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育如何渗透德育论文
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德育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中的
重要阶段,是他们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适度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
促进学生的道德素质的提升,还能使历史知识更加深入人心。
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第二,注重德育元素的融入教材和教学。
在历史学科学习中,教材是不可或缺的资源。
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德育元素在教材中的体现,有意识地运用教材内容中的事例或人物塑造,让学生了解历史事实的背后所蕴含的德育价值,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
观。
第三,采用情境创设法开展历史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法来让学生深入地体验
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
比如,在教授抗日战争时,可以引导学生模拟一个“卫国军”成员的视角,让他们在场景体验中了解这场战争的艰苦与危险,让学生亲身体
验和感受英雄的风采,进而提高他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
第四,通过课内外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在历史课教学中穿插一些革命文艺、电影、小说等文化娱乐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领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所塑造的人物精神、
修养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感性理解能力。
同时,学校可开展一些类型多样、丰富多彩的课
外活动,比如模拟联合国、演讲比赛等,从而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适度渗透德育教育,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的价值观、思想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化品位,并在未来的成长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观。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初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阵地。
在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初中历史教学的德育渗透角度进行探讨,具体分析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以期为历史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历史是国家、民族和人民的记忆,是前人智慧和文明的总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教学中,要不断强调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爱国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关爱民族的情感和情怀。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故事以及历史文化的传承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人生和社会,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需要强化学生的道德修养。
历史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也是人类道德观念演变的过程。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历史人物的典范、历史事件的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历史人物的品德和行为,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勇敢无畏、孝敬父母等良好的品质。
教师可以从历史人物的思想、作为、品德等方面进行阐述和引导,使学生从他们的言行中感受到正气凛然和崇高的人格力量,从而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需要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
历史教学不仅仅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辨、分析和判断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观念,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使他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启迪思想,明辨是非,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教学中的讨论、案例分析、作文表达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需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教学中的故事、影视资料、实地教学等方式,使学生深刻感受历史的沧桑和风云变幻,在情感上与历史产生共鸣,激发他们爱国情怀、对历史的敬畏之情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

内容摘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历史知识教育、学科能力和思维的培养,还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采用正面诱导、情感熏陶、直观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乡土历史教学。
关键词:渗透德育实事求是正面诱导情感熏陶直观法比较法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乡土历史教学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
德育教育功能,是历史教育最重要的、本质的功能。
历史课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教育、学科能力和思维的培养,还必须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历史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
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呢?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认识:一、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1、史实要真历史与文学不同,文学可以发挥丰富的想象,塑造人物,构思情节,而历史则视塑造、想象为忌,必须说真话、讲真史,字字有出处,事事有根据。
2、感情要真历史老师情感丰富真挚而不矫揉造作,这容易使学生随着历史的评述,而与老师产生感情的共鸣。
历史教学以史实服人是必须的,同时,以情动人也是万万不可缺的。
3、求正忌偏在历史教学中要全面地看问题,公正地评述历史。
例如近代史上的李鸿章,他一面镇压太平天国,勾结洋人,丧权辱国,具有地主阶级的残忍性,但是另一面他又师夷长技,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办洋务,是洋务派中办洋务最多的人,是中国近代工业之父。
全面、客观地看问题不仅是德育的一种最佳途径,同时也是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最基本要求之一。
二、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一)要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华民族素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世。
在五千年文明史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万世而铸人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深扎根于神州大地。
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之我见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在学校德育中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历史教育教学基本任务之一”。
因此,历史教学同样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它对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若想更好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中学历史教学中,就要研究中学历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探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历史都比较感兴趣。
而且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更加突出了“以人为本”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强调历史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科内容上避免专业化、成人化的倾向,以贴近中学生,贴近现代生活为导向,适当减少历史理论的阐述,重视社会生活史、文化史、宗教史、法律史、科技史等内容的教学,有利于提高人文精神和道德素养。
这是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得天独厚的优势。
那么,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渗透呢?下面是本人的几点粗浅见解,望与同仁们共同探讨一、身传重于言教,教师要起人格示范作用现在的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物质利益以及竞争观念明显得到了增强。
但是集体观念和道德意识却相对减弱了.这样的现状就要求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保持自身不被社会的浊流侵蚀.高度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洁身自好,着装整齐,树立自己的凛然正气,模范行为。
然后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求知、健体,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德育为首”已是如今教育的共识。
二、充分整合课本内外知识,挖掘潜在教育资源历史教材限于篇幅,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介绍只能述其梗概,不可能有过多的细节介绍,学生往往觉得文字枯燥干瘪,这就给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带来一定困难,这就需要做有心人,充分整合课本内外知识,挖掘潜在的教育资源。
1.课本前后知识的有机串联。
例如在学习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单元的内容后,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日本军国主义在近代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充分揭露日本文部省近年来企图通过修改历史教科书来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荒谬之举,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中国近代史学习的体会,列出日本帝国主义在近代侵略中国的几例重大史实,并简述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这样使学生对前后知识进行了有机的串联,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日本侵华野心由来已久,日本在近代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历史不容篡改;想通过修改教科书抹杀历史,无异于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初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民族精神和国家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德育渗透指的是在历史教学中贯穿着德育的理念,通过历史知识和事件的讲解,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对待人生、对待社会、对待自我,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本文将从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渗透方式和具体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德育渗透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优秀品质和丑恶行为。
通过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历史知识,更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历史,从中学习国家的兴衰成败、民族的精神品质、人类的文明进步和道德观念。
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的有效途径。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历史事件和人物,了解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了解到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和丰功伟绩。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学生应该明白中华文化的伟大,认识到民族自信、自豪的重要性,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历史也是德育的重要载体。
历史教学中,不仅可以传授学生历史知识,更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明观念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事求是、团结互助等优秀品质。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课堂教学是主要的德育渗透方式。
在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事件、人物,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
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建构。
教学材料和教学资源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方式。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取精心编写的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伟大事迹,引导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教学资源的使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去了解历史,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历史是一门让人感到神奇又富有趣味的学科,它以诸多具体的事件和人物为载体,呈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貌。
而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历史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是如何渗透的。
历史教学可以通过深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和尊重。
在历史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及其事迹。
可以通过宋代名臣文天祥忠臣报国的事迹,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培养对忠诚精神的认同和崇尚。
还可以通过讲解孔子的生平和思想,让学生了解仁者之心,唯仁者为师的道德观念。
这样,学生在了解历史的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一定的道德熏陶。
历史教学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通过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和深层次内涵,让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可以通过教学“五四运动”和“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族英雄的奋斗精神和民族精神。
也可以通过历史教学来反思侵略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引导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观念。
历史教学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历史事件中的道德问题,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历史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道德事件和道德难题,而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这些道德问题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可以通过教学唐代名将岳飞的生平和事迹,让学生了解忠臣义士的崇高情操和忠诚精神。
还可以通过教学秦始皇的暴虐行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权力的滥用和道德的重要性。
这样,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既能了解历史的真实性,也能加深对道德事业的认识。
通过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历史的态度和态度,形成正确的历史人文情怀。
历史是人类追溯先人成就的一面镜子,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和传承。
而通过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历史、热爱祖国,培养他们对历史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历史学科作为中学教育的一部分,既是一门学科知识的传授,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不仅是对历史学科的探讨,也是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和教育方式的思考。
本文从历史教学的特点出发,探讨了德育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实践方法。
一、历史教学的德育教育渗透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载和反思,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科知识,更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德育教育是历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历史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1. 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其中蕴含着无数的英雄人物和伟大事迹。
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旺盛情感,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热爱和敬仰。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演绎历史人物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庄严和悲壮,进而培养学生感恩和敬畏历史的情感。
历史是对未来的警示和对现实的反思,历史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对历史负起责任来。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历史事件的启示,引导学生对社会风气和社会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培养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
历史教育应该让学生感到自豪和骄傲,激发学生对个人和民族历史的自信和自豪感。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名人的事迹,展示民族的荣耀和辉煌,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以上三种渗透方式是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常见实践,通过历史教学的渗透,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教育渗透在历史教学中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教师需要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方法,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历史教学中。
以下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实践方法: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创设情境,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情感体验和认知理解。
教师可以设计历史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让学生感受历史的发展和变迁,深化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和体验。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摘要】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通过历史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在实际教学中,德育渗透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难点,比如教师如何选择合适的案例和教学方法,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等。
加强德育渗透不仅是历史教育的任务,更是教育工作者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议题。
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有效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德育与历史教学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德育渗透、意义、教育、培养、道德情操、人文素养、教育任务、德育、挑战、解决问题、重要性、体现、难点、引言、正文、结论.1. 引言1.1 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学习历史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明白历史事件对现在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
历史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具备批判思维和辨析能力,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历史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人格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初中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让他们在历史学习中获得知识的也得到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的熏陶。
1.2 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在教育中,德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德育的地位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情操的培养上,更是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德育是教育中的首要任务。
人才培养的目的在于德育,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成为有用之人。
德育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初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平台。
在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更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明白道德与历史的紧密联系,将所学历史知识融入自身的道德修养之中。
本文将从历史教学角度出发,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讨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当贯穿教学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讲解,引导学生分析历史背后的道德问题,让学生明白历史与道德的联系。
在教学《三国演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关羽、张飞、刘备等人物形象及其所表现出的忠诚、义气、为民除害等道德品质。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历史人物的崇高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增强他们的道德修养。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注重情感教育。
历史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教育。
教师在讲解历史时,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讲解,感受到历史的悲壮、伟大和光荣,引发学生对民族、国家的热爱和自豪感。
在教学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讲解抗战中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感受抗战时期人民的伟大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励学生牢记历史,热爱祖国。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
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教师在讲解历史内容时,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成因和结果,让学生明白历史事件的背后可能存在的道德问题,引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教学列强侵略中国历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列强侵略的原因,对中国民族所造成的影响,让学生明白列强侵略的道德问题,并引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与学校的德育教育结合。
试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教育

试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教育
历史教育是初中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要传承历史文化,培养
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还需要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和思想品质。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德育渗透教育,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
题。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历史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懂
得历史的发展、认识历史事件和人物,更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民族观念和
国家观念。
德育渗透教育就是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使他们在学习历史的
过程中,不仅仅学会了历史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需要通过教材内容来实现。
历史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
德育教育资源,教材里所讲述的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的
道德情感和思想品质的素材。
教师可以通过对历史教材内容的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
考历史事件中的道德情感,启发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
观念和公民意识。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需要通过教师的师德师风来实现。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
和引导者,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德育情感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德育的导向者。
教师需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学生
的良师益友,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培养学生的感恩和报恩之心,培养学生的品格和
修养,促进学生的德育情感和思想品质的全面发展。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是十分重要的。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德育渗透,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历史是一个宝贵的财富,它包含了人类智慧的结晶。
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时,要有目的、有意义地去学习,要以史为鉴,为人处世提供智慧的指导。
通过讲解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伟大事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崇高人格和追求卓越的品质。
德育渗透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团队合作的活动,让他们在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教学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到历史上的一些伟大的社会运动,如反对战争、争取民主等,鼓励他们形成关心社会、有社会责任感的良好品质。
德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
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解国家历史、英雄人物、重大事件等,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到祖国的辉煌历史和艰苦奋斗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他们的家国情怀。
德育渗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也有一定的挑战。
由于历史教学中的内容较为复杂和深奥,教师要抓住关键和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讲解,避免教学过程中的价值判断和主观意识的渗入。
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德育渗透更加有效。
德育渗透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将德育渗透结合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历史是一面镜子,反映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脉络。
初中历史教学是学生认识和了解人类文明史和中国历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文化自信心和国家责任心的有效途径。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
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仅了解历史,更明白历史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及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这是我们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本文将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一、注重历史故事的思想道德教育历史上的故事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适当地在历史教学中融入一些具有较强感染力和启示意义的历史故事,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接近历史人物,体验历史人物的情感、道德与立场,并从中领悟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
比如可以在教学中讲述关于仁义、忠诚、信义等方面的历史故事,如岳飞抗金、郑和下西洋、岳母刺字等,让学生感受到朴实而深刻的中国传统道德观念,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二、注重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的引导历史人物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观念。
比如可以在教学中对于孔子、墨子、孟子等众多古代思想家和儒学大师进行深入解读,引导学生去思考历史人物的为人处世之道、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接受历史人物的精神滋养。
这样可以启迪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历史事件是历史教学的载体,也是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历史事件不仅在于学生了解历史,更在于通过历史事件去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准则。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选取一些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反思和思考,明辨是非、辨明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意义,使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一、注重德育教育的理论指导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历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有明确的理论指导。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来渗透德育教育。
还可以通过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来体现德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正确对待历史,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二、注重学生德育意识的培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与德育教育的内在联系。
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历史事件的启示和历史文化的精髓来引导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
还可以通过历史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除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也是很好的德育培养途径。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参加历史文化知识竞赛、参与志愿者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底蕴和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对历史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德育素养,培养他们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德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理论指导、德育意识培养、课堂教学渗透和课外活动培养等方面来实现。
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德育素养和历史文化素养。
希望各位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将德育教育融入历史教学的方方面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初中历史教学德育渗透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德育渗透论文概要:古人云:“读史使人明智。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正是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
所以我们历史老师要利用历史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智慧,树立个人信仰,培养家国情怀,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利用历史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确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可以利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和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文化成就等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们可以利用关天培、邓世昌、谭嗣同等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
但是历史毕竟讲述的是过去的事,离现在这些00后的孩子比较遥远,这些孩子有思想、有个性,所以课堂上空洞的说教对他们来说作用不大,一定要让他们身临其境、切身体会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强调,必须通过实际生活才能获得有效的经验,才能真正学会生活。
因此,应把社会生活引入学校,于是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
我们葵涌中学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身边的德育资源得天独厚。
大鹏所城、北撤纪念亭、东纵革命司令部旧址等已成为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果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们利用我们的学科优势,组织学生进行了两次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大鹏所城”和“发现身边的历史”。
大鹏所城是明清两代中国南部的海防军事要塞,有着600多年抵御外侮的历史,涌现了赖思爵、刘起龙、刘黑仔等一批杰出的民族英雄,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因此,我们组织了第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大鹏所城,让学生利用寒假的时间参观大鹏所城,这次活动后,学生或以手抄报的方式;或以绘画的方式;或以读后感的方式抒发自己的感想。
其中一位学生回来后这样写道:大鹏守御千户所城盛衰荣辱斑驳了脸颊,千载过后洗净了铅华,一直坚守的土壤在你脚下,至死不渝的回答… …题记一个平常的午后,慵懒的阳光洋洋洒洒照耀着大地,暖暖的,好不惬意。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爱国、热爱人民、尊重劳动、守纪守法、诚实守信等道德风尚的一个重要途径。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当前各级学校和历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浅析。
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历史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民族精神的根基和基础。
通过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在历史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家国情怀。
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
通过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上各种道德规范,如勇敢、忠诚、孝顺、诚实等,引导学生学习和继承这些优秀的道德品质。
通过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个人品德和道德观念。
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历史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爱民族、爱社会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发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责任和义务去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
通过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判断是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也可以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了解历史上的创新和发明,引导学生学习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道德修养,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研究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研究论文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研究论文摘要:德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不仅能够丰富历史课堂,也能够真正实现智育与德育的有机整合。
因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方法来为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并在授课过程中逐步向学生渗透德育,进而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丰富历史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民族精神与人格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德育;渗透研究作为实施德育的主要阵地,初中历史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不仅要为学生传授新颖、丰富的历史知识,还要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进而为德育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教师应科学、灵活地挖掘和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使学生能够懂得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进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发挥历史人物榜样作用,加强德育发挥榜样的力量也是渗透德育内容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众多杰出人物。
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结合历史教学内容与需要,选择一些恰当的正面人物,为学生生动、具体地讲解其突出贡献,并给予一些积极点评,充分发挥其榜样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其优秀的一面。
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等等,都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在讲解完榜样人物的基础贡献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讲解内容思考,这些历史人物的榜样作用给我们实际生活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自己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发。
并且还要引导学生将榜样力量融入实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利用榜样作用不断激励、完善自己。
二、通过讲解实施来增强德育效果新课程理念强调,初中历史应以唯物历史观作为教学指导,并积极向学生传授以创新改革和爱国主义为中心的社会精神与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主要指的是个人或集体对所属国家一种积极认可、行为与态度,其中也包含了对祖国同胞的认可,并积极的传承国家的传统文化,并对国家的成就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
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是很重要的,因为历史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
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品德修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通过历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传承优良的民族传统和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修养。
下面就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一、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是一部活生生的故事,它载入着一个个真实的人物和故事,有的是为国捐躯,有的是建功立业,有的是爱国救国,这些都是爱国主义的典范。
通过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伟大历史和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革命纪念地等,让学生感受祖国的伟大,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传承优良的民族传统和文化历史是一部传承的宝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和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古代诗词、楚辞汉赋等文化经典,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可以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加传统文化的活动,比如书法、国画、传统节日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
三、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修养历史教学中也是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修养的。
历史是一部道德的教科书,其中有为人们所敬仰的高尚品德和道德情操。
通过历史教学,教师可以讲解历史事件中的道德选择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道德智慧,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修养。
可以通过历史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败褒贬,让学生懂得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渗透着道德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历史是道德的镜子,引导学生修身律己、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同情友爱等美德。
四、开展德育主题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开展德育主题教育,组织学生展开德育主题活动,促进学生的德育养成。
试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教育

试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教育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学生接触的重要学科之一,既要传授历史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历史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教育,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仅仅获取知识,还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试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教育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
首先要明确的是,在学生的认知发展中,道德素养和历史知识同样重要。
而在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教育是一种教育手段,能够在传授历史知识的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到优秀的历史典故、人物故事和历史事件,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责任感、公民意识、社会责任和团队精神等德育素质。
这些素质对学生成长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教育的方法有很多。
一是通过教材选择和设计。
教师可以选择蕴含丰富道德意蕴的历史故事和人物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感受历史人物的伟大品质和精神追求。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的教学活动和问题,引导学生对历史中的道德问题和价值观进行思考和讨论。
二是通过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讨论、分析历史文献、实地考察、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人物以及历史背后的道德内涵,激发学生的情感和认知,使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感受历史的魅力,领悟历史的道德所在。
三是通过教学内容和案例。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历史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德育案例进行引导和讨论。
在讲解抗日战争时,可以通过纪录片、影视作品等展示那些爱国主义精神的英雄事迹,激励学生爱国爱民,勇于担当;在讲解古代社会等时期,可以通过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等展示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物事迹,教育学生尊重他人,诚实守信。
要注意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教育的贯彻和落实。
学校和教师要结合实际,积极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师的德育渗透教学能力;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
【教学论文】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渗透德育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渗透德育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渗透德育古往今来,历史一向被作为道德教育的手段加以利用,因此历史教学过程中对中学生渗透德育有不可推卸的职责。
大多数学生对历史都比较感兴趣。
而且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更加突出了“以人为本”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强调历史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科内容上避免专业化、成人化的倾向,以贴近中学生,贴近现代生活为导向,适当减少历史理论的阐述,重视社会生活史、文化史、宗教史、法律史、科技史等内容的教学,有利于提高人文精神和道德素养。
这是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得天独厚的优势。
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首先从补救学生的忧患意识开始,这是历史学科教学中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走入学生心灵,引导其学会在生活中看待历史。
以平淡之心讲述历史上的辉煌,以浓墨重彩展示昔日的耻辱,使忧患警钟长鸣。
例如:讲明清史时,指引学生放眼世界,指出封建统治者所持的曾经先进的制度已经落后、腐化、失去生机,守旧不革新就被时代淘汰。
讲近代列强侵华战争时,一方面要痛斥列强的罪恶,另一方面与学生进行讨论,认识失败的结果和不平等条约的出现都是国力、制度的巨大差异所致,理解强盛国力是雪耻、振兴的根本所在。
讲共和国史时,有意识地引导并和学生共同讨论三大改造及全面建设时期的成败得失以及对当今和以后的启示。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重视社会隐患,善于发现问题和联系现实的学习品质,最终形成正确的忧患意识和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塑造、完善学生人格,适应社会发展,继而推动社会和民族进步。
其次要求我们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课堂上紧密联系实际,共同对历史进行反思。
例如:《劫难中的抗争》一课,近代沙俄趁火打劫,割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联系现在所说的中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比较,让学生知道由于中国近代清政府的极端腐败无能,被迫割让大片领土,并建议学生拿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图和鸦片战争前清朝的疆域图进行比较,很明显地发现,蒙古和库页岛、黑龙江以北地区、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乌孜别里山口以西地区等领土不在今天的疆域范围内。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必不可缺的。
历史教学渗透着一种特定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认识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史实记载,更多地需要从历史事件中抽取人类智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
而这正是德育渗透的核心目标。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是人类文明的源泉。
历史记录了人类的兴衰成败,也留下了宝贵的智慧和教训。
通过历史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审时度势,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刻的剖析和思考,让学生懂得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明白历史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需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和爱国情操。
历史是民族的记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骄傲。
通过历史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明白国家的强大来自于每一个人的付出和努力,从而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和爱国情操。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也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使命感。
学生们要明白,历史不是封存在史书中的故事,而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
历史给每个人都赋予了使命,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历史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和发展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的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能力。
历史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史实的记忆和机械的知识运用上,更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去思考、解决问题。
历史思维能让学生在处理事务时善于看到事物的来龙去脉,善于借鉴历史经验,也能让学生学会用历史思维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历史教学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发挥创造力,创造出更多的历史价值。
在完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培养自己的历史修养和文化素养,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历史教育如何渗透德育【摘要】历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中学历史教育怎样渗透德育,有多种因素,而关键在于历史教师。
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养者。
【关键词】初中历史;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2095-3089(2012)09-0096-02
历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中学历史教育怎样渗透德育,有多种因素,而关键在于历史教师。
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养者。
因此,要想发挥中学历史课堂的德育作用,没有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是不可能的。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历史教师必须遵循很多原则,但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的原则。
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根本。
贯彻实事求是原则必须做到求真、求实、求正。
1求真,包括两层含义
首先,史实要真。
我们知道,历史是已经逝去的客观存在,是不能改变也无法改变的。
历史与文学不同。
文学可以发挥丰富的想象,塑造人物,构思情节,而历史则视塑造、想象为大忌。
必须完完全全尊重史实,力求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说真话,讲真史。
字字有出处,事事有根据。
在史实之外发明创造不存在的“史实”,随心所欲想
当然,用虚假不实、模糊不清的东西教学生,以达到渗透德育的目的,这无异于欺骗,这本身就违背了德育的要求,而欺骗教育所取得的
效果是难以持久的,甚至会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相反。
这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尤其如此。
笔者就此曾发生过一件尴尬的事:在一次历史课上,我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蓄意的夸张了一件史事,当时自己并不在意,还为学生的惊叹而洋洋得意,没想到第二天,一个学习比较认真的学生对我说:“老师,上节课你讲错了,应该是……。
”天啊!大概是他太有兴趣了,回去居然查了资料,发现了我的错误。
这让我尴尬极了,只得支支吾吾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表扬了他。
从此以后,当我再想“临场发挥”一下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这件事,赶紧悬崖勒马。
其次,感情要真。
也就是说,老师讲述真实的历史的同时,投入的感情也必须是真的。
喜怒哀乐爱憎完全是随着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述而真实地流露。
情感丰富真挚而不娇柔做作,这容易使学生随着历史的评述,而与老师产生感情的共鸣,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动人心者,莫先乎情”。
历史教学以史实服人是必须的,同时,以情动人也是万万不可或缺的。
因为任何教育,它首先要使受教育者在感情上接受,才可能在思想上认同。
情感比思想领域更广阔,而思想比情感内容更深刻。
老师在绘声绘色评述历史中,以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真挚的感情流露陶冶学生情操,以表里如一的思想作风影响学生言行,这实在是历史教学渗透德育中一条由感情接受到思想认同的必由之路。
这让笔者想起了一件至今记忆犹新的事:那是一节初二历史课,我正在讲述抗日及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联系到现实中日本右翼势力的言行,我越说越激动,学生也聚精会神地听,尤其当我说到日本右翼分子关于把中国分裂成“七块”的言论时,一位学生突然大声气愤地说:“我把他分成七块!”学生们顿时哄堂大笑,我也不由地笑了,虽然他上课插嘴,但我看见的是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对祖国的一片赤忱,感受到的是师生间感情的互动。
讲真史,诉真情,并不是无法做到。
只要老师想方设法占有丰富详细的历史材料,全情投入,从历史材料而不是从主观臆想出发,经过分析然后得出结论,将历史结论建立在历史事实之上就可以,因为这本身就充满感染力、征服力。
2求实。
也就是说渗透德育要落到实处
要落到实处,有两个前提必须考虑。
首先是目标要定得准,不可盲目拔高。
假不好,大而空也不好。
动辄为共产主义奋斗,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把历史课上成政治课。
这样的教育我想难以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什么印记。
渗透德育,与其大而空,不如小而实。
与其重表面文章、挂在嘴上,不如把如何做人的品质、信念从小处、实处入手。
从德育角度而言,千千万万的“小德”正是构成整个德育大厦的基础。
正因为如此,求实先要从大处着眼,而从小处入手,莫以“德”小而不为。
从中学生的年龄、知识、心理特征来看,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这固然是必须的、重要的。
但是,大量的、具体的、细微的则是
爱父母、爱同学老师、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是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教育;是文明礼貌的教育;是追求真理的教育;是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的培养等等。
不可想象连父母都不爱的人会爱家乡,连家乡都不爱的人会爱祖国,连祖国都不爱的人会爱党爱
社会主义。
我们不能说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我们要求绝大多数学生做到诚实正派、遵纪守法、爱家乡爱祖国、有理想有道德却是必须的,而且是可以达到的。
也只有基础教育做实了、做好了,坚信马列主义的先进分子才会越来越多,政治思想教育才会更有效。
但是这一点却是当前中学德育工作中最薄弱的一环。
3求正。
换句话说,就是历史教学中要全面地看问题,公正地评述历史
对历史的评价决不能“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
”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以时代的眼光公正、客观、全面地评述历史,这不仅本身就是德育的一种最佳途径,同时也是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最基本要求之一。
把历史人物、事件简单地归结为好人好事或坏人坏事,对中学生,恐怕就不适用、效果不大。
老师主观上想进行德育渗透,由于不够全面不够公正,学生不服,筑起一道心理防线,因而客观上无法达到渗透效果。
历史教学具有多样性,只有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才能正确认识历史,这也是对历史的实事求是。
同时,这也是教给学生一种公正地、辨证地看待历史的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
在市场经济大潮涌动、各种意识形态互相碰撞的改革开放年代,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具有特殊现实意义的。
这也是一个复杂的课题,需要历史教师不懈的探索和发掘,我相信,只要牢记历史教学的德育使命,本着“以学生为本”的信念,坚决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求真、求实、求正,一定能发挥中学历史课堂的德育功能,使历史课不仅成为学习知识、开阔眼界的阵地,而且成为培养情操,启迪思想的重要阵地。