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用于设备型样品1969年版及IEC6

合集下载

(精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精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精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C),是一种用于自动化实时控制的数位逻辑控制器,广泛应用于目前的工业控制领域。

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出现之前,一般要使用成百上千的继电器以及计数器才能组成具有相同功能的自动化系统,而现在,经过编程的简单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模块基本上已经代替了这些大型装置。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系统程序一般在出厂前已经初始化完毕,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编辑相应的用户程序来满足不同的自动化生产要求。

最初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只有电路逻辑控制的功能(IO控制),所以被命名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后来随着不断的发展,这些当初功能简单(ProgrammableController),但是由于它的简写也是PC与个人电脑(PersonalComputer)的简写相冲突,也由于多年来的使用习惯,人们还是经常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这一称呼,并在术语中仍沿用PLC这一缩写。

现在工业上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已经相当接近于一台轻巧型电脑所构成,甚至已经出现整合个人电脑(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与PLC架构的PC-BASE控制器,能透过数位或类比输入/输出模组控制机器设备、制造处理流程、及其它控制模组的电子系统。

PLC可接收(输入)及发送(输出)多种型态的电气或电子讯号,并使用他们来控制或监督几乎所有种类的机械与电气系统。

PLC具有通用性强、使用方便、适应面广、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等特点。

在工业控制领域中,PLC控制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工业界不可或缺的一员。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其标准中将PLC定义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数位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

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IEC608111译文

IEC608111译文

IEC 60811-1-1 第2.1版200107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60811-1-1IEC:1993A1:2001 I c c 目次1 范围................................................................................ 1 1.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2 试验原则............................................................................ 1 3 适用范围............................................................................ 1 4 型式试验和其它试验.................................................................. 1 5 预处理.............................................................................. 1 6 试验温度............................................................................ 1 7 定义.. (2)7.1 (2)7.2 (2)7.3 (2)7.4 (2)7.5 .................................................................................... 2 8 厚度和外形尺寸的测量................................................................ 2 8.1 绝缘厚度的测量..................................................................... 2 8.2 非金属护套厚度测量................................................................. 3 8.3 外形尺寸测量....................................................................... 3 9 绝缘和护套材料机械性能测量方法...................................................... 4 9.1 绝缘材料........................................................................... 4 9.2 护套材料........................................................................... 7 附录A 资料性附录具有代表性的制备试样用设备的操作原理............................ 13 图1 绝缘和护套厚度测量圆形内表面.................................................. 8 图2 绝缘厚度测量扇形导体.......................................................... 8 图3 绝缘厚度测量绞合导体.......................................................... 9 图4 绝缘厚度测量绞合导体.......................................................... 9 图5 绝缘厚度测量不规整外表面...................................................... 9 图6 绝缘厚度测量扁平双芯无护套软线............................................... 10 图7 护套厚度测量不规整圆形内表面................................................. 10 图8 护套厚度测量非圆形内表面..................................................... 10 图9 护套厚度测量不规整外表面..................................................... 11 图10 护套厚度测量扁平带护套双芯软线.............................................. 11 图11 护套厚度测量多芯扁平电缆.................................................... 11 图12 哑铃试件........................................................................ 12 图13 小哑铃试件...................................................................... 12 图14 带凹槽的冲头一端................................................................ 12 图15 由带凹槽冲头冲切的试件.......................................................... 12 60811-1-1 IEC:1993A1:2001 1 c c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1 范围本国际标准IEC 60811-1规定了配电及通信用电缆和光缆包括船舶及近海用电缆和光缆的聚合物绝缘和护套材料的试验方法。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2014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2014

3)安装在已接地的金属结构上的设备。不能利用钢平台接地,需要
单独接地(存在争议)。
二 修订内容 (二)、具体内容
3.2.4.1 1)对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建筑物设置有备用的独立通风系统; 独立通风系统指两套通风系统从电源引自两段母线。 3.3.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电力装置设计应有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对
二 (1)危险区域划分 危险区域划分应由懂得可燃物质性能的工艺、设备和管道专业人 员进行,还要与安全、电气等其它专业人员商议。
危险区域划分的根本因素就是鉴别释放源和确定释放源的等级。
释放源是指可释放出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物质所在的位置或地点。 对每台工艺设备如罐、泵、管道、容器、阀门等都视作可燃物质的潜
- 蓄电池室。(本标准中取消了原规范中不适用的蓄电池室环境。
蓄电池室的危险险区域划分在附录B中根据API RP505的建议增加了相 应的划分建议。)
二 修订内容 (二)、具体内容
1 总则 + 1.0.4 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由懂得生产工艺加工介质性能、设备 和工艺性能的专业人员和安全、电气等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商议完成。
二 修订内容 (二)、具体内容
5.5.3 爆炸性环境内设备的保护接地 1 按有关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规定不需要接地的下列部分, 在爆炸性环境内仍应进行接地: 1)在不良导电地面处,交流额定电压为1000V 以下和直流额定电压
为1500V 及以下的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
2)在干燥环境,交流额定电压为127V 及以下,直流电压为110V 及 以下的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
二级释放源,再根据释放源的级别和通风条件划分区域。
二 修订内容 (二)、具体内容
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程序 (2)危险区域范围的确定。 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根据释放源的等级和位置、可燃物质的特性、 通风条件、障碍物及生产条件、运行经验,经技术经济比较综合确定。

(IEC)标准系列04

(IEC)标准系列04

合格产品一览表
IECQ qualified products list
QC 001001-1986
电子元器件IEC质量评定体系基本规则
Basic rules of the IEC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IECQ)
IEC 61892-7-2007
Mobile and fixed offshore units -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 Part 7: Hazardous areas Recommendations for small renewable energy and hybrid systems for rural electrifcation - Part 9-1: Micropower systems
IEC 60085-2007
Electrical insulation - Thermal evaluation and designation Adjustable speed electrical power drive systems - Part 7-200: Generic interface and use of profiles for power drive systems - Profile type 3 specification Adjustable speed electrical power drive systems - Part 7-301: Generic interface and use of profiles for power drive systems - Mapping of profiles type 1 to network technologies Adjustable speed electrical power drive systems - Part 7-302: Generic interface and use of profiles for power drive systems - Mapping of profiles type 2 to network technologies Radiotherapy equipment - Coordinates, movements and scales; Amendment 2

IEC

IEC

近三年发布的IEC电子电路标准2006-5-18 14:26:57 源自:PCB网城作者: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是电子行业最重要的国际标准。

过去,IEC的TC52(印制电路)负责印制电路方面的标准。

2000年,TC52并入TC91(电子组装技术)内,共同发展有关电子电路(包括表面安装元件、印制板和电子组装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2002年至2004年三年间,IEC发布了以下标准:2002年共发布11项,其中新9项,改版1项,勘误表1项;按类别可分为:——印制板和印制板组装件设计1项:——印制板材料2项:都是IEC 61249-2 的部分标准;——有关印制板的有1项:是IEC 62326的第1部分总规范的第2版;——电子组装件工艺2项:——电子组装件用连接材料3项;——电子数据描述和传输有1勘误表;——其他1项,2003年共11项,都是新发布的:——印制板和印制板组装件设计2项:——印制板材料7项:也是IEC 61249-2 系列的,至2003年年底,IEC 61249-2覆箔及未覆箔增强基材部分已经发布了15项部分标准,正在逐步取代IEC 60249-2的标准;——电子组装件工艺2项:2004年,IEC曾经宣布发布IEC 60068-2-58和IEC 62137,但后来这两个标准的发布日期改为2005年。

所以,2004年没有电子电路的新标准。

以下是2002年至2004年间IEC发布的22项电子电路新标准的目录:IEC 61182-7 Corr. 1:2002 印制板电子数据描述和传输第7部分裸板电测资料的数码形式(第1号勘误表)IEC 61188-5-1:2002 印制板和印制板组装件设计与使用第5-1部分连接部位(连接盘/接点)考虑通用要求IEC 61188-5-2:2003 印制板和印制板组装件设计与使用第5-2部分连接部位(连接盘/接点)考虑分立元件IEC 61188-5-6:2003 印制板和印制板组装件设计与使用第5-6部分连接部位(连接盘/接点)考虑四边带J型引线的芯片载体IEC 61190-1-1:2002 电子组装件用连接材料第1-1部分高质量电子组装件互连用锡焊焊剂的要求IEC 61190-1-2:2002 电子组装件用连接材料第1-2部分高质量电子组装件互连用焊膏的要求IEC 61190-1-3:2002 电子组装件用连接材料第1-3部分电子锡焊用电子级锡焊合金及带焊剂与不带焊剂整体焊锡的要求IEC 61192-1-1:2003 已锡焊电子组装件工艺要求第1-1部分总则IEC 61192-1-2:2003 已锡焊电子组装件工艺要求第1-2部分表面安装组装件IEC 61192-1-3:2002 已锡焊电子组装件工艺要求第1-3部分通孔安装组装件IEC 61192-1-4:2002 已锡焊电子组装件工艺要求第1-4部分安装组装件IEC 61249-2-5:2003 印制板及其他互连结构用材料第2-5部分覆箔及未覆箔增强基材限定可燃性(垂直燃烧试验)溴化环氧纤维纸增强芯/表面E玻璃布增强覆铜箔层压板IEC 61249-2-6:2003 印制板及其他互连结构用材料第2-6部分覆箔及未覆箔增强基材限定可燃性(垂直燃烧试验)溴化环氧非织/E玻璃布增强覆铜箔层压板IEC 61249-2-7:2002 印制板及其他互连结构用材料第2-7部分覆箔及未覆箔增强基材限定可燃性(垂直燃烧试验)环氧E玻璃布覆铜箔层压板IEC 61249-2-8:2003 印制板及其他互连结构用材料第2-8部分覆箔及未覆箔增强基材限定可燃性(垂直燃烧试验)改性溴化环氧玻璃布增强覆铜箔层压板IEC 61249-2-9:2003 印制板及其他互连结构用材料第2-9部分覆箔及未覆箔增强基材限定可燃性(垂直燃烧试验)双马来酰亚胺三嗪改性或未改性环氧E玻璃布增强覆铜箔层压板IEC 61249-2-10:2003 印制板及其他互连结构用材料第2-10部分覆箔及未覆箔增强基材限定可燃性(垂直燃烧试验)氰酸酯改性或未改性溴化环氧E玻璃布增强覆铜箔层压板IEC 61249-2-11:2003 印制板及其他互连结构用材料第2-11部分覆箔及未覆箔增强基材限定可燃性(垂直燃烧试验)聚酰亚胺改性或未改性溴化环氧E玻璃布增强覆铜箔层压板IEC 61249-2-18:2002 印制板及其他互连结构用材料第2-18部分覆箔及未覆箔增强基材限定可燃性(垂直燃烧试验)聚酯非织玻璃布增强覆铜箔层压板IEC 61249-2-21:2003 印制板及其他互连结构用材料第2-21部分覆箔及未覆箔增强基材限定可燃性(垂直燃烧试验)非卤化环氧E玻璃布增强覆铜箔层压板IEC 62090:2002 使用条码和二维符号的电子元件产品包装标签IEC 62326-1:2002 印制板第1部分总规范(第2版)(代替1998年的第1版)。

通信入门第6章 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

通信入门第6章 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
返回
6.3 IETF
• 1.IETF简介 • IETF是松散的、自律的、志愿的民间学术组织,于1985年成
立,它的主要任务是互联网相关技术规范的研发和制定。 • 它是一个由为互联网技术工程及发展作出贡献的专家自发参与和管理
的国际民间机构,汇集了与互联网架构演化和互联网稳定运作等业务 相关的网络设计者。IETF大会每年举行3次,规模均在千人以上 。IETF没有严格的“成员” 概念,也不设理事会和委员,这仿 佛与互联网的开放性交相辉映。
• 国家标准是ISO成员团体达成共识的结果,它可能被各个国家采用 而成为国家标准,标准的形成过程一般分为6个阶段,即提案、准保 、委员会、询问、批准和出版。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ISO
• 2.名称的典故 • 按照常规的理解,英文的缩写方式应该是首字母的组合,可国际标准
化组织的全名和简称(ISO)却存在差异,为什么不是IOS呢? 这里面有一个小典故。 • 其实ISO是一个词,他源于希腊语,意为“相等”,现在有一系列 ”,成为组织的简称。 • 3.ISO与中国 • 1946年,中国与其他24国共64名代表在伦敦集结,正式表决 通过建立国际标准化组织。1982年9月,中国当选为理事国。
返回
6.5 EIA
• EIA成立于1924年,成立之初,并不叫“电子工业协会”,而 是叫“无线电制造商协会(RMARadioManufactur esAssociation)”。在当时,它是个只有17名成员 的组织,代表不过200万美元产值的无线电制造业。而今,EIA 的成员已超过500名,代表美国2000亿美元产值电子工业制造 商,成为纯服务性的全国贸易组织,总部设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阿灵 顿。EIA广泛代表了设计生产电子元件、部件、通信系统和设备的 制造商以及工业界、政府和用户的利益,在提高美国制造商的竞争力 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IEC有效版本第1页

IEC有效版本第1页

签 字日 期底图总号档案馆1 设计一部1 设计二部1 设计三部1 设计四部1 设计五部1 设计六部1 设计七部1 设计八部1 电算部1 标准化部1 参数化部1党政部 人力资源部财务部 经管部1 信息管理部 招标管理部工艺部1质量检验部1 检测中心1 出口设计部采购部1 生产部1项目执行部 监造储运部 国际业务部 修试中心 市场部 客户服务部线圈车间 装配车间1 金属结构车间 配套车间 中特分公司1 设备动力部1保卫部 法律事务部物资管理配送中心 康嘉互感器公司 1和新套管公司序号 标 准 号 名 称代替标准号1 IEC60038—2009 IEC 标准电压IEC 60038-2002 2 IEC 61869-2—2012 互感器 第1部分:电流互感器 IEC 60044-1-20033IEC61869-3—2011互感器 第2部分:电磁感应式电压互感器IEC 60044-2-2003 4 IEC60044-3—2002仪表用互感器 第3部分:组合互感器 IEC 60044-3-1980 5 IEC61869-5—2011互感器 第5部分: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IEC 60044-5-20046 IEC60050(321) —1986 国际电工词汇 第321篇 互感器7 IEC60050(421) —1990 国际电工词汇 第421篇 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8IEC60060-1—2010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1部分: 一般定义和试验要求IEC 60060-1-1992 9 IEC60060-2—2010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2部分: 测量系统 IEC 60060-2-1994 10 IEC60060-3—2006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3部分:现场试验的定义和要求11IEC60071-1—2011绝缘配合 第1部分: 定义 原则和规则IEC 60071-1-200612 IEC60071-2—1996 绝缘配合 第2部分: 使用导则IEC 60071-2- 199313 IEC/TS 60071-5-2015 绝缘配合 第5部分: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站的工作程序IEC/TS 60071-5-200214 IEC60076-1—2011 电力变压器 第1部分:总则 IEC 60076-1-2000 15 IEC60076-2—2011 电力变压器 第2部分:温升 IEC 60076-2—199316IEC60076-3—2013 电力变压器 第3部分: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绝缘空气间隙IEC 60076-3—200017IEC60076-4—2002 电力变压器 第4部分: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的雷电冲击和操作冲击试验导则IEC 60722—1982 18 IEC60076-5—2006电力变压器 第5部分:承受短路的能力IEC 76-5(2000) 资 料 来 源 编 制校 对提 出 部 门标准化审 核 标记 数量 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审 定签 字日 期底图总号档案馆1 设计一部1 设计二部1 设计三部1 设计四部1 设计五部1 设计六部1 设计七部1 设计八部1 电算部1 标准化部1 参数化部1党政部 人力资源部财务部 经管部1 信息管理部 招标管理部工艺部1质量检验部1 检测中心1 出口设计部采购部1 生产部1项目执行部 监造储运部 国际业务部 修试中心 市场部 客户服务部线圈车间 装配车间1 金属结构车间 配套车间 中特分公司1 设备动力部1保卫部 法律事务部物资管理配送中心 康嘉互感器公司 1和新套管公司19 IEC60076-6—2007 电力变压器 第6部分:电抗器 IEC 60289-198820 IEC60076-7—2005 电力变压器 第7部分: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IEC 60354—199121 IEC60076-8—1997 电力变压器 第8部分:使用导则 22 IEC60076-10—2001 电力变压器 第10部分:声级测定。

我国环境试验方法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对照表

我国环境试验方法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对照表

硫试验方法
二氧化硫试验
GB2423.20-8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
IEC68-2-43-1976 环境试验 第二部
22 验规程 试验 Kd:接触点和连接件硫化氢试 等效 分 试验 试验 Kd:接触点和连接件的
验方法
硫化氢试验
GB2423.21-9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 非等 IEC68-2-13-1983 环境试验 第二部
续综合试验方法
湿热连续综合试验
GB2423.28-8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 30
验规程 试验 T:锡焊试验方法
IEC68-2-20-1979 环境试验 第二部 等效 分 试验 试验 T:锡焊 修正件 2
(1987)
GB2423.29-19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IEC68-2-21-1983 环境试验 第二部
IEC68-2-31-1969 环境试验 第二部
9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Ec 和导则:倾 等同 分 试验 试验 Ec:倾跌与翻倒 修正
跌与翻倒(主要用于设备型样品)
件 1(1982)
GB/T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IEC68-2-32-1975 环境试验 第二部
10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Ed 和导则:自 等同 分 试验 试验 Ed:自由跌落 修正件
IEC68-2-36-1973 环境试验 第二部
15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Fdb:宽带随机 等同 分 试验 试验 Fdb:宽带随机振动 中
振动——中再现性
再现性 修正件 1(1983)
GB2423.14-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IEC68-2-37-1973 环境试验 第二部

IEC 标准 60598(修订)

IEC 标准 60598(修订)
IEC 249:印刷电路板的基本材料.
IEC 320:1981,产品的电耦器供家用及类似的一般大家使用.修正第3号(1987)
IEC 360:1987,量测灯泡帽的升之标方法.
IEC 364:1977,建筑物之配电一第3部份:一般我之评定.修正第1号(1980)
IEC 400:1991,日光灯管的灯座及起动器座.
IEC 664-1:1992,在低压系统内的产品之绝安排第1部份:原则,标准及测试.
IEC695-2-1:1980,火危险之测试一炽热线测试及指导.
IEC695-2-2:1991,火灾危险之测试一针测试.
IEC 750:1983,电子技术上品目命名.
IEC 817:1984弹簧操作撞掣测试仪器及其校正.
IEC及ISO的会员维护最新有效国际标准的注册.
IEC 61-2:1969,灯泡帽与灯泡座附有为了互及安全控制之治具一-第二部份:灯泡座.
IEC 61-3:1969,灯泡帽与灯泡座附有为了互及安全控制之治具一-第三部份:治具.
IEC83:1975,插头及插座供国内及类似的一股大家使用.
标准修正第1号(1979)
文内用到“电压”及“电流”,除非有其它说明,否则均指r.m.s(均方根)值.
1.2.1照明设备
一种器具,可以散布,过滤或转换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灯泡传送过来的光,它包含了支撑,固定及保护灯泡的必要零件,但它不是灯泡本身,并且有必要的辅助线路以及与电源连接之工具.
1.2.2主要部份(照明设备)
固定到固定表面之处,或者直接自该处懸吊着或在该处站立着.(它可以托着或不托着灯泡,灯座及辅助齿轮.)
照明设备在内部配线未完成前不视为符合本标准之规定..
一般而言,中单一个照明设备样品或牵涉到的照明范围内或是制造者所同意之选择性有代表性的范围.这种选择包括照明设备及其附件,且由测试观点来看,可代表具最坏组合.

IEC61960

IEC61960

IEC61960IEC61960含碱性或其它非酸性电解液的二次电池单体或电池:便携式锂二次电池单体或电池0.FOREWORD(省略)1.范围本国际标准制定了便携式锂二次电池单体或电池的性能测试,命名,标识,尺寸及其他要求。

本标准的目的是为锂二次电池单体或电池的消费者和用户提供一组判断不同制造商生产的锂二次电池单体或电池性能的准则。

本标准定义了性能的最低要求和标准化的测试方法及告知用户的测试结果。

由此,用户能够通过制造商的声明来对贸易所得的电池或电池单体的质量进行评价,进而能够选择最适合他们用途的电池或电池单体。

本标准覆盖了一定范围化学结构的锂二次电池或电池单体。

每一种电化学组合都有他们特定的是否电能的电压范围,标称电压和放电的终止电压。

锂二次电池或电池单体的用户应向制造商咨询相关的使用说明。

2.引用文献下列引用文献是本标准所必需的文档。

对于标明日期的参考文献,只有指定的版本可以使用。

对于未标明日期的参考文献,应使用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

IEC 60050-486,国际电工术语(IEV)-第486章:二次电池或电池单体IEC 60051(所有部分),直接动作指示模拟电气测量设备及其附件IEC 60485,数字电子直流伏特表及直流电子模拟—数字转换器IEC 61000-4-2,电磁兼容(EMC)-第4部分:测试和测量方法-第2部分:静电放电不敏感性测试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中的定义包含在IEC 60050-486内。

3.1容量恢复率电池或电池单体在按3.2完成容量保持率测试后所能放出的电量3.2容量保持率电池或电池单体在指定温度下,保持规定时间后不充电,所能放出的容量占额定容量的比例3.3放电终止电压达到该规定电压就认为电池或电池单体放电结束的电压3.4标称电压用于区分电池或电池单体的一个合适的大概的电压值注1 锂二次电池单体的标称电压值见表1注2 n个串联的电池单体的标称电压等于n倍的单个电池单体的标称电压3.5额定容量制造商声明按7.2.1规定的条件充电、贮存、放电,在5小时内以C5Ah做单位放出的电量3.6锂二次电池由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组成,可以使用的单元。

IEC目录大全

IEC目录大全

IEC 60050-581-2008 国际电工词汇--第581部分: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IEC 60068-1 环境试验第1部分:总则和指南IEC 60068-2-60 环境试验第2-60部分:试验试验Ke:流动混合气体腐蚀试验IEC 60352 (all parts)IEC 60352-1 无焊连接.:无焊绕接连接.第1部分:绕扎连接.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实用指南IEC 60352-2 无焊连接器--第2部分:波纹连接器--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及实施指南IEC 60352-3 无焊连接第3部分:可接近无焊绝缘位移连接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使用指南IEC 60352-4 无焊连接--第四部分:不易绝缘的无焊位移连接--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实用导则.IEC 60352-5 无焊连接--第5部分:压入式连接--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实用指南IEC 60352-6 无焊连接--第6部分:绝缘穿心连接--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操作守则.IEC 60352-7 无焊连接-第7部分:弹性夹钳连接,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应用导则IEC 60352-8 无焊连接--第8部分:压缩安装连接--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使用指南IEC 60423-2007 电缆管理用导管系统--电气装置导管的外径和导管及配件的螺纹IEC 60512 (all parts)IEC 60512-1 电子设备用接头--试验和测量--第1部分:总则IEC 60512-10-4 电子设备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0-4部分:冲击试验,静载荷试验,抗磨度试验,超负荷试验-10D试验:电气超负荷IEC 60512-1-1 电子设备的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1部分:一般试验-试验1a:视觉试验IEC 60512-1-100 电子设备用接头--试验和测量--第1-100部分:总则--可适用的出版物IEC 60512-11-1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程序和测量方法第11部分:气候试验第1节:试验11a:气候顺序IEC 60512-11-10 电子设备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1-10部分:气候试验-试验11J:冷IEC 60512-11-11 电子设备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1-11部分:气候条件-试验11k:低气压IEC 60512-11-12 电子设备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1-12部分:气候试验-试验11m:湿热,循环IEC 60512-11-13 电子设备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1-13部分:气候试验-试验11n:密封气体,无焊接覆盖接点IEC 60512-11-14 电气设备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1-14部分:气候试验-11p试验:流动单一气体腐蚀试验IEC 60512-11-2 电子设备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1-2部分:气候试验-试验11b:组合/连续冷低气压和湿热IEC 60512-11-3 电子设备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1-3部分:气候试验-试验11c:湿热,稳定状态IEC 60512-11-4-2002 电子设备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1-4部分:气候试验-试验11d:温度快速变化IEC 60512-11-5-2002 电子设备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1-5部分:气候试验-11e试验:霉菌生长IEC 60512-11-6-2002 电子设备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1-6:气候试验-试验11f:腐蚀,盐雾IEC 60512-11-7 电气设备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1-7部分:气候试验-试验11g:流动混合煤气腐蚀试验IEC 60512-11-8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程序和测量方法第11部分:气候试验第8节:试验11h:砂尘IEC 60512-11-9-2002 电子设备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1-9部分:气候试验-试验11i:干热IEC 60512-12-1 电子设备用接头--试验和测量--第12-1部分:钎焊试验--试验12a:可钎焊性,湿平衡, 钎焊浸法IEC 60512-12-2 电子设备用接头--试验和测量--第12-2部分:钎焊试验--试验12b:可钎焊性,湿平衡, 钎焊铁法IEC 60512-1-2-2002 电子设备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2部分:一般试验-试验1b:尺寸和质量试验IEC 60512-12-3 电子设备用接头--试验和测量--第12-3部分:钎焊试验--试验12c:可钎焊性,干湿平衡IEC 60512-12-4 电子设备用接头--试验和测量--第12-4部分:钎焊试验--试验12d:抗钎焊执度,金属熔化浴法IEC 60512-12-5 电子设备用接头--试验和测量--第12-5部分:钎焊试验--试验12e:抗钎焊执度, 焊接棒法IEC 60512-12-6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程序和测量方法第12部分:锡焊试验第6节:试验12f:机焊密封处耐焊剂和清洁溶剂IEC 60512-12-7 电子设备用接头--试验和测量--第12-7部分:钎焊试验--试验12G:可钎焊性,湿平衡法IEC 60512-1-3 电子设备用电机元件--基本试验程序和测量方法--第1部分:一般试验--第3节:试验1c--电击伤距离IEC 60512-13-1 电子设备用电机元件--基本试验程序和测量方法--第13部分:机械操作试验--第一节:试验 13a:啮合和分离力.IEC 60512-13-2 电子设备用电机元件--基本试验程序和测量方法--第13-2部分:机械操作试验--13b:插拨力IEC 60512-13-5 电子设备用电机元件--基本试验程序和测量方法--第13-5部分:机械操作试验--13e:偏振和键控法IEC 60512-1-4 电子设备用电机元件--基本试验程序和测量方法--第1部分:总则--第4节:试验1d:接触保护效能(杓斗式试验)IEC 60512-14-2 电子设备用电机元件--基本试验程序和测量方法--第14-2部分:密封试验--试验14b:密封--纯泄量IEC 60512-14-4 电子设备用电机元件--基本试验程序和测量方法--第14-4 部分:密封试验--试验14d:密封--防水性能IEC 60512-14-5 电子设备用电机元件--基本试验程序和测量方法--第14-5 部分:密封试验--试验14e:低压防水性能IEC 60512-14-6 电子设备用电机元件--基本试验程序和测量方法--第14-6 部分:密封试验--试验14f:界面密封性能IEC 60512-14-7 电子设备用电机元件--基本试验程序和测量方法--第14部分:密封试验--第7节:试验14g:缓冲水.IEC 60512-15-1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5-1部分:连接器试验(机械的).试验15a:插入件触点稳固性IEC 60512-15-2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5-2部分:连接器试验(机械的).试验15b:壳体中插入件稳固性(轴向)IEC 60512-15-3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5-3部分:连接器试验(机械的).试验15c:壳体中插入件稳固性(扭转)IEC 60512-15-4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5-4部分:连接器试验(机械的).试验15d:触点插入力、断开力和拨出力IEC 60512-15-5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试.第15-5部分:连接器试验(机械的).试验15e:电缆章动的插入件触点稳固性IEC 60512-15-6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5-6部分:连接器试验(机械的).试验15f:连接器接合装置的有效性IEC 60512-15-7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5-7部分:连接器试验(机械的).试验15g:防护罩附件的坚固性IEC 60512-15-8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程序和测量方法第15部分:接触件及引出端机械试验第8节:试验15h:接触件固定机构耐工具使用性IEC 60512-16-1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6-1部分:触点和终端的机械试验.试验16a:探针故障IEC 60512-16-11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6-11部分:接触件及引出端机械试验试验16k:剥离力、无焊绕接IEC 60512-16-13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6-13部分:接触件及引出端机械试验试验16m:打开缠绕、无焊绕接IEC 60512-16-14 电子设备用连接件--试验和测量--第16-14部分:接触件及引出端机械试验--试验16n:固定插片抗弯强度IEC 60512-16-16 电子设备用连接件--试验和测量--第16-16部分:接触件及引出端机械试验--试验16p:固定插片抗扭强度IEC 60512-16-17 电子设备用连接件--试验和测量--第16-17部分:接触件及引出端机械试验--试验16q:固定插片抗拉和抗压强度IEC 60512-16-18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6-18部分:接触件及引出端机械试验试验16r:接触件、模拟的偏差IEC 60512-16-2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6-2部分:触点和终端的机械试验.试验16b:受限制的入口IEC 60512-16-20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程序和测量方法第16部分:接触件及引出端的机械试验第20节:试验16t:机械强度(无焊连接绕线端)IEC 60512-16-3 电子设备用连接件--试验和测量--第16-3部分:接触件及引出端机械试验--试验16c:接触件抗弯强度IEC 60512-16-4 电气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6-4部分:触点和终端的机械试验.试验16d:抗拉强度(压接连接器)IEC 60512-16-5 电子设备用连接件--试验和测量--第16-5部分:接触件及引出端机械试验--试验16e:测量保持力(弹性接触件)IEC 60512-16-6 电子设备用连接件--试验和测量--第16-6部分:接触件及引出端机械试验--试验16f:引出端的坚固性IEC 60512-16-7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6-7部分:触点和终端的机械试验.试验16g:压接后触点变形的测量IEC 60512-16-8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6-8部分:连接器和终端的机械试验.试验16h:绝缘夹具有效性(压接连接件)IEC 60512-16-9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6-9部分:接触件及引出端机械试验试验16i:接地接触件的弹簧自持力IEC 60512-17-1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7-1部分:电缆夹紧试验--试验17a:电缆夹的坚固性IEC 60512-17-2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7-2部分:电缆夹紧试验--试验17b:电缆夹抗电缆转动IEC 60512-17-3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7-3部分:电缆夹紧试验--试验17c:电缆夹抗电缆拖曳(拉伸)IEC 60512-17-4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7-4部分:电缆夹紧试验--试验17d:电缆夹抗电缆扭转IEC 60512-19-1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19-1部分:耐化学品试验--试验19a:预绝缘压接管的耐液性IEC 60512-19-3 电子设备用电机元件--基本试验程序和测量方法--第19部分:化学耐受性试验--第3节:试验19c--液体耐受性.IEC 60512-20-1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20-1部分:着火危险试验--试验20a:易燃性、针状火焰IEC 60512-20-2 电子设备用电机元件--基本试验程序和测量方法--第20-2部分:试验20b--易燃性试验--耐火性IEC 60512-20-3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20-3部分:着火危险试验--试验20c:易燃性、灼热丝IEC 60512-21-1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21-1部分:射频电阻试验--试验21a:射频分流电阻IEC 60512-2-1-2002 电子设备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2-1部分:电子连续性和接触阻力试验-试验2a:接触阻力-毫伏水平方法IEC 60512-2-2 电气设备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2-2部分:电气连续和接触电阻试验-2b试验:接触电阻-指定试验方法IEC 60512-22-1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22-1部分:电容试验--试验22a:电容IEC 60512-23-2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23-2部分:屏蔽和滤波试验--试验23b:积分滤波器的抑制特性IEC 60512-2-3-2002 电子设备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2-3部分:电子连续性和接触阻力试验-试验2c:接触阻力变化IEC 60512-23-3 电子设备用电机元件--基本试验程序和测量方法--第23-3部分:试验23C:执着头和附件的屏蔽效能IEC 60512-23-4 电子设备用接头--第23-4部分:屏蔽和过滤试验--试验23d:在时间范围内的波导线折射IEC 60512-23-7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23-7部分:屏蔽试验和滤波试验.试验23d:连接器的有效传输阻抗IEC 60512-24-1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24-1部分:磁干扰试验试验24a:残余磁性IEC 60512-2-5 电气设备连接器-第2-5部分:电气连续和接触电阻试验-2e试验:接触干扰IEC 60512-25-1 电子设备接头--试验和测量--第25-1部分:试验25a:串话干扰比率IEC 60512-25-2 电子设备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25-2部分:试验25b:变薄IEC 60512-25-3 电子设备接头--试验和测量--第25-1部分:试验25c:上升时间的能量衰变IEC 60512-25-4 电子设备接头--试验和测量--第25-1部分:试验25d:传播延迟IEC 60512-25-5 电子设备接头--试验和测量--第25-5部分:试验25e:回波[逆程]损耗IEC 60512-25-6 电子设备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25-6部分:试验25f:观察模式和波动IEC 60512-25-7 电子设备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25-7部分:试验25g:阻抗、反射系数和电压驻波比(VSWR)IEC 60512-25-9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25-9部分:信号完整性试验--试验25i:外来串扰IEC 60512-26-100 电子设备用连接件--试验和测量--第26-100部分:测量设置、试验和参照部署以及按照IEC 60603-7测量连接件--试验26a-26gIEC 60512-2-6-2002 电子设备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2-6部分:电子连续和接触阻力试验-试验2f:住宅电子连续性IEC 60512-27-100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27-100部分:IEC 60603-7系列连接器500MHz以下的信号完整性试验--试验27a-27gIEC 60512-3-1-2002 电子设备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3-1部分:绝缘试验-试验3a:绝缘阻力IEC 60512-4-1 电气设备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4-1部分:电压压力试验-4a试验:电压试验IEC 60512-4-2-2002 电子设备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4-2部分:电压试验-试验4b:局部放电IEC 60512-4-3 电子设备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4-3部分:电压试验-试验4c:预绝缘卷曲鼓电压试验IEC 60512-5-1 电子设备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5-1部分:当前携带容量试验-试验5a:升温IEC 60512-5-2 电子设备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5-2部分:当前容量试验-5b试验:当前温度减少额定值IEC 60512-6-1 电子设备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6-1部分:动力压力试验-6a试验:加速度,稳定状态IEC 60512-6-2 电子设备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6-2部分:动力压力试验-试验6b:撞击IEC 60512-6-3 电子设备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6-3部分:动力压力试验-试验6c:振动IEC 60512-6-4 电子设备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6-4:动力压力试验-试验6d:振动IEC 60512-6-5 电子设备用电机元件--基本试验程序和测量方法--第6部分:动态应力试验--第5节:试验6e:不规则振动.IEC 60512-7-1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7-1部分:撞击试验(自由元件)--试验7a:自由落体(重复)IEC 60512-7-2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7-2部分:撞击试验(自由连接器)--试验7b:机械强度冲击IEC 60512-8-1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8-1部分:静态载荷试验(固定连接器)--试验8a:横向静态载荷IEC 60512-8-2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8-2部分:静态载荷试验(固定连接器)--试验8b:轴向静态载荷IEC 60512-8-3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8-3部分:静态载荷试验(固定连接器)--试验8c:起动杆的坚固性IEC 60512-9-1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9-1部分:耐久性试验--试验9a:机械操作IEC 60512-9-2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9-2部分:耐久性试验--试验9b:电力负载与温度IEC 60512-9-3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方法--第9-3部分: 耐久性试验--试验9c:带电机械操作(啮合/分离)IEC 60512-9-4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9-4部分:耐久性试验--试验9d:接触件固定机构和密封(维护、老化)的耐久性IEC 60512-9-5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试验和测量--第9-5部分:耐久性试验--试验9e:循环电流负载IEC 60529-1989 外壳防护等级(国际防护等级代码)IEC 60664-1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则、要求和试验IEC 60998-2-1 家用和相关用途的低压电路的连接装置-第2部分1节:螺旋型箝位单独实体的连接装置特殊要求IEC 60999 (all parts)IEC 60999-1 连接装置--铜芯电线--对螺线型和非螺线型夹紧装置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对大于等于0.2平方毫米,小于等于35平方毫米铜线用夹紧装置的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IEC 60999-2 连接设备-带电铜导体-螺孔型和非螺孔型箝位装置安全要求-第2部分:超过35mm2至300mm2导体箝位装置特殊要求IEC 61076-1-2006 电子设备连接器.产品要求.第1部分:总规范IEC 61984 连接器--安全要求和试验ISO 1302 几何产品规范-技术产品表面结构显示代替了下列标准IEC 61076-2-101-2008 电子设备用连接器--产品要求--第2-101部分:圆形连接件--带螺旋锁定的M12连接件的详细规范IEC 61076-2-101-2008/COR.1-2010被下列标准引用IEC 61754-27-201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纤维光学连接器接口--第27部分:M12-FO型连接器门类IEC 61131-9-2013 可编程控制器--第9部分:小型传感器和致动器(SDCI)用单-drop 数字通信接口。

GB.-防爆电气标准

GB.-防爆电气标准
——通用要求(IEC 60079—0:1983)
——电气设备隔爆外壳的结构和试验(IEC 60079—1:1971)
——“p”正压型电气设备(IEC 60079—2:1983)
本质安全电路的火花试验装置(IEC 60079-3:1990)
——点燃温度的试验方法(IEC60079-4:1975和60079—4A:1970)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由机械工业部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煤炭工业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顾分院等单位负责起草。
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合德、安村桐、邹盛贵、李宝成、高小桦。
GB/T 755—1987旋转电机基本技术要求
GB 1208—1997电流互感器(eqv IEC 60185:1987)
GB/T1993—1993旋转电机冷却方法(eqv IEC 60034-6:1991)
GB/T2423.5—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方法(idt IEC 60068-2—27:1987)
本标准技术内容和章条编写与IEC 60079-7一致,少量补充的提示性内容用注的形式列在相应条文下方,并且增加了两个提示性附录(附录F和附录G).附录F是常用绝缘材料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分级举例,供制造厂选用绝缘材料时参考.附录C是根据欧洲试行标准ENV50296--1997《高压电机的评定和试验》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我国在增安型高压电机设计制造和检验方面的经验对增安型高压电机的结构和试验提出的指导性补充要求。
——充砂型电气设备(IEC 60079—5:1967及其补充A:1969)
——充油型电气设备(IEC 60079—6:1968)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标准化现状及动态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标准化现状及动态

摘要:全面概述了电子设备机械结构标准化现状及动态,包括机械结构尺寸(IEC60297族,IEC60917族),户外机壳(IEC61969族),环境试验(IEC61587族),连接器(IEC60603,IEC61076-4族),以及以IEC60297,IEC60917为基础的国外先进标准;论述了以国际标准为基础的电子设备的模块化,对大规模定制的意义。

关键词:电子设备;机械结构;标准化;大规模定制1电子机械工程学科的形成及其发展电子设备机械结构设计的任务是,把电路硬件的各种分离的元器件及其连线构建成为一个具有良好使用性、可靠性和优美外观的产品实体。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设计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起初是由电路设计人员与工匠配合制作硬件实体;其次,当电子设备结构较为复杂和商品化时,则出现了结构设计(由机械设计人员承担),进行机械结构及装联设计;第三阶段,以“物理设计”(美国贝尔实验室提出)为标志的结构设计,主要是为了提高电子设备的可靠性,适应组装密度的提高及严酷的环境条件而进行的环境防护设计,包括热设计、缓冲设计、三防设计、电磁兼容性设计等;第四阶段,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情趣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强化对电子设备的工业设计(造型,人机工程)。

至此,结构设计形成为一门集多种学科于一体的新的边缘学科——电子机械工程,这一新兴学科被列入了我国的百科全书。

电子机械工程,源于电子设备的发展,而更进一步它又涵盖了机电一体化领域,其特点是电子机械设计师需具有广泛而坚实的基础知识,不仅是机械设计知识,还有系统工程、电路、环境防护、工业设计、信息技术和价值工程知识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路设计日趋简化,小学生就能够组装电视机,但电子机械却日趋复杂化。

日本在80年代初曾作过一个调查和预测;在21世纪将为软件工程师和电子机械工程师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也就是说电子机械将在新产业革命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

2电子设备结构标准的形成和发展2.1IEC297族标准的产生、发展和趋势2.1.1IEC297族标准的产生和完善1921年美国《面板和机架》尺寸系列标准的问世,它不仅对成套电子设备的结构尺寸作了规范,而且为电子设备的主要模式提出了雏型(插箱->机架),即把各类大型的柜型装置的整体式内结构,分解为若干标准插箱单元。

国际电工委员会

国际电工委员会

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国际性电工标准化机构,负责有关电气工程和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成立于1906年,至2015年已有109年的历史。

总部最初位于伦敦,1948年搬到了位于日内瓦的现总部处。

1887-1900年召开的6次国际电工会议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电工标准化机构,以解决用电安全和电工产品标准化问题。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召开的国际电工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建立永久性机构的决议。

1906年6月,13个国家的代表集会伦敦,起草了IEC章程和议事规则,正式成立了国际电工委员会。

1947年作为一个电工部门并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76年又从ISO中分立出来。

宗旨是促进电工、电子和相关技术领域有关电工标准化等所有问题上(如标准的合格评定)的国际合作。

目标是:有效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保证在全球范围内优先并最大程度地使用其标准和合格评定计划;评定并提高其标准所涉及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为共同使用复杂系统创造条件;提高工业化进程的有效性;提高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

机构信息IEC的宗旨是,促进电气、电子工程领域中标准化及有关问题的国际合作,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

为实现这一目的,IEC出版包括国际标准在内的各种出版物,并希望各成员在本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本国的标准化工作中使用这些标准。

近20年来,IEC的工作领域和组织规模均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今天IEC成员国已从1960年的35个增加到60个。

他们拥有世界人口的80%,消耗的电能占全球消耗量的95%。

目前IEC的工作领域已由单纯研究电气设备、电机的名词术语和功率等问题扩展到电子、电力、微电子及其应用、通讯、视听、机器人、信息技术、新型医疗器械和核仪表等电工技术的各个方面。

IEC标准已涉及了世界市场中的35%的产品,到本世纪末,这个数字可达50%。

IEC标准的权威性是世界公认的。

IEC4,世界各国的近10万名专家在参与IEC的标准制定、修订工作。

核电厂电仪设备的鉴定标准

核电厂电仪设备的鉴定标准

核电厂电仪设备的鉴定标准核电厂的电仪设备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其鉴定标准通常是非常严格和专业的。

以下是一些可能涉及核电厂电仪设备鉴定的标准和考虑因素:1.IEC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了一系列与电仪设备相关的标准。

在核电厂中,常常会参考IEC的特定标准,如IEC 60079(有关爆炸性气体环境中电气设备的标准)和IEC 61513(核电厂使用的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通用要求)等。

2.ANSI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发布了一系列与电气设备相关的标准。

在核电厂中,可能会涉及到ANSI/IEEE标准,如ANSI/IEEE 323(有关核电站电气设备的标准)等。

3.防辐射设计:核电厂中的电仪设备需要满足防辐射的要求,以确保设备在辐射环境中的正常运行。

这涉及到电仪设备的外壳和材料的选择,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4.抗电磁脉冲(EMP)和抗核辐射:核电厂电仪设备需要具备抗EMP和抗核辐射的能力,以确保在核事故等紧急情况下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5.安全标准:核电厂的电仪设备需要符合相关的核安全标准,确保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都符合高度安全性的要求。

6.认证和鉴定机构:在核电厂中,电仪设备通常需要由相关的认证和鉴定机构进行审核和认证,以确保设备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7.可靠性和可用性:核电厂电仪设备需要具备高度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以确保在关键时刻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8.维护和监测:核电厂中的电仪设备需要有有效的维护和监测计划,以确保设备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状态。

在核电厂中,鉴定电仪设备的标准通常是综合考虑了核安全、电气安全、辐射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因此需要遵循严格的国际和国家标准。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还会根据特定核电厂的需求和设备的具体用途进行定制。

linus操作系统详细介绍

linus操作系统详细介绍

Linux操作系统详细介绍Linux是一种自由和开放源码的类Unix操作系统。

目前存在着许多不同的Linux,但它们都使用了Linux内核。

Linux可安装在各种计算机硬件设备中,从手机、平板电脑、路由器和视频游戏控制台,到台式计算机、大型机和超级计算机。

Linux是一个领先的操作系统,世界上运算最快的10台超级计算机运行的都是Linux操作系统。

严格来讲,Linux这个词本身只表示Linux内核,但实际上人们已经习惯了用Linux来形容整个基于Linux内核,并且使用GNU 工程各种工具和数据库的操作系统。

Linux得名于计算机业余爱好者Linus Torvalds。

创始人Linus Torvalds林纳斯·本纳第克特·托瓦兹(Linus Benedict Torvalds)出生于芬兰赫尔辛基市。

父亲尼尔斯·托瓦兹(Nils Torvalds)是一名活跃的共产主义者及电台记者。

托瓦兹家族属于在芬兰占6%的少数民族芬兰瑞典人。

他毕业于赫尔辛基大学计算机科学系,1997年至2003年在美国加州硅谷任职于全美达公司(Transmeta Corporation)参与该公司芯片的code morph技术研发。

后受聘于开源码发展实验室(OSDL : Open Source Development Labs,Inc),全力开发Linux内核。

现任职于Linux基金会。

象征物TuxTux(一只企鹅,全称为tuxedo,NCIT 90916P40 Joeing Youthy的网络ID)是Linux的标志。

将企鹅作为Linux标志是由林纳斯·托瓦兹提出的。

大多数人相信,“Tux”这个名字来源于Torvalds UniX,而不是因为它看起来像是穿着一件黑色小礼服(tuxedo)。

这个企鹅图案在最佳Linux图标竞赛中被选中。

其他一些图案可以在Linux图标大赛网站中找到。

Tux的设计者是Larry Ewing,他于1996年,利用GIMP软件设计出了这个企鹅。

PLC概述

PLC概述

第1章PLC概述自1969年第一台PLC(可编程序控制器)问世以来,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PLC的种类在不断地更新,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大。

目前,PLC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化设备的象征,并且PLC已经成为工业控制的主要手段和重要的基础控制设备之一。

1.1 PLC的特点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PLC作了规定:“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

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有关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这段话道出了PLC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PLC之所以被广泛使用,是和它的突出特点以及优越的性能分不开的。

归纳起来,PLC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可靠性高为了满足工业生产对控制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PLC采用了微电子技术,大量的开关动作由无触点的半导体电路来完成。

PLC选用的电子器件一般是工业级的,有的甚至是军用级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很长。

例如,三菱F系列PLC平均无故障时间可以达到30万小时(约34年)。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种工业控制设备可以有PLC这样高的可靠性。

随着器件水平的提高,PLC的可靠性还在继续提高,尤其是近来开发出的多机冗余系统和表决系统更进一步提高了PLC的可靠性。

PLC完善的自诊断功能,保证了PLC控制系统工作的安全性。

由于PLC是用存储在其内部的程序来实现控制的,其控制程序设计本身就从各个方面考虑了PLC工作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这又进一步提高了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可靠性。

2.环境适应性强PLC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可应用于十分恶劣的工业现场。

在电源瞬间断电的情况下,仍可正常工作;具有很强的抗空间电磁干扰能力,可以抗峰值1000V,脉宽10µs的矩形波空间电磁干扰;具有良好的抗振能力和抗冲击能力。

湿热试验

湿热试验

第五章湿热试验5.1 试验目的、影响机理、失效模式潮湿环境可以引起材料电性能、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1)表面影响由于水份的吸收和扩散(渗透)作用,金属的氧化和/或电蚀、加速化学反应、表面有机涂层和无有机涂层的化学或电化学破坏、表面潮气和外来附着物相互作用产生腐蚀层、摩擦系数的变化引起粘合或粘附、(2)材料特性的变化由于吸附作用:材料体积膨胀由于疑露和吸附作用:物理(机械强)度降低。

绝缘材料的表面绝缘电阻和体积绝缘电阻下降、损耗角增大,由此生产了漏电流,对于整机设备,将会导致灵敏度降低、频率漂移,光学元件成像传输质量下降等。

隔热材料的隔热特性变化、复合材料分层、材料的弹性或塑性改变、吸湿材料性能降低、润滑剂性能降低、炸药和推进剂性能降低。

(3)疑露游离水电气短路、光学器件表面模糊、热传递特性变化如体积膨胀,机械强度降低,由于吸潮,会使密封产品的密封性能降低或破坏,产品表面涂覆层剥落,产品标记模糊不清等。

湿热试验一般不能作为腐蚀试验。

所为湿热的腐蚀作用是由于空气中含有少量的酸、碱性杂质或由于产品表面附着有焊渣、汗渍等污染物质而引起间接的化学和电化学腐蚀作用。

为了防止样品表面污染而引起间接腐蚀作用,试验前,可以对试验样品采取清洁处理,例如用无水酒精进行清洁处理。

潮湿产品的影响机理见下图5-1。

图中:t为作用时间;θ为温度;△θ为温度变化;dθ/dt为温度变化率;r.h为相对湿度;a.h为绝对湿度;p u为大气中的污染因子。

5.2 试验条件及其选择自然界能产生95%相对湿度的最高温度为+30℃,罩体内假设会由于截留了高湿空气、存在自由水、吸湿材料吸足了水、封口处渗入湿气等原因在高温时产生高湿,但在+71℃时不可能产生95%的相对湿度,IEC环境条件标准指出:对不通风的密闭体内,在全世间最恶劣的诱发环境条件(-65℃~+85℃)中使用,达到95%相对湿度时的温度为+50℃;其余为:在-25℃~+70℃范围内,达到95%,的温度为+40℃;在-40℃~+70℃范围内,达到95%,的温度为+45℃。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2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2

国际标准IEC60335-1第四版2001-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Safety of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Parts 1:General requirements前言1)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是由所有的国家电工委员会(IEC国家委员会)组成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其宗旨是促进在电气和电子领域有关标准化问题上的国际间合作。

为此,IEC开展国际标准化活动,并出版国际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委托各技术委员会完成。

任何对该技术问题感兴趣的IEC国家委员会均可参加制定工作。

与IEC有联系的国际、政府及非政府组织也可以参加这项工作。

IEC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两个组织协议的基础上密切合作。

2)由所有对该问题特别感兴趣的国家委员会都参加的技术委员会所制定的IEC有关技术问题正式决议或协议,尽可能代表了对所涉及的问题在国际上的一致意见。

3)这些正式决议或协议,以标准、技术报告或导则等形式出版,并在此意义上被各国家委员会接受。

4)为了在国际上取得一致,IEC国家委员会同意在其国家及地区标准中尽可能最大范围地使用IEC国家标准。

IEC标准与相应的国家地区标准之间的差异应在后者中清楚地标出。

5)IEC并未制定认可标志的程序。

对有某设备宣称其符合IEC的某一项标准时,IEC对此不负任何责任。

6)本国际标准中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一些专利权问题,对此应引起注意。

IEC组织不负责识别任何这样的专利权问题。

本标准由IEC第61技术委员会(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制定。

本标准的第四版取代1991年的第三版及其修正件1(1994)和修正件2(1999)。

它构成了一个技术上的修订本。

本标准以下述文件为依据:有关本标准被通过时表决的全部材料可在上面所示的表决报告中找到。

该通用要求(Part 1)要与适合的特殊要求(Part 2)结合使用,在特殊要求中包括了对通用要求中对应条款的补充和修正以给出对每种产品的有关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1
T s E ad iac : p d pe et n g d neD o a tp l c u r n o
P i rl f r up n-y e ei n rma i o e ime ttp s cme s y q p
1 目的
提供 种确定倾跌与翻倒对试验样品所产生的效应的简单的标准试验方法。本试验方法用来模拟 试验样品在工作台或实验台进行维修操作或粗率搬动时可能产生的敲击和撞击对试验样品所产生的效
GB T 4 3 7 1 9 / 2 2 . 9 5 一
无论采用哪一种试验方法, 均不允许试验样品继续围绕邻近边缘滚动。 若试验样品的底边数多于 4 则倾跌和翻倒的次数应以 4 条, 次为限, 且有关规范应规定用于试验的
底边 。
321 面倾跌 .. 32 . 门门 试验样品应按正常使用位置放在一平滑、 坚硬的刚性( 混凝土或钢质) 台面 上, 且使其绕着 一 条底边倾斜直至使相对边与试验台面的距离为 2 m 5 m 5 0 m, m或 10 按有关规范规定) 0m m( 或使试验 样品底面与试验台面成 3。 0 夹角, 两者取较小者。 然后, 使试验样品自由倾跌在试验台面上。 3212 应使试验样品分别围绕 4 ... 条底边各进行 一 次倾跌试验。 322 角倾跌 .. 3221 试验样品应按正常使用位置放在一平滑、 ... 坚硬的刚性( 混凝土或钢质) 台面 上, 在试验样品一 个角下放置一根 1 m 0 m高的木柱, 在其邻边的另一个角下放置一根 2 m 0 m高的木柱, 使试验样品升 高。 , 然后 使试验样品绕着上述二根木柱所架起的边缘转动, 使试验样品抬起高于试验台面, 直到试验样 品另一边与 1 m 0 m木柱相邻的角抬高到 2 m 5 m 5 0 m, m或 10 按有关规范规定) 0m m( 或使试验样品与 试验台面成 3。 0 夹角, 两者取较小者。 然后, 使试验样品自由跌落在试验台面上。 3222 应使试验样品的 4 ... 个底角各进行一次倾跌试验。 323 翻倒( .. 或推倒) 3231 试验样品应按正常使用位置放在一平滑、 ... 坚硬的刚性( 混凝土或钢质) 台面 上, - H 使其绕着 一 条底边倾斜直到处于不稳定的位置。然后 , 让其从这个位置自由地翻倒在相邻的一面 卜 。 3232 应沿试验样品的 4 .-. 条底边各进行一次翻倒试验。 33 最后检测 . 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 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和电气、 机械性能检测。 4 有关规范应给出的内容 41 对预期要求进行本试验的试验样品来说, . 下述两个尺寸比是重要的: a 从底面算起的试验样品重心高度与底面的较小尺寸之比, ) 以下称为“- Cg比” ; b 试验样品的高度与底面的较小尺寸之比, ) 以下称为“ 高度比” 。 如果“- 较小( Cg比” 例如小于 。2)则试验样品虽然受到突然的横向推移, .5 , 也不可能翻倒; 如果 “ 高度比” 较小( 例如小于 05 , -)则试品顶部虽然受到突然的横向推力或打击, 也不可能使其翻倒。在这 些情况下, 有关规范的编写者应考虑上述翻倒试验是否适用。 42 有关规范应给出的内容 : . 当有关规范采用本试验时, 应给出下列内容: a 初始检测(. 条) ) 31 ; b 条件试验(- 条) ) 32 ; 。 盖子和电缆等的安装(- 条) ) (2 ; 3 d 试验过程中试验样品是否运行(. 条) ) ( 2 ; 3 e 试验用底边数( ) 多于 4 条底边时) 2 ; 0. 条) f 面倾跌的高度(... 条) ) ( 211 ; 3 g 角倾跌的高度(--. 条) ) ( 221 ; 3 h 最后检测(. 。 ) 33 条)
应。
本试验方法也可用于评定安全要求的最低强度等级。 本试验方法主要适用于非包装的试验样品, 以及装在可看作试验样品本身的一部分的包装箱内的 试验样品。
2 一般说明 本试验包括下述三种不同的方法 :
a 面倾跌( . 条) 见 321 ; ) . b 角倾跌( .. 条) 见 322 ; ) C 翻倒( ) 或推倒)见 323 。 ( . 条) . 这三种方法的目的基本上是相同的, 但它仍模拟了不同类型的操作( 或搬动) 方式。 本试验方法不是一种精确的试验方法, 在第 3 章中规定的高度和角度的允许误差为士1肠。 0
注: 如果要求更精确的冲击试验, 应用G / 22.-19《 B T 35 - 5电工电了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4 9 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
E 和导K ; 》 C 22 :97 , E 6--718) a I冲击 Q I 8
3 试验程序
31 初始检测 . 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 对试验样品进行外现检查和电气、 机械性能检测。 32 条件试验 . 考虑到试验样品在使用和维修过程中操作( 或搬动) 的方式, 有关规范应规定所采用的试验方法及 盖子、 电缆等是否装在合适位置。有关规范还应规定在试验过程中试验样品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在面倾跌或角倾跌试验中, 试验样品可能会翻倒在另 一 个面上, 而不是落回到预期的试验面上, 应 采用合适的方法避免产生上述情况 。 国家技术监督局 1 9 一 8 2 批准 9 50 一 9 1 9 一 8 0 实施 9 60 一 1
个标准。 正文部分( 试验方法) 制定成为 G 22.-8 , B 37 1附录部分导则制定成为G 22.-8 。 4 B 45 1 本次 4
修订按等同原则将两个标准合并成为一个标准, 并根据IC - 3 第一次修正(92《 E 621 8- 18)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 ; 试验方法 试验 E 和导则 倾跌与翻倒( c 主要用于设备型样品)附录 A导则进行了修正。 》 本标准于 91 18 年首次发布,95 8 19 年 月第一次修订。 自本标准实施之 日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22. 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标准试验规 起, B 37 《 4 -8 程 试验 E : c倾跌与翻倒试验方法》 G 22. 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倾跌与翻倒 和 B 45 《 4 -8 试验导则》 同时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 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与环境试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机械工业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 邮电部第一研究所、 电子部第五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何锦康、 于占泉、 王裕春、 魏蓓、 王树荣。
G / 22 7 19 B ' 4 3 一 9 5 r


本标准是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C --1环境试验 第 2 E 6 23《 8 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E 和导则 c 倾跌与翻倒( 主要用于设备型样品)16 年版及IC 2 116) )99 E 6-- (99第一次修正(92《 8 3 18)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E 和导则 倾跌与翻倒( c 主要用于设备型样品)附录 A导则修订的。 》 并等同采
用该标准。 本标准代替 B 37 1电工电了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 E : G 22.-8《 4 c倾跌与翻倒试验方法》 和 G 22. 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倾跌与翻倒试验导则》 B 45 《 4 -8 。
G 22. 1 B 45 是参照IC 2 1 9 -8 和G 22. 1 B 37 4 4 -8 E 6- 3 16 年第一版起草的, 8- 9 并将该标准分成两
P r 2 T s meh d a t et to s :
G / 2 3 一 99 T 2 7 1 5 s 4 i I C --11 8 d E 6 23 9 2 t 8
代替:B 2. G 2 3? 4
GB 2 . 2 45 4
本标准第 .. 条、.. 条、.. 321 322 323 条规定的试验程序所产生的倾跌与翻倒动作, 见本附录的
图 Al图 A 、 A3 , 2图 .
A 有关的试验 2
试验 E 和导则: G / 22.-19( C --7 a 冲击 B T 35 95I 6 2 ) 4 E 8 2 该试验是模拟设备和元件在运输期间或在使用中可能经受到的非重复性冲击的效应。 试验 E 和导则: G / 22.-19( C --9 b 碰撞 B T 36 95I 6 22) 4 E 8 该试验是模拟设备和元件在运输期间或安装在不同类型的车辆中可能经受到的多次重复性冲击的
G / 2 2 7 1 9 B ' 4 3. 一 9 5 r
附 录
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标准的附录)
A1 目的
倾跌与翻倒试验的目的是用来模拟主要为设备型的样品在工作台上被剧烈搬动时或在使用过程中 可能受到敲击和撞击效应。 本试验通常仅适用于可能受到剧烈搬动的中小型设备, 而且仅适用于有可能受到敲击和撞击危险 的角和面。 一般说来, 经常被搬动和使用的设备( 例如野外设备和备件) 才可能受到上述的敲击和撞击。然而, 当它们构成永久性装置的一个组成部分时, 通常不会受到上述的敲击和撞击, 因此就不需要进行此试 验。 本试验不适用于易损坏的没有防护的设备或形状不规则的设备( 例如飞机头部雷达)因为这些设备 , 从固定装置中取出来时通常是装在一个托架上或在一个搬运架中。 然而, 当这些设备在它们的运输包装 箱中, 或在自己的托架上, 或在搬运架中, 并被看作是一个整体时, 本试验也是适用的, 对只有一个安装 面的设备( 例如标准底面)通常只在该面上进行试验。 , 在搬运中样品的尺寸能使其本身保持稳固时, 则这种样品就不必进行翻倒试验。 为了确定倾跌与翻 倒试脸是否必要, 请参阅本标准第 41 . 条中的“一 和“ c9比” 高度比” 的资料。
效应。
试验 E : 自由跌落 G / 22. 95 d B T 38 9 方法一( C --2 4 -1 I 6 23 方法一) E 8 该试验是确定由于粗率装卸可能经受到的跌落影响的一种简单试验。该试验也可用来验证设备的 强度等级. 试验 E : d重复自由跌落 G / 22.-19 方法二( C --2 B T 48 95 4 I 6 23 方法二) E 8 该试验是模拟某些元件型产品, 例如使用中的连接器, 可能受到的重复冲击的影响。 试验 E : e弹跳试验方法 G 22. 0IC - 5) B 33-9( 6 2 5 4 9 E 8- 该试验是模拟装载在轮式车辆上的散装货物在不规则的路面上运输时, 可能受到的随机冲击情况。 冲击和碰撞试验是将样品固定在试验台上进行的。倾跌与翻倒、 自由跌落、 重复自由跌落和弹跳试 验中样品是处在自由状态下进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