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的循环复习学案
氮的循环学案

高三化学学案
A.NH3、NO2、N2
B.NH3、NO、CO2
C.NH3、NO2、
如图所示,相同条件下,两个容积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满
后通过导管缓慢通入氧气,边通边慢慢摇动试管,直到两个试管内充满液体。
水槽中扩散,则两个试管内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4.室温时,在容积为a mL的试管中充满NO2气体,然后倒置在水中到管内水面不再上升时为止
入b mL O2,则管内液面又继续上升,测得试管内最后剩余气体为
b的关系是
A.a=4b+3c
B.a=4b+c
C.a∶b=4∶1
D.a∶
题组二硝酸
5.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浓HNO3和稀HNO3都具有氧化性
B.铜与HNO
C.金属与HNO3反应不产生氢气
D.可用铁和铝制品盛装浓
6.下列反应中,浓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
A.浓硝酸中滴入石蕊试液并微热
B.三氧化二铁与浓硝酸反应
C.氢氧化铝与浓硝酸反应
D.碳与浓硝酸
7.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
(1)反应开始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铜有剩余,则反应快要结束时的化学方程式是
(3)待反应停止时,再加入少量25%的稀硫酸,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其原因和离子方程式是。
(4)若将12.8 g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铜消耗完时,共产生气体
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所得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氮的循环》学历案

《氮的循环》学历案姓名:班级:学号:【主题与课时】鲁科版高中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1课时【课标要求】1. 认识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2. 了解氮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3. 通过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体会元素守恒思想。
【学习目标】1. 能说出氮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像大气中的氮气等,并且能列举出日常生活中含氮的物质,比如氮肥。
2. 可以描述氮的固定的概念,还能举例说出至少两种氮的固定的方式,像闪电固氮和工业合成氨。
3. 知道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主要性质,例如一氧化氮容易被氧化,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等。
4. 能说出氨的物理性质,像它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且能准确写出氨与水、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可以描述铵盐的主要性质,像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等,还能解释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的原因。
6. 了解硝酸的强氧化性,能够写出铜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 能阐述氮循环的主要过程,并且能解释氮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评价任务】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目标1的达成情况,如果能准确说出氮的存在形式和含氮物质就算达成。
2. 让同学们举例氮的固定方式,能说出两种及以上的就达成目标2。
3. 针对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设置一些判断题,如“一氧化氮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错误),判断准确率达到80%以上就算达成目标3。
4. 对于氨的物理性质,让同学们描述,描述准确就算达成目标4;对于氨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全对就算达成目标4。
5. 提问铵盐的性质以及解释铵态氮肥使用注意事项,回答正确就算达成目标5。
6. 写出铜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对就算达成目标6。
7. 让同学们绘制氮循环简易图并解释其意义,图绘制正确且解释合理就算达成目标7。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给你们讲个有趣的事儿啊。
我有个朋友,他特别喜欢种花。
有一天他兴高采烈地跟我说,他买了一袋超级贵的肥料,说是能让他的花长得又大又漂亮。
高三一轮氮的循环复习学案

第三章 第二节 氮的循环 复习学案高考考纲要求:1、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
氮及其化合物关系图一、氮的单质及其氧化物1、化学性质:由于分子内的 非常牢固,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 ,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与下列物质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N 2和O 2②N 2和H 2 ,此反应是工业上 的反应原理。
2、氮的固定: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分为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
下列反应属于自然固氮的是( )A 、N 2和O 2在雷电的作用下生成NOB 、某金属有机物将氮气转化为化合态的氮C 、在一定的条件下使N 2和和H 2反应生成NH 3D 、NO 生成NO 2【拓展巩固】下列关于氮气的说法是否正确? A 、氮气可以用来保存粮食,填充灯泡。
B 、由于氮气结构非常稳定,所以氮气不能与其他物质反应C 、氮气是工业上制取氨气的重要原料,D 、常温下,氮气能被豆科类植物直接吸收利用E 工业上分离空气的方法是燃烧法,通过燃烧消耗氧气而达到目的3、主要用途:用作合成氨的原料气、以及填充气和保护气,液态氮可做冷冻剂等。
二、氮的氧化物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如 等(按化合价由 低到高填写),其中 和 是酸性氧化物。
1、NO 的性质:物理性质:NO 为 色 溶于水的气体, (填有或无)毒,它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比CO 还强。
收集NO 的方法: 。
化学性质:易与O 2化合,化学方程式为:2、NO 2的性质:物理性质:NO 2为 色 气味, 溶于水的气体, (有或无)毒。
化学性质:易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①试列举氮的氧化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②用化学方程式说明“雷雨发庄稼”的科学道理。
三、氨与铵盐1、氨的性质物理性质:氨是 色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易 ,可做制冷剂,极易 ,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 体积的氨。
高中化学_《氮的循环》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三化学必修1复习第三章自然界中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复习第1课时《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氮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能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们知道,氮是维持高等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必须元素,因此,氮的循环涉及到地球上生物圈的各个方面,人类活动也在逐渐地影响到氮的循环。
所以,教材对氮气和氮的化合物的性质传授不是孤立的,而是以“氮的循环”作为载体和线索,把我们要学习的物质置于“氮的循环”这个大的背景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又有利于学生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氮的循环》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了解了氧化还原知识。
但由于他们刚接触高中课程,加上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状态各有差异,在氮的循环过程中对物质循环方法的学习是学生思维上的一个新挑战。
以在思维习惯上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本节课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出发,教师将带领学生创设疑问,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交流,共同探索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了解自然界中氮循环的途径、形式及所涉及的物质;⑵.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 、NO2的性质;⑶.了解氮氧化物溶于水生成硝酸的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方法和基本思路;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⑶.培养学生探究、观察、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⑵.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知识与技能的重点:N2、NO和NO2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的难点:氮氧化物溶于水生成硝酸的有关计算。
氮的循环复习学案

高一化学氮的循环复习一、氮气氮元素存在态和态1、物理性质:色味,密度比空气,溶于水,空气中约含的氮气(体积分数)3、化学性质:N2+H2-N2+O2-N2+Mg-概念:氮的固定(定义:)高能固氮(如)生物固氮分类:合成氨(方程式)仿生固氮二、氮的氧化物化合价氧化物1、NO(1)物理性质:NO是色,味气体,溶于水,毒(2)化学性质:NO+O2---(3)实验室制备: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收集方法:2、NO2(1)物理性质:色味的气体,毒。
(2)化学性质:NO2+H2O------(3)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收集方法:法【氮氧化物污染】以NO,NO2为主的氮氧化物是形成和的重要原因。
大气中NO和NO2主要来自、、【思考题】雷雨天发庄稼的原理(写出相应的方程式)三、氨和铵盐1、氨气(1)物理性质:色气味的气体,溶于水(一般一体积水能溶解体积的氨气)氨气做制冷剂的原因:【喷泉实验】实验装置图①发生喷泉的操作:②喷泉成功的实验关键是(2)化学性质:①氨气和水反应NH3+H2O-----②与酸反应NH3+HCl----NH3+H2SO4----【思考题】一根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和另一根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有什么现象?理由是:③与氧化性物质反应NH3+O2-----(4)实验室制氨气①反应原理:②装置图【思考题】该装置中棉花的作用是:③净化:除去氨气中水蒸气可用试剂【思考题】除去氨气中水蒸气能否用浓硫酸?理由是:注:不能用氯化钙干燥氨气④收集方法:⑤检验氨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ab⑥尾气吸收注意防倒吸防倒吸的装置图⑦工业合成氨:2、铵态氮肥-------铵盐(1)物理性质:铵盐均为无色或白色固体,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不稳定性NH4Cl------NH4HCO3--------【思考】能否用上述反应制取氨气?②与碱反应铵盐和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H4++OH-------。
氮的循环学案一、二 答案

氮的循环学案一答案一、氮气及氮的固定1、 2、N ≡N 3、(1)N 2 +3H 22NH 3镁条能在N 2中燃烧 N 2 + 3Mg ==== Mg 3N 2(金属镁、锂均能与氮气反应) Mg 3N 2易与水反应:Mg 3N 2 + 6H 2O === 3Mg(OH)2 + 2NH 3↑(2)N 2与O 2化合生成NO : N 2 + O22NO4、5、 6、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 通过闪电等的高能固氮 生物固氮、工业合成氨、仿生固氮练习1、A二 、氮的氧化物1、 无 难 有2、 红棕 刺激性 易 有3、①氮氧化物形成光化学烟雾 ②氮氧化物形成酸雨 ③水体中过量的氮会对水体造成污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练习2、N 2+O 22NO 2NO+O 2=2NO 2 3NO 2+H 2O =2HNO 3 +NO 练习3、NO 4mL三、氨气1、电子式为,结构式为,三角锥形,键角107°18′,极性分子。
2、物理性质:无 刺激性 小 极易 700喷泉实验:(1)氨气极易溶于水,当胶头滴管内的水被挤入烧瓶后,氨气迅速溶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内的水被压入烧瓶,从而形成喷泉。
⑵烧杯里的水沿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3)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4)用手(或热毛巾)捂(5)0.045mol/L 否 (6)0.045mol/L 0.034mol/L2、化学性质(1)NH 3+H 2ONH 3·H 2O NH 3、H 2O 、NH 3·H 2O 、NH 4+、OHˉ、H + 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2)NH 3+HCl =NH 4Cl 产生白烟 2NH 3+H 2SO 4=(NH 4)2SO 4 无 (3)4NH 3 4NO+6H 2O (4)3NH 3·H 2O+Al 3+=Al(OH)3↓+3NH 4+放电3、氨气的制法(1)①Ca(OH)2+2 NH4Cl △CaCl2 +2NH3↑+ 2H2O②O2③向下排空气法吸收多余的氨气,防止污染空气④碱石灰否⑤a.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盛有待检验气体的试管口,试纸变蓝,证明气体是氨气;b.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有白烟,证明气体是氨气。
氮的循环学案 文档

《氮的循环》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了解氮的固定的相关知识。
2、掌握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掌握氨的性质。
3、通过认识铵盐的受热分解、铵盐与碱的反应,认识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了解在生产中的应用。
4、掌握实验室制取氨的方法。
1. 氮的存在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以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以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土壤中和水体中。
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⑴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根部的_,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____________等含氮的化合物。
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和,经过复杂的生物转化形成各种氨基酸,氨基酸最后转化成蛋白质。
动物以植物为食物而获得植物蛋白,并将其转化为动物蛋白。
动植物遗体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成、和 ,又回到土壤和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
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少量的_______与______化合生成氮的氧化物,这些氮的氧化物随降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⑵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氮气转化为__________,再根据需要进一步转化成各种_________,如和。
3.氮气的化学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但在一定条件下,如高温、高压、放电等,氮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能与、等物质发生反应。
N2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2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氮的固定⑴使空气中_________的氮转化为_________的氮叫氮的固定,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方式。
⑵自然固氮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和⑶合成氨和仿生固氮属于________________。
5、可逆反应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用_______ 代替___________6、氮的氧化物⑴种类____ 、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⑵NO的物理性质:颜色____溶解性_______、_____(有无)毒性。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 及其重要化合物 氮的循环(课前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及其重要化合物氮的循环(课前案)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游离态:存在于中;化合态:存在于动植物体、土壤和水体中。
2、氮的固定(1)含义:的过程。
(2)方法:分为固氮和固氮。
【练习】以下反应属于氮的固定的是①雷雨天气,空气中的N2与O2反应生成NO;②N2与H2反应生成NH3;②NH3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与O2反应生成NO;④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和NO⑤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二、氮气N2的电子式为,两个氮原子间形成共价叁键,结构很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
但是N2在一定条件下,能与H2、O2、活泼金属(如Mg)等发生化学反应。
1、氮气和氢气反应(化学方程式),工业应用:2、氮气和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3、氮气和Mg反应(化学方程式)三、氮的氧化物(都有毒)1、氮氧化合物有6种,依次写出氮元素为+1、+2、+3、+4、+5的氧化物:。
其中是酸性氧化物。
2.NO、NO2的性质比较颜色水溶性与O2反应与水反应收集方法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四、氨气的性质电子式:1.物理性质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可作制冷剂。
极易溶于水,1体积的水可溶解700体积氨气可由喷泉实验证明。
2.氨的化学性质(1)与水的反应NH3+H2O NH3·H2O NH+4+OH-,氨气溶于水得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NH3·H2O、NH3、H2O、NH+4、OH-、H+。
一水合氨为可溶性一元弱碱,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NH3·H2O=====△NH3↑+H2O。
(2)氨气与酸反应①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将浓盐酸改为浓硝酸,也出现相同现象。
化学方程式:HCl +NH3=== 、NH3 +HNO3=== 。
②与CO2等酸性氧化物反应:NH3+CO2+H2O === NH4HCO3 或2NH3+CO2+H2O === (NH4)2CO3。
化学1第三章第2节 氮的循环 复习学案

第三章第2节 氮的循环(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 运用归纳、演绎的科学方法总结氮的有关物质的性质,提高元素化合物的复习效率。
(2)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认识氮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通过将知识融会贯通,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知识的记忆与运用,学生在学习中获取自豪感和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法指导总结规律、串联比较,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知识总结一、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 1、氮气及氮的固定(1)氮的固定有 和 两种方式(2)N 2 色 味的气体, 溶于水。
氮分子结构稳定,通常状况下,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条件:①N 2和O 2 ,②N 2和H 2 ,此反应是工业上 的反应原理,若有1molN 2参加反应,则转移电子数为 。
2、NO 和NO 2主要性质 NO 色 味的气体, 溶于水,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 。
NO 2 色有 味的气体, 溶于水,化学性质与水反应 。
①用化学方程式及简要的文字说明“雷雨发庄稼”的科学道理。
② 两瓶红棕色的气体NO 2和溴蒸气,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这两瓶气体? 3、NH 3主要性质(1)物理性质色有 味的气体, 溶于水(1:700),易 。
(2)制备(3②易与酸反应:NH 3与HCl 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用于检验HCl 气体或NH 3的检验。
③NH 3的还原性NH 3被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工业生产硝酸的基础反应)。
4、铵盐的性质:①都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NH 4Cl 、 NH 4HCO 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与碱反应铵盐溶液与碱溶液相混合:铵盐溶液与碱溶液共热: 用该性质可检验 的存在。
③NH 3的制取 5、硝酸的性质①酸的通性。
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2节 氮的循环精品学案

第2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氨气与铵盐)预习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 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和检验方法。
3. 掌握铵盐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重点难点】氨气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备方法和检验方法。
【复习回顾】1. 写出氮气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2.写出“雷雨发庄稼”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一、氨气(阅读P76——77,完成下列问题)(一)物理性质:色气味体,标况下,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体积氨气。
(二)化学性质1.与H2O的反应(结合氨气的喷泉实验)方程式:一水合氨(NH3·H2O)是可溶性一元弱碱,其电离方程式为氨水的成分:三分子三离子2.氨跟酸的反应:实验: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靠近盛有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试剂瓶的瓶口观察①与盐酸:NH3+HCl─ (现象 ) ,(检验NH3的一种方法)②与硝酸:NH3+HNO3─(现象 )【注意】(1)氨与挥发性酸在空气中形成而与难挥发的酸则无此现象。
(2)氨气与强酸反应的实质:3.与氧气的反应:氨的催化氧化(熟记)方程式:,该反应在工业上的用途(三)氨的实验室制法(阅读教材P79)方程式:二、铵盐(阅读教材P78——79,完成下列问题)1.组成:铵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2.物性:铵盐都是晶体,于水3.化性:(1)热不稳定性。
加热NH4Cl晶体写出方程式:加热NH4HCO3晶体写出方程式:(2)与碱反应。
NH4Cl和NaOH溶液加热.写方程式:离子方程式:4. NH4+的检验:向铵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变蓝。
离子方程式:第2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氨气与铵盐)探究学案【预习检测】1.关于氨的物理性质不正确的叙述是( )A.无色无味气体B.极易溶于水C.易液化D.比空气轻2.氨水的碱性较弱,这是因为()A.它只能使酚酞变红色B.溶于水的氨的大部分仍以NH3分子形式存在C.氨与水结合生成的一水合氨只有小部分电离D.氨水极易挥发出氨气3.下列反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铜在氯气中燃烧B.铁在氯气中燃烧C.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汽相遇D.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课堂探究一】氨的性质1.氨气的喷泉实验:阅读课本76页实验1【思考】烧瓶内为什么会形成喷泉?说明氨气具有什么性质?当中的水挤压到中时,烧瓶中的,使烧瓶内,烧瓶内外形成,空气将很快压入到中,形成喷泉。
氮的循环 复习学案

1第二讲 氮的循环考纲要求:1.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 2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计算 3、了解氨和铵盐的性质及用途 4、掌握氨的实验室制法一.氮气(N 2) (1)★★分子结构:电子式为∶N ┇┇ N ∶,结构式为N ≡N ,氮氮叁键键能大,分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
(2)★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78%。
(3)★★★化学性质:常温下性质稳定;但在高温、放电、点燃等条件下能与H 2、O 2、Mg 等发生化学反应,即发生氮的固定(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有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两种形式,自然固氮包括高能固氮和生物固氮)N 2中N 元素0价,为N 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①与H 2反应: N 2 + 3H 2 2NH 3 ②与O 2反应: N 2 + O 2=====放电2NO③与活泼金属反应: N 2 +3 Mg = Mg 3N 2二.氮的氧化物 (1)★氮的氧化物:氮元素有+1、+2、+3、+4、+5五种正价态,对应(1)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可形成酸雨,也是臭氧层破坏的因素之一。
(2)空气中NO 2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
(3)空气中NO 、NO 2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汽车尾气、硝酸工厂等。
(4)NO 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氧化性为主。
NO 2能使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变蓝。
思考题1. 如何鉴别NO 2与溴蒸气?一般地,鉴别溴蒸气与NO 2的常用方法是:(1)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最终溶液无色的是NO 2,原因是3NO 2+H 2O==2HNO 3+NO ,溴蒸气溶于水为黄色到棕黄色。
(2)将气体分别通入通入AgNO 3溶液中,最终溶液中出现浅黄色沉淀的是溴蒸气. (3) 将气体分别通入别通入CCl 4溶剂中,溶剂层显示橙红色的是溴蒸气。
(4)改变温度,分别加热气体,颜色加深的是NO 2,原因是2NO 2 N 2O 4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其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鲁科版必修1第二节《氮的循环》学案1

鲁科版必修1第二节《氮的循环》学案1【学习目标】1、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方式,认识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
2、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
了解自然界中形成硝酸的过程。
3、认识氨气的溶解性、氮气与水的反应及氨的还原性。
通过认识铵盐的性质,了解铵态氮肥的生产使用问题。
4、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如何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一课时【联想·质疑】闪电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
你知道在雷电交加的时候,空气里的氮气和有关的含氮化合物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产生了哪些物质?这些化学反应和所产生的物质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意义?【学习内容】1.。
2.由于氮分子结构稳定,所以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与氧气、氢气等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条件:①N2和O2,②N2和H2,此反应是工业上的反应原理。
3.氮的固定是指。
氮的固定主要有和两种方式。
自然固氮有:和等。
人工固氮的方式有和。
NH4+、NO3-是自然界中氮的主要形态。
氮气是惰性的,只有通过和而活化。
4.氮循环中的物质有多种氧化物,如等(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2、+3、+4、+5)。
其中NO 、NO2均为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物。
NO为色溶于水的气体,它与结合的能力比CO还强;另外,它在生物学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NO分子作为一种传递神经信息的“信息分子”,在使血管扩张、免疫、增强记忆力等方面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1992年,NO 分子被世界著名杂志Science评为分子。
NO2为色溶于水的气体。
在通风厨内打开盛NO的集气瓶,观察到的现象为。
5.用化学方程式及简要的文字说明“雷雨发庄稼”的科学道理。
6.可逆反应是指 。
有人说,“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水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所以反应:2H 2+O 2 =2H 2O 为可逆反应”。
《氮的循环》 学历案

《氮的循环》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氮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氮循环的主要过程。
2、理解氮循环中涉及的生物化学过程,如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
3、认识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4、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二、学习重点1、氮循环的主要过程及相关化学反应。
2、生物固氮的原理和意义。
3、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干扰及环境影响。
三、学习难点1、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化学反应机制。
2、理解氮循环中各种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知识链接1、初中化学中关于氮气、氨气等物质的性质。
2、生物学中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
五、学习过程(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元素之一,在大气中,氮主要以氮气(N₂)的形式存在,约占大气总体积的 78%。
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直接发生反应。
除了大气中的氮气,氮还存在于土壤、水体、生物体等多种环境中。
在土壤中,氮主要以有机氮和无机氮的形式存在。
有机氮包括蛋白质、氨基酸、核酸等含氮有机物;无机氮则包括铵态氮(NH₄⁺)、硝态氮(NO₃⁻)等。
在水体中,氮的存在形式也较为多样,如溶解态的氮气、铵态氮、硝态氮以及有机氮等。
生物体中的氮是构成蛋白质、核酸等重要生物分子的基本元素,对于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二)氮循环的主要过程1、生物固氮某些微生物(如根瘤菌)能够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生物固氮。
生物固氮是氮循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为生态系统提供了可被植物利用的氮源。
例如,豆科植物的根瘤中生活着根瘤菌,根瘤菌能够与植物共生,将氮气转化为氨(NH₃)。
植物可以吸收氨并将其同化为自身所需的含氮有机物。
2、工业固氮人类通过工业手段,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将氮气转化为氨气(NH₃),这一过程称为工业固氮。
工业固氮生产的氨气是制造化肥、炸药等的重要原料。
3、氨化作用动植物遗体、排泄物中的含氮有机物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氨气和铵态氮,这一过程称为氨化作用。
氮的循环复习学案

氮的循环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方式,认识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
2、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
了解自然界中形成硝酸的过程。
3、认识氨气的溶解性、氮气与水的反应及氨的还原性。
通过认识铵盐的性质,了解铵态氮肥的生产使用问题。
4、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如何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复习指导】通读教材,通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知识重点:1、氮的固定方式;2、N2、NO2、NO、NH3、NH4+、HNO3的性质及应用;3.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方法重点:应用氮循环中的各类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和氧化还原反应,探讨物质的性质、以及含有相同元素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换。
【复习内容】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氮的循环涉及到地球上生物圈的各个方面,那么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有哪些并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一、氮气与氮的固定【思考】“雷雨发庄稼”包含了什么化学原理?氮循环中的物质有多种氧化物,如等(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2、+3、+4、+5)。
其中NO 、NO2均为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物。
NO为的气体,它与结合的能力比CO还强;另外,它在生物学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NO 分子作为一种传递神经信息的“信息分子”,在使血管扩张、免疫、增强记忆力等方面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NO2为的气体。
在通风厨内打开盛NO的集气瓶,会观察到迅速变为。
【讨论】1、植物只能利用化合态的氮,有哪些方式可使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化合态的氮?2、什么叫氮的固定?有哪些方式?氮的固定是指使。
氮的固定主要有和两种方式。
自然固氮有:和等。
人工固氮的方式有和。
【反馈练习】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在自然界中既以游离态存在又以化合态存在。
B.氮元素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C.大气、陆地和水体中的氮元素在不停的进行着氮的循环。
《氮的循环》学案4(鲁科版必修1)

第2节氮的循环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一百多种元素中,组成单质及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元素。
那么,你知道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一种元素是什么元素吗那就是氮元素,氮元素广泛存在于大气、水体、动植物体以及土壤中。
那么,你知道这些氮元素是如何循环的吗氮元素的循环对我们的环境和地球上的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研习教材重难点研习点1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自然界中氮元素循环示意图2.主要形式〔1〕游离态→化合态①是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氮气转变为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②放电条件下,与氧气结合为氮氧化合物,并随降水进入水体中;③合成氨工厂、汽车发动机都可以将一局部氮气转化成化合态。
〔2〕化合态→游离态:硝酸盐在某些细菌作用下转化成氮气。
〔3〕化合态→化合态:化石燃料燃烧、森林和农作物枝叶燃烧所产生的氮氧化合物通过大气进入陆地和海洋,进入氮循环。
【领悟·整合】氮是维持高等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必须元素,因此,氮的循环涉及到地球上生物圈的各个方面。
人类活动也在逐渐的影响到氮循环。
所以,认识氮的循环,就把我们将要学习的物质置于“氮的循环〞这个大的背景下,将会更有利于同学们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3.氮气与氮的固定〔1〕氮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与空气密度相近。
〔2〕氮气的化学性质:【知识·链接】氮气属于双原子分子,两个氮原子之间的作用非常强。
因此,氮气分子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但要注意,N2一旦吸收能量变为N原子那么性质较活泼。
在高温或放电时可与某些物质反响,N表现为既有氧化性,又有复原性。
①与O2的反响在放电条件下,氮气跟氧气能直接化合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NO〕。
反响式为:N2+O22NO说明:在雷雨天气,汽车的发动机中均可以发生该反响。
在该反响中,N2表现出复原性。
②与H2反响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说明:a 该反响是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响原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该反响中,N2表现出氧化性。
高三化学复习学案 氮的循环 1

高三化学复习学案 -氮的循环年级:高三 高三化学组 编号:学习目标:1.知道氮气稳定的原因及用途。
2.了解常见的氮的氧化物(NO 、NO 2)的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
考点一:氮气 (1)氮的固定使空气中_________的氮转化为__________的过程。
氮的固定主要有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
(2)氮气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纯净的N 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______。
②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N 2化学性质很稳定,只在高温、放电、催化剂等条件下才能发生一些化 学反应。
a .与H 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与O 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踪练习】1.起氮的固定作用的化学反应是( )A .NH 3经催化氧化生成NOB .NO 与O 2反应生成NO 2C .N 2与H 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 3D .NH 3与NO 2作用生成N 22.相同质量的镁条分别在氧气、氮气和空气中充分燃烧,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过量的镁条分别在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的氧气、氮气和空气中充分燃烧,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
(空气中的CO 2可忽略,提示:3Mg+N 2===Mg 3N 2) 考点二:氮的氧化物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N 2O 、NO 、N 2O 3、NO 2、N 2O 4、N 2O 5等。
完成NO 和NO的比较表:【跟踪练习】3.农谚“雷雨发庄稼”,写出雷雨时,雨水中形成稀硝酸的化学方程式。
、 、 4.关于NO 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NO 不溶于水,是一种大气污染物B .NO 是一种红棕色的有毒气体C .NO 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CO 还强D .NO 与氧气反应生成NO 2,体现其还原性 5.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 和NO 2 ②NO 2和O 2 ③NH 3和N 2现将三只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 1、V 2、V 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 V 1>V 2>V 3B .V 1>V 3>V 2C . V 2>V 3>V 1D . V 3>V 1>V 26.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 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 , 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右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B .在Z 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 C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亚硫酸钡 D .在Z 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7.将容积为50 mL 的量筒充满二氧化氮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将量筒倒置在盛满水的水槽里,一段时间后,量筒里剩余气体体积为5 mL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氮的循环复习学案
高一一部编制:孟艳艳
【复习目标】:
1、知道氮的循环的本质和氮的固定的形式,
2、掌握NO和NO2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认识氨气的溶解性、氨气与水的反应以及氨的还原性
4、认识铵盐的性质,了解铵态氮肥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5、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知识清单】
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1、氮的存在形态
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以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以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土壤和水体中。
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1)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根部的,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等含氮的化合物。
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少量的和化合生成NO,NO和O2迅速生成并随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2)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氮气转化为,再根据需要进一步转化成各种
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及其变化
1、氮气
①与氧气反应:通常状况下氮气和氧气,但在放电条件下,却可以直接化合生成色,溶于水的。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与氢气反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与金属镁反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溶于水,毒。
在常温下与空气中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氮: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溶于水,毒。
二氧化氮溶于水时,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该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氮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3、氮的固定
⑴概念:的方法叫氮的固定。
⑵分类:可以分为、、
三、氨气
①物理性质[1]氨是色气味的体。
[2]喷泉试验:实验现象:
实验原理:。
实验结论:氨气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了使溶液显性的物质。
②化学性质 a.与水的的反应
氨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约溶解体积氨。
氨的水溶液叫,氨溶于水时,大部分NH3和H2O通过氢键结合,形成一水合氨(NH3·H2O),NH3·H2O可以部分电离成和,所以氨水
显性。
氨溶于水的过程中存在着下列可逆反应:NH3+ H2O
NH3·H2O NH4+ +O H- 。
NH3·H2O不稳定,受热时分解为
和。
思考:氨水中存在哪些分子和离子?。
b.氨与氯化氢的反应: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可生成氯化铵,该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现象为:
c.氨与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③氨的实验室制法
(1)在实验室,常用加热和的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该化学方程式为。
用湿润的试纸放在收集气体的试管口可以看到,加热一会儿后,
试纸变,这说明氨气已经充满试管。
应立即停止加热,并将多余的氨气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或浸湿的棉花球),避免。
若要制取干燥的氨气,可使产生的氨通过干燥剂。
在实验室,通常是将制得的氨气通过以除去水蒸气。
(2)其他制取氨气的办法,。
四、铵盐
①铵盐受热分解
有些铵盐受热可分解产生氨气,NH4Cl受热会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冷却时,氨气和氯化氢又重新结合,生成NH4Cl。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过程。
碳酸氢铵在30℃以上,即可分解,反应方程式为:,在储存碳酸氢铵时,应包装并放在处,施肥时,应将其埋在土下以保持肥效。
②铵盐与碱反应:
写出硫酸铵与NaOH反应方程式
③铵根离子的检验:
步骤:在含有NH4+的溶液中加入并加热,用湿润的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成色,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NH4+。
五、硝酸及其应用
⑴物理性质
纯净的硝酸是色、挥发、刺激性气味的。
浓硝酸见光或受热分解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为了防止硝酸见光分解,一般将它保存在
试剂瓶中,放置在处。
⑵化学性质
①强酸性:具有酸的通性
稀硝酸遇石蕊试液变色;浓硝酸遇紫色石蕊试液先变(H+作用),随后(氧化作用)。
②不稳定性:浓硝酸见光或受热分解,该化学方程式
为。
硝酸越浓,越分解。
浓硝酸久置呈黄色,是由于。
③强氧化性
[a]与金属的反应
Cu 与浓HNO3:。
反应现象为:。
Cu 与稀HNO3:。
反应现象为:。
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混合物(体积比)叫王水,能使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等溶解。
常温下浓HNO3使、钝化【易错题锦】
1、在NO2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质量比为:
A、3∶1
B、1∶3
C、1∶2
D、2∶1
2.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假定只产生单一的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还原产物是()
A.NO2B.NO
C.N2O D.N2
3. 14g铜、银合金与足量的某浓度的硝酸反应,将放出的气体与1.12L(标准状况下)氧气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全部被吸收,则合金中铜的质量为(Cu:64;Ag:108)()
A.9.6g B.6.4g
C.3.2g D.1.6g
4.某100mL混合酸中,HNO3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H2SO4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向其中加入2.56克Cu粉,待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u2+物质的量浓度为()
A.0.15mol/L B.0.3mol/L
C.0.225mol/L D.无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