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庸》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庸》有感
中庸所叙述的就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方法,那么何为中庸呢?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悲乐时心中是平淡的,所以是“中”。但若表现出来而有节制的,叫做“和”。中庸的根本即为中和。如果人人都做到“中和”,社会则井然有序,天下太平了。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到:“子张,子夏哪个更贤一些?”孔子回答到:“子张过分,子夏不够,过分与不够且不是一样。”显然,孔子遵循的就是中庸之道。所谓中庸之道,在我看来就是将万事万物分成三分:过,中,不至。遵循中和的境界,才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道。
中庸之本就是“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有一句俗语叫“聪明反被聪明误”,或许这就是对中庸最好的解释之一了。自以为聪明的人好走向极端,不知适可而止,不符合中庸之道。有些人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但毕竟欲望难止,最终只能放弃对中庸的选择。子路曾问老师什么是真正的强?孔子教导他:“强分为体力与精神两种,但真正的强却体现在精神上,而精神力量的强正体现在中庸上,体现在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摇。”如孔子所说的“中立不倚之道”。
要想成为君子,就要安于现状,不生非分之想。处于上位的人,不欺辱下面的人;处于下位的人不巴结上面的人。且要时时刻刻摆正自己的位置,这样社会上就不会有抱怨出
现。孔子曰:“君子立身处世就如同射箭,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怨自己箭术不够”。
我想,孔子之所以为圣人,便是在于他一生始终处于这中庸圈内吧!他所拥有几乎全部优良品质,虽不夺目,但始终不乏光耀。他面对弟子的过人或不及之处,能正确的对待,并不一味发扬长处,而正是忠于“不偏不倚”。面对才华横溢,不放弃收敛锋芒;面对勇敢,不放弃畏惧;面对矜庄,不放弃随和……我想,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就在于此。
中庸带给我更多的,就是“和”了。不偏不倚,不过也无不及,达到最好的状态,这就是“和”。这样的一种心态,就是平常心。生活中,面对过失,不过分埋怨别人,也不过分自责;面对荣誉,不过分张扬,也不过分低调;面对困难,不过分踌躇,也不过分淡定。万事适中,达到“和谐”的境界,这样天地万物会各安其位,正常运行。这是一种大智慧。
我认为中是好的,则合用,庸必然也应是好的,平常之为,淡然处之能培养良好心态,庸并非鼓励不求上进,而是在激进中寻求平衡,此又回到中,不可过也不可不及,是以中庸合用。联系自己将近五年的教师生活,我感觉教师确实应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学生的错误。
对学生来讲,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因为个体的差异,所犯的错误也是各种各样的,教师面对这些错误时,如果心态过急,难免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
度上不可避免地要伤害学生的学习创造性;而如果教师能一种平和的心态,冷静地分析一下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到出错的根源,教师也就不难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所以,我认为教师保持平和的心态是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有效改正所犯错误的关键所在。
《中庸》的深奥让我无法完全置身于内。我想,如果此生无法精通《中庸》将是我最大的遗憾。万物持中,这是做人的原则与处世的艺术。无论碰到什么事,拿出“中庸”,以不变应万变,这将是一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