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概述
第四章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
![第四章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https://img.taocdn.com/s3/m/a97aabe4998fcc22bcd10d63.png)
• 长消息报道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活动、 报道主要会议、重大事件或成就、经验 等。对于省级而言,省委、省政府主要 领导的重要活动,省里一些重要会议等 当属长消息报道的内容。 • 长消息在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中往往起 着“打头条”的作用,也可以说在一天 的新闻节目编排中,一条重要长消息往 往起着顶梁柱的作用。
• 3.题材多样化 • 电视新闻面对的观众群十分巨大,不同年龄层次、不 同文化程度和职业、不同的地域和家庭背景的观众受 其政治、经济以及自身具体环境的影响,对信息的需 求各不相同。 • 题材的多样化,还要求电视新闻记者要做一个有心人, 常常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善于从一些司空见惯的 事件中挖掘出比较深刻的新闻内容。 • 4.鲜活的内容 • 电视记者还要善于用电视语言展现事实。观众总是希 望获得最新鲜的新闻信息。观众要求报道长话短说, 要求在同一节目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面对新闻媒 介,包括电视频道的激烈竞争,只有用最用准确、精 炼、有特色的电视语言提供最新、最快、最准确的消 息,才具有竞争力。
图像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有新闻现 场生动形象的画面,较之口播、字幕、 图片新闻,更能体现电视新闻形象直观 的优势,有人也称之为“纯电视新闻”。
5、现场报道
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 面向摄像机,以采访记者、目击者或参 与者的身份进行出境报道。
现场报道的优势
时效性强 信息量大 现场感强
6、连线报道
新闻敏感
基础、条件
新闻价值
新闻角度
手段、方法
• • • • • • •
选取新闻角度可从几方面入手: a从事物的特点中找角度 b从事物的变动中找角度 c从事物的对比中找角度 d从群众生活中找角度 e从现场采访的问题中找角度 f从现场事态的高潮中找角度
电视新闻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电视新闻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https://img.taocdn.com/s3/m/7585cf1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a9.png)
2013-09百花园地中国电视新闻脱胎于报纸,1980年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之后,电视人也慢慢趋学报纸,在电视节目中引入编后语和本台评论的形式,这种作用也正是传统纸质媒体的评论和言论的作用。
一、关于电视新闻报道的概述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对某一个新闻事实的纵深挖掘的报道形式,所以它不仅需要报道相关的新闻事实,同时更需要侧重于新闻事实所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发展的过程,它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分析、归纳和预测事物的发展变化,从而寻求新闻事件发生的根源,真正揭示事实发展的本质,使受众能够对新闻事实的本质有更加全面和透彻的理解。
二、电视新闻的优势1.电视新闻具有同时性电视新闻的优势是具有同时性,它的这种传播方式是有一种超越于媒介的穿透力,能够产生当面会晤,通过一对一的人际接触就能够直接发挥传播效应,这样会大大缩短传者与受者之间的距离,大幅度地增加电视新闻的亲切感和真实感。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主要是大兵团作战,涉及采、编、播和摄等多个部门。
2.电视新闻记者素质要高电视新闻对记者的要求非常高,可以说是对电视新闻记者素质和能力的一个巨大的考验。
在现场报道中,记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对选题和选材,进行构思报道的结构。
从设计开头到结尾,都需要迅速物色合适的采访,只有选择最能表现现场气氛的谈话情形,才能做到负责拍摄的记者才不会手忙脚乱,使镜头始终能够跟得上。
三、电视新闻记者扬长避短的有效方式根据节目时间的长短、出镜的目的、采访对象,出镜记者总体可以分为“人物访谈调查出镜记者”和“现场报道出镜记者”两种,前者主要面对采访和报道中的典型人物,后者主要采访日常消息报道、直播和连线报道等新闻事件。
在新闻报道中,出镜记者主要以采访者、参与者以及目击者的身份出现,作为新闻报道中的主体。
出镜记者不但要用语言体现新闻报道中的的节目意图,还要使节目与受众很好地连接起来,出镜记者的语言策略是决定新闻报道是否成功的关键人物。
电视新闻记者不仅要求有良好的屏幕形象和内在的气质,同时还需要增强电视新闻真正的吸引力,所以电视新闻记者要学会扬长避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电视新闻综合素质要高在担任采访任务记者时首先要掌握相应的采访进程,然后在进行现场报道的时候,才有把握发挥好。
电视新闻稿怎么写
![电视新闻稿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b9e4860d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4.png)
电视新闻稿怎么写大家都有看过电视了的,那电视新闻稿怎么写的呢。
希望可以帮忙到你。
欢迎阅读下文。
电视新闻稿怎么写一:为配合赣韶铁路的施工,良村公路从XX年12月开始进行路面降低工程。
出于安全考虑,国道323线全封锁,车辆只能改道行驶,给市民造成不便。
13个月后,该路段施工完毕,明天良村公路正式恢复通车。
讲解词:早上记者在良村公路看到,工人正在清洗路面。
良村公路路面降低工程全长970米,宽米。
施工人员表示,该工程地处大型住宅区入口,周围又有几个工地同时作业,增加了施工难度。
同期声:良村公路路面降低工程工程师曹卫东:XX年的下雨天气,主要的难点就在协调上,因为它涉及的部门多,本地的村民、碧桂园的业主、管线的业主,还有铁路施工部门,和过往车辆的交通协调。
讲解词:道路施工时,良村周围的居民要往黄金村方向走,需经由东河桥,再走启明路,穿过鹅坑桥才能抵达。
(我会画地图)。
通过量方尽力,良村公路终于赶在春节前恢复通车。
同期声:市民一:路又漂亮,交通方便了很多,直通了。
同期声:(上车)记者现场:这条道路没有修好之前,市民若是要从这里往东郊需要花费快要半个小时的时间,咱们此刻就来体验一下,新路开通后究竟能节省多少时间。
讲解词:据了解,良村公路降低路段按城市一级骨干道标准设计,今天已有很多车辆抢先试行。
同期声:(下车)记者现场:方才咱们上车的时候是9点45分,可是此刻只是9点50分,只花了5分钟就从碧桂园来到这个黄金村了。
讲解词:黄金村的居民告知记者,他们也天天盼着良村公路恢复通车,减缓鹅坑桥路段的交通压力。
同期声:黄金村村民:恍如咱们出入方便了,以前老要兜大弯,油钱、时间都浪费。
讲解词:良村公路通车后,对我市交通、旅游发展有重要意义。
同期声:良村公路路面降低工程工程师曹卫东:对上南雄、乳源、仁化这一块,主如果南雄、丹霞山,还有上江西的骨干道是国道来的,所以这条路的从头开通,对今年的春运和旅游带来益处。
讲解词:雨水多的时候,碧桂园入口处容易发生内涝。
【实务】电视新闻
![【实务】电视新闻](https://img.taocdn.com/s3/m/a4a665325901020207409c70.png)
【基础】电视新闻(节目类型、专用名词、电视特殊)电子新闻采集(ENG) ENG是英文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的缩写,指的是一种利用便携式摄像及录像设备来采集新闻的报道技术和方法。
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电视界率先使用的,8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运用。
其在制作上的最大优势在于画面与声音的摄录同步、即时成像,报道效果更为真实、可信。
ENG 方式所拍摄的素材一般仍需要在电子编辑设备上进行剪辑,因而分为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制作两个阶段。
数字新闻采集(DNG)DNG为英文Digital News Gathering的缩写,新闻采集方式数字化的产物,指不仅在前期拍摄中的声音和画面由数字技术摄录、采集,后期编辑也是将视音频信号按照数字化、非线性编辑的工作方式完成制作的。
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目的输出质量。
电子现场制作(EFP) EFP是英文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的缩写,是指在演播室之外、以一整套电视设备系统完成现场拍摄和现场编辑的节目制作方式。
它所需要的技术条件包括,两台以上的摄像机、一台以上的视频信号切换台、一个音响操作台及其他辅助设备(如灯光、话筒、录像机运载工具等)。
由于这种多机拍摄、即时编辑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强化节目的现场感,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重大事件报道,以及文艺、体育等类节目的制作过程中。
演播室节目制(ESP)(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指使用演播室的摄像机、切换台、调音台、灯光照明等一整套广播电视设备,在演播室内完成节目录制的方式。
它综合了电子新闻采集ENG和电子现场制作EFP制作方法的优点,节目录制环境的设备性能稳定、灯光和音响效果好、特技手段丰富,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新闻、访谈、综艺等各种节目类型的制作,成为电台、电视台各类自办节目的重要制作方法。
挑、等、抢对于电视采访摄影手法的具体概括。
“挑”,即在现场通过采访调查、观察思考、判断预测,挑选出能够反映新闻主题的拍摄对象、拍摄时机和具体的镜头语言;“等”,即为了最佳的拍摄时机而随时作好拍摄准备,要求新闻敏感和耐心。
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传播
![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48ab226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4.png)
202010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作者简介】贺越,硕士研究生,山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一、电视新闻发展概述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 )正式开始播出电视节目,世界上电视传播诞生,电视新闻随之诞生。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播,我国电视传播诞生,电视新闻也随之诞生。
伴随着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作为传统电视媒体的标志性节目电视新闻,其社会影响力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广泛而深远的。
但近些年来,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发展迅猛,各种新媒体以其强大的传播功能,使得电视等传统媒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同时,也迎来了媒体深度融合的发展机遇。
在如今的新媒体环境下。
传统电视如何借助新技术、新渠道,有效提升电视新闻的传播力、影响力?怎样不断在形式上、内容上及媒体深度融合上进行创新,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已经成为电视传媒业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
二、媒体发展深度融合(一)进入全媒体时代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传播格局,表现手段、媒介形态、传播渠道、接收终端等发生巨大变化,新闻传播进入了全媒体时代。
1.信息传播实现了全时以及全程化,极大地拓展了新闻视野及影响力。
传播过程可以是没有间歇、持续的即时传播,快速、迅捷,全程覆盖,可以把新闻信息实时推送到全球拥有网络的任何地方。
2.传播方式从单向的线性传播变为双向互动,在网络开放的交互平台上,双向渠道畅通,上传、下载,发布信息、接收信息、发表意见,进行交流互动。
传播载体、平台以及接收终端的多维性,新闻传播的全息化,形成了多维、立体及全程的传播格局,延伸、拓宽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
3.传播主体由专业媒体变为全员媒体,新闻传播信息来源广泛、多元。
传播已不是以往传统意义上专业的领域,每个人只要拥有网络、手机,就可以成为传播者。
自媒体大量涌现,各种新媒体遍地开花,传统媒体的行业属性被分散了。
与此同时,由于网络媒体准入门槛低,网络传播渠道的开放性,传播者广泛的自由度,信息内容的海量性,受各种因素影响,使得网络信息质量良莠不齐。
电视新闻策划
![电视新闻策划](https://img.taocdn.com/s3/m/3ccf9c6a1ed9ad51f11df203.png)
• 1979年9月1日,中央电视台创办新栏目《国际新 闻》。 • 1979年9月,中央电视台通过和国外通讯社签订 协定,互相邮寄新闻录像带的形式转发新闻,无 法保证新闻的时效性。(2周)
• 1980年,开始从国外通过卫星传送订购新闻,新 闻的时效性大大提高。(1天)
• 1980年,《国际新闻》并入《新闻联播》,《新 闻联播》的播出时间增至30分钟。
电视新闻节目策划
第一节 电视新闻节目的界定和分类
• 一、定义 •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 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 的事实的报道。
• 对于新闻价值的理解: • 新闻价值是一个新闻事件的重要性的判断标准。
• 判断标准包括本体判断和外延判断。 • 本体判断是针对新闻事件本身,即事件的大小。
新闻的表现价值元素
• 我们经常理解为奇闻趣事。事实上,这一点更强 调的是所谓人情味,引发人强烈情感共鸣的东西。 • 这三点并不是人最主要的新闻需求,但也是人们 不可或缺的东西。如果不明白这一点,我们很难 理解像“生活空间”、“冰点”等这样的栏目为 什么能够取得如此成功。
二、现代电视新闻观念与电视新闻节目策划
• 1、选题:
• 消息类新闻选题策划的基本要求: • 重要性、新奇性、贴近性、公正性、时效性 • 选题来源:大部分来自对社会事件进程的预计, 当选题确定以后,应结合选题从多个角度全方位 进行剖析。
(一)、消息类新闻节目
• 消息类新闻节目作为栏目选题的策划和单个新闻 又有所区别:栏目更突出的是节目整体的传播效 果,而单个新闻要体现自身的独特性。由于受单 位时间的限制,消息类新闻以动态新闻为主。 • 动态新闻就是报道新近发生的现实情况的一种新 闻。如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各条战线上的新人、 新事、新成就、新问题等。动态新闻是发布数量 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一般说来,篇幅不 长,内容集中,时效性最强,表述直接而简明。
大班语言电视新闻教案通用
![大班语言电视新闻教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ad2a615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3.png)
案通用•课程介绍与目标•电视新闻基础知识•语言表达技巧训练•采访与报道能力培养•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提升•实践活动设计与展示课程介绍与目标电视新闻概述电视新闻定义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的一种新闻形式。
电视新闻特点时效性、现场性、参与性、形象性。
电视新闻分类按照内容可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文化新闻等;按照形式可分为口播新闻、图像新闻、现场报道等。
了解电视新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电视新闻的分类和播报技巧。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电视新闻的播报和编辑工作。
培养学生对电视新闻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新闻素养和媒介素养。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课程安排与时间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理论讲授、实践演练和成果展示三个部分。
其中,理论讲授主要讲解电视新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类和播报技巧等;实践演练则通过模拟新闻播报和编辑工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电视新闻的制作过程;成果展示则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的电视新闻制作中,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时间安排本课程共计32学时,其中理论讲授16学时,实践演练12学时,成果展示4学时。
具体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电视新闻基础知识新闻定义及分类新闻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对公众有知悉意义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分类按照内容可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文化新闻等;按照传播媒介可分为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网络新闻等。
视听兼备电视新闻以图像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
时效性强电视新闻能迅速反映国内外大事,满足观众的现场同步感受和参与。
•传播广泛:电视新闻覆盖面广,观众群体多样,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电视新闻能真实记录新闻事件现场,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现场感强电视新闻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手段传递信息,信息含量丰富。
信息量大电视新闻通过具体形象、生动的画面和声音,能触动观众的情感,引发共鸣。
《广播电视新闻》笔记重点整理
![《广播电视新闻》笔记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5a2a72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5.png)
绪论1、名词解释: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或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变动或正在变动的事实信息的传播。
2、广播的显著优势与劣势显著优点:先声夺人,时效性强;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声情并茂,生动感人;群众性强,随身收听效果好。
弱点:广播按顺序播出,选择性差;广播声音不留痕迹,稍纵即逝。
由此决定广播新闻要扬长避短:更快捷,更简练,更新鲜。
3、电视的显著优势与劣势显著优点:直接传播,现场感强;视听兼备,声画并茂;面对面传播,近距离观赏;便于受众参与并介入。
弱点:图像有表面性、浅显型弱点;有些声像事过境迁,无法再现。
因此电视新闻一定要发挥现场报道特别是直播的优势,注意发挥多种传播符号组合的功能。
第一章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1、新闻规律:新闻规律是新闻传播活动固有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的品格。
2、双重价值律:新闻报道既要讲新闻价值,又要讲宣传价值,这种“双重价值”律是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新闻报道的特殊规律。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闻报道不仅要反映实际,客观报道,还有改造社会、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任务,因而在选择什么样的事实进行报道时,必须讲究“双重价值”律。
3、广播电视新闻的特殊规律电视新闻的特殊规律:包括直线律、顺序律、近距离亲切律、完整律、分立对位律等五种。
广播新闻的特殊规律:直线律、顺序律、完整律三种。
这三种是广播电视新闻共有的特殊规律。
(1)直线律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形态与报纸新闻不同,报纸新闻平面展开在报纸上,按空间顺序编排文字信息,自上至下,自左至右。
(2)顺序律从报道结构与技法看,报纸新闻为了突出重大信息,让人先睹为快,往往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按新闻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编排整条新闻的段落;广播电视新闻在表述事物发展过程时,一定要顺着时间程序,不可打乱顺序段落结构。
(3)完整律人的听觉对于声音语言有一种完整性的要求,这种要求称为完整律。
电视新闻类节目的几种形式
![电视新闻类节目的几种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c640c3fb0975f46527d3e1e8.png)
一、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主干部分。
它旨在以真实、客观为基点,迅速、广泛、简短地报道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
1.短消息。
短消息时间长度一般在1分半钟之内。
它以“一个事件、一个现场和一个主题”为特点,要求视角新颖、主题鲜明、视觉冲击力强。
2.长消息。
长消息时间长度一般在4分钟“内。
它的特点是以非事件性报道为主,要求在短消息基础上在时空上有一定拓展和延伸,要有一定的立意和深度,同时运用多种电视表现元素。
二、连续报道类电视新闻节目连续报道类电视新闻节目分为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两种类型。
这两种类型被视为消息类新闻节目的一部分,但因其并非单条新闻,在播出上会有一定的时间跨度。
二者在题材选择、时效性、报道序列和传播功能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异。
1.连续报道。
它是对正在发生、发展中的新闻事件及所追踪的事态进行及时、持续的报道。
连续报道的题材往往是重大新闻。
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报道的时效性有比较高的要求;报道有较强的连续性,连续一般是纵向的;报道在总体结构上具有完整性;从报道层次上看是逐渐递进的;报道具有一定的广博性;报道在声势上具有强烈的悬念感。
2.系列报道。
它是围绕同一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多次。
系列报道是我国电视新闻界的创造。
它以集中的强大声势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成就,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
系列报道在主题是同一性、传播具有系统性和信息密集化。
三、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是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与播出方式,深入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又为广大观众所关心的典型人物和典型经验,或新出现的社会现象,以及表现某一行业、地区新面貌新气象等内容的新闻报道形式。
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可以分为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电视新闻调查节目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等类型。
1.电视新闻专题节目。
它又可分为典型报道、事件的现场报道、重大事件综述和思辨性报道等几种类型。
广播电视新闻的基本类型和理念
![广播电视新闻的基本类型和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c48d1d5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49.png)
广播电视新闻的基本类型和理念CATALOGUE 目录•广播电视新闻概述•广播电视新闻的基本类型•广播电视新闻的基本理念•广播电视新闻的未来发展趋势•案例分析CATALOGUE广播电视新闻概述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和广泛性等特点,能够快速传递信息,反映社会现象,引领公众舆论。
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义与特点特点定义早期广播新闻电视新闻诞生数字化发展030201直观性强广播电视新闻可以实现即时传播,具有较高的时效性。
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社会影响力大01020403广播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其新闻报道对公众具有较大影响力。
图像和声音的结合使得广播电视新闻更加直观、生动。
广播电视信号可以覆盖全球,使得新闻的传播范围广泛。
CATALOGUE广播电视新闻的基本类型实时性亲身经历全面性现场报道深入探讨访谈节目注重与嘉宾的互动交流,通过对话形式展开讨论,引导嘉宾表达观点和见解。
互动交流信息权威访谈节目完整性连续报道注重保持新闻事件的完整性,为观众呈现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过程。
跟踪进展连续报道是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持续跟踪和报道,不断更新事件进展和最新动态。
时效性连续报道要求及时更新信息,确保观众能够第一时间了解事件进展。
连续报道全面剖析深度分析信息丰富系列报道综合性教育意义主题突出专题报道CATALOGUE广播电视新闻的基本理念03公正01真实02客观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理念以人为本服务社会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理念及时新闻报道应第一时间发布事件信息,确保观众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进展。
准确新闻报道应准确无误地传递事件信息,避免误导观众或造成不良影响。
透明新闻报道应公开透明,让观众了解事件的全部真相和细节。
及时、准确、透明的传播理念尊重多元文化倡导包容开放尊重多元文化、倡导包容开放的传播理念创新思维新闻报道应积极探索新的报道方式和手段,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和质量。
科学发展新闻报道应遵循科学规律,注重调查研究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新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电视新闻的概念
![电视新闻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b55621e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9a.png)
电视新闻的概念电视新闻是一种媒体形式,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电视信号向观众提供新闻和信息。
电视新闻是一种广播新闻,因为它不仅针对本地受众,还对全国和全球受众进行报道。
电视新闻以图片和声音的方式传递新闻和信息,可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和信息。
在电视新闻的全过程中,包括了事件的记录、采访、编辑和播放等环节。
电视新闻的主要特点是视听效果强烈、直观,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因此一些大型事件或突发事件会优先在电视新闻中报道,使得观众及时掌握事件发展和最新动态。
另外,电视新闻的播放时间相对比较灵活,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视机进行收看,方便快捷。
电视新闻的类型通常包括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文化新闻、娱乐新闻等。
这些报道一般都通过影像和文字的方式进行刊播,同时也会有主持人或现场记者进行解说。
电视新闻并不同于报纸新闻,因为它更着重于事件的现场还原和解释,也更强调情感因素的表达。
电视新闻的报道与新闻出版物不同,因为它需要瞬间的图片、声音和文字作为呈现方式,并且需要考虑到媒体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在电视新闻的制作过程中,流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新闻的采集,其目的是搜集来自各种来源的信息,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
记者或编辑通常需要去事件现场,对事件进行记录、采访当事人或目击者,以及观察事件的进展。
第二阶段是新闻编辑,该阶段负责将采集到的新闻素材进行筛选、分类以及编排顺序。
编辑人员还需要将素材进行剪辑以及添加现场音效、CG特效等等,使得新闻播放更具吸引力和真实性。
第三阶段是新闻出版,这是将最终编辑好的新闻素材以电视信号广播出来的过程,主要包括了新闻节目的定时、调度以及具体的播出流程。
虽然电视新闻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一些缺点。
首先,有些电视新闻可能存在政治倾向和媒体管制影响等问题,导致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
同时,由于电视新闻时间比较紧凑,新闻事件的深度采访和报道不足,可能会导致新闻报道的过于肤浅。
而且电视新闻通常会受到收视率的影响,一些重大事件可能被过度渲染或铺张浪费,而一些重要的事件或者突发事件可能会被忽视或者轻视。
电视新闻节目的分类
![电视新闻节目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9c28f307bb68a98271fefae7.png)
四、访谈类电视新闻
2、专题访问:对具体的某个新闻事件或 某个社会问题,社会现象进行的访问。前者 是事态性访问,目的是让观众了解新闻事件 的真相。后者是观念性访问,请有关人士就 社会现象,热点问题发表真知灼见,传播有 新意的观点见解。
五、新闻直播
调动一切手段,让观众及时、直接地接近事件, 并在事件发展中同步体验过程。直播以现场为主体, 综合背景资料,和相关知识介绍,演播室的串联、评 述,现场记者采访及多个现场之间的交流为一体的系 统化传播样式。
他们为什么做这件事?
是什么样的制度促使他们 做成了这件事?
这件事的负面效用会波及 哪些利益群体?
如何应对?
走向“调查”
• 13分钟的《焦点访 谈》无法完全满足 “深度”的要求。
• 1996年“香港凤凰 卫视中文台”落地 大陆,其新闻深刻 性、生动性、评论 性方面,已有相当 大进展,尤其是对 重大事件的长时间 报道,使其影响力 和权威性不断提升。
• 但朱总理离开不久,就有群众来信反映,朱总理在鹅岭 粮站看到的满仓粮食是当地政府从其他地方临时调到鹅岭 粮站,专门给总理看的。
• 显然,这是严重的欺上瞒下、弄虚作假行为。
• (1)鹅岭粮站拥有2000吨库容,那么,在没有
从其他粮站调粮之前,这家粮站到底存有多少粮 食呢?他们又从其他粮库调了多少粮食到鹅岭粮 站呢?
• (答案:6号仓有652吨散装粮食,从外面 共调粮1031吨。)
• (2)1000多吨粮食是在上级领导来到南陵的前
五天之内紧急调运的。这些粮食在鹅岭粮库放了 多长时间呢?
• (答案:20天。)
(3)南陵为何劳神费力调粮充库?
(答案:南陵粮食局副局长杨赤峰的说法:既然来 看粮食,仓里的粮食应该是满的。因为南陵是个 产粮大县,如果没有粮食,觉得丢人。)
《广播电视新闻学》课件
![《广播电视新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f51f6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93.png)
20世纪末至今,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广播电视新 闻的传播方式和内容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许多新 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平台。
02
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与特点
广播新闻的传播方式与特点
传播方式
广播新闻通过无线电波传 送,覆盖范围广泛,不受 地域限制。
特点
声音传播,感染力强,适 合传递信息量大、内容丰 富的新闻报道;但缺乏视 觉信息,无法提供画面。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对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应予以保密,不得 泄露。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应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 稳定,不得传播有害信息。
广播电视新闻的自律机制
行业自律组织
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制定自律规范,对广播 电视新闻从业者进行监督和管理。
内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新闻采编、审 核、播出等环节的管理流程。
记录和整理
及时记录采访内容,整理成文 字材料,以便后续编辑和报道
。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原则与技巧
及时性原则
尽快编辑和发布新闻报道,保 证新闻的新鲜度和时效性。
创新性原则
在保证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的 前提下,运用新颖、有趣的方 式呈现新闻内容。
真实性原则
确保新闻报道的内容真实、准 确、客观,不夸大、不歪曲事 实。
人工智能对新闻业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改变新闻生 产方式、优化新闻内容、提高传播效果等方面,同时也带来 了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数据隐私和伦理问题等。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的创新与发展
融媒体时代的特点
融媒体时代是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互动性 强、个性化需求高等特点,对广播电视新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幼儿园大班语言:《电视新闻》
![幼儿园大班语言:《电视新闻》](https://img.taocdn.com/s3/m/f5eb72b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7.png)
幼儿园大班语言:《电视新闻》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电视新闻的基本认知和理解能力。
2.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社会观察力和初步的新闻分析能力。
4. 培养幼儿对社会生活和世界大事的关注和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电视新闻的定义和特点。
2. 观看一段适合幼儿理解的电视新闻片段。
3. 分析新闻的内容,包括新闻的主题、人物、事件等。
4. 讨论新闻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准备:1. 选择一段适合大班幼儿理解的电视新闻片段。
2.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新闻图片、角色卡片等。
3. 设计互动环节和讨论问题。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什么是电视新闻,以及他们在生活中是否看过电视新闻。
2. 展示:播放预先选择的电视新闻片段,让幼儿观看并理解新闻的内容。
3. 分析:教师带领幼儿分析新闻的主题、人物、事件等,并解释新闻的重要信息。
4. 讨论:引导幼儿分享他们对新闻的理解和感受,讨论新闻的影响和意义。
5.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电视新闻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如何从中获取信息。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在家中和父母一起观看电视新闻,提高他们的新闻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设计一个“小小记者”活动,让幼儿模拟采访和报道新闻,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创新能力。
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介绍和分析电视新闻,帮助幼儿理解了新闻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和理解。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反应,了解他们对电视新闻的理解程度。
2. 通过问答和讨论,评估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思维分析能力。
3. 在“小小记者”活动中,观察和评价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反馈给家长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进步,鼓励他们在家中继续关注和学习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概述
![电视新闻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ae08798b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6.png)
掘 (3)各界旳反应和科学旳分析
三、电视新闻旳主要体式
4、专题统计片 选择一种主题,以多种纪实材料、文件、文件为根据制
作成电视节目。 5、人物访谈 采访旳对象一般是:学有所长旳教授、学者,就某一学
科领域向受众提供某些科学旳看法。 某些部门旳责任人和决策者,向受众宣传新旳政策并对
闻。 2、视像消息 以现场摄录旳活动画面为主,以记者旳讲解为
辅旳一种消息形式。最大特点是以画面作为一 种主要“语言”来实现新闻旳直观化传播。
三、电视新闻旳主要体式
3、焦点述评和新闻调查 选择一种焦点性旳新闻事实,在报道旳同步对
它旳性质、成因、发展方向等进行进一步地挖 掘和探讨,既有新闻性,又有政论性。
“为眼睛而写”:要求声画对位。 “为耳朵而写”:口语化、通俗易懂、朴实
自然、形象生动
六、电视新闻旳编辑
1、电视新闻已经由预制式向直播式迈进; 电视新闻编辑开始由简朴旳排列组合型进入 复杂旳“创作”型时代;电视新闻旳“电视 化”
电视新闻旳“电视化”:充分利用当代先进旳电视技术, 把画面、现场同期声、讲解词、记者现场评述、人物 采访、动画、特技、图表、字幕、音乐等诸多电视语 言,都利用起来,使它们形成合力来展示新闻事实
计算、熟练旳技术
六、电视新闻旳编辑
3、电视新闻节目旳编排是编辑旳关键工作 播出纲领——当日播出旳新闻节目计划 节目单——每个时段旳电视新闻节目安排
第九章 电视新闻概述
与报纸排版相比,电视在规划版面时有自己旳 特征:
其一,报纸是在单位面积中布置文字,电视则 在单位时间里安排节目
其二,电视新闻节目旳编排具有相正确连续性 其三,新闻类节目旳相互呼应
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变迁
![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f61a66bec77da26925c5b0db.png)
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变迁定义: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一、从形式上看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变化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播,标志着我国电视新闻的诞生。
改革开放30年来大致呈现出四种形态:联播体形态、深度报道形态、娱乐化形态、民生新闻形态。
联播体形态——最具代表性:中央电视台综合性新闻栏目——《新闻联播》。
①时间:1978年元旦开播②风格:庄重、严肃和字正腔圆,为新闻栏目定了型,严肃有余,活泼不足。
③地位:中国观众了解国内外大事重要窗口,“中国国情的晴雨表”。
挑战: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政治的宣传式节目形态受到纸质媒体的挑战,出现了以《中国青年报》为代表的深度新闻报道,电视新闻收视率下降。
改变:深度报道形态1993年,由白岩松主持的《东方时空》横空出世。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视“栏目化”的观念趋于成熟。
21世纪初,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形态开始出现。
“讲”新闻与”说”新闻,如人民网《小六砖铺头》。
纠正了以往出于宣传和刻板的传播形式。
另外,有一种节目样式必须提及,即谈话节目:如《鲁豫有约》。
之所以把它归类于娱乐形态,是因为谈话节目可以在各种形态的电视节目中出现,“谈话”只是节目的一种表现形式。
21世纪以来,民生形态电视新闻节目也开始出现。
它使受众的草根情结得以释放,其定位就是以百姓视角、民本立场报道市井百姓生活的原生态,报道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事件。
标志:2002年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的播出。
以电视新闻重大技术为标志,我国电视新闻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年至1973年)黑白电视阶段,大多数节目都是采用现场直播或实况转播的方式播出第二阶段(1973年至1984年)彩色电视阶段,先进的电视新闻采制和传输技术和设备开始出现,电视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众传播媒介。
第三阶段(1984年至20世纪末)电视新闻立体传输阶段电视已经成为大众传播中位居首位的媒介,开始形成卫星、微波和有线电缆光缆相结合的立体传输覆盖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新闻概述一、电视新闻界定二、电视新闻节目分类三、电视新闻的发展四、电视新闻共性规律五、电视新闻个性特征一、电视新闻界定―电视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1990年)电视新闻采摄制方式•ENG(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电子新闻采集•EFP (electronic field producion)•——电子现场制作•SNG(satellite news gathering)•——卫星新闻采集•DNG (digital news gathering)•——数字化新闻采集二、电视新闻节目分类1、消息类新闻节目(《新闻联播》《新闻30分》《经济信息联播》《中国新闻》)*时政新闻#播新闻式*财经资讯#说新闻式*民生新闻2、专题类新闻节目深度报道类节目(《新闻调查》《面对面》)3、评论类新闻节目不仅摆事实,更要发议论、讲道理可以是一个完整节目,也可以消息类新闻节目、专题类新闻节目的组成部分出现,可以由评论员、主持人直接出面评论,也可以请特约评论员、节目嘉宾、观众表达观点意见其他交叉融合节目类型1、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2、电视新闻杂志节目3、电视新闻纪录片4、特别节目东方时空三、电视新闻的发展形式发展1、口播新闻2、影片新闻3、电子摄录新闻4、卫星新闻我国电视新闻发展起步阶段80年代快速发展90年代以后变革中趋于成熟央视《新闻频道》设立—— 2003年5月(新特征体现:栏目多样化,连线日常化,直播常规化)新闻理念发展快速详尽现场深度个性四、电视新闻共性规律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社会性五、电视新闻个性特征1、立体信息传播2、直观形象思维3、现场纪实再现4、观众多层次参与5、表现多元素综合6、报道多工种配合1、立体信息传播:重视同期声重视非语言符号2、直观形象思维:抓拍典型情节、细节蒙太奇思维3、现场纪实再现:现场的视角纪实的手法4、观众多层次参与:间接参与直接参与思想参与参与再传播5、表现多元素综合:视觉——现场纪实影像情景再现照片文字动画听觉——同期声画外音解说现场声音乐音效6、报道多工种配合:前期采摄——―采摄合一‖到―采摄分家‖后期制作——剪辑配音包装第三章电视新闻采访⏹第一节采访共性⏹第二节电视新闻采访个性特征⏹第三节电视新闻采访的准备⏹第四节电视新闻现场采访第一节采访共性⏹一、采访的含义什么是采访?⏹采访是新闻工作者根据新闻线索或已发生的新闻事件,对新闻事实通过调查研究或是亲身体验等方式,亲历亲为的一种实践活动。
⏹二、采访的特性:(一)新闻性(二)时效性(三)广泛性(四)无止性(五)灵变性(突发性)⏹三、采访的目的和作用⏹新闻采访的目的就是核实已有的新闻线索是否真实,同时抓出新闻点,收集到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迅速地报道出去。
⏹传播信息交流信息沟通社会要求新闻工作者首先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善于在采访中核实其真假虚实,同时善于顺藤摸瓜挖掘新闻事实,在采访中了解新闻产生的原因、相关的背景和发展趋势,在采访中做到点面结合。
要求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善于抓此个新闻中主要或重要事实的收集,同时,要善于掌握全面概括性的材料,也善于抓典型和细节,力争做到对新闻事实全面、客观、立体化报道。
要求记者善于收集在这次采访中另外露出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线索或事实,同时,记者也要善于在有时间和方便条件的情况下,一窝端,收获二个或是多个新闻。
或者至少约好下一个新闻的采访时间和地点。
重要性体现:(一)获得原始一手材料。
新闻材料有一手和二手之分,也称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之分。
(二)发现新的新闻线索。
(三)核实新闻事实。
(四)建立新闻网络。
⏹四、采访方法⏹基本方式——访问⏹观察⏹体验⏹研究资料⏹具体方法——⏹座谈会(调查会)参加会议蹲点⏹体验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电话访问⏹网络访问个人面对面访问⏹五、采访心理分析⏹(一)采访交流的心理吸引因素:⏹相似因素⏹需要因素⏹对等因素⏹强迫因素⏹仪表因素⏹能力因素⏹(二)记者心理⏹自信力⏹心理调节⏹意志品格⏹应变能力⏹自我修养⏹(三)采访对象心理⏹采访对象心理分析——⏹合作者-- 需要信任善谈情绪⏹不合作者–谦逊紧张反感⏹影响采访对象心理因素——⏹社会群体心理影响⏹个性特征影响⏹记者能力影响⏹事实利害影响⏹(四)沟通心理的桥梁⏹寻找共同点⏹合格的对话者⏹平等交流⏹感情交流⏹适宜的时空⏹强硬采访的心理第二节电视新闻采访个性特征⏹一、现代的采集手段⏹二、形象画面的报道⏹三、特定的思维方式⏹四、综合的表现因素⏹五、特殊的工作方式:―采摄合一‖到―采摄分工‖的变化⏹六、复杂的工作环节⏹七、独有的采访形式:屏幕上用特定现场背景作衬托,直接传导形象。
电视采访要能够捕捉现场环境氛围中的信息。
电视采访要给人以没有摆布的真实感。
电视采访要以人的活动为主体电视采访要注意语言的口语话电视采访要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电视采访要注意记者采访的态度、语气、举止及外貌服饰第三节电视新闻采访的准备⏹一、全面准备理论准备政策情况知识心理事务⏹二、确定重点重点范围重点对象主要画面⏹三、背景研究广泛浏览分门别类综合分析消化吸收第四节电视新闻现场采访⏹一、选择采访对象有典型、代表性的采访对象权威性的采访对象当事人、知情人赢得采访机会独家采访⏹二、提问规律与方法:1、依据既定目的设问:问题有针对性问题有层次、问题有深度、问题有新意、问题有特点、2、依据采访对象设问:问题要因人而异、注意提问顺序、问题要有助于回忆思考、问题要有触发力、边问边听边思考3、设问的变通:开门见山与迂回提问、激将与反问、追问与停顿。
4、关于开放式问题与闭合式问题5、访问记录⏹三、电视现场采访(一)现场采访是指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对新闻的当事人或有关人士进行的采访活动。
其特点:采访过程公开化;纪实性和表现性兼容,纪实性是指把采访与传播融于一体,增强现场感和可信度;表现性是指充分调动声画兼备优势。
其作用:深化报道内容展现人物个性引发情感表达和共鸣⏹(二)现场采访设问要求:问题应是新闻报道的重点问题是思想内涵的拓展问题要具体、简短、客观注意问题的重复提问问题要能引发情绪、增强双向交流避免提问可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三)现场采访存在的问题:缺乏交流、缺乏尊重问题冗长问题有诱导性自问自答、角色错位缺乏主动、应变能力差⏹(四)现场―潜信息‖效应:非语言符号作用--包括人物的手势、动作、神态、表情、语气、语调。
选择好采访环境--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把握好采访情绪把握好体态语言⏹(五)采访方式座谈式、漫步谈话式、追随式、随意式。
(六)多技术环节配合(七)克服―前信息‖损耗第四章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第一节消息类电视新闻特性第二节消息类电视新闻采写编第三节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第一节消息类电视新闻特性一、特点:1、快速2、简短3、广泛4、鲜活二、创新意识1、独家新闻2、新闻由头3、新闻角度4、新闻立意5、表现手法三、报道形式1、口播新闻政令简讯2、图片新闻3、影像新闻4、字幕新闻第二节消息类电视新闻采写编一、电视新闻文稿的特征:图文并茂、视听兼备是电视新闻的基本特征。
电视新闻文字稿写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特征。
过去,由于电视新闻的前期采拍和后期制作配合不那么默契甚至有点脱节,曾出现过画面、文字―两张皮‖的现象。
因此,要更好地发挥电视新闻的优势,就必须明确电视新闻画面、文字与主题的关系。
电视新闻的画面和文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只有在服从和服务于电视新闻的主题下,才能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发挥出电视新闻图文并茂、视听兼备的整体功效。
电视新闻文字稿重要作用——构成电视新闻基本骨架、交待新闻背景、深化主题、挖掘思想等方面。
二、电视新闻文字稿写作要求:1、总体要求—为看而写,为听而写* 准确* 简练* 口语化(多写短句,克服欧式倒装句,―播者上口,听者顺耳‖ )* 注意与画面、同期声、现场音响的综合运用2、结构要求* 主线单一——要求电视新闻只围绕一个中心来写作文稿,层层深入,直到把问题阐述清楚为止。
* 构思新颖——要求电视新闻文稿的开头要写得引人入胜,中间穿插一些引起观众兴趣的背景、议论,适当设置一些悬念或展示一下新闻的中心主题要旨,以知识性、趣味性和接近性的东西吸引观众,结尾要注意进一步加强报道的感染力,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使电视新闻奇峰突起,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不断激发观众接受新闻的欲望,持续收视下去。
(美国著名记者斯诺曾说过:―新闻报道要使读者‗上钩‘。
‖就是说,新闻报道要吸引读者,正确引导读者。
)* 层次分明——要求在写电视新闻文字稿时,注意段落、层次和语句之间的过渡、照应与铺垫,使电视新闻具有主体感、纵深感,让观众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3、电视新闻文稿写作特色要求* 明确实在,听觉鲜明。
要提供鲜明的视听形象,使新闻事物实在化、具体化、形象化、立体化。
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记者和编辑在采摄编写工作时,尽量减少抽象、笼统、概括性的语言文字,多采用形象鲜明与画面匹配或逻辑性强的语言,表达、说明、阐释新闻事实,力求多用新闻事实说话,多用写实性文字。
* 注重细节描写。
要尽量采用具体生动活泼的细节来说明新闻事实,加深观众的视听印象。
细节描写可以放在导语部分,像特写镜头一样,以增强报道的立体感和现场感;也可以放在报道的主体部分,使之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还可以放在报道的结尾部分,让报道形成高潮,引起观众的回味与思索。
* 取材精练,篇幅短小。
首先要多搞一些―小口子‖新闻。
一条新闻只集中写一个问题或一个侧面,突破口小了,就容易写得集中,写得深刻,并且能够缩短报道篇幅。
再者,要精选事实,用最能反映主题思想本质的事实即―新闻核‖来说明观点。
要善于抓住―新闻核‖来写作文稿,就必须找出电视新闻中具有核心地位、鲜明特性和普遍意义的新闻事实。
在导语部分对其作初步交待,主体部分可以直接承接导语,比较详细地叙述核心事实,背景材料交待要尽量简略,事例不要重复,尽量使新闻核心事实部分突出出来。
其次,要节奏缓慢地反复输入,。
三、电视新闻文稿的内容组成:1、电视新闻导语是电视新闻开头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是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文字,概括新闻最本质的思想内容,从而引起观众的注意。
导语要求——* 开门见山烘托出最新鲜、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 简明扼要,中心突出。
导语要写得言简意赅,要选择最精彩、最重要的细节,突出一二个新闻事实,不要罗列过多新闻事实,不能面面俱到。
* 讲求新意,写出特点。
导语最忌老套,要力求新颖独到有特色。
* 具体形象,生动活泼。
要体现电视新闻导语声画并茂、视听兼备的优势,包括作为播音员、主持人出图像、念文稿、出镜导播和现场采访。
总之,导语不管怎样写作,最终目的是吸引观众往下看或听,故应不拘一格,变化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