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医疗诊疗流程规范

合集下载

医疗服务工作流程及内容

医疗服务工作流程及内容

医疗服务工作流程及内容一、诊断与治疗流程1. 患者预约首先,患者需要提前预约医疗服务。

预约可以通过电话、在线预约系统或者医院前台窗口等方式进行。

在预约时,患者需要提供个人基本信息以及就诊目的和症状描述。

2. 接待与登记患者到达医院后,会由前台接待员进行登记入院。

患者需要提交个人身份证明文件,并填写一份问卷调查表,这些信息包括患者个人基本信息、就诊目的、症状描述等。

3. 医生就诊患者登记入院后,将被安排见医生。

医生将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诊断,根据患者的描述和症状进行初步诊断。

医生可能会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一些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或者影像学检查。

4. 制定治疗方案诊断完成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理疗等多种方式。

医生将会向患者解释治疗方案的内容、风险和可能的效果。

5. 治疗执行根据医生的治疗方案,患者将会被安排执行相应的治疗措施。

在药物治疗时,医生会开具处方并告知患者用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在手术治疗时,患者需要在手术前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之后进入手术室执行手术;在康复理疗时,患者将会被安排进行一系列的康复训练。

6. 随访与检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和检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疗效和病情改变。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定期复诊,抽血、拍片或者做其他相关检查以跟踪病情。

7. 结果评估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医生将进行结果评估。

针对不同的治疗方式,医生有不同的评估标准,包括病情缓解、治疗效果、并发症等。

8. 治疗总结患者治疗结束后,医生将对治疗过程进行总结并给出建议。

医生会向患者说明治疗的效果、注意事项以及可能的预后,同时也会告知患者如何自我管理和预防。

9. 随访管理治疗结束后,医生将进行定期的随访管理,以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随访计划,并根据需要进行干预和指导。

二、常见医疗服务内容1. 门诊服务门诊服务是医院提供的最基本的医疗服务之一。

医疗机构服务规范、诊疗服务规范、文明服务规范

医疗机构服务规范、诊疗服务规范、文明服务规范

医疗机构服务规范、诊疗服务规范、文明服务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市属各医疗机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素质,推进以病人为中心、创优质服务工作,特制定医疗机构服务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指导中心各医院各类工作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思想行为和服务工作的准则。

第二章各类工作人员服务规范第三条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以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为已任,把病人利益放在首位,为解除病人疾苦而尽心尽责。

第四条患者至上,热情服务。

对待病人一视同仁。

第五条文明行医,礼貌用语,仪表端庄,举止大方,对病人有爱心,对工作有责任心。

第六条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乐于奉献,不谋私利。

加强修养,严于律己,在医疗活动中,坚持实事求是。

合理收费,自觉维护国家、集体和病人的利益。

第七条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工作制度。

第八条同行同事之间,互尊互学,团结协作,互相支持,维护集体荣誉,维护行业形象。

第九条开拓进取,钻研技术,博采众长,精益求精。

严谨求实,奋发进取,不断汲取新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第十条按规定着装,佩戴工牌,衣着整洁。

第十一条恪尽职守,遵时守责,准时到岗服务。

第十二条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工作认真,检查及时准确,操作周密细致。

爱护仪器设备及一切公共财物。

第十三条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兑现服务承诺,落实便民措施,为病人排忧解难。

第三章医师服务规范第十四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认真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病人服务,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方便病人就医。

第十五条关心、爱护、尊重病人,不泄露病人的隐私,自觉维护病人的合法权利。

第十六条严格依法执业,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及医疗工作制度,积极预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对已经发生的医疗差错事故,按规定程序及时报告。

第十七条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及时抢救急、危重病人。

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各负其责,把好医疗服务质量关,做到及时准确地记录病历等医疗文件。

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改善医疗服务的通知(2021)

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改善医疗服务的通知(2021)

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改善医疗服务的通知(2021)各县(市、区)卫生健康局,济宁高新区发展软环境保障局、太白湖新区社发局、济宁经开区软环境发展局,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省驻济医疗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家卫健委《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405号),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关于开展不合理医疗检查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175号)有关要求,有效解决看病就医中“重复挂号、看病等候时间长、检查检验结果慢、医生问诊时间短”等热点难点问题,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周全、更贴心、有温度的医疗服务,现就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改善医疗服务等有关工作通知:一、简化就诊流程,提升诊疗效率1.建立门诊“全程诊疗便民服务”制度。

患者就诊当天无法取得检查检验结果的,由接诊医师为其进行复诊预约,保证复诊就医需求。

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完善多学科联合门诊(MDT)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挥全科医疗作用,由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诊疗方案,提供用药指导,缩短诊疗时间,减少患者重复挂号。

到2021年底,三级综合医院、二级综合医院多学科门诊开设分别不少于20个和10个。

鼓励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建立门诊会诊转诊机制,对患者所患疾病涉及同一院区、同一科室的,通过会诊转诊由医疗机构内部协助诊治,避免患者重复挂号。

2.提供网上预约精准服务。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整合打通网站、移动终端(APP、微信等)、自助设备等各类服务终端,加快实现号源共享,精准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

其中三级医院预约时段要精确到20分钟,二级医院精确到30分钟。

同时大力推动各类检验,检查项目预约服务,避免因门诊二次预约导致重复排队的情况,缩短患者预约后在医院等候时间。

3.优先保障分级诊疗预约转诊。

优先向医联体、医共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预约诊疗号源,推动基层首诊、畅通双向转诊、集中解决“挂号难”问题。

基本常规诊疗经过流程

基本常规诊疗经过流程

太原九龙泌尿外科医院根本医疗流程根本医疗流程本流程依据医疗惯例接诊程序设计,合用于医院平时标准化医疗效力培训、运作、指导。

一、医疗行为准那么·以病人为中心,医患合作,“一对一〞同等交流;·以主诊为中心,首诊负责,各科配合,流程运作,标准医疗;·博爱行医,诚信待人,真挚效力,体谅关爱。

·交流“五不〞:与患者谈话中,不讲不文明的僵硬话、不讲与病没关的题外话、不讲不留余地的过头话、不讲不管结果的刺激话、不讲不负责任的谈论话。

·三个“留神〞:留神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变化、留神他们对疾病认识和治疗的希望、留意自我情绪控制和态度。

·“六心〞效力:听主诉及解说耐心;察看、检查仔细;语言上贴心;主动帮热情;询问上爱心;行为表达责任心。

二、医疗效力模式·链式效力:成立环环相扣的“健康家产〞医疗效力链,全程导医,全程陪护,链式服务。

·行为模式:如图示〔附 1〕三、医疗责任与义务1、责任:所有医护人员在医疗效力过程中,均负有医疗质量安全责任;负有医院文化流传、医疗效力宣传、品牌形象保护与推行责任;负有保护医院及社会全局利益和患者合法权益之责任。

2、义务:所有医护人员在医疗效力过程中一定对患者执行“察看、注意、见告〞等法律义务,为患者供给满意的人文关怀效力。

此中:·察看:认真察看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详细记录病情变化与病历,实时剖析处理。

·注意:医师不可以只限于惯例工程检查,同时一定注意患者特别病症、体征的专项检查。

不可以只是只听主诉,只限于单病种诊断,要提高对疾病鉴识诊断水平。

·见告:惯例检查、治疗、手术早先见告;病情变化、特别处理、治疗方式早先见告;危大病人急救治疗要早先见告患者家眷确认、署名。

3、岗位责任分工(1〕导医·前台导医:负责迎宾、咨询、推介、指引、登顾虑号。

·专科导医:负责招待、分诊、介绍医师、医疗效力〔陪护〕。

制定临床路径与规范诊疗流程

制定临床路径与规范诊疗流程

制定临床路径与规范诊疗流程临床路径与规范诊疗流程的制定在现代医疗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可以提高医疗质量,还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医疗效率。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临床路径与规范诊疗流程的制定和应用。

首先,临床路径的制定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合作,提高医疗效果。

临床路径是一种基于证据的指导方案,其中包含了特定疾病或手术的全程管理流程。

通过制定临床路径,医生可以根据最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和规范的诊疗方案。

患者也可以通过临床路径了解自己的疾病治疗过程和预期效果,从而更好地参与决策,增强治疗的依从性。

其次,规范诊疗流程的制定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下,医生常常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个人偏好来制定诊疗方案,导致同样疾病的患者可能会接受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而规范诊疗流程的制定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通过整合全球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专家共识,为医生提供科学、有效的诊疗指南。

这样一来,医生可以更加客观地选择适合患者的检查和治疗方法,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此外,临床路径和规范诊疗流程的制定还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临床路径的制定可以帮助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减少医疗错误的发生。

规范诊疗流程的制定可以确保医生按照最佳实践进行诊疗,减少因医疗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不良事件。

此外,临床路径和规范诊疗流程的制定还可以促进医疗团队的协作和沟通,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然而,临床路径和规范诊疗流程的制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临床路径和规范诊疗流程的制定需要基于大量的研究和证据,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其次,临床路径和规范诊疗流程的制定需要医疗机构和医生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否则很难实施和执行。

最后,临床路径和规范诊疗流程的制定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和患者需求。

综上所述,临床路径与规范诊疗流程的制定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和提高医疗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合作,提高医疗效果;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医疗过程全程规范化管理

医疗过程全程规范化管理

管理资源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挑战
管理资源不足,如人力、物力、财力等,难以满足医疗过程全程规范化管理的需 求。
解决方案
合理配置管理资源,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管理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管理环境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挑战
管理环境复杂多变,如政策环境、法 律环境、社会环境等,对医疗过程全 程规范化管理带来不确定性。
解决方案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健 全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环境,提高 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
05
医疗过程全程规范化管理的案例研究
案例一:某医院医疗流程优化实践
总结词
通过医疗流程优化实践,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详细描述
某医院针对医疗流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优化措施,包括简化就诊流程、优化科室协作机制、加强医疗 文书管理等,有效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制定管理措施
针对医疗过程的不同阶段,制定 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规范。
建立管理组织
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
负责医疗过程全程规范化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组建专业的管理团队
由医疗专家、管理人员和相关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的管理工 作。
明确管理职责与分工
确保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和各部门的密切配合。
实施管理措施
医疗信息管理
医疗信息标准化
制定医疗信息标准,实现医疗信 息的共享和互操作。
医疗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完善的医疗信息系统,提高医 疗信息的管理和使用效率。
医疗信息安全管理
确保医疗信息的安全和隐私保护, 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医疗人力资源管理
医护人员培训
为医护人员提供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医护人员绩效管理

急诊科医疗服务与处理流程制度

急诊科医疗服务与处理流程制度

急诊科医疗服务与处理流程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急诊科的医疗服务与处理流程,确保患者能够及时、科学、规范地接受急诊医疗服务。

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医疗行业标准和医院内部管理规定进行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急诊科的医疗服务与处理流程,全部急诊科医务人员、护理人员以及相关支持人员必需遵守本制度。

第二章急诊科医疗服务流程第三条急诊接诊与分诊1.患者到达急诊科后,由接诊人员进行初步登记,核实基本信息。

同时接诊人员应尽量安顿患者及其家属,供应必需的心理支持。

2.接诊人员依据患者病情的严重性和特征,进行初步分诊,并布置就诊优先级。

3.急诊医生依据分诊结果,对患者进行进一步评估、诊断和治疗。

4.如有需要,急诊医生可以请示主治医生或专家,进行会诊和协商治疗方案。

第四条医疗诊断与治疗1.急诊医生应依据患者病情,及时进行必需的辅佑襄助检查,如试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2.急诊医生应订立认真的诊疗计划,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并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

3.急诊医生应及时采取必需的治疗措施,包含予以基础治疗、急救措施等,确保患者病情的稳定。

4.急诊医生在进行诊疗过程中,应依照医疗操作规范进行,注意操作技巧和感染掌控。

5.急诊医生应及时记录患者诊疗的认真信息,包含病情察看、治疗措施、用药情况等。

第五条医疗评估与转诊1.急诊医生应依据患者病情的变动,进行定期或需要时的评估,确保治疗效果的及时掌握。

2.急诊医生在评估结果表明需要转诊的情况下,应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布置转诊事宜。

3.急诊医生应与转诊医院的医生进行沟通,供应完整准确的病情资料和转诊看法。

4.急诊医生应填写好转诊病历和转诊同意书,并征得患者本人或家属的同意。

第六条医疗质量掌控与安全管理1.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急诊科医疗质量掌控与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质量。

2.急诊医生应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范,依照规定使用医疗设备和药品,确保操作安全。

标准化肝病全程管理制度

标准化肝病全程管理制度

标准化肝病全程管理制度一、背景肝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包括肝脂肪变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等多种类型。

随着生活方式不健康和饮食习惯改变,肝病的患病率日益增加,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规范肝病患者的管理,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情的进展及复发率,我们制定了这一份标准化肝病全程管理制度。

二、管理目标1. 提高患者对肝病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自我管理意识;2. 提高患者治疗遵从性,减少治疗中断和拖延;3. 规范诊疗流程,提高治疗效果;4. 降低病情的发展和复发率;5.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管理流程1. 患者确诊首先,患者需经过具备相关资质与技术的医疗机构的检查和确诊。

检查项目包括肝功能检查、肝脏影像学检查、病因学检查等,确诊后患者与医生进行治疗方案制定等交流。

2. 患者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医生针对患者病情、年龄、病史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需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适当的运动等内容。

3. 严格的药物管理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必要的药物处方,并要求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医生需要对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进行告知,并定期进行随访和检查。

4. 定期复诊患者需要定期回医院进行复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进行调整,确保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5. 患者教育与康复医生需对患者进行相关的肝病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

同时,医生需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指导,帮助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6. 遵从性管理医生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生活状态,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提高患者的遵从性。

7. 管理评估定期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修改和完善管理制度。

四、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1. 临床路径制定根据不同类型的肝病,制定相应的临床路径,明确每一步的治疗和管理措施。

2. 基本建档建立患者的基本建档信息,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用药情况等。

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及具体实施办法

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及具体实施办法

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首诊负责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首诊负责制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

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首诊医师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诊治患者,而应及时到岗、热情接待、详细检查、认真书写病历、提出诊断和处理意见。

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第二章实施办法第二条、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积极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第三条、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第四条、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实施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医院条件所限或患者家属要求,需要转院者,首诊医师应详细交代病情,书写记录,并由患方签字。

第五条、急诊科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如会诊意见不一致,不能决定收住病房,由急诊科主任裁决,如果急诊科主任不在或裁决有困难,正常工作时间由医务处裁决,夜班或节假日由总值班裁决,仍有困难时请示值班院长或医疗院长。

在未做出裁决前,由急诊科室负责诊治,不得推诿。

1第六条、凡属涉及多学科的危重抢救患者,相关科室必须以患者为中心,协同抢救,不得推诿,不得擅自离开,各科室所做相应检查及处理应及时记录。

首诊科室在抢救过程中始终负责患者生命体征,并起主要协调作用。

第三章附则第七条、医务处负责对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

第八条、违反该制度,造成差错、纠纷、事故,使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受到威胁,医院利益受到损失,或者医院声誉受到损害者,报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处理,视情节轻重,可给予通报批评、警告、记过等处分,并酌情停止医疗工作。

全程医疗质量管理

全程医疗质量管理

建立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
建立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
鼓励医务人员积极报告医疗安全事件,确保事件得到及时、准确的上报。
完善医疗安全事件处理流程
建立科学、高效的医疗安全事件处理流程,确保事件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减少损害。
加强医疗安全事件分析和整改
对发生的医疗安全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和教训,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防止类似 事件再次发生。
鼓励创新和探索
鼓励医务人员勇于创新和探索,尝试新的医疗技术和管理方法,为医 院的医疗质量改进注入新的活力。
谢谢聆听
针对各类医疗技术操作,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确保医护人员能够 正确、规范地执行各项技术操作。
建立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医疗过程中的风险管理,预防和减少 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队伍建设
01
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
在医院内部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医疗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
05 患者满意度提升
优化患者就医流程
简化挂号流程
通过线上预约、自助挂号 等方式,减少患者现场等 待时间。
优化诊疗流程
合理安排医生出诊时间, 减少患者等待和奔波。
完善检查流程
提供一站式检查服务,缩 短检查等待时间。
加强医患沟通和互动
提高医生沟通技巧
培训医生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 以便更好地与患者沟通。
通过定期开展医疗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医务人员 充分认识到医疗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安全防范意 识。
强化医疗安全知识培训
针对不同岗位和专业的医务人员,开展相应的医 疗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其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3
加强医疗安全实践演练

医院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医院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医院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一、总体概述医院全程医疗质量控制(Total Quality Control, TQC)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以全院为整体、以全员为参与者,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工程技术控制患者全程诊疗的质量活动。

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医疗质量、安全和效益的的提高,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本文将针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制定出一份实施方案,旨在建立一个全面、全员参与、高效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防止发生医疗事故,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水平。

二、基本原则1. 大力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2. 建立全员参与的管理体系,实现全程质量控制着重质量溯源和事故预防。

3. 强化医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医学伦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4. 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质量管理,非必要情况不使用手工记录。

5. 同时务求在质量管理中实现经济转型,减少浪费,提高效益。

三、具体实施(一)医院领导班子的承诺1. 确认医院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的重要性2. 确定制定方案的时间周期和整体目标3. 确定重点和治理方向4. 关注医院的经济、社会和法律责任5. 确定实施时间表和时间节点(二)医疗质量信息化平台的建设1. 以时间和地点为基础建立医疗质量信息化数据库。

2. 建立医疗质量信息化顾问组,对各个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和维护。

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和机密性。

3.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等)实现医疗质量控制的全程信息化追踪。

(三)患者投诉处理与治理1. 对医疗事故、不良事件和医疗纠纷的管理和处理。

2. 提供及时有效的投诉处理机构,使患者有信心在医院就诊。

3. 采用定期分析和改进,不断改进和提高处理和治理工作的效能和效果。

(四)医疗质量管理与检查机制1. 安排专业人员对医院各个环节进行全系列监管和评估,找出隐患。

2. 采取全面、多角度、多元化的手段进行质量检查,以保证质量标准的全面到位。

医疗就诊流程规范制度

医疗就诊流程规范制度

医疗就诊流程规范制度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院的医疗就诊流程,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高效和质量。

适用范围包含全部就诊患者及医务人员。

2. 诊疗预约和挂号流程2.1 网上预约患者可通过医院官方网站或移动电话应用程序进行网上预约。

具体步骤如下:—登录医院网站或应用程序,进入预约挂号系统;—选择就诊科室和医生;—选择就诊日期和时间;—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包含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提交预约申请后,确认预约信息并等待系统反馈。

2.2 现场挂号患者也可选择现场挂号。

具体步骤如下:—前往医院就诊大厅或挂号窗口;—填写挂号登记表,包含个人基本信息、主诉等;—提交登记表,获得挂号序号和就诊卡。

3. 就诊前的准备工作3.1 就诊前检查在进行某些特定检查或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相关检查。

具体步骤如下:—预约相关检查时间;—携带医生指定的检查项目,包含病历、化验单等;—依照检查项目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和地方完成检查。

3.2 就诊前注意事项•预约就诊的患者应提前到达医院,办理挂号手续;•携带相关证件和就诊卡;•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准备好干净的衣物;•如需禁食或特殊饮食准备,应在医生引导下进行。

4. 就诊流程4.1 候诊患者办理挂号手续后,依据医院的候诊系统,在等待区等待就诊,注意维持秩序。

4.2 接诊当患者的就诊号码显示在候诊区的屏幕上时,患者前往指定就诊科室或医生办公室。

4.3 问诊与初步诊断医生对患者进行认真询问病情和病史,并进行身体检查。

医生依据患者的症状,初步推断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并供应相应的医疗建议。

4.4 诊断和治疗方案订立医生依据初步诊断结果,订立认真的治疗方案,包含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病愈措施等,并向患者解释治疗方案的原理和可能的风险。

4.5 特殊检查和手术布置对于需要特殊检查或手术的患者,医生会布置相应的检查或手术时间,认真解释注意事项和准备工作。

4.6 沟通和知情同意医生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解答患者的疑问,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就诊流程规范制度

就诊流程规范制度

就诊流程规范制度1. 绪论本规章制度旨在规范医院的就诊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确保医院运行的顺畅和效率。

2. 就诊前准备2.1 患者预约挂号:患者应提前电话预约挂号,预约挂号受理时间为每天上午8点至下午4点。

预约时需供应姓名、联系方式、病情描述等信息。

2.2 就诊卡办理:新患者需要办理就诊卡,患者需供应身份证明、联系方式等相关资料,并按规定缴纳相应费用。

2.3 病历整理:患者就诊前应将历次病历、检查报告、就诊卡等资料整理齐备,以便医生全面了解病情。

3. 就诊流程3.1 候诊区等待:患者按预约时间前往医院,在候诊区等待。

请患者保持安静,遵守医院的公共秩序和卫生规范。

3.2 医生接诊:医生依照预约时间接诊患者,患者应搭配医生的询问并供应真实详尽的病情描述。

3.3 体格检查:医生依据患者病情需要进行体格检查,患者应乐观搭配。

3.4 辅佑襄助检查:依据需要,医生可能会布置患者进行血液、尿液、影像等辅佑襄助检查。

3.5 医生诊断和治疗方案:医生依据患者病情,提出诊断和治疗方案,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和协商后,由患者确认。

3.6 就诊结束:医生依据治疗需求予以患者相应的处方、医嘱等,并告知患者如何复诊或察看,帮忙患者顺利离开医院。

4. 门诊结算与费用4.1 患者结算:患者应当将就诊费用结清并取得发票后,方可离开医院。

4.2 门诊费用:门诊费用应依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收费,患者需自行承当门诊费用,并依据个人医保或商业保险情况进行报销。

4.3 特殊费用处理:对于部分特殊检查、治疗等费用,医院可依据不同情况要求患者供应担保或预付定金。

5. 临床路径管理医院将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科室特点,订立相应的临床路径管理,确保患者能够得到规范、高效的医疗服务。

6. 就诊须知6.1 就诊时间:医院的门诊部门工作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8点至下午5点。

6.2 患者权益:医院将保障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安全权和隐私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患者合法权益。

患者入院接诊流程及规范sop

患者入院接诊流程及规范sop

患者入院接诊流程及规范sop
患者入院接诊流程及规范SOP
I. 目的
确保所有入院患者能够得到高质量、及时、有序的医疗服务,提高就诊效率,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权益。

II. 范围
适用于所有门诊患者入院就诊的流程。

III.职责
1. 门诊医生:负责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决定是否需要入院治疗。

2. 护理人员:负责引导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安排病房,并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3. 行政人员:负责审核患者入院资料,统筹安排病房分配。

IV. 流程
1. 门诊就诊
患者先在门诊挂号、就诊,由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

2. 决定入院
如果医生诊断需要住院治疗,告知患者办理入院手续。

3. 入院登记
患者持相关证件到住院办公室办理入院手续,出示医生开具的入
院证明。

4. 病历建档
住院办公室工作人员为患者建立病历档案,安排住院科室及病房床位。

5. 安排住院
护士为患者安排好病房床位,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6. 入院检查
根据医嘱,为患者安排入院所需的相关检查。

7. 住院期间
患者遵照医嘱在病房内住院,医护人员负责患者的诊疗和护理工作。

8. 出院
治疗结束后,医生根据情况决定出院。

办理出院手续,结清费用。

V. 记录
所有患者的入院和出院记录均需详细存档备案。

VI. 附件
无。

医院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3篇)

医院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3篇)

医院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不断发展,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

一、指导思想(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

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

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范本)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各种医疗技术把关制度,如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的人员组成可分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和专家教授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

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

其职责分述如下: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

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校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

(6)、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修定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交院长办公会审议。

门诊就医流程管理制度

门诊就医流程管理制度

门诊就医流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门诊就医流程,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

本制度依据《医院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的门诊就医流程管理。

第三条定义1.门诊:指在医院的门诊部门接受非住院患者的医疗服务的活动。

2.患者:指寻求医院门诊服务的个人。

第二章门诊挂号管理第四条挂号方式和时间1.门诊挂号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现场挂号:患者可亲自前往医院门诊部门进行挂号。

–网上挂号:患者可通过医院官方网站或指定移动电话应用进行挂号。

2.挂号时间为医院正常工作时间,具体挂号时间依据科室布置而定。

第五条挂号流程1.现场挂号流程:1.患者到达医院门诊部门,领取挂号号码。

2.患者依照挂号号码的次序等待办理挂号。

3.患者供应相关资料进行登记,并支出挂号费用。

4.挂号员核对患者信息,办理挂号手续,将挂号号码供应给患者。

2.网上挂号流程:1.患者登录医院官方网站或指定移动电话应用。

2.患者选择科室和医生,并选择合适的就诊时间。

3.患者填写个人信息,并支出挂号费用。

4.患者收到挂号成功的通知。

第六条挂号费用1.患者挂号时需支出肯定的挂号费用,费用标准由医院订立并公布。

2.挂号费用不退,除非医院原因导致挂号无效。

第七条挂号就诊提示1.医院将通过短信、电话或其他合适的方式向患者提示就诊时间和科室。

2.患者应保持通讯畅通,确保及时接收就诊提示。

第三章门诊就诊管理第八条就诊流程1.患者依照挂号时间提前到达医院门诊部门等待就诊。

2.患者进入就诊室,等待医生的叫号。

3.医生与患者进行问诊、检查、诊断、治疗等医疗活动。

4.医生开具处方或医嘱,并向患者解释用药和注意事项。

5.患者依据医生的诊断和处方,在医院门诊部门购买药品或其他医疗用品。

6.患者完成就诊流程后,依照医院要求缴纳相应的医疗费用。

第九条就诊秩序1.医院门诊部门有特地人员负责维护就诊秩序,引导患者顺次就诊。

医院临床诊疗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诊疗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诊疗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医院临床诊疗工作,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临床科室,包括门诊、急诊和住院部门。

所有从事临床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均应严格遵守本管理制度。

三、临床诊疗流程1. 患者就诊登记:患者在就诊时应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医务人员应认真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病史等,并为患者建立电子病历。

2. 临床诊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辅助检查,进行病情分析和诊断。

3.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初步诊断结果,医务人员应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用药治疗、手术治疗等,并向患者进行详细解释。

4. 诊疗执行:医务人员应按照治疗方案执行诊疗程序,注意用药安全、手术安全等,确保患者的治疗过程安全可控。

5. 诊疗评价:医务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出院工作:医务人员应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做好出院工作,包括出院医嘱、复诊安排等。

四、质量管理要求1. 临床诊疗质量评估:医院应建立健全的临床诊疗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医务人员的临床诊疗水平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培训和提高。

2. 医疗差错处理:对于医疗差错的发生,医院应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向患者进行赔偿和道歉,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3. 医院感染管理:医院应建立严格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对医疗设施、手术器械、病房等进行定期消毒和清洁,确保医院环境卫生。

4. 药品管理:医院应加强药品管理,保证药品质量,减少药品滥用和误用现象,提高用药安全。

五、安全管理要求1. 患者安全:医院应重视患者安全,加强医疗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

2. 医疗设施安全:医院应定期对医疗设施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施安全可靠。

3. 医务人员安全:医院应保障医务人员的工作安全,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和培训。

六、监督管理1. 监督机制:医院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和治疗效果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流程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流程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不断发展,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制度,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的人员组成可分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和专家教授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

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

其职责分述如下: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

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校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

(6)、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修定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交院长办公会审议。

2、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职责(1)、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

(4)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未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

(5)、每季度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工资挂钩。

(6)、定期编辑医疗质量简报和不良医疗文件公示栏。

二、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

全程医疗诊疗流程规范

全程医疗诊疗流程规范

全程医疗诊疗流程规范为加强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预防纠纷发生,根据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规定责任过错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管理制度,特制订本规范;一、门诊医疗:1、挂号、分诊咨询处、挂号室:按照专业病种及病情轻重缓急指导患者挂号;2、首诊医师:l首诊医师负责制:a. 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拟定初步诊断,做出恰当处理,同时按病历要求书写门诊、急诊病历;b.建议专科门诊就诊;c.收住院;d. 我院不具备收治条件的危重病人,按转院流程转院;2第二次就诊:接诊医师应:a.病情好转,继续治疗;b.效果不佳,进一步检查或调整治疗方案;c.请上级医师会诊或收住院;3第三次就诊:仍未能确诊或疗效仍不明显,接诊医师应:a. 收住院患者拒绝住院应履行签字手续;b. 转上级医院;二、病房医疗:l、入院24 小时内1一般病人入院 30 分钟内应给予初步处理;急危重患者5分钟内必须上治疗措施,视情况先抢救后检查或边抢救边检查;2急、危、重病人随时请上级医师查看,并与家属沟通,下达病危/病重通知通知书一式两份;书写好医患沟通记录及家属知情签字;3由经治医师做出初步诊疗意见并完成病历书写8小时内完成首次病情记录、24小时内完成入院病历,重危病人2-4小时内完成入院记录或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完成抢救记录;2、入院三天内1完成五大必检常规+有针对性的诊断及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的检查项目,检查报告单于检查后24小时内归入病历;对异常检查结果病志中要进行分析和检验或检查复查;2确诊者按诊疗常规进行,未确诊者,做进一步检查,必要时组织科内讨论、科间会诊;3对病情诊断已明确或仍不明确者,均需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并做好沟通记录,由患者或家属签字;3、住院病人管理1住院医师每天上下午至少查房2次,值班医师接班及下班前必须对新入院病人、重危病人、手术病人查房;晚班医师必须在睡前和早交班前查房,科主任必须每天查房;重危病人必须床前交接班及书写交接班记录;2一周未确诊者或治疗无疗效,必须进行科内病例讨论或院内会诊,确诊者按诊疗计划实施;3两周仍未能确诊者须进行院外或远程会诊或转上级医院诊疗;4患者住院3天内;住院期间病情变化;输血、手术、麻醉、特殊诊疗;重要医嘱或药物更改;诊疗方案改变;自费诊疗项目及患者出院,均必须有知情告知及患者或家属签字;4、病历书写1基本原则: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不得随意涂改,打印病历必须手签名,无执业资质医师书写的文书必须要由有执业资质的上级医师签名;2完成时限:入院记录、手术记录、他科转入均需在住院后、手术后、转入住院后24小时内完成,日常病志:首次病情记录8小时内完成;重危病人至少每天1次,病情变化随时记录;普通病人3天1次,手术病人术后3天每天1次;主治/副主任医师首次查房24小时内完成,每周不少于3次;3内容:主诉主要症状/或体征+时间与现病史、第一诊断及主要治疗方案相符合;现病史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真实、准确,与主诉及诊断函接一致;诊断主次排列不颠倒,诊断依据明确,无漏诊;手术记录准确,与医嘱、收费、术后首次病志描述一致;4输血患者,必须有输血前、后输血评估及输血中的输血记录;5、治疗措施1药物治疗①药物选择:a 按疾病诊疗规范或指南用药;b. 合理使用抗菌素;②用药后注意观察疗效;③根据病情、疗效及时更改、调整用药方案;④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作用,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注意药物对其它脏器及其它疾病的影响;2手术治疗①.术前按诊疗常规做好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审批;②.三级以上手术及二级手术患者并有复杂多个疾病患者,必须进行术前病历讨论并制定相关预案;③.按手术常规操作;④.按诊疗常规做好术后处理;6、转归:1治愈——出院,专科门诊随访;2好转——专科门诊随访;3未愈——患者要求出院或转院需履行签字手续;4死亡——24 小时内完成死亡记录,一周内完成死亡病例讨论并及时上交病案;三出院1、治愈或好转者由主治医师审批,向上级医师汇报后并给予患者出院指导即可出院;2、未愈者由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向病人做继续治疗指导并批准方可出院;3、自动出院者必须在自动出院知情告知书上签字方可出院4、管床医师必须在患者的门诊病历上书写”出院小结”并进行出院后随访时间根据病情需要,一般出院7天应进行第一次随访;四医技检查1、急诊患者随到随检,诊检科室尽早发出报告;2、出现“危急值”检查结果,须立即按“危急值报告制度”与相关临床科室报告;3、所有检查报告单均必须由执业资质医师或检验师审核签发,无资质的实习人员不得单独发报告;2018年11月13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程医疗诊疗流程规范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全程医疗诊疗流程规范
为加强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预防纠纷发生,根据《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规定》《责任过错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管理制度,特制订本规范。

一、门诊医疗:
1、挂号、分诊咨询处、挂号室:按照专业病种及病情轻重缓急指导患者挂号。

2、首诊医师:
(l)首诊医师负责制:
a. 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拟定初步诊断,做出恰当处理,同时按病历要求书写门诊、急诊病历。

b.建议专科门诊就诊。

c.收住院。

d. 我院不具备收治条件的危重病人,按转院流程转院。

(2)第二次就诊:
接诊医师应:a.病情好转,继续治疗;b.效果不佳,进一步检查或调整治疗方案;c.请上级医师会诊或收住院。

(3)第三次就诊:仍未能确诊或疗效仍不明显,接诊医师应:a. 收住院(患者拒绝住院应履行签字手续);b. 转上级医院。

二、病房医疗:
l、入院24 小时内
(1)一般病人入院30 分钟内应给予初步处理;急危重患者5分钟内必须上治疗措施,视情况先抢救后检查或边抢救边检查。

(2)急、危、重病人随时请上级医师查看,并与家属沟通,下达病危/病重通知(通知书一式两份);书写好医患沟通记录及家属知情签字。

(3)由经治医师做出初步诊疗意见并完成病历书写(8小时内完成首次病情记录、24小时内完成入院病历,重危病人2-4小时内完成入院记录或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完成抢救记录)。

2、入院三天内
(1)完成五大必检常规+有针对性的诊断及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的检查项目,检查报告单于检查后24小时内归入病历。

对异常检查结果病志中要进行分析和检验(或检查)复查。

(2)确诊者按诊疗常规进行,未确诊者,做进一步检查,必要时组织科内讨论、科间会诊。

(3)对病情诊断已明确或仍不明确者,均需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并做好沟通记录,由患者或家属签字。

3、住院病人管理
(1)住院医师每天上下午至少查房2次,值班医师接班及下班前必须对新入院病人、重危病人、手术病人查房;晚班医师必须在睡前和早交班前查房,科主任必须每天查房。

重危病人必须床前交接班及书写交接班记录。

(2)一周未确诊者或治疗无疗效,必须进行科内病例讨论或院内会诊,确诊者按诊疗计划实施。

(3)两周仍未能确诊者须进行院外或远程会诊或转上级医院诊疗。

(4)患者住院3天内;住院期间病情变化;输血、手术、麻醉、特殊诊疗;重要医嘱或药物更改;诊疗方案改变;自费诊疗项目及患者出院,均必须有知情告知及患者或家属签字。

4、病历书写
(1)基本原则: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不得随意涂改,打印病历必须手签名,无执业资质医师书写的文书必须要由有执业资质的上级医师签名。

(2)完成时限:入院记录、手术记录、他科转入均需在住院后、手术后、转入住院后24小时内完成,日常病志:首次病情记录8小时内完成;重危病人至少每天1次,病情变化随时记录;普通病人3天1次,手术病人术后3天每天1次;主治/副主任医师首次查房24小时内完成,每周不少于3次。

(3)内容:主诉(主要症状/或体征+时间)与现病史、第一诊断及主要治疗方案相符合;现病史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真实、准确,与主诉及诊断函接一致;诊断主次排列不颠倒,诊断依据明确,无漏诊;手术记录准确,与医嘱、收费、术后首次病志描述一致。

(4)输血患者,必须有输血前、后输血评估及输血中的输血记录。

5、治疗措施
(1)药物治疗
①药物选择:a 按疾病诊疗规范或指南用药;b. 合理使用抗菌素;
②用药后注意观察疗效;
③根据病情、疗效及时更改、调整用药方案。

④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作用,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注意药物对其它脏器及其它疾病的影响。

(2)手术治疗
①.术前按诊疗常规做好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审批;
②.三级以上手术及二级手术患者并有复杂多个疾病患者,必须进行术前病历讨论并制定相关预案。

③.按手术常规操作;
④.按诊疗常规做好术后处理。

6、转归:
(1)治愈——出院,专科门诊随访。

(2)好转——专科门诊随访。

(3)未愈——患者要求出院或转院需履行签字手续。

(4)死亡——24 小时内完成死亡记录,一周内完成死亡病例讨论并及时上交病案。

(三)出院
1、治愈或好转者由主治医师审批,向上级医师汇报后并给予患者出院指导即可出院。

2、未愈者由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向病人做继续治疗指导并批准方可出院。

3、自动出院者必须在《自动出院知情告知书》上签字方可出院
4、管床医师必须在患者的门诊病历上书写”出院小结”并进行出院后随访(时间根据病情需要,一般出院7天应进行第一次随访)。

(四)医技检查
1、急诊患者随到随检,诊检科室尽早发出报告。

2、出现“危急值”检查结果,须立即按“危急值报告制度”与相关临床科室报告。

3、所有检查报告单均必须由执业资质医师(或检验师)审核签发,无资质的实习人员不得单独发报告。

2018年11月1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