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的不公平现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题目:我国教育的不公平现象

专业:07级思想政治教育2班

学号:20070510107

姓名:罗群岚

我国教育的不公平现象

一、什么是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好的教育、公平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为多数人提供同等机会同等优质服务的教育。

教育的不公平一直是我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而教育的不公平又会加剧社会的不公,进而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教育不公平的发展历史

中国的教育自古就有。在几千年漫长的古代社会中,自从有教育以来,教育不公平现象就一直存在。剥削阶级和统治阶级对作为被压迫对象的下层人民的残酷掠夺和剥削,使得教育一直被统治阶级和贵族阶级垄断。一般的百姓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也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在平民阶层中普及文化教育,并创办私学,在我国古代率先打破了“学在官府”,教育由贵族阶级垄断的局面。《论语·述而》记载他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束脩”指十条肉脯,是先秦时期人们见面时最薄的一种礼物。也就是说,无论谁,只要能向孔子交纳一份“束脩”他就会对他进行教育。我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孔子应该是第一个认识到教育的不公平的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努力把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之一,并取得了很大成效。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新的《义务教育法》,从法律上保障了每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公平受教育的机会。既然公平受教育权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那么我们现在所说的教育不公平就主要是指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了。

三、教育不公平现象的表现及原因

时至今日,我国在教育公平上仍然存在许许多多让人倍感沉重的问题:在我们的国家在我们共有的一片天空下,当有的地区已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有的地区还远没有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当有的校园至于欧美国家也让人叹为观止时,有的学校即使摆在非洲也让人倍感寒碜;当有的中学出现了教职工私车群时,有的地方教职工却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当城里孩子可以自由享用投影仪、彩电、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时,乡村的孩子或许就立在寒风中、破旧的危房里接受着残缺的启蒙教育……通过分析,这些不公平主要体现为现实性的不公平和制度性的不公平。

引起这些种种教育不公平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地区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革开放之初,党和国家作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决策,因此,改革开放率先在东部沿海地区实行,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地处内陆,交通相对闭塞,经济长期得不到发展,造成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状态。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长期快于中西部地区,因此,东部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允许,就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上。而西部地区的相对落后就只能优先发展经济了。这也就造成了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平低于东部地区的局面。

城乡二元结构引起的城乡教育差距同样让人担忧。在入学机会方面,2002年城乡小学入学率之比时1:0.75。城市小学人均拥有计算机的数量是农村的5倍。2002年,农村小学生均总经费、事业费、个人经费、公用经费和基建费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2.6%、83.11%、

85.96%、72.27%、70.83%。而这里的全国平均水平是在农村小学生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平均得出的。在城市,家长们为了自己的孩子能获得更好的教育,不惜重金择校。而在农村,学校教学设施陈陋、根本满足不了正常的教学要求。很多农村学校实验仪器和图书严重匮乏。开不齐国家规定课程,达不到教学的基本要求。比如像物理化学这样的课程,而要做很多很多的实验,但很多学校,有的甚至是重点中学也不能完全满足这些需求,很多的功课只能靠听老师讲,自己很难独立地动手操作。而且,老师也更多的讲求应试教育方式,学校基本上每天上13节课。整天都是排得满满的,连吃饭的时间也不会超过半个小时。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范围极为狭窄。整天除了学习基本上再没有更多的活动可参加了。老师也讲求粗暴的教学方式,体罚是常事。对于这种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可能更多的是高分低能。学校的寄宿设施,更是严重短缺,许多地方农村学校常常是一间宿舍住十几个孩子、一张床挤几个孩子。这又怎么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又怎么能更多地指望他们去改造自己的家乡?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很多地区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不高引起的。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城市中的老教师都在进一步的提高自身的修养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新教师也都是高师院校严格培训的,接受的就是新的教学理念,更能为新课改注入新鲜血液。而农村教师呢?据有关资料显示,农村初中教师队伍现状令人堪忧,老师教育观念陈旧,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很多农村教师根本没有不断学习新教育理念的机会。而且民转公教师多,代课老师多,从小学拔高使用的多,大多数学历都不合格,农村教师平均能勉强完成教学任务的占总数的42.9%,还有4.4%的教师根本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素质的高低不同,造成了城市和农村的孩子在接受同等教育水平上的不公平。

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公办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平衡。联合国主管教育的官员说,我国政府教育投入月占GDP的2.2%,还不到联合国推荐水平6%的一半。2001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状况继续呈现很大的差异,财政拨款最高的地区比最低的地区而言,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中学和普通高校分别为10.2倍、8.9倍、7.8倍、5.6倍、8.1倍。预计这一状况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而占全国人口28%的西部地区教育经费一直以来基本上只占全国的20%左右;每万人教育经费、高等院校数量、文盲人口、文盲率等数据,也大大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其中最困难的,是财政收入和个人收入差距太大。据原国家计委社会司副司长李守信同志研究,目前西部人均知识发展水平仅相当于东部的35%,获取知识的能力仅相当于东部的14%,交流知识的能力仅为东部的31%,互联网的普及率仅为东部的12%。西部部分人群实际上处于与知识隔绝的状态。正是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西部的发展。

正因为政府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差异,使很多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农村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低,有的甚至只能维持日常生活,很多老师不愿意留在农村,而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师范生也不愿意到农村地区工作。形成了农村教育质量不断下降儿城市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局面。

再就是社会和教育体制不健全不合理及其导致的教育腐败等因素。在我国的一些地区,有意无意的误读或曲解政府教育责任的现象时有发生,主要体现在,简单比照经济领域体制改革的做法,借口所谓“教育产业化”、“教育市场化”,而推卸公共财政支持教育公平的义务,放弃对于公办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事业的法定责任。结果,在许多财政原本就拮据的地区,有所谓公共教育转制后放大的教育资源,并未惠及中低收入阶层人群。同时,在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支持能力滞后的形势下,我国某些地区甚至以收学杂费冲抵财政拨款,提留挪用教育正常收费,随时设置专项,教育经费拨款与使用的种种随意性很大。从大部分地区公办学校行为看,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向商业银行贷款,向施工单位欠款,巧立名目乱收费,不向社会实事求是公开收支状况等。政府财政拨款“缺位”导致学校收费“越位”,从而造成一些地区公办教育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