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二课时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把握主旨(展示复习成果)
1、温习第一课时所学的词语
2、请学生说一说第一节课学到了什么(主要是对课文主旨的把握或对课文内容
的复述),接着让学生猜一猜这节课我们会学习什么或上节课的哪些问题是我们没有解决的。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启课于温故,熨帖、明朗。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帮助下,借助教师和同伴的经验、智慧主动建构新知识结构的这样一个动态过程。学生是课堂上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展示其课后复习得到的成果和经验,同大家分享、交流,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这是课堂学习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与环节。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以期交流学习经验,共享并巩固学习成果,并期望获得同伴们的肯定和赞赏,从而获得学习知识的终极成果——享受成长和发展快乐。
二、对话文本、入情入境
1、学生自读自悟,用发现的眼光去寻找课文中存在的问题和有意思的地方。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又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2、重点段落阅读(PPT展示出来)
(1)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自问与教师提问相结合,解决对重点段落的理解
理解课文内容是语文课堂教学最浅层的目标。学生“自问”是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的“提问”是补充,意在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帮助学生学习。可以小组交流、全班发言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指导学生朗读,抓重点词语或关键句,读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内涵,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流利的表达。
刘勰说得好:“观文者批文以入情。”阅读教学中应该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
“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重要的段落或优美的词句要求或鼓励学生背下来。
在小学阶段,朗读背诵训练是积累的主要渠道。因为朗读背诵,把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整合了起来,学生通过诵读课文,不但积累了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而且积累了这些优美词句所在的优美语境,储备了一些语言模式和语言图式,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良好的语言反映机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
3、学生再次浏览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觉得值得探究的地方。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思结合,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培养学生有一个会思考的头脑,鼓励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
三、品读语言、审美体验
1、寻找语言拓展点(有特点的词语的使用、关联词、特色表达、特色修辞),学生朗读,通过去除、替换等方法,体会这些语言的妙处,学生发言,教师提点。
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呈现较为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交融。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要‘走一个来回’,即从语言文字出发到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回到语言文字。”这是我们现代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实践。语文是审美的体验,发现美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语言美不可或缺。
3、通过造句,创设表达情景等方法,让学生进行语言运用的实践。
能够将读与训练自然融合,是最高境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四、总结延伸,拓展升华
1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通过回顾本课的大致流程,学会课文学习分析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现代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而是方法的提供者、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同时通过复述和质疑,教师可以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继而根据学生情况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有助于教学反思。
2、创设情境,拓展延伸,题目应该是课文的延伸,侧重于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
语文的教学应紧扣文本、忠于文本,但不能局限于文本。语文教学应该是一潭“活水”,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思维得到开拓、兴趣得到培养。语文课不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更要将学生培养为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生动活泼的人。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