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罗拉快跑》优秀观后感范文800字5篇

合集下载

罗拉快跑读后感

罗拉快跑读后感

罗拉快跑读后感第一篇:罗拉快跑读后感因果无限牵连的世界回忆起《罗拉快跑》中的情节,三种故事的发展路线,三种不同的结果,电影中发生的故事不仅仅是发生在罗拉和她的男友之间,还有那些乞丐、推车保姆、罗拉父亲、梅耶、单车男子、急救司机等等这些看似是故事中的一些毫不起眼的人或事情,却又因为这短短的20分钟发生的事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这种联系,让我们体验了三场不同结局的生死20分的速度奔跑的快感。

看了这部电影,其实我想说的是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事物都不是独立的存在的,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这就像在一个宏伟的建筑之中,可能因为一个瓦片的摆放位置不合理,导致整座建筑的坍塌。

所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必然会导致另外一件或者一系列事情的发展轨迹发生改变,从而得到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结果,即使在这个空间和时间你是感觉不到的,但是它也必然会发生。

在这部影片之中,导演利用了许多电影特有的手法,把一个在20分钟之内发生的故事,在这个时间段,每个人的行为和举动都有可能会影响故事的结果或者某条故事发展的路线。

我们可以拿罗拉在奔跑中第一次碰到的保姆来进行分析,在前两次罗拉奔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保姆可能因为罗拉的一次碰撞产生邪恶的想法,进而绑架婴儿,也有可能因为她的驻足咒骂遇上了一个慈善团体,逐渐走上了一个服务于大众的道路,在第三次罗拉避开了之后,她也由于自己中了彩票变成了富有的人,这些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或许都是因为罗拉奔跑过程中的碰撞与不碰撞,或许这其中的关系非常的微妙。

这些都是因果无限的牵连造成的结果。

还有那个乞丐,罗拉在前两次的奔跑当中,曾经两次和他擦肩而过,相信很多的人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多么希望罗拉能够发现那个钱袋,然后顺利的在12点之前将钱袋子送到男友的手中,但是电影毕竟是电影,为了让人有一种快要窒息的感觉,所以他们擦肩而过了,因此才有了之后故事的发展,这也是影片具有讽刺意味的片段。

罗拉快跑 观后感

罗拉快跑 观后感

《罗拉快跑》——爱让我醒来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并没有第一时间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而是等到几天之后,思维沉淀下来,印象最深刻的,往往是自己最直观的看法。

在这部影片当中,红头发、休闲打扮的罗拉初看上去不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女儿,甚至她的唯一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被偷走,都给她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而现实往往比我们看到的那一面复杂许多。

罗拉有一个阔爸爸,可是不和她一起住,并且正打算抛弃她和她妈妈,另求新欢。

然而第一次罗拉去求他,他摆出一幅冷酷的面孔:你爸爸是某某,别来找我。

而第二次,他为了新欢打了她,在被罗拉用枪胁迫之下,才给了女儿最大的帮助。

第三次,他错过了与一路飞奔而来的女儿的相见。

电影把父女之间的亲情刻画的薄如纸张,脆弱无比。

也许这就是西方国家离婚率高的的社会背景导致的结果。

而在这部影片当中,爱情却是一个被歌颂的主题。

一个男人在面临关乎生死的麻烦的时候,首先想到并求助的是自己的女友,而不是别人。

而罗拉的为爱情不顾一切,挟持自己的父亲,和男友一起抢劫超市……这些都反映了导演和编剧对爱情这一题材的理解与诠释。

虽然罗拉也有对爱情的短暂的不安全感,甚至在男朋友问自己是否要离开时,给了一个并不明确的答案:“我想我将要做一个决定”。

可是在生死一线时,爱情唤回了罗拉的记忆,唤回了时空,使得罗拉一次又一次,重新但却不重复地解决这个命运抛给她的大大的炸弹。

第一次,罗拉死在警察走火的手枪下;第二次,男友死在突如其来的卡车下。

这些残酷的结果让罗拉不能接受。

因为心中有爱,罗拉不能让一切一锤定音。

她用她那标志性的快跑让时空退回了最初的那个点,然后探索着可以让生活继续下去的方法。

人们常常为了欲望和私心聚敛财富,甚至在原则问题上不择手段,一切只为了钱。

而爱情至上的罗拉为了解决爱人的性命安危,在20分钟之内,想尽一切方法去拿到那救命仙丹。

而命运在无数的机缘巧合之下,展现出了它善良的一面。

罗拉用100 美元的低砝码和自己一意孤行的热切渴望,最终赢回那救命钱;与此同时,倒霉的男友也在无意中遇到拿走钱袋的乞丐,追回了属于自己的东西,证明了自己的忠诚。

《罗拉快跑》观后感

《罗拉快跑》观后感

《罗拉快跑》观后感《罗拉快跑》观后感(一):“游戏”人生《罗拉快跑》是由汤姆·提克威执导的于1998年上映的影片,特殊的叙事结构,并采用多元化的手法,将动画电子乐等一些现代化元素融入进影片,创作出了现代电影的新的表达方式。

同时影片中对女权主义的表现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将影片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首先,电影采取的是一种板块式的叙事结构,整部影片被清晰明了的分为三段。

影片开端由一个面目狰狞的兽面钟摆引入,钟摆来回发出沉重的声响伴随着节奏越来越快的“滴答”声,给影片定下了一种强有力的节奏。

随后由钟摆怪兽口中推入镜头,乱走的人群在虚化的场景以及降格处理下显得漫无目的,碌碌无为如行尸走肉般,显示出一种对人生的思考。

同时,片中次要人物此时一一出现,并以银行警卫踢起的足球为连接,镜头转入动画版罗拉,动画中首先生动形象的交代了罗拉的主要形象,并用一种闯关的方式来表现其游戏的性质,至此片头结束。

接着镜头快速推进到罗拉房中,人物正式出场,开始第一段叙事。

影片接下来的三段叙事结构大体相同,每一段中罗拉奔跑的时间都占了大部分,罗拉的奔跑伴随着电子化的音乐更加富有动感,让人精神紧绷,而在三段奔跑之间由曼尼和罗拉的想象空间分隔开,一大片红色的环境与两人之间的低语让观众紧绷的神经得以缓冲。

影片叙事中用黑白和彩色来区分过去和现在两种时空,同时用镜头的快速运动和快节奏的剪辑构建了一个节奏性极强的氛围。

影片的看点不仅在于其结构的新颖,在影片所构建出的清晰轮廓中,导演在影片中融入动画、涂鸦、电子乐等多种元素,令人耳目一新。

这些多元素的运用亦更符合现代社会人对于新鲜刺激事物的好奇心,从而使影片更加引人注目。

同时,其亦有独到之处。

其中影片对于动画的运用可谓神来之笔,就其画风而言,它算不上细腻,甚至有些粗糙,然而这种有些粗糙的涂鸦式的动画生动传神的表现出画面所要表达的内涵。

一如影片开头之处,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罗拉的整体形象,红头发、蓝背心、绿裤子,特征明显,生动形象。

著名电影《罗拉快跑》优秀观后感范文800字5篇

著名电影《罗拉快跑》优秀观后感范文800字5篇

著名电影《罗拉快跑》优秀观后感范文800字5篇《罗拉快跑》观后感范文一罗拉快跑这部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电影的形式。

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都是以“路人”的身份贯穿整个电影。

却也牵动着每个观众的心。

打开网页,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大多是从“美女拯救男子”或者以伟大的爱情故事为主题,或者是已多次出现的时钟来分析时间的珍贵…而我则不这样认为,我倒觉得,《罗拉快跑》从题目中就可以反应观众对罗拉成长变化的期待,从不成熟的在父亲的办公室当着同事的面和父亲大喊的幼稚的表现,到后来在办公室砸东西,拿枪把父亲当人质抢银行的不成熟的行为,再到最后开始反思并改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而成功的解救自己的男友曼尼。

顺应了观众对电影人物的期待值,使结局大可人心。

从人物形象来说,罗拉的红头发、绿裤子。

则是利用了最鲜明、刺眼的颜色体现罗拉人物的倔强、躁动的性格特点。

所以说《罗拉快跑》其实是喊出了观众在观看时的心情,罗拉迈出的每一步,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在强烈节奏的音乐声中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牵动观众的心。

第一次奔跑,给观众以疑惑和好奇,特别是每个路人的结局的交代,都是不幸的。

偷车的最后被打,成为流浪汉。

,推车的年轻妈妈最后也离婚了,等等。

影片发展到后来,突然意外的罗拉中枪,让观众一阵迷茫,主角到底是谁?故事怎么发展下去?第二次奔跑,让观众充满期待,握紧拳头,希望罗拉不会死。

但在罗拉举起枪去威胁父亲的那一刹那,又将观众带入一种心酸、无奈的无比复杂的心情。

第三次奔跑,视角不是放在罗拉身上,而是交代那些路人的“完满”结局,给观众遗憾的心吃了一颗糖丸。

车没有撞了,罗拉救了救护车上的父亲朋友,也没有去抢银行,男友曼尼也没有去抢超市。

观众的心渐渐恢复平稳的心跳,也为想罗拉一类的孩子的成熟感到欣慰。

罗拉在第三次奔跑中,带着思考,带着祈祷,也带着观众在心里的呐喊成熟的奔跑在人生路上。

其实,罗拉就代表现实生活当中的九零后这一代年轻人,从非主流、叛逆,到现在的逐渐步入社会后的成熟,有责任感。

罗拉快跑哲学观后感

罗拉快跑哲学观后感

罗拉快跑哲学观后感《罗拉快跑》是一部由汤姆·提克威特导演的德国电影,于1998年上映。

本片以纽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奇幻的故事,女主角罗拉在一场危机中被迫经历着不断重复的时空循环,为了救回自己的男友,她不断奔跑,并探索出不同的可能性。

影片以其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和紧凑的剧情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同时也引发了观众们的思考。

观看《罗拉快跑》后,我对于时间、命运和自由等哲学问题有了一些思考。

在影片中,罗拉被迫在重复的时间循环中奔跑,每次都要面对相同的情境和选择。

这种情况使她深感时间的无常和命运的无情。

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思考到时间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我们对时间的认知。

时间是一个虚幻而复杂的概念,它给我们带来了无限可能和无尽压力。

影片中的罗拉只有20分钟的时间去解救男友,这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应该如何决策和行动。

在电影中,罗拉的每次奔跑都导致了不同的结果,这反映了命运的多样性。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和决策,而这些选择和决策会为我们的未来带来不同的结果。

有时候,即使我们做出了相同的选择,结果可能也会有所不同。

这种命运的多样性让我想到了人类的自由意志和决策的重要性。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并意识到每个选择都可能改变我们的未来轨迹。

同时,影片中的罗拉以无与伦比的毅力和勇气不断奔跑,这呼应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奋斗精神。

无论是面对逆境还是困难,我们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并勇往直前。

电影中的罗拉虽然面临各种困难,但她从未放弃,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种精神让我想到了人类的坚韧和毅力,我们应该学习从罗拉身上汲取力量,面对挫折时不气馁,而是勇往直前。

除了对时间、命运和毅力的思考外,观看《罗拉快跑》还让我思考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

在电影中,罗拉在每次循环中与不同的人有过接触,每个人的行为和选择都会对她的行动产生影响。

这引发了我对于人类社会中的相互依赖和互动的思考。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我们的行为和选择都会对他人产生影响。

罗拉快跑的观后感

罗拉快跑的观后感

罗拉快跑的观后感《罗拉快跑》是一部德国电影,由蒂姆·莱德尔执导,于1998年上映。

作为一部具有文艺气息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个女孩罗拉的三次试图拯救她的男友,并通过三种不同的结局,探讨了命运、选择和自由意志的关系。

整个电影分为三部分,每一部分讲述了不同的故事,都以相似但又截然不同的方式展示了罗拉与她的男友曼尼之间的爱情和考验。

在第一篇中,曼尼因欠债而被犯罪分子追赶,而罗拉在20分钟内完成了一系列任务来帮助他。

但是,无论她怎么努力,结局总不可避免地导致曼尼死亡。

在第二篇中,罗拉试图去盗窃一个银行,但她的计划失败了,曼尼因此被捕。

最后,在第三篇中,她偷了一堆钱,跑到车站给曼尼买了一张去南美洲的机票,最终在一个新的城市开始了新的生活。

这部电影让我深深地思考了人生和命运的意义。

在每个结局中,人物们的命运似乎都已经注定,但是罗拉努力地去改变,最终的结果又是不一样的。

这些结局告诉我们,我们的选择和行动是可以影响我们的命运的,即使是在命运似乎无法改变的情况下。

虽然结局对于每一个人都是注定的,但是我们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就像罗拉一样,我们能够在既定的时间内做出更多的变化和尝试。

电影的音乐和画面也是非常出色的部分。

电影氛围抓得非常好,音乐与慢镜头的运用相得益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罗拉的慢跑画面也是整部电影的精华部分。

这一场情节通过叙述罗拉在街头慢跑过程中接触的不同人物,展示了整个城市善良,悲喜交集的一面。

这个画面很有感觉,并不仅仅用来展示闪光点。

总之,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和对待选择的态度。

它展示了自由意志的力量以及命运和选择之间的关系。

它教给我们,即使是在注定的结局下,我们也有权利去尝试和努力,改造自己的命运。

这是一部非常有思想性的电影,值得每个人去看看。

电影罗拉快跑观后感

电影罗拉快跑观后感

电影罗拉快跑观后感电影《罗拉快跑》观后感《罗拉快跑》是一部2019年上映的德国动作科幻电影,由汤姆·提克维尔执导,主演是迈克尔·舒尔布兹、珍妮·托利达诺、莫里茨·布雷坎布而。

这部电影以非凡的速度、张力和创新的故事情节,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影以主角罗拉为中心,通过三段相同的时间循环来展示不同的转折和结局。

在每一个循环中,出现了不同的人物、故事线和情感。

这种情节安排形式为电影增添了一种神秘感和惊喜感,让观众陷入紧张刺激的氛围中。

影片中最引人注目的要属迈克尔·舒尔布兹的出色表演。

他饰演着罗拉的男友曼尼,为了拯救他所爱的人,他毫不犹豫地投身于危险的情境中。

舒尔布兹将曼尼塑造成一个性格鲜明、真实可信的角色,他的表现技巧和情感演绎令人印象深刻。

除了精彩的演员表演,电影的场景设计和特效制作也相当出色。

电影中充满了紧张刺激的追逐场景和惊险悬疑的转折,每一个场景都展现出导演的独特创意和才华。

特效制作方面,电影使用了几种不同的视觉效果,将观众带入到一个充满奇幻和未来感的世界。

影片主题是时间与命运的探索。

罗拉作为电影的主角,一次次的循环中不断尝试改变命运的走向。

她必须克服各种困难和危险,才能找到拯救自己和所爱的人的办法。

这个主题不仅引发观众思考命运与自由之间的关系,也反映了一个人在面对逆境时的勇气和坚持。

电影中还包含了对于现代社会的一些隐喻,如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时光飞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瞬息万变等。

这些细节既增添了电影的深度,也给观众带来了深思。

总的来说,《罗拉快跑》是一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电影。

它不仅让观众体验到了紧张刺激的情节,还通过时间循环和主角罗拉的成长故事,引发观众对于生活与命运的思考。

电影的出色演员表演、精美的特效和富有创意的场景设计,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体验。

如果你喜欢动作科幻片,喜欢思考人生的意义,那么《罗拉快跑》将会是一部让你流连忘返的电影。

罗拉快跑的观后感

罗拉快跑的观后感

罗拉快跑的观后感(一)在一友推荐下,临睡前匆匆看了一遍《罗拉快跑》。

几节的组合,也许没有国人要求的严密,但就在这松散的组合,罗拉急切的奔跑中又让我的精神着实震撼了一番。

现实的爱也许恰如第一节所述,只不过是两人的两情相悦,彼此相爱,互相关怀与惦记,实没有上天入地,叱咤里外的魔力。

但又有谁满足于现实中的爱,又有谁不是在现实的爱中去酝酿去升华,又有谁不希望自己理想中的爱……因为理想,我们不再苛求圆满,因为爱,我们不再奢求天衣无缝。

这也就是中国的电影再天衣无缝,却味同嚼腊,也就是或许有国人陷于津津乐道男主人公值不值得爱的争论中。

大爱无痕,人除了吃米外真的还要吃点别的。

哈哈,过分了。

真爱无敌,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罗拉快跑观后感(二)相比国产的和美国的电影,我对欧洲电影的接触就少一些,德国的就更少了。

而《罗拉快跑》就是一部德国拍摄的经典电影。

影片讲述的是:在德国柏林,一个黑社会喽啰曼尼告诉自己的女朋友罗拉,因为失误,丢失了十万马克。

如果在二十分钟内找不到十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

于是,罗拉在二十分钟内不断的奔跑。

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

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抢到钱。

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

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影片从一开始就给我一种奇异的感觉。

别的影片在介绍演员的时候仅仅把他(她)的名字放在上面,而本片在开始介绍主要演员的时候,不仅介绍了演员的名字,而且还把演员的头像照片放到了上面,每次照片出现都会旋转180°,像是美国的罪犯进入监狱时拍的照片,给人一种黑色、压抑、惶恐不安的感觉。

整部影片看下来,也恰恰是这种感受。

片子里,罗拉一直在不停的奔跑。

从家门到银行,从银行到街角的超市,除了停下来说话,几乎每一步都在奔跑,而且是大踏步的奔跑。

镜头的内容在不断的切换,由电影的画面变成动画的画面,由运动的镜头,变成图片的切换;镜头的角度也在不断的转换,比如在罗拉家里拍摄她的妈妈打电话的情景,旋转了180°,再到罗拉下楼梯时,螺旋状的楼梯仿佛把人引入一个黑暗的中心,让人觉得眩晕,分不清南北。

罗拉快跑观后感范文

罗拉快跑观后感范文

罗拉快跑观后感范文
罗拉快跑观后感
最近看了一部名叫《罗拉快跑》的德国电影,故事讲述了一个女孩罗拉三次不同的生活轨迹,每次她都在快跑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观影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第一条生命轨迹中,罗拉的男友被绑架,她必须在20分钟内找到10万马克才能救他。

在她的快跑中,我们能感受到她的紧迫感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她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终,虽然她未能成功救回男友,但她的毅力与奋斗精神却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条生命轨迹中,罗拉的父亲是一个银行劫匪,她被迫向他提供帮助。

在追捕和逃亡的过程中,我们能发现罗拉不断寻找机会和方法来脱离困境。

她的机智和冷静让我们看到了人在危急时刻的应对方式。

第三条生命轨迹中,罗拉成为了一名女歌手,她的男友Manni被抢劫了20万马克。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能看到罗拉不仅仅用快跑来解决问题,她也学会了和别人交流和合作。

她向警察求助,并且在和其他人的合作中最终解决了问题。

这部电影中,罗拉的快跑让我们看到了她的毅力和决心,她的努力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在我们的人生中,也许会遇到很多挑战和困境,但我们要像罗拉一样,不屈不挠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轻易放弃。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总之,看完《罗拉快跑》后,我感觉到了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这部电影是一部让人深思的作品,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毅力和决心,我们就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罗拉快跑观后感

罗拉快跑观后感

罗拉快跑观后感《罗拉快跑》观后感《罗拉快跑》是一部由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尔执导的电影,于1998年上映。

这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电影,通过一个特殊的时间循环来展现主人公罗拉的故事。

电影以非线性的方式呈现了三个不同的版本,每个版本展示了罗拉的命运在重复中出现不同结果的情节。

观看这部电影使我忍不住思考时间和命运的关系,以及个体在面对逆境时的选择。

电影一开始,我们乍一看似乎是看到了一个与平凡生活无关的夜晚。

然而随着故事的推进,我们了解到主人公罗拉面临的是一个非凡的任务——她需要在20分钟内筹集到10万马克,以支付她男朋友曼尼欠下的债务,不然,曼尼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同时,让电影更加引人入胜的是,罗拉不断重复该20分钟时间段,直到成功。

这种时间的重复同时给观众和罗拉带来了不同的看待命运的机会。

每个重复的时间段都呈现了不同的转折点和结果,使得观众开始思考个体的选择和决定如何影响他们的命运。

电影以这种方式激起了人们内心的思考,同时也表达出命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身的命运。

在电影中,罗拉展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勇气。

她毫不犹豫地采取了行动,这种态度无疑与她所面临的严峻处境有关。

罗拉的奔跑成为电影的主题,也是她对待问题的方式。

虽然她每次20分钟内都遇到了各种障碍,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一次又一次地寻找着解决问题的途径。

她不断尝试不同的方法,继续前行,这种坚持和勇敢给观众带来了希望和鼓励。

通过电影,我开始思考时间对人们的影响是如此之大。

我们每个人都被限制在时间的桎梏中,然而我们往往无法意识到这一点。

时间的流逝使得我们感到有限,但电影中的时间循环使我们意识到,即使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仍然有机会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们需要像罗拉那样充满勇气和决心,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即使前路充满困难与挫折。

电影还探讨了爱和关系的力量。

曼尼是罗拉心爱的人,她不惜一切代价去帮助他。

罗拉在重复的时间里不断尝试不同的方法来救曼尼,这使得观众感受到了爱的力量是如此之深和伟大。

罗拉快跑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罗拉快跑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罗拉快跑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罗拉快跑》是一部游戏化形式的充满哲理思想的动作电影。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罗拉快跑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方便大家学习。

罗拉快跑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1德国的电影,哲理性总是占主导地位。

所以,在美国好莱坞以娱乐性为主的阵地,德国的电影是很少在那里亮相的。

自己也是很少看德国电影的。

昨天,德语老师给我们看了十年之前的片子《罗拉快跑》。

感触颇深。

十年之前,我在哪里?应该还是在小学与初中的交界吧。

处于懵懂的青春期,但是那时候的青春是多么美好。

因为再也回不去了。

《罗拉快跑》有动画片穿插在电影中,显得荒诞但是又真实。

娱乐与理性相协调。

红色的电话筒落回到原处,罗拉奔出家门。

在奔出家门与楼门之间在楼梯上奔跑向下的姿态,是以动画的形式来展现的。

这很有趣味性。

整部电影的音乐性也很强。

充斥着disco的味道。

配着情节的紧迫,让人的心神紧绷,又让人感觉情绪发泄感。

整部电影,罗拉都在奔跑。

为了目标,一直向前奔跑。

每次奔跑碰到的人,都会展示他们的一生。

我认为,整部电影,亮点是那三次同样的场景,三种不同的结局。

差别在于什么?时间。

快一步,晚一步,结局是完全不同。

几个场景影响了这个时间。

第一,是楼道上的狗主人与大狗。

第二,是路上碰到的老妇人。

第三,碰到的梅耶先生。

第四,是骑自行车的年轻人。

第五,碰到的那个拿了他们钱的乞丐。

第五,父亲。

第六,赌场。

楼道上的狗主人将她绊倒,她吓退了黄狗;路上撞到的老妇人,碰到与没碰到,回头与回头;罗拉先经过梅耶先生的车,梅耶先生与另一辆白色的车的车头相撞;罗拉跨过梅耶先生的车,梅耶先生与白色的车车尾相撞;罗拉扑倒在梅耶先生的车上,梅耶先生停了车,没有撞上白色的车;骑车的人的不同命运;碰没碰到这个乞丐;是顺从父亲的意思还是违背父亲的意思;是去赌场赌回10万马克还是抢银行……各种时间差,各种选择,导致了结局的不同。

电影中的一个小细节就是。

罗拉每次跑过的广场的花纹是不同的,我认为那是代表不同的一种人生路径。

《罗拉快跑》观后感范文(2篇)

《罗拉快跑》观后感范文(2篇)

《罗拉快跑》观后感范文《罗拉快跑》是一部由三个平行段落组合而成的非常规电影。

电影的第一段落是罗拉没拿到钱,遇见曼尼后和他一起抢劫超市,最后中弹身亡;第二段落是罗拉通过挟持父亲拿到___万马克,而曼尼却被救护车撞死;第三段落是罗拉与父亲错过后,在赌场赢了___万马克,同时曼尼追回了丢失的钱,故事圆满结局。

导演汤姆?提克威与其说是个游戏狂,不如说一个赌徒。

他模拟现实社会环境,在影片中设置了大量的关联因素,如人物、环境、必然性情节等,而游戏的三种结局也是导演精心安排的。

这场游戏是罗拉与命运的博弈,她要在既定的环境下,通过确定和选择优势策略、避免和消除劣势策略,来影响和改变最终的结果。

首先,影片中的一个确定因素是人物。

三个段落中都有出现的人物除了罗拉和曼尼两个主角外,还有罗拉的母亲、楼道里的混混、偷小孩的妇女、偷自行车的男孩、修女、梅耶叔叔、白色轿车里的三个硬汉、流浪汉、警卫、罗拉的父亲、救护车司机、搬运工和盲人妇女。

他们分属社会的不同阶层,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因此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时空领域。

其次,影片中的另一个确定因素是确定性情节。

主线是罗拉要想尽办法挽救曼尼的生命,在这一过程中罗拉必须与偷自行车的男孩和修女相遇,以及和梅耶叔叔相遇。

既然确定性因素是不可改变的,那么罗拉要实现拯救曼尼的目标,就必须厘清什么是优势策略和劣势策略。

其中,两次相遇的确定性情节成为游戏成功的必要条件,采取怎样的相遇方式是优势策略的关键。

前两次罗拉与偷自行车男孩的相遇都是从修女队伍的中间穿过,第三次罗拉选择跑上马路,避开修女;前两次与梅耶叔叔相遇是直接经过,而第三次是摔在车盖上并与梅耶对话。

对于这两次必然相遇的情节,罗拉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致使后面的故事发生戏剧性变化,偷自行车男孩将车转卖给流浪汉;罗拉与父亲错过,通过赌博赢了___万马克;盲人妇女帮助曼尼认出了他,成功追回丢失的钱。

单纯地靠这两次相遇就可以彻底影响整个故事的结局吗?不是的!导演在影片中加入了很多辅助元素,这些元素在影片中成为影响着罗拉策略选择的关键。

电影《罗拉快跑》影评

电影《罗拉快跑》影评

电影《罗拉快跑》影评第一篇:电影《罗拉快跑》影评电影《罗拉快跑》影评“人类也许是这个星球最神秘的动物,一个充满疑团的奥秘。

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怎能确定自以为是知道的是什么东西?为何会相信事物?数不尽的没有答案的疑问,即使有答案也会衍生出另一个疑问,下一个答案又衍生出下一个问题。

但最终是否与原来是同一问题,同一答案?球是圆的,游戏只有90分钟。

其他一切均属理论。

”这就是电影《罗拉快跑》的序幕。

故事讲述的是:德国柏林,黑社会马仔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自己丢了10万马克,20分钟后,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

罗拉约定曼尼12点在一家超市前见面,她一定会帮他解脱困境。

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罗拉在20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

接下来导演用了很长的时间来刻画罗拉的奔跑画面,表现了罗拉奔跑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最后以一枚子弹射进罗拉的胸膛结束,这不是罗拉想要的,于是游戏重新开始;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抢到钱,但曼尼遭遇车祸,这也不是罗拉理想中的结局,于是游戏再次重新开始;第三次奔跑以一枚筹码让罗拉赢得了足够的钱,曼尼也找回了丢失的钱......还用继续吗,这就是理想中的完美结局。

《罗拉快跑》之所以长时间成为电影爱好者们讨论的话题,是因为它一改往日的叙事结构,采用“板块式”电影语言。

影片运用了看似相同的三个部分组成,打破了时间的线性发展的固定模式,好似一种电玩游戏来重复的讲述一个故事,由于每次的选择不同所以导致的结果也完全不同,最终以一个完美的结局结束。

事实上三大块本身的叙事各自独立,没有叙事上的关联。

使三大块连接为一体的,不是叙事,而是整个影片的立意和作品的主题。

影片一方面表现了世界的荒谬感和影片的主题,另一方面体现了作品的主观性和非纪实风格。

制作者在影片中不是再现生活中的具体的人和事,而是表现看不见摸不着的人的思想,人的主观感受和精神状态。

电影《罗拉快跑》观后感3篇

电影《罗拉快跑》观后感3篇

电影《罗拉快跑》观后感3篇罗拉快跑观后感(一)在一友推荐下,临睡前匆匆看了一遍《罗拉快跑》。

几节的组合,也许没有国人要求的严密,但就在这松散的组合,罗拉急迫的奔跑中又让我的精神着实震撼了一番。

现实的爱也许恰如第一节所述,只不过是两人的两情相悦,彼此相爱,互相关心与惦念,实没有上天入地,叱咤里外的魔力。

但又有谁满足于现实中的爱,又有谁不是在现实的爱中去酝酿去升华,又有谁不希望自己理想中的爱……因为理想,我们不再苛求圆满,因为爱,我们不再奢求天衣无缝。

这也就是中国的电影再天衣无缝,却味同嚼腊,也就是或许有国人陷于津津有味男主人公值不值得爱的争论中。

大爱无痕,人除了吃米外真的还要吃点别的。

哈哈,过分了。

真爱无敌,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罗拉快跑观后感(二)相比国产的和美国的电影,我对欧洲电影的接触就少一些,德国的就更少了。

而《罗拉快跑》就是一部德国拍摄的经典电影。

影片讲述的是:在德国柏林,一个喽啰曼尼告诉自己的女朋友罗拉,因为失误,丧失了十万马克。

假如在二十分钟内找不到十万马克,他将被老大处死。

于是,罗拉在二十分钟内不断的奔跑。

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

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抢到钱。

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丧失的钱。

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影片从一开始就给我一种奇异的感觉。

别的影片在介绍演员的时候仅仅把他(她)的名字放在上面,而本片在开始介绍主要演员的时候,不仅介绍了演员的名字,而且还把演员的头像照片放到了上面,每次照片出现都会旋转180°,像是美国的罪犯进入监狱时拍的照片,给人一种黑色、压抑、惶恐不安的感觉。

整部影片看下来,也恰恰是这种感受。

片子里,罗拉一直在不停的奔跑。

从家门到银行,从银行到街角的超市,除了停下来说话,几乎每一步都在奔跑,而且是大踏步的奔跑。

镜头的内容在不断的切换,由电影的画面变成动画的画面,由运动的镜头,变成图片的切换;镜头的角度也在不断的转换,比如在罗拉家里拍摄她的妈妈打电话的情景,旋转了180°,再到罗拉下楼梯时,螺旋状的楼梯仿佛把人引入一个黑暗的中心,让人觉得眩晕,分不清南北。

《罗拉快跑》观后感

《罗拉快跑》观后感

《罗拉快跑》观后感接下来,镜头穿梭于人山人海之中,同时选择性的停留在了极个别人的身上,最后,镜头选择了一位警察,警察重复了德足球队1954年世界杯的传奇教练塞浦·赫尔伯格(seppherberger)的一句话并宣布游戏开始。

这个镜头象征着每个人在茫茫人海当中是非常微不足道的,人们在选择相遇的过程中也是一个极其偶然的经历,仿佛一场游戏,只有的时候间的长度与游戏的要紧核心是不变的,其他的都没有个定数。

在罗拉的三次奔跑中,罗拉有着不一致的选择,导致了不一致的结果;同时,与罗拉相遇的几个人中也由于罗拉的不一致选择,心态不一样而导致了不一样的人生。

整部影片向大家表达的是一种人生的多样性与偶然性的概念。

每一个选择都是在脑海中一闪而过的办法的冰山一角,也正是由于这冰山一角的亮点不一致,我们的生活就会因此而不一致。

同时,我们生活的世界中,人与人的关系就像是一张大网,看似大家并不有关,但是事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

仅仅是那一瞬间的邂逅,仅仅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今后的人生就会因此而改变。

第二篇:《罗拉快跑》观后感命运与什么──《罗拉快跑》观后小感首先我得承认我脑海里就是这两个词在光芒万照,但是迫于语文学习荒废已久,又想不起来该用个什么词语加以连接,思前想后,就只能用这个万能连接词了。

其次我想对罗拉的扮演者frankapotente女士的体力表示下敬佩。

恩,现在进入正题。

罗拉快跑。

一个很明显的祈使句。

听到这个题目,我以为无非是羊入虎口,险象环生,险中求生,置之死地而后生,“跑”出险境,如此这般云云。

恩,当然,我的这些低俗的猜想对应的得是一个低俗的片子。

而罗拉快跑这部带些文艺色调都带些写实风格的电影,着实让我产生一种自从明白电影这两个字以来从未有过的冥想,与很多我自己都无法确定的感受,由于我发现很多道理确实是需要一定的阅历才能明白,或者者说现在最能确定的一件事是:生活真是好不确定啊。

好吧,我的疑问俨然也是相当的废话与空洞。

著名电影《罗拉快跑》优秀观后感范文800字5篇

著名电影《罗拉快跑》优秀观后感范文800字5篇

著名电影《罗拉快跑》优秀观后感范文800字5篇《罗拉快跑》观后感范文一罗拉快跑这部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电影的形式。

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都是以“路人”的身份贯穿整个电影。

却也牵动着每个观众的心。

打开网页,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大多是从“美女拯救男子”或者以伟大的爱情故事为主题,或者是已多次出现的时钟来分析时间的珍贵…而我则不这样认为,我倒觉得,《罗拉快跑》从题目中就可以反应观众对罗拉成长变化的期待,从不成熟的在父亲的办公室当着同事的面和父亲大喊的幼稚的表现,到后来在办公室砸东西,拿枪把父亲当人质抢银行的不成熟的行为,再到最后开始反思并改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而成功的解救自己的男友曼尼。

顺应了观众对电影人物的期待值,使结局大可人心。

从人物形象来说,罗拉的红头发、绿裤子。

则是利用了最鲜明、刺眼的颜色体现罗拉人物的倔强、躁动的性格特点。

所以说《罗拉快跑》其实是喊出了观众在观看时的心情,罗拉迈出的每一步,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在强烈节奏的音乐声中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牵动观众的心。

第一次奔跑,给观众以疑惑和好奇,特别是每个路人的结局的交代,都是不幸的。

偷车的最后被打,成为流浪汉。

,推车的年轻妈妈最后也离婚了,等等。

影片发展到后来,突然意外的罗拉中枪,让观众一阵迷茫,主角到底是谁?故事怎么发展下去?第二次奔跑,让观众充满期待,握紧拳头,希望罗拉不会死。

但在罗拉举起枪去威胁父亲的那一刹那,又将观众带入一种心酸、无奈的无比复杂的心情。

第三次奔跑,视角不是放在罗拉身上,而是交代那些路人的“完满”结局,给观众遗憾的心吃了一颗糖丸。

车没有撞了,罗拉救了救护车上的父亲朋友,也没有去抢银行,男友曼尼也没有去抢超市。

观众的心渐渐恢复平稳的心跳,也为想罗拉一类的孩子的成熟感到欣慰。

罗拉在第三次奔跑中,带着思考,带着祈祷,也带着观众在心里的呐喊成熟的奔跑在人生路上。

其实,罗拉就代表现实生活当中的九零后这一代年轻人,从非主流、叛逆,到现在的逐渐步入社会后的成熟,有责任感。

罗拉快跑观后感_心得体会

罗拉快跑观后感_心得体会

罗拉快跑观后感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罗拉快跑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罗拉快跑观后感(一)相比国产的和美国的电影,我对欧洲电影的接触就少一些,德国的就更少了。

而《罗拉快跑》就是一部德国拍摄的经典电影。

影片讲述的是:在德国柏林,一个黑社会喽曼尼告诉自己的女朋友罗拉,因为失误,丢失了十万马克。

如果在二十分钟内找不到十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

于是,罗拉在二十分钟内不断的奔跑。

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

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抢到钱。

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

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影片从一开始就给我一种奇异的感觉。

别的影片在介绍演员的时候仅仅把他(她)的名字放在上面,而本片在开始介绍主要演员的时候,不仅介绍了演员的名字,而且还把演员的头像照片放到了上面,每次照片出现都会旋转180°,像是美国的罪犯进入监狱时拍的照片,给人一种黑色、压抑、惶恐不安的感觉。

整部影片看下来,也恰恰是这种感受。

片子里,罗拉一直在不停的奔跑。

从家门到银行,从银行到街角的超市,除了停下来说话,几乎每一步都在奔跑,而且是大踏步的奔跑。

镜头的内容在不断的切换,由电影的画面变成动画的画面,由运动的镜头,变成图片的切换;镜头的角度也在不断的转换,比如在罗拉家里拍摄她的妈妈打电话的情景,旋转了180°,再到罗拉下楼梯时,螺旋状的楼梯仿佛把人引入一个黑暗的中心,让人觉得眩晕,分不清南北。

影片的主人公罗拉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

她有一头火红的头发,炫目夺彩。

我一直觉得,红色代表着热情、张扬与自信。

大多数人的头发都是黑色,外国有金色的,但一头红色的头发确实少见。

不管罗拉头发的颜色是天生的,还是后来染的,都代表了她的一种个性:倔强,对生活不服输,永远相信总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永远相信她都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影片中,她男朋友心烦意乱、手足无措的时候,她没有乱;当她男朋友感到绝望的时候,她没有放弃;即使当她听到要二十分钟内筹集到十万马克的这一超级难题的时候,她依然在积极地寻找解决的办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罗拉快跑》优秀观后感范文800字5篇《罗拉快跑》有动画片穿插在电影中,显得荒诞但是又真实。

娱乐与理性相协调。

红色的电话筒落回到原处,罗拉奔出家门。

在奔出家门与楼门之间在楼梯上奔跑向下的姿态,是以动画的形式来展现的。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罗拉快跑这部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电影的形式。

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都是以“路人”的身份贯穿整个电影。

却也牵动着每个观众的心。

打开网页,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大多是从“美女拯救男子”或者以伟大的爱情故事为主题,或者是已多次出现的时钟来分析时间的珍贵…而我则不这样认为,我倒觉得,《罗拉快跑》从题目中就可以反应观众对罗拉成长变化的期待,从不成熟的在父亲的办公室当着同事的面和父亲大喊的幼稚的表现,到后来在办公室砸东西,拿枪把父亲当人质抢银行的不成熟的行为,再到最后开始反思并改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而成功的解救自己的男友曼尼。

顺应了观众对电影人物的期待值,使结局大可人心。

从人物形象来说,罗拉的红头发、绿裤子。

则是利用了最鲜明、刺眼的颜色体现罗拉人物的倔强、躁动的性格特点。

所以说《罗拉快跑》其实是喊出了观众在观看时的心情,罗拉迈出的每一步,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在强烈节奏的音乐声中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牵动观众的心。

第一次奔跑,给观众以疑惑和好奇,特别是每个路人的结局的交代,都是不幸的。

偷车的最后被打,成为流浪汉。

,推车的年轻妈妈最后也离婚了,等等。

影片发展到后来,突然意外的罗拉中枪,让观众一阵迷茫,主角到底是谁?故事怎么发展下去?第二次奔跑,让观众充满期待,握紧拳头,希望罗拉不会死。

但在罗拉举起枪去威胁父亲的那一刹那,又将观众带入一种心酸、无奈的无比复杂的心情。

第三次奔跑,视角不是放在罗拉身上,而是交代那些路人的“完满”结局,给观众遗憾的心吃了一颗糖丸。

车没有撞了,罗拉救了救护车上的父亲朋友,也没有去抢银行,男友曼尼也没有去抢超市。

观众的心渐渐恢复平稳的心跳,也为想罗拉一类的孩子的成熟感到欣慰。

罗拉在第三次奔跑中,带着思考,带着祈祷,也带着观众在心里的呐喊成熟的奔跑在人生路上。

其实,罗拉就代表现实生活当中的九零后这一代年轻人,从非主流、叛逆,到现在的逐渐步入社会后的成熟,有责任感。

如今,网上批评九零后的帖子少了,更多的是鼓励和支持。

我也是个九零后,从前爱和父母顶嘴的我如今也是个大学生了,开始渐渐体会父母的辛苦,知道社会的复杂,明白自己的责任。

逐渐成熟地面对自己,面对人生,面对社会!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创造美好的将来!九零后,我们在成长!如果,我是罗拉,我会选择奔跑;如果,罗拉是我,她会选择奔跑;如果,我还是我,我还会选择奔跑;如果,我只是说,如果!于是,在如果中,电影开始了……一头染红的短发,像火一样点燃人间火花,虽然行人之中谁也不理会谁,但就算是一个擦肩而过,一瞬拘谨的互相注目,埋藏着无限多可能性的旋风,正穿过每个人之间。

有时候,人们伤心,不是因为爱情结束了,而是因为当一切都结束了,爱还在! 一颗无所事事的子弹穿透了罗拉的胸膛,她绝望的倒在了地上。

一切都结束了,而曼尼呢?你看,你看,烟花的脸,当烟花飞腾的时候,火焰掉入了大海,遗忘和记得一样,是送给彼此最好的礼物,那空中飞腾着的十万马克,那气喘吁吁的二十分钟,是爱,爱的礼物!那么,这个小女子,谁能够真正地帮她呢?为了情人抛弃了家庭的男人,一个无所事事的女人,她的什么都没有的男人……不,没人可以帮助她。

罗拉再一次奔跑着,人在绝望中流下的第一滴泪是足以能激发所有的原动力的,因为,爱,破碎了,就再也拼凑不回来了。

那一刻,她只能用枪威胁着父亲,抢走了银行里的十万马克。

那一刻,我们固执地以为爱能超越一切,但是,我们不明白世上另有一种力量,它叫做命运,罗拉见到曼尼,喊了一声曼尼,只是,命运说,该带走曼尼了,以后的幸福,还是在来生中寻找!如果,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奔跑的人,那么,何必在乎对命运的征服呢? 可以,再一次的奔跑吧,也许,并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绝望之后的努力我们必须去赌一把,可能很难相信,用不到一百马克可以赢得十万马克,但这是命运对我们的讽刺吗?或者,这原本就是命运对执着的回馈?看吧,童话已经结束了,那个,长大了的罗拉和我一样,长大以后,我们只能奔跑,每一次哭,每一次苦,每一次失去,每一次寻找。

都说女孩子不需要太坚强,否则就没人疼了,可是有谁知道,我们不自立不自强,谁有在我们需要肩膀的时候给我温暖?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真的坚强,我们是在被迫中坚强,谁不知道,再坚强的女子心里总有块伤?不痛不代表没有被伤过。

如果,那个有情人的男人能懂,那个生养她得女人能懂,他们的女儿含着心底的泪,为爱奔跑着,已将很累了,他们,能不能伸手帮助一下她呢,让她休息片刻?如果,长大了,只能奔跑,那么,我们要在奔跑中,不慌不忙地长大!如果,我只是说如果!之前刚开始看这部影片时很不能理解那两个“死而复生”的环节,总觉得过于荒谬,似乎他们的人生过于轻松了些,只要不遂自己的愿就可以在他们自己的意愿下重新开始,于是对于他们后面的奔跑和追求也就多了几分不在意,但是当老师讲解的时候我才明白自己有多么肤浅和无知……罗拉的奔跑是一种接近生命极限的奔跑,在奔跑的另一端连接着男友的生命,连接着她和男友未来对的美好,连接着所有她对爱的憧憬和希望,所以她的奔跑是在以一种跟时间跟生命抗衡的赛跑,而那种极致的追求,如果没有过相关经历的人是无法理解和体会的,就如我最初最浅浅的评价……罗拉对爱情执着的信念使她拥有比一般人都难以企及的超能力,她的吼叫犹如传说中的狮吼功,可以使身旁的玻璃碎成千块万块,可是面对着这样一个传奇般的女子,上帝似乎更加刻意要考验她的耐性,于是,她不得不一次次重新开始,从头跑起,于是电影中就不断看到罗拉奔跑的镜头,奔跑,奔跑,一身实在称不上好看的着装,甚至连内衣的边都会因为奔跑而显露出来,显然这也应该是导演的苦心所在,让我们再一次深切感受到罗拉无所顾忌的奋勇直前,于是内心也再一次被震撼!突然想起之前跟一个朋友在争执的一个问题:她的男友,在我看来简直一文不值,根本不知道那么优秀的她为他如此付出和牺牲,然后,让我不解的是,她不仅没有一丝犹豫,甚至有点甘之如饴的感觉,因为当时她就用那种我难以理解的语气对我说“你明白那种爱一个人可以爱到为他去死的感觉吗”……我当时就愣住了,我不愿意相信,她从来都是那么理性的她怎么会变得这么冲动和感情用事,当时甚至还为此和她冷战了几天……但是,现在想想,也许爱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自己的感觉的事情,只要自己的感觉对了,不管对方条件在旁人看来是多么优越或者不足,爱了就是爱了,那种感觉可以驱使一个人做出任何事情,包括我同学口中的“为他去死”,就如劳拉,她的奔跑就是因着爱情的名义,就是陪着自己的未来甚至性命的奔跑……也许,直到此刻,我才知道我当时在和朋友问题的处理上有多么世俗和幼稚,也许就是没真正谈过恋爱,所以我才不能真正体会他们的心境……当罗拉第一次面对死亡的那一刻,透过她涣散的瞳孔,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镜头,罗拉和她男朋友两人躺在床上,讨论起了苦苦纠缠着现代男女的问题,关于爱不爱的问题,最初觉得罗拉好傻,爱了自然就会讲出来,而被迫讲出来的爱又能给自己什么安慰呢,也许不过换得几声唏嘘感叹吧……但是现在我明白了,罗拉,她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如同我的朋友一般,他们都是在以爱情的名义,誓将爱情进行到底!德国的电影,哲理性总是占主导地位。

所以,在美国好莱坞以娱乐性为主的阵地,德国的电影是很少在那里亮相的。

自己也是很少看德国电影的。

昨天,德语老师给我们看了十年之前的片子《罗拉快跑》。

感触颇深。

十年之前,我在哪里?应该还是在小学与初中的交界吧。

处于懵懂的青春期,但是那时候的青春是多么美好。

因为再也回不去了。

《罗拉快跑》有动画片穿插在电影中,显得荒诞但是又真实。

娱乐与理性相协调。

红色的电话筒落回到原处,罗拉奔出家门。

在奔出家门与楼门之间在楼梯上奔跑向下的姿态,是以动画的形式来展现的。

这很有趣味性。

整部电影的音乐性也很强。

充斥着disco的味道。

配着情节的紧迫,让人的心神紧绷,又让人感觉情绪发泄感。

整部电影,罗拉都在奔跑。

为了目标,一直向前奔跑。

每次奔跑碰到的人,都会展示他们的一生。

我认为,整部电影,亮点是那三次同样的场景,三种不同的结局。

差别在于什么?时间。

快一步,晚一步,结局是完全不同。

几个场景影响了这个时间。

第一,是楼道上的狗主人与大狗。

第二,是路上碰到的老妇人。

第三,碰到的梅耶先生。

第四,是骑自行车的年轻人。

第五,碰到的那个拿了他们钱的乞丐。

第五,父亲。

第六,赌场。

楼道上的狗主人将她绊倒,她吓退了黄狗;路上撞到的老妇人,碰到与没碰到,回头与回头;罗拉先经过梅耶先生的车,梅耶先生与另一辆白色的车的车头相撞;罗拉跨过梅耶先生的车,梅耶先生与白色的车车尾相撞;罗拉扑倒在梅耶先生的车上,梅耶先生停了车,没有撞上白色的车;骑车的人的不同命运;碰没碰到这个乞丐;是顺从父亲的意思还是违背父亲的意思;是去赌场赌回10万马克还是抢银行……各种时间差,各种选择,导致了结局的不同。

电影中的一个小细节就是。

罗拉每次跑过的广场的花纹是不同的,我认为那是代表不同的一种人生路径。

罗拉跑的路径也表示她对人生之路的不同选择吧。

人生就因为这样的不确定性与唯一性,才变得美好。

路上的碰到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过客。

但有时候,过客却对自己的人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影片中那个盲人奶奶就是这样。

这部电影,让我深刻感受到什么是人生。

人生的美就在于此。

从这部电影中,虽然也体现了爱情的忠贞与奋不顾身。

但是我认为这一切都是人生之不确定性与美的组成部分。

这是一部非常棒的电影。

这让我想起了《返老还童》中的女主角一样,如果她不等她的女伴把鞋带系好,如果闹钟没有迟了几分钟,如果汽车还是准时,没有堵车。

那么女主角也就不会被撞车,那么男女主人公也就不会认识。

这就是时间的美吧。

早一步,晚一步,结局是完全不同。

时间决定了一切。

这让我想起了张爱玲的《爱》: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间,时间无涯的荒野上,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句:噢,你也在这里吗?电影结尾,男主人公,抿着心头的笑意,自然地捋了捋袖子,向着罗拉走来。

最后,他们笑着跑开了。

那是多么幸福的画面。

这是所有人所想要的美好,谁也不希望其中任何一个人有伤害。

这便是理想的人生。

但是呢,现实总是不如意的。

正如,理想是鸡蛋,现实是石头。

理想是柔软的,现实是坚硬的。

正因为如此,时间这把无痕的刀,在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雕刻人生的时候,我们很疼痛的缘由吧。

或许,这就是美。

不确定的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