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加强急救绿色通道的内涵建设
急危重病人抢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急危重病人抢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随着医疗水平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公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急危重症病人因病情紧急,亟需得到及时的治疗,因此急救绿色通道的建立,能够有效地提高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生命损失。
本文主要从急救绿色通道的概念、建立原则及管理制度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急救绿色通道的概念急救绿色通道是指专门为急危重病人开辟的医疗服务通道,它是以人道主义精神和医学专业精神为基础并在法律范围内规定的一种行动措施。
其基本目的是为急危重症疾病患者提供高效、迅速、安全的医疗救治服务,让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抢救,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痛苦,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急救绿色通道的建立原则1. 安全原则安全是第一原则,急救绿色通道需要从医生、护士、救护车、药品、仪器设备等方面保证患者的安全。
2. 效率原则急救绿色通道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快速诊断、救治患者,因此需要设立高效的服务流程,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和准确的医疗救治。
3. 公平原则急救绿色通道建立必须遵循公平原则,不因任何原因引起不必要的争执和伤害。
三、急救绿色通道的管理制度1. 急救绿色通道的建立急危重病人抢救绿色通道是医疗机构开展急救救治服务的必要措施,需要依据法律有关标准和规定建立。
2. 服务流程(1)接诊:急救绿色通道采取绿色通道专门接诊,由专业人员对病情进行评估,并在1分钟内判断病情的紧急性与危险程度。
(2)实施救护:采取主动紧急救援的方式,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确保患者在车上得到高效、安全、及时的治疗。
(3)入院治疗:抵达医院后,急救绿色通道要为患者提供绿色通道服务,进行快速、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救护。
3. 医疗人员服务意识急救绿色通道的医疗工作者是医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不仅是诊治患者的专业人员,还是承担着医疗服务的主要责任人。
因此,要求医疗人员服务意识要高度重视,把患者的生命安全、身体与心理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绿色通道
急诊绿色通道流程
(一)急诊抢救 1.患者到达急诊科,分诊护士将患者送入抢救室,并迅速摆放成患者合 适的体位,给予吸氧、生命体征监护、建立静脉通道、采取血液标本 (常规、生化、凝血和交叉配血标本)备用,建立患者急诊病历 2.首诊医师询问病史、查体、迅速判断影响生命的主要因素,下达抢救 医嘱、急会诊医嘱、检查医嘱等。 3.专科医师在到达急诊科进行急会诊时,急诊医师需陪同并介绍病情, 专科医师应对患者进行快捷有效的查体,并向急诊科医师说明专科处 理意见。确定收入院患者,应优先入院抢救,由专科医师负责将患者 转送到指定场所,如手术室、ICU或病区。
(一)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必须符合本制度所规定的情况。
(二)在确定患者进入绿色通道后,凡不属于本专业授权范围的抢救要 尽快请相应专业医师紧急会诊。接到会诊通知,在医院医疗岗位的医 师10分钟内到达现场,如有医疗工作暂不能离开者,要指派本专业有 相应资质的医师前往。
(三)进入绿色通道的患者医学检查结果报告时限
1.患者到达医学影像科后,X线平片、CT检查3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 报告(可以是口头报告)。
2.超声医师在接到患者后,3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报告(可以是口头 报告)。 3.检验科接受到标本后,30分钟内出具常规检查结果报告(血常规、 尿常规等,可电话报告),60分钟内出具生化、凝血结果报告,配血 申请30分钟内完成(如无库存血,则60分钟内完成)。 4.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
4、明确了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的保障措施,规范了事后恢复 重建与善后处理,为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和卫生应急能 力恢复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还对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卫 生学调查、应急处置过程总结评估及人员奖惩等所采取的
一系列行动进行了规范。
5、提高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防范意识。编制卫生应急预 案的过程,实际上是辨识重大风险和防御决策的过程,强 调各方的共同参与,应急预案的编制、审发和宣传,有利 于社会各方了解可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及其相应的
急诊绿色通道制度
急诊绿色通道制度背景急诊绿色通道制度是指对患有急性危重病,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提供的一种专门通道服务。
它是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是医疗机构为满足急诊患者需求而制定的一项重要举措。
由于医院人数众多,治疗时间与资源等限制因素的存在,为了避免因病情恶化而造成不必要的患者伤亡,急诊绿色通道制度已经成为医院的规范性规定。
急诊绿色通道制度的意义急诊绿色通道制度的实施,能够为急危重病人提供紧急救治,缩短就诊时间和等待时间。
对于急性胸痛、急性腹痛、中毒等危急病症,急诊绿色通道制度可以快捷地进行诊疗。
同时,医院通过设置绿色通道,还能够提高急诊治疗效率,缓解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关怀和治疗服务。
急诊绿色通道的实施方案设立急诊绿色通道医院需要对急诊绿色通道的设施、通道宽度、标志标识等进行规划和设置。
设立绿色通道时,需要将绿色专用通道与普通自由通道进行区分,以便就诊者能够轻松找到专用通道,快捷地得到救治。
绿色通道的识别标志绿色通道的识别标志应用醒目、显眼的颜色和标识标志进行设置。
除此之外,医院还需要通过设置特定的三角标志标识等方式,指明绿色通道的入口处,以防止患者误入普通通道,从而较大地浪费治疗时间。
建立急诊绿色通道管理机制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急诊绿色通道管理机制。
具体的措施包括:为急危重病患者专门设立一张优先就医卡或者“绿码”,由医院急诊绿色通道管理部门或者专人进行管理,确保绿色通道的畅通;医院还可以通过开通门诊咨询热线,为患者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
恰当的通知和宣传工作为了让更多的就诊者了解急诊绿色通道制度,医院应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和推广,如:广播、电视、网络和地铁等公共媒体进行广告宣传,以及与医保局、社区服务中心、保险公司等相关部门合作,积极宣传急诊绿色通道制度。
急诊绿色通道制度的常见问题及措施通道堵塞在使用急诊绿色通道过程中,由于就诊者过多,可能会引起通道的堵塞。
为了避免因堵塞而导致治疗时效的降低,医院需要实行限制人数的措施,例如控制急诊等待区域的人数上限,引导就诊者按照通道的方向前进以缩短排队等待时间等措施,以确保通道畅通。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范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范一、急诊绿色通道定义急诊绿色通道指医院在为畅达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流程、拯救患者生命而设置的畅达的诊断过程,该通道的全部工作人员,应付进入“绿色通道”的伤病员供给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断服务。
二、急诊绿色通道救治范围各样危重症需马上急救患者;“三无”人员(患者无姓名、无家眷、无经费)。
需要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患者指在短时间内发病,所患疾病可能在短时间( 6 小时)内危及病人生命。
分类以下:(一)创伤急救绿色通道:急性创伤惹起的体表开裂出血、开放性骨折、内脏破碎出血、颅脑出血、高压性气胸、眼外伤、气道异物、急性中毒、电击伤等及其余可能危及生命的创伤、重度休克、急性颅脑损害。
(二)心脑血管绿色通道: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弱竭、急性脑卒中、各样昏倒。
(三)妇产科绿色通道:宫外孕大出血、产科大出血。
(四)其余危及患者生命的绿色通道: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栓塞、大咯血、严重哮喘连续状态、消化道大出血、重症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等。
(一)院前急救急诊科工作人员接到院前急救电话后,咨询病员数目及病情,如为成批病人,马上报紧迫诊科主任协调全科力量做好急救准备,急诊科力量不足时报告医务部或医院总值班,启动成批病员急救方案。
急诊科接电话后马上( 3 分钟内)派出医护人员和救护车,医务人员初步判断病情,予现场急救,必需时转总医院院内办理。
转运前应先与急诊科电话联系,做好绿色通道启动准备工作。
(二)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连接1.急诊科与“ 120”患者转接流程:急诊科接市120急救中心电话后做好接诊准备→两方交接(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纪、单位、受伤经过、诊断、处理状况、当前病情)并署名→交接完成。
2.如为患者自行入急诊科,接诊医师判断患者病情需启动急诊绿色通道时,上报所在专业二线班及急诊科主任,如为工伤需同时上报医务部(非上班时间报总值班)。
3.接诊科室遇成批患者时,应马上报告医务部(或医院总值班)、主管院长,动员全院力量急救,各有关科室医务人员一定无条件听从医院指挥和安排。
急救绿色通道名词解释
急救绿色通道名词解释急救绿色通道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了迅速救治受伤或病重的患者,而设立的一种特殊待遇措施。
它是医院为提高救治效率,保证病患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医疗救助,同时也是社会对于急救的一种特殊保护机制。
急救绿色通道最早起源于军事医疗领域,后来才逐渐应用于医院急诊科。
在急救绿色通道中,一般会设立专门的急诊入口,患者可以通过这个入口直接进入急诊科,并接受紧急处理。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出现排队等候、手续繁琐等问题,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可能的后果。
急救绿色通道的主要目的是将重症患者从普通患者中迅速区分出来,优先进行救治。
它通常适用于一些高危急症患者,如心脑血管急症、严重外伤、骨折和呼吸窘迫等情况。
在这些情况下,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可能面临极大的威胁,所以急救工作的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
急救绿色通道的设立可以大大缩短就医的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急救绿色通道的实施需要医院和政府等主管部门的合作。
医院会在明显的位置设置绿色通道标识,确保患者能够快速找到急诊入口。
同时,医院也会调配专门的医疗团队予以迅速响应,并做好相关设备的准备工作,以确保采取最及时、最有效的急救措施。
政府则负责加强对急救绿色通道的监管和协调,确保其正常运行,并提供相关的政策和人员保障。
急救绿色通道的实施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福音,但也需要患者在使用时遵守相应的规定和程序。
患者需要出示有效的证件,如医保证件、身份证等,以便医院和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确认和记录。
同时,患者也应该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尊重医务人员,积极配合医学检查和治疗。
只有两者共同配合,急救绿色通道才能实现最佳效果,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总之,急救绿色通道是一种为了提高紧急救治效率而设立的特殊待遇措施。
它通过提供专门的急诊入口和快速响应医疗团队,将重症患者从普通患者中迅速区分出来,优先进行救治,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同时,患者也需要遵守相关规定和程序,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以确保急救绿色通道的顺利实施。
急救绿色通道
急救绿色通道急救绿色通道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患者提供迅速、高效的医疗救助服务的一种机制。
该机制旨在确保患者能够尽快接受到急救医疗服务,以提高生存率和减少伤害。
一、背景介绍急救绿色通道是为了应对紧急情况下的医疗救助需求而设立的。
在紧急情况下,时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要建立一套高效的机制,以确保患者能够尽快得到急救服务。
急救绿色通道的设立旨在提高急救效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急救绿色通道的目标是尽快为患者提供急救服务,以缩短救治时间,提高生存率和减少伤害。
2. 原则:急救绿色通道的运行应遵循以下原则:- 快速响应:在接到急救请求后,应即将启动急救绿色通道,尽快派遣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 优先权:急救绿色通道应确保急救患者优先获得医疗资源,包括急救车辆、急救设备和医护人员等。
- 协调合作:急救绿色通道需要各相关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协调急救资源,提供一体化的急救服务。
三、运行流程1. 急救呼叫:当患者遇到紧急情况,需要急救时,可以拨打急救电话,向急救中心报告情况,并提供必要的信息,如患者病情、地址等。
2. 急救中心响应:急救中心接到急救呼叫后,应即将启动急救绿色通道,派遣急救车辆和医护人员前往现场。
3. 急救现场处理:急救车辆和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应快速评估患者病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等。
4. 患者转运:在急救现场处理后,如果患者需要进一步的医疗救治,急救车辆将患者转运至最近的医疗机构。
5. 医疗救治:患者到达医疗机构后,医护人员将继续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直至患者病情稳定或者得到有效控制。
四、资源保障1. 急救车辆:急救绿色通道需要配备足够数量的急救车辆,以确保能够及时到达现场,并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
2. 急救设备:急救绿色通道需要提供先进的急救设备,包括除颤器、呼吸机、监护仪等,以支持现场急救和医疗救治工作。
3. 医护人员:急救绿色通道需要培养和招募足够数量的急救专业人员,包括急救医生、护士等,以提供高质量的急救服务。
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绿色通道制度(三篇)
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绿色通道制度指的是针对危重病人和急诊患者的优先就诊制度,旨在给予他们更快速、高效的救治服务,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救治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预检分诊、紧急手术、抢救治疗、药品供应等。
本文将详细探讨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绿色通道制度,并试图对其进行评估和改进。
一、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绿色通道制度的意义1. 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救治效果:危重病人和急诊患者的病情通常非常紧急和严重,往往需要立即抢救。
绿色通道制度可以确保这类患者能够尽快得到救治,避免延误救治的时间,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救治效果。
2. 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危重病人和急诊患者来说,每一分钟都可能决定生死。
通过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可以将救治时间最短化,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3. 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口碑:危重病人和急诊患者是医院最需要关注和重视的患者群体。
通过给予他们更快速、优先的救治服务,可以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口碑,增加患者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医院的声誉和竞争力。
二、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绿色通道制度的实施策略1. 预检分诊:对急诊患者进行初步的快速评估和分类,将危重病人和急需抢救的患者优先安排入绿色通道。
这就要求医院在急诊科室安排专门的预检分诊专员,并提供相应的评估工具和培训,以确保抢救绿色通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急诊科室调配:急诊科室要合理调配医生和护士资源,确保在任何时候都有足够的医生和护士参与抢救工作。
对于绿色通道内的危重病人和急诊患者,应当配备专门的抢救团队和设备,以确保救治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3. 与其他科室的协作:危重病人和急诊患者的救治往往需要多个科室的协作。
医院应当建立起科室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协作机制,制定相关的协同工作流程和执业指南,以确保各个科室的合理协调,避免因为科室之间的沟通不畅或合作不充分而延误救治的时间。
4. 药品供应管理: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往往需要使用大量的药品和医疗耗材。
加强急救绿色通道的内涵建设
c nn tto o sr ci n o r e y o e r e c d c e i e , we s o l k fott r pa a die a d p pua ie t o oai n c n tu to fg e n wa s t me g n y me i a s r c s l v h u d ma e ef r o p o g n z n o lrz he k o e e a d s ls a u rt i n wldg n kil bo tf s ad, t g a a te h sa e f a i o u r n e te pa s g o mbu a c a d l n e n me s g o me g n y sa e f e r e c me ia s r ie u — dc l e c s n v 和 社 会 进 步 , 以 间,提高 了抢救成功率
。
救 治质 量为 核 心 , 以提 高 患 者 满 意度 为 衡
“ 平战结合、统筹兼顾 ”… 为建设原 则的 12 急诊急救 绿色通道 院 内急诊 科应 量标准 ,按照 院前急救指挥 一急救 出动 一 .
个 职能的重要 内容 、作 为衡量城市现代文明 理 ,按照病情需要 转往 医院的其他相应科 急 救绿 色 通 道 包 括 了 1 机制 和 4个 环 节
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已成为城市 室 ,才能保证后续 治疗 的有效实施 。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 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3 院前 、院内急救绿 色通道 .
救 绿色 通 道 的基 础 建 设 为基 础 , 因此 ,急 批 伤 病 员 时 , 由 于 医 院 急 诊 科 的 容 量 有 息 、急救 网络 、急救能力 、急救管理等全
救绿色通道 的发展水平作为社会基础保障 限 ,惟 有 及 时 、 快 速 地 对 伤 病 员 进 行 处 方位 的科 学化 、系统 化和规 范化 。因此 ,
急救绿色通道
急救绿色通道急救绿色通道是指为了提高急救响应速度和救治效果,为急救患者提供的一种快速通行的服务通道。
通过急救绿色通道,急救车辆和急救人员可以快速到达事故现场,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救治。
一、急救绿色通道的设立意义1. 提高急救响应速度:急救绿色通道可以减少急救车辆在路上的等待时间,缩短救援时间,提高急救响应速度,从而增加患者的生存几率。
2. 优化救治效果:急救绿色通道可以确保急救车辆和急救人员在行驶过程中不受交通拥堵的影响,保证患者能够尽快得到专业的急救救治,减少病情的恶化。
3. 提高社会公众的安全感:急救绿色通道的设立能够提高社会公众的安全感,让人们在面对突发状况时更加放心,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急救绿色通道的设立条件1. 急救车辆的配备:急救绿色通道的设立需要保证急救车辆的数量和质量,车辆应当配备先进的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能够提供高效的急救救治。
2. 急救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急救绿色通道的设立需要保证急救人员具备专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急救设备,快速准确地判断和处理急救情况。
3. 道路交通管理机制:急救绿色通道的设立需要有完善的道路交通管理机制,包括交通信号灯的调整和优化、交通警察的指挥协调等,确保急救车辆能够顺利通行。
4. 社会大众的支持和配合:急救绿色通道的设立需要得到社会大众的支持和配合,包括遵守交通规则、主动让行、积极提供协助等,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急救环境。
三、急救绿色通道的运行流程1. 接警和调度:当接到急救求助电话后,急救中心将根据患者的情况和位置,快速调度最近的急救车辆和急救人员前往现场。
2. 通行优先权:急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以享有通行优先权,其他车辆应当主动让行,避让急救车辆,确保其顺利通行。
3. 路线规划和导航:急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以利用导航系统和实时交通信息,选择最短、最快的路线,避开交通拥堵,尽快到达事故现场。
4. 通信和协调:急救车辆和急救中心之间需要保持良好的通信和协调,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救治进展,确保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不断加强急诊内涵建设_急诊与危重病质量管理的核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万方数据
空堡,鱼途匡堂苤盍垫!!堡垒旦筮垫鲞筮鱼塑gbi翌』曼堂瑾丛鲤:』坠堡兰Q!!:y!!:垫:№:鱼 处理预案等,使急诊工作更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 促进急诊医学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急 诊内涵建设,包括强化急诊临床思维、科学地进行 病情评估和分层、规范的早期目标化诊治和合理有 效的分流患者等。 急诊医学特别重视时效性,“时间就是生命,时 间就是功能”。急诊患者中多数只表现为急性症 状,诊断不明,急诊医生常常是从症状的诊断与鉴 别诊断开始,通过对患者临床表现的判断与认识, 选择检查项目与治疗措施,争取用最少的资料、最 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挽救生命,缓解病痛。急 诊临床工作中在对症状进行鉴别诊断时,主张从严 重疾病到一般疾病,从迅速致命疾病到进展较慢疾 病依次鉴别的“降阶梯”思维方式。在排除可能直 接危及生命的情况后,再遵循“先常见病多发病,后 少见病罕见病”和“尽量用一个病解释”的诊断学思 路逐步达到明确诊断的目的。接诊危重患者后要 立即稳定生命体征,先解决致命的问题,突出“救人 治病”的理念,畅通抢救生命的绿色通道,不断完善
・571・
一双慧眼,指导临床医生按照病情危险程度合理的 对急诊患者进行分流。患者来诊后,首先由接诊护 士根据生命体征等分诊标准导入“红(抢救区)、黄 (危重症区)、绿(一般急症区)”等不同的就诊区 域,病情有变化时患者动态流动。为了提高应急能 力、保障急危重患者的抢救质量,原则上红区应有 2~4张床位处于备用状态。急诊观察室和监护室 的容量应该根据医院规模和急诊患者流量设定,并 制定科学的急诊留观指征和离室标准,规范和发展 急诊观察医学。为了缓解初诊区患者来诊高峰时 段的工作压力,对符合条件的患者依病情及时转入 急诊监护室或观察室,按照急诊观察医学的诊疗规 范给予积极诊治,动态评估病情变化。对于病情复 杂、归属不清的患者及时请会诊制定诊治方案。明 确诊断和归属的患者在急诊科滞留待床时间原则 上不应超过72 h,对于符合入院治疗标准的患者, 应该优先收入医院。 急诊科是处理急危重病(症)的第一战场,急诊 医生即是“特种兵”又是“先锋队”,他们在第一线快 速有效地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创造条件 为后续的医疗活动奠定基础,争取时间。患者在急 诊的时间段,急诊医生应该按照相关诊疗规范、指 南和l临床路径的要求,进行目标化治疗和管理,如 脓毒性休克的早期目标治疗、创伤后失血性休克的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高血压急症中的血压控制等 等,甚至对每一位急诊患者,我们都应该为其设立 个体化的治疗目标,即明确在急诊期间我们能为患 者解决哪些问题并达到什么程度。急诊医生由于 倒班等原因,不能对一个患者进行一以贯之的管 理,如果各位医生都能遵循目标化治疗的策略,向 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去努力,诊疗过程中的不连续性 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将是提高急诊与危重病诊 疗质量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质量是各行业永恒的主题,急诊与危重病质量 管理与控制关乎着患者的生命和病痛,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让我们全国急诊医学同道携起手来,共 同为提高急诊医疗服务质量、保证急诊医疗安全而 不懈努力!
急救绿色通道实施方案
急救绿色通道实施方案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突发疾病和意外事故的发生频率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急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背景下,急救绿色通道的实施显得尤为必要。
急救绿色通道是指在突发疾病和意外事故发生时,为患者提供快速、高效的救助和医疗服务的一种机制。
本文将针对急救绿色通道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参考。
一、建立急救绿色通道的必要性。
1.1 社会需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密集度增加,突发疾病和意外事故的发生频率也在不断上升。
因此,建立急救绿色通道,可以为受害者提供更快速、更及时的救助,降低因等待救援而导致的伤亡率。
1.2 医疗资源利用。
急救绿色通道的建立,可以更好地整合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建立急救绿色通道,可以更好地协调医院、急救中心、交通部门等多方资源,实现快速救援和转运。
二、急救绿色通道的实施方案。
2.1 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调度中心。
应急指挥调度中心是急救绿色通道的核心,它可以对各方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和协调,实现快速响应和快速救援。
在城市各个区域建立应急指挥调度中心,配备专业的应急指挥人员和先进的通讯设备,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响应各类突发事件。
2.2 建立多级医疗救助网络。
建立多级医疗救助网络,是急救绿色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建立急救中心、急救站点等多个级别的医疗救助设施,可以实现对受伤患者的快速救助和转运,提高救援效率和成功率。
2.3 完善交通救援体系。
交通救援体系是急救绿色通道的重要保障。
在城市道路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急救车辆的通行需求,确保急救车辆能够快速、畅通地到达事故现场和医疗救助点,提高突发事件的救援效率。
2.4 建立全民急救培训体系。
建立全民急救培训体系,是急救绿色通道的重要环节。
通过开展急救知识普及和培训,提高市民的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使更多的人具备基本的急救技能,为突发事件的救援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三、急救绿色通道的实施效果。
3.1 救援速度显著提升。
医疗急救绿色通道
医疗急救绿色通道
绿色通道是指为了解决急救医疗需求而设立的一种快捷、高效
的服务机制。
它可以确保急救医疗资源能够及时到达患者身边,提
供紧急救治和抢救的服务,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延误时间,挽救生命。
1. 优化救援流程
- 建立急救专用通道:在城市道路规划中,设置急救车辆专用
通道,减少交通拥堵和延误时间。
- 配备急救车辆和设备:增加急救车辆和医疗设备的投入,保
证急救资源的充足和及时可用。
- 强化急救培训:提供专业的急救培训,培养更多的急救人员
和志愿者,提升整体急救水平。
2. 加强医疗协同合作
- 建立医疗联动机制: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应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和协作机制,共同应对急救事件。
- 优化转院机制:建立医院之间的紧急转院协作网络,确保患
者能够及时获得适宜的医疗服务。
- 加强急救知识共享:开展急救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急
救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3. 完善法律保障
- 制定相关法规:制定和完善涉及急救医疗的相关法律和规定,明确急救医疗的职责和权益。
- 提高急救医疗赔偿标准:适当提高急救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鼓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参与急救工作。
-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对于违反急救绿色通道原则的行为,
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保障急救医疗的顺利进行。
通过建立和完善医疗急救绿色通道,我们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民
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同时,也能提升医疗急救的效率和质量,促进
社会的协调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一
份力量。
急救绿色通道
急救绿色通道标题:急救绿色通道引言概述:急救绿色通道是指在突发疾病或者意外情况下,为患者提供快速、专业的急救服务的通道。
建立急救绿色通道可以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下面将从急救绿色通道的意义、建立方式、运作流程、应急措施和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急救绿色通道的意义1.1 提高急救效率急救绿色通道可以减少患者等待急救的时间,提高急救效率,降低因等待时间过长导致的病情恶化风险。
1.2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建立急救绿色通道可以确保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急救救治,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3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急救绿色通道的建立可以提升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形象,增强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感。
二、建立急救绿色通道的方式2.1 制定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流程,保证急救工作的有序进行。
2.2 培训急救人员医疗机构应该定期组织急救培训,提高急救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急救救治。
2.3 完善急救设施和设备医疗机构应该配备齐全的急救设施和设备,确保在急救过程中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急救处理。
三、急救绿色通道的运作流程3.1 接警与指挥中心急救绿色通道的运作流程通常是由接警与指挥中心接到急救求助后,即将启动急救程序,指挥相关急救人员前往现场。
3.2 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应即将进行急救处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应及时将患者送往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救治。
3.3 医疗机构的急救处理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最大限度地降低病情的危(wei)险性。
四、急救绿色通道的应急措施4.1 预防为主医疗机构应加强急救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急救的认识和应对能力,降低急救事件的发生率。
4.2 快速响应在急救事件发生时,医疗机构应迅速启动急救程序,派出急救人员进行救援,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急救绿色通道
急救绿色通道急救绿色通道是一种为紧急情况提供快速救助的机制。
该机制旨在通过优先处理和迅速响应,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及时的医疗援助。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救绿色通道的标准格式,包括定义、目的、适合范围、程序、要求和效益。
一、定义急救绿色通道是一种紧急情况下的特殊程序,旨在提供快速救助和医疗援助。
它通过优先处理和迅速响应,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及时的医疗护理。
二、目的急救绿色通道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紧急情况下的等待时间,确保患者能够尽快获得必要的医疗援助。
通过提供高效的服务,急救绿色通道有助于拯救生命、减轻病痛和缓解紧急情况下的压力。
三、适合范围急救绿色通道适合于各类紧急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心脏病发作、中风、严重创伤、窒息、严重过敏反应等。
无论是在医院、急诊室还是其他医疗机构,急救绿色通道都应该得到有效实施。
四、程序1. 识别紧急情况:医务人员应该迅速识别患者的紧急情况。
这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问询相关问题和进行初步检查来实现。
2. 启动急救绿色通道:一旦确认患者需要紧急救助,医务人员应即将启动急救绿色通道。
这可以通过向相关部门通报紧急情况、发出紧急呼叫或者按下紧急按钮来实现。
3. 优先处理:一旦急救绿色通道启动,医务人员应优先处理紧急情况患者。
他们应即将提供必要的急救护理,如心肺复苏、止血、氧气赋予等。
4. 快速响应:医务人员应迅速响应紧急情况,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适当的医疗援助。
他们应尽快安排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诊断和治疗。
五、要求1. 培训和准备: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急救培训,熟悉急救绿色通道的程序和要求。
此外,他们还应定期参加培训和演习,以保持技能和知识的更新。
2. 设备和资源:医疗机构应提供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资源,以支持急救绿色通道的实施。
这包括心电监护仪、呼吸机、手术室、输血设备等。
3. 协作和沟通:医务人员应与其他相关部门和人员保持密切协作和沟通。
他们应及时共享患者的信息和病例资料,以便提供协调一致的医疗援助。
急救绿色通道
急救绿色通道一、背景介绍急救绿色通道是指为了提高急救效率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而设立的一种特殊通道。
在紧急情况下,通过急救绿色通道可以快速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避免因交通拥堵等原因导致的延误,以最快的速度救治患者。
二、急救绿色通道的设立原因1. 提高急救效率:急救绿色通道的设立可以减少患者在路上的等待时间,将患者迅速送往医院,提高急救效率。
2.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急救绿色通道可以避免交通拥堵对急救车辆的影响,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保障其生命安全。
三、急救绿色通道的运行机制1. 设立专用通道:在城市道路规划中,应设立专门的急救绿色通道,确保急救车辆能够快速通行。
2. 优先通行权:急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享有优先通行权,其他车辆应主动让行,为急救车辆让出道路。
3. 交通指挥协助: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急救绿色通道的管理,确保急救车辆畅通无阻。
4. 公众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急救绿色通道的认知度,增强社会支持和配合度。
四、急救绿色通道的运行效果1. 缩短急救时间:急救绿色通道的设立可以大大缩短急救车辆的行驶时间,提高急救效率,从而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2. 提高生存率:急救绿色通道的快速通行可以确保患者及时到达医院接受救治,提高生存率。
3. 减少交通事故:急救绿色通道的设立可以避免急救车辆与其他车辆的交通冲突,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五、急救绿色通道的案例分析1. 案例一:某市急救绿色通道的设立,使得急救车辆平均行驶时间缩短了30%,救治时间缩短了40%,救治效果明显提高。
2. 案例二:某医院与交通管理部门合作,通过加强交通指挥,优化急救绿色通道的运行机制,使得急救车辆的通行效率大大提高,患者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六、急救绿色通道的发展趋势1. 技术支持:随着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车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急救车辆的智能调度和路径优化。
2. 法律法规的完善:相关部门应加快制定和完善急救绿色通道的法律法规,明确相关职责和权益,为急救绿色通道的运行提供法律保障。
加强急诊内涵建设 提高急诊急救质量
我院成立 了由院医疗 质量管理 委员会 、急 诊科
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质控医生组成的急诊质控 网络 , 坚持医疗质量管理 委员会每 季度一 次对急诊急 救医 疗质量进行监督 、检 查、评价 ,急 诊科 质量管理 小 组每月活动一次 ,对 急救质 量进行 白评 、 自查 ,质 ’ 控医生每 周按质 控要 求检 查~ 次 ,及 时发 现问题 , 及时解决 ,把质 量检查考 核结果纳 人 目标任 务 ,并
救工作提出 了新 的更高 要求。如何加 强急诊 科内 函 建设 ,提高急诊救 治质量 已成为 医院管理 的当务之 急。我院近几年来 对此项 工作不 断摸 索 、总结 ,愿 就此谈几点体会 : 1 加强组织领导 建 立健全 急诊 急救 的规章制度 为
3 1 稳定急诊专业队伍 ,培养 “ . 四个能 力”
呼吸机 、除颤器 的操作考试 。
・7 I・
电话 、传真 机,改造了 急诊科抢教 室 、观察 室、清 创室、诊断室,安置了 呼叫系统 ,大大改 善了 急救
条件 ,保证了急诊抢救 质量 。近 2年 的急 诊抢救成 功率均在 9 %以上 。另 一方面 ,为尽 可能争取抢救 5 时间 ,减少患者的 流动环节 ,缩 短办 理各 种手续 的 时间 ,初步形 成 了 “ 命绿 色通 道” 生 :即 挂号 、取 药、 检诊 、治疗 一切优先 的一条 龙服 务,保证 了抢 救工作 畅通 、 利。 ( )缩 短了急诊 抢救 病人从急 顺 3 诊科到重症 监护病 房或 手术室 的时 间:生 命绿色通 道的初步形成 ,一切 以抢救生 命第一 ,减 少了各 种 手续的办理 ,简化 了就医程序 。近 2 的急诊抢救 年 病人从急诊科到重症监 护病房或 手术室 的时间从原 来的 2— h缩短到 0 5 h 4 . 一l ,极 大地缩 短 了抢 救时 间。经过几年的努力 ,不断加强 了急诊 科的科学化、 快捷化 、程 序化 、标 准化建 设 ,初 步营造 出反 应迅 速 、通讯畅通 、车 辆保证 、医务人 员训练 有素 ,能 有效展 开连 续抢救 的急 救体系 。但 由于急诊 急救工 作涉及 到临床 、医技 、后勤 等所 有科室 ,需要 多个 部门的密切配合。 因此 ,无 论从完 善急诊科 的基础 建设,还是 不断提高急 救的医疗 质量等方 面 ,都要 求我们 多层 次 、多途径 常抓不懈 ,以切实有效 地加 强急诊科 内涵建设 ,从根本 上提高 急救医疗服 务质
急救绿色通道
急救绿色通道一、引言在紧急情况下,急救绿色通道是一种重要的服务,它旨在提供迅速、高效的急救救治。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救绿色通道的标准格式,包括定义、目的、适合范围、流程、注意事项等内容。
二、定义急救绿色通道是指为了解决紧急情况下的急救需求而设立的专门通道。
它可以提供快速的急救服务,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因时间延误而造成的伤害。
三、目的急救绿色通道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紧急情况下的急救需求,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通过提供快速、高效的急救服务,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损失,并提高急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适合范围急救绿色通道适合于各类紧急情况下的急救需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心脏骤停或者心脏病突发的患者;2. 严重创伤或者大出血的患者;3. 中风或者脑血管意外的患者;4. 严重呼吸难点或者窒息的患者;5. 骨折、烧伤等急性创伤的患者;6. 其他紧急情况下需要急救的患者。
五、流程急救绿色通道的流程如下:1. 发现急救需求:当发现有人需要紧急急救时,应即将报警或者寻求专业急救人员的匡助。
2. 呼叫急救服务:拨打急救电话,向接警员提供准确的情况描述和详细地址,确保急救人员能够迅速到达现场。
3. 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急救人员根据接警信息,迅速到达现场,并进行初步评估和急救处理。
4. 快速转运: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急救处理结果,急救人员决定是否需要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救治。
5. 急救过程中的协助:在急救过程中,周围的人员应积极配合急救人员的工作,保持现场的秩序和安全。
6. 急救结束后的跟进:急救结束后,急救人员应及时向相关医疗机构汇报患者的情况,以便后续的救治工作。
六、注意事项在使用急救绿色通道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急救绿色通道应该优先用于真正紧急的情况,不能滥用或者误用。
2. 在呼叫急救服务时,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地址,以便急救人员能够快速到达现场。
3. 在急救过程中,应尽量保持镇静,不要慌乱或者干扰急救人员的工作。
医院急救绿色通道管理规定
急救绿色通道管理规定为系统的规范急性危重病人的接诊、检查、抢救、治疗,使急性危重病人得到及时、规范、高效、周到的医疗服务,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医疗风险,特制订本规定。
一、需要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病人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病,可能在危及病人生命。
这些疾病包括但不限于:1、急性创伤引起的外伤如:车祸及其他原因致体表开裂出血、开放性骨折、内脏破裂出血、颅脑出血、血气胸、眼外伤、气道异物、急性中毒、电击伤等及其他可能危及生命的创伤。
2、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栓塞、大咯血、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脑血管意外、昏迷、重症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等。
3、妇科急症如:宫外孕大出血、产科大出血、羊水破裂等。
二、急诊抢救绿色通道1、院前急救按“急诊院前抢救制度”进行必要的处理,尽快转运回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告知医院要求会诊的医生、仪器设备、药物的准备。
2、院内抢救①病人到达急诊科,分诊护士将病人送入抢救室,并在5分钟内完成病人合适体位的摆放、吸氧、开通监护仪进行监护并完成第一次生命体征监测(T、P、R、Bp)、建立静脉通道、采取血液标本(常规、生化、凝血和交叉配血标本)备用,建立病人抢救病历。
②首诊医生询问病史、查体、迅速判断影响生命的主要因素、下达抢救医嘱、下达会诊医嘱、下达检查医嘱、下达手术医嘱。
所有医嘱可下达口头医嘱,由护士记录并复述,医生确认后执行。
抢救结束后负责抢救的医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病历和补记医嘱。
③专科医生在到达急诊科进行会诊时,应对病人进行快捷有效的查体,并向急诊科医生说明专科处理意见,确定转专科诊治病人,由急诊科医生负责将病人转送到相应的场所,如手术室、ICU或病区。
④经急诊科外科医生评估,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施行抢救手术的病人,如腹内脏器破裂出血、妇科急症等,在快速做好术前准备的同时,立即通知专科医生,并电话通知手术室做好急救手术准备。
将病人送到手术室,在专科医生到达手术室之前由急诊科医生、麻醉师共同抢救病人,专科医生到达后,与急诊科医生交接病人,由专科医生完成治疗和手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急救绿色通道的内涵建设xxxx医疗急救中心xx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平战结合、统筹兼顾”为建设原则的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工程受到了广泛关注。
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以急救绿色通道的基础建设为基础,因此,急救绿色通道的发展水平作为社会基础保障职能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城市现代文明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已成为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急救绿色通道的内涵1.1专科急救绿色通道为了快速、有效地抢救急危重症患者,不少学者提出了针对特殊人群(包括交通事故受伤者、儿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三无”患者)实施专科急救绿色通道建设,在接诊、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等环节上实施的一套快捷有效的急救服务。
一些地区的急救医疗体系付诸实践,在院内建立了相应的绿色通道,保证上述类别的患者到达医院后能够快速得到治疗,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1.2急诊急救绿色通道院内急诊科应加强患者的分流管理,与医院其他科室建立通道联系,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出现大批伤病员时,由于医院急诊科的容量有限,惟有及时、快速地对伤病员进行处理,按照病情需要转往医院的其他相应科室,才能保证后续治疗的有效实施。
1.3院前、院内急救绿色通道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应以“三环理论”为指导,构建医院急诊绿色生命通道。
其基本内涵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3个基本环节,即院前急救体系、院内急诊体系、重症监护治疗体系。
3个体系环节缺一不可,是同一整体。
1.4急救绿色通道生命链随着急救事业的不断发展,急救绿色通道的内涵也在不断延伸。
笔者认为急救绿色通道是指从院前急救到院内后续抢救治疗全过程的紧密衔接和畅通无阻。
它要求以生命救治质量为核心,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为标准,按照院前急救指挥一急救出动一途中监护一急诊抢救一重症监护一住院全程服务的一站式服务流程,实现从急救信息、急救网络、急救能力、急救管理等全方位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因此,急救绿色通道包括了1个机制和4个环节的内涵建设。
1个机制:急救体系的运行机制;4个环节:急救患者发病现场一一第一目击者行动;院前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实施院前急救;转运途中的救护;医院急诊科——院内救护(重症监护室或手术室)。
2建立急救绿色通道的意义建立急救绿色通道是落实政府保障职能、维护政府执政形象的重要手段,尤其在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的紧急医疗救援和大型社会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中,急救绿色通道的畅通为政府发挥着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建立急救绿色通道是保证急救患者合理享有急救保障的权利、维护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畅通的急救绿色通道能有效缩短救治时间,降低病死率、伤残率,提高生命的救治率和生存质量;建立急救绿色通道是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的本质要求,紧急医疗救治体系要求将综合医院的急诊科纳入急救网络,同时加强和完善急救信息网络建设和应急救治队伍建设,实现紧急医疗救援工作的科学管理、指挥统一、信息共享、诊疗规范,体现了急救绿色通道的真正涵义;建立急救绿色通道是规范急救医疗行为的必经渠道,通过建立急救绿色通道,制定相应的准入制度,依法规范和管理急救各要素,从而保证急救事业的顺利发展。
3完善急救绿色通道的建设思路,畅通急救管理的绿色通道急救绿色通道的建设思路不应停留在最初的“先抢救后交费”的急诊模式上,而应该从急救的整个过程入手,优化流程、扫除急救过程的障碍,开通具有现实意义的急救绿色生命通道,从而使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复苏后的生命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全面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1建立统一协调、规范的急救绿色通道网络管理机制与质量标准保证急救绿色通道的畅通,应首先理顺急救体系的组织管理和运行规范,加强急救体系的行政监督,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和资金保障体系,确保急救绿色通道的可持续发展。
3.1.1实行急救网络建设标准化,畅通急救监督管理、质量控制的绿色通道急救绿色通道的监督管理最好从医疗行政执法的高度来落实,要对急救通道的各个环节适时进行检查监督。
要建立系统科学的急救绿色通道全程质量控制标准和一支懂业务、懂管理、责任心强的质量控制专家队伍,用质量控制标准监督控制急救行为,确保急救绿色通道各项医疗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
建立标准化的急救网络,方便患者的转送、治疗;同时由于急救的特殊性,在监督管理、质量控制上要加强重视,建立和完善急救绿色通道的质量控制标准,做到专门的队伍负责监督,保证急救的质量。
3.1.2实行急救技术标准化管理,保障急救绿色通道的畅通规范的操作对于抢救危重患者很重要,实行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技术的标准化管理,有利于规范急救工作人员的技术操作,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3.1.3实行急救车辆设备配置标准化,保障急救绿色通道的畅通目前各地急救车辆的设备配置方面都有相应的标准,但是执行力度有待加强,还没有实现真正的标准化配置,影响了急救工作的开展。
为提高急救效率,作为主要转运工具的急救车,应该按照救护的级别要求配置相应的设备,真正做到物有所用,节约资源。
3.1.4实行从业人员培训、准入标准化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都需要一支技术过硬的队伍,急救人员应实行标准化准入。
把好准入关的同时,也要加强从业后的培训工作,人员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才是急救效率提高的保证。
3.2畅通急救知识、技能普及与宣传的急救绿色通道目前我国居民的急救知识、技能的普及率较低,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悉尼居民的急救知识普及率是20:1,而2005年底的调查显示北京市民急救知识普及率只有100:1。
加强急救知识、技能的普及和宣传是建立急救绿色通道的重要内涵,特殊疾病从发病到救护车到达发病现场前的处理至关重要,目前,大部分市民百姓缺乏急救知识和急救基本技能,急救意识淡薄,对某些疾病没有基本常识,不能对自身疾病形成初步判断,或不能正确地对发病者在第一时间实施简单的急救措施,以至于错过了发病现场救治的宝贵时机,影响了救治效果,当务之急就是畅通公众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宣传的绿色通道,加强公众的培训,提高培训效果,力争在达到60:1的急救知识普及率。
因此,提高市民急救知识,普及危重病基本常识和处理技能,成为急救绿色通道畅通的关键环节。
3.3畅通急救信息的绿色通道目前国内城市的急救指挥中心设备和功能水平参差不齐,建立一个既能够担负市民日常急救呼救,又能为各种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提供全过程、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和应急指挥的院前急救调度指挥中心显得尤为重要。
3.3.1完善急救通讯信息网络系统目前,院前急救一120调度指挥系统一院内急救没有完善的诊断与治疗的信息反馈系统,院内在接到患者之前无法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已经采取的治疗方法,不能做到最佳响应。
因此,要进一步完善以急救指挥中心为一级调度平台,以各急救分中心(站)和综合医院急救科为二级调度平台的急救通讯信息网络建设,实现紧急救援和日常急救的统一指挥和有效调度,使急救绿色通道各环节的有效衔接。
建立院前急救一120调度一院内救治双向预警机制,通过信息传递进行远程会诊,指导院前的救治工作,实现急救信息的实时传递,同时,院前急救及时传递患者病情、诊疗情况和进一步的救治需求等信息,便于院内急诊等部门也能根据院前救治实际情况的信息反馈,快速做好院内抢救单元的接诊准备。
3.3.2完善信息库建设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诊疗信息的有效衔接是畅通急救绿色通道的关键。
由于没有建立院前院内急救预警信息系统,缺乏各医疗机构急救资源的实时信息(如:专科特长,床位使用情况、救治队伍建设的动态信息等),院前急救不能很好履行就近、救急、就能力的急救原则,不能实现一次性转送到位,影响了患者的及时救治。
因此,要建立医院急救资源动态信息库,实现信息各类急救信息的全网络共享,使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实现最快捷的连续;要建立急救专家信息库,确保急救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的技术支持。
3.4建立院前院内急救绿色通道衔接机制3.4.1畅通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治疗衔接的急救绿色通道由于院前院内统一的诊疗标准不完善,缺乏体系运作,导致院前和院内在诊疗手段上不能完全达成共识;在进行急救患者交接的过程中,不仅没有或者缺乏规范的医疗文书信息交接程序,甚至还有的停留在诊疗信息的口头交接,影响了急救患者抢救治疗全过程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连续性。
因此,要统一院前急救诊疗标准与院内诊疗标准,结合急救准入标准,建立统一的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课程,对急救专业人员及从业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实现抢救治疗的快速衔接。
要制定急救患者到达医院后与院内急诊等部门进行快速衔接的具体流程;制定院前急救文件交接的内容规定,执行包括急救患者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情况,以及病情的变化纪录等的全面交接。
3.4.2畅通院内抢救治疗的急救绿色通道院内急救是急救绿色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部分急救患者经院前急救转入医疗机构后,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接诊抢救机制,部分患者在急诊室耽误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因此,院内要合理制定接诊院前急救患者后的工作流程,对危重患者实行优先就诊,减少程序手续,使其尽快得到及时地检查治疗。
围绕患者的治疗需求,急诊、手术室、药房、检验、重症监护等科室要按照疾病、创伤的分类设立规范的通道和机制,积极开展抢救工作;设立技术保障制度,合理安排技术力量,建立质量标准,保证救治质量。
3.5畅通急救车辆行驶的急救绿色通道急救车物理通道是急救绿色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急救车辆行驶的院前急救绿色通道和急救车辆行驶的院内急救绿色通道。
3.5.1畅通急救车辆行驶的院前急救绿色通道目前,急救车辆除有警报器之外,无其他任何优选权,在交通堵塞时,急救车辆只能排队等待,延长了途中转运的时间,影响了抢救措施的及时到位,因此,要确保急救车辆的畅通无阻,必须通过立法的手段,强化急救知识、急救意识,要让“一律为救护车让道”形成社会共识,缩短途中转运时间。
3.5.2畅通急救车辆行驶的院内救治绿色通道目前,多数医疗机构未设立急救车行驶通道标示,且没有通往急诊科、手术室、检验科或重症监护病室的直接通道,各救治单元设置欠合理,均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患者救治的时间,因此,各医院要形成规范化的急救通道的基本建设。
总之,急救绿色通道建设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是政府行为。
从发展趋势看,急救系统的社会化,抢救技能的普及化,现场抢救的全民化已成为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进行宏观管理,强化从通讯信息、监护转运到抢救治疗一体化的急救绿色通道的内涵建设,以不断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伤残率和病死率,提高人口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