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鲁迅《药》赏析和读后感
鲁迅《药》赏析和读后感【析】发表于1919年5月《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的短篇小说《药》,是鲁迅早期最重要也是争议颇多的作品之一。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对于小说主题的理解上。
这里,我们不可能对各种不同的观点一一加以介绍,只能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来阐述自己的看法。
《药》描写了相互关联的两个悲剧:华家的悲剧和夏家的悲剧。
这两个悲剧的性质是不同的,弄清两个悲剧的不同性质及其联结点和原因,对于准确理解作品的思想主题,是有益处的。
作品直接表现的是华家的悲剧。
在这个悲剧中,华老栓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为了给自己的患了“痨病”的独生子华小栓治病,他用辛苦劳作积下的钱,买来人血馒头。
他和他的妻子对此抱有极大的希望,以为只要吃了这“药”,儿子的病就一定会好起来。
但最终却仍然是希望落空。
华老栓、华大妈等人把人血馒头当成治病的“药”,展示了他们愚昧、迷信的思想状况。
小栓是死于这种愚昧迷信的观念之下的。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在作品中,相信人血馒头可以治痨病的,决不仅仅只是华老栓一家。
所有出场的人物,几乎都具有这种观点。
可见,华老栓的行为所体现出来的野蛮与愚昧不仅仅是个人的。
这种愚昧、迷信是和人们精神的麻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观念和社会心理。
在鲁迅看来,当时中华民族尚处于一种未开化的野蛮状态。
以人血馒头作为良药治病,实际上是野蛮人的一种习惯。
在这里,吃人血馒头和吃人,在本质上并无太大的差异。
从这个意义上讲,华老栓的野蛮、愚昧的思想就具有了一种典型的代表性的意义。
但我们还是应该说,华老栓、华大妈同茶馆里的康大叔、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等毕竟是有区别的,那就是华老栓等只是把被杀者作为可以为己所用的材料,是作为治病的“药”的来源,至于被杀者是谁,他是不愿投入过多关注的。
在他的意识中,不管被杀的是谁,只要能给他的馒头浸染上血就可以。
他的目的是救儿子,没有更多的政治和社会功利目的。
而康大叔等则不同,虽然他们在实际上也居于被统治的地位,但却深受封建统治阶级思想的浸染,他们有的就是封建统治者的帮凶。
《药》中主要人物形象及手法研究
《药》中主要人物形象及手法研究北京十一学校饶硕平《药》是鲁迅先生写于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的短篇小说,主要讲述的是茶馆主人华老栓夫妇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由于当时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妥协,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他们脱离群众,空想依靠少数人的力量代替群众的革命运动。
其中的主要人物为茶馆老板华老栓和革命者夏瑜。
华老栓的形象是一个勤劳、善良但是愚昧、没有觉悟、爱子心切的劳动者。
他是勤劳的,整天总是勤勤恳恳地劳动,即使熬了夜,也不肯休息。
为了买药,花了自己攒了很久的积蓄。
买药前,还“按了按,硬硬的还在。
”到了买“药”去刑场,他“吃了一惊”,不敢走近,退到一家铺子屋檐下“发冷”。
在他眼里,看杀头的闲人像“鬼似的”,当刽子手递给他想要买的良“药”——人血馒头时,他却不敢去接。
这些都说明他的性格是善良的。
然而他又是十分愚昧没有觉悟的,深信人血馒头能治病的迷信邪说,华老栓本人也为小栓能吃上夏瑜的血而庆幸不已,一时间他似乎也年轻了许多。
在他心里,儿子的性命是重要的。
买到“药”后,他无比兴奋,小心地煎“药”,充满希望地看儿子吃“药”。
他关心的只是儿子的痨病,完全不理解什么是革命,对革命者的死无动于衷,对刽子手毕恭毕敬,至于所谓的“革命”,他不关心,更不理解。
夏瑜是文章的另一个主要人物。
虽然从始至终从未正面地出现,但是别人的谈论能够很好的展现夏瑜的形象。
夏瑜家境贫寒,英勇无畏、大义凛然、对革命矢志不渝的革命者。
他家境贫寒,以致使贪婪的牢头从他身上“榨不出一点油水”。
他对革命有明确认识,把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我们大家”的天下是他的斗争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意志坚定,在狱中仍坚持宣传革命道理,甚至在狱中还劝“牢头造反”。
他对革命矢志不渝,毫不动摇;在对敌斗争中,“不要命”,“不怕”打,不畏惧,不退缩反而觉得打他的阿义“可怜”,最终在敌人的屠刀下英勇就义。
鲁迅先生这样运用文字的高手在《药》运用了大量环境描写和象征,为他所想表达的主题作了很多铺垫。
鲁迅《药》的人物形象
六、人物形象1.华老栓华老栓是小说的主要出场人物,他和妻子,儿子小栓靠开茶馆过着贫寒的日子。
他可说是当时中国旧社会典型的群众形象。
(1)思想愚昧落后作者通过“买药”的情节,刻画了华老栓的迷信与落后。
华老栓的儿子得了痨病,他不去求医服药,却跟随迷信做法,用人血馒头给儿子治病。
他把辛劳所得的继续拿出来买“药”,当他一想到能买到人血馒头来治儿子的痨病时,就“觉爽快”,仿佛“得了神通......跨步格外高远”,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人血馒头上。
又如,当他去取“药”时,也正是夏瑜遭处决时,而他根本不想知道被杀害的是什么人!拿着人血馒头,“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以置之度外了。
”他更没想到,这馒头上蘸的正是为像他这样的群众而牺牲的烈士的血,而愚蠢地相信这种人血馒头中有“新的生命”,他要将这“新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
”对刽子手康大叔,他是那么地卑躬屈膝,他完全不理解什么是革命,对革命者的死无动于衷,对敲诈他的骗子,毫无认识,以为是好心,结果上当受骗。
他的迷信落后和愚昧无知由此可见。
(2)麻木、不觉悟在精神上,华老栓世纪端麻木、不觉悟,根本不明白革命的目的。
当他买“药”后回到茶馆,还提着大茶壶,“笑嘻嘻的听”康大叔对被杀害的革命者的恶毒咒骂。
他不仅对他的话深信不疑,甚至还为自己碰到了好运气,得了“药”而沾沾自喜。
他对于一个与他儿子一样的青年革命者的被杀,竟无动于衷,也没有同情,更没有丝毫愤怒。
由此可见他精神上的麻木,完全没有民主革命的觉悟。
(3)勤劳、善良华老栓经营小茶馆,藉以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
他每天勤勤恳恳地工作,一家过着贫寒的日子,他拿出来买药的那包洋钱,也是他辛勤劳作,好不容易才有的一笔积蓄。
他在秋天的后半夜摸黑出门,要去买人血馒头,走到离刑场附近的丁字街口时,“吃了一惊”,“倒退几步”不敢前进;后来刽子手拿来了人血馒头,他一见到刽子手的眼光,就感到吃惊,仿佛被刺得“缩小了一半”,当刽子手撮着个鲜红的馒头给他时,他“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这都表现了他的善良安分。
《药》人物形象分析
药人物形象分析引言《药》是一部由作者赵本山所创作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药物研发与医学伦理的故事。
在小说中,作者将主要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各自的命运。
本文将对小说中的药这一主要人物进行分析,探讨他的形象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药的外貌描述药是一个中年男子,身材高瘦,面容苍白,眼神犀利,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
他经常穿着一件黑色西装,细长的手指总是紧握着一支钢笔。
他的发际线向后退缩,头发稀疏,显得有些狼狈不堪。
在整个故事中,药的形象给人一种不容忽视的强烈印象。
药的性格特点药是一个极具野心和冷酷的人物。
他对医药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追求着研发出一种能够治愈人类疾病的先进药物。
他对自己的研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并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然而,他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对伦理道德的底线,不择手段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他的冷酷无情让他变得孤独,与周围的人渐行渐远。
同时,他也显示出一种理智、机智以及冷静思考的能力,这使得他在医学界拥有一定的声望。
药的内心世界药有着一个复杂的内心世界。
尽管他表面上显得冷漠无情,但内心深处却隐藏着对过去的悔恨和愧疚。
他曾经经历了大起大落,深受挫折和痛苦的折磨,在不经意间他失去了他最爱的人。
这段痛苦的回忆让他日夜不安,终日沉浸在自责和内疚之中。
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研究,反而更加努力地寻找药物的突破。
药在故事中的作用药在故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之一。
他从一个医学研究员逐渐崛起为一名医学领域的权威,他的药物研究成果对整个故事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他的形象也象征着一种复杂的精神状态,他的冷酷和果断引发了读者的思考。
药与其他角色的纠葛以及他内心的矛盾也使得故事更加扣人心弦,令人难以忘怀。
总结药是《药》这部小说中一个极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他的外貌描述、性格特点以及内心世界都使得他变得深入人心。
他的出现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并引起了读者的思考。
略论鲁迅短篇小说《药》中的次要人物分析和小说主题
略论鲁迅短篇小说《药》中的次要人物分析和小说主题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博大精深,不仅具有深邃的思想还拥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对社会和历史有着深入的观察和思考。
其创作的短篇小说更是现代短篇小说的典范。
而《药》是鲁迅先生短篇小说中的精品。
小说通过对茶馆主人华老栓夫妇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愚弄人民的罪行,颂扬了革命者夏瑜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惋惜地指出了辛亥革命未能贴近群众的局限性。
作品以华老栓夫妇给儿子治病为明线,以革命者夏瑜被反动派杀害为暗线,两线交织,结构完整,具有超高的创作技巧和思想文化艺术。
一.次要人物——花白胡子的人小说《药》中几个微不足道的人物对小说情节的铺垫、场景的转移、上下逻辑的串联和揭发的深刻社会意义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一)花白胡子的形象------圆滑世故的老头花白胡子在小说中具有重要作用,常被人忽视。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花白胡子”只是这个人的外貌特征,表明是位老者。
在小说第三部分茶馆谈小栓吃了药后的描写中,康大叔说道:“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
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华大妈听到“痨病”这两个字,变了一点脸色,似乎有些不高兴,但又立刻堆上笑,搭讪着走开了。
这康大叔却没有觉察,仍然提高了喉咙只是嚷, 嚷得里面睡着的小栓也合伙咳嗽起来。
”这一段是很富有戏剧性的。
康大叔毫无顾忌的话引得华大妈有些不高兴,但她又不能表现得太明显,只好“搭讪着走开“。
在场的其他人都感觉到气氛有些尴尬了。
谁来解围呢?只有年老的花白胡子能做到这一点。
他善于察言观色,更感觉到气氛的紧张,于是他出来打圆场了:“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这样的好运气了。
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呢。
”这几句话立刻冲淡了刚才的紧张气氛。
“自然”、“一定”、“全”三个副词连用, 充分强调了这药的效用,同时也是讨好康大叔的绝妙好词。
花白胡子这几句话既安慰了华老栓夫妇,又讨好了康大叔。
最新鲁迅《药》的人物形象资料
六、人物形象1.华老栓华老栓是小说的主要出场人物,他和妻子,儿子小栓靠开茶馆过着贫寒的日子。
他可说是当时中国旧社会典型的群众形象。
(1)思想愚昧落后作者通过“买药”的情节,刻画了华老栓的迷信与落后。
华老栓的儿子得了痨病,他不去求医服药,却跟随迷信做法,用人血馒头给儿子治病。
他把辛劳所得的继续拿出来买“药”,当他一想到能买到人血馒头来治儿子的痨病时,就“觉爽快”,仿佛“得了神通......跨步格外高远”,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人血馒头上。
又如,当他去取“药”时,也正是夏瑜遭处决时,而他根本不想知道被杀害的是什么人!拿着人血馒头,“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以置之度外了。
”他更没想到,这馒头上蘸的正是为像他这样的群众而牺牲的烈士的血,而愚蠢地相信这种人血馒头中有“新的生命”,他要将这“新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
”对刽子手康大叔,他是那么地卑躬屈膝,他完全不理解什么是革命,对革命者的死无动于衷,对敲诈他的骗子,毫无认识,以为是好心,结果上当受骗。
他的迷信落后和愚昧无知由此可见。
(2)麻木、不觉悟在精神上,华老栓世纪端麻木、不觉悟,根本不明白革命的目的。
当他买“药”后回到茶馆,还提着大茶壶,“笑嘻嘻的听”康大叔对被杀害的革命者的恶毒咒骂。
他不仅对他的话深信不疑,甚至还为自己碰到了好运气,得了“药”而沾沾自喜。
他对于一个与他儿子一样的青年革命者的被杀,竟无动于衷,也没有同情,更没有丝毫愤怒。
由此可见他精神上的麻木,完全没有民主革命的觉悟。
(3)勤劳、善良华老栓经营小茶馆,藉以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
他每天勤勤恳恳地工作,一家过着贫寒的日子,他拿出来买药的那包洋钱,也是他辛勤劳作,好不容易才有的一笔积蓄。
他在秋天的后半夜摸黑出门,要去买人血馒头,走到离刑场附近的丁字街口时,“吃了一惊”,“倒退几步”不敢前进;后来刽子手拿来了人血馒头,他一见到刽子手的眼光,就感到吃惊,仿佛被刺得“缩小了一半”,当刽子手撮着个鲜红的馒头给他时,他“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这都表现了他的善良安分。
小说《药》中华老栓人物形象的分析
小说《药》中华老栓人物形象的分析®杳方刼m m 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9.01文学敎育内容摘要:华老栓的形象具有典型意义,他矛盾、愚昧、冷漠。
而他的这些特质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顽固的封建思想加上并未深入的革命思想,都是酿成其悲剧的主要原因。
我们应该看到,社会环境只要不改变,以华老栓为代表的底层劳动人民的悲剧就不会终结。
关键词:《药》华老栓底层劳动人民鲁迅先生于一九一九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著名的短篇小 说《药》,对当时动荡的社会有着 深刻的反映。
《药》中塑造了许多 精彩的人物形象,其中以华老栓 这位底层劳动人民的形象尤为突 出,时至今日,华老栓身上所具有 的性格特质依然值得人们研究和 探讨。
华老栓是《药》中的主人公,一方面,他有着鲜明的人物特质,另一方面,这种人物特质是当时 广大底层劳动人民的“典型代 表”。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些性格特 质,才酿成了后来爱子惨死的悲 剧。
首先,华老栓是一个矛盾的 人,他有着对内和对外的双重身 份一对内他是一家之主有着绝 对的权威,给小栓看病拿人血馒 头就是由他一手操办,华大妈和 华小栓只是在一旁配合。
从华大 妈那带着询问的语气(“小栓的 爹,你就去么? ”)到小栓无条件的 服从,都无时无刻不体现出华老 栓的权威。
华小栓即使看到那一 碟乌黑的人血馒头从而产生诧异,但听到华大妈的一声:“吃下 去罢,一病便好了。
”后还是几 口吞下,没有丝毫反对。
文中并没 有过多描写华老栓在家庭中的权 威,而是用几句“你给我罢得了”这样简单的,带有命令式的话 语来暗示华老栓的家庭地位。
因为华老栓是处理家庭事务的“决 策者”,华大妈,华小栓只是“参与 者”,对家庭事务的发展起不到决 定作用,所以才有了华老栓一人 购买人血馒头,让小栓吃下这样 荒谬的事情发生。
高一语文知识点:鲁迅小说《药》人物形象分析
高一语文知识点:鲁迅小说《药》人物形象分析本文是关于高一语文知识点:鲁迅小说《药》人物形象分析,感谢您的阅读!高一语文知识点:鲁迅小说《药》人物形象分析写于1919年的《药》是鲁迅先生“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系列小说之一,给广大读者塑造了诸如善良愚昧的华老拴、大义凛然的夏瑜、凶残贪婪的康大叔等具有世界意义的艺术形象,在小说中与华老拴、康大叔相比,“驼背五少爷”不是作者鲁迅笔下着意刻画的主要人物,他的出现只安排在小说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中“茶馆”里,就像老舍的《茶馆》一样,正是这特殊的场合汇聚了社会的各阶层,最能反映社会众生相,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看似顺手拈来的小人物身上,却体现出了一个文学大师高超的写作技巧和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在“茶馆”里先后登场的有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和康大叔四个人,在这四个人中,除康大叔作为杀害夏瑜的刽子手极端仇视革命外,就要数驼背五少爷最为反对革命,当听到夏瑜在狱中被牢头红眼睛阿义打时,他“忽然高兴”地说“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还有最后的“疯了”,虽然花白胡子也说“简直是发了疯了”二十多岁的人也说“发了疯了”,但是只有他表现出幸灾乐祸。
而花白胡子和二十岁的人因为愚昧,他们的表现都是对革命不理解。
为什么“驼背五少爷”同为作者笔下愚昧的群众但又与众不同呢?要弄清这一问题就需从他的称谓上说起,从“五少爷”这个称呼上我们可以推知他出身于一个封建大家庭,在他的身上明显存在着纨绔子弟的某些生活习气,小说中写他“这人每天总在茶馆里度日,来得最早,去得最迟”,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作者安排他的出现可谓是巧妙,在为数不多的几个茶客中,他是第一个出现在华老拴的茶馆里的,并是在小说的第三部分,这一部分写的是一个很家庭范围的生活片断,华家全家都聚在厨房里,华小拴吃人血馒头,以至于驼背五少爷来时无人招呼。
同时他又是一个封建没落的子弟,他虽身上存在着纨绔子弟的生活习气,喜欢喝茶,但经济实力已不允许他到档次高一点的茶馆里去,只能到陈设简陋华家茶馆里来,这里的最高待遇仅是“外加一个橄榄”,他就像孔乙己一样,“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文学作品鉴赏《药》
文学鉴赏校选课考查卷鉴赏文学作品《药》——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人文系09级历史班XXX 《药》收录在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中,作为名篇,《药》主题蕴义深邃,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无论从文学成就或是思想价值上来看,它都是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现对其中的重要人物,“华老栓”,“夏瑜”以及“民众”这些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鉴赏。
《药》共描写了十一个人物,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华老栓”与“夏瑜”。
华老栓是市镇市民,夫妻辛勤操持着一个小茶馆,是普通的劳动人民。
他的儿子华小栓患有严重的痨病,他不去求医,却相信别人说人血馒头可以治病,于是千方百计,积攒铜板,寻找人血。
就这样,他与杀害革命者的刽子手做交易,哪里还顾及这是哪个人的血?哪里还在意这个人为什么被杀?“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
他现在要将这包里的新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
”在这里,鲁迅运用比喻的写作手法,把华老栓迷信,麻木,愚昧的个性表露无疑。
“老栓一手提了茶壶,一手恭恭敬敬的垂着,笑嘻嘻的听。
”“恭恭敬敬”是对一个粗鲁莽撞的刽子手的态度,因为在老栓的眼中,那个康大叔就是小栓的救命恩人。
然而,单凭一个馒头是无论如何也救不了一个身患痨病的人的,老栓没有意识到,而且他不可能意识的到,因为,愚昧充斥在他的脑中,就不会有思想也不会有是非观念——他恰好是当时社会的一个普通民众。
“夏瑜”是作品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
这里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夏瑜”这个名字的含义。
瑜:美玉。
这让人很容易联系到著名的女革命烈士——秋瑾。
瑾:美玉。
夏与秋相对,瑜与瑾相对,这种影射、暗示的手法也是鲁迅作品的一大特点,也是其文章深刻、难解之所在。
夏瑜正是一个象秋瑾一样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可以说,是一名真正的猛士。
文章中并没有直接对夏瑜进行正面描写,反而是从别人的口中道出了他在狱中的一言一行。
“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盘底细的,他却和他攀谈了。
论鲁迅小说《药》中夏瑜悲剧形象及其意蕴
论鲁迅小说《药》中夏瑜悲剧形象及其意蕴作者:张建丽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09期《药》是鲁迅的短篇小说,写于1919年4月,是鲁迅《呐喊》集中第三篇。
鲁迅的小说《药》描写了一个先驱者夏瑜的命运悲剧。
反映清末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现实。
小说里的“药”,是什么东西呢?就是人血馒头。
在封建迷信思想严重地统治着人们的清朝末年,把馒头蘸上被杀的人的鲜血,就被当成治疗肺痨病的灵丹妙药。
这个人血馒头既蘸满革命者的鲜血,联结着夏瑜牺牲的事件,又被华老栓夫妇当作医治儿子疾病的特效药,联结着他们夫妇的命运。
这样作品就出现了两条故事线索:一条是明线,这就是华老栓夫妇及其小茶馆;一条是暗线,这就是革命者夏瑜的英勇牺牲。
一、夏瑜悲剧产生的原因(一)客观原因阅读鲁迅的悲剧小说可以发现,小说中人的价值的毁灭,并非如西方悲剧中一般,或者是由于无可抗拒的天命造成,如古希腊悲剧;或者是由于某种性格的缺陷引起,如莎士比亚的悲剧;与恩格斯提出的“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1)造成人物悲剧也不相同。
鲁迅悲剧小说中有价值的人生毁灭的根源在于“人物”置身于其中的社会生活环境。
现实主义文学大师鲁迅自觉遵守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的艺术原则,重视在小说中描写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强调环境对人物悲剧的根源性意义。
鲁迅小说中人物的悲剧,除去《药》中的夏瑜直接死于封建势力的屠刀之下,其余都是作为腐朽封建思想的毒害品与牺牲品而显示出深刻的悲剧性。
作为人物悲剧根源的社会生活环境,在最深层次上是指小说中所表现的封建思想意识、封建礼教这些抓不着看不见的但又客观存在的内容,而深受其毒害,待人冷漠无情、不觉悟的下层民众又是具体层面的体现。
封建思想意识、封建礼教交织一起构成巨大的罗网,笼罩着真诚淳朴的心灵,越拢越紧;不觉悟的民众让人感觉到冰冷、嘲笑、谴责,这样的社会生活环境最终导致处于其中有价值的人生的毁灭。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鲁迅才无情地批判和抨击那吃人的罪恶的社会;才对牺牲者哀其不幸。
小说《药》中华老栓人物形象的分析
小说《药》中华老栓人物形象的分析作者:曹方勃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9年第01期内容摘要:华老栓的形象具有典型意义,他矛盾、愚昧、冷漠。
而他的这些特质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顽固的封建思想加上并未深入的革命思想,都是酿成其悲剧的主要原因。
我们应该看到,社会环境只要不改变,以华老栓为代表的底层劳动人民的悲剧就不会终结。
关键词:《药》华老栓底层劳动人民鲁迅先生于一九一九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著名的短篇小说《药》,对当时动荡的社会有着深刻的反映。
《药》中塑造了许多精彩的人物形象,其中以华老栓这位底层劳动人民的形象尤为突出,时至今日,华老栓身上所具有的性格特质依然值得人们研究和探讨。
华老栓是《药》中的主人公,一方面,他有着鲜明的人物特质,另一方面,这种人物特质是当时广大底层劳动人民的“典型代表”。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些性格特质,才酿成了后来爱子惨死的悲剧。
首先,华老栓是一个矛盾的人,他有着对内和对外的双重身份——对内他是一家之主有着绝对的权威,给小栓看病拿人血饅头就是由他一手操办,华大妈和华小栓只是在一旁配合。
从华大妈那带着询问的语气(“小栓的爹,你就去么?”)到小栓无条件的服从,都无时无刻不体现出华老栓的权威。
华小栓即使看到那一碟乌黑的人血馒头从而产生诧异,但听到华大妈的一声:“吃下去罢,——病便好了。
”后还是几口吞下,没有丝毫反对。
文中并没有过多描写华老栓在家庭中的权威,而是用几句“你给我罢”,“得了”这样简单的,带有命令式的话语来暗示华老栓的家庭地位。
因为华老栓是处理家庭事务的“决策者”,华大妈,华小栓只是“参与者”,对家庭事务的发展起不到决定作用,所以才有了华老栓一人购买人血馒头,让小栓吃下这样荒谬的事情发生。
对外,他却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底层劳动人民,面对给他人血馒头的康大叔,华老栓低三下四点头哈腰“他一手提了茶壶一手恭恭敬敬的坐着;笑嘻嘻的听。
”这是他对当权者卑躬屈膝的表现。
《药》所有人物形象介绍及简介
《药》所有人物形象介绍及简介药主要人物分析1.华老栓,华老栓是一个无意识的劳动人民。
他勤劳、善良、节俭。
他总是整天勤奋工作,即使熬夜也不肯休息。
他爱他的儿子。
为了给儿子治病,他省吃俭用,拿出一包积攒的洋钱给儿子买药。
他非常愚昧落后,信奉人血馒头能治病的迷信邪说。
买这个药他觉得神清气爽,很开心。
他只关心自己的儿子,既不关心也不理解革命,对革命者的牺牲无动于衷。
所以我同情他的不幸遭遇,批判他的愚昧落后。
2、夏瑜,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
他家境贫寒,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明确认识,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我们大家”的天下是他的斗争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意志坚定,在狱中仍坚持宣传革命道理,甚至劝“牢头造反”,对革命矢志不渝,毫不动摇。
3、夏四奶奶,夏四奶奶是一个生活在辛亥革命前江南某城镇的贫苦妇女形象。
她家境贫寒,年老体衰。
她深爱相依为命的儿子,因失去他而痛苦悲伤;又因儿子是旧制度的叛逆者而蒙冤受辱,但她愚昧、迷信、守旧,是一个尚未觉醒的社会最底层的妇女。
4、花白胡子,他喜欢见人说好话,喜欢奉承别人,讨好别人。
看到老栓的眼睛周围有一圈黑线,他猜测他可能生病了,但当老栓否认后,他立刻推翻了自己的说法。
这不同于驼背五少爷那种感觉人生已过的生活态度。
他还喜欢打听新鲜事儿,其猎奇的心理使他不惜降低自己的尊严。
花白胡子等茶客身上的共同之处就是一个“闲”字。
“闲”正是鲁迅重点揭示的国民病态生存状态的一种。
5、驼背五少爷,驼背五少爷是茶客中最先出场的。
他既叫五少爷,又能够不为生计操劳,“每天总在茶馆里过日,来得最早,去得最迟”,足见他是一个大清国的遗老。
药的简介《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直到五四初期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面貌,歌颂了为民族民主革命献身的烈士,揭露和斥责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黑暗,也批判了当时革命党人脱离群众的缺点和群众的愚昧无知、麻木落后的状态。
这部小说通过描写封建统治的奴才,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黑暗。
夏三、康大叔、红眼睛阿依等人的形象集中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阴险、恶毒、贪婪、卑鄙的反动本质。
鲁迅小说《药》人物形象分析
鲁迅小说《药》人物形象分析鲁迅小说《药》人物形象分析写于1919年的《药》是鲁迅先生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系列小说之一,给广大读者塑造了诸如善良愚昧的华老拴、大义凛然的夏瑜、凶残贪婪的康大叔等具有世界意义的艺术形象,在小说中与华老拴、康大叔相比,驼背五少爷不是作者鲁迅笔下着意刻画的主要人物,他的出现只安排在小说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中茶馆里,就像老舍的《茶馆》一样,正是这特殊的场合汇聚了社会的各阶层,最能反映社会众生相,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看似顺手拈来的小人物身上,却体现出了一个文学大师高超的写作技巧和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在茶馆里先后登场的有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和康大叔四个人,在这四个人中,除康大叔作为杀害夏瑜的刽子手极端仇视革命外,就要数驼背五少爷最为反对革命,当听到夏瑜在狱中被牢头红眼睛阿义打时,他忽然高兴地说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还有最后的疯了,虽然花白胡子也说简直是发了疯了二十多岁的人也说发了疯了,但是只有他表现出幸灾乐祸。
而花白胡子和二十岁的人因为愚昧,他们的表现都是对革命不理解。
为什么驼背五少爷同为作者笔下愚昧的群众但又与众不同呢?要弄清这一问题就需从他的称谓上说起,从五少爷这个称呼上我们可以推知他出身于一个封建大家庭,在他的身上明显存在着纨绔子弟的某些生活习气,小说中写他这人每天总在茶馆里度日,来得最早,去得最迟,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作者安排他的出现可谓是巧妙,在为数不多的几个茶客中,他是第一个出现在华老拴的茶馆里的,并是在小说的第三部分,这一部分写的是一个很家庭范围的生活片断,华家全家都聚在厨房里,华小拴吃人血馒头,以至于驼背五少爷来时无人招呼。
同时他又是一个封建没落的子弟,他虽身上存在着纨绔子弟的生活习气,喜欢喝茶,但经济实力已不允许他到档次高一点的茶馆里去,只能到陈设简陋华家茶馆里来,这里的最高待遇仅是外加一个橄榄,他就像孔乙己一样,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药》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药》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华老栓1)购药前:觉爽快,跨步格外高远→十分兴奋,充满希望2)购药中:慌忙、抖抖、不敢去接→胆小善良3)购药后:“精神只在一个包上”“ 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整天的笑”→自私麻木“要将这包里的新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康大叔交易中:1)眼光:像两把刀→凶狠2)神情:焦急→贪婪3)行为:①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往下滴血的馒头→凶恶残暴,毫无人性,杀人面不改色②抢、扯、塞、抓――野蛮粗暴,谋财不择手段4)语言:“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交易后1)语言:“老栓就是运气了你/ 要不是我信息灵”“我可是这一回一点没有得到好处”→贪得无厌“包好”→欺骗2)神态:格外高兴横肉块块饱绽,越发大声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恬不知耻3)外貌:浑身黑色,满脸横肉――凶悍4)装束: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
→野蛮5)说话特点:大声嚷道→粗鲁◆夏瑜1)家庭情况:“家里只有一个老娘”“穷”得“榨不出一点油水”→出身穷苦2)入狱原因:被“夏三爷告官”――不先告官,连他满门抄斩→社会黑暗告官,得赏二十五两雪白的银子→人性丑恶3)狱中表现:“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说阿义可怜”“打不怕”→不屈不挠,意志坚定“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推翻帝制“不要命”→置生死于度外,不怕牺牲,无私无畏4)人们对他的反应他革命:“啊呀,那还了得。
”“发了疯了”→认为大逆不道他挨打:“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高兴得拍手叫好“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毫不同情他受刑时:“人们潮一般向前赶”“颈项都伸得很长”→看热闹,麻木他死后:刽子手用人血馒头谋利愚昧群众用他的鲜血为儿子治病母亲上坟时“现出羞愧的颜色”“硬着头皮”。
〖2021年整理〗《药》的人物形象分析
《药》的人物形象分析作者以爱憎分明的感情,塑造了几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1华老栓──当时社会中一部分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的代表勤劳善良:经营小茶馆,借以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为了给儿子治病,不惜拿出长期辛勤积攒的钱。
但到了买“药”的市场──刑场,却吃了一惊,不敢走近,退到一家铺子屋檐下发愣。
看到康大叔像两把刀的眼光,刺得他缩小一半,一再吃惊,在他的眼里,看杀人的闲人竟像“鬼似的”,当刽子手给他“良药”──人血馒头时,他却不敢去接。
这是他性格中本质的一面。
愚昧麻木:用人血馒头治病,是一种迷信,他却深信不疑,为有机会去买“药”而感到爽快、幸福,买到“药”后,无比兴奋。
他对人血馒头来历的态度上表现更为突出,只关心自己的儿子,偏不想一想,手中馒头所蘸的人血不正是来自别人的儿子吗对刽子手康大叔是那样地卑躬屈膝,他完全不理解什么是革命,对革命者的死无动于衷,对敲诈他的骗子,毫无认识,以为是好心,结果上当受骗,人财两空。
这是他性格另一个重要方面──即消极落后的一面。
他拮据的生活,卑贱的地位,久病的独子,渺茫的前途,确实令人同情。
他愚昧麻木,极端自私,为封建统治者长期奴役的产物,他不敢同命运抗争,逆来顺受,确实令人可憎,所以作者对他既同情又批判。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2夏瑜──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形象通过刽子手的谈话侧面描写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在狱中坚持斗争,宣传革命,甚至劝“牢头造反”,还要在老虎头上搔痒,声称“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尽管挨打,不但没有丝毫的恐惧和胆怯,反而觉得阿义不觉悟而可怜他。
他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孤独与寂寞: 但他对如何造反,如何打天下,是不清楚的。
他在狱中竟劝极端顽固的牢头阿义造反,把阿义错当群众,而群众在他眼里是“可怜虫”,夏瑜的革命理想和革命行动连自己的母亲也不能理解,儿子为革命牺牲,她感到“羞愧”,更可悲的是: 他的鲜血竟被贫穷、善良的华老栓当做一种“药”给儿子治病。
第四册课本人物形象分析
第四册《药》1、华老栓夫妇:劳动人民形象,生活艰辛,地位低下,同时又具有勤劳、善良、俭朴的品格,夫妇俩爱子心切,而正所以表现出性格中愚味、麻木的一面,华老栓的愚味无知具有典型性,是当时社会悲剧性的代表。
2、夏瑜:家境贫寒,但对革命矢志不渝,具有革命者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为革命而献身的精神,同时他的斗争具有悲剧性,即他的主张、行动、牺牲未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有一种无人响应的孤寂和悲哀。
3、康大叔:统治阶级的帮凶、贪婪、残暴、凶残。
他对人蛮横霸道,目中无人,行径粗野,以杀人为职业,毫不知耻,更不知罪,对革命者极度仇恨,是个穷凶极恶,贪得无厌的刽子手形象。
4、夏四奶奶:不理解儿子的行动,不理解革命者的行动,作为普通百姓的一员,性格中有愚昧、落后、迷信的一面。
《项链》1、玛蒂尔德•路瓦栽十年前:爱慕虚荣,善解人意,通情达理,美的动人,坚强诚实。
十年后:粗壮耐劳,成熟自信,坦然,心态平和。
2、路瓦栽:体贴妻子,与妻子共同承担责任战胜困难,对妻子不离不弃。
佛来思节夫人:富有美丽,诚实善良,不因为朋友的贫穷而嫌弃她。
《陈奂生上城》陈奂生:1、能干、勤劳、炸格拉嘣脆,又香又酥的油绳,用水平改造自己的生活。
2、勤俭:一想到辛苦了两天赚来的买帽子的钱用在了高级旅馆,十分心疼。
3、精神满足:在心疼之后,往大皮椅上用力地坐了坐,走前不忘在提花枕巾上擦一把。
4、热心、木讷。
同时与阿Q有相同之处,自欺,精神胜利法。
《守财奴》1、葛朗台:抢夺梳妆匣,表现他的惜金如命;诱骗继承权,表现他的狡猾欺诈;看守财宝室,表现他对金钱的贪婪与执着。
课文通过葛朗台翻来覆去的自我表演,深刻地揭露了他阴险狡诈,爱财如命的卑鄙灵魂。
2、葛朗台太太:她是温顺善良,恬退隐忍的贤妻良母。
她对丈夫,忍让;对女儿,疼爱。
她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牺牲品。
作者将她作为完美的形象来歌颂赞美,同时也寄予了深刻的同情。
3、欧也妮•葛朗台:她天真可爱,忠于爱情,金钱对于她既不是需要,也不是慰藉,空有大笔财产的她最终没有得到家庭与幸福,而成为一帮利欲熏心者追逐围猎的对象。
鲁迅《药》赏析
感谢观看
• (1)对人血馒头寄予极大希望,只关心自己的儿子, 对
革命者的死无动于衷。 • (2)华老栓夫妇开着茶馆,但愿意花钱给生病的儿子买人
血馒头
• 2.华小栓:无知无助
• 听父母的话吃人血馒头
3.夏瑜:英勇不屈的革命志士、寂水
4.康大叔:愚昧、麻木、凶狠、贪婪
贰 主要情节
《药》
明线: 老栓买”
华家
药”
暗线: 夏家
刑 场
夏瑜被杀 害
小 “栓 药吃 ”添添加加标标题题
茶 馆
夏瑜血被 偷吃
茶客谈 “药”
茶 馆
茶客谈夏 瑜
华大妈上 坟
坟 场
夏四奶奶 上坟
两条线索写了两个悲剧
一是华老栓人财两空的悲剧 二是夏瑜牺牲无人理解的悲剧
华夏的悲剧
叁 人物形象
• 1.华老栓:愚昧落后、爱子心切、勤劳、贫穷
(1)一个刽子手,宣传人血馒头是治病的良药,欺骗 群众
(2)宣扬革命有罪,告密有功
5.茶客:愚昧无知
肆 总结
药的含义:
人血馒头
治疗愚昧麻木人民的良药
探求使革命成功的良药
鲁迅以小说为呐喊,唤醒沉睡的国人,文字直指读者灵 魂深处,发人深思。《药》通过写华夏两家的悲剧,华小栓 最终也因为人血馒头死去,这种药救不了人,夏瑜的死去无 人理解,写出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的悲哀,控诉封建制度的 罪恶。在那种状况下,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小说《药》为革 命者解救人民寻找良药提供真正的启发与借鉴,从而寻得彻 底治疗中国的“药”。
《药》
赏 析 鲁 迅 小 说
汇报人:李娜
目
壹 作品背景
录
贰 主要情节
叁 人物形象
肆 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华老栓
1)购药前:觉爽快,跨步格外高远→十分兴奋,充满希望
2)购药中:慌忙、抖抖、不敢去接→胆小善良
3)购药后:“精神只在一个包上”“ 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
“整天的笑”→自私麻木
“要将这包里的新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
◆康大叔
交易中:
1)眼光:像两把刀→凶狠
2)神情:焦急→贪婪
3)行为:①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往下滴血的馒头
→凶恶残暴,毫无人性,杀人面不改色
②抢、扯、塞、抓――野蛮粗暴,谋财不择手段
4)语言:“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交易后
1)语言:“老栓就是运气了你/ 要不是我信息灵”
“我可是这一回一点没有得到好处”→贪得无厌
“包好”→欺骗
2)神态:格外高兴横肉块块饱绽,越发大声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恬不知耻3)外貌:浑身黑色,满脸横肉――凶悍
4)装束: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
→野蛮
5)说话特点:大声嚷道→粗鲁
◆夏瑜
1)家庭情况:“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穷”得“榨不出一点油水”→出身穷苦
2)入狱原因:被“夏三爷告官”――
不先告官,连他满门抄斩→社会黑暗
告官,得赏二十五两雪白的银子→人性丑恶
3)狱中表现:
“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说阿义可怜”
“打不怕”→不屈不挠,意志坚定
“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推翻帝制
“不要命”→置生死于度外,不怕牺牲,无私无畏
4)人们对他的反应
他革命:“啊呀,那还了得。
”“发了疯了”→认为大逆不道
他挨打:“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高兴得拍手叫好
“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毫不同情
他受刑时:“人们潮一般向前赶”“颈项都伸得很长”→看热闹,麻木
他死后:刽子手用人血馒头谋利
愚昧群众用他的鲜血为儿子治病
母亲上坟时“现出羞愧的颜色”“硬着头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