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中心思想及内容梳理(考前必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中心思想及内容梳理(考前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4d856644a32d7375a5178012.png)
四年级《观潮》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和壮观,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走月亮》通过描述“我”和阿妈在秋天的夜晚走月亮,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物的情景,表达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走月亮时的喜悦、幸福之情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走月亮”就是追逐更美好的未来和幸福生活的过程。
《秋晚的江上》描绘了鸟儿、斜阳、芦苇等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秋天傍晚倦鸟归巢、夕阳西下的美丽画面;《花牛歌》描绘了花牛、剪秋罗、白云、草地、太阳、青峰等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花牛在草地上玩耍、休息的悠闲画面。
《繁星》的作者是巴金,本文按照时间的顺序,描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作者安徒生写作手法很巧妙,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将五颗豆子写得淋漓尽致,写第五颗豆子的宝贵,给小女孩带来希望,却反映出前四颗豆子的平凡,自大,自满。
《蝙蝠和雷达》中科学家为了弄清“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里安全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的问题,做了三次不同的实验,最后证实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让飞机能在漆黑的夜里安全飞行。
《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了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我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蝴蝶的家》本文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与线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体现作者具有的善于思考、善于观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形态,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雪梅》是南宋诗人卢钺创作的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https://img.taocdn.com/s3/m/1280f36f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9.png)
填一填。
王( 戎 )七岁,( 尝 )与( 诸 )小儿游。 诸儿( 竞 )走取之,( 唯 )戎不动。
理清了西门豹惩治恶人的经过,你有什么感受?
(1)西门豹真是太机智了! (2)西门豹的做法一环扣一环,充满了智慧!
思考:西门豹的智慧究竟体现在哪里?
西门豹一看,女孩满脸泪水。他回过头来对巫
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
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
天就送去。”
这些是真的吗?
跑。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 守 株 待 兔 》
今义:走路,步行。 走
古义:跑。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之”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往往用于指代某 一种事物。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里的“之”指代的 是什么。
“之”指的是李子。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 之,唯戎不动。
聚焦言行
在课文的三个部分中,写得最浓墨重彩、最吸引人 的当属第二部分——惩治巫婆和官绅。请快速浏览课文, 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西门豹惩治恶人的经过。
第10~15自然段。
默读课文第10~15自然段, 用横线画出描写西门豹言行 的句子,想一想:西门豹惩 治恶人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①西门豹以新娘不漂亮为理由,救下了姑娘。 ②紧接着,西门豹让巫婆去跟河神说要重选漂亮的, 让卫士把巫婆投进了漳河。 ③然后,西门豹让官绅头子去催巫婆,把官绅头子也 投下了漳河。 ④过了很久,西门豹让剩下的那些官绅去催巫婆和官 绅头子,并要把他们投进河里,吓得他们纷纷求饶。西门 豹又等了一会儿,说河神把他们留下了,放了那些官绅。
部编版(统编版人教)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完整课件
![部编版(统编版人教)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完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3e24e2ad51f01dc281f191.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课件
目录: 目
录
部编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温馨点击
《世说新语》是南朝文学家刘 义庆写的,它在古代文学史上有 着重要的地位。书中有许多小故 事,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生动。 “孔融让梨”、“王戎识李”就 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小故事。看, 王戎小时候多么善于独立思考呀!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zhé]枝,诸儿/竞 [jìng]走取之,唯/[wéi]戎不动。
读读写写
1、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2、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5、下课了,同学们都出去玩耍, 唯小明在教室里看书。
你能用“唯”写两个句子吗?
王戎为什么不动呢?我们来看第三句话。
王戎跑去摘李子了吗?你怎么知道王戎没跑去摘李子。 (用小古
文中的话来回答)
诸儿竞(比赛)走取之。
6、还有谁像王戎一样也没跑去摘李子?
唯[wéi]戎不动。 唯
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满了李子,诸小儿 口水直流,一个个冲向李树,那速度呀,连火 箭都比不上,他们像小猴子一样,“哧溜”一 下就爬到树上开始采了。谁来读第二句。
他巧妙破除迷信,为民除害, 并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造福 于民。
战国时期,西门豹治理邺,
了解到天灾加上人祸造成当地 (田地荒芜 ),( 人烟稀少 )。 后来他巧施妙计,惩治了(巫婆) 和( 官绅 ),又带领老百姓开凿
(水渠),使农田得到了(灌溉), 农民有了( 好收成 )。
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思考
自读课文
西门豹是什么时期的人? 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 西门豹做了什么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创新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58fe6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18.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创新教案一. 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出自《世说新语》。
本文讲述了王戎小时候的故事,通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行为,表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正确的判断能力。
本课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并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他们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但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词语和句子,他们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引导他们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3.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和聪明才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难点: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能够理解难懂的句子。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意思。
2.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朗读和背诵: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课文。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翻译。
2.相关的文言词语卡片。
3.教学PPT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个古代的小孩子,遇到了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情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文本和翻译,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3.操练(15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意思,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和背诵,互相监督和鼓励,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通过讲解相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子,让学生了解更多文言文的知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f2be9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6.png)
教案一、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5课,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本节课主要教学的内容是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懂得遇事要冷静思考,不盲目跟从。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 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3. 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竹林七贤”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名字叫王戎。
b. 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b. 学生互相交流,理解课文意思。
3. 合作交流a.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
b.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谈收获,说感受。
5. 作业布置a. 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b. 收集有关“竹林七贤”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2. 主要内容: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 收集有关“竹林七贤”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在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d5698a50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7.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故事,出自《世说新语》。
文章讲述了王戎小时候聪明过人,善于观察,推理判断的能力超过常人的故事。
通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事情,告诉我们看问题要仔细观察,善于动脑,不要盲目跟从。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四年级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还不够强,需要通过图片、动作、情景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同时,学生对故事情节感兴趣,善于模仿,通过讲故事、演故事等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通过故事了解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动脑思考的习惯,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推理判断。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难点:理解文言文词语的意思,学会通过故事了解道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动作、情景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2.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学会自主学习。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动画、图片、词语解释等。
2.道具:准备一些水果,用于课堂演示。
3.座位安排:将学生分成小组,便于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播放课文动画,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景描写,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中的情景。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表情表现课文内容。
4.巩固(10分钟)学生小组讨论:课文中的王戎为什么不要道旁李?你们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7a077aa2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6c.png)
25《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的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文章讲述了王戎七岁时,与其他小孩一起玩耍,看到路边的李子树上结满了李子,其他小孩都争相去摘,唯独王戎不动。
旁人问他为何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最后证实王戎的判断是正确的。
本文通过王戎小时候的故事,赞扬了王戎观察仔细、善于思考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了解古代年龄的称谓。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相结合,以读促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懂得遇事要多思考,不犯不必要的错误。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与感悟。
2. 把握文章的主旨,学习王戎的品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古代年龄称谓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引入本课。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整体感知课文。
3. 理解课文: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理解课文,教师点评、讲解,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4. 感悟课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王戎品质的认识,教师引导,总结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文言文。
6. 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思考如何将王戎的品质运用到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王戎不取道旁李》2. 主要内容:王戎小时候的故事3. 王戎的品质:善于观察、勤于思考4. 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思考如何将王戎的品质运用到生活中。
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疏通文意。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2fad1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8.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讲述的是王戎七岁时,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古人的智慧,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不能盲目跟随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王戎根据“树在道边而多子”推断出“此必苦李”的推理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上有名的神童呢?能给大家讲一讲吗?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神童——王戎。
让我们一起走进《王戎不取道旁李》。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交流: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1.学习第一自然段。
a.提问:根据第一自然段,你们认为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b.理解“诸、唯”。
2.学习第二自然段。
a.提问:王戎为什么认为“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呢?b.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如果你看到路边的李子树上有很多李子,你会怎么想?c.理解“竞走、信然”。
3.学习第三自然段。
a.提问:通过这件事,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b.引导:你觉得我们应该向王戎学习什么?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1.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历史上有名的神童?他们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2.小组交流,分享感受。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王戎是一个聪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
我们应该向他学习,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不能盲目跟随。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课外阅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课外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b42bf12ea98271fe910ef96d.png)
多美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1.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词。
( 明亮 )
( 宁静 )
的月亮
的夜晚
( 弯弯 )
( 美丽 )
2.联系课文内容写出你对“走月亮”的理解。
在月亮下行走,散步。
3.文中明明是“我和阿妈走月亮”,为什么作者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 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因此; 女娃在东海里游历,淹死在海里而未能回来,因而变为精卫鸟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填塞; 精卫常常衔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填塞东海。
4.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
征服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第五单元
九、《麻雀》片段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xi)ù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 向后退。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写猎狗想伤害小麻雀,老麻雀保护小麻雀。 3.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BC。)。 A写出了老麻雀飞下来时快疾的样子。 B写出了老麻雀一心想拯救幼儿的急切心情。 C写出了老麻雀的果断勇敢坚定的形象。 4.“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 老麻雀爱护幼儿的力量或母爱的力
第一单元:
一、《观潮》片段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
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
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 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 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 )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 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9fd17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df.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文章讲述了王戎七岁时候,与其他小孩一起玩耍,见到路边的李子树上结了很多李子,其他小孩都争相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王戎解释说,树长在路边却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
这个故事表现了王戎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教学目标1. 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通过阅读,理解王戎观察和推理的过程,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含义,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教学难点1. 理解王戎观察和推理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王戎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学习“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推理过程,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插图2. 生字词卡片3. 课文录音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你们在路边看到果实累累的树会怎么做?”来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引入课文。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画出不懂的生字词。
3. 学习生字词:教师通过卡片教授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记忆。
4.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讲述课文内容,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5. 分析王戎的观察和推理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王戎如何通过观察和推理得出“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结论。
6. 深入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王戎的行为和品质,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7. 总结:教师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强调王戎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板书设计1. 《王戎不取道旁李》2. 重点生字词:王戎、道旁、李子、观察、推理3. 课文主要内容:王戎七岁时候,见到路边的李子树上结了很多李子,其他小孩都争相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王戎解释说,树长在路边却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
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王戎见到李子树的场景。
3. 写一篇短文,讲述自己在生活中的一次观察和推理的经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638c26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4.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故事,出自《世说新语》。
这篇故事主要讲述了王戎年幼时,见到道旁的李子树结满了李子,其他小朋友都去抢着摘李子,而王戎却不为所动,他认为道旁的李子一定是苦的。
最后,当他得知李子确实是苦的时候,大家都惊叹于他的聪明才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善于思考,不要盲从。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对文言文词语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同时,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体会王戎的聪明才智,培养他们遇事善于思考的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基本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遇事善于思考,不盲从的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基本词语和句式。
2.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文言文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朗读、翻译和讨论,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谜语,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遇事要善于观察、思考。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大意。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理解王戎的聪明才智,培养他们遇事善于思考的习惯。
4.课堂讲解:对课文中的文言文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遇事要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1cc292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a.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本文讲述了魏晋时期,王戎七岁时,与诸小儿游,看到路边的李树多子折枝,许多小朋友都竞相去取,只有王戎没有动,因为他知道树在道边而多子,一定是因为李子是苦的。
这个故事展现了王戎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王戎不取李子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王戎为何判断李子是苦的,以及这个故事所传达的深层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文投影、生字词卡片、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同时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王戎行为和思维方式的理解。
4. 解析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分析王戎的观察和推理过程,以及这个故事所传达的意义。
5. 情境模拟:学生模拟王戎观察和推理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王戎不取道旁李》2. 课文重点:王戎的行为和思维方式3. 课文难点:理解王戎的观察和推理过程4.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作业设计1. 回家后向家长复述课文内容,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个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王戎的观察和推理过程,以及这个故事所传达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稿(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稿(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3d34fed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c.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稿(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25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出自《世说新语》。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晋代文学家王戎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王戎小时候,有一天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到道旁的李子树上有许多李子,其他小朋友都去抢着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去。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道旁,李子肯定是苦的。
”事实证明,王戎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些李子确实是苦的。
这个故事表现了王戎的聪明和观察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他们可以通过注释和翻译理解课文的大意。
但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古代文化背景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困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王戎的聪明才智和观察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教学难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古代文化背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谜语游戏,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然后引入课文。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注释和翻译理解课文的大意。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4.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文化内涵,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
5.讲解与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6.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2023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2023](https://img.taocdn.com/s3/m/6d97a10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60.png)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2023## 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雅量》,讲述了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本文主要讲的是王戎小时候,其他小孩都去摘路边的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因为他根据李树在路边的位置和树上有很多李子,判断这是苦李子。
这是一个关于观察、思考、判断、推理、实践和取得成功的过程。
##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戎、诸”等5个生字,会写“戎、尝”等7个字,会写“王戎、诸小儿”等词语。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文言文句式节奏划分节奏,并正确朗读课文。
能根据注释和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讲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不能盲目跟从的道理。
## 教学难点1. 通过朗读、借助注释和插图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2. 根据文言文句式划分节奏,正确朗读课文。
##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插图2. 生字卡片3.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1. 课件出示“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的图画。
提问:同学们,图画中一群孩子在争着摘李子,为什么王戎却站在一旁不动呢?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简介出处。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读要求: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随机正音。
3. 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4. 交流对“诸、戎”等字词识记的方法。
5. 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停顿,理解字词。
6. 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课文,深入理解1.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结合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2. 指名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王戎不取道旁李》学情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学情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524e639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f.png)
《王戎不取道旁李》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5课的内容,这篇小古文讲的就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全文仅49字。
本课是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讲述的是一个善于观察并分析的一个机智少年的故事,通过写王戎七岁时和小朋友看到路边有果实累累的李树,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去摘,只有王戎没有摘并判断出李子是苦的故事。
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多想,多思考,不能盲目跟从的道理。
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对比的写作手法。
这手法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二、学情分析结合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要点和本班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发展特征、学习态度以及学业水平、认知发展水平、学习方式习惯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明确本节课对照学科素养的要求,学生们存在的基础和不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他们愿意学,喜欢学也想要学,但是由于三年级我们刚接触文言文,对课文中的关键句和关键词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不能完全理解。
对于文言的停顿、断句有一定的意识,但是能力不足以准确划分,无法自主有意识地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d23e646529647d262852cd.png)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部编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天地。
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拥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_____________________主人怪而问衡。
怪: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表现出匡衡的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啖蔗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
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1]解释下列字词。
(1)啖(______)(2)尾(______)(3)云(______)(4)渐至佳境(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
____________________(2)人问所以。
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文理解。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文中下划线的句子中,“人问之”的“之”指的是______,“取之”的“之”指的是______。
[2]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认为王戎的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综合训练。
欧阳苦读(文言文)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获(dí)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76221f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f.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文章讲述了王戎七岁时,与其他小孩一起玩耍,见到路旁有李子树,其他小孩争相去摘,只有王戎不动。
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果然,摘来一尝,又苦又涩。
文章通过王戎小时候的聪明才智,展示了其不随波逐流,独立思考的品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王戎的聪明才智,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王戎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和思考力。
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四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2. 王戎品质的理解: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以及其背后所体现的品质。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投影或打印稿。
2. 文言文翻译工具。
3. 王戎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聪明小孩的故事,引起学生对聪明才智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借助工具理解文言文,标注生字词。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讨论王戎的品质。
4. 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王戎的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和思考力。
6.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王戎不取道旁李》2. 课文重点词汇:道旁、李子、聪明、独立思考、判断力。
3. 王戎的品质:聪明、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
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并查找其意思。
3. 写一篇关于王戎的故事的短文,分享自己的感受。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是否能够体会到王戎的聪明才智和独立思考的品质,是否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知识锦囊)《世说新语》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知识锦囊)《世说新语》](https://img.taocdn.com/s3/m/5c3ffb7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4b.png)
世说新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
《世说新语》是南朝出版的图书,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3卷。
【素材积累】
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
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
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
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伸阅读)《世说新语》故事精选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伸阅读)《世说新语》故事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1233a7cb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6a.png)
《世说新语》故事(现代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1.陈仲举礼贤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
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
主薄说:”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
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2.泰山桂树有客人问陈季方(陈谌):”您的父亲太丘先生,有何功德而负天下盛名?”季方回答说:”我爸爸就像生在泰山角落的桂树,上有万勿高峰,下有万丈深渊;上承甘露浸湿,下被渊泉滋润。
这时候桂树哪知道泰山有多高,渊泉有多深呢!所以我不知道我爸爸有什么功德。
”3.割席分座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
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
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4.急不相弃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
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
”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
华歆说:”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
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
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5.王祥事母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很谨慎,家中有一棵李树,结的果子很好,后母就让王祥一直看着它。
一天突然风雨大作,王祥抱着李树哭泣不已。
王祥曾在床上睡觉,后母进来躲在暗处想砍死他,恰好王祥起来撒尿,后母只是砍到被子上,没杀成王祥。
6.郗公吐饭郗公((郗鉴)在永嘉丧乱时,避居乡下,很穷困,甚至要挨饿。
乡里人尊敬郗公的名望德行,就轮流给他做饭吃。
郗公带着侄子郗迈和外甥周翼一起去吃饭。
乡里人叹道:”大家都饥饿困乏,因为您的贤德,所以我们要共同帮助您,如果再加上两个孩子,恐怕就不能一同养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