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古南永)
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古南永)
![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古南永)](https://img.taocdn.com/s3/m/1abb5121dd36a32d73758100.png)
单纯的心
头脑与心灵
冷静的头脑
热忱的心
动与静
好动者云电风灯,嗜寂者死灰槁木。须 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的气象,才是 有道的心体。 (《菜根谭》)
多些兴趣、情趣、乐趣
有人抱怨生活的平凡乏味与艰难。但对 于每一个人而言,世界都是同一个,不 同的是各人的心。“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颗乐观而 且富于美感的心,能从最平凡的东西上, 发现美;也懂得利用身边平凡的东西, 创造美——兴趣、乐趣多了,心理困扰 自然就少了。
蔡元培论求学治学
不要积累负性情绪
及时小宣泄,避免大崩溃。 时常小小奖赏、犒劳自己,免得有大渴 求(难于满足,易生怨气)。 不要企图担当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
一些放松技术与方法
环境:宁静、安全。 体态姿势:平衡、舒适。 呼吸:深长、柔缓。 意识状态:简单、自然。 自我暗示:“我很放松”、“很平静”。
挫折归因与应对(续)
内因?——1)调整期望,淡泊一些。 2)提高素质,努力一些。 3)合理取舍,泰然一些。 4)“采用先进解码技术,超 强纠错!”少点无事生事,自寻烦恼。 养成良好的心理反应模式和合理的信念。
招式4、宣泄与转移
当暂时不够坚强,就要防止积郁成疾。 可以化悲痛为运动量,也可以化悲痛为 倾诉量——对自己(言语、日记)、对 信得过的人。 宣泄与转移要适度:不伤害自己和他人。 总之,给心灵一个出口,一条底线(不 伤害)。
山水变幻
青原惟信禅师:“老僧三十年前未参 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 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 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 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五灯会元》 卷十七) ——同样的山水,为何在禅师心里有这样 的变化?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https://img.taocdn.com/s3/m/36348ad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71.png)
青春期正处于儿童向青年的过渡阶段,是个体身心迅速成长、自我意识飞跃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
伴随着生理上的巨变,他们的心理也开始进入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这一时期,青少年时常会体验到独立与依赖、闭锁与开放、高傲与自卑、性需求与规范约束等许多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冲突使得他们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及行为问题。
因此,如何维护和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就成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并急需解决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生理因素、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
(一)遗传与疾病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遗传是保持生物性状的最普遍现象。
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和心理健康水平与遗传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尤其是神经活动的基本类型、气质、能力与性格的某些成分都受到遗传因素的明显影响。
唐氏综合征是最先得到证明的由常染色体的异常引起人类智力低下的例子。
相关研究表明,在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个体中,家族中有瘡病、活动过度、注意力不集中病史的人数所占比例明显更高。
国内的资料表明,多动症儿童的家庭成员中有多动症史的占13.6%。
对同卵双生子与异卵双生子或普通兄弟姐妹的比较研究发现,不同的心理行为受遗传制约的程度不同,如言语、空间、数学等能力的遗传一般要大于记忆、推理等方面的遗传。
除了遗传因素之外,细菌、病毒、大脑外伤、化学中毒、严重躯体疾病等都可能会导致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甚至出现心理障碍、精神失常。
有些生理疾病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影响可能是轻微的,如岀现易激惹、失眠、不安等,随着疾病的消除,这些心理症状也会完全消失。
但是,如果疾病持续发展,人的心理障碍也会进一步加剧,甚至会出现各种程度的意识障碍、幻觉、记忆障碍、躁动和攻击行为等。
(二)个体因素个体某些方面的囱素如外貌、情绪、性格、认知等都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通常外貌较差的个体,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个体,更容易感到自卑、焦虑、挫折,导致心理问题的岀现。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https://img.taocdn.com/s3/m/ac789cdf0242a8956bece479.png)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龙山县皇仓中学彭华芝世界已经进入知本时代,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要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人才,首先应有大批高素质的教师,因为教师素质的高低不仅决定着学生素质的高低,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对象、任务、手段等十分复杂,以及新时期赋予教师特殊的历史使命和重任,必然对教师心理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为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的整体素质难以发展到高水平,所以,当代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促进和维护教师心理的健康发展显得格外重要。
以下是我从教师自身和社会因素两方面来探讨促进和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方法。
首先是从教师自身方面来提高心理健康。
一、把握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指标,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河北师大教育系李建周教授在《教师心里训练》一书中,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与心理健康的一般原则,列出了教师心理健康的六项指标。
见下表: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指标编号指标分类心理特点列举1 身份认知自知身份和潜在优势、劣势2 教育心理环境教育观、心理环境的稳定、乐观性3 教育独创性独立、受暗示;果断、寡断;进取、畏缩4 教育焦虑排干扰、适应的焦虑水平5 教育关系心理关系、心理距离、心理气氛6 适应与改变应变能力、改造环境对照这些指标,客观、冷静的分析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正确认识自我,可以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还要学会悦纳自我。
即愉快的接受现实的自我,相信具有某些优势的自己只要努力,完全能和别人一样获取成功。
悦纳自我可以使自己保持信心,避免自卑、紧张或不安全感。
二、善待自己、善待别人。
中学教师在加强业务进修、科研创新和师德修养的同时,应提高心理保健意识和技巧,加强耐挫力的培养和锻炼,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对自己不苛求、对别人不妄想。
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减少对学生产生的烦躁情绪和过激言行,增强自信心、磨砺坚韧性。
不因他人的评价而影响自己的情绪,也没有必要为取悦他人而违心行事,积极善意地对待身边所有的人,善于在学生的点滴进步中体会快乐、从每一节好课中体验成功,心平气和、与人为善、积极进取、随遇而安,乐观地看待每一件事,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
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提升
![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a4b9e86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f.png)
心理健康的日常维护
保持积极心态
关注正能量,避免消极情绪
学会自我调节
控制情绪,保持平衡
寻求支持
与他人沟通,寻求帮助
心理健康的专业维护
心理咨询
专业心理师提供心理支 持 解决心理问题
心理治疗
心理医生协助治疗心理 疾病 如焦虑、抑郁等
如何选择心理健康专业服 务
考虑经验、资质和口碑 等因素
心理健康机构的介绍
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提升
汇报人:
时间: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简介 心理健康的维护 心理健康的提升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的挑战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01
第1章 简介
了解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指个体在心理、情感、社会等方面的 健康状态。重视心理健康是因为它关乎个体整 体健康。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相互 影响,互为条件。
参与文化活动的益处
传统文化与现代心理健康的结合
传统文化的价值
● 04
第4章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
身心健康的关系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身体健康会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 也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身体疾病可能导致 心理健康问题,反之亦然。保持身心平衡是维 护整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感谢观看
心理健康专业干预的 重要性
专业心理咨询、心理 医生治疗等
心理健康干预的方法和 技巧
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
心理健康问题的及时干 预对未来的影响
提升生活质量、减少复 发风险
心理健康问题的 恢复
心理健康问题的恢复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需要持续的治疗和管理。通过专业的康复支持, 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生活,提升生活质量, 重拾信心和希望。
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高频考点: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高频考点: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https://img.taocdn.com/s3/m/5b8707f9a300a6c30d229fd1.png)
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一)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的基本原则1.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片面追求成就、荣誉和利益。
2.躯体与心理相结合的原则规律生活、工作学习量力而行,避免躯体和心理过度疲劳和紧张。
3.科学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面对现实中具体问题和挑战要进行针对性的具体分析。
4.整体与差异相结合的原则发现自身与社会或他人之间的差距,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融入社会文化。
5.指导与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心理发展出现偏差时及时得到他人的指导,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与人为镜,互助互学。
6.发展与矫治相结合的原则发展中遇到挫折,并在挫折中学习。
矫治是心理挫折难以克服时的有效方法。
(二)心理健康维护与促进的实际措施1.树立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与价值观;2.保持与社会发展同步的生活节奏;3.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全的人格;4.规律生活,有效应对;5.积极锻炼,合理兴趣;6.自我觉察,善交朋友7.释放压力,定期放松特定人群心理健康的维护(一)儿童期心理健康维护的要点1.良好的家庭环境,温馨的亲子关系;2.满足孩子独立性的需要;3.尊重孩子的自尊心;4.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5.正面教育为主,合理引导为辅;6.学会交友,平等相处。
(二)青春期心理健康维护的要点1.认识青春期,了解性知识;2.学会控制情绪与行为;3.培养兴趣,拓展潜力;4.培养独立意识,学会和睦相处;5.尊重他人,增强自信;6.提供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三)妊娠期心理健康维护的要点1.认识妊娠期,了解胎儿保健知识;2.学会控制情绪;3.培养兴趣,提高抗压能力;4.与他人交流,分享自身感受;5.按时作息,合理营养;6.提供妊娠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四)更年期心理健康维护的要点1.认识更年期,了解更年期保健知识;2.学会控制情绪和行为;3.培养兴趣,提高抗压能力;4.鼓励交流,参与社会活动;5.积极锻炼,防病治病;6.提供更年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https://img.taocdn.com/s3/m/4fb03bcdd5bbfd0a79567380.png)
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理念与方法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取向1、什么是健康1948年,WHO的宪章: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
2、什么是心理健康(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3、心理健康的标准:(林崇德认为)(1)敬业;(2)乐群;(3)自我修养:正确评价自己、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具有自控力。
心理健康心理正常心理问题心理不健康严重心理问题疑似神经症神经症心理不正常人格障碍精神疾病4、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健康马斯洛说:“积极心理学应该探索生命中的积极力量,应该关注正常的健康人的优秀品质,关注那些优秀人物、成功人士的创造力、希望、智慧和精神。
”积极心理学之父、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在《积极心理学导论》(1998)中称:“当代心理学正处于一个历史转折的时期,心理学家有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使命,就是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令家庭幸福美满,使雇员心情舒畅,让公众称心如意。
”宣告了一个时代的来临。
5、习得性无助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
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
定义: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
是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6、解释风格定义:个体对成功或失败进行归因时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倾向,分为乐观解释风格和悲观解释风格两种类型。
启示:学生在校表现不好的解释:“不够聪明、不知努力甚至愚笨”等,这些消极悲观的解释风格,会让孩子心态沮丧,不能尽力去做某件事,更为糟糕的是孩子会将成人的解释纳入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自卑、低成就动机、低自我概念、消极定势、低自我效能感等,而他的坏表现也就慢慢变成了一种习惯。
第九章心理健康第五节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第九章心理健康第五节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https://img.taocdn.com/s3/m/3f179703312b3169a551a41b.png)
(三)特定人群心理健康的维护
心理健康与个体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生的不同阶 段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同,心理健康维护的要点也不同。尤其 在儿童期、青春期、妊娠期、更年期和老年期特别需要做好 心理健康维护。
3.妊娠期心理健康维护的要点 ●认识妊娠期,了解胎儿保健知识; ●学会控制情绪与行为; ●培养兴趣,提高抗压能力; ●与他人交流,分享自身感受; ●按时作息,合理营养; ●提供妊娠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4.更年期心理健康维护的要点 ●认识更年期,了解更年期保健知识; ●学会控制情绪与行为; ●培养兴趣,提高抗压能力; ●鼓励交流,参与社交活动; ●积极锻炼,防病治病; ●提供更年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2.躯体与心理相结合的原则:规律生活,合理膳食,积极锻 炼,按时作息。
避免躯体和心里过度疲劳和紧张,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同步发展,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基本措施。
3.科学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面 对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和挑战要进行针对性的具体分析,学会 延长避短,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和进步,是减少心理挫折的重 要策略。
5.老年期心理健康维护的要点 ●认识老年期,了解老年期保健知识; ●培养兴趣,老有所学; ●鼓励交流,参与社会活动; ●勤于锻炼,防治慢病; ●积极劳作,科学健脑; ●提供老年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要点总结: 1.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的概述(熟记) 2.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的阶段; 3.常见心理健康行为与心理障碍的评估方法(重点); 4.心理健康维护与促进的方法(重点);
1.儿童期心理健康维护的要点 ●良好的家庭环境,温馨的亲子关系; ●满足孩子独立性的需要; ●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正面教育为主,合理引导为辅; ●学会交友,平等相处。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增进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增进](https://img.taocdn.com/s3/m/ee9ec67458fb770bf68a5525.png)
3、社会环境的冲击:
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 全方面进入智能时代,许多人仍然持有 一种读书无用论。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 普遍,许多农村的青少年不愿意学习, 盲目追求那些不读书照样当老板,迎娶 白富美,登上人生巅峰的事例。
4、分配不均、待遇不公等直接诱 发了教师的不良情绪。
教师“罢课”事件、集体讨薪 源头:教师收入少
1、学校及教育行政领导应积极、主动维 护与增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①教育行政机构应设法协助教师解决物质 生活上的困难。物质生活不仅是教师成 长与发展基本条件,而且对教师的工作 情绪有重大影响。许多调查表明,教师 的心理冲突与情绪困扰,是与因物质生 活水平不高而不安心工作有关。
②增加教师进修机会及培训教师。进修
5、教育机构管理方面:
教育机构有义务从观念、制度、设施等方
面为教师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提供必要的条件。 但事实上,许多教育机构更注重教师的教学科 研、福利待遇等,对教师的心理素质缺乏关注, 对他们的负面情绪置若罔闻,致使教师的心理 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积累日久,形成恶 性循环。
6、教师自身因素:
教师自身的某些因素也是导致教师心
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如教师的角色意识 模糊,对自身角色缺乏认同,没有正确 的自我意识,对自己期望过高,而自身 的能力又有限,他们渴望在专业上有所 建树,但事实往往不如人愿。凡此种种 都很容易使教师陷入现实和理想的矛盾 之中。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使我 们的教师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卑、不 自在等。
然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 我们可以从工作、生活、周围环境等多 方面找到它的源头,对症下药。
一杯水的重量
启示: 我们应该将工作上的压力于下班时放
下而别带回家了,回家后应该好好休息, 明天再拿起压力,如此我们就不会觉得 压力的沉重了。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https://img.taocdn.com/s3/m/6dd943f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a.png)
通过评估和诊断,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通过评估和诊断,教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心理健康的评估与诊断
如焦虑、抑郁、自尊等自评量表,用于评估教师的情绪和自我认知。
自评量表
通过观察教师的行为和表现,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
观察量表
通过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
访谈量表
横向诊断
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发展性评估,了解其心理发展历程。
纵向诊断
综合诊断
结合横向诊断和纵向诊断,全面评估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问题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评估与诊断教师心理健康的干预与治疗
01
CHAPTER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促进职业发展
心理健康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职业竞争力,从而促进职业发展。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当运动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调整生活方式
03
CHAPTER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03
不断学习和提高
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教育领域的发展和变化。
01
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教师需要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
健康教育教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健康教育教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https://img.taocdn.com/s3/m/4376bc2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0e.png)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技能。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5. 请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心理健康宣传海报。
答案:设计一个心理健康宣传海报,可以包括以下元素:海报主题:心理健康宣传海报名称:健康心态,快乐生活海报内容:1.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强调心理健康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如学业、人际关系等。2. 心理健康维护与促进的方法:介绍一些简单实用的心理健康维护与促进方法,如运动、冥想、良好的睡眠习惯等。3. 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和应对:提供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和应对策略,如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等。4. 心理健康资源的提供:提供一些心理健康相关的资源,如心理咨询、心理课程等。5. 鼓励话语:鼓励大家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积极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增进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增进](https://img.taocdn.com/s3/m/59ee066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6.png)
教师⼼理健康⾮常重要。
因此,对教师⼼理健康的维护与增进,不仅仅是个⼈所思所为,应是教育界及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落实百年⼤计的根本体现。
⼀、⾃我修养的提⾼⾃我不仅在社会⽣活中为个体所关注,⽽且也是⼼理学重要研究课题。
在此主要涉及教师的⾃我认识与教师的⾃我职业观念。
(⼀)⾃我认识⼼理学研究发现,尽管许多⼈认为对⾃⼰是了解的,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很好地了解⾃⼰。
他们或是对⾃⼰估计过⾼,过于⾃信;或是对⾃⼰估计过低,过于⾃卑。
这两⽅⾯都会使⼈丧失适合⾃我发展和成功的机会。
因此,要学会从多⽅⾯、多途径了解⾃⼰,要学会从周围的世界中提取有关⾃我的真实反馈,避免由于⾃⼰的主观理解所带来的误差。
正确地对待⾃我是⼀⽅⾯,另⼀⽅⾯还要有接纳⾃⼰或⾃我接受问题。
⼀个缺乏⼀定程度的⾃我接受的⼈,绝不可能有其真正的成功与幸福。
⼈⽆完⼈,每个⼈难免存在⼀些不⾜和不完善的地⽅,例如:容颜、⾝材、才能及财产等。
⾃我接受就是既承认⾃⼰的优点,⼜接纳⾃⼰的缺点。
许多⼈出现⼼理问题或⼼理障碍,其基本问题就出在对“⾃我”的观念上:⼀种是认为真实的我不完美,因此排斥它,憎恶它。
他们想创造⼀个虚构的理想的⾃我来取⽽代之,结果反⽽使⾃⼰的⼼理受到伤害。
另外⼀种是过分夸⼤⾃我形象,认为⾃⼰是最完美的,结果傲视⼀切、有恃⽆恐,这样,在现实社会⽣活中就会到处碰壁,因⽽造成更深的⾃我伤害。
正确地处理好⾃我接受的主要⽅法是:⼀是,要有适当的抱负⽔平,尽可能使⾃⼰的能⼒与现实接近。
⼆是,社会⽐较的标准要⼴泛,避免⽤⾃⼰短处与别⼈的长处⽐,否则⾃⼰就会陷⼊更深的痛苦中去。
(⼆)⾃我职业观念教师的⾃我职业观念,指个⼈在教师这个职业中所体现出的态度。
⼀个⼈的⾃我发展是在具体的⽣活情境中体现出来的。
教师的价值就是在教育教学中体现的。
教师的⼼理健康只有在教师⽣活过程中,通过⾃⼰与他⼈的共同努⼒才能维护与增进。
具体应当做到:1.树⽴教师事业的信念你是否喜欢教师职业,会⼀⽣乐此不倦、安贫乐道,且深信教育对社会是有贡献的。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https://img.taocdn.com/s3/m/24881cc0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9.png)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教育质量和身心健康。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帮助维护和促进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
1. 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幼儿园应该提供一个友好、支持性的工作环境,让教师感到被尊重和被关心。
这包括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支持,以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
2. 增强自我意识:教师应该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感需求,并学会自我管理。
他们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放松练习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以保持冷静和专注。
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幼儿园教师应该与同事、家长和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
他们可以通过交流、分享经验和互相支持来建立信任和合作。
4.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教师感到无法应对工作压力或出现心理问题,他们应该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可以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教师应对挑战。
5. 接受培训和教育:幼儿园应该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帮助他们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学习应对压力和挑战的技巧。
6. 培养积极的生活方式:教师应该培养积极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的运动、充足的睡眠和定期的休息。
这些都有助于缓解压力和提高心理健康。
7. 关注个人成长:教师应该关注自己的个人成长,包括职业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
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满足感,从而增强心理健康。
总之,维护和促进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
幼儿园应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资源,帮助他们增强自我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寻求专业帮助、接受培训和教育、培养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关注个人成长。
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https://img.taocdn.com/s3/m/8b81478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b.png)
接受专业心理 咨询或治疗: 寻求专业帮助, 解决心理问题。
建立社会支持 网络:与家人、 朋友和社区建 立联系,获得 支持和帮助。
培养积极的生 活方式:保持 健康的生活方 式,如锻炼、 良好的饮食习 惯和充足的睡
眠。
心理健康的促 进策略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
针对不同人群, 提供针对性的 心理健康课程
寻求专业帮助:在需要时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获得专业的心理健康支 持和指导。
学会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
掌握自我调节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 保持积极心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 培养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
心理健康的维护策略
建立自我认知: 了解自己的情 绪、需求和压 力源,学会自
培训内容可以 包括情绪管理、 压力应对、人 际交往等方面
培训形式可以 多样化,如线 上、线下、团
体、个体等
鼓励学校、社 区和企业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
和培训活动
心理健康的促进策略
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和项目 建立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实施心理健康人才培养计划 制定心理健康政策和法规
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综合策略
加强对心理健康问 题的研究和评估, 为决策提供科学依 据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和资源建设
心理健康的未来展望
建立跨学科心理健康合作机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升心理健康研究和教育水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探索心理健康创新发展模式
研究和发展新的心理健康技术与方法
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高心理干预和治疗的精准度和效果
心理健康的维护策略
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与家人、朋友和社区建立联系,分享情感和压力, 获得支持和理解。
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https://img.taocdn.com/s3/m/753fa3b7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b.png)
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精神疾病,更是指一个人在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健康状态。
然而,由于生活的压力和快节奏的工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受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
因此,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变得至关重要。
首先,要维护心理健康,我们需要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
压力是现代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是如何应对压力却是我们可以掌控的。
一种有效的方法是通过锻炼来释放压力。
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内多巴胺和内啡肽的释放,从而提高心情和减轻压力。
此外,学会放松和休息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冥想、呼吸练习和良好的睡眠,我们可以恢复精力,减轻焦虑和疲劳。
其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互动。
积极的人际关系可以提供支持、理解和归属感,从而增强我们的心理健康。
与家人、朋友和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分享彼此的快乐和困扰,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加稳固的人际关系。
此外,参加社交活动和志愿者工作也是扩展社交圈子的好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与不同背景和经历的人们建立联系。
另外,培养积极的心态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
要培养积极的心态,我们可以通过感恩和乐观来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
每天写下几个值得感恩的事情,可以让我们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积极方面。
同时,我们也可以尝试将困难和挑战看作是个人成长和学习的机会,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它们。
此外,寻求专业帮助也是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一种罪恶或弱点的象征,而是一种常见的人类经历。
如果我们感到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我们应该勇敢地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可以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治疗,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最后,要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我们还应该注重自我关爱和自我成长。
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从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欲望。
禅宗意蕴与心理健康
![禅宗意蕴与心理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d43798224b35eefdc8d333e8.png)
心灵境界与心理健康
在某个高度之上,就没有乌云,那里的 天空是碧蓝的。 那,禅宗是什么高度?
佛教传说
王子乔达摩· 悉达多看到人世间的苦恼,产生慈 悲心。(慈:与乐;悲:分苦) 出家探求解脱苦恼的办法。 六年的历练。 菩提树下的觉悟——成佛。 初转法轮——首次传讲佛法。 自称“如来”,意为“得其所得是其所是如实 道来”。释迦牟尼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意为 “释迦族的圣人” 。
禅宗门径
禅宗强调“佛性内求”,强调“自悟”,要在 日常生活中随缘、无执,一切“放下”。马祖 道一说:“平常心是道。” 源律师向大珠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 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 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 人如是,同师用功否?”师:“不同。”曰: “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 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 也。”(《五灯会元》卷三)
中国式矛盾
林语堂在其《生活的艺术》中曾这样描 述某种中国古代文人:“所谓理想的哲 学家即是一个能领会女人的妩媚而不流 于粗鄙,能爱好人生而不过度,能够觉 察到尘世间的成功和失败的虚幻,能够 生活于超越人生和脱离人生的境地,而 不仇视人生的人。” ——这个分寸怎么把握?
对“一切放下”的两种把握
放下哪些?
但是,正如顺治的无奈,人生中有许多无法割 舍或难于抛弃的方面,因为那就是人生本身的 一部分。 生硬地遵守佛法,执着于佛法,还是“有执”, 还是未达佛法“无执”的化境。 《心经》:“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大般若经》:“一切法不生则般若生,一切 法不现则般若现。”
奥修的话
闻钟
唐•皎然
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https://img.taocdn.com/s3/m/6400bdc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7e.png)
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教育工作者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肩负着培养国家未来栋梁的使命。
然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压力常常较大,身心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首先,教育工作者应关注自身心理压力的来源。
教师工作中的压力往往源于学生表现、家长期望、学校和社会对教师的评价等多重因素。
为了维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审视这些压力的来源,并找出针对性的缓解策略。
例如,学生评价过低可能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专业发展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以减轻这种压力。
其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教师常常需要与学生、家长、同事等各方面的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学生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减轻工作压力。
而与同事之间的良好关系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合作机会。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多参加教育研讨会、教师社群等活动来建立和维持这些人际关系。
此外,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来缓解工作压力。
教师的工作往往要求长时间面对学生,心理疲劳不可避免。
在课余时间,教育工作者可以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爱好,例如读书、运动、旅行等,以分散注意力、放松身心。
这些兴趣爱好不仅可以提供一些离开工作的喘息机会,还能为教育工作者带来快乐和满足感。
此外,教育工作者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积极的态度。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教育学生成为有价值观的人。
然而,教学中常常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学生的进步和变化也需要长时间的培养。
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不要过于强求,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潜力,只需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关怀。
同时,教育工作者也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付出是有意义的,尽管收获不一定立竿见影。
最后,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借助心理健康辅导和专业援助来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并不少见,因此,一些学校和机构提供了心理辅导服务,帮助教育工作者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效果二:A型、C型性格
A型性格:事业心强,期望高,工作努力;争 强好胜,难容异己;讲话做事讲求效率,求胜 心切,缺乏耐心。
C型性格:对别人过度顺从、迁就,原谅有些 不该原谅的行为,尽量避免冲突,自我克制, 压抑和忍耐负面情绪。
——观察表明,A型性格易得心脏病,C型性格 易得癌症。
人的主动性
心灵的力量
——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 古南永
环境、生理与心理
环境
生理
心理Biblioteka 先天潜能与禀赋 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与特征
本能 气质 需要、动机 认知 情绪情感 意志 意识状态 素质、才能 性格
心理的特点
1)内隐性(行为:外显)。 2)主观性:个人体验。 3)普遍性:没有人是“外行”。“人人都
是心理学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学。” (弗洛姆)
山水变幻
青原惟信禅师:“老僧三十年前未参 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 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 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 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五灯会元》 卷十七) ——同样的山水,为何在禅师心里有这样 的变化?
不二法门
不合理信念
1、绝对化:就要这样!没有通融余地。 2、以偏概全:1)一点不行,全面完了。
2)一步不行,全局完了。 3)一时不行,永远完了。 3、完美主义:要完美无缺,无可挑剔; 要得到所有人的好评。
完美主义的后果
更努力,更成功? 苛求自己,活得累。难有成就体验和满
意感。 对人苛刻,尤其对“自己人”。 活在别人的评价下。
应当关注的异常状况
日常心理机能的失调,如失眠、难于集 中注意。
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如持续的情绪
低落或亢奋。 社会适应不良,难于相处,影响他人的
正常生活。
需要关注的一些人
生活中遭遇重大负面事件。 性格封闭孤僻,或严重自我中心,缺乏
亲密关系和交流。 生活单调,兴趣、情趣、乐趣少。 幼稚、脆弱,适应、承受能力差。 流露出极端想法。
有“心”的后果(续)
3)有心理贮存,就有负累,就有积郁成 疾之可能。 ——莎士比亚:“一个人思虑过多,就会 失去做人的乐趣。” ——庄子:“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 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心理的生理效应(心身反应)
心理活动离不开其生理基础,也必有 其生理效应。如:
压力——紧张、应激,神经系统警醒、 兴奋——呼吸与心跳加速、血压增高、 肾上腺激素 分泌增多——体内肝糖大量 转化为葡萄糖充实到血液中,以提供能 量——血糖上升——感觉不饿,无食欲。
三方面因素:1、生理;2、环境;3、已 积累成的心理内容。
1、生理因素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激素 循环、消化等系统:如血糖
2、环境因素A:个人生活
学业,就业。 生活压力,如经济困难。 人际关系,婚恋。 突发事变:如伤病、家庭变故。
2、环境因素B:社会因素
工业化,城市生活:光;声;空气污染。 ——对作息本能的干扰。
维摩会上,三十二菩萨各说不二法门。 文殊曰:“我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 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菩萨入不二法 门。”于是文殊又问维摩:“仁者当说 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维摩默然。 文殊赞曰:“乃至无有语言文字,是菩 萨真入不二法门。”(《五灯会元》卷二) —— 一默如雷?
心理相关因素
刺激s
反应 r
社会转型:商业社会,市场竞争。 ——身份、职业、福利等的不确定状态。 ——消费欲望激发与人际比较。
信息社会,过度用脑。 ——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缺乏舒缓。睡眠不足。 ——慢性疲劳综合症。
3、已积累的心理内容
有“心”的后果:
1)有记忆、才智的积累,个人有了丰富 的内心生活,社会有了文化的积淀。
2)心如水库,可容纳、缓冲、化解不良 刺激。一种胸襟: 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合理的信念
人非圣贤,不可强求绝对。法国作家雨果说: “不犯错,那是天使的梦想;少犯错,这是人 间的法则”。
尽力而为,做到问心无愧即可,不跟自己过不 去。清代金缨说: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 心。
全面、长远地看问题。有时,如英谚说:Time is a great healer, it heals all sorrows. 很 多问题的积压,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它的解决,也是“化冰三尺非一时之热”。
应激的积极作用
激发人的潜能,使人更能应对某种刺激、 挑战。大多情况下,人性趋乐避苦,好 逸恶劳,很有惰性,不激不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 人说,“不幸”是世间最好的大学,虽 没人报考,但它年年招生。能毕业的, 都是强者。
应激的消极影响
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心理活动带来的假信息 (高血糖)使神经中枢产生能量充足、不需进 食的感觉,因而影响食欲,体内能量消耗得不 到补充,人会消瘦;
心理问题的自我应对
“内功”——人生观,性格。 “招式”——心理行为策略。
神经的兴奋-抑制机能失调,易失眠、神经衰 弱;
内分泌机能失调,免疫力下降,更易得病。 过度应激状态下,行为容易失误、失常; 持久的消极情绪体验,影响对人生的热情。
长期效果一:相由心生
长期应激——中枢神经应激、兴奋—— 皮肤神经末梢紧张——毛细血管收缩, 血流变缓或阻滞——皮肤得到的氧气等 供给减少——色素沉积,肤色变深,产 生斑迹;皮肤干燥、萎缩、起皱、疏松、 枯黄、失去光泽。
刺激
反应
心不能改变外界刺激,但可影响反应:“采用
先进解码技术,超强纠错!”——在同样的情景 里,因为“心”不同,反应不同,结果就不同。 所以有人说:心态影响行动,性格决定命运。
世事与心事
客观事件
心理事件
影响人的感受的,不是外在客观事件, 而是当事人对事件的感知、判断和评价, 而它又取决于性格与观念。
心理健康的三大标准
1、结构、内涵标准: 内在要素健全,结构完整,和谐统一。
2、功能标准: 良好地适应环境,包括社会适应,有胜任生活 角色的能力。
3、发展标准: 心理行为与年龄等人生发展阶段协调。
心理健康是相对的
白
純白
健康 (保健)
淺灰色
心理困扰 (自我调节)
深灰色
心理问题 (心理辅导)
黑
純黑
精神病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