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政治分析题:唯物辩证法

合集下载

2016考研政治真题答案详解

2016考研政治真题答案详解

2016考研政治真题答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B 本题考查适度原则,少加盐味美,多加盐味苦,说明盐应适当,过犹不及。

2.A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自由”是认识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为一定目的服务,这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由自”指随心所欲,这是唯意志论的观点。

3.D 题考查剩余价值率。

可变资本v=10万,剩余价值m=120 万-100 万=20 万,因此m’=m/v=20万/10 万=200%。

4.D 本题考查金融资本。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是金融垄断资本得以形成和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

5.C 本题考查的是两大理论成果的哲学基础。

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立足点,哲学原理是矛盾的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内涵,与题干无关。

6.B 本题比较简单,是对《论十大关系》基本内容的考查,在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论十大关系》是一篇比较重要的政治报告。

A 是1956 年周恩来提出来的,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C 是党的八大1956 年9 月份提出来的,《论十大关系》的时间是1956 年4-5 月份。

D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1957 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政治报告中提出的。

7.D 本题的干扰项比较多,但其实考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A 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是进入21 世纪提出来的,而初级阶段在1987 年党的十三大上已经系统阐述了。

BC 本身表述没有错误,但与题干无关,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在不同社会形态中都可以出现和应用。

8.B 这是一道与时政紧密结合的问题,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 周年,比较简单,是直来直去的题目。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B。

ACD 本身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无关。

9.B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10.C 师夷长技以制夷指的是学习西方的军事和科学技术,并没有涉及政治法律思想和制度层面。

2016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三)

2016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三)

第三章 ⼀、单项选择题 1.辩证法同循环论的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事物发展是否定之否定过程 B.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D.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周期性 2.因果关系是对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 A.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之间⽭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B.确定的发展趋势和不确定的发展趋势之间⽭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C.引起和被引起之间⽭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D.实现的发展趋势和未实现的发展趋势之间⽭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3.“或然率”这个概念是对A.相对性在量上的说明B.可能性在量上的说明C.必然性在量上的说明D.偶然性在量上的说明 4.⼀些地⽅的⼈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草,虽获得了⼀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地荒漠化,⼀遇⼤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们带来了巨⼤灾难。

这些⼈的做法违背了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C.量变和质变统⼀的观点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的观点 5.唐代诗⼈顾况写道:“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有根本,种⽲终不⽣⾖苗”。

这⾸诗蕴含的哲理有 (1)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内因(2)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3)事物变化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4)特殊的⽭盾构成了⼀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A.(1)(2)(3)B.(1)(2)(4)C.(1)(3)(4)D.(2)(3)(4) 6.2001年底,中央提出的国有企业三年改⾰和脱困总体⽬标已经基本实现。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充分看到“三年改⾰和脱困”是⼀个阶段性⽬标,实现这个⽬标绝不是国有企业改⾰的结束,⽽是深化改⾰的新起点。

这⼀认识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质变巩固着量变的成果,质变⼜引起新的量变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式 7.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于写⼈,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近妖”。

2016考研政治单选题解析:与大纲契合度高

2016考研政治单选题解析:与大纲契合度高

Born to win2016考研政治单选题解析:与大纲契合度高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政治科目考试已经结束,纵观今年题目,难度一般。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个科目来看,难度适中,考点全在之前跨考教政治教研组老师讲课的重点范围之内。

单选题题目中规中矩,与大纲解析契合度较高,没有超纲题目。

但并不是说这样的题目大家就容易得到分数,反而,这样的题目对大家审题和解题的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大家做题时更加认真仔细。

例如单选第一题,《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

菜里加盐以后,味道好极了。

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加好吃?”回家之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题目询问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本题考查的是适度原则,由题干少加盐味美,多加盐味苦,说明加盐该应适当,加多了反而不好,过犹不及,这正是我们在讲“度”这个原理时,涉及的它的方法论意义——适度原则。

因此应该选择“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单选第二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

题目问这两种“自由”的观点是分别是什么观点。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自由”是认识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为一定目的服务,这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由自”指随心所欲,认为意识指导一切,这是唯意志论的观点。

单选第三题,题目是“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创办企业从事生产,60万元用于固定资本、以购买机器设备等,40万元用于流动资本、以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其中购买劳动力支付了10万元)。

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本达到了120万元。

”题目让同学们计算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

2016考研政治分析题:唯物辩证法

2016考研政治分析题:唯物辩证法

2016考研政治分析题: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历年考研政治的命题重点,2016考研政治依然不会例外,这部分考点会是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出题重点。

但是,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是,唯物辩证法是马原中的难点和重点,十之八九的同学都会在这一部分考题中失分。

究其原因,就是囫囵吞枣背诵考点,到考试时只能生搬硬套罗列原理。

下面老师以一道分析题为例,破解做唯物辩证法分析题的奥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

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

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的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

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

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

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好了。

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

你们病症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

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

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辩证施治。

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蕴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

(2)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考查考点——马原唯物辩证法解题思路:(1)材料中所叙述的案例华佗两个府吏倪寻和李延看病,华佗经过望闻问切之后,虽然二人都是得了感冒,但是,华佗给他们药物却迥然不同,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

华佗的解释是,二者都是感冒,但生病的原因不同,而且通过望闻问切后发现生病的病理不同,所以,开了不同的药物。

这里的案例用的原理是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

(2)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启示: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不能照抄照搬、教条主义,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参考答案:(1)材料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的原理有: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2016考研《政治》答案

2016考研《政治》答案

2016考研《政治》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B【解析】辩证法认为,质和量的统一为度。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X围、幅度和限度。

它的极限叫关节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

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材料中主人就给愚人加了点盐,味道很好,而愚人直接把放进嘴里,食盐过多,超过一定的限度,所以又苦又咸,所以本题答案是选项B。

2. 【答案】A【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过程。

由必然到自由表现为人类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

第一种观点认为认识规律,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就实现的自由,所以,第一种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另一种观点认为自由是随心所欲,从主观出发,为所欲为,是一种唯意志论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正确观点,第二种观点是错误观点,选项BCD明显错误,所以本题答案选选项A。

3. 【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剩余价值率的内涵。

剩余价值率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程度的表现。

公式为m'=m/v,m'为剩余价值率,m 为剩余价值,v为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出来的。

在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中,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c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被转移到产品中去,并没有发生价值量的变化;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v在生产过程中则实现了价值增殖,即带来剩余价值。

因此,剩余价值率是它所带来的剩余价值同实际发生作用的可变资本之比,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相比,能够表明雇佣工人所创造的价值有多少被剥削,有多少归自己,表明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

所以,剩余价值率也叫剥削率。

由于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所花费的时间又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或可变资本价值等价,而剩余劳动则生产剩余价值。

考研政治分析题之辩证法

考研政治分析题之辩证法

关键词:醉驾入刑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化“芭比之父”成功品牌“中国红”登陆美国打造知名品牌提升国家形象解决工业用水矛盾非法集资防微杜渐养痈成患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年来,醉酒驾车、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造成严重的交通肇事事故频频发生,有增无减。

2009年6月30日,南京重大酒后交通事故,造成5死4伤;2008年12月14日,成都孙某酒后驾车肇事造成4人死亡、1人重伤……资料显示,我国拥有全世界19%的汽车量,而汽车引发的交通死亡事故却占全球的15%,死亡率“排名”世界之首。

2011年5月1日,增设了“危险驾驶罪”的刑法修正案(八)开始施行。

修正后的刑法明确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对于醉酒驾车行为,从过去的行政处罚上升为刑事处罚。

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有市民认为,“醉驾入刑”的举措难以解决屡禁不绝的醉驾难题,理由在于:第一,醉酒驾车仍然是多发现象,顶风违法时有发生。

第二,“醉驾入刑”执行起来能否保持标准统一、是否能够严格依法执行尚存疑问。

根据材料,请回答:(1)该市民的观点体现了怎样的哲学原理?(2)根据相关原理的基本内容,分析和评价该市民的理由是否充分支持其观点。

【答案要点】(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方向,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事物的发展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

该市民所述理由是“醉驾入刑”施行过程中的困难。

这些困难确实存在。

理由一表明人们对该法律的认识需要一个发展过程;理由二表明该法律的执行需要一个完善过程。

这些是新事物发展中曲折性的表现。

(2)该市民所说的理由夸大了困难,把困难看成不可逾越的障碍,而不是看作前进中的困难,夸大了曲折性,从而否认了前进性。

“醉驾入刑”是有利文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新事物,“醉驾入刑”作为新事物需要经历一个被人们逐步认可、自身逐步完善的过程,虽然不可能迅速解决顽症,但总的趋势是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

2016考研政治真题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

2016考研政治真题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

2016考研政治真题答案及解析(完整版)来源:河南文都教育一、单选题1.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适度原则。

AC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目无关。

D表述错误,现象表现本质的。

只有B与题干相符,所以答案为B。

2.B【解析】前一句话"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知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体现的是辩证法的思想。

后一句'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体现出来的是唯意志论,所以正确答案为A。

3.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政治经济学的剩余价值部分。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可以用剩余价值率来表示:m′=m/v。

此题中资本家投资100万,一轮生产后总资本达到了120万,说明剩余价值是20万。

购买劳动力支付10万,也就是指可变资本是10万。

所以剩余价值率为20/10=200%。

4.A【解析】这是2016年考纲的新增考点“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是金融垄断资本得以形成和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推动者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

在金融垄断资本的推动下,垄断资本主义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上升,金融资本在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和利润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随着实体经济的资本利润率下降,面对激烈竞争,实体经济部门不得不把利润的一部分投向金融领域,导致金融资本的急剧膨胀;制造业就业人数严重减少,以金融为核心的服务业就业人数逐步增加;虚拟经济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

金融资本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导致金融危机频繁发生,不仅给资本主义经济,也给全球经济带来灾难。

2016年考研政治单选真题解析(第2题)

2016年考研政治单选真题解析(第2题)

2016年考研政治单选真题解析(第2题)2016年研究生考试已经圆满结束。

考研频道小编紧密关注2016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并在考后第一时间为大家公布2016年考研政治单选真题解析(第2题),建议您收藏本网站(ctrl+D收藏即可)。

更多考研信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2016年考研政治单选真题解析(第2题)近年考题:考点“哲学基本问题”有2009年第1题,2016年第2题。

真题:2.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就是随心所欲,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A.前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D.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自由”是认识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为一定目的服务,这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由自”指随心所欲,这是唯意志论的观点。

大纲要点还原:恩格斯总结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课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物主义有三种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016考研政治马原考点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

2016考研政治马原考点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
写作强化
通过课程学习巩固考研写作的要点重点难点,并掌握写作的大体思路
12
王诚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写作》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笔记·写作》
冲刺串讲
各科冲刺串讲,系统串讲各科知识体系,指导考生针对核心考点进行深度 学习。
8
数学强化
依据考试大纲及历真题介绍管理数学数学主要知识点,归纳总结命题方向 和常见的解题思想。
32
刘京环
《考研管综初数强化讲义》
《管理类联考数学阅卷人核心笔记·数学》
逻辑强化
熟悉逻辑各题型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能熟练地运用各知识点和相关的逻辑 方法解题
16
饶思中
《考研管综逻辑强化讲义》
《管理类联考数学阅卷人核心笔记·逻辑》
《管理类联考数学阅卷人核心笔记·写作》
《管理类联考数学阅卷人核心笔记·写作》
数学冲刺
管理类联考数学冲刺串讲,系统串联知识体系,指导考生针对核心题深度 学习
8
李擂
《考研经综数学冲刺讲义》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预测 4 套卷》
逻辑冲刺
提高运用各种知识点和逻辑方法解答各种类型的逻辑题的综合能力;消灭 逻辑理解中的盲点和误区;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4
饶思中
《考研经综逻辑冲刺讲义》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考前 8 天写作大预测》
高等数学基础班
全面学习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点,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运算方法,为 强化提高打下基础。
16
李擂
《考研经综数学基础讲义》
《经济类联考综合阅卷人核心教程》
高等数学
强化课程,依据考试大纲及历真题介绍分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 主要知识点,归纳总结命题方向和常见的解题思想,结合强化课,帮助考生 进一步强化解题思路。

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与答案详解
2016 年考研政治答案(完整版)
凯程独家发布
单选: 1.《百喻经》-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2.有一种观点-前者是唯物辩证法,后者唯意志论。 3.某资本家-200%。 4.20 世纪-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 5.毛泽东思想-基础是 :实事求是。 6.社会主义-基本方法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7.新世纪-长期性与阶段东一的动态发展过程。 8.西藏-实现各地区平等。 9 一八四零年+中日甲午, 10 一八四三年+ 军事和科学技术 11 抗日战争+台儿庄 12 一九四六年+耕者有其田, 13 爱国主义+历史的具体的, 14 我国宪法+前提基础, 15 二零一五年+案制定国民经济 16 自二零一五年初+欧盟在难民 多选: 17 显微摄影+不选事物这一项其他都选, 18 唐朝诗人+不选溪云其他都选 19 马克思+只选经济危机根本上和社会两项, 20 20 世纪+不选出现了这一项, 21 1516 年+只选找到了和对资本两项, 22 2015 年+不选传统产业, 23 在全面深化+选有保证和保证两个选项, 24 改革开放+不选社保其他都选, 25 从 2013+不选减少, 262015 年+不选人民当家, 27 1898 年+不选他们提倡, 28 1915 年+不选彻底否定, 29 1992+全选, 30 我国+全选, 31 法律权利+不选顺序性其他全选, 32 2015 年 7 日+全选, 33 2015 年 30 日+不选人民币, 大题 1:四个全面 (1)“四个全面”对规律的揭示基于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规 律的揭示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所以能揭示规律,是因为它是以习 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治

考研《政治》分析题真题及答案

考研《政治》分析题真题及答案

考研《政治》分析题真题及答案34(1)分析自然界中的“一物降一物”平衡法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原理。

第一,普遍联系。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一物降一物”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二,对立统一。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矛盾是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属性,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和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事物的发展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斗争性与同一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斗争寓于同一之中。

自然法则充满辩证法,“一物降一物”是事物对立统一的体现,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对立和相互转化。

34(2)为什么说“跳出传统思维模式,创新之路会越走越宽”?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维之一,创新是事物永恒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第一,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跳出传统思维模式,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二,发展的观点。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第三,认识运动基本规律。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这是人类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答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也可以)35.(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奋力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6考研政治真题参考答案

2016考研政治真题参考答案

2016考研政治真题参考答案2016考研政治真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适度的原则)2.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3.A(200%)4.D(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5.C(实事求是)6.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7.B(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8.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9.B(中日甲午战争)10.C(军事和科学技术)11.D(忻口会战)12.C(“耕者有其田”的政策)13.B(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14.D(宪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前途和基础)15.C(《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16.B(中东地区战役、冲突和动荡加剧)二、多选题17.ACD(任何事物都具有无限多样的属性、人们可以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日益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人们能够通过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达到对世界整体的认识)18.ABD(闲云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花开空折枝;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19.ABC(经济危机的发生根本上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积累与无限扩大生产也是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经济危机的发生与群众的贫困以及消费能力受到限制有关)20.ABD(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出现了适宜于企业的组织形式、各国经济体制变革供给出的有力制度条件)21.AC(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22.BCD(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国际投资合作水平日益提升)23.CD(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公开公正参与市场竞争)24.ABD(产业扶持、转移就业、社保政策兜底)25.AC(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市场主体内在活力和社会创造力)26.ABC(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27.BCD(他们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击和镇压、他们惧怕人民群众,把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他们不敢触动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28.ABC(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29.ABCD(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是死路一条;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30.ABCD(法治体系不仅有法律规范体系,还包括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法治体系强调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体系既要有法律的规定,也要保证法律的落实;法治体系不仅仅是静态的法律文本,而且也是动态的法的实现过程)31.ABD(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具有二重性)32.ABCD(坚持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坚持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持为两岸同胞多谋福祉、坚持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3.ABD(有助于增强SDR的代表性和吸引力,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国经济地位得到国际认可,全球经济格局发生积极变化;有助于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三、材料分析题34. (1)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考研政治真题分析 辩证法考点

考研政治真题分析 辩证法考点

考研政治真题分析辩证法考点辩证法考点分析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选择题或分析题)二、联系的特征(选择题)三、为什么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选择题)四、两种对立的发展观(选择题)五、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选择题)(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水岭。

(4)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

六、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选择题或分析题)(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二层基本含义: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不同的矛盾具有不同的斗争形式,同一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斗争形式也不同。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连接、相互制约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

形而上学割裂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在它看出有差别的地方就看不见统一,在它看见统一的地方就看不出差别”。

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制约的原理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它是党制定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方法。

七、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选择题)八、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选择题)九、矛盾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选择题或分析题)(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016年考研政治高频考点解读:辩证唯物主义

2016年考研政治高频考点解读:辩证唯物主义

新东方在线考研 [/ ]网络课堂电子教材系列1考研政复习分为五大部分,涉及的考点比较多,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繁杂,因此考生在复习时有有重点的进行,下面新东方在线为大家整理分析一些常考的考点,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2016年考研政治高频考点解读: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包含着三部分。

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

唯物论主要讲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同时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坚持科学的实践观。

辩证法主要讲的是世界的状态。

主要论述了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发展遵循着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认识论主要讲的是认识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强调的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就要形成正确的认识。

【真题链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虽然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

”这表明( )A.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B.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C.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D.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答案【A 】【真题链接】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

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初始无机养分的最初来源。

气候导致矿物的风化和合成、有机质的形成和积累、土壤中物质的迁移、分解和合成。

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地形可以使物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使土壤及母质在接受光、热、水等条件方面发生差异。

时间是阐明土壤形成发展的历史动态过程,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对成土过程的作用随着时间延续而加强。

土壤的生成过程说明( )A.事物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B.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C.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D.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出线性上升的态势答案【ABC 】。

2016考研政治真题答案:分析题

2016考研政治真题答案:分析题

2016考研政治思想政治答案:分析题本文为2016考研政治分析题答案,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34.(1)认识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作为理论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并且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从而构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有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体现为由低级阶段想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这一规律决定了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用来指导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的,它也会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的深化协调推进。

所以说“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

(2)“四个全面”战略构想在各个方面都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思想。

第一,体现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思想。

第二,辩证法要求我们用整体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第三,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体系中,矛盾分析方法居于核心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四个全面”思想也是矛盾分析方法的具体体现。

35.(1)“铁腕治污”引发的广泛讨论体现出不同的利益主体在认识经济发展同环境治理的关系中不同的态度。

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应有之义,应该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一,经济发展依然是总布局中的中心环节、关键环节,为环境治理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环境治理是总布局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生态保障。

第三,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二者的优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首先,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将生态指数纳入到考核评价体系中,是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

“铁腕治污”所引发的争论体现出用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第二,划定生态红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2016考研政治马原唯物辩证法五大范畴

2016考研政治马原唯物辩证法五大范畴

2016考研政治马原唯物辩证法五大范畴唯物辩证法从没跌出过考研政治大纲,在今年大纲大变的情况下,你又有多少时间分配给了它?凯程考研帮大家整理从政治真题角度讲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原因和结果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引起被引起、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

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结果由于原因作用而引起的现象。

2.判断前后相继的两个现象之间是否具有因果联系,其根本标志是看它们是不是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3.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如果把两个具有因果联系的现象从普遍联系中抽出来加以考察,原因与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如果把它们放在世界无限发展的链条中去考察,那么原因和结果的区分则是不确定的。

同一个现象是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关系中则是原因,反之亦然。

4.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

表现在:①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

②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造成的。

③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3.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

①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②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现象和本质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内容和形式内容和形式是提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真题例证:1993年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人本主义观点的是A.存在先于本质B.存在就是被感知C.世界统一于存在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A)【解读】本题既可归于辩证法关于本质和现象关系的考查,又可归于历史观关于人的本质的考查。

考研政治马哲唯物辩证法分析

考研政治马哲唯物辩证法分析

这部分解决的是世界以⼀种什么样的状态存在的问题。

关于世界是如何存在的问题,哲学上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即辩证法和形⽽上学。

1、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有规律的、充满⽭盾的。

辩证法⼜分为唯⼼辩证法(⿊格尔)和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两种,唯物辩证法眼中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唯⼼辩证法眼中的世界是精神的世界。

区别在于对世界本原的看法不同。

2、形⽽上学认为世界是孤⽴的、静⽌的、⽚⾯的、⾮⽭盾的。

形⽽上学⼜分为唯⼼形⽽上学(董仲舒)和机械唯物形⽽上学(费尔巴哈)。

以下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是如何存在问题的唯物辩证法看法。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定义:⼀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

2、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是事物本⾝所固有的联系,不是⼈强加的。

多样性:内部联系、外部联系,直接联系、间接联系,主要联系、次要联系,必然联系、偶然联系,本质联系、⾮本质联系等。

其中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决定事物基本性质和发展趋势。

普遍性:整个世界就是⼀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中,孤⽴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联系、系统、整体 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的以系统的形态存在着。

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的若⼲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 联系、系统本⾝都是⼀个整体⼯程。

整体包含部分,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

整体由部分构成,依赖于部分。

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整体的部分就会失去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改⾰开放的哲学基础。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整体观:阴阳五⾏、⼋卦观念,五⾏相⽣相克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发展的定义:事物运动变化中内在具有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由低级向⾼级、由简单向负责,由⽆序向有序的上升运动。

2、发展的特点:永恒性、普遍性 3、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和旧事物的灭亡。

2016考研政治大纲马原新增考点:唯物辩证法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2016考研政治大纲马原新增考点:唯物辩证法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2016考研政治大纲马原新增考点:唯物辩证法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2016年考研政治大纲终于在9月18日“千呼万唤始出来”了。

马原和时政也完美的集合了一个考点,在马原的第二章新增了“唯物辩证法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这一考点,这个考点的内容非常多,同学们需要认真对待。

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2015年2月24日人民日报首次权威定义习近平“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从时间轴来看,“四个全面”是在不同高层会议场合逐步提出的。

2012年11月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10月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是2014年10月8日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来的。

2014年11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

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

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中联系和发展是两大特征,提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体现了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解决问题。

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体现了坚持从量变到质变,创造条件,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了抓主要矛盾。

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这体现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兼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锻造我们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

2016考研政治马哲模拟试题及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单选题

2016考研政治马哲模拟试题及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单选题

1、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于使⼈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切变种进⾏⽆情的⽃争。

”这句话说明()A、有些真理⽆法通过实践来检验B、实践标准的形式具有多样性C、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D、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 2、马克思指出:“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这说明() A、纯粹的理论必然会导致神秘主义 B、任何理论认识都是⼈的实践的结果 C、社会⽣活实践是产⽣神秘主义理论的根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3、列宁指出:“物质的抽象,⾃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句话,那⼀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瞎说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然。

”这⼀论断说明() A、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区别⼜有联系 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 C、⼈们只需通过认识“⼀切科学的抽象”就可以认识⾃然 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4、“⼈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运动员登⼭⼀样,每登⾼⼀步,就接近顶峰⼀步。

与登⼭不同的是,⼈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

”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A、它揭⽰了真理的客观性B、它揭⽰了真理是发展过程C、它否认了⼈的认识能⼒D、它否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5、“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

这主要是指马克思列宁主义() A、仅仅反映了⾃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B、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和扩展的真理 C、不是对⾃然、社会和思维规律的真理性认识 D、只是对⾃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性认识 6、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区别在于() A、前者是事物的现象,后者反映事物的本质 B、前者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后者是认识的⾼级阶段 C、前者的源泉是实践,后者的源泉是书本知识 D、前者是⾃⼰亲⾝实践得到的认识,后者是从他⼈那⾥(包括从书本中)得到的知识 7、马克思说:“⼈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个理论的问题,⽽是⼀个实践的问题。

考研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考研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2016考研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众所周知,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对基本范畴是考研政治考查马原相关知识点的重点。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三大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下面老师将帮助2016考研的考生详细梳理五对基本范畴,以期考生准确把握。

一、原因与结果1、含义原因与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2、事例例如:风吹草动;熟能生巧;春天到了,冰河解冻,柳树抽芽。

二、内容与形式1、含义内容与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2、事例对于人而言:人的骨骼、肌肉、血液等都是内容;人的体型、外貌、衣着等都是形式。

三、现象与本质1、含义现象与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民可通过感官感知。

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2、事例闪电是一种现象,其本质却是云层中的正电和负电相遇而发生猛烈放电的过程;太阳东升西落是现象,其本质是引力的相互作用。

四、偶然性与必然性1、含义偶然性和必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

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2、事例每个历史时代的任务,总是通过一定的代表人物来实现,这是必然的;至于这些人物是谁,又带有偶然性;每个人出生就会死亡,这是必然的;但是何时、何地、何种方式死亡,又带有偶然性。

五、可能性与现实性1、含义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

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辩证法是历年考研政治的命题重点,2016考研政治依然不会例外,这部分考点会是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出题重点。

但是,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是,唯物辩证法是马原中的难点和重点,十之八九的同学都会在这一部分考题中失分。

究其原因,就是囫囵吞枣背诵考点,到考试时只能生搬硬套罗列原理。

下面老师以一道分析题为例,破解做唯物辩证法分析题的奥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

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

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的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

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

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

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好了。

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

你们病症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

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

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辩证施治。

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蕴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

(2)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
考查考点——马原唯物辩证法
解题思路:
(1)材料中所叙述的案例华佗两个府吏倪寻和李延看病,华佗经过望闻问切之后,虽然二人都是得了感冒,但是
,华佗给他们药物却迥然不同,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

华佗的解释是,二者都是感冒,但生病的原因不同,而且通过望闻问切后发现生病的病理不同, 所以,开了不同的药物。

这里的案例用的原理是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

(2)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启示: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不能照抄照搬、教条主义,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参考答案:
(1)材料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的原理有: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

客观世界到处都存在着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联系,辩证法把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

其中,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辩证的: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异因同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人们不能停留于现象而必须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人们正是通过对事物现象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2)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正视矛盾的特殊性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们应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以上是老师结合一道分析题,对唯物辩证法考点的解题思路作出的解析,希望能对参加2016年考研的同学起到帮助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