事。
国家把学校区分为“国家重点”、“省重点”、“市重点”的做法颇令人费解,“重点”区别于一般和普通的,那么意味着只有精英才能进入所谓的重点,重点学校的拥有普通学校无法比拟的硬件资源和教师力量,正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才蛊惑着家长们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送进所谓的重点学校。
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原因及对策【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基础与核心,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在转型时期,造成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原因在于现有体制和机制上还存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各种“病症”。
文章对我国当前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及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举措。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机制;科学决策;教育补偿机制一、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及原因(一)城乡教育的不公平由于我国教育公共投资不足,教育政策价值失衡,特别是二元教育制度的存在,形成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的天壤之别。
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为设置城乡壁垒,经济、文化长期运行在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模式下,城市优先发展的制度安排,使有限的资源较多地集中到了城市的发展中,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而缓慢。
教育资源的配置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基础教育的投入上,城市学校大大多于农村学校,城市教育优于农村教育,差别比较明显。
导致了城市教育的水平越来越高,农村的教育水平则较之低了很多。
很多农村学校不仅缺乏基本的教材,而且缺乏师资以及一些基础的设施。
(二)区域教育之间的不公平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采取的是差异性政策,使得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起来,形成明显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和文化条件制约了当地教育的发展,反过来,相对落后的教育也不能在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了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不同区位间的教育发展显现出阶梯状的不平衡状态。
现阶段,我国东部基础教育的各项经费指标平均是中西部的一到两倍。
在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方面,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目前东部某些地区和大城市的教育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而西部贫困地区仍未完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三)学校教育之间的不公平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公立学校形成了重点学校制度。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教育部曾做出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但事实上,现在的省级、市级、县级示范中小学却越来越多,而教育主管部门在投人、师资、招生等方面仍实行倾斜,予以支持。
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原因及对策一、教育不公平的表现1. 地域差异:我国地域差异明显,县级以下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教育投入相对较低,教育系统建设水平相对较低。
地域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更加匮乏,逐渐衍生出累计效应,其子女更容易落后于城市孩子。
2. 家庭背景:我国许多城乡家庭普遍压力较大,对孩子的教育投入有所限制。
家庭贫穷、父母文化水平低、家庭结构不完整、父母职业不稳定等都将对孩子的教育质量产生影响,导致孩子的知识水平差异和心理阴影。
3. 学校之间的差异:我国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和条件差异明显,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存在明显的落差,连接各阶段教育的中学阶段同等遭受教育资源的向下流失,物质条件相对落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办学条件差,导致教育不公平的日益加重。
4. 教育制度不规范:我国“大而不强”的教育体制和特点,主要导致了“压缩式”教育现象的不断加剧,教育质量真正得到提高的大众基础教育相对较少,面对各种竞争和考压,不同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实际获得逐渐拉开。
二、教育不公平的原因1. 政策制定不合理:教育公平欠缺的原因之一是政策制定不合理,政策关注的重点不足,教育公平的关键因素未能充分得到关注。
政策得到实施后,各种企望、利益和惯性不仅来自各种启事部门,尤其是逐渐抬高的部分教育机构、个人的利益和行为。
2. 财政投入不足和分配不均:我国高投入教育所带来的改变是很微弱的,政府对教育投资的额度和模式不当,经济的发展资源过于集中在沿海地区,各省市之间分配不公,各地教育资源配置也不平衡,而且投入教育领域的公共财政资金不足不能满足挤出作用的需求。
3. 学校底子不够:在我国,教育投入的不平衡和学校底子的差异,造成教育公平的不均衡性。
在电讯网络中,教育系统中部和重要地区的学校数量和覆盖率相对较多,日常状况相对有利,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相对较大,教育项目体现的进展也有一定的差异。
4. 师资力量问题:我国的教育领域中,师资力量的问题不容忽视。
教育不公平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
教育不公平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教育一直被视为推动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但在现实中,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仍然存在。
这种不公平不仅对个体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分析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并探讨可能的对策。
一、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分析1. 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不公平首先,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是导致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许多地区,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却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富贫之间的教育差距。
其次,学校的质量和教育条件差异巨大。
一些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优秀的教师队伍,而另一些学校却面临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简陋等问题。
这种不均衡的资源分配使得学生在教育机会上存在明显差距。
2. 家庭背景差异也是导致不公平的原因之一家庭背景对教育机会和学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更有可能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而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则面临着经济困难和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家庭背景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经济条件。
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包括培训班、学习辅导等,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在经济上无法承担这些费用。
其次,家庭教育环境。
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通常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重视教育的环境中成长,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可能面临着家庭稳定性差、教育观念薄弱等问题。
3. 学校招生制度不公平导致的不公平现象学校的招生制度也对教育公平产生了影响。
一些学校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和潜力。
这导致了一些优秀的学生因为成绩不符合标准而被拒之门外,而一些成绩并不优秀但有背景资源的学生却可以顺利进入优质学校。
二、教育不公平的对策研究1. 资源均衡分配,减小城乡和贫富差距为了减小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应该优先投入资源到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改善他们的教育条件。
政府需要更加关注基础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条件,并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培训机会。
教育不公平现象及解决策略
04
教育不公平现象的解决策略
提高教育投入
增加教育经费
提高教育投入,确保各级教育的经费充足,为学校提供必要 的教学设备和资源。
提高教师待遇
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福利,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资源,提高教 学质量。
优化教育资源分布
均衡城乡资源
优化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布,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 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
强化素质教育
推广素质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教育信息化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育的信息化水平,缩小城乡 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05
教育不公平现象解决策略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某地区城乡教育资源共享试点
总结词
通过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和发展。
详细描述
通过政府补贴和助学金支持,提高教育公平性和教育水平。
详细描述
该地区实行了教育补贴和助学金制度,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资助,减轻其教育负担。此外,政府还通 过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等方式,鼓励优秀学子继续深造并拓展自己的才能。这一举措有效地提高了教育公平性 和整体教育水平。
06
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未来展望
未来挑战与机遇
全球化趋势下的教育 公平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教育不公平 现象呈现出跨越国界的趋势,需要国 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改善。
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 发展,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仍存在 不均衡现象,需要关注并解决。
不同地区和群体间的 差异
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以及不同社会地 位群体之间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仍然存 在,需要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师资力量。
信息化差距
我国目前存在的教育不公平问题
二.我国目前存在的教育不公平问题:1.“择校热”现象严重。
自1993年以来,大中城市的“择校”潮一浪高过一浪。
愈演愈烈的择校潮甚至培育了一个很不规范的“地下教育市场”,从而对义务教育阶段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产生了冲击,甚至被人称为义务教育的虚无化。
目前的择校,实质上是教育消费价格双轨制的市场价,择校现象属社会越轨行为。
造成这一行为的社会根源在于沉重的就业压力和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促使人们竞相追逐优质教育机会;居民收入的普遍提高和社会收入差距的明显拉大,以及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使择校、高收费成为可能和必然;城市公用事业的改善,为择校创造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2.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失衡。
3.国民教育成本飞速增长,农村教育资源匮乏。
在享受九年义务教育这一权利方面,农村孩子的“待遇”远远低于城市的孩子。
实际上,农村孩子移民进城上学折射出的是教育的深层次矛盾,城乡教育差别掩映下的教育极大不平等——基础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和教学配置的不平等。
教学配置差体现在教学仪器的配置上,农村学校图书陈旧,试验、电教仪器不完备,多媒体设备缺乏,学生计算机比例远远低于城区学校,农村小学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更为不足;教学环境上,农村中小学校舍差。
三.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1.强化政府教育职能。
2.深化教育制度改革。
3.破解重点学校制度。
4.加强教育立法,规范办学,建立社会救济制度,让贫困学子上得起学。
四.实现教育公平对我国综合发展的意义: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的基础性公平,教育公平的实现和扩大对于促进整个社会公平程度的提高、保障人的发展的起点公平、消除知识鸿沟以迎接知识社会的挑战都具有重要意义。
公平正义是人类的永恒追求,社会公平是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体现。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社会公平不仅是一种美好的价值理想,更是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和日常生活秩序得以建立的价值基石,是保障现代社会健康、和谐、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
如何解决我国教育不公平问题演讲稿
如何解决我国教育不公平问题演讲稿!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如何解决我国教育不公平问题”。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国家改变命运的重要手段和事业,它牵涉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未来。
当前,我国教育不公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个问题让我们非常关注。
一、我国教育不公现象教育不公是指不同社会群体在接受教育的机会、资源和质量上存在不同,这种现象在我国也同样普遍存在。
教育资金不足。
在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学校,教育资金充足,图书、设备、场地等各方面条件都良好,在乡村和偏远地区,学校条件恶劣,没有良好的教学设备和图书,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招募教师。
城乡教育发达程度不同。
在城市里,孩子们可以接触到更多更先进的教育资源,例如歌唱、舞蹈、跆拳道、乐器等等。
但是在农村地区,许多孩子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艺术、运动和音乐等教育资源,无法开拓自己的兴趣和发挥自己的优势。
家庭经济条件不同。
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也是导致教育不公平的原因之一。
在城市里,一些富裕家庭的孩子能够上好的私立学校,而有些家庭较为贫困的孩子可能只能上普通公办学校。
分数档次明显。
考试是孩子们进入好学校的必经之路。
但是我们发现,一些优质的学校往往会以大量的分数门槛来限制考生录取,这也让一些分数较低的学生无法接受优质教育资源。
二、解决方案现在,我讲讲一些解决方案,以便于政府和教育部门来改善教育均衡,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
加大对教育的资金支持力度。
国家应制定更为细致的教育发展计划,尽可能多地投入资源,保障教育经费不低于GDP的4%以上,协调财政、社会和学校等方面的教育经费,消除城乡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
建立更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
政府应该建立教育质量评估、监督和管理的更为完善的体系,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政策,保障教育均衡发展。
建立专业化、规范化的评价机制,突出针对贫困家庭和偏远地区孩子的监督、评估和照顾。
扩大职业教育领域。
不仅需要重视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还需要加强职业教育的力度,在学校当前的所学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和创业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不平等教育现象
有学者主要探讨不同社会阶层在当前条件下的教育机会的差异后认为,中国当前教育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在:1.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的差异是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的特征,它也是城乡居民教育机会不均的最严重表现。
2.城镇居民的工作单位性质是我国社会分层中较为特殊的一个标准,仍然影响居民的生活条件及其子女的教育机会。
3.家庭经济收入的差距拉大,致使各阶层教育消费方式不同,产生新了的教育不公平。
4.由于行业和职位不同所构成的差距扩大,人为地加剧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归纳起来,我国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阶层之间的差别上,这是中国最重要的教育国情之一。
1.地区差别与民族差别中国是世界上地区差异特征最显著的国家之一。
胡鞍钢等人的研究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地区差异比发达国家历史上出现过的最大值还要大。
而且,“八五”期间出现了地区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同时呈扩大的趋势。
各地人均GDP相对差距呈扩大趋势,最富地区与最穷地区人均GDP相对差距出现扩大趋势,各地区人均GDP绝对差距进一步扩大,最富地区与最穷地区人均GDP绝对差距进一步扩大。
另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7年,东部、中部、西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45:1:1.04和1:0.75:0.63。
这是认识我国社会公平问题的一个基本背景。
在这一背景下,各地的教育差距十分明显,而且最发达地区和最贫困地区之间的差距仍在加大。
1998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6.47%、81.87%、和42.26%。
据上海教科院智力所的研究,我国义务教育的差异度可分五类地区:A类为北京、上海、天津;B类为辽宁、江苏、浙江、广东。
而最差的E类地区包括宁夏、甘肃、云南、贵州、青海、西藏。
1994年,以上三类地区人均GDP之比为5.6:2.9:1,当年小学生人均教育经费之比为3:2:1,与1988年的2.8:1.5:1相比,明显呈加大趋势。
全国5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4%(1991年),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该数据为8.4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题目:我国教育的不公平现象专业:07级思想政治教育2班学号:20070510107姓名:罗群岚我国教育的不公平现象一、什么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好的教育、公平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为多数人提供同等机会同等优质服务的教育。
教育的不公平一直是我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而教育的不公平又会加剧社会的不公,进而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教育不公平的发展历史中国的教育自古就有。
在几千年漫长的古代社会中,自从有教育以来,教育不公平现象就一直存在。
剥削阶级和统治阶级对作为被压迫对象的下层人民的残酷掠夺和剥削,使得教育一直被统治阶级和贵族阶级垄断。
一般的百姓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也没有受教育的机会。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在平民阶层中普及文化教育,并创办私学,在我国古代率先打破了“学在官府”,教育由贵族阶级垄断的局面。
《论语·述而》记载他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
”“束脩”指十条肉脯,是先秦时期人们见面时最薄的一种礼物。
也就是说,无论谁,只要能向孔子交纳一份“束脩”他就会对他进行教育。
我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孔子应该是第一个认识到教育的不公平的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努力把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之一,并取得了很大成效。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新的《义务教育法》,从法律上保障了每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公平受教育的机会。
既然公平受教育权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那么我们现在所说的教育不公平就主要是指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了。
三、教育不公平现象的表现及原因时至今日,我国在教育公平上仍然存在许许多多让人倍感沉重的问题:在我们的国家在我们共有的一片天空下,当有的地区已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有的地区还远没有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当有的校园至于欧美国家也让人叹为观止时,有的学校即使摆在非洲也让人倍感寒碜;当有的中学出现了教职工私车群时,有的地方教职工却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当城里孩子可以自由享用投影仪、彩电、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时,乡村的孩子或许就立在寒风中、破旧的危房里接受着残缺的启蒙教育……通过分析,这些不公平主要体现为现实性的不公平和制度性的不公平。
引起这些种种教育不公平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地区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改革开放之初,党和国家作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决策,因此,改革开放率先在东部沿海地区实行,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地处内陆,交通相对闭塞,经济长期得不到发展,造成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状态。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长期快于中西部地区,因此,东部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允许,就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上。
而西部地区的相对落后就只能优先发展经济了。
这也就造成了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平低于东部地区的局面。
城乡二元结构引起的城乡教育差距同样让人担忧。
在入学机会方面,2002年城乡小学入学率之比时1:0.75。
城市小学人均拥有计算机的数量是农村的5倍。
2002年,农村小学生均总经费、事业费、个人经费、公用经费和基建费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2.6%、83.11%、85.96%、72.27%、70.83%。
而这里的全国平均水平是在农村小学生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平均得出的。
在城市,家长们为了自己的孩子能获得更好的教育,不惜重金择校。
而在农村,学校教学设施陈陋、根本满足不了正常的教学要求。
很多农村学校实验仪器和图书严重匮乏。
开不齐国家规定课程,达不到教学的基本要求。
比如像物理化学这样的课程,而要做很多很多的实验,但很多学校,有的甚至是重点中学也不能完全满足这些需求,很多的功课只能靠听老师讲,自己很难独立地动手操作。
而且,老师也更多的讲求应试教育方式,学校基本上每天上13节课。
整天都是排得满满的,连吃饭的时间也不会超过半个小时。
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范围极为狭窄。
整天除了学习基本上再没有更多的活动可参加了。
老师也讲求粗暴的教学方式,体罚是常事。
对于这种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可能更多的是高分低能。
学校的寄宿设施,更是严重短缺,许多地方农村学校常常是一间宿舍住十几个孩子、一张床挤几个孩子。
这又怎么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又怎么能更多地指望他们去改造自己的家乡?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很多地区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不高引起的。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城市中的老教师都在进一步的提高自身的修养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新教师也都是高师院校严格培训的,接受的就是新的教学理念,更能为新课改注入新鲜血液。
而农村教师呢?据有关资料显示,农村初中教师队伍现状令人堪忧,老师教育观念陈旧,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很多农村教师根本没有不断学习新教育理念的机会。
而且民转公教师多,代课老师多,从小学拔高使用的多,大多数学历都不合格,农村教师平均能勉强完成教学任务的占总数的42.9%,还有4.4%的教师根本完不成教学任务。
教师素质的高低不同,造成了城市和农村的孩子在接受同等教育水平上的不公平。
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公办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平衡。
联合国主管教育的官员说,我国政府教育投入月占GDP的2.2%,还不到联合国推荐水平6%的一半。
2001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状况继续呈现很大的差异,财政拨款最高的地区比最低的地区而言,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中学和普通高校分别为10.2倍、8.9倍、7.8倍、5.6倍、8.1倍。
预计这一状况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
而占全国人口28%的西部地区教育经费一直以来基本上只占全国的20%左右;每万人教育经费、高等院校数量、文盲人口、文盲率等数据,也大大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其中最困难的,是财政收入和个人收入差距太大。
据原国家计委社会司副司长李守信同志研究,目前西部人均知识发展水平仅相当于东部的35%,获取知识的能力仅相当于东部的14%,交流知识的能力仅为东部的31%,互联网的普及率仅为东部的12%。
西部部分人群实际上处于与知识隔绝的状态。
正是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西部的发展。
正因为政府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差异,使很多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农村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低,有的甚至只能维持日常生活,很多老师不愿意留在农村,而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师范生也不愿意到农村地区工作。
形成了农村教育质量不断下降儿城市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局面。
再就是社会和教育体制不健全不合理及其导致的教育腐败等因素。
在我国的一些地区,有意无意的误读或曲解政府教育责任的现象时有发生,主要体现在,简单比照经济领域体制改革的做法,借口所谓“教育产业化”、“教育市场化”,而推卸公共财政支持教育公平的义务,放弃对于公办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事业的法定责任。
结果,在许多财政原本就拮据的地区,有所谓公共教育转制后放大的教育资源,并未惠及中低收入阶层人群。
同时,在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支持能力滞后的形势下,我国某些地区甚至以收学杂费冲抵财政拨款,提留挪用教育正常收费,随时设置专项,教育经费拨款与使用的种种随意性很大。
从大部分地区公办学校行为看,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向商业银行贷款,向施工单位欠款,巧立名目乱收费,不向社会实事求是公开收支状况等。
政府财政拨款“缺位”导致学校收费“越位”,从而造成一些地区公办教育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还存在。
很多农村父母认为女孩子读太多书没什么用,就只送男孩子上学,而让女孩子在家帮忙做家务。
很多农村家庭的女孩子早早的就结婚生子,对知识的渴望,只能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也因此造成了边远农村地区经济长期落后,而经济的落后又进一步加深了城乡教育的不公平。
四、如何缓解这种教育不公平现象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发展经济,只要经济能上得去,自然而然就可以改变这些差距,包括教育理念、教育设施等。
其实现在有好多的小乡村搞的教育很好。
能够因地制宜,找到有着自己地方特色的教育模式,原因在于他们的经济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有空余时间和精力去做教育方面的事情,所以,要改变教育的不公平局面,发展经济是一个很重要的隐性因素。
而发展经济的重点又要放在农村,只有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了,才能改变农村中的落后思想,才能逐步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引起的城乡差距进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发展。
我国80%的人口在农村,也就是说,受教育的大部分人也在农村,要实现教育公平,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
农村义务教育是农村教育的主体,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使广大农村学龄儿童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更是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证。
因此,从2006年开始,我国开始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体制上和机制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问题,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要在加大政府财政对教育的支持力度的同时,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均衡化。
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与财政支出结构,扩大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参与,强化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调节公平与效率关系的作用。
应当确立新的资源配置的理念:在发展中缩小差距,增加公平。
在照顾各地历史形成的实际差距时,应当将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作为重要原则之一。
尽可能从资金、信息、生源等方面,给条件较差的学校以必要的重点扶持,抓好薄弱中小学的改造工作,缩短并力争消灭重点与非重点之间、城乡教育之间不平等的硬件差距。
教育的增量部分应向薄弱地区倾斜,增加其教育机会。
建立转移支付制度、优惠政策和相应机制,加大对西部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
支持重点应是首先在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缩小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在初中教育普及上的差距,提高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初中教育普及率。
高等学校可扩大国家所需要的、免收学费学科的范围,制定鼓励高校招收贫困生的社会政策。
同时,应当重视和切实解决流动人口、贫困阶层子女的教育机会和教育公平问题。
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保障教育工作者的工资待遇。
要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认真执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是新发展的教师都具备符合要求的素质。
对于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分配,应该鼓励毕业生支持农村教育。
而且,在尽快补充教师队伍数量的同时,还要保证新补充教师的质量,防止为了保证数量而忽视质量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